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철종 13년
1862년 (임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윤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6책(탈초본 2650책) 철종 13년 4월 15일 정묘
1862년 同治(淸/穆宗) 1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金世均
藥院進
。 行左承旨
趙在應
病
。 右承旨
姜㳣
未肅拜
。 左副承旨
李鼎信
病
。 右副承旨
尹秉鼎
坐直
。 同副承旨
朴奎瑞
未肅拜
。 注書。 假注書。 事變假注書。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藥房都提調
趙斗淳
, 提調
金大根
, 副提調
金世均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中宮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兩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等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藥房都提調
趙斗淳
, 提調
金大根
, 副提調
金世均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中宮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兩殿氣候一樣, 中宮殿氣候安順, 卿等不必入侍矣。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中宮殿, 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崔遇亨
啓曰, 左副承旨
李鼎信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崔遇亨
啓曰, 左副承旨
李鼎信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左副承旨
李鼎信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左副承旨
李鼎信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傳曰, 吏曹參判有闕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 傳曰, 吏曹參判有闕之代, 前望單子入之。
○ 吏曹參判前望入之,
林肯洙
落點。
○ 吏曹參判前望入之,
林肯洙
落點。
○ 傳曰, 呈告禮曹判書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曰, 呈告禮曹判書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禮曹判書前望入之,
金大根
落點。
○ 禮曹判書前望入之,
金大根
落點。
○ 備邊司啓曰, 新差有司堂上
宋近洙
, 今日賓對, 懸病不進, 事甚未安。 令政院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備邊司啓曰, 新差有司堂上
宋近洙
, 今日賓對, 懸病不進, 事甚未安。 令政院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
慶尙
監司
李敦榮
狀啓,
梁山郡
民家失火事, 傳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 分付。
○ 以
慶尙
監司
李敦榮
狀啓,
梁山郡
民家失火事, 傳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 分付。
○ 以
全羅
假都事
閔世鎬
狀啓,
任實縣
民家失火事, 傳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 分付。
○ 以
全羅
假都事
閔世鎬
狀啓,
任實縣
民家失火事, 傳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 分付。
