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고종 2년
1865년 (을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7책(탈초본 2690책) 고종 2년 윤5월 10일 계유
1865년 同治(淸/穆宗) 4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趙秉協
病
。行左承旨
李承輔
病
。右承旨
尹秉鼎
藥院進
。左副承旨
李鍾淳
病
。右副承旨
曺錫元
坐直
。同副承旨
張龍逵
坐直
。注書
沈相穆
病
權好淵
病
。假注書
張源相
仕直
趙慶鎬
未入來
。事變假注書
金尙萊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藥房都提調
李裕元
, 提調
朴珪壽
, 副提調
尹秉鼎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大王妃殿氣候, 何如? 大妃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答曰, 知道。
○ 藥房都提調
李裕元
, 提調
朴珪壽
, 副提調
尹秉鼎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大王妃殿氣候, 何如? 大妃殿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答曰, 知道。
○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口傳問安。答曰, 知道。
○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口傳問安。答曰, 知道。
○
曺錫元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技放, 請出標信。傳曰, 知道。
○
曺錫元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技放, 請出標信。傳曰, 知道。
○ 備忘記, 全羅道觀察使
趙在應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賜給。
○ 備忘記, 全羅道觀察使
趙在應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賜給。
○
曺錫元
啓曰, 議政府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
趙斗淳
, 有身病, 左議政
金炳學
, 無時急稟定事, 右議政未差,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曺錫元
啓曰, 議政府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
趙斗淳
, 有身病, 左議政
金炳學
, 無時急稟定事, 右議政未差,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張龍逵
啓曰, 行大司憲
吳取善
, 執義
李基周
, 持平
白鳳三
·
金斗淵
在外, 掌令
愼在寬
·
姜鍵
呈辭,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傳于
張龍逵
曰, 全羅監司留待。傳于
張龍逵
曰, 全羅監司入侍。大王大妃殿傳于
張龍逵
曰, 通津府使
梁柱台
, 待瓜滿許用履歷, 陽智縣監
文學元
陞敍。傳于
尹秉鼎
曰, 禮房承旨, 進詣
皇壇
奉審,
宣武祠
廳奉審以來。大王大妃殿傳于
曺錫元
曰, 國家之設寘各貢, 專爲都民, 霑漑聊活之方, 而近聞各貢各廛之進排物種, 皆有遺在其數, 誠難周計, 顧今經用匱罄之時, 又値莫大之宮役, 如不計除而準畫, 則非但事勢之末由, 遺在積滯之中, 添給其價, 抑有何義諦乎? 不可無一番更張, 自今爲始, 所謂舊遺在中, 三分一則以其寧失之義, 特爲蕩減, 二分則近來穀貴, 果難以本米除去, 限十年, 以戶曹詳定例排捧, 俾貢人輩, 得蒙舒力之澤, 而進排各種, 則無論某用, 隨其每朔需用, 一從戶曹勘合上下, 仍爲金石定式, 永久遵行, 而今此處分, 一爲國計之稍裕, 一爲貢弊之永革, 如是之後, 各該貢人輩, 只思目前不利, 或有違令, 則當用一律, 自政府, 以此嚴飭各司。
○
張龍逵
啓曰, 行大司憲
吳取善
, 執義
李基周
, 持平
白鳳三
·
金斗淵
在外, 掌令
愼在寬
·
姜鍵
呈辭, 監察茶...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曺錫元
曰, 服飾器用之各有品制, 乃所以辨別貴賤之意也。而挽近侈靡之風, 日盛月滋, 私門之紅絲飾馬, 紅袱裹物, 已極礙眼, 況酒具及匙箸等屬, 皆以銀造, 視若恒用, 不知踰濫, 是何奢麗之過度也? 此皆害國病民之本, 良非細故, 誠極慨歎, 自今以往, 一切痛禁, 俾無敢如前蹈襲, 而後若有犯科者, 當別般嚴處, 以此咸須知悉。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曺錫元
