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後子 奉祀의 규정을 어긴 사람은 모두 改定시킬 것, 呂聖齊의 出仕, 任義伯 등의 罷職 등을 청하는 李端錫의 계
○ 正言李端錫所啓, 諸道山海折受處革罷事, 旣有査啓之命, 則前後折受, 應在申明禁斷之中。而至於畿甸之不可不一體禁斷之意, 前後陳啓, 備盡論列。此而仍存, 則其在事體之偏而不周, 其爲民害, 有甚於諸道。請京畿諸宮家折受柴場等處, 竝命革罷。史局古風, 雖流傳之語, 元非令甲所載, 而禮經森然, 自有聖人定制, 則强引謬例, 迫人以情理之所不忍, 果是以禮導下之道哉? 大臣之意, 援例而已, 臺閣所爭, 爲存禮敎。禮敎一虧, 將復責以何義? 參情酌禮, 以定一時之制, 惟在聖上, 請勿留難, 裁量變通, 俾得無悖於禮經, 不妨公法, 以爲常行之定式。爲人後者, 爲之子, 乃是常經通義, 父子之倫已定。雖或有立後之後, 又生親子者, 亦當以兄弟之序, 定其嫡支。而世俗常情, 不知倫理, 若生親子, 則皆罷繼後之子。故明宗朝受敎, 親子奉祀, 繼後子論以衆子, 毋得紛紜罷繼。蓋所以禁罷繼, 而定一時之權宜也。然以此而求之天理人情, 則父子之間, 有何彼此, 而未免爲假合之親, 兄弟之倫, 紊錯乖亂, 而失其天倫之常, 有傷風敎, 爲如何哉? 仁祖朝受敎, 實欲正其悖俗, 引胡安國故事, 立萬古經常之典, 此誠聖人隨時損益, 制禮設防, 以爲天下後世法者也。今乃壞仁祖已立之常經, 循世俗悖理之私情, 則是仁祖之所已定者, 殿下反從而紊亂也。請還寢依嘉靖癸丑受敎施行之命, 令禮官, 自仁祖朝受敎以後, 有違者, 竝一一改定。正言呂聖齊, 以伏蒙恩暇, 往見病父, 仍有狗馬之疾, 未卽上來, 冒昧呈病, 幸蒙許遞。曾未幾何, 新命又下, 榮耀之極, 益增惶懼, 分義所在, 不敢每每言病, 黽勉作行。素患濕瘡, 每當八九月之交, 如期而作, 遠路跋涉, 處處濃潰, 不堪痒痛, 寸寸前進, 舍馬就舟, 自未免遲滯。陳賀大禮, 未伸鰲忭之誠, 陵幸從班, 未隨諸臣之後, 前後擧動, 未及來參, 臣之罪戾, 固已大矣。況於陳賀之日, 本院多官, 皆在引避中, 政院啓稟, 請出在外臺官之代, 在外者, 卽臣也。旣爲請遞之官, 晏然仍冒? 斷無是理。以此以彼, 決難在職, 引嫌而退。身有疾病, 未及上來, 出於事勢之然, 而政院啓稟, 別無他意, 有何可避之嫌? 請命出仕。平安監司任義伯等, 請罪之論, 蓋出於防後弊而警, 固當論罪之有無而已。豈可煩於聽聞而有所沮撓哉? 如或謂之有才能, 而有此旣罷還仍之命, 則臣亦有說。義伯雖有擧職之稱, 只此一事, 乃不擧職之大者, 有何可赦之道乎? 況金體乾之因義伯得免, 尤所無據。此而置之, 無以爲後日戒。請平安監司任義伯, 兵使金體乾, 竝命罷職。答曰, 不允。出仕事。依啓。
○ 正言李端錫所啓, 諸道山海折受處革罷事, 旣有査啓之命, 則前後折受, 應在申明禁斷之中。而至於畿甸之不可不一體禁斷之意, 前後陳啓, 備盡論列。此而仍存, 則其在事體之偏而不周, 其爲民害, 有甚於諸道。請京畿諸宮家折受柴場等處, 竝命革罷。史局古風, 雖流傳之語, 元非令甲所載, 而禮經森然, 自有聖人定制, 則强引謬例, 迫人以情理之所不忍, 果是以禮導下之道哉? 大臣之意, 援例而已, 臺閣所爭, 爲存禮敎。禮敎一虧, 將復責以何義? 參情酌禮, 以定一時之制, 惟在聖上, 請勿留難, 裁量變通, 俾得無悖於禮經, 不妨公法, 以爲常行之定式。爲人後者, 爲之子, 乃是常經通義, 父子之倫已定。雖或有立後之後, 又生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