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講에 尹履之 등이 입시하여 勅行에 따른 市民의 費財 보상, 崇禮門 등의 修補, 言路의 확보, 司諫院 下吏의 囚禁으로 인한 체면 손상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六月初六日晝講, 特進官尹履之, 知事李基祚, 參贊官李䅘, 侍讀官趙復陽, 檢討官洪處大, 假注書尹先哲, 記事官趙嗣基·申最。上讀書前受一遍。復陽進講, 自帝田[曰]契, 止人無不信也。音釋一遍訖, 上亦讀音釋一遍。復陽曰, 天下之事, 不出於五品之中, 而帝舜, 常欲順之, 則其在漢·唐賢主, 孰不欲順此五品也? 雖五帝三王之隆, 亦不外乎是。爲人君者, 有違於此, 則熙熙之俗, 難可見也。此乃聖上之常常致念處也。且敬寬二字, 不可忽也。善以處己, 則人不敢侮也。處大曰, 此大學所謂敬以持己, 寬以行之之意也。復陽曰, 敎人之方, 當以寬柔爲務, 自然變化氣質, 然後乃可爲之也。一行餘缺罪罰, 而皆以情爲主, 至於罪人, 皆以情實治之, 則人可服也。人君無不可察之事, 而尤可察者, 乃是五刑也。此章內, 明字最爲貴也。上曰, 要領是也。復陽曰, 無非要領, 而獄事爲大, 罪人而能服其心, 則國可庶幾也。上曰, 怙終賊刑, 是意也。五刑有服, 五服之言, 何也? 復陽曰, 五服者, 五刑之服也。罪律各有輕重次第, 注中氏之言, 亦如此典刑若得其正, 服罪之人雖死, 有何怨焉?。戶判李基祚曰, 近以勅行責應, 市民之費財極矣。大臣之意, 皆欲以該曹米太, 爲計給其價, 亦以常平廳所儲, 計給其不盡者, 而小臣之意, 以爲不然。市民凡物所償之價, 極爲多數, 該曹所儲之米布, 其數不多, 市民之弊, 雖欲觀之, 該曹之所儲, 亦不可不觀也。昨見常平廳官員相議, 則本廳時未會穀所存, 只是七十餘同木云云矣。小臣之曹, 則米布之餘存不多, 太石之餘儲差多, 以太石從市直貿木, 則將至於某同矣。以此欲爲計給市民也。上曰, 卿之言, 宜矣。基祚曰, 市民極爲悶冤, 故不獲已, 敢此仰達也。處大曰, 臣聞戶曹有封不動云, 其設辦之意, 只欲用之於國用窘乏之時也。雖以封不動, 用之於迎勅等時, 亦無妨也。基祚曰, 封不動之物, 豈不無相資推用之道, 而但費盡於一時, 似欠於國家儲蓄之規也。上曰, 今番勅行, 初定, 則以爲何以爲應矣。止此而過之者, 亦云幸矣。如有大段不得已之事, 則爲其儲蓄, 其可不用乎? 基祚曰, 若國家急速之時, 何必不用也? 勅行及山陵所用, 其數甚多, 如掌苑署等司, 則少無餘儲云矣。前頭若無別用處則似可乎? 一行缺綿紬等物, 至於卒辦, 其於所見, 無乃未盡耶? 基祚曰, 綿紬則於所見, 似無欠矣。但白布則只爲中布耳。不必爲細布也。又曰, 近來各處府·寺及崇禮門等, 多有修補處, 而財力已盡, 若崇禮門則不過修補而已。至於南別宮宴享廳, 不可不及時營造, 而間數, 少不下十五六間矣。材木無路措得, 仁慶宮廁室及廊舍餘存材瓦, 使之毁撤推用, 則庶幾可成, 而自下不得擅便。上曰, 失火假家之後, 卽當營造, 而此時營作, 無乃有弊耶? 基地則當且有之耶? 基祚曰, 西墻外基地則存焉。上曰, 仁慶宮餘材推用, 有何難焉, 而當此財力蕩盡之日, 此是可慮, 若無大段之弊, 則雖營造, 可也。復陽曰, 舜典, 受終卽位之初, 詢于四岳, 明四目·闢四門等語, 此乃人君第一觀念處也。自古言路開通, 最爲關係, 少有言路之壅蔽, 則國事誤也。近來世道漸弛, 徒以慷慨之言爲習, 殿下須察此弊, 百分檢飭, 然後猶可爲國, 而亦不無開導言路之處也。以近來觀之, 則言路似塞, 此非臣民所望於聖上也。殿下須洞開言路, 然後庶可爲國也。上曰, 聞爾之言, 不勝懼然, 目今進言之策, 何以則可乎? 復陽曰, 已往, 雖以諫言, 有得罪之人, 自上不爲終廢其人, 猶有容恕之望, 則漸可開也。上曰, 予當致念爲之也。復陽曰, 當此盛暑, 逐日開筵, 臣子愛君之心, 切於中情, 故頃日政院, 雖請停筵, 然此非體聖上論道之誠也。政院之不思, 可謂甚矣。古之聖人, 以當惜寸陰爲戒, 缺金領敦寧爲人, 以近世觀之, 則果非常人, 而其言行·學文, 則雖比於古之賢君子, 亦無愧也。自上時時思之, 問諸闕失, 則大可裨益也。且臺諫之道, 不以循默爲任, 國家之待臺諫, 亦云重矣。頃日自政院, 囚禁臺官下吏, 下吏之囚, 有何所關, 而其於待臺官之道, 似未安矣。且捕盜廳, 以刑曹官員請罪爲啓, 如此等事, 似有欠害於體面也。上問于承旨曰, 此言何言耶? 李䅘曰, 頃日擧動時, 大司諫則調理受由, 其下則呈辭還給矣。翌日追聞, 諫院全數不參於擧動, 不勝驚駭, 囚禁諫院下吏, 政院所失, 亦不得無之, 而各司下人怠慢之罪, 亦不可不懲也。今筵臣發言, 惶恐待罪。復陽曰, 恐有損傷於體統, 敢此仰達耳。
○ 六月初六日晝講, 特進官尹履之, 知事李基祚, 參贊官李䅘, 侍讀官趙復陽, 檢討官洪處大, 假注書尹先哲, 記事官趙嗣基&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