曰, 服飾器用之各有品制, 乃所以辨別貴賤之意也。而挽近侈靡之風, 日盛月滋, 私門之紅絲飾馬, 紅袱裹物, 已極礙眼, 況酒具及匙箸等屬, 皆以銀造, 視若恒用, 不知踰濫, 是何奢麗之過度也? 此皆害國病民之本, 良非細故, 誠極慨歎, 自今以往, 一切痛禁, 俾無敢如前蹈襲, 而後若有犯科者, 當別般嚴處, 以此咸須知悉。
○
曺錫元
啓曰, 假注書
李裕承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曺錫元
啓曰, 假注書
李裕承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李裕承
改差代, 以
趙慶鎬
爲假注書。
○
李裕承
改差代, 以
趙慶鎬
爲假注書。
○ 傳于
曺錫元
曰, 召對爲之。傳于
張龍逵
曰, 輕囚放釋。
○ 傳于
曺錫元
曰, 召對爲之。傳于
張龍逵
曰, 輕囚放釋。
○ 傳于
張龍逵
曰, 中官
姜世吉
·
白之筵
, 效勞旣多, 竝加資。
○ 傳于
張龍逵
曰, 中官
姜世吉
·
白之筵
, 效勞旣多, 竝加資。
○
張龍逵
啓曰, 臣
龍逵
, 敬奉聖敎, 馳往義禁府, 則無時囚, 故仍詣典獄署, 取考囚徒案, 則結案罪人一名, 殺獄罪人三名, 係是重囚, 故竝爲仍囚, 其餘他錢不報, 隱匿訟民, 及各司直囚罪人
崔鳳燁
等三十一名, 係是輕囚, 故竝依傳敎, 放送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張龍逵
啓曰, 臣
龍逵
, 敬奉聖敎, 馳往義禁府, 則無時囚, 故仍詣典獄署, 取考囚徒案, 則結案罪人一名, 殺獄罪人三名, 係是重囚, 故竝爲仍囚, 其餘他錢不報, 隱匿訟民, 及各司直囚罪人
崔鳳燁
等三十一名, 係是輕囚, 故竝依傳敎, 放送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曺錫元
, 以吏曹言啓曰, 因全羅監司
鄭健朝
狀啓, 旱憂轉深, 圭璧方擧, 此際曠官, 時日可悶, 受由上京守令, 竝令該曹, 催促不日下送事, 命下矣。自臣曹催促, 則全州判官
趙容在
, 已爲下去, 靈光郡守
李玄翼
, 井邑縣監
尹榮輔
, 任實縣監
徐曾輔
, 俱以爲今十二日下去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曺錫元
, 以吏曹言啓曰, 因全羅監司
鄭健朝
狀啓, 旱憂轉深, 圭璧方擧, 此際曠官, 時日可悶, 受由上京守令, 竝令該曹, 催促不日下送事, 命下矣。自臣曹催促, 則全州判官
趙容在
, 已爲下去, 靈光郡守
李玄翼
, 井邑縣監
尹榮輔
, 任實縣監
徐曾輔
, ...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向於
湖南
逋吏用律時, 在逃漢, 使之刻期譏捕矣。卽見前監司
鄭健朝
所報, 則
長水
金始鎔
, 負逋爲二千五百餘石, 而今始跟捉云矣, 罪人斯得, 厥有已施之例,
金始鎔
捉致監營, 梟首警衆事, 星火行會,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向於
湖南
逋吏用律時, 在逃漢, 使之刻期譏捕矣。卽見前監司
鄭健朝
所報, 則
長水
金始鎔
, 負逋爲二千五百餘石, 而今始跟捉云矣, 罪人斯得, 厥有已施之例,
金始鎔
捉致監營, 梟首警衆事, 星火行會,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瑞山
幼學
金魯命
所志, 則以爲族兄
魯璉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姓十四寸弟
魯奎
三子
成載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養家父母,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定式草記稟處事, 呈狀矣。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 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 論理草記事, 曾有筵奏定式, 而門長
金魯命
所訴旣如此,
金魯奎
第三子
成載
, 立爲
金魯璉
之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瑞山
幼學
金魯命
所志, 則以爲族兄
魯璉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姓十四寸弟
魯奎
三子
成載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養家父母,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定式草記稟處事, 呈狀矣。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 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 論理草記事, 曾有筵奏定式, 而門長...
