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講에 朴世采 등이 입시하여 淸白吏에 대한 文書가 분명치 못한 문제, 心經釋疑를 頒賜하는 문제, 宋疇錫에게 致賻하는 문제, 綾原大君의 神道碑文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晝講時, 左議政朴世采所啓, 以一事累度仰達, 極爲惶恐, 而前日箚批, 與臣箚意不同, 或恐聖明, 有未盡燭, 故敢又仰達矣。吏曹淸白吏所錄文書, 甚不分明, 只因其子孫之言, 及政官之所聞見而續續書錄, 終非可考文書矣。故相臣李元翼日記, 有淸白改稱廉謹之語, 固非一事, 而但李浚慶, 於明廟壬子, 已以廉謹被選, 而其後宣廟朝, 又追選於淸白吏云, 此則或似淸白廉謹, 稍有間隔, 而未能的知者也。以政院日記見之, 李厚源·洪柱三等, 亦有因事考實錄之事, 而孝廟, 使之竝考淸白吏以來矣。其後亦無文書成置之事, 故吏曹終無可考文案, 殊欠詳盡矣。廉謹選出一款, 姑當依李元翼日記二品以上會議後, 自廟堂議定之規, 而祖宗朝淸白吏, 則不可不考見實錄, 然後方爲成案矣。上曰, 廉謹抄選, 則依故相臣李元翼日記爲之, 而祖宗朝淸白吏, 旣無成案, 則不可不考出實錄, 待明年二·三月實錄暴曬時, 令史官, 竝爲考出以來, 可也。同知事李畬所啓, 前者承旨以心經釋疑事, 陳達於筵中, 有當初頒賜件, 聚在政院者, 還給諸臣之命矣。此事儘有曲折, 蓋其書, 本出於先正臣李滉門人李德弘·李咸亨兩人, 而以其所問難於李滉者, 各自記錄, 合爲一冊, 初名心經質疑, 仍以其所記, 取正於李滉, 其往復之語, 在於李滉文集中, 然此非李滉所自爲者, 故記錄之際, 不無支蔓與疎漏之處, 初以謄本, 在玉堂, 辛酉間, 因儒臣上疏, 令故奉朝賀臣宋時烈, 勘校其誤處, 宋時烈, 猶慮其來歷不的, 書通於嶺南道臣, 求得他本於榮川書院, 及李德弘外孫家, 則與玉堂謄本, 無所異同。宋時烈, 雖依聖敎, 刪煩補略, 別作釋義一書, 以備睿覽, 而於元本, 則不動一字, 以存尊畏先輩之意矣。彼時之人, 於宋時烈, 必欲事事構罪, 嶺人金聲裕等上疏以爲, 質疑本不經李滉證訂, 而謂出於李滉, 且加刪補, 爲罪也。朝議同然, 遂至毁板焚冊, 而其中尤有無狀者, 聲裕疏, 引故儒臣鄭逑之言爲證, 而以爲其時有徐思遠者, 欲以是錄, 寫進東宮, 則鄭逑以書止之云云。今鄭逑之書, 具存其尙問質疑之錄, 精寫投進, 甚盛意也, 甚盛擧也。又曰, 此書, 初非先生之自爲, 未必瑩然無一毫未盡者, 或筵中侍講之時, 具達而進之則可矣。聲裕等, 截去上下, 反其書意, 以證其言, 是則不惟誣宋時烈, 竝與李滉·鄭逑而誣之矣。其後李德弘子孫在嶺南者, 以時往復質問於李滉書札, 明其證訂之實, 至於呈狀官庭, 作一鄕戰, 聲裕等誣罔之狀, 於此益著矣。心經, 本是李滉所表章, 一生用功之根基, 而其與門人所講論者, 今無可考, 惟此質疑一書在焉。大義雖明, 其或有支蔓疎漏之處者, 實由於記者之得失, 就加於刪補, 使本旨益明, 此寧有一毫所傷於尊尙李滉之道哉? 今諸臣恩賜本, 則旣爲還頒, 而未知當初進上御覽本, 尙在內間與否, 或若不存, 則此書於心經, 實爲羽翼, 所關甚重, 臣意以此書本, 下于兩南監營中一處, 使之還爲鏤板印進, 以備睿覽, 仍使其書, 復行於世, 恐爲得當, 故敢達。上曰, 依爲之。檢討官閔鎭厚所啓, 故校理宋疇錫, 以先正臣宋時烈之孫, 文學雅望, 超出儕類, 久侍經幄, 最承恩遇, 不幸中經禍厄, 身亦早歿矣。伏聞頃日筵中, 自上別有悼惜之敎, 凡在聽聞, 孰不感歎? 其死時, 道臣諉以罪人家子孫, 而不爲馳啓, 終未蒙致賻之命, 追後擧行, 亦有前例, 而事係恩典, 不敢直請,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追施致賻之典, 自有前例, 特爲擧行, 可也。又所啓, 綾原大君神道碑文, 曾得先正臣宋時烈文字, 未及入刻, 而己巳禍作, 自上命主文人改製, 賊臣閔黯, 時爲大提學, 奉敎製進矣。今聞其子孫, 欲以宋時烈所製入刻, 而黯之製進, 出於上敎, 故不敢擅自取舍, 必須更有朝命, 然後可以爲之云, 故敢此仰達。上曰, 以初製文字入刻之意, 分付, 可也。又所啓, 弘文館, 是三品衙門, 而諸各司, 待以上司者, 以其兼帶經筵廳故也。頃者本館引陪, 以受料事, 出去軍資監, 則監察重施笞罰, 其在事體, 殊甚不當, 此後則本館下人, 雖有罪過, 諸司毋得直斷, 必以進來公事, 報于本館事, 捧承傳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以上朝報
○ 晝講時, 左議政朴世采所啓, 以一事累度仰達, 極爲惶恐, 而前日箚批, 與臣箚意不同, 或恐聖明, 有未盡燭, 故敢又仰達矣。吏曹淸白吏所錄文書, 甚不分明, 只因其子孫之言, 及政官之所聞見而續續書錄, 終非可考文書矣。故相臣李元翼日記, 有淸白改稱廉謹之語, 固非一事, 而但李浚慶, 於明廟壬子, 已以廉謹被選, 而其後宣廟朝, 又追選於淸白吏云, 此則或似淸白廉謹, 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