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영조 37년
1761년 (신사)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67책(탈초본 1198책) 영조 37년 10월 18일 계미
1761년 乾隆(淸/高宗) 26년
1일
1일
2일
2일
3일
3일
3일
4일
4일
5일
5일
6일
6일
7일
7일
8일
8일
9일
9일
10일
10일
11일
11일
12일
12일
13일
13일
14일
14일
15일
15일
16일
16일
17일
17일
18일
18일
19일
19일
20일
20일
21일
21일
22일
22일
23일
23일
24일
24일
25일
25일
26일
26일
27일
27일
28일
28일
29일
29일
朝晴夕雨
右副承旨
成天柱
坐直
。加出假注書
任光鉉
仕直
。
○ 王世子, 在
昌德宮
。常參停。
○ 王世子, 在
昌德宮
。常參停。
내일 常參 시행을 여쭙는 鄭尙淳의 達
○
鄭尙淳
達曰, 明日常參取稟。令曰, 停。
○
鄭尙淳
達曰, 明日常參取稟。令曰, 停。
오늘 監察茶時를 하겠다는 鄭尙淳의 啓達
○ 又達曰, 大司憲
李奎采
牌不進, 執義
金元行
, 掌令
姜潤
·
邊得讓
, 持平
柳匡國
在外,
李廷烈
受由在外, 今日以監察茶時之意, 敢達。令曰, 知道。
○ 又達曰, 大司憲
李奎采
牌不進, 執義
金元行
, 掌令
姜潤
·
邊得讓
, 持平
柳匡國
在外,
李廷烈
受由在外, 今日以監察茶時之意, 敢達。令曰, 知道。
○ 辛巳十月十八日辰時, 上御
景賢堂
。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行知中樞府事
李益炡
, 左參贊
李昌誼
, 右參贊
韓翼謩
, 禮曹判書
南泰齊
, 戶曹判書
金相福
, 兵曹判書
具善行
, 判尹
李之億
, 行副司直
崔鎭海
·
鄭汝稷
·
洪麟漢
, 右副承旨
成天柱
, 假注書
林德躋
, 事變假注書
洪九瑞
, 記注官
李仁默
, 記事官
崔昌國
, 校理
李海重
, 以次進伏訖。
鳳漢
曰, 日氣稍寒, 聖體調攝, 若何? 上曰, 一樣矣。上曰, 都堂錄今番甚均矣。以本館錄考見, 則見漏者多, 卿必招怨, 而卿之爲國苦心, 予已知
〈之〉
矣。
鳳漢
曰, 聖上連以公平, 申飭。故臣等亦盡心爲之, 雖有見漏者, 後當爲之, 其中
尹一復
, 則固非乃拔者, 而臣意則欲爲一次越錄矣。上曰, 卿言果是, 而實爲謙思也。今番堂錄, 皆同點乎?
鳳漢
曰, 準點一人矣。上曰,
鄭履煥
乎? 此人長在鄕乎?
鳳漢
曰, 在鄕矣。臣因言端, 敢達矣。堂上以上雖小, 而堂下自當漸次陞用矣。向者
李溵
之自上特擢, 仰認聖意之有在矣。今有與
李溵
一體者, 固當急陞而用之矣。上曰, 誰也?
鳳漢
曰,
鄭遠達
也。年雖少而與他有異, 宜寵擢而急用之矣。其外
趙榮順
·
李潭
·
徐命天
, 以次陞用之人也。上曰, 次第甚公平矣。昨日副應敎望,
李潭
則落點, 而特爲書下應敎於
鄭遠達
下矣。
鳳漢
曰,
李瀰
已陞東壁, 而其兄旣陞堂上, 故不欲急陞矣。上曰, 累入承旨望, 而不爲落點者, 予意欲以年歲久勤而陞用矣, 卿言甚精矣。
鳳漢
曰, 此非年歲爲之之處也。上曰,
李潭
雖非負國者, 而氣稍勝矣。
東度
曰,
沔川
爲尤甚, 而稅賦能趁期上納, 其人之勤幹, 亦可知也。上曰,
金鍾正
頗佳人也。
李潭
·
嚴麟
, 曾爲北道御史, 而
鍾正
則勝於此兩人矣。
鳳漢
曰, 然矣。
徐命天
極爲操心, 而尤是久勤也。上曰, 雖未通快, 而亦勤幹矣。
鳳漢
曰, 在
安州
時, 以善治稱矣。上曰,
趙榮順
今果善變耶?