○
張龍逵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本局哨官
千世殷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張龍逵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本局哨官
千世殷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同敦寧
崔遇亨
疏曰, 伏以臣於本月初三日, 伏奉除旨, 以臣爲同知敦寧府事者, 臣感激恩數, 固當竭蹶趨膺之不暇, 而第臣本無敦寧, 揆以格例, 在所當遞, 玆敢忙陳短章, 仰瀆崇嚴。伏乞聖慈, 俯垂鑑諒, 仰稟東朝, 亟遞臣職, 以存公格, 以安私分,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所請依施。
○ 同敦寧
崔遇亨
疏曰, 伏以臣於本月初三日, 伏奉除旨, 以臣爲同知敦寧府事者, 臣感激恩數, 固當竭蹶趨膺之不暇, 而第臣本無敦寧, 揆以格例, 在所當遞, 玆敢忙陳短章, 仰瀆崇嚴。伏乞聖慈, 俯垂鑑諒, 仰稟東朝, 亟遞臣職, 以存公格, 以安私分,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所請依施。
○ 敎全羅監司
趙在應
書。王若曰, 殊績已試於右輔, 與共理惟良, 重任旋寄於南藩, 非此人莫可, 奚但廟剡, 特自宸衷, 眷玆
湖南
一區, 實是海東重鎭, 舊社之佳氣蔥鬱, 依然漢
豐沛
山河, 厥土之制産肥饒, 宛是虞
荊揚
淮海
, 幸連年小康之後, 縱弛宵旰之憂, 際初服愼簡之辰, 疇膺旬宣之責, 惟卿, 氷蘖淸操, 珪璋令姿, 詩禮相傳於箕裘, 菀有古士夫型範, 進止不失於尺寸, 想望賢宰相風儀, 花山重輕, 尙傳下邑之遺愛, 藝苑黼黻, 又儲華國之文章, 玆授卿以全羅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全州府尹, 卿其益恢令圖, 祗服寵命, 察風俗而明黜陟, 宜思澄淸之要, 蠲租稅而恤困窮, 益勉懷保之策。於戲, 憇茇之仁風斯颺, 去作一路福星, 宣綍之眷注冞隆, 暫撤貳班卿月,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修撰
李應夏
製進
○ 敎全羅監司
趙在應
書。王若曰, 殊績已試於右輔, 與共理惟良, 重任旋寄於南藩, 非此人莫可, 奚但廟剡, 特自宸衷, 眷玆
湖南
一區, 實是海東重鎭, 舊社之佳氣蔥鬱, 依然漢
豐沛
山河, 厥土之制産肥饒, 宛是虞
荊揚
淮海
, 幸連年小康之後, 縱弛宵旰之憂, 際初服愼簡之辰, 疇膺旬宣之責, 惟卿, 氷蘖淸操, 珪璋令姿, 詩禮相傳於箕裘, 菀有古士夫型範, 進止不失於尺寸, 想望賢宰相風儀, 花山重...
○ 乙丑閏五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大王大妃殿垂簾, 藥房入診, 勸講, 全羅監司同爲入侍時, 都提調
李裕元
, 提調
朴珪壽
, 副提調
尹秉鼎
, 直閣
李世用
, 假注書
李裕承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趙康夏
, 同副承旨
張龍逵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趙康夏
, 全羅監司
趙在應
, 領事
李裕元
, 講官
洪鍾序
, 參贊官
張龍逵
, 侍讀官
任孝直
, 假注書
李裕承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趙康夏
, 各持
通鑑
第一卷, 以次進伏。醫官
李慶年
·
李在珉
·
朴演鏞
·
丁錫胤
, 進伏楹外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
裕元
進前奏曰, 暑氣轉甚,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裕元
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裕元
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裕元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裕元
曰, 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裕元
曰, 醫官待令, 使之入診乎? 上曰, 置之。大王大妃殿曰, 藥房先退。仍敎曰, 全羅監司進前。
在應
進前伏訖。大王大妃殿曰, 卿曾經畿伯, 道內民情, 守令治績, 何如?
在應
曰, 民情還弊成痼, 向來狀啓, 尙未蒙處分, 守令治績, 豈可盡謂循良, 而別無侵虐之弊, 其中治績最著者, 楊州牧使
林翰洙
, 坡州牧使
柳𣇍
, 南陽府使
金箕絢
, 長湍府使
魚在淵
, 皆已蒙褒賞之典, 其實績則淵鑑之所俯燭。大王大妃殿曰, 曾已示意矣。
在應
曰, 通津府使
梁柱台
, 莅任不過半載, 邑瘼盡革, 永杜吏逋, 公廨改觀, 不費民力, 積弊之邑, 便成完局。陽智縣監
文學元
, 到底愛民, 動以圖報矢心, 諸般公納, 無少愆滯, 治聲頗多矣。大王大妃殿曰, 諸守令治績, 萬萬嘉尙。
在應
曰, 此莫非慈聖殿下曁聖上, 爲民若保之盛德, 輒下提飭之敎, 所以諸守宰之政, 致此風草之偃也。大王大妃殿曰, 通津府使
梁柱台
, 待瓜滿, 許用履歷。陽智縣監
文學元
陞敍。
出傳敎
仍敎曰, 方伯守令, 實心務績, 是乃分憂之道也。
在應
曰, 慈敎切當矣。大王大妃殿曰, 完伯, 今日下直乎?
