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7년
1807년 (정묘)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02책(탈초본 1937책) 순조 7년 11월 29일 병인
1807년 嘉慶(淸/仁宗) 12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李冕膺
牌不進
。 左承旨
申絢
病
。 右承旨
宋知濂
坐直
。 左副承旨
李存秀
在外
。 右副承旨
朴宗薰
坐
。 同副承旨
金基厚
坐直
。 注書
洪起燮
病
趙庭和
仕直
。 假注書
安尙默
仕
。 事變假注書
李埴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을 정지하고 晝講만 행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 只晝講。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 只晝講。
내일 常參과 經筵의 시행에 대해 묻는 宋知濂의 啓
○
宋知濂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只晝講。
○
宋知濂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只晝講。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朴宗薰의 啓
○
朴宗薰
啓曰, 行大司憲
李直輔
, 執義
朴孝成
, 掌令
鄭時善
·
李晳
, 持平
李英發
·
李晉淵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朴宗薰
啓曰, 行大司憲
李直輔
, 執義
朴孝成
, 掌令
鄭時善
·
李晳
, 持平
李英發
·
李晉淵
在外, 監察茶時之...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三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朴宗薰
, 更爲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三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朴宗薰
, 更爲牌招。
○
朴宗薰
啓曰,
宗廟
·
景慕宮
朔祭, 傳香禮房承旨當爲齋宿, 而右承旨
宋知濂
須資出去矣。 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牌招。
○
朴宗薰
啓曰,
宗廟
·
景慕宮
朔祭, 傳香禮房承旨當爲齋宿, 而右承旨
宋知濂
須資出去矣。 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宋知濂
曰, 更爲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宋知濂
曰, 更爲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再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宋知濂
曰, 更爲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再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宋知濂
曰, 更爲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三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宋知濂
曰, 更爲牌招。
○ 以都承旨
李冕膺
三牌不進推考傳旨, 傳于
宋知濂
曰, 更爲牌招。
○ 傳于
宋知濂
曰, 政官待開門牌招開政。
○ 傳于
宋知濂
曰, 政官待開門牌招開政。
○
朴宗薰
, 以兵曹言啓曰, 宣傳官
朴升煥
呈狀內, 今月二十八日
春塘臺
親臨射會都計劃時, 得蒙直赴殿試之恩典, 而所帶之職, 係是南行窠, 卽爲入啓遞改云, 依例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朴宗薰
