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승정원일기 128책(탈초본 2707책) 고종 3년 10월 4일 기축
1866년 同治(淸/穆宗) 5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閔致庠
。左承旨
宋熙正
。右承旨
趙性敎
。左副承旨
鄭雲龜
。右副承旨
趙秉世
。同副承旨
李應夏
。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議政府啓曰, 卽見黃海水使
吳夏泳
所報, 則以爲營下民戶, 不過二千戶, 糶糴都摠乃至二萬餘石, 蕩産傾業, 邑將墟矣。及今紓力之策, 無如減糴, 就本營貿銀錢每年八百五十兩, 特許限十年停貿, 換作小米二百四十餘石, 用爲營下支放。水軍糧所在各邑, 停耗立本, 而營下民還, 每年永蠲, 則二千四百餘石, 自可蕩減於十年之間。且追捕武士二十名, 全無料, 代以一年軍糧耗二千二百餘石, 計其元支放二千餘石, 剩餘二百餘石中, 九十六石。追捕武士, 每朔以六斗設料, 一百餘石則爲添本爲辭矣。邊圉之固, 莫先於養士訓民, 而帥臣措劃, 儘有規度, 竝依報辭許施, 昭詳成節目, 報本府遵行事,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議政府啓曰, 卽見黃海水使
吳夏泳
所報, 則以爲營下民戶, 不過二千戶, 糶糴都摠乃至二萬餘石, 蕩産傾業, 邑將墟矣。及今紓力之策, 無如減糴, 就本營貿銀錢每年八百五十兩, 特許限十年停貿, 換作小米二百四十餘石, 用爲營下支放。水軍糧所在各邑, 停耗立本, 而營下民還, 每年永蠲, 則二千四百餘石, 自可蕩減於十年之間。且追捕武士二十名, 全無料, 代以一年軍糧耗二千二百餘石, 計其元支放二千餘石, 剩餘二百餘石中, 九十六石。追捕武士, 每朔以六斗設料, 一百餘石則爲添本爲辭矣。邊圉之固, 莫先於養士訓民, 而帥臣措劃, 儘有規度, 竝依報辭許施, 昭詳成節目, 報本府遵行事,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大司憲
南性敎
, 大司諫
宋謙洙
, 檢校副提學
李載元
·
金炳弼
·
鄭健朝
·
金炳始
·
李鎬俊
, 副提學
李載冕
, 檢校典翰
閔升鎬
·
李明應
·
李冕光
·
李根秀
, 司諫
李在果
, 典翰
金奎弘
, 應敎
申獻求
, 副應敎
李昌鎬
, 掌令
姜𨪌
·
金炳洙
, 獻納
崔弘周
, 校理
韓龍敎
·
趙晩和
, 副校理
趙定燮
·
洪大鍾
, 修撰
嚴世永
, 副修撰
洪祐昌
啓曰, 臣等於
李寅夔
等事, 憂憤激切, 愈久而愈深, 非惟臣等之言, 抑亦擧國共公之論, 上自卿大夫, 下至閭庶, 莫不欲食肉寢皮, 以小雪
江都
之恥矣。今者洋醜, 殆若猘犬之陸梁, 人之遇者, 反避則追噬, 面喝則蹲縮, 非有鼙鼓之警, 鋒鏑之銳。而噫, 彼三罪人, 或身爲居留, 棄金湯而畀賊, 伏草莽而全軀, 乃以移奉御眞, 爲粧撰之計。怯懦旣巧譎亦憯, 或位在佐貳, 不能捍禦, 心若駭獸, 跡似竄鼠, 封疆死節, 雖難責備, 邦國貽羞, 吁亦殆甚。或職居分憂, 脫身先走, 帑籍任其搶奪, 閭里從以渙散, 唯因王師之臨境, 幸免寇賊之全據。凡此罔赦之案, 俱非可貸之命, 每見批旨下者, 只以斟量爲敎, 而不賜允兪, 臣等益切之情。伏乞廓揮乾斷, 竝施三罪人當施之典, 以正王法, 以嚴師律焉。答曰, 當有處分矣。
○ 大司憲
南性敎
, 大司諫
宋謙洙
, 檢校副提學
李載元
·
金炳弼
·
鄭健朝
·
金炳始
·
李鎬俊
○ 傳曰, 臺諫竝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曰, 臺諫竝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御營廳啓曰, 卽見臣營中軍
