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24년
1824년 (갑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윤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11책(탈초본 2184책) 순조 24년 10월 26일 을유
1824년 道光(淸/宣宗) 4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李志淵
奉命在外
。 行左承旨
鄭漪
式暇
。 右承旨
韓義運
奉命在外
。 左副承旨
朴基宏
坐直
。 右副承旨
李恒權
坐直
。 同副承旨
李圭德
坐
。 注書
李淵祥
病
一員未差。 假注書
孫爀
仕
申履祿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金龍翼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李恒權
啓曰, 同副承旨
申在植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李恒權
啓曰, 同副承旨
申在植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朴基宏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朴基宏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朴基宏
落點。
○ 傳于
李恒權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李恒權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李圭德
啓曰, 玉堂上下番俱空, 已至多日, 事甚未安。 應敎
朴晦壽
, 副校理
洪羲祖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李圭德
啓曰, 玉堂上下番俱空, 已至多日, 事甚未安。 應敎
朴晦壽
, 副校理
洪羲祖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以執義
金喆遠
, 掌令
李寅泰
, 持平
尹命圭
, 獻納
申溥
, 正言
尹尙度
·
沈東潤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恒權
曰, 只推。
○ 以執義
金喆遠
, 掌令
李寅泰
, 持平
尹命圭
, 獻納
申溥
, 正言
尹尙度
·
沈東潤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恒權
曰, 只推。
○ 以應敎
朴晦壽
, 副校理
洪羲祖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圭德
曰, 推考傳旨捧入。
○ 以應敎
朴晦壽
, 副校理
洪羲祖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圭德
曰, 推考傳旨捧入。
○
李恒權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 而國忌正日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恒權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 而國忌正日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外方徵債防塞時, 京司一體擧行, 而年分回啓後, 自本司草記知委事, 曾有受敎定式矣。 今年外方徵債, 旣已限明秋防塞, 京司徵債, 亦爲一體防塞之意, 分付法司,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外方徵債防塞時, 京司一體擧行, 而年分回啓後, 自本司草記知委事, 曾有受敎定式矣。 今年外方徵債, 旣已限明秋防塞, 京司徵債, 亦爲一體防塞之意, 分付法司, 何如? 傳曰, 允。