○ 傳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曰, 卽聞
三南
列邑之民, 往往有駭悖之擧。 始因積冤弸中, 終底犯分干紀之歸者, 不無藉口於
晉州
事而然矣, 而
晉州
之變, 專由於
白樂莘
之貪饕不法矣。
晉
民則今方次第按覈, 以法從事, 而
白樂莘
, 不可島配而止,
濟州牧
圍籬安置。
○ 傳曰, 卽聞
三南
列邑之民, 往往有駭悖之擧。 始因積冤弸中, 終底犯分干紀之歸者, 不無藉口於
晉州
事而然矣, 而
晉州
之變, 專由於
白樂莘
之貪饕不法矣。
晉
民則今方次第按覈, 以法從事, 而
白樂莘
, 不可島配而止, ...
○ 王若曰, 比年年穀比登, 疆域無事, 常所心祝者, 吏稱其職, 民安其業, 而日前自聞
晉州
民干犯之事, 驚惋之極, 寧欲無言。 官民分義, 本自截嚴, 一或犯分, 國有常憲。 玆今按事從法, 而思之惻怛, 惟切泣辜之心, 曾未幾何,
益山
民逐官倅之擧, 又出矣。 民之愛官親上, 卽其常性也, 彝心也, 忽生疾視之念, 自底罔赦之科者, 豈無所以然而然哉? 惟我
湖南
一路, 漢之
豊沛
, 夏之
荊
·
楊
也。 麻絲粟米軍國之需, 魚鹽箭竹公私之用, 專靠於此一路, 而土膏壤沃, 勤趨力穡, 旣富且庶, 不見外事, 各有井閭之樂。 近聞撓鬧多端, 剝割竝至, 稍饒者, 濫徵而蕩盡其財, 勤作者, 橫侵而罄竭其儲, 或至仳㒧失所, 號呼靡控。 使無辜之民, 日以窮瘁者, 是誰任其咎哉? 朝家置旬宣字牧, 豈爲官人自捧而然哉? 專爲其察隱而伸枉, 賙匱而賑乏, 使之奠袵席之安, 而有室家之樂也。 今之吏, 少廉白而多貪墨, 放利而恣橫侵, 害將何歸? 思之及此, 寧不痛心? 今日救焚拯溺之政, 莫先於大懲贓汚, 以謝
南
民。 今將亟行廉探, 克擧彰癉, 而近來
湖
民之苦瘼, 予亦有入聞者, 多矣。 惟正之稅, 無難加斂, 分留之穀, 惟意加作, 漁箭之勒奪, 私債之隣徵, 公私之挪用, 種種掊克苛刻之政, 豈命吏長官之所忍爲乎? 哀彼小民, 若不痛苦迫隘, 救死不贍, 則豈或萌騷訛蔑分之思乎? 嗚呼, 予雖否德, 民之父母也。 常以愛子之心, 饑寒則欲衣食之, 疾病則欲療治之, 仰體皇天字育之德, 列聖付畀之重, 常惓惓懇懇, 無不能一時相忘者, 而今見斯民之苦愬無奈, 自陷罪戾, 則此心恫乎, 否乎? 予卽欲面喩
[諭]
爾等, 而九重遠矣, 玆令行護軍
趙龜夏
爲宣撫使, 代予馳往, 遍行某某郡邑, 使之恃而無恐, 各勿動搖。 爾等如聞父母之言, 則亦必油然而感動, 互相告戒, 奠居安生, 盻盻然北望德音。 爾等之所依以爲命者, 非予一人而伊誰? 仍令宣撫使, 詢弊瘼採疾苦, 凡屬矯捄釐張之策, 與道臣邑守, 爛商歸奏, 俾實惠下究, 庶使病者蘇, 而苦者樂矣。 如是敷諭之後, 若復一向惹鬧, 不卽改圖, 又或以行不得做不去之事, 稱以矯弊, 脅制官長, 毁燒人家, 則是亂民也, 予當有大處分。 咨爾大小民人等, 聽予多誥, 毋至自干王章。
○ 王若曰, 比年年穀比登, 疆域無事, 常所心祝者, 吏稱其職, 民安其業, 而日前自聞
晉州
民干犯之事, 驚惋之極, 寧欲無言。 官民分義, 本自截嚴, 一或犯分, 國有常憲。 玆今按事從法, 而思之惻怛, 惟切泣辜之心, 曾未幾何,
益山
民逐官倅之擧, 又出矣。 民之愛官親上, 卽其常性也, 彝心也, 忽生疾視之念, 自底罔赦之科者, 豈無所以然而然哉? 惟我
湖南
一路, 漢之
豊沛
, 夏之
荊
·...
○ 王若曰,
嶺南
一路, 我國根本之地也。 其俗質實純厚, 士多讀書修行, 講忠君事上之道, 民勤耕織, 出麻絲粟米以供上, 朝家之常所倚恃, 而視之與他道有異矣。 自見
晉州
之報, 予心驚惋, 何以止屆? 豈以
嶺南
之俗習, 而蔑紀犯法, 乃至此極乎? 王府則有關和太阿, 本自無私, 典憲常嚴, 何可低昂, 而査閱之際, 或慮有人命之橫罹而濫傷者, 向有所別諭下者矣。 因是而反覆思惟, 則斯民也, 三代之共由而行也。 本以秉彝之心, 幸生昇平之時, 豈有自犯綱紀, 作孽樂禍之理哉? 其必終歲勤作, 勞其四體, 不得爲仰事俯育之道, 痛苦切於膚, 冤鬱積於心, 則安得無疾聲呼號, 如焚溺者之望拯救乎? 如是思之, 則使斯民而至於此境者, 是誰之罪也? 守令, 所以分憂共理也, 監司, 所以宣恩布德也, 其於政令施措之際, 一如古聖所訓, 與其所好, 勿施其所惡, 則雖賞之勸之, 豈有干犯就罪之事乎? 萬萬無是理也。 近聞稅賦, 有中下之定制, 而每以用度不足, 輒事加斂。 國穀有出納之常法, 而托以公費支補, 輒行加作, 以至場市之榷利, 浦津之疊稅, 堤堰之勒奪, 私土移貿之都歸虧逋, 剝民害國, 利竟何屬? 此長吏恣行不法之致, 而貪墨成風, 廉勤絶罕, 民何得以安生而樂業, 化行而俗美乎? 此實由寡昧否德, 明不足以達四, 惠不足以下究, 使我列聖朝生育撫摩之赤子, 一朝爲貪官墨吏之所塗炭, 不覺失聲而流涕也。 嗚呼, 予爲民之父母, 予非爾等何依, 爾等非予何恃? 如傷若保之心, 自不禁油然而生, 斷斷此心, 可質蒼穹。 宵衣旰食, 求其所以懷爾綏爾之計, 而際聞群聚訴冤之民, 非但以一二邑計, 則全道之阽危近亡, 推此可知也。 今日爾等之勢, 可謂汲汲乎殆哉。 急先之務, 惟在於暗行廉探, 大懲贓汚之吏, 而先將予向爾之心, 特遣行護軍