權溶
報報
[馳報]
, 則
涬洲項
防守將卒, 無頉經夜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御營廳啓曰, 卽見臣營中軍
權溶
報報
[馳報]
, 則
涬洲項
防守將卒, 無頉經夜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刑曹啓曰, 以司謁, 口傳下敎曰, 燈燭房留直
黃五長
, 移送秋曹刑配事, 命下矣, 而逃避不現, 萬萬痛駭, 分付左右捕廳, 刻期詗捉後, 擧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刑曹啓曰, 以司謁, 口傳下敎曰, 燈燭房留直
黃五長
, 移送秋曹刑配事, 命下矣, 而逃避不現, 萬萬痛駭, 分付左右捕廳, 刻期詗捉後, 擧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右邊捕盜廳啓曰, 謹依議政府草記批旨, 臣廳在囚邪學罪人
崔燧
·
金仁吉
·
金振
·
金鎭九
等四名, 出付摠戎陣,
林泰洙
移送秋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右邊捕盜廳啓曰, 謹依議政府草記批旨, 臣廳在囚邪學罪人
崔燧
·
金仁吉
·
金振
·
金鎭九
等四名, 出付摠戎陣,
林泰洙
移送秋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刑曹啓曰, 右捕廳邪學罪人
崔燧
·
金仁吉
·
金振
·
金鎭九
等四名, 押送摠戎陣, 大會軍民, 梟首警衆, 而
林泰洙
, 以邪徒騙財之罪, 移送臣曹矣。謹依傳敎, 罪人
林泰洙
爲先嚴刑一次後,
全羅道珍島
·
金甲島
定配所, 而加刑準三次押送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刑曹啓曰, 右捕廳邪學罪人
崔燧
·
金仁吉
·
金振
·
金鎭九
等四名, 押送摠戎陣, 大會軍民, 梟首警衆, 而
林泰洙
, 以邪徒騙財之罪, 移送臣曹矣。謹依傳敎, 罪人
林泰洙
爲先嚴刑一次後, ...
○ 戶曹參判
李世器
疏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往省焉。
○ 戶曹參判
李世器
疏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往省焉。
○ 護軍
李恒老
疏曰, 臣日者, 以癃疾垂死之狀, 冒昧鳴號, 何幸聖慈矜悶, 許遞未幾日, 又奉金吾之命。臣老而不死, 欺世盜名, 濫叨匪分, 至此甚也。使臣疾病可强, 不敢承膺者, 其亦有說, 臣本腐儒, 無他奇謀, 少從師友, 略聞經傳先儒之說。此世俗所謂常談死法, 然
朱子
曰, 常談之中, 有妙理, 死法之中, 有活法, 臣篤信此訓, 思以獻之君父之前, 卽前疏所陳是也。
書
曰, 民唯邦本, 本固邦寧,
傳
曰, 德者本也, 財者末也, 外本內末, 爭民施奪, 又曰, 國不以利爲利, 以義爲利也。
朱子
推明其說曰, 仁者散財以得民, 不仁者亡身以殖財, 臣嘗以此數言, 爲百王不易之訓, 而適見近日洋賊猖獗, 苟求其故, 則實由於我民之內應, 我民之內應, 由於民心之怨叛, 民心之怨叛, 由於恒産之罄竭, 恒産之罄竭, 由於聚斂之不息, 聚斂之不息, 由於土木之張大。夫驅怨叛之民, 以充卒伍, 使之赴湯蹈火, 固已難矣。若此不已, 則舟中皆敵國, 蕭墻皆
顓臾
, 豈但洋賊之爲可憂哉? 臣深憂永歎, 不量其力, 溯本而論之, 請罷土木之役, 止斂民之政, 此老臣滿腔熱血之所瀉也。殿下但下體念之敎, 而迄未聞施行之實, 反見其科目之益廣, 是以已叛之民心益叛, 已驕之賊勢益驕, 此臣之未解一也。
書
