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영조 38년
1762년 (임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67책(탈초본 1209책) 영조 38년 8월 10일 경자
1762년 乾隆(淸/高宗) 27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8일
9일
9일
10일
10일
11일
11일
12일
12일
13일
13일
14일
14일
15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假承旨
兪嶈
守宮
。事變假注書
閔游
守宮
。
昌德宮에 머묾
○ 上在
昌德宮
。
○ 上在
昌德宮
。
王世孫이 中宮殿에게 講官을 보내 안부를 물음
○ 中宮殿, 王世孫遣講官問安。答曰, 知道。
○ 中宮殿, 王世孫遣講官問安。答曰, 知道。
○ 壬午八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眞殿齋室。試官入侍時, 領事
申晩
, 弘文提學
尹汲
, 知春秋
金相福
, 藝文提學
鄭宲
, 對讀官
姜必履
·
鄭昌聖
, 右承旨
鄭存謙
, 假注書
辛應三
, 記事官
李致中
·
洪檢
, 以次進伏訖。
晩
曰, 夜來, 聖候, 何如? 伏聞昨日粥水剌善爲進御, 今日則何如? 上曰, 皆爲進御矣。
晩
又曰, 湯劑連爲進御乎? 上曰, 進御矣。
晩
又曰, 眼部氣候, 何如? 上曰, 卽今此心少伸矣, 而日日奉審, 莫聞莫覿, 心尤愴矣。
晩
曰, 翰圈, 昨日卽爲, 可幸。因陳圈中人, 多在外未赴召試者。上曰, 此則追試, 可也。上曰,
李益烍
, 以何事罷職乎? 對曰, 以朔試射不參故矣。上曰, 敍用。
出榻敎
上命史官, 令召左右相及有司堂上·春坊上下番·編次人, 皆入侍。上曰, 春坊復設後比前, 如何? 前日講書院官員, 皆不免親昵。今則體面, 能嚴重乎?
晩
曰, 臣與左相行相見禮, 其朝行書筵, 誦讀皆善, 文義亦無滯。臣問讀數幾遍, 則答以七十遍矣。上曰, 予每謂行數不必多, 而讀數宜多, 予則頗行夕講, 東宮則例以晝講爲主, 此後則夕講通爲之, 似好矣。予前日三朝之餘, 多讀爲難, 而猶讀數十遍矣。
晩
曰, 時方始初, 非不勤實, 而第念賓客, 時時入侍, 則好矣。試官退出後, 上命他承旨入侍。
出榻敎
上又命兵判入侍。
出榻敎
上命史官, 令促春坊官入侍時, 左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有司堂上
李益輔
·
鄭弘淳
, 副提調
趙儼
, 司書
金相翊
, 說書
李澤遂
, 編次人
具允明
, 兵曹判書
金聖應
, 右副承旨
李基敬
追後進伏。
鳳漢
曰, 夜來, 聖候, 何如? 上曰, 在此如侍宿, 寢睡頗善矣。上因論書筵事曰, 休日古無此規, 實爲可笑一日休, 一也, 百日休, 亦一也。一日休則明日又欲休, 予之晩學無得, 亦由此也。蓋休日, 雖曰溫繹, 實不免悠泛矣。
趙儼
曰, 休日非專休, 亦有召對之規, 其日工夫, 將十日所讀講究矣。上曰,
孝章
, 初於書筵, 不讀書,
洪致中
, 言于予而有所勉飭矣。上曰, 加平郡守
李泰遠
, 今日辭朝事, 分付。
出榻敎
上曰,
李壽德
·
金普淳
·
柳脩
·
崔台衡
·
郭鎭純
·
鄭景瑞
·
鄭彦暹
·
李宜老
·
洪趾海
·
鄭恒齡
·
李晉圭
·
金履禧
·
鄭運維
·
李蓍廷
, 竝敍用,
鄭文柱
, 給牒敍用。
出傳敎
李宅遂
曰, 昨日傳聖敎于東宮, 則答以上方在齋室, 不得進見, 心甚耿耿云矣。上曰, 人事上甚明矣。
鳳漢
曰, 此則臣之所知也, 敢達矣。世孫, 實有欲謁之誠矣。上曰, 情理然矣。予雖齋居, 欲爲見之矣。
鳳漢
曰, 非但世孫, 惠嬪, 實有進見之誠, 但有服色拘礙之端, 而進見時則似不可無稍變服色之道, 況此所重之地, 尤豈可無變服之節乎? 上曰, 卿言非但爲世孫, 亦爲惠嬪也。上命史官, 問臺諫入來與否。上曰, 在外臺臣遞差, 今日政以在京無故人擧行, 待下批牌招, 卽爲署經。
出傳敎