在應
曰, 已爲下直矣。大王大妃殿曰, 道內民生休戚, 一一周察, 俾有實績, 勿務苞苴等節, 報答沖王委寄之意。
在應
曰, 慈敎如是鄭重懇惻, 豈無萬分一殫竭之心? 而臣才具淺短, 曾在
畿甸
, 已試蔑效, 且
湖南
劇務, 非比
畿甸
, 未知將何以對揚, 不勝悚悶, 而飭敎之下, 當悉心奉行矣。大王大妃殿曰, 盛熱之時, 無撓下去, 善爲過行也。
龍逵
曰, 別諭, 何以爲之乎? 大王大妃殿曰, 出去諭之也。仍敎曰, 完伯先退。勸講爲之。上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訖。
鍾序
讀, 自今親兄弟同父母, 止問曰齊王其覇乎, 仍奏釋義訖。上命授書算于
鍾序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鍾序
還納書算。仍奏曰, 前受音, 有盟
洹水
之上, 結爲兄弟之文, 曾所御講, 上文天下將相會於
洹水
之上, 聖聰果記有否? 上曰, 知之。上曰,
張儀
復相秦, 是前已相秦, 今復爲之乎?
鍾序
曰,
張儀
, 前已爲秦相而旋免矣。及說魏請成, 而歸秦復爲相矣。
裕元
曰, 反覆
蘇秦
等說, 是皆辯士口氣也。
鍾序
曰, 此時雖是戰國, 無仁義之世, 豈有親兄弟同父母相爭相傷之理乎? 欲明其
蘇秦
之不可信, 爲此無理之說, 決非治世有德者之言也。
裕元
曰, 雖在此時, 決無如此之事, 人臣告君之辭, 似不當如是, 於此一事, 可知其人之不美也。上曰, 善人, 豈有如是之言乎?
鍾序
曰, 以燕相
子之
事言之, 與
蘇代
結婚, 專出於欲得燕權之意, 而竟至於下文南面行王事, 其於臣分人理, 更無足論, 而大抵賢愚取舍, 在於君上簡心, 亦係於朝廷公議矣。爲人臣而由他徑進, 則必無所不爲也, 此所以鄙夫, 不可與事君, 苟患失之, 無所不爲也。此等處, 深加澄省, 則廷臣取舍進退之際, 自當有淵鑑之益明矣。
裕元
曰, 士之出處, 自由其道, 舍正由岐, 君子恥之。燕王不得省察於此等處, 故特書名字, 以正史筆也。
孝直
曰,
張儀
說
魏王
, 以六國之從約, 不可成, 明矣, 而勸事秦, 夫秦, 以虎狼之心, 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 其和親之不可成, 尤可明矣。
魏王
, 乃請成于秦, 不明甚矣。當是之時,
孟子
謂
魏王
曰, 不嗜殺人者一之,
魏王
, 誠用
孟子
之言, 行仁政則可以一天下也。不此之爲, 而反惑於
張儀
之詐, 不亦愚乎?
龍逵
曰, 講官·儒臣, 備陳無餘, 臣無容敷衍仰達者, 而第戰國之時, 上以功利爲急, 下以榮富爲事, 遊說之士, 彌滿天下, 而
儀
·
秦
最其得名者矣。所以
儀
·
秦
之遊說, 互相反覆, 而時君之聽納, 又自無常, 可勝惜哉? 此不足與議於盛世休明之治, 而史筆之垂載於後世者, 以其懲惡而斥覇也。
裕元
曰, 史記者, 不可以一遍讀過而止, 常於燕閒之暇, 玩繹前讀, 則有益於知新之工矣。臣於半載之後, 今始登筵矣, 睿學非不比前將就, 而顧今在廷臣僚之所蘄祝者, 卽進益進矣。殿下若燭群情之如是, 則自不覺聖工之日就矣。大王大妃殿曰, 主上於講學文理, 雖姑未就, 無厭苦之意, 常於講對罷後, 自內勤讀矣。
裕元
曰, 勤之一字, 爲學問之本, 雖非講對之時, 常於自內, 誦讀不已, 勤勤孜孜, 則聖學自底於緝熙光明之域矣。何憂乎文理之姑未盡就乎? 大王大妃殿曰, 主上孝根天性, 聰明過人, 雖在短夜之時, 亦不廢溫繹矣。大臣講官, 一心對揚, 善爲輔導, 則其慶幸之心, 當何如哉?