申義直의 改差를 청하는 禁衛營의 啓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千摠
申義直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千摠
申義直
,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來乙酉正月當五番左部後司屬
公淸道
四哨軍兵, 來十二月二十五日, 京中逢點, 依例準二朔立番之意, 本道監·兵使處, 預爲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來乙酉正月當五番左部後司屬
公淸道
四哨軍兵, 來十二月二十五日, 京中逢點, 依例準二朔立番之意, 本道監·兵使處, 預爲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來十一月當五番左部右司屬
公淸道
四哨軍兵逢點實數四百五名, 已爲點閱整齊, 來十一月初一日, 與
銅龍門
·
建陽門
·
西營
·
新營
入直將官軍兵等, 依例替代後, 舊軍放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來十一月當五番左部右司屬
公淸道
四哨軍兵逢點實數四百五名, 已爲點閱整齊, 來十一月初一日, 與
銅龍門
·
建陽門
·
西營
·
新營
入直將官軍兵等, 依例替代後, 舊軍放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來乙酉正月·二月兩朔應立中部左司屬
全羅右道
四哨軍兵, 十二月二十五日, 京中逢點, 正月初一日, 與前司軍兵, 當爲替代入番, 而依定奪每哨以九十八名磨鍊, 趁期調送事, 本道監·兵使處, 措辭知會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來乙酉正月·二月兩朔應立中部左司屬
全羅右道
四哨軍兵, 十二月二十五日, 京中逢點, 正月初一日, 與前司軍兵, 當爲替代入番, 而依定奪每哨以九十八名磨鍊, 趁期調送事, 本道監·兵使處, 措辭知會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來十一月·十二月兩朔應立中部前司屬
全羅右道
四哨軍兵四百九名, 今已逢點整齊矣。 十一月初一日, 與舊番左部後司軍兵, 替代入番後, 舊軍放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來十一月·十二月兩朔應立中部前司屬
全羅右道
四哨軍兵四百九名, 今已逢點整齊矣。 十一月初一日, 與舊番左部後司軍兵, 替代入番後, 舊軍放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右承旨
韓義運
書啓, 臣於本月二十二日申時量, 敬奉聖諭馳往, 二十四日午時量, 傳諭于
永平縣縣內面梁文里
議政府右議政
李書九
所住處是白乎, 則以爲, 臣纔申衷籲, 顒俟恩諒, 疏未及徹, 近侍辱臨, 傳宣別諭, 仍有偕來之命, 辭旨隆重, 豚魚可感, 奉讀未半, 聲淚俱發。 臣亦化育中一物, 豈忍自阻於天地之大, 而情迫勢窮, 徒積罪戾, 戰恐悲泣, 不知所達云矣。 臣旣承偕來之命, 故姑爲仍留, 緣由馳啓云云。 路啓字。
○ 右承旨
韓義運
書啓, 臣於本月二十二日申時量, 敬奉聖諭馳往, 二十四日午時量, 傳諭于
永平縣縣內面梁文里
議政府右議政
李書九
所住處是白乎, 則以爲, 臣纔申衷籲, 顒俟恩諒, 疏未及徹, 近侍辱臨, 傳宣別諭, 仍有偕來之命, 辭旨隆重, 豚魚可感, 奉讀未半, 聲淚俱發。 臣亦化育中一物, 豈忍自阻於天地之大, 而情迫勢窮, 徒積罪戾, 戰恐悲泣, 不知所達云矣。 臣旣承偕來之命, 故姑爲仍留, 緣由馳啓云云。 路啓字。
