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講에 洪瑞鳳 등이 입시하여 祔廟時 飮福宴 등의 거행과 醫書의 印布 등에 대하여 논의함
○ 晝講。入侍, 知事洪瑞鳳, 特進官李顯英, 參贊官鄭百昌, 侍讀官鄭太和, 檢討官尹坵, 記事官兪㯙·李行遇·梁曼容。玉堂日記 。上讀前受音一遍。侍讀官鄭太和進講, 日月·終風兩篇, 音·釋各一遍。上亦讀如之。鄭太和曰, 日月·終風, 皆莊姜詩, 而莊公之時所作, 故當在燕燕之上, 而終風又當在日月之上也。蓋其指意, 與柏舟相類, 而見絶於公, 尤有甚焉, 故此兩篇, 微有怨之之意矣。尹坵曰, 胡能有定之定字, 卽大學知止而後有定之意, 而大學則有定向之謂也, 此則無定向之謂也。數字缺洪瑞鳳曰, 夫婦之間, 至親至密而五六字缺爲夫婦數字缺後世, 如六七字缺姪必不樂謂六七字缺子故謂不樂也。道鞰[道韞]曰, 不意天壤五六字缺 聰慧之婦, 凌侮其夫者, 半行缺鄭百昌曰, 莊姜不見答, 故州吁作亂, 州吁又見弑於石碏。一失其道, 禍至於此, 此所以聖人修身齊家, 爲治平之本也。又啓曰, 臣在政院, 頃見禮曹公事, 則今番祔廟時, 命停飮福宴。祔廟, 莫大之慶也, 飮福, 不可廢之禮也。若歌謠結彩等項, 雖廢而不擧, 至於飮福宴, 則所以受胙於神, 而承神賜者也。自上, 慮有弊端, 竝與此禮而停之, 雖在私家, 亦有受胙飮福之禮, 我國雖褊小, 數字缺豈有不能行此禮之理哉? 臣問於同官, 五六字缺徐景雨曰, 前年祔廟時, 各司啓四行缺極未安矣。上曰, 禮典無必行之文, 若行飮福宴, 則只享祭官云。且多貽弊, 故不欲爲之矣。洪瑞鳳曰, 群情皆以飮福不可廢, 故與同僚相議, 累次陳達矣。該曹若方便施行, 則似不至大段糜費, 不須局於豐歉矣。鄭百昌曰, 禮文之意, 豈謂必不行也? 若不設此宴, 則豈但群情缺然? 其於受神惠之誠, 大有所未安焉。倘涉於繁文, 則臣何敢更瀆乎? 該曹亦以瀆濫, 不得更稟矣。洪瑞鳳曰, 數字缺之禮, 亦皆命罷, 群心莫不鬱鬱, 五六字缺飮福者, 所以受神惠也, 何可六七字缺 上曰, 群意數字缺設行, 而六七字缺鄭百昌曰, 朝臣缺品以上年近八十, 六七字缺而必其人子弟, 陳疏祈恩然後, 五六字缺其人若無子弟, 末由上達。朝廷六七字缺絪年八十, 而無子弟陳疏者, 因本院啓數字缺命加階矣。禮曹參判李尙吉年已八十, 而其子恐涉猥濫, 不敢自列云。自前本院, 亦有陳達之時, 故敢啓。洪瑞鳳曰, 小臣亦欲陳啓而不果矣, 此人在先朝, 久侍從班者也。子弟欲爲陳情, 而尙吉自以位躋宰列, 已踰涯分, 汝不可隨例爲之云, 故其子不敢云, 而朝廷優老之典, 似當依例擧行也。上曰, 此人之年, 如是其多乎? 洪瑞鳳曰, 年雖老而半行缺輕健, 可以供郞僚之職矣。四行缺厥後亂定, 卽又設局, 數字缺許浚輩, 彙集諸方, 分門纂類, 刊行內外, 其書, 卽東醫寶鑑也。頃者鄕藥集成方, 則李曙自本廳印布, 而醫林撮要, 則自內局印頒, 今纔畢役。所謂寶鑑絶無, 而僅有中朝書籍, 猶可貿來, 而此非可貿之冊, 但卷帙頗多, 該曹必以工役爲難, 而當今物力, 比之於丙申, 則豈非大相懸乎? 先王留意於此書, 如是其至矣, 而今若不繼印, 則將不久磨滅而不傳, 深爲可惜。繼印此書, 廣布中外, 未知五六字缺意如此, 故以本局之意, 半行缺上曰, 依爲之。上曰, 許浚醫術, 豈五六字缺洪瑞鳳曰, 十數字缺同當初數字缺應行節目 五六字缺錄, 而伏見金克恒[全克恒]等所議, 此五六字缺沐聖化中, 考據周·漢故事, 六七字缺百年之前, 到今或有異論, 而終始數字缺其爲悔恨何如也? 以是, 中外人情, 洽然無疑矣。上曰, 人或以不遷爲苟且矣, 今則已知前定於百年之上矣。此議定於前, 而或不能行於今日, 則豈非未安乎? 李顯英曰, 欲法堯·舜, 當法祖宗, 而祖宗典章, 無有知之者。今因考見, 而始知之, 人心莫不服悅矣。上曰, 見此而喜悅, 實是德澤未淺之致也。鄭百昌曰, 先王不忘, 此之謂也。五六字缺當時議定, 猶之可也。到今爲之於四行缺 上曰, 中朝史記, 則人能明見, 而至於本朝之事, 全不習知, 此文獻不足而然耶? 洪瑞鳳曰, 在先朝時, 沈守慶最號典故, 而當時以常宰稱之矣。上曰, 如許之人, 可能決國家大是非大議論, 今則何人可能知之云耶? 洪瑞鳳曰, 若不自少鍊習, 則豈能知之? 又曰, 前者, 臣與崔鳴吉, 奉審于宗廟, 佐郞沈𪗆, 頗典故事, 流風餘韻, 猶有存者。古人所謂求人於世臣舊家者, 良以此也。李顯英曰, 近來民俗薄惡, 不知數字缺家, 宜示優老之典, 以爲觀感之道, 數字缺頻設養老之宴, 庶人則聚會, 五六字缺賜宴于數字缺守令·方伯五六字缺是豐享數字缺危亂之世, 亦可五六字缺上曰, 此事甚好, 無不可爲之時, 四五字缺洪瑞鳳曰, 上年臺諫半行缺外, 甚是美意。擧行公事, 方下本曹, 而其間節目, 雖不能盡復, 欲擧其切實者施行, 而但以約長, 爲難矣。先祖朝用李珥言, 將大有爲, 而未及設施, 旋爲沮格, 如欲盡依其法, 必難行於今世。就其中, 大綱領可以久行而無弊者, 設敎民間, 則似好矣。李顯英曰, 聞京畿則視約長, 有同鄕任, 人皆厭避云矣。五六字缺約長, 皆得其人甚難。若選。以下缺燼餘
○ 晝講。入侍, 知事洪瑞鳳, 特進官李顯英, 參贊官鄭百昌, 侍讀官鄭太和, 檢討官尹坵, 記事官兪㯙·李行遇&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