鳳漢
曰, 然矣。上曰, 想已消融矣。
鳳漢
曰,
趙榮順
前日之諫, 臣亦以爲不可, 而不當以此枳而不用, 且是故家之人, 臣意欲先試於外矣。上曰, 果好矣。外窠有出處乎?
鳳漢
曰, 義州府尹
李基敬
, 瓜期不遠, 而以其實病連呈辭狀, 邊上曠務, 極甚可悶, 特爲改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義州府尹
李基敬
許遞。
出榻敎
上曰, 好矣。使
榮順
洗心於
鴨江
, 尤好矣。
鳳漢
曰, 此平安監司
李昌壽
, 災實分等狀本也。
平壤
等十七邑, 置之稍實,
龜城
等十九邑, 置之之次,
龍川
等六邑, 置之尤甚, 而舊還上·舊貢布·舊身米, 稍實邑分數徵捧, 尤甚之次邑, 一倂停捧,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 竝令廟堂, 稟旨分付爲請矣。分等甚精, 依此施行, 各樣舊逋, 稍實邑準數, 之次邑折半, 尤甚邑三分一徵捧,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 以除擾民之弊, 何如? 上曰,
關東
旣已下敎, 人君視民, 於東於西奚異, 尤甚邑, 特爲停捧, 之次邑折半停捧, 他餘事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陞資甚重, 故嗣服以來, 雖邊地
鍾城
等窠, 堂上則甚慳矣。
鳳漢
曰, 此
黃海
前監司
李溵
災實分等狀本也。
新溪
等七邑, 置之尤甚,
遂安
等七邑, 置之之次,
信川
等九邑, 置之稍實, 而流來舊逋, 尤甚邑全數停捧, 之次邑三分二停捧, 稍實邑折半停捧, 還穀中豆太黍粟, 毋論三等邑, 以精實相當穀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今夏停退之牟代租, 毋論三等邑, 限明年停退, 還以本色捧上, 詳定米春等都捧者折半, 姑依前規, 待秋捧上, 來壬午式年京案付兵水使·都事所管各色軍改都案, 待明秋擧行, 推奴徵債, 通一道限明秋防塞, 被雹之
延安
虎庭坊·
海州
下平倉等兩坊, 全坪赤地, 民皆荷擔。今年軍米布·奴婢貢, 特爲蠲減, 新還舊逋, 限明秋停退,
延安
金巖坊·
海州
上平倉等四坊,
新溪
破幕坊·
金川
江南坊·
平山
方洞等三坊, 新還舊逋, 限明秋停退事, 竝請令廟堂稟處矣, 觀此縷縷條陳, 道臣爲民款款之誠, 令人感歎, 而若其所請, 則不可一一許施, 舊逋則尤甚邑三分一, 之次邑折半, 稍實邑全數徵捧, 豆太黍粟, 以相當穀分數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 當夏牟還之許以待秋作租, 一則爲窮民也, 一則慮嗣歲也。到今又請停退於明年者, 事體不然, 詳定米捧上謬規, 釐正屬耳。今不可曲循其請, 以長守令輕朝令之習, 軍兵都案, 所管不輕, 如此之歲, 何可輕議其停退? 右三件事勿施,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 以爲小民安堵之地, 被災坊舊逋, 分數捧上事, 旣論於尤甚邑, 而至於當年新還上新米布停退一款, 雖有若干被災之處, 何可輕易請停? 且均役減布之後, 元無軍米布災減與停退之規, 則道臣尤不可創請, 此則事體所在, 不可無警, 道臣推考, 何如? 上曰, 舊逋尤甚邑全數停捧, 之次邑折半停捧, 他餘事依爲之, 雖不請, 欲爲下敎, 所奏是, 從重推考。
出擧條
上曰,
洪名漢
何以違牌乎?