○ 甲申十月二十六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
李恒權
, 假注書
申履祿
, 事變假注書
金龍翼
, 記事官
趙容和
·
金鍏
, 領議政
南公轍
, 左議政
李相璜
, 行戶曹判書
鄭晩錫
, 知敦寧
金魯敬
, 禮曹判書
洪義浩
, 吏曹判書
朴宗薰
, 行護軍
申鴻周
·
朴周壽
·
趙鐘永
·
白東薳
, 掌令
任文白
, 以次進伏訖。
公轍
曰, 日氣猝寒, 聖體若何? 上曰, 一樣矣。
公轍
等曰, 寢睡·水剌之節,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公轍
等曰, 中宮殿氣候, 何如? 上曰, 安順矣。
公轍
曰, 鼎席具備於久曠之餘, 左相今旣肅謝登筵, 爲國事不勝幸甚, 今則委屬之廟務, 自可弘濟而振擧矣。 臣之貞疾漸痼, 不堪供職之狀, 已悉於前後筵奏, 今不敢更事煩陳, 而臣於獨當機務之時, 猶且縷縷仰懇, 今則臣之丐免, 益有其辭矣。 殿下以天地之仁, 一番體諒, 則此在臣爲終始生成之澤, 而臣亦於積瘁之餘, 思欲休去, 亦是私情之至切者。 今日入來, 專爲陳懇於前席之計, 體諒之恩, 千萬顒企。 上曰, 次對爲之。
公轍
曰, 向來領敦寧
金祖淳
擧條以爲, 西路蔭官, 仕路遂絶, 抱才能文之類, 亦甘自棄, 寧不可惜? 自今
崇靈殿
參奉二窠中, 一窠改爲令,
崇仁殿
殿監, 亦改置參奉二窠, 一窠則以鮮于氏中差出, 一窠則與
崇靈殿
參奉, 分屬
淸南
·
北
, 另擇其有文行者差出, 待滿朔遷入京司, 如
松京
分敎官之例, 令則亦以本道文蔭互差爲辭矣。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矧伊
關西
一路,
箕聖
舊邦, 文物衣冠肇興之地, 而我朝官人之以地爲限者, 漸益成俗, 淸要華膴, 今爲世襲, 而遐陬窮鄕, 雖有茂材異行, 不得與焉, 人心無以慰悅, 人才不能收拾, 有識之竊歎, 厥惟久矣。 西人之獲占科第者, 尙有通仕霑祿之階, 若其衣褐懷玉之類, 望絶榮途, 自甘爲聖世之棄物。 今此官制之增置分屬, 實爲遠人疏鬱之政, 一依領敦所奏施行, 而如或法久而弊生, 文行之士, 反有居後之歎, 則疏鬱之政, 易歸失望。 參奉則以道薦中人, 銓官備三望擇擬受點, 以此定式。 吏判旣登筵, 至於官方新制, 參互可援之例, 使之成節目, 稟旨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年前
松京
儒生疏陳故郡守
趙有善
·故參奉
趙有憲
兄弟篤學力行之實, 仰請褒贈, 而向來領敦所奏, 以兩人實狀, 果如其疏, 合有褒美之典爲辭矣。
趙有善
, 受業於故儒賢
金元行
之門, 傳習師訓, 固窮安貧, 操行修潔, 居敬窮理, 工夫刻苦, 雖其求道自晦, 而衛正斥邪之功, 遠近歸嚮。 粵在先朝, 屢加褒獎, 下敎若曰, 已知其有所守, 莅邑多有惠政, 則又許以循良之治。 如此之人, 不可但以一鄕之善士論者也。 其第
有憲
, 眞所謂難兄難弟, 躬耕讀書, 孝篤於家, 信著於鄕,
元行
常稱其質行無比, 年前多士之請褒, 益驗其公議之翕然。 故郡守
趙有善
, 特贈承宣之職, 故參奉
趙有憲
, 贈以參議之職, 以示朝家褒勸之政,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京畿
儒生
朴玄壽
·
李光膺
等, 以故僉知
李行祥
, 故處士
宋煓
·
成德朋
學問事行之實, 宜蒙褒贈之典, 或聯籲於輦路, 或齊聲而叫閽者, 今至十年之久, 而廟堂·銓曹之回啓, 尙未許施, 多士公論, 皆以爲抑鬱矣。
行祥
, 素有至行, 鄕黨感服, 己自幼少之時, 受學於
文正公李縡
之門。
縡
嘗言吾之門徒甚多, 而惟質直可望成就者,
李行祥
是也, 臨歿, 又書萬事一直四字而與之。 蓋其資性之聰敏, 工夫之敦確, 眞
