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對에 李徵明 등이 입시하여 東宮의 宦寺를 선발하는 문제, 東宮을 輔迪하는 문제, 筵臣이 중요하지 않는 일을 진달하는 문제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夜二更, 上御熙政堂召對。參贊官李徵明, 侍講官尹德駿, 檢討官金時傑, 假注書柳泰明, 記事官金斗南·柳鳳瑞入侍。尹德駿, 讀綱目梁武帝下篇, 自秋七月, 至可俟醜奴。李徵明, 起而言曰, 可俟之音, 乃是默其, 而小臣日者講時, 讀作萬似矣。尹德駿, 讀至九月長星。上曰, 下番讀之。金時傑, 讀自魏爾朱榮, 至河上一楊庄。尹德駿, 論釋音義。上曰, 然。時傑, 讀至胡氏論訖。上曰, 承旨讀之。李徵明, 讀自世隆重遠, 至爾朱羽生襲之, 以爾朱羽生, 作句讀。尹德駿曰, 當讀以爾朱羽矣。上曰, 讀以羽生是矣。李徵明, 讀至大行臺冀州刺使。上曰, 下番翰林讀之。柳鳳瑞, 讀自魏都督侯淵卒篇。尹德駿曰, 鑄錢之法, 古今雖異, 民之私鑄, 誠難防禁, 高道穆表陳錢事, 是矣。金時傑曰, 梁武帝愚惑佛事, 崇信供奉, 罔有紀極, 而捨身談經, 尤極虛妄矣。上曰, 然。尹德駿曰, 古人云, 餓死臺城, 佛不能救, 此實後世之所當鑑戒處也。身爲人主, 猶且如此, 愚民之迷惑波奔, 何足怪乎? 金時傑曰, 人死則氣散猶火, 蓋如胡氏之說, 而冤氣之鬱結, 見夢於人, 理或有之矣。李徵明曰, 此則講官之言非矣。心煩則夢煩, 夢中之事, 何足信乎? 金時傑曰, 缺喩也。上曰, 承旨言是也。尹德駿曰, 馬稍云者, 馬上槍槊是也。金時傑曰, 昭明太子, 賢而無嗣, 身以憂死, 梁武帝, 偏信詭誕之言, 求吉得凶, 而不能湔滌其罪, 由此觀之, 詭誕之士, 奇邪之術, 不可不遠斥矣。尹德駿曰, 治世之文, 重厚, 亂世之文, 輕麗, 於六朝文體, 可見矣。金時傑曰, 宮體, 本尙輕麗也。尹德駿曰, 六朝之時楊橎兄弟, 行實有稱矣。講義已畢, 左右俯伏良久, 李徵明進啓曰, 小臣, 每欲陳區區之見, 而文辭短拙, 尙此未果, 今請略陳。方今春宮輔養, 最爲緊重, 不但宮官之屬, 皆宜極擇, 至於宦寺使令之任, 宮人保護之事, 尤不可不愼, 必須多選宦寺, 宮人中謹厚者, 使之輪日迭侍, 無令偏慣一人, 則似乎得宜。大槪, 左右近習, 使之慣熟之後, 則雖有罪犯, 鮮不庇護, 其流之害, 有不可勝言者, 獨缺後矣。且春宮輔迪之道, 宜無所不用其極, 區區所懷, 竝此仰達。使宮官, 每於書筵之時, 以王世子講問之語, 講官進達之言, 一一書出, 入啓。又使宦官宮人之侍奉者, 每日世子起居言語, 一一記注, 出示宮僚, 使世子嘉言善行, 播聞中外, 如或不無過差之事, 則使宮僚, 隨聞陳諫, 其於養正之道, 不無一分之助矣。上曰, 大意好矣。李徵明曰, 近來國綱解弛, 百隷怠慢, 玉堂之臣, 投疏徑出, 紛紜之弊, 難以防禁, 事體未安, 自今各別申飭, 何如? 上曰, 各別申飭, 勿使徑出, 可也。李徵明曰, 近來筵臣, 多以瑣屑之言, 仰達天聽, 極涉未安矣。戶判, 別無因酒廢事之擧, 而修撰鄭澔, 旣以痛戒麯蘖, 陳達於榻前, 徐文裕則又於夜對時, 反請勸飮, 俱極未安矣。且筵臣, 以故參議張善沖, 故修撰宋疇錫別致賻事, 有所陳達, 當初之不爲致賻, 雖是欠規, 追後煩請, 亦涉瑣屑矣。上曰, 承旨所達, 雖斥其瑣屑之弊, 而酒後所達, 異於常時矣。閔就道事, 古群山漁稅事, 擧條見上, 故不錄 。啓辭已畢, 李徵明退伏。上命賜諸臣黃柑及生梨各一器。諸臣, 遂退出。燼餘日記
○ 夜二更, 上御熙政堂召對。參贊官李徵明, 侍講官尹德駿, 檢討官金時傑, 假注書柳泰明, 記事官金斗南·柳鳳瑞入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