成天柱
曰, 有實病云矣。上曰, 承旨望苟艱矣。
鳳漢
曰, 江原監司
金孝大
, 非久當上來矣。上曰, 左副承旨
洪名漢
許遞, 政官牌招開政, 以在京無故人備擬, 待下批牌招察任。
出傳敎
上曰, 今日特敎之下, 備局單子中懸註者多, 其中吏判之不進, 尤涉非矣, 一竝從重推考, 今日擧行者多, 吏判其令進參。
出傳敎
上曰,
名漢
果是可用之人, 而盡心於國事者也。
鳳漢
曰, 然矣。
洪樂仁
之特除, 臣非不知聖意之攸在, 而唱榜卽拜, 太爲急速, 一次許遞, 以伸廉隅, 然後非但在渠道爲當, 臣心亦可以安矣。上曰, 所奏, 誠是矣。上曰, 當初特除, 意蓋深矣。今大臣所奏, 其心歎服, 堂錄已成, 才彦林立, 一許解職, 伸其廉隅, 其亦以誠御下之道, 副修撰
洪樂仁
許遞, 其職其代, 今日政擧行。
出傳敎
上曰, 我國之人, 每多稱頉,
樂仁
則雖遞, 而
李徽中
亦必以爲口實, 而
南玄老
·
洪秀輔
, 必以此爲撕捱矣。
鳳漢
曰,
李徽中
則登科十三年, 而且入於館錄, 則與
樂仁
有異,
南玄老
·
洪秀輔
, 以館錄中人, 入於堂錄則尤異矣。上曰, 近來撕捱太過, 雖不當於撕捱, 而必以務勝爲能事矣。
東度
曰, 堂錄中人, 雖是除授, 不當撕捱矣。
鳳漢
曰, 儒臣之一番陳書, 在所不已也。
東度
曰, 名途進身之人, 初入之際, 不爲輕進, 亦好矣。上曰,
洪樂仁
雖多讀書, 而猶未及於
李徽中
, 卿須勸勉讀書之工, 可也。宣廟朝, 必令玉堂長久習講, 故至今流傳矣。
鳳漢
曰, 聖敎, 誠至當矣。上曰, 近來士夫, 不讀書之弊極矣。
鳳漢
曰, 得滋味於讀書者外, 誰能好讀乎? 上曰, 卿以一國元輔, 爲此言乎? 厭讀之士, 必曰大臣之言如此, 而尤不讀矣。予少時不好讀, 然可讀者讀之, 雖不讀, 讀則好矣。
鳳漢
曰, 若好讀之人, 雖不勸, 亦讀矣。上曰,
李徽中
非徒文學, 亦多知識, 可貴少年也,
鳳漢
曰, 最是難人也。上曰, 與
李最中
爲近族乎?
鳳漢
曰, 爲八寸, 而
徽中
家, 自是盛族,
李成中
後,
李致中
又登科, 頗可用之人也。上曰, 予亦知其可用矣。
洪樂仁
之爲才操與否, 予不慮矣。渠若爲才操, 則不但欺其君, 亦爲欺其父也。
鳳漢
曰, 臣之父子兄弟, 偏蒙聖澤, 當生死於國家矣, 豈可與諸臣自同乎? 上曰, 人才欲爲儲蓄用之者, 予之意也, 而卿又有所達, 故下敎矣。此後玉署, 久不爲之, 則世必目以靳點矣。如此世道, 年老之君, 亦難處矣。知我心者, 不以爲怪, 而不知心者必有說, 亦於我何有?
鳳漢
曰, 聖心堅守而已, 何恤乎外言也? 上曰, 如此說罷, 則心似通豁矣。
鳳漢
曰, 咫尺前席, 荷此聖敎, 臣不勝欣頌之至。上曰, 準本館錄而見之, 則當此錄之人, 必受嗔矣。
鳳漢
曰, 聖敎至當矣。
東度
曰, 爲國故如此矣。上曰, 一次多數爲之, 則玉署之番, 庶不苟艱矣。玉署之臣艱貴爲之, 旣爲之後, 不爲行公, 尤憎矣。
鳳漢
曰, 然矣。上曰,
李明中
講經自不乎?