文正
之高第也。 後以經明行修, 入於宮僚之薦剡。
宋煓
·
成德朋
, 亦
文正
之門人,
煓
則存心養性, 專用力於
近思之編
, 一鄕皆以介石不渝, 威武不屈稱之。
德朋
, 默契師旨, 以窮理格致, 至老用工而不懈, 每當講論, 剖析毫縷, 鑿鑿中窾, 故儒賢
閔遇洙
, 以
朱
門之
伯豐
許之。 三人者, 雖皆老死蓬蓽, 無所施爲於當世, 而淵源門路之正, 學問踐履之篤, 宜有朝家褒嘉之典, 俾鄕中人士聳動而激勸。 故僉知
李行祥
, 令該曹特贈承宣之職, 故處士
宋煓
·
成德朋
, 竝贈憲臺之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頃因
淸北
御史
金鏴
別單, 楚山逋還排捧年限及
昌城
都試移設便否, 論理狀聞之意, 覆啓行會矣。 卽見
平安
監司
金敎根
狀啓, 則以爲, 楚山逋穀折米, 爲一萬六千四百五石零, 而其中各名所逋未滿十石者三百九十八石零, 待秋成徵納, 其餘一萬六千六石, 限五年分排, 以紓民力,
昌城
防營所屬各邑, 距兵營絶遠, 而都試移設, 旣許於
江界
·
灣府
, 獨靳於
昌城
者, 恐非均一之政, 自今
昌城
等三邑都試, 依
江
·
灣
已例, 許令試取於該防營事, 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楚山還逋, 事勢到此, 窮蔀民情, 可知倒懸, 道啓排定之遲速, 必有料量, 依所請許令限五年排捧。
昌城
都試,
江
·
灣
設試之後, 均以江邊防禦, 獨令遠赴於兵營, 實欠一視之道, 此亦依狀請移設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頃因
東萊
前府使
李奎鉉
狀啓, 裁制差倭公作米退限之請, 嚴加責諭, 卽爲退送之意, 覆啓行會矣。 又見其狀啓, 則以爲, 差倭稱以
馬州
幾萬人命之生活, 專靠此作米, 而今若未蒙退限, 則來年待死之外, 更無他道, 願以此轉達朝廷, 亟賜許施云, 故嚴飭任譯, 更加責諭, 俾卽入送爲辭矣。 公木作米, 本非約條, 前此闊狹, 俱係曠典, 則固不當視若常例, 隨請輒許, 而差倭之以全島人命, 不得此則無以生活, 屢懇不已者, 想其事情, 果難一切防塞。 姑以柔遠之義, 限五年特爲許施, 此後則雖使限滿, 毋得更請之意, 使之責諭入送,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慶尙
左兵使
李忠運
, 法當推恩, 而所後家無可施處云, 依近例, 移贈於本生家之意, 分付該曹,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從近以文字仰陳, 而上天至仁, 一言亦有可以感動者, 不待煩瀆, 而亟賜下諒, 是臣之望也。
相璜
曰, 臣之見叨, 萬萬非夢想攸及, 以疏以奏, 屢控哀籲, 而誠淺辭拙, 未能仰格, 徒辱曠數隆批, 別諭愈往愈摯, 至使正卿之臣, 來守陋次, 震懍悶隘, 無地自容。 如是相持, 上貽酬應之勞, 尤非臣義分之所敢出, 故今纔祗肅恩命, 冒登前席, 而尤增惶愧, 不知所達。 夫輔相是何等重任也? 有國之安危, 生民之休戚, 於是係焉, 上豈可以人人授是職, 而下豈可以人人受是任哉? 古語曰, 天下安, 注意相, 雖在治, 敎郅隆。 四方寧謐之時, 其所托重, 尙云如此。 況今國計民憂, 茫無涯畔, 法綱解紐, 艱虞溢目, 若其維持牽補之道, 實係於輔相得人, 而協贊大猷, 弘濟時艱, 今玆之命, 忽及於至庸極陋, 百無肖似之賤臣, 未敢知殿下, 何取於臣而有是命也。 臣受兩朝恩, 與天靡極, 糜粉圖報, 猶且甘心, 若有寸長尺能可以裨補治化之萬一, 則何憚而不爲哉? 第臣之前後居官任事, 秪有孤負, 實無報答, 此不過一官一事, 已試蔑效, 臣才之不逮, 推可知也, 況可擬議於董正之任乎? 且臣犬馬之齒, 已及遲暮, 痰眩痿痺, 便成貞痼, 種種症形, 歇劇無常, 至於筋力奔走, 亦無其望。 臣才之不稱如此, 臣病之難强又如此, 然猶苟然充位, 尸素而已, 則畢竟狼貝, 理所必至。 一身狼貝, 雖不足卹, 其爲貽害於民國, 誠非細故, 伏乞亟賜體諒, 以幸國事, 以全微諒焉。 今臣抗顔登對者, 專爲面陳血懇之計, 伏惟上天至仁, 愛欲其生, 情窮勢蹙, 千萬泣祝。 上曰, 次對爲之。