鳳漢
曰, 試官事與節目似左矣。上曰, 命官文衡俱來, 則每有考試筆相推讓之事矣。今則兩館提學皆來, 便好矣。
鳳漢
曰, 今觀忠淸監司
李思觀
狀啓, 以賑政之及時設施已經陳稟者, 條列于後, 其一, 本道各邑中均廳所納辛巳條結錢與魚鹽稅上納者, 要不滿萬, 從便區畫, 趁秋貿穀事也。當此慘凶, 賑穀鳩聚, 不容少緩, 雖均廳錢, 旣是民命所關則全給, 猶不可惜, 況方便推移者乎? 當自備局, 以他條準數報給, 本道所在者, 則使之取用。其一, 辛巳條衙祿公須位米之未及上納者, 爲一千八百餘石, 此與元大同有異, 許令留賑事也, 從前大賑, 或有大同直給之例, 此則異於元大同, 依狀請許施。其一, 本道各營邑需米各樣價米減分之數, 爲二千九十五石零, 一倂分俵災邑補賑事也, 災年減分, 迺所以補賑之需也, 此亦依施。其一, 空名帖, 限三千張成送事也, 大賑時空名帖成給, 載於
續典
, 一千五百張, 爲先成給。其一, 他道穀物移轉事也, 此則猝難輕議, 姑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語及海伯新望。
鳳漢
曰, 臣謂當用向來自上所欲用之人, 若以其引嫌, 爲不非, 則旣欲一用, 用之, 似好矣。上曰, 然矣。其人甚可用, 予慮其或下鄕, 卽除承旨者以此也。但慮其又或撕捱矣。
鳳漢
曰, 今無撕捱之端矣。
鳳漢
曰, 近來夜禁解弛, 人之夜行, 無異於晝云, 事之駭然, 莫此爲甚。三軍門大將及兩捕將, 從重推考, 各別嚴禁之意, 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奉朝賀
李喆輔
家, 相當藥物, 卽爲輸送事, 分付。
出傳敎
上曰,
鄭夏彦
·
李心源
, 放其門黜, 給牒敍用。
出傳敎
上擧召試表題, 問于諸臣曰, 表題如何, 而儒生輩亦可做乎? 皆對曰, 題甚美而兩項分明, 出立儒生, 豈不能做乎?
(以下三行刀割)
上曰, 予前日書給卿, 以寔負卿字有意矣。
鳳漢
曰, 臣業欲一稟矣。
張志豐
之廢棄, 今已多年,
具秉勳
, 則因
志豐
而同被其罪, 向來禁痼蕩滌後, 尙未收敍矣。上曰,
張志豐
·
具秉勳
, 竝敍用。
鳳漢
曰,
具秉勳
, 再昨年濬川都廳加資時, 以其被罪之故, 尙未蒙一視之澤矣。
聖應
曰,
具秉勳
, 則獨未加資之故, 其時有待收敍提稟之敎矣。上曰,
具秉勳
, 一體加資。
出擧條
鳳漢
曰, 臣待罪於武庫都提擧之任, 與主管提調, 有所相議釐弊者, 故敢此仰達。本寺長·片箭遺儲數萬餘部, 而盡爲破傷, 若不及今變通, 則將爲腐棄, 誠甚可惜。每等長·片箭新造, 例爲一百八十部, 其中一百部, 依前新造, 以八十部物力, 限數百部, 量入修補, 似爲得宜。
聖應
曰, 此事不可不如是變通, 臣久欲仰達而未果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軍器寺別貿弓, 旣以甲冑價, 定數取用事定奪, 而聞甲冑價, 壬午以前, 盡爲用下, 當自癸未上下云, 惠廳年條, 不可移易。今年則姑爲貸用於賑廳, 以爲及時措備之地爲宜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軍器寺年例春秋月課弓元數三百三十三張, 每年不足之數, 輒爲四·五百張, 故推移於各軍門, 誠甚憫慮。
三南
甲冑十八部中五部價米, 每年劃屬於造弓物力, 仍爲移納均廳後, 以其價措備, 名之以別貿弓, 次次繼用, 何如?
聖應
曰, 如是定式, 本寺可以支撑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軍器寺弓子賜與之數, 未嘗經由於御覽, 事體未安。此後則觀武才賞試射所下及無時賞賜, 一依尙衣院內入例, 書單子追啓下, 事甚合宜, 已與兵判相議, 敢此仰稟。上曰, 所奏誠是,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軍器寺所管
江華
火藥鉛丸, 乃是陰雨之備, 而積年抛置於海濱, 每一式年僅得曝曬, 故漸致傷棄, 誠爲可惜, 趁此時, 分授於三軍門, 善藏於各其留營, 從便曝曬, 以爲緩急之用, 何如?