鳳漢
曰, 然矣, 聞未及全經, 間間誦習, 而逢不讀處, 自不云矣。上曰, 老儒何能爲講? 然間間誦習, 則蒼蒼昭昭, 渠何能越也?
鳳漢
曰, 聖敎至當矣。上曰,
李在協
讀書之人矣。有其祖有其父, 父祖生前, 必不作怪矣。
鳳漢
曰,
李在協
文學最優可用者, 而
在簡
亦善文矣。上曰,
在簡
甚從容, 頃日翰圈時, 傍觀
尹師國
·
姜趾煥
之相爭而已。
李重祜
少時, 多爲才操, 近來則頗鍊熟矣。
東度
曰, 然矣。上曰, 違牌幾人乎? 上曰, 堂下侍從中坐罷人, 一竝敍用。
出傳敎
上曰, 違牌翰林敍用, 今日政, 付職牌招察任。
出傳敎
鳳漢
曰, 此則當稟定矣。廟堂發關兵使, 使之同議監司, 而黃海兵使
李殷春
, 不報備局, 徑先停操矣。上曰, 帥臣與道臣自別而不請, 罷職, 可也。
鳳漢
曰, 頃以
海西
之次邑之尤甚面軍兵, 不待朝令, 直爲停操事, 方伯旣已罷職, 卽見該道帥臣狀啓, 則所謂尤甚面軍兵, 果不調鍊矣。兵使雖是監司之管下, 至於操鍊, 必直稟於朝家者, 卽所以嚴師律也, 而今於朝令之外, 只從監司之指揮, 致此錯誤, 誠涉矇然, 今年兵使, 屢次遞易, 雖極可悶, 論其所失, 不可置之。黃海兵使
李殷春
, 罷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刑曹參判
徐命臣
, 都承旨
李彛章
, 才猷優長, 屢經藩任, 今皆向衰, 晉庸甚急, 竝備局堂上差下, 使之察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刑曹參判
徐命臣
, 都承旨
李彛章
, 備局堂上差下。
出榻敎
上曰, 揀擇單子, 果已捧之耶? 一念在玆, 每誦轉輾反側之句矣。予豈意受此單乎?
鳳漢
曰, 臣等所望, 又在於世孫生子後, 殿下受此單也。上曰, 然則年過九十, 吾豈望也? 吏判亦衰矣。
鳳漢
曰, 雖老而甚剛矣。上指
李益炡
曰, 老而不衰者, 卽備堂行首也。
昌誼
曰, 至剛之人也。上曰, 單子幾丈乎?
泰齊
曰, 尙未齊到, 而若干先捧矣。四祖無顯官者當拔之乎? 上命入之, 親覽焉。
鳳漢
曰, 揀擇單子中, 或有年歲加減, 而日後發覺, 則其罪莫大, 使京兆申明知委, 俾無此弊,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之億
曰, 五部各令申飭受單矣。上曰, 盲人不必深究, 略施威司可也。入覽
兪彦鉉
單子。上曰, 怪哉。君臣皆入耆社, 而
兪奉朝賀
孫, 亦入此單矣, 吾豈意見此單乎? 壬午·戊戌皆不見之, 吾少時固執矣, 此則係國興替, 今日見單子, 心甚貴矣。
鳳漢
曰, 誠如聖敎矣。上曰,
懿昭世孫
若在, 必已揀擇矣。愴懷連綿, 晩暮見此慰懷矣。
鳳漢
曰,
金陽澤
已陞正卿, 大司成不可兼帶矣。上曰, 今則
金陽澤
已遞矣。使之新通, 可也。上曰, 兼大司成, 旣陞正卿, 其代, 今日政擇擬事, 分付。
出傳敎
上曰, 戶判進前, 啓覆時以甚寒, 特命垂簾席于此堂, 至今欽仰
景廟
盛德之尤至矣。長興庫必有舊件, 令算員中官, 同爲排設, 可也。上曰, 諭善事, 先達, 可也。
鳳漢
曰, 逢見吏判於備局, 則
鄭宲
允叶物議爲言矣。上曰, 好矣。少時亦有才操矣。今已無渣滓也。上曰, 諭善一窠, 問于大臣, 旣聞其名, 今日政單付事, 分付。
