勅使를 접대하는 예물의 수가 증가하여 국가와 백성의 병폐가 되고 있으므로 謄錄을 釐正하여 비용을 절약하기를 청하는 李尙馨의 상소
○ 司諫李尙馨疏曰, 伏以, 臣出入三司, 非一非再, 而學識空疎, 又不能糾察官邪, 逐隊隨行, 仍之以饑饉, 國儲蕩矣, 民力竭矣。缺臣聞我朝謄錄, 缺傅會增益, 己卯乙巳, 至於廢朝, 憑公營私, 任意收斂, 利非十百, 不能已也。一事之奢, 不問煩費, 而國不亡者, 時平歲泰, 他無外虞故也。八路徵斂, 其數倍蓰應入, 衆所共知, 而以爲謄錄所載, 流來舊典, 略不省減, 其來久矣。冉登·胡良輔, 溪壑無厭, 而以此待之, 不爲少, 姜·王兩使, 秋毫不犯, 而以此待之, 不爲多。兩使前[去]後, 民皆望其以此留待後使, 而該曹奏其盡用, 由此觀之, 則可知謄錄小米[大半], 爲中間花消之浮費也。我國所謂謄錄者, 件件如是, 不獨待使一事而已。朝議所論者, 只是士論微細, 而至於國脈所關, 民命所係者, 則全不致察, 視之尋常, 不念民窮財盡, 國隨而亡, 豈不寒心哉? 臣聞廢朝以此謄錄待使, 極其奢侈, 油淸之數, 至於四十餘石, 而引接宴時, 御前排果, 皆是〈假〉淸·法油所煎之物, 收合一國, 而反不如坡州一邑路站之豐者。所謂謄錄, 皆爲繁文, 而蠹國病民之蟊賊, 如蓑衣一領, 其價二同, 其他飮食·帳褥·器具·禮單之類, 務勝華麗, 其價十倍, 而出於饑民膏血。雖在平時, 所當釐革, 以紓民力, 況此公私蕩殘之後乎? 上年勅使之缺以待, 而草創新國, 本不知繁文皇帝威儀, 而[只]缺一柄而已。〈則〉使价之行, 誰責浮文哉? 倘使淸國, 而知繁文, 則亦不能如是之强矣。徵索之物, 固當力副, 而亦種種難堪, 何必爲浮文, 以招難繼之弊哉? 蕩敗之餘, 雖有詰責, 亦對之有辭, 必見容恕, 而有司不察, 一用太平規例, 細細繁文, 無不鋪張, 敎猱升木, 不有餘地, 竭民傾國, 更不顧後。綺羅錦繡, 本非土産, 而許多員役, 皆以爲錦褥, 至於飮食之費, 生鵝一隻, 騰價數十丁, 生鮒一尾, 折價五六丁, 此則出於本廳防納之利, 非準尺度則不受, 其弊安得不至此乎? 不緊不食之物, 騰踊如此, 況徵求煩重, 不一而足, 國何以應之, 民何以堪之? 此非淸國之政苛, 實由自謀之不臧也。臣謹按高麗, 事金元之後, 搶掠之慘, 雖不如前, 而不堪使价之弊, 遂至於亡, 蓋其接待之禮, 初甚簡略, 而歲增月益, 漸至滔天, 各項侵虐, 無所不至, 江瑤柱·有體人蔘等物, 皆入卜定, 終至於民有四結者, 不得安居, 板[版]部之長, 調度無策, 削髮入山者再, 民結已困, 不得出賦, 至於士大夫, 各出細布, 一品五十丁, 二品四十丁, 隨品而殺, 朝士之不能辦者, 皆率妻子, 登松嶽山, 此麗朝之所以亡也。前鑑不遠, 勢所必至, 而開端如是, 豈不痛心哉? 傳曰, 作法於涼, 其弊猶貪, 作法於奢, 末流何防? 今日之謂也。帝王之治, 雖有多端, 其要則皆以恭儉愛民爲先務, 舍此言治, 皆苟而已。子曰, 道千乘之國, 節用而愛人, 二者相須, 而以節用爲本, 聖人之言, 如造化, 片言隻字, 豈欺人哉? 宋臣李沆, 見識最高, 嘗曰, 節用愛人四字, 猶不能行, 聖人之言, 終身誦之, 可也。如李沆者, 可謂知言, 三代下帝王, 能臻治化者, 莫如漢文帝·唐太宗·宋仁宗, 而仁常[文帝]一生受用, 惟節用二字, 仁宗一生受用, 惟愛人二字, 太宗在節用愛人之間, 而誠猶未至也。富有四海, 惜一臺之費, 所幸愼夫人, 衣不曳地, 此文帝節用之誠, 而紅腐貫朽之效, 卓冠千古。恭儉, 豈可以聲音笑貌爲哉? 不食燒羊, 漱水避蟻, 此仁宗愛物之誠, 而愛物如此, 愛人可知。昇遐之日, 深山窮谷, 莫不奔走號哭, 如喪之至痛, 帝堯之後, 一人耳。仁宗當豐享豫大之時, 不傷財, 不害民, 至誠厚物, 其效如此。況殿下遭此板蕩之時, 宜當掃除繁文, 大布·大帛以圖中恢, 而宮中, 雖或減省貢膳, 涼薄太甚, 各司各官〈之〉炊費猶存, 臣實痛之。況今接待勅使, 只在誠信, 不係虛文, 弊端若開, 興亡所關, 而一失其幾, 後不可救, 豈非痛哭者乎? 至於不緊不求者, 則於彼如九戎之髢, 牛曼之香, 有之不爲喜, 無之不爲怒, 何必蕩竭公私, 以啓無窮之患哉? 伏願聖明, 惟懷永圖, 勿係姑息, 懲前朝之覆轍, 法三代之儉德, 釐正太平時謄錄, 以節虛耗之費, 禁斷諸各司防納, 以遏奸私之路, 則積弊可袪其萬一, 大患可紓於目前, 國家幸甚, 斯民幸甚。啓下迎接都監。以上出燼餘日記
○ 司諫李尙馨疏曰, 伏以, 臣出入三司, 非一非再, 而學識空疎, 又不能糾察官邪, 逐隊隨行, 仍之以饑饉, 國儲蕩矣, 民力竭矣。缺臣聞我朝謄錄, 缺傅會增益, 己卯乙巳, 至於廢朝, 憑公營私, 任意收斂, 利非十百, 不能已也。一事之奢, 不問煩費, 而國不亡者, 時平歲泰, 他無外虞故也。八路徵斂, 其數倍蓰應入, 衆所共知, 而以爲謄錄所載, 流來舊典, 略不省減, 其來久矣。冉登·胡良輔, 溪壑無厭, 而以此待之, 不爲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