聖應
曰, 都提調所奏誠是, 而可免公然等棄之患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壬申年都監時, 長興庫內外分差官陞敍, 而今番分差官
金頤柱
·
徐命珪
, 見漏於賞典, 似當依前施行, 故敢此仰稟。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戶判與臣有消詳者, 年前
樂善堂
等重建木物, 卜定於
湖西
·
海西
以來, 而前後國役, 幾盡取用, 所餘不過六十餘箇, 而亦皆腐傷不堪用。今則改建始役, 當在開春, 許多木物, 當此災年, 旣不可全數卜定, 體大木物, 又難一時鳩聚, 卽聞公私木物之被執於
江原
監營, 不得流下者甚多云。今此大役, 東伯, 亦宜出力, 卽爲分付原營, 趁此水漲之時, 毋滯流下, 以爲及時取用之地, 而地方官及分院收稅, 竝勿擧論, 卽卽護送之意, 亦爲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爲先成冊以報, 使差使員摘奸, 而自戶曹又送算員, 摘
〈奸〉
以來, 好矣。
出擧條
具允明
曰, 御製中草出後二三次見之, 儘美無可改處。上命讀之。上曰, 今者御製, 追慕而作, 不過八張, 令芸閣開刊, 三件印進, 一件及四箇板本, 藏于春秋館, 本館監蕫人, 頃者監蕫官, 仍管, 應敎
李瀰
, 依前校檢。
出傳敎
諸臣以次退出。
○ 壬午八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眞殿齋室。試官入侍時, 領事
申晩
, 弘文提學
尹汲
, 知春秋
金相福
, 藝文提學
鄭宲
, 對讀官
姜必履
·
鄭昌聖
, 右承旨...
○ 壬午八月初十日未時, 上御
璿源殿齋室
。召試科次入侍時, 領事
申晩
, 弘文提學
尹汲
, 知春秋
金相福
, 藝文提學
鄭宲
, 對讀官
姜必履
·
鄭昌聖
, 右承旨
鄭存謙
, 假注書
宋霮
, 記事官
李致中
·
洪檢
諸臣, 以次進伏訖。上曰, 予方齋宿之時, 執義
朴致隆
, 妄進一疏, 語極陰險, 誠可痛駭, 若有孚感之道, 豈有此事? 予當謝過於眞殿, 仍下庭俯伏, 五更始還御。命諸臣少退, 有頃, 更爲入侍。上曰, 噫, 暮年興感, 幾日留此, 而不肖誠淺, 莫覩莫聆, 徒抱其懷, 惟竢數日,
致隆
之章適到, 使予若有孚感之事, 此日豈有此事? 其所處分, 不至餘外末節, 故先謝過於陟降, 伊後欲爲處分, 予意則雖然, 白首其君, 眞殿咫尺之地, 若此, 於群下之心若何, 而外臣漠然未聞, 喉院之道, 可謂泄泄, 其在飭後之道, 不可循例處之。今日入侍諸承旨, 竝罷職不敍, 假承旨, 以南所五衛將差出。右議政
尹東度
曰, 達宵勞攘, 聖體, 若何? 上曰, 欲坐而達曉矣。噫, 若有北面今日之心, 暮年復政之時, 何敢跳踉, 而
朴致隆
, 卽一癃殘之人, 掇拾往日
尹在謙
之意, 一篇疏意, 甘心大臣傾軋朝廷, 而欲遂網打搢紳之計, 其心叵測, 不忍正視, 隱然不擧名, 其意綻露。噫, 已奏陟降, 自有當律, 而於渠此猶薄物細故。噫, 定號東宮之後, 卽一初章則略無提及, 已無臣分, 此亦第二件事。噫, 頃奏於何? 渠亦有眼耳。嗚呼, 夢拜興感, 幾日留此, 若有毫分秉彝之心, 雖有滿腔黨心, 此時何忍爲此, 何忍爲此? 非徒眼無其君, 不思於戲不忘之意也。固已萬萬無狀, 而噫,
(以下四行刀割)