出傳敎
東度
曰, 一窠待
金致仁
終制好矣。上曰, 卿言, 是矣。
鳳漢
曰, 朝臣禫月內, 不得從仕, 已成近規, 今因下敎, 臣有仰達矣。前執義
任希敎
, 禫月除職, 且往其墓下云, 與無端稱在外之人, 同被投畀之典者, 有違覈實之政矣。上曰, 特放, 可也。
出擧條
上曰, 前執義
任希敎
放送。
出傳敎
鳳漢
曰, 儒賢, 國家之元氣, 搢紳之矜式也。諭善
宋明欽
, 屢勤招徠, 尙不幡然, 誠極可悶。且前執義
金元行
, 養德山林, 夙負士林重望, 頃者
宋明欽
加資時, 故右相
閔百祥
, 欲以一體陞秩之意, 陳達, 而未果矣。尊士之禮, 不在於爵秩, 而尙德之方, 乃所以礪世也。臣敢以故相之意陳之, 以贊聖上緇衣之誠矣。上曰, 所奏甚好, 且語及故相, 予心尤感, 特爲加資, 可也。
出擧條
鳳漢
曰, 丹陽郡守
尹東晢
相換事, 右相旣已陳達還收矣。必有奉承傳然後, 該曹可以擧行, 醴泉郡守仍任, 而丹陽郡守, 新道赴任前, 不必徑遞, 亦姑仍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上曰, 丹陽郡守
尹東晢
, 醴泉郡守
李埴
, 竝仍任。
出榻敎
鳳漢
曰, 今日入侍儒臣, 呈辭入達矣? 旣徹單則不可入侍, 旣入侍則不可徹單, 以此以彼, 難免其失, 校理
李海重
, 許遞其職, 以示警飭, 捧單承旨,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今因大臣所奏, 副校理
李海重
旣已特遞其職, 其代, 今日政擧行,
李海重
旣已特遞其職, 則捧單承旨, 亦不可無飭, 從重推考。
出傳敎
上曰,
鄭晩淳
上來乎?
李益炡
曰, 未及來矣。上曰, 古則新錄之人, 若無撕捱之端, 則初牌承命, 予已多見, 近者時體不古, 廉隅太勝, 必一違牌, 必一陳書, 此非舊例, 一番違牌, 亦已過矣。修撰
李在協
只推, 其書受答後, 更爲牌招入直。
出傳敎
上曰, 海西道臣·帥臣, 俱皆數遞, 其涉可悶, 兵使罷職代, 今日政擇差事, 分付。
出傳敎
東度
曰,
洪樂命
善文, 而不爲出仕, 仍作舊錄矣。上曰, 自然作舊錄矣。
泰齊
曰,
毓祥宮
冬享親祭時, 王世子亞獻之禮, 旣有置之之命, 王世子·王世孫, 祗迎祗送之節, 何以爲之乎? 敢稟。上曰, 方在下闕, 又値冬節, 竝置之。
出擧條
泰齊
曰, 來十一月初六日,
毓祥宮
冬享祭親行事, 命下矣。王世子亞獻之禮, 何以爲之乎? 敢稟。上曰, 置之。
出擧條
之億
曰, 一事屢煩, 誠爲惶悚, 而戶籍廳庫舍, 今幾畢役, 但役價未給者甚多, 工匠役夫, 鎭日告訴, 今有三百兩然後, 可以給價完役。此外又有前判尹
南泰齊
時, 所貸出戶曹錢二百兩, 而尙違報償之無階, 況此三百兩? 實無辦出貸得之路, 誠爲憫迫矣。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東度
曰, 臣在戶曹時, 一時許貸者, 而本係經費, 若開蕩減之路, 則有關後弊, 不可不還報矣。
鳳漢
曰, 雖是地部之財, 旣入於公用, 何可還報? 分付戶曹, 自雜物庫, 蕩減其不足者, 賑廳更難責出, 以兵曹木二同·錢百兩劃給, 使之速爲完役, 好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麟漢