曰, 天命有德, 五服五章哉, 天討有罪, 五刑五庸哉, 旣同五服五章, 則德之高下, 不可以分寸顚倒, 旣曰五刑五庸, 則罪之大小, 不可以豪髮僭差也。臣於前疏, 詳陳信賞必罰之說, 蓋有所指而發也。夫國家數百年保障之地, 何等重大, 而守壃之臣, 一遇小賊, 棄城圖免, 使國勢危如一髮, 制刑論辟, 死有餘罪。殿下過於寬仁, 罪止屛裔, 誠如是也, 凡封疆之臣, 出戰之師, 彼獨無全軀保妻子之心哉? 風聲鶴唳, 在在效尤, 則殿下將誰與爲守乎? 此臣所以不量其力, 再發其端, 冀悟宸衷, 而殿下不之省, 至於三司合啓, 大臣聯箚, 而殿下不之聽, 此臣所未解二也。自古異端, 蠱人心術者何限, 而莫甚於洋敎, 夷狄禍人國家者何限, 而亦莫甚於洋賊。蓋潛入我國, 廣傳邪學者, 欲以植其黨與, 表裏相應, 偵我虛實, 率師入寇, 糞穢我衣裳, 攘奪我貨色, 以充其谿壑之慾也。然則內修外攘之擧, 如根本枝葉之相須, 不可闕一也明矣。枝葉雖不可緩, 根本尤所當急, 所謂根本者, 在殿下之一心, 克己從善而已。殿下立志居敬, 當爲卽爲, 有雷厲風飛之勇, 當去卽去, 有斬針截鐵之斷, 則聖智日明, 無氛翳之蔽, 聖聰日剛, 無撓奪之患, 收拾士類, 講明正學, 誅鋤奸細, 遏絶內應而爲外攘之田地矣。雖然察其機要, 又在禁絶洋物, 夫洋物之來, 其目甚多, 要皆奇技淫巧, 而於民生日用, 不惟無益, 爲禍滋大。揆以
召公
戒獒之義, 則正使洋夷, 歲貢此物, 如聘享之禮, 且不可受, 況潛洩我國衣食之原以易之哉? 況彼之爲物, 生於手而日計有餘, 我之爲物, 産於地而歲計不足, 以不足, 交有餘, 我胡以不困, 以日計, 接歲計, 彼胡以不贍? 是以生生自用, 往來無常, 或雜處民間, 移易民俗, 或出沒海澨, 焚掠城邑, 至於今日爲國家之膏盲矣。然救之有道, 凡洋物之用於家鬻於市者, 竝抵重罪, 使群臣百姓, 無一人用之者, 則彼之所恃, 便同章甫之入越, 而不售於我矣。故禁絶洋物, 爲內修之機要, 而不本於殿下身心, 則是猶治其末而塞其流也。故臣於前疏, 敢請殿下服食日用之間, 一有洋物, 則悉聚闕庭而燒之, 使中外上下, 知聖意之所在, 如靑天白日。洋賊之來可絶其根源, 此非高遠難行之事, 在聖明, 克己從善之實心而已。殿下循例賜批, 迄無施行之實, 臣所未解三也。其餘所陳, 未蒙施行者, 今不暇一一焉, 大抵天下之義理無窮, 一己之明睿有限, 故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 是故
堯
·
舜
之聖, 猶曰稽于衆, 舍己從人曰好問, 而好察邇言, 隱惡而揚善, 執其兩端, 用其中於民。
仲虺
誥
湯
曰, 好問則裕, 自用則小。
伊尹
告
太甲
曰, 有言逆于汝心, 必求諸道, 有言遜于汝志, 必求諸匪道。
孔子
曰, 悅而不繹, 從而不改, 吾末如之何也已。殿下親御經筵, 日接儒臣, 所講者何事, 而今此緊要去我, 疎脫乃爾者, 何歟? 苟如是, 殿下之所以召臣於草萊之中者, 何意歟? 不用其言, 而徒褺命德之器, 在聖朝, 失擧措之宜, 在臣身, 毁廉義之防, 不可冒沒承膺, 故瀝血陳情, 仍及殿下之闕失, 雖以此獲蒙天怒, 萬被誅戮, 有無不辭也。伏乞亟收成命, 以重公器焉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此時此言, 實是光明正大, 可不體念乎?
○ 護軍
李恒老
疏曰, 臣日者, 以癃疾垂死之狀, 冒昧鳴號, 何幸聖慈矜悶, 許遞未幾日, 又奉金吾之命。臣老而不死, 欺世盜名, 濫叨匪分, 至此甚也。使臣疾病可强, 不敢承膺者, 其亦有說, 臣本腐儒, 無他奇謀, 少從師友, 略聞經傳先儒之說。此世俗所謂常談死法, 然
朱子
曰, 常談之中, 有妙理, 死法之中, 有活法, 臣篤信此訓, 思以獻之君父之前, 卽前疏所陳是也。
書
曰, 民唯邦本, 本固邦寧,
傳
曰, 德者本也, 財者末也, 外本內末, 爭民施奪, 又曰, 國不以利爲利, 以義爲利也。...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