相璜
曰, 臣纔陳辭懇, 旣不以見職自居, 顧何敢猥自附於初筵故事, 而臣之登筵, 在於日前求言之後, 玆以一二瞽說, 有所仰達矣。 前後大小廷臣之進言於殿下者, 其說雖多, 而其要則以聖學爲歸, 是誠知本之論也。學問者, 卽修己治人之本, 凡人猶然, 況君人之職, 不止於修齊, 而以治平爲己任乎? 顧今講對之停曠, 凡幾歲月, 若曰聖學高明, 無所待於群下之加勉, 則臣竊以爲不然也。 聖不自聖, 所以爲益聖之功,
成湯
之敬而有銘盤之辭,
武公
之睿而有抑戒之詩,
文王
之廣大光明, 而猶且緝熙不已, 此非今日殿下之所當法者耶? 惟我列聖朝治法政謨之著爲宏綱大目者, 具在國典, 而講筵爲其大本。 旣朝晝焉而又夕之, 旣三矣而又參之以召對·夜對, 未有時日之間斷, 不以寒暑而停輟, 我列朝自治之嚴, 裕後之勤, 果何如哉? 況今日悠悠萬事, 惟在於成就睿德, 其所成就之方, 亦惟在於勤睿學, 雖有賓師之輔導, 僚屬之啓沃, 若其濡染之易, 觀感之速, 豈能及我殿下身敎之萬一哉? 講學成憲, 卽列聖所以燕翼貽謨於殿下者, 殿下盍思所以修明而繼述之, 又以是貽燕於我春邸也? 耿耿憂愛, 重以諸臣之所以進者爲獻, 伏乞深留聖意焉。 上曰, 所陳當留念矣。
出擧條
相璜
曰, 臣纔以勤聖學爲勉睿學之本, 而若其輔導資益之功, 實在於宮僚之得其人。 此
賈誼
所以有太子左右皆正人之論,
宋帝
所以有在館讀書, 是合東宮官之諭, 而雖以我列聖朝言之, 亦必選經行之士而久任之, 我先王在春邸時亦然。 苟其人之邃識厚德, 則非但講說問難之開發經旨而已, 識邃者其發也斐然, 德厚者其著也粹然, 卽其外而其動靜進止, 有議可象, 自然有薰襲裨益處。 此古昔哲辟名臣之所深致意於愼擇, 而亦我朝家法相傳式至今日者也。 近來宮官, 亦豈無可備顧問者, 而遞易頻仍, 如更傳舍, 如是而安望其與處交須之效哉? 自今另擇久任, 毋得輕許辭遞, 又勿輒遷他官, 亦不必專求於名閥華冑, 端良博雅, 惟人是取, 俾專意於啓沃之責, 則其於勉睿學進睿德, 實非少補。 臣於此竊有區區, 敢此仰達矣。 上曰, 所陳當留念矣。
出擧條
相璜
曰, 民之休戚而國之安危係焉, 此所以日前聖敎之諭及於臣, 特眷眷於民生國勢也。 由臣視之, 非但窮困而已, 迫於溝壑也, 非但岌嶪而已, 及於顚墜也, 永念哀痛, 不知所屆。 此譬如急病之朝暮且死, 實難以悠久之劑, 遠望歲月之效。 如欲用急, 則治標之方, 惟在於擇守令而已。 今日外邑事情, 上下牽掣, 爲守令者, 雖或深知其爲病, 而動有展施不得處, 然惟其近民也, 故其所以時緩急而候咷笑者, 最爲親切。 若於追呼科斂, 旁午窘跲, 時雖稍寬一令, 略紓一事, 猶可爲目前撫存之益。 若眞箇救弊, 到底行惠, 則其有裨於民, 又不但爲治標而止。 苟不得人, 一切反是, 殆無異於旣入穽而又下石者, 寧不哀哉? 漢之二千石共理, 固知爲治民之本, 而目下紓急之方, 亦無過此。 見今考課不遠, 京察有期, 爲先另飭各道道臣, 嚴明殿最, 勿以大吏爲憚, 勿以私情爲拘, 又勿以小不忍而姑息之, 揀不勝任者去之, 仍令銓曹, 視其地之大小易劇而愼其差遣, 則庶可有懷保之實效矣。 然此特一事耳。 今日民國之板蕩, 實由於俗尙之浮靡, 積漸至此, 拔此浮靡之病根, 然後民國始可庶幾。 救此之術, 惟在於嚴立紀綱而明示好惡, 俾知趨避, 又輔之以刑賞, 有所懲勸, 則不待事事而煩上飭令, 自然有衆目皆張之效, 俗趨自定, 民憂自紓, 國其無憂, 此在聖心一轉移間耳, 敢又以是獻焉。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相璜
曰, 臣旣以立紀綱定俗尙, 有所仰勉, 而亦有繼此而可陳者。 宮府一體, 卽漢臣
諸葛亮