曰, 今番失火, 三廛大小公役除減事, 有命矣。依聖敎卽以限年除減, 而其中望門床廛輪回之役, 渠輩獨當, 亦爲稱冤, 彼此相持, 尙無一定之規, 事雖煩瑣, 係是民情, 不得不稟定,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毋論行軍行貿, 大同之役, 則依前下敎擧行, 而至於所當役, 則不必專責於他床廛, 依例輪行, 可也。
益炡
曰, 此黃海監司狀本
李晟
事也。上曰, 結語讀之。
鳳漢
曰, 結語別無可觀, 而災結私用, 爲九十二結矣。上曰,
安相五
則嚴治, 而於
李晟
則獨歇乎? 仍命書傳敎。上曰, 贓汚則一也, 而或欲烹而不烹, 或循例而酌處, 則刑政倒置, 況此則雖非渠爲? 此正非我也刃也。又犯殺人, 尤爲較重,
李晟
不可循例酌處,
巨濟府
勿限年定配, 仍爲限己身禁錮,
南宮贇
令本道北塞定配, 其餘各人, 令道臣從輕重勘處。
出傳敎
之億
曰, 臣於夏間, 待罪京兆時, 酒禁被捉, 不至甚多, 近來則被捉滋多, 探問其由, 則定配近地者, 到配屬耳。旋卽逃來, 如前犯釀云, 此後則依前定配於遠地, 然後可無此弊,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鳳漢
曰, 近地分配, 乃是用法中施恩之聖意也。判尹所奏, 亦有意見, 如此之類, 更定以遠配, 似好矣。
東度
曰, 若
近畿
爲奴, 必不無逃來再犯之患矣。上曰, 所奏雖是, 政令不可顚倒, 此後逃來再犯者, 嚴刑三次後, 絶島爲奴, 地方官嚴飭, 可也。
出擧條
上曰, 今之臺諫, 無一人來者, 何故耶?
天柱
曰, 皆在外, 而只都憲在京, 牌不進矣。上曰,
尹學東
在外, 聞之亦苦矣, 此人無行公之職矣, 曾爲玉堂乎?
東度
曰, 爲之而不爲行公矣。上曰, 頃者代理之後, 臺臣以不入侍爲一弊也。復一月三對之後, 非徒不入侍, 違牌爲事, 言行之異, 一何至此, 此何景像, 此何臺閣? 初意則在京都憲, 欲爲處分, 今聞非舊望, 不無參酌之道,
尹學東
之在外, 予聞苦矣。分義其涉寒心, 其他臺臣, 一向在外, 亦涉非矣。抄選及纔除臺臣
邊得讓
·
姜潤
外,
尹學東
罷職不敍, 其餘臺臣罷職, 其代, 今日政擧行。
出傳敎
上曰,
李命植
頃者見之, 則非昔日之
命植
也。
鳳漢
曰, 今則爲外任矣。上曰,
趙錫龍
動靜, 何如云耶?
仁默
曰, 自本館屢次催促, 而尙無消息矣。上曰, 召試人
趙錫龍
之尙今遲滯, 事體寒心, 令本館更爲嚴飭, 其令卽爲上來, 上來後, 政院卽稟召試。
出傳敎
鳳漢
曰, 湯劑已監煎待令矣。上曰, 藥院提調及醫官持入, 副提調
李彛章
, 醫官
金履亨
·
吳道亨
[吳道烱]
, 持湯劑入侍, 上進御湯劑, 諸臣先退。上命兼春秋
李仁默
, 持入吏批議望。上曰, 吏曹參議
徐命膺
入侍。
出榻敎
上命注書, 持入啓覆草抄文書, 賤臣以該房未及待令之意入奏。上又命出去持入報政府原文書, 賤臣承命持入。上曰, 一年啓覆文書, 止於五度, 可謂有刑措之風矣。命承旨讀奏五度結語後, 命
徐命膺
進伏。上曰, 政事已出草望乎?
命膺
曰, 未及畢, 故只取先出草入侍矣。上曰, 參議無所爲之事乎?