裕元
曰, 孝亦由於學問, 而今殿下, 雖在短夜, 不廢卷舒之工, 則可驗聖孝, 原於講學。臣等承此慈敎, 可以退而相慶矣。大王大妃殿曰, 主上雖在沖年, 言語之際, 每多出人意表者, 蓋聖姿英明, 若過數年, 講學漸就, 則凡於發問筵臣, 必有莫能仰對者, 且政令事爲, 亦多聳動觀聽者矣, 予今不可一一稱說也。
裕元
曰, 外廷之臣, 亦如是爲言也。臣等謏聞寡學, 雖在今日, 尙患其不能仰對, 況於聖學成就之後乎? 極爲愧悚矣。大王大妃殿曰, 旱災如此, 祈禱已至四次, 尙無雨意, 晝宵憧憧, 何可暫弛?
裕元
曰, 圭璧屢擧, 靈應尙邈, 誠不勝萬萬憂憫矣。臣於日前, 自鄕廬上來, 躬覩農形, 若於四五日間得雨, 則庶有豐熟之望, 實心實德, 格于天心, 則豈不敢應之理乎? 大王大妃殿曰, 然矣。若自上, 敬天愛民, 出於誠心, 則自然雨順而風調矣。
裕元
曰, 誠心求之, 卽日下雨, 古昔哲辟, 多有是事, 雖不可一一枚奏, 而今若虔禱, 如古哲辟, 則捷桴之理, 可立而竢矣。上掩卷。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大臣先退。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丑閏五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
觀物軒
。大王大妃殿垂簾, 藥房入診, 勸講, 全羅監司同爲入侍時, 都提調
李裕元
, 提調
朴珪壽
, 副提調
尹秉鼎
, 直閣
李世用
, 假注書
李裕承
, 記注官...
○ 乙丑閏五月初十日酉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曺錫元
, 侍讀官
任孝直
, 檢討官
李承臯
, 直閣
李世用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宋宅薰
, 別兼春秋
趙康夏
, 各持
通鑑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上開卷, 命授書算于
孝直
。上讀自今親兄弟同父母, 止問曰齊王其覇乎, 仍讀十遍訖。
孝直
還納書算。上曰, 上番讀之。
孝直
讀奏釋義訖。上曰, 下番讀之。
承臯
讀奏釋義訖。上曰, 參贊官讀之。
錫元
讀奏釋義訖。上曰, 閣臣讀之。
世用
讀奏釋義訖。上曰,
子之
, 誠逆賊也, 爲人臣而謀其上, 其罪不可說也。
孝直
曰,
子之
之逆, 可勝道哉?
燕噲
之愚, 無足論也。
燕噲
, 猶有欲覇之心, 故致此
子之
·
蘇代
欺蔽之禍也。夫覇者, 功利之術也, 先詐力而後仁義者也。人君不能行仁義之道, 而一有功利之欲, 則小人必乘間而入, 其理勢然也。
孟子
言上下交征利之害, 至於不奪不厭。
仲尼
之門, 五尺之童, 羞稱五覇, 正以此也。
承臯
曰,
張儀
之說, 極其淺陋, 無異誘兒, 而
魏王
深信之。
孟子
之言, 極其詳明, 可以安民, 而
魏王
不聽之, 其故何也? 蓋功利之說易入, 皇王之道難行, 此皆
魏王
知識不明, 私欲充塞之致也, 可不惜哉, 可不歎哉?
錫元
曰, 此時周室愈微, 其地不大於曹·滕, 其民不衆於邾·莒, 而七國割據, 惟力是視, 强竝弱, 大呑小, 干戈日尋, 其所願欲, 不過乎覇一字, 而猶未能生心於混一者, 以周尙宗主天下故也。今此燕王之問齊其覇乎者, 尤可見天下之尊周矣。此拒
[距]
文
·
武
·
成
·
康
之世, 八百有餘年, 而先王之深仁厚澤, 尙有未泯者, 則周之盛德, 其可謂至矣哉。
世用
曰,
子之
之爲相, 必以實心輔導, 勸勉仁義, 而不此之爲, 但欲得權, 至於結婚,
蘇代
乘間比誘, 欺其君而奪其威, 以此推之, 篡逆之心, 始此而萌也。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丑閏五月初十日酉時, 上御
觀物軒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曺錫元
, 侍讀官
任孝直
, 檢討官
李承臯
, 直閣
李世用
, 假注書
張原相
, 記注官
宋宅薰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