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夏 등이 입시하여 吳尙賚 등과 같은 공이 있는 朴再蕃의 論賞, 딸을 帳籍에 入錄하지 않은 士夫의 처벌, 부모상을 당한 金構에 대한 顧恤, 奉常寺 籍田의 修治를 開城府에서 담당하게 하는 일, 賑救를 위한 僧帖 등의 발행, 江都의 修築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右副承旨黃一夏所啓, 臣, 頃日大臣, 以皇曆齎咨官吳尙賚等, 登·萊州苖賊犯境文書覓來之故, 論賞事, 陳達, 蒙允矣。壬午年奏請使赴燕之時, 譯官朴再蕃, 購得邊報四度, 一則江南苗賊構亂, 提督林本植, 年老難任, 以兪益謨, 代領其衆, 使之速赴訊地事, 二則兩浙沿海漁採船, 無公帖而犯朝鮮海邊者, 禁斷事也。三則朝鮮北道開市時, 減送差人, 以除外國雜弊事也。四則松江·尙州兩府海船數百隻, 猝犯州縣, 提督張雲翼敗績偸降[投降], 毁撤府庫, 取考其銀貨掠去事也。此則提督阿山狀聞, 使朴再蕃謄出矣。係是蠟書, 密啓多費, 私齎百餘金得來, 其時使臣復命之後, 重被臺劾, 及其收敍, 至有行中員譯書啓之命, 而使臣等以爲, 雖蒙恩敍, 旣以不善周旋, 被劾, 再蕃購得文書之事, 不敢循例書啓矣。今者皇曆齎咨官, 以邊報得來論賞, 則彼此所購, 似無異同, 臣以其時書狀官, 詳知事實, 故敢此仰達矣。領議政申琓曰, 承旨在外, 亦言於臣, 而以其時爲書狀官, 詳知文書購得其時事實, 故似當一體論賞云矣。上曰, 一體論賞, 可也。以上吏曹謄錄 判尹閔鎭厚所啓, 士夫女子入錄帳籍事, 嚴明申飭, 非止一二, 而國綱解施, 終不奉行, 朝家亦以多人之難於盡〈?〉每施姑息之政, 誠可慨然矣。頃以具尙禎·盧世夏女子差異之故, 臣亦彼嚴旨, 極爲惶恐, 其前黃夏臣女子, 亦如此云, 蓋京兆, 只據其本家, 昨年呈狀, 而催捧單子, 其或增或減, 實未知其故矣。無論年歲之如何, 初不入籍, 到今現露者, 不可以自首論之, 雖不必直施以漏籍之律, 宜有別樣論之道, 而朝官士子, 亦當參酌定律矣。上曰, 前後申飭, 非止一再, 而終不擧行, 不可不論罪, 以懲後日矣。閔鎭厚曰, 論罪之擧, 烏可已也? 或下詢大臣, 或斷自宸衷, 定其律名而分付, 未知, 何如? 上曰, 朝士則拿推, 儒生則囚禁科罪, 可也。以上漢城府謄錄 領議政申琓所啓, 臣有所懷, 惶恐敢達。右議政金構, 自上纔敦勉以出矣。將欲其圖國事之時, 遽遭親喪, 其爲公私之不幸, 當如何哉? 竊念國家之待大臣, 固異於庶僚, 自前已有親喪葬時顧恤之典矣。卽聞以來月將營葬事云, 葬時祭需, 似當別爲題給, 以示待大臣有別之意, 故敢此仰達矣。左議政李畬曰, 大臣有老親喪之人, 絶稀, 前事未明, 以此無定行之規, 而竊聞宣廟朝及仁廟朝, 大臣在喪時, 俱有致弔致賻之典云, 今亦令該曹考出前例, 啓達後酌處, 似宜矣。申琓曰, 臣亦未詳前事, 而曾在祖宗朝, 或有遣近侍慰問之時, 或有喪葬凡需題給之例, 皆出於一時恩禮, 自下不敢仰請矣。上曰, 當初予亦有此意, 而第大臣在喪, 固是稀罕之事, 未詳前例, 故未及顧恤矣。旣有舊典, 則令該曹, 考例稟處, 可也。禮曹啓辭云云, 命下矣。本曹元無亂前文籍, 無以考出, 只以私家籍記之行於世者, 見之, 則宣祖朝相臣洪暹·盧守愼, 丁憂時, 有官庀葬賻賵, 視大臣之例語, 孝宗朝相臣鄭太和丁憂時, 致賻特優, 又遣中使致弔云, 而係是特恩, 有不敢自下請行, 上裁, 何如? 傳曰, 依舊例爲之。禮曹啓曰, 因本曹啓辭, 丁憂大臣顧恤事, 有依舊例爲之之敎矣。故相臣盧守愼丁憂時, 前例, 更爲考出一冊子, 則遣承旨致弔, 優致貤賻, 命一路護喪, 本道給役夫云, 而故相臣鄭太和丁憂時, 則致賻特優, 遣中使致弔, 前後恩典, 有些不同, 今當從何例爲之乎? 敢此更稟。