李參鉉
爲宣撫使, 遍行某某郡邑, 而諭爾等, 使之恃而無恐, 各自安堵。 先自大民士人勸戒鄕坊, 曉喩隣里, 曁我蚩愚小氓, 皆令懷朝家德意, 樂耕鑿而治産業, 倍加孔邇之思, 齊望均施之澤。 今又親諭宣撫使, 察其幽隱, 詢其疾苦, 咨其弊瘼, 凡屬去害興利之方, 商議於邑倅及道臣, 條條具成冊歸奏, 以爲釐救矯整, 期於各奠厥居之地。 如是敷心披諭之後, 若或有不卽革心而向化者, 又或以不近理行不得之事, 稱以矯弊, 嘯聚徒黨, 脅制官長, 喧聒不已者, 卽亂民也, 予將劓殄之, 人亦得以共誅之。 咨爾
嶺以南
父老之士民, 咸聽予言, 如予臨爾。
○ 王若曰,
嶺南
一路, 我國根本之地也。 其俗質實純厚, 士多讀書修行, 講忠君事上之道, 民勤耕織, 出麻絲粟米以供上, 朝家之常所倚恃, 而視之與他道有異矣。 自見
晉州
之報, 予心驚惋, 何以止屆? 豈以
嶺南
之俗習, 而蔑紀犯法, 乃至此極乎? 王府則有關和太阿, 本自無私, 典憲常嚴, 何可低昂, 而査閱之際, 或慮有人命之橫罹而濫傷者, 向有所別諭下者矣。 因是而反覆思惟, 則斯民也, 三代之共由而行也。 本以秉彝之心, 幸生昇平之時, 豈有自犯綱紀, 作孽樂禍之理哉? 其必終歲勤作, 勞其四體, 不得爲仰事俯育之道, 痛苦切於膚, 冤鬱積於心, 則安得無疾聲呼號, 如焚溺者之望拯救乎? 如是思之, 則使斯民而至於此境者, 是誰...
○ 傳曰, 右承旨·右副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曰, 右承旨·右副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姜㳣
·
朴奎瑞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姜㳣
·
朴奎瑞
落點。
○ 傳曰, 臺諫竝許遞, 政官牌招開政。
○ 傳曰, 臺諫竝許遞, 政官牌招開政。
○ 弘文館啓曰, 下番闕直, 事甚未安。 修撰
洪仁秀
, 副修撰
趙性敎
·
尹顯岐
在外, 修撰
李基正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弘文館啓曰, 下番闕直, 事甚未安。 修撰
洪仁秀
, 副修撰
趙性敎
·
尹顯岐
在外, 修撰
李基正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以修撰
李基正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修撰
李基正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奎章閣啓曰, 臣等進詣
奎章閣
, 御眞展奉審無頉, 而
奉謨堂
及閣內諸處, 亦爲無頉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奎章閣啓曰, 臣等進詣
奎章閣
, 御眞展奉審無頉, 而
奉謨堂
及閣內諸處, 亦爲無頉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景慕宮望廟樓
, 今望奉審無頉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景慕宮望廟樓
, 今望奉審無頉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政院啓曰, 吏曹判書
金炳喬
, 參判
林肯洙
, 參議
趙秉協
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判書·參判, 竝更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一體牌招。
○ 政院啓曰, 吏曹判書
金炳喬
, 參判
林肯洙
, 參議
趙秉協
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判書·參判, 竝更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一體牌招。