命膺
曰, 臣於俄者, 隨牌來詣直房矣。判書以今政當爲通淸, 而要臣同入故入來, 而判書爲政, 則他堂拱手而已, 別無所預矣。上曰, 政事持入云云, 乃是史官之誤傳, 所持政草, 傳于史官, 使之出給正書, 而參議姑留, 可也。上曰,
李徽中
亦於西國曆法, 有所見矣。聞
燕
行時, 見
劉松齡
云, 參議亦見之乎?
命膺
曰, 臣亦見之矣。上曰, 其貌, 何如?
命膺
曰, 碧眼紫髥, 顔貌白晢, 望之有精神矣。上曰, 入
燕
已久云乎?
命膺
曰, 聞新法儀像志增修時參聞云, 其入
燕
似已久矣。上曰, 彼承宣, 昨與
李徽中
, 同論地圓之說, 以爲地底亦有人, 能倒行地底云, 此理甚虛荒矣。參議之見, 何如?
命膺
曰, 所謂地圓云者, 有人凌薄虛空, 俯視地形, 則圓如一彈丸, 而其實以漸高低, 人之行地, 自不覺其圓, 故我國在極東, 西國在極西, 則我國之人, 與西國之人, 其足相向, 然我國之人, 則不覺其爲圓矣。以是推之, 則大地四方, 皆當如此, 至於地底倒行之說, 則此實無理之事, 表度說, 亦有此語, 而只是以此, 發明地圓之理, 非謂眞有是事也。上曰, 彼承宣以爲, 如磨蟻之倒行, 磨底而不墜云, 此說, 何如?
命膺
曰, 螻蟻體輕, 故雖倒行磨底, 可能不墜, 而人則體重, 如之何其不墜也, 況人則活物, 謂之不墜者, 猶可說也。若什物器用, 乃是人生之所不可闕者, 而奠之地底, 寧有不墜之理乎? 上曰, 此說是矣。有人則必有城郭宮室, 若倒樹城郭宮室, 則屋瓦何能附着乎? 承宣之見, 何如?
天柱
曰, 此等之事, 當存而不論, 而臣則以爲, 旣不目見, 安知全無此事也。
命膺
曰, 天下萬事, 雖非一一身親經歷者, 而儒者能言之若親見者, 以其不出於理故也。若理外之事, 豈可疑有疑無, 半信半否, 而一皆例之以存而不論乎? 地圓之說理所必有, 非但日月食之推算, 無四隅之蔽, 而堯典, 命
羲
·
和
分宅四方, 亦欲考乎晝夜長短之異, 節氣早晩之殊故也。惟晝夜長短之異, 節氣早晩之殊, 蓋必地圓然後, 可以推算, 若以地爲方, 則便不行矣。以是知地圓之說, 乃是必有之理, 若地底倒行之說, 則決是理外, 臣實不信也。上曰, 是矣。參議出去, 政望催促書入, 可也。俄者抄選一人命陞資, 此則不必擧論於抄選外云云之中, 此意亦傳之, 可也。儀像志有之乎?
命膺
曰, 有之矣。上曰, 送于政院, 上之, 可也。諸臣以次退出。
○ 辛巳十月十八日辰時, 上御
景賢堂
。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行知中樞府事
李益炡
, 左參贊
李昌誼
, 右參贊
韓翼謩
, 禮曹判書...
○ 辛巳十月十八日未時, 王世子坐
德成閤
。召對, 承旨持公事同爲入對時, 左承旨
鄭尙淳
, 加出假注書
任光鉉
, 記事官
崔光璧
, 記注官
朴沁
, 輔德
邊致明
, 侍直
金喆行
, 以次進伏訖。令曰, 講官一人, 爲兼史進前, 說書
崔光璧
進伏。令曰, 承旨先爲達之。
鄭尙淳
曰, 只二張公事矣, 仍令讀之。令曰, 達下, 可也。承·史仍先退。
○ 辛巳十月十八日未時, 王世子坐
德成閤
。召對, 承旨持公事同爲入對時, 左承旨
鄭尙淳
, 加出假注書
任光鉉
, 記事官
崔光璧
, 記注官
朴沁
, 輔德
邊致明
, 侍直...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