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見할 때 宋浚吉이 입시하여 보릿고개와 飢饉에 대한 賑救 등의 대책, 千房寺의 중건과 관계된 李翊漢의 처벌 등의 문제에 대해 논의함
○ 引見時, 大司憲宋浚吉所啓, 今年民生之飢饉, 竊想聖明之所洞燭也。八路之同然, 臣不得知之, 而臣所居之地言之, 則臣自省事以來, 未見如今日之甚者也。辛丑壬寅年間, 則至於發遣御史, 設粥賑救, 故皆感悅, 不至於顚壑矣。今年則方伯守宰, 不能推如傷之念於殿下之赤子, 而使朝家漠然不知餓死之慘, 盜起之患, 比比有之, 殿下處九重之深, 何得以知之? 上, 召謂領相曰, 今聞大司憲之言, 則卽今飢饉, 前所未有, 而至於民生, 多有致斃者云, 與前日所聞者異矣。領議政鄭太和曰, 朝廷豈知其如此也? 今聞大司憲之言, 今之飢饉, 甚於辛壬云, 守令不報監司, 監司不報於朝廷, 缺麥秋尙不得賑救, 誠可怪也。朝缺侍時, 伏聞上敎, 以忠淸監司狀啓, 缺間十餘日, 民將絶食云。故已爲出米賑給, 而流離丐乞之類, 則白給事分付矣。宋浚吉曰, 今日民生之急, 豈但麥熟間十餘日而已? 採艾之食, 不足以連命, 未熟麥, 已盡於取汁, 若干所種, 能幾何哉? 麥盡後賑救之策, 不可不講究矣。領相曰, 大司憲, 目見其實狀而如是陳達, 本道監司, 請推考, 以見在官穀, 着實救飢之意, 更爲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舒川僧徒之事, 乃是大變也。此寺僧徒之從前爲害, 有不可盡言, 道內之人, 則以李翊漢之不能盡殲, 爲憤惋, 而朝廷則反罪翊漢, 其間曲折, 雖不能詳知, 人情皆以爲不平矣。上曰, 李翊漢之獲罪, 非爲此事不稟朝家, 擅發軍兵之故耳。領相曰, 聞寺僧之從前爲害如此, 則旣毁之寺, 不當重建, 旣散之僧, 不當還集矣。宋浚吉曰, 昔我宣祖大王嘗曰, 豈必如魏武之誅沙門, 然後可禁佛法哉, 數百僧徒, 何可盡誅? 聞其首惡, 方在捉囚中云, 誅此一僧, 在所不已, 且當初拿致翊漢於京獄, 囚係僧人於外方, 鄕曲之人, 不知其曲折, 以爲僧與翊漢, 同受其罪, 而皆有慨歎之心, 臣意則特放翊漢之罪, 誅此在囚之僧, 而且禁千房寺重建之事, 則朝家處置, 似爲得宜矣。上曰, 千房寺則禁不得重建, 在囚僧人, 初欲査出其同黨, 限輸情刑推矣。大司憲所啓如此, 使之梟示, 李翊漢則物情, 以其被罪, 錯認爲由於僧事云, 減等可也。以上朝報
○ 引見時, 大司憲宋浚吉所啓, 今年民生之飢饉, 竊想聖明之所洞燭也。八路之同然, 臣不得知之, 而臣所居之地言之, 則臣自省事以來, 未見如今日之甚者也。辛丑壬寅年間, 則至於發遣御史, 設粥賑救, 故皆感悅, 不至於顚壑矣。今年則方伯守宰, 不能推如傷之念於殿下之赤子, 而使朝家漠然不知餓死之慘, 盜起之患, 比比有之, 殿下處九重之深, 何得以知之? 上, 召謂領相曰, 今聞大司憲之言, 則卽今飢饉, 前所未有, 而至於民生, 多有致斃者云, 與前日所聞者異矣。領議政鄭太和曰, 朝廷豈知其如此也? 今聞大司憲之言, 今之飢饉, 甚於辛壬云, 守令不報監司, 監司不報於朝廷, 缺麥秋尙不得賑救, 誠可怪也。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