○ 吏曹啓曰, 今日次對入侍時, 未下直梱帥·守令及受由上京守令, 竝催促下送事, 命下矣。 自臣曹催促, 則未下直守令
星州
牧使
韓弼敎
, 身病猝重, 不得辭朝云。 受由上京守令
全州
判官
趙然明
, 身病猝重, 不得下去云, 竝罷黜, 何如? 傳曰, 允。
○ 吏曹啓曰, 今日次對入侍時, 未下直梱帥·守令及受由上京守令, 竝催促下送事, 命下矣。 自臣曹催促, 則未下直守令
星州
牧使
韓弼敎
, 身病猝重, 不得辭朝云。 受由上京守令
全州
判官
趙然明
, 身病猝重, 不得下去云, 竝罷黜, 何如? 傳曰, 允。
○ 都摠府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齋日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都摠府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齋日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義禁府啓曰,
康津縣古今島
定配罪人
白樂莘
,
濟州牧
圍籬安置事, 承傳, 啓下矣。
白樂莘
全羅道濟州牧
圍籬安置, 而
白樂莘
前已發配, 以今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 發遣府都事, 所到處執捉, 仍令押送于新定配所, 與地方官眼同, 圍籬安置, 何如? 傳曰, 允。
○ 義禁府啓曰,
康津縣古今島
定配罪人
白樂莘
,
濟州牧
圍籬安置事, 承傳, 啓下矣。
白樂莘
全羅道濟州牧
圍籬安置, 而
白樂莘
前已發配, 以今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 發遣府都事, 所到處執捉, 仍令押送于新定配所, 與地方官眼同, 圍籬安置, 何如? 傳曰, 允。
○ 吏曹參判
徐衡淳
辭職疏。 答曰, 省疏具悉。 所請依施。
○ 吏曹參判
徐衡淳
辭職疏。 答曰, 省疏具悉。 所請依施。
○ 祭酒
宋來熙
疏略曰, 太歲履端, 百休膺運, 先徽增琬琰之揚, 躬禋虔圭瓚之藏, 聖孝冞光, 群情愴忭, 纔過月餘。 伏聞玉體違豫, 驚惶焦迫, 罔知攸喩, 未幾日, 勿藥有喜, 而臣鄕居僻遠, 晩後得聞, 且在五朔病頓之中, 始焉旣闕於前進承候, 終未廁身賀班之末, 情禮都虧, 臣罪萬死。 臣竊念, 大病新去, 無所營爲, 只有天理之純然, 善端之藹然, 將此燃達之微, 擴而充之, 此又養心要法, 而亦爲仁者必壽之理, 將見聖壽無疆, 爲萬世太平之休。 臣民今日之祝, 正在於是, 惟殿下念哉。 臣之一疾沈綿, 出沒鬼關, 不省四到, 故其間違傲恩命者, 屢矣。 歲初衣資食物之賜, 旣不能起行祗承之節, 亦不可冒昧領受, 故自本郡, 轉報營門, 請其狀聞收回, 而極涉不恭之罪, 臣之悶蹙, 到此益深。 臣之從前誤恩, 着在樵牧之賤品, 而前冬憲長之任, 雖幸蒙遞, 國子之銜, 尙今虛縻。 伏乞特命司敗, 克治臣積逋之罪, 所帶職名, 亦行鐫削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跂予之餘, 巽牘此至。 毋或誠淺禮薄, 不足以勉回遐心而然歟? 撫躬慙恧, 靡所止屆。 顧予乍愆旋和, 勿藥有喜, 此正善端開發之會也。 若其然達之微, 擴充之道, 須卿老成宿德之左右予, 輔導予。 卿雖欲退, 然不自有, 其於輿望之不可孤, 何哉? 成均之任, 所以處當世之賢者也。 非謂賁飾儀文而然, 則卿何庸辭爲? 愼節非不奉慮, 而見今日候和暖, 自當遄復, 卿其俟間簉朝, 出入經席, 副予眷眷之意。 仍傳曰, 此批答, 遣地方官傳諭。
○ 祭酒
宋來熙
疏略曰, 太歲履端, 百休膺運, 先徽增琬琰之揚, 躬禋虔圭瓚之藏, 聖孝冞光, 群情愴忭, 纔過月餘。 伏聞玉體違豫, 驚惶焦迫, 罔知攸喩, 未幾日, 勿藥有喜, 而臣鄕居僻遠, 晩後得聞, 且在五朔病頓之中, 始焉旣闕於前進承候, 終未廁身賀班之末, 情禮都虧, 臣罪萬死。 臣竊念, 大病新去, 無所營爲, 只有天理之純然, 善端之藹然, 將此燃達之微, 擴而充之, 此又養心要法, 而亦爲仁者必壽之理, 將見聖壽無疆, 爲萬世太平之休。 臣民今日之祝, 正在於是, 惟殿下念哉。 臣之一疾沈綿, 出沒鬼關, 不省四到, 故其間違傲恩命者, 屢矣。 歲初衣資食物之賜, 旣不能起行祗承之節, 亦不可冒昧領受, 故自本郡, 轉報營門, 請其狀聞收回, 而極涉不恭之罪, 臣之悶蹙, 到此益深。 臣之從前誤恩, 着在樵牧之賤品, 而前冬憲長之任, 雖幸蒙遞, 國子之銜, 尙今虛縻。 伏乞特命司敗, 克治臣積逋之罪, 所帶職名, 亦行鐫削云云。 答曰, 省疏...