渠雖欲搆陷大臣, 放恣以書, 以此觀之, 歸之二字, 渠所自爲。噫, 雖未復位之前, 爲臣子不敢以下此字於章奏, 況復位之後乎? 此漢法所謂大不敬也, 卽此一事, 於渠斷案, 于今在此, 雖不及他, 先令王府拿囚, 過行禮而當親問, 而渠雖無狀, 名以諫官, 若非所重, 則復政之初定號之日, 其宜審愼, 亦不可裕昆, 雖十分參酌。噫, 陟降豈欺? 尤爲罔測者, 予雖誠淺, 今者留此, 寔由衷悃, 則渠以何心, 此等傾軋之章, 不先不後, 闖呈於此乎? 此所謂不思於戲不忘者也。嗚呼, 庚子誠淺, 莫隨龍馭, 留宿日拜, 欲少伸微忱, 渠若有一分人心, 豈忍沮戲挑心乎? 思之及此, 五內若割, 敦勉大臣, 其亦次第事, 先自訟于庭中, 仰謝陟降, 不待曙而呼寫處分, 尤爲無狀者, 大臣其曰釀成, 則噫, 彼此心, 非特指乎大臣, 意亦無狀, 釀成二字, 豈加於此者乎? 噫, 旣奏之後, 決不可只施放流之典, 雖不鞫問, 亦不可只施黨類之律, 決非一
致隆
, 所可辦此, 亦非今日內搆成其章者, 其在嚴堤坊正義理之道, 亦不可循例處之,
朴致隆
遞差, 爲先永爲庶人, 不齒搢紳,
黑山島
栫棘定配, 倍道押送, 其章, 留諸國中, 吁嗟,
思悼
必飮涕冥冥, 自政院未曙前卽焚于庭, 以慰九原之靈。上仍下敎曰, 命召, 使偕來承旨, 傳授兩大臣, 勿待命事, 傳諭。謝過之餘, 今方坐待, 期於偕入, 謂禮曹判書
申晦
曰, 卿往諭予意於兩大臣處, 卽爲偕來。
申晦
還奏曰, 臣往諭傳敎於兩大臣, 則對以豈不欲入侍, 而得此罪名? 何以冒沒入侍, 若遞本任, 則當入侍云, 而領府事, 亦與左相, 同去就云矣。上曰, 輕重則有間矣。予雖誠淺, 咫尺之地, 豈可許遞而後入侍乎? 領府事, 亦同爲入侍事, 禮判更爲往諭,
申晦
三次傳諭後, 兩大臣來待閤外。上命假注書
宋霮
, 催促入侍, 領府事
鄭翬良
, 左議政
洪鳳漢
, 始詣閤進伏。上執兩大臣手而謂之曰,
朴致隆
疏語不過妄矣。卿等其安心。
鳳漢
曰, 殿下以賤臣等事, 達宵勞攘, 臣等不勝惶悚之至,
朴致隆
疏中, 至以臣等, 爲宗社之罪人, 難容覆載之間。蓋宗社安危之所係, 臣等, 豈可容力於其間, 而在下者惟當奉承而已。臣豈有他意, 而今夏以後, 尤當一心奉承矣。其人所見外入, 固不足言, 而諸般語意皆極深險, 臣罪大矣。臣雖萬死, 豈敢負殿下哉? 待命之中, 傳諭甚懇而有若不知者然, 至於宗伯三至, 臣誠死罪, 臣之欲免相職, 實出苦心, 聖明俯察焉。上曰,
朴致隆
, 以傾軋朝廷之意, 敢進妄悖之疏於齋宿之中, 釀成二字, 非卿所當, 而予可自當之矣。卿何足介意? 十三日以前, 尤無可言, 而十三日以後, 豈可言之乎? 卿與原任, 輕重大相懸矣。若因此而許副, 則非鎭人心之道也。
鳳漢
曰, 臣之罪名, 可謂極罪矣, 豈可暫留於輦轂之下? 若不免相職, 則當出城外矣。上曰, 卿試思之,
思悼
三年之內, 卿豈可出城耶? 今旣召來此處, 而不爲許副, 則非待卿之本意, 故今姑勉副, 卿宜留京矣。噫,
朴致隆
處分, 洞諭情態, 業亦嚴處, 而左相之見此數句語, 若是懇請, 一伸廉隅, 亦九經敬大臣之道, 故旣已許副, 大臣置處政事, 政官牌招, 卽爲擧行。噫,
朴致隆
處分已諭, 一提往事, 予心酸焉。于今嚴處分之後, 復豈有二
致隆
, 而旣焚其章, 意蓋深矣。於對擧撕捱, 不無更提, 此等之章, 決不可陳於今日, 別加嚴飭, 謂
鳳漢
曰, 今日始與世孫相見, 予旣無愧於見渠, 渠亦無愧於見予, 而心甚慘矣。
惠嬪
, 亦見予甚喜, 還可矜也。自今日, 卿當爲判府事, 此後動駕時, 亦不尋箚, 可矣。仍又下敎曰, 原任大臣留都, 旣已許副, 其代, 前左相留都, 以同敦寧
尹東暹
, 前承旨
鄭光漢
, 參議
洪梓
, 承旨除授, 牌招察任, 房順房, 三院副提調例兼。諸臣退出。
○ 壬午八月初十日未時, 上御
璿源殿齋室
。召試科次入侍時, 領事
申晩
, 弘文提學
尹汲
, 知春秋
金相福
, 藝文提學
鄭宲
, 對讀官
姜必履
·...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