傳曰, 依故相臣盧守愼丁憂時, 前例爲之, 以上議政府謄錄 領議政申琓所啓, 此乃京畿監司洪受疇狀啓也。奉常寺籍田, 因水災傷破處, 當修治, 而功役浩大, 孝陵改莎草, 適在於今十八日, 役軍一時疊發, 民力不逮, 且當春耕, 廢農可慮, 請與開城府民丁, 分半, 以除畿邑一分之弊云矣。臣竊念當此畿甸荐飢, 設賑遑遑之時, 許多役軍, 全責於畿邑, 則勢將不堪矣。且籍田, 元在開城府, 調用其地民丁, 亦似便好矣。若令赴役, 則一處當出八百餘名, 以此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左議政李畬所啓, 監賑御史孟萬澤, 旣得京倉米, 欲親監受去, 而因各邑不卽齊到, 姑未下去, 聞其言則淮陽·金城等處, 賑救尤難, 空名募粟, 雖有弊端, 僧帖與已爲通政者, 許給嘉善帖, 則比他良民, 似有間, 僧帖嘉善通政帖, 合二百張, 俗嘉善帖數十張, 欲爲請得, 只爲此一事, 請對不堪云, 似宜許給, 故敢達矣。上曰, 依爲之。領議政申琓所啓, 今二月十二日, 忠淸監司李德成留待引見時, 以道內三倉穀物, 依前春一半分給之例, 到營後卽爲發給事, 啓達蒙允矣。臣竊念忠淸道, 雖有被災之邑, 然亦愈於嶺海西之大無, 況當早春, 三倉之穀, 不可一時分給, 楊津·貢津兩倉, 則先令分給, 安興, 則勿爲分給, 姑觀前頭事勢, 似當, 故敢達矣。左議政李畬曰, 各邑本倉穀, 盡分後, 始可給三倉穀, 當此早春, 姑不當一時盡分, 而道臣, 想必爲前頭之慮, 因入侍有此陳請也。湖西山邑被災特甚, 楊津則勢不可不給貢, 津穀, 則元數不當, 此兩倉則依所請施行, 至於安興, 則似當姑留, 觀勢處之矣。申琓曰, 況當海防申飭之日, 尤不可留置, 楊津·貢津兩倉, 先令分給,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今日引見入侍時, 上曰, 都城修築事, 旣已定計, 而南漢·江都, 係是保障, 終非可棄之地, 南漢則連爲修補, 而江都則當初土城之築, 有意存焉, 而不能盡築, 如欲完役, 則物力不逮, 至於已築之處, 又不能修繕, 今年纔補, 明年旋潰, 今若因循棄置, 則必將日漸頹圮, 殆無所餘, 不可不念, 予意則以其功力難支, 旣不能繼築, 若如堅內城, 作爲藩蔽, 俾不至於虛疎, 其於防禦之道, 實爲完備, 以此定計, 留意修築, 可也。領議政申琓曰, 內城之議, 曾以有之矣。江都, 乃是海島, 則旣失長江天塹之後, 雖有內城, 固不足恃, 而四面環海之地, 延袤亦且百餘里, 雖不能環築, 譬之人家, 藩蘺內外, 俱不可無障蔽, 使留守擔當環築, 似可矣。李畬曰, 江都, 環海爲固, 而周圍廣闊, 皆可泊船, 若舟師失禦時, 當用陸戰禦之, 故島中鎭堡, 則皆領陸卒, 其所設置, 可謂得宜, 而卽今諸鎭堡, 疎虞莫甚, 間有只領土卒數戶, 不成貌樣云。至於西南外洋之邊, 則鎭堡太稀, 瞭望亦難云, 此爲最急, 若令留守, 審察形勢, 推移團聚, 則不至大段費力, 似可修擧, 而兼築內城, 則其於備禦之道, 尤當完固矣。上曰, 留守則每請修築, 而廟當不許, 以至因循棄置, 誠爲可悶矣。李畬曰, 新留守李寅燁, 足任此事, 今於赴任後, 審察形便, 稟議修築, 可矣。上曰, 土城未築之處, 尙多, 旣難完役, 雖有天塹之險, 內而無藩蔽之固, 則虛疎莫甚, 累朝保障之地, 經理已久, 而終無其實, 堅築內城, 似不可已, 分付留守, 使之着實料理爲之, 可也。以上備局謄錄
○ 右副承旨黃一夏所啓, 臣, 頃日大臣, 以皇曆齎咨官吳尙賚等, 登·萊州苖賊犯境文書覓來之故, 論賞事, 陳達, 蒙允矣。壬午年奏請使赴燕之時, 譯官朴再蕃, 購得邊報四度, 一則江南苗賊構亂, 提督林本植, 年老難任,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