○ 壬戌四月十五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同副承旨
尹秉鼎
, 假注書
李鍾正
, 事變假注書
崔奭奎
, 別兼春秋
趙秉式
·
鄭基會
, 領議政
金左根
, 左議政
趙斗淳
, 備堂
尹致秀
·
金學性
·
金大根
·
金炳喬
·
申錫愚
·
趙然昌
·
李圭徹
·
許棨
, 校理
兪晩源
,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左根
進前問候訖。 上曰, 予以
晉州
·
益山
事, 欲有所言者矣。 兩邑査事, 今未知至於何境, 而胥動之民心, 得以鎭安, 騷擾之物情, 其果寢息乎? 近日官民之相孚, 已不及古, 而致使斯民, 有此無前之變怪。 民習可駭, 固當罪其罪, 而爲官長者, 苟能淸白臨民, 寧有是理? 念之及此, 寢息靡甘。 守令之貪饕不法者, 有何所憚, 而不爲以法從事乎? 隨其所犯, 論罪狀聞, 卽道臣之責也。 如或拘於顔私, 一有闊狹, 則其將誰任其咎? 以此意, 廟堂嚴飭於各道道臣, 可也。
左根
曰, 聖敎如是鄭重, 謹當嚴飭, 而
晉州
亂民事, 誠一非常之變也。 未知按閱之何如, 而苟究常情, 則無辜平民, 豈有自犯罪律之理乎? 此必由於痛苦冤鬱, 迫不得已之擧也, 仁人君子之所當哀矜而惻然者也。 間見道伯私報, 則如
咸陽
·
星州
等邑, 亦有黨聚騷擾之事云。 然則全
嶺
之民情, 大可見矣。 臣意則待道啓上來, 命遣宣撫之使, 特下綸音, 使之諭告德意, 仍詢弊瘼, 以爲字撫鎭安之策, 似好矣。
斗淳
曰, 臣等今玆登對, 以此事業, 欲仰達, 而今伏承聖敎若是切當, 尤不勝欽仰萬萬矣。 第臣年來, 眼眚一倍添劇, 全廢看字, 而日前聞一有識之人所言, 則
孔子家語
, 有先失其道, 民不可罪之訓, 政是今日着題語也。 至於今日百姓, 不無切己之冤, 故有此犯分之變, 則此專由於官長之不能對揚而然。 嗟, 彼百姓之心, 亦云慼矣。 姑待査事之入來, 別下處分, 恐好矣。 上曰, 非百姓之獨可罪也, 爲官長者, 亦不可無責矣。
斗淳
曰, 此非一朝一夕之故, 今此査事之後, 合有別般擧措矣。 上曰, 次對爲之。
左根
曰, 卽見
平安
前監司
金炳㴤
所奏, 則以爲,
車嶺鎭
會付折米, 爲二萬三千八百餘石, 而流來久逋, 課歲添耗, 不可不變通, 而土瘠民貧, 鎭戶無幾, 雖欲排捧, 將無所施, 前後鎭將, 非其躬犯, 無以指徵, 依
阿耳鎭
例, 請蒙一視之政爲辭, 而批旨, 令廟堂, 稟處事, 命下矣。 以若至孱少之鎭堡, 還摠之若是夥多, 必緣涓滴之流絶, 遂成丘山之叢積, 苟不趁早變通, 年年耗殖, 將不知爲幾多萬包乃已。
阿耳鎭
特施之恩, 旣在一境之內, 恐不可異同, 依所奏, 折米二萬石, 姑以未捧懸錄, 三千八百餘石, 如法斂散之意, 分付該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左根
曰, 目下名分之日隳, 紀綱之日壞, 全由於民窮力竭, 民窮力竭, 全由於還耗之逐年白徵。 夫還耗之爲中外經費, 非當初創設之規, 不過爲一時權宜之政, 而駸駸然至於斯極。 識者之論, 莫不曰必有一番大變通然後, 國可以爲國, 民可以爲民, 而特以每年經費之無以給代, 有說弊而無捄弊之策, 是何異因噎而廢食耶? 臣意則姑先下詢於方伯居留, 各就其所統地方, 通計耗條應作之爲幾許, 京外應納之爲幾許, 後將如何拮据, 蕩此繼彼與否, 廣探博訪, 具意見登聞, 而以勿踰六月之意, 行會, 而待齊到, 又復採其可採, 轉詢二品以上而處之, 恐好, 故仰達矣。 上曰, 民窮力竭, 專由於還之一字, 則及今變通, 有不可緩, 廣詢博訪, 使斯民奠居之地, 可也。
出擧條
左根
曰, 臣於近日饋遺一事, 業欲陳達, 而臣自前旣不能却而不受, 則顧何敢以此仰達於前席, 而見今國勢民心, 日以泮渙, 苟究其故,