之言也。 以其內外之不可無防限也, 故雖有宮·府之異召, 而上之所以御之也。 決不可置疎昵於其間, 由後世之不能然也, 故城狐社鼠, 往往有憑恃跳踉之憂。 我朝家法甚正, 所以待宦妾僕隷者, 只以供灑掃備使令而已, 不敢售一毫踰濫之習。 逮至先朝, 操束尤嚴, 一有犯科, 當律之外, 必用加倍之典, 其防微杜漸之苦心至意, 有可以仰認, 是故每見此類, 兢愼畏縮, 不敢或肆。 臣於出入邇近時, 曾見其如是, 而近日覩聞, 異於前日。 宦寺之扶腋闕中, 呼唱街路者, 欲學朝紳貌樣, 掖屬之攀, 依宮妾圖占任使者, 全昧法紀, 如何? 筵榻周旋, 殊欠敬畏之狀, 階庭供給, 或見慢肆之色。 卽此類外著之形, 而宮妾必無其弊, 實不敢保, 有識之論, 不能無躑躅之憂矣。 人君御下之政, 先從近昵而整肅之, 然後始可有由內及外之效。 臣敢以先王之裁抑此類者, 望於殿下, 仍以此擧條, 頒示內班院, 使之揭壁常目, 則亦似有警畏知戢之效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公轍
曰, 臣俄以區區私懇, 縷縷陳達, 惟願亟賜體諒焉。
相璜
曰, 領相纔陳辭懇, 而此非宿德元輔求退之時, 自上勉留, 俾濟此時艱, 是臣之望也。
公轍
曰, 左相與臣相知也, 故自前每以臣病勢之難强爲悶矣。 今此所陳, 似是中書故事, 非謂臣病之眞箇可强也。
相璜
曰, 臣非敢以故事仰奏, 而右相去就。 亦可悶鬱, 前後批諭, 委曲開曉, 鄭重懇到, 而姑未聞簉朝之期, 益加敦勉, 俾盡招延之方焉。
晩錫
曰, 諸道拯劣米太之未捧, 自廟堂因各該道年分狀請, 纔已覆啓, 而
三南
分數收捧, 惟
京畿
則無論三等邑, 竝爲仍停矣。
京畿
今年農形, 與
三南
均之爲小康, 而拯劣米之或捧或停, 事涉斑駁, 且如此之歲, 從其最近年條, 漸次收捧, 爲公私兩便之道。
京畿
所在拯劣米太, 亦依
三南
例, 分數收捧, 恐合事宜, 故敢此仰達矣。
出擧條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公轍
曰, 拯劣米仍停之請, 每在於年分狀啓, 而今番
京畿
狀啓, 先到之故, 以全數仍停回啓, 而其後戶判, 以曹用爲言。 更思則當此小康之年, 諸道之竝爲仍停太過, 故
三南
則更以最近條, 區別稍實·之次, 而使之分數上納。 戶判又有仰奏,
京畿
拯劣米上納, 亦依
三南
例施行, 好矣。
相璜
曰, 旣分數於
三南
, 則
京畿
亦宜無異同矣。 上曰, 依爲之。
文白
曰, 噫嘻, 痛矣。 世途詿誤, 義理晦塞, 至於今番秋曹兩囚而極矣。 渠以鄙悖之流, 潛蓄凶慘之計, 肆發通文, 投諸賢關, 遣辭陰險, 引用凶悖, 字字巧慝, 句句閃忽, 耳目難掩, 手脚盡露, 聞者髮豎, 思之瞻掉。 固當卽地設鞫, 不日正刑, 而只令秋曹, 盤覈情節, 略加刑訊, 旋卽酌處, 雖出於大聖人好生之德, 豈有亂言不道, 自服遲晩, 而罰止島配, 假息覆載之間者乎? 若以言出卑賤, 事已勘處, 置而不論, 其可曰闡義理而嚴懲討乎? 臣謂
金甲島
爲奴罪人
申鼎朝
,
古今島
爲奴罪人
韓鼎鎭
, 亟令王府, 卽爲拿來, 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宜矣。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恒權
曰, 今日賓對, 兩司當爲進參, 而諫院則無一人進參, 事甚未安, 諫院違牌諸臺,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命書傳敎曰, 新除授承旨
朴基宏
, 卽爲牌招事。
出榻敎
上命大臣先退。
公轍
等退出。 又命退, 承史·諸臣以次退出。
○ 甲申十月二十六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
李恒權
, 假注書
申履祿
, 事變假注書
金龍翼
, 記事官
趙容和
·
金鍏
, 領議政...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