八路
歎息愁怨之聲, 率由長吏之貪虐, 而長吏之貪虐, 率由饋遺之無節, 有口有耳者, 莫不指爲病源, 救之不早, 悔亦無及。 桑林六事之責曰, 苞苴行歟。 唐臣
陸贄
之言曰, 鞭靴不已, 將至金玉。 時弊之莫先於此, 今昔惟均, 惟聖明穆念之。 使中外群工, 交相勖勵, 期有實效, 則誠對投之當劑也。 摽拊之極, 第此冒控矣。 上曰, 苞苴之爲今昔時弊, 卿言誠然矣。 交相勖勵, 期有實效, 可也。
出擧條
左根
曰, 臣旣以饋遺事, 有仰奏矣。 旣塞貪墨之所由源, 而又或有如前怙犯者, 則是難恕之眞贓吏也。 此以後, 因道啓及繡論現發者, 凡屬橫徵苛斂, 一一依皇律, 照數徵給該民, 自巡營, 以此意論報本司, 何如? 上曰, 所奏切當, 依爲之。
出擧條
左根
曰, 討捕使設置, 不但爲束伍團練而已。 戢盜爲去暴除害之大政, 而法久弊生, 官不擇人, 今之說外道痼瘼, 輒曰鎭營, 此在差遣之如何, 豈官方之故乎? 況今小小竊發之外, 白晝嘯聚, 公行𢛓掠, 聽聞繹騷, 民不自保, 此時此任, 宜倍愼擇。 臣意則先以此意, 措辭行會於各道巡兵營, 營將中最不稱職者, 先行啓罷, 若有恪於所職, 有詗必捕者, 隨其所經資級, 超施履歷, 雖兼營將衙門, 一體施行, 以示懲勸之意, 爲好, 故仰達矣。 上曰, 嘯聚劫掠, 民不自保, 而討捕使之袖手越視, 抑何故也? 賞罰勸懲, 有不可已也, 依所奏施行。 雖以都下言之, 竊發之患, 在在入聞, 而捕廳之慢不禁斷, 亦甚駭然, 一體申飭, 可也。
出擧條
左根
曰, 因此而又有仰奏者, 鎭營專掌戢盜之政, 則毋論營貨與私債, 凡屬徵索, 輒委鎭營, 無辜平民, 施以治盜之刑, 上營之督責, 營將之擧行, 俱係法外, 此爲小民切骨之瘼, 不可不嚴立禁條, 以存防限。 若或如前違越, 則該營將, 自巡營啓聞論罪, 何如? 上曰, 營貨私債, 何關於鎭營, 而有此法外之擧乎? 嚴飭各道道臣, 使之隨聞論罪, 可也。
出擧條
左根
曰, 未下直閫帥守令及受由上京守令, 竝催促下送,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左根
曰, 臣於輔相重地, 前後屢叨, 已萬萬非量, 而後入之義, 而顧臣受恩如天, 報答無地, 則趨奏之際, 期或有萬一裨補, 而才旣有劃, 病益難强, 一日二日, 致曠天工。 每中夜思惟, 拊擔負之至重, 悼塵刹之莫酬, 不覺繞壁而明發者, 屢矣。 聖明試思之, 鹵莽如臣, 癃痼如臣, 而上之所委寄, 下之所承當, 不幾近於反鑑而索照也? 百爾思惟, 惟有奉身而退, 以爲不報之報, 卽臣貼額之符也。 前席體嚴, 不敢支蔓, 退當具牘血懇, 而先此冒悚槪陳, 惟聖明, 深軫之克恤之, 千萬千萬。 上曰, 今此辭免, 實是意慮之外, 以卿斷斷體國之誠, 何可言私乎? 更勿以此相道, 是所區區之望也。
出擧條
上曰, 見今
南
民之事, 實是朝廷之憂, 則此時何可辭免乎?
左根
曰, 今番如此之時, 臣有何才具見識, 而可以承當乎? 非徒病痼而然也。 及今早退, 是臣所以不報之報也。 上曰, 時原任大臣, 一體着念, 夾贊寡躬, 共濟國事, 卽予平日之所望於卿等者, 而況今
南
民繹騷, 將不知至於何境, 若思之及此, 則其在國耳公耳之義, 當體予憂, 卿可辭免而調養愼節乎?
左根
曰, 臣之才識, 無以振國綱而勵民習, 故所以求退也。 上曰, 今
南
民事, 只罪其民, 則非徒失民之望, 亦是失刑之政也。
左根
曰, 百姓之心, 非樂爲此擧也, 渠輩亦知其罔赦之罪, 犯之者, 出於迫不得已也。 上曰, 罪不可以偏重於小民也。
左根
曰, 聖敎切當矣。
斗淳
曰, 以國法論之, 渠輩死有餘罪, 宜其一律之竝施, 而
孟子
曰, 誅之則不可勝誅, 惟在參酌處分之如何矣。 上曰, 罪豈無輕重之別也?
斗淳
曰, 昨秋年形, 足爲少康, 而近日都下艱食之虞, 擧懷遑急, 實是究說不得者。 民所仰給者, 稅穀也, 貿穀也, 而稅穀之執錢取剩, 其害也, 不容不使貿穀, 渫於稅納, 以都民糧資言之, 旣失於稅穀, 又失於貿穀, 匱乏之憂, 事勢良然。 夫防納之爲邦禁, 匪今斯今, 而爲牟利之輩所擅弄, 使都下幾萬民命, 日就頷顑, 尙可曰國有法乎? 捕廳之袖手越視, 又何故也? 沿江上下, 勿限程途遠近, 使之分遣伶俐校卒, 一一捕捉, 築底鉤覈, 以法從事事, 分付兩捕廳, 何如? 上曰, 前後提飭, 不啻申嚴, 而一向翫愒, 終無實效, 所謂捕廳, 將焉用哉? 各別申飭, 一一捕捉, 施以當律, 可也。
出擧條
斗淳
曰, 外邑防穀, 亦大不商量之政也。 不過曰各爲其民, 而境外之民, 獨非國家之民乎? 貿遷流通, 贏乏相資, 闕一日不可者也。
湖南
·
湖西
及
海西
·
關東
道臣處, 以此措辭, 嚴飭, 守宰中, 或有一向執迷, 不知變通之義者, 隨所入聞, 先罷後拿, 何如? 上曰, 貿遷有無, 民所以化居者, 此邑防穀, 則彼邑不然乎? 其所以利民云者, 適足以病民, 依所奏, 嚴飭諸道, 可也。
出擧條
斗淳
曰, 慶科初試後一經講, 旣擇日行會矣。 士子讀書, 不但爲應擧覓官地, 而値此有程限之會, 潛心致力, 儲爲腹中之笥, 其於平生需用, 顧何如也? 每緣臨時除講, 或講不具式, 不無觀望玩愒弛慢之慮, 臣之常所歎惜者也。 第以此意, 先行布諭於京外, 而試官擇擬, 講規之申嚴, 及其時, 自本司, 更爲稟裁, 爲好, 故仰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大臣就座。
秉鼎
曰, 諸宰奏事。
然昌
曰, 臣以
關北
事, 有所仰達者矣。 本道
南
·
北關
元還餉及各衙門穀摠, 爲折米六十萬石之多。 還多民困, 已極切悶, 南枵北峙, 尤爲目下之痼瘼。 見今
吉州以北
十州及
三
·
甲
·
厚
·
長
等四邑所在, 爲三十六萬五千一百石零,
端川以南
十一邑所在, 爲二十三萬二千七百石零, 則以北較南, 其所加數, 恰爲十三萬二千四百餘石。 故
北
民偏苦, 日益難支。 及今減摠, 不容少緩, 而其中交濟·常賑兩穀, 尤係不均, 合有變通。
交濟
穀之設置, 爲荒年
交濟
之需, 則宜其均置南北, 俾作不時之資, 而挽近他道移劃之時, 以其水路之便近, 輒用南穀, 仍不移充,
北關
所在, 至乏三萬石, 而
南關
則只有八十石矣。 穀數之多寡, 懸絶如此, 來期之移運, 排比無處, 就
北關
交濟
穀中, 限一萬石移轉南邑, 則不但有減摠之效, 庶可作備豫之資。 常賑穀, 則各樣恤典, 年例應下, 數本夥多, 而此亦南有六百石零, 北有二萬八千四百五十石零, 凡所用下, 每每割本, 而今雖欲割本, 殆同無麪之飥矣。
北關
常賑穀一萬石, 亦令移轉, 以爲添摠排用之資, 則南北有均糴之政, 公私無窒礙之端, 竝令廟堂, 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敎曰, 事勢似然, 依施, 好矣。 登筵大臣之意, 何如?
左根
曰, 如有實效, 則誠便好矣。
斗淳
曰, 南枵北峙, 宜有裒益, 而第南北土式不同, 此似難便矣。
然昌
曰,
南
·
北關
詳定不同。
南關
則謂之戶式而三兩也,
北關
則謂之土式而二兩, 故南北還穀, 未能從便去來, 所以北峙而南枵者, 此也, 而
嶺以北
還弊, 漸益滋大矣。 仍奏曰,
咸興
之
萬歲橋
, 長爲二三里, 廣爲三四間, 而編木成橋, 年例修補者也。 近多潦水, 漂頹相續, 屢經大役, 而本營曾有橋梁穀名色, 造橋物力, 作錢取用矣, 漸致割本, 今所餘存, 未滿折米八百石, 雖在今夏, 若有頹圮之患, 則措劃沒策, 推移無處, 橋梁穀, 勢將立本, 而本道還穀中, 有進獻穀, 此爲別進上進排之需而設置者也。 別進上, 非是常有之事, 故逐年添耗, 今爲二萬石之多, 折長補短, 推移捄弊, 亦時措之道也。 營倉所在進獻穀中, 限五千石換名立本, 以爲取耗用下之資, 則恐合事宜, 亦令廟堂, 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萬歲橋
以木爲之, 而創設於何時乎?
斗淳
曰, 橋是木橋, 而似在於
咸興
創設之初, 故國初, 有詩人之題詠矣。 上曰, 橋長, 果幾里乎?
然昌
曰, 長爲數里許矣。
斗淳
曰, 橋長如是, 故立於兩邊而難辨其形矣。 上曰, 年年潦水, 每每修補, 誠亦一弊, 其深爲幾許, 而不能行船乎?
然昌
曰, 夏潦之時, 橋若頹圮, 則以船隻渡涉, 而聞諸咸人之言, 前者則江深爲數尋矣, 邇來數十年間, 漸致沙湮, 少經小漲, 輒有漂頹之患云矣。 上曰, 不可疏濬其沙湮乎?
左根
曰, 以何財力, 可能疏濬乎?
然昌
曰, 臣於臨歸之時, 伏見籌司關勅, 以邸債之公貨劃給事, 歲首賓對筵奏, 行會者也。 臣卽翻關知委於列邑, 以爲警惕嚴禁之地, 而蓋此邸債爲弊, 不一其端, 最有所萬萬駭惋者, 卽村民處放債事是已。 邸債之稱, 乃官屬輩債用之謂, 而以其重邊也, 故雖官屬輩, 如非因公事端, 萬不獲已, 則不敢恣意爛用, 而挽近北俗偸薄, 人心巧邪, 邨居無賴之類, 出沒京鄕, 百計用錢, 其志, 將以侵徵於稍饒之族戚也。 所謂邸吏之不計其人之貧富虛實, 知其有族戚之饒居者, 則循於利欲, 如得奇貨, 雖數千金, 無難出給, 又或有僞成虛券, 和奸分利者, 而及其收捧之時, 圖囑官府, 惟意所欲, 用錢之人, 不損一髮, 全然分徵於遠近族戚, 而甚至非戚非族不見面目之人, 有或橫罹, 一入其中, 輒蕩其産。 此非一二年一二人之事, 而饒民之蕩殘, 邑邑相續, 亂類之惡習, 去去益甚, 北民事勢, 將不知至於何境, 而惟今禁斷之道, 亦不得不上煩朝廷, 嚴法申令, 乃可以禁戢。 故敢此仰達, 而臣意則從今邸債, 無論營邑, 爲其官屬者, 則許令債用, 村民則一切防禁, 如或有冒法與受之弊, 則與者·受者, 竝施刑配之典, 守令之不能摘發, 循私捧給者, 亦必從重論勘, 不少饒貰, 則此弊可杜,
北
民可支, 請令廟堂, 以此意關飭本道, 著式遵
〈行〉
,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敎曰, 此豈但
北道
爲然乎? 似必一例爲弊於各道矣。
斗淳
曰, 邸債之爲弊, 非徒
北道
如是, 諸道皆然, 而此重臣新經
北
伯, 故只以
北道
爲言矣。 上曰, 一體申飭各道, 可也。
秉鼎
曰, 玉堂所懷奏之。
晩源
曰, 臣竊謂帝王致治之本, 皆從學問中做去, 而惟保嗇聖躬, 亦學問中事也。 先儒有言曰, 涵養須用敬, 又曰莊敬日强, 蓋敬是徹上下主一無適之謂也。 凡於起居飮食日用常行, 無往非下工處, 則端本澄源, 治心養性之道, 捨是何以耶? 伏覩我殿下, 睿知天縱, 聖敬日躋, 若無以加勉。 第念涓濩之時, 必審幾微, 鴆毒之戒, 恒存宴安, 則持敬之工, 不可須臾離也, 而持敬之工, 則又必資乎終始典學而已。 邇來玉度康旺, 鑾蹕暇豫, 親臨試幄, 展謁廟宮, 都人士女, 擧欣欣胥告, 以至遐陬, 歡聲洋溢。 惟講筵一事, 迄未有聞命, 此爲群下之顒望也。 顧今廈氈多暇, 晝晷如年。 伏願日開法講, 時賜召接, 溫繹經旨, 討論史策, 毋敢豫怠, 毋或間斷, 不息自强, 體
羲皇
之乾健, 罔覺厥修, 追
殷宗
之時敏, 以之政令施措, 而治理徯志, 以之微顯動靜, 而淸明在躬矣。 此乃學之所以念終始, 而敬以爲之徹上下, 是爲聖人之極工, 而表裏一致矣。 然則保嗇聖躬, 豈有別件道理也? 不外乎學問一事, 惟殿下澄省焉。 上曰, 所陳切實, 當體念矣。
出擧條
秉鼎
曰, 今日賓對, 兩司無一人進參, 違牌諸臺,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榻敎
上曰, 史官就座。 命大臣先退,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壬戌四月十五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同副承旨
尹秉鼎
, 假注書
李鍾正
, 事變假注書
崔奭奎
, 別兼春秋
趙秉式
·
鄭基會
, 領議政...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