, 以兵曹言啓曰, 宣傳官
朴升煥
呈狀內, 今月二十八日
春塘臺
親臨射會都計劃時, 得蒙直赴殿試之恩典, 而所帶之職, 係是南行窠, 卽爲入啓遞改云, 依例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同經筵
吳泰賢
疏曰, 伏以, 一陽初生, 百祿滋至, 縟儀誕擧, 群情同忭。 仍伏念, 臣人旣儱侗, 識又昏闇, 觸事生疣, 無往非罪。 向叨諫長之職, 適値懲討之時, 猥隨諸僚之後, 粗伸沐浴之義, 而倉卒聯籲, 辭語糢糊, 至承誨責之截嚴, 又被憲啓之論斥, 臣誠惶隕震懍, 無所容措。 噫, 凶窩之罪惡已著, 臺閣之聲討方嚴, 而臣旣忝一院之長, 失於周旋, 自抵昏錯, 論其罪戾, 嶺海猶輕。 屛伏松楸, 自訟愆尤, 不自意聖度天大, 曲加包容, 恩敍未幾, 除旨繼降, 負罪賤臣, 何以得此? 且惶且感, 不覺淸淚之被面, 揆以分義, 豈不欲竭蹶趨承, 以伸叩謝之忱, 而自願情蹤, 廉防至嚴, 豈可以時月之差久, 職名之稍異, 掦掦冒進, 不思所以自靖之道哉? 況此經筵之銜, 地望自別, 責任尤重, 顧今聖學緝熙, 法筵日開, 洞見昭曠之原, 究極精微之蘊, 于斯時也。 雖妙簡鴻儒, 出入前席, 以備討論之列, 猶懼其莫能對揚, 乃以如臣之不學無術者, 苟然充數, 臣心之驚惶愧恧, 固無可言, 而其於玷金華之班, 貽伏獵之譏, 何哉? 進前尤而尙切餘愧, 奉新命而自知不稱, 左右思量, 進身無路, 庚牌儼臨, 冒犯違傲, 臣罪至此, 尤無所逃。 玆敢略入文字, 仰瀆崇嚴。 伏乞天地父母, 俯垂諒察, 重勘臣失職之罪, 以昭法紀, 亟遞臣見帶之銜, 以安私分,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卿其勿辭行公。
○ 同經筵
吳泰賢
疏曰, 伏以, 一陽初生, 百祿滋至, 縟儀誕擧, 群情同忭。 仍伏念, 臣人旣儱侗, 識又昏闇, 觸事生疣, 無往非罪。 向叨諫長之職, 適値懲討之時, 猥隨諸僚之後, 粗伸沐浴之義, 而倉卒聯籲, 辭語糢糊, 至承誨責之截嚴, 又被憲啓之論斥, 臣誠惶隕震懍, 無所容措。 噫, 凶窩之罪惡已著, 臺閣之聲討方嚴, 而臣旣忝一院之長, 失於周旋, 自抵昏錯, 論其罪戾, 嶺海猶輕。 屛伏松楸, 自訟愆尤, 不自意聖度天大, 曲加包容, 恩敍未幾, 除旨繼降, 負罪賤臣, 何以得此? 且惶且感, 不覺淸淚之被面, 揆以分義, 豈不欲竭蹶趨承, 以伸叩謝之忱, 而自願情蹤, 廉防至嚴, 豈可以時月之差久, 職名之稍異, 掦掦冒進, 不思所以自靖之道哉? 況此經筵之銜, 地望自別, 責任尤重, 顧今聖學緝熙, 法筵日開, 洞見昭曠之原, 究極精微之蘊, 于斯時也。 雖妙簡鴻儒, 出入前席, 以備討論之列, 猶懼其莫能對揚, 乃以如臣之不學無術者, 苟然...
○ 丁卯十一月二十九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晝講入侍時, 同知事
金在昌
持
論語
第五卷, 特進官
沈象奎
持
論語
第五卷, 參贊官
金基厚
持
論語
第五卷, 侍讀官
李鼎秉
持
論語
第五卷, 檢討官
洪冕燮
持
論語
第五卷, 假注書
安尙默
持
論語
第五卷, 記事官
鄭元容
持
論語
第五卷, 記事官
曺鳳振
持
論語
第五卷, 宗臣
西春君爗
, 武臣行副護軍
李近冑
, 以次進伏訖。 上讀前受音一遍訖,
鼎秉
讀自
樊遲
退, 止以友輔仁。 上命釋義以奏,
鼎秉
解釋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文義陳之。
鼎秉
曰,
子
曰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則止, 朋友之間盡其心以告之, 善其說以道之, 志同道合, 如膠如漆, 則此
孔子
所謂三益之友也。 而若吾所忠告, 而彼則視之尋常, 吾所善道, 而彼若聽之邈邈, 則不惟無益於彼, 祗自取疏遠之辱也。 故曰不可則止, 君臣朋友皆以義合者也。 故
子游
曰, 事君數斯辱矣, 朋友數斯疎矣。
程子
釋之曰, 事君諫不行則當去, 道友善不納則當止, 若人君有自聖自用之失, 而忠言讜論, 不能入焉, 則群下之誠意懈怠, 有退而無進矣。 昔
宋太祖
嘗語侍臣曰,
唐太宗
開心見誠容受盡言, 固人主之難事, 然曷若自不爲非, 使人無得以諫之爲愈乎? 誠如
宋祖
之言人君初不爲非, 使臣無諫, 則尤爲善矣。 不然則進善之旌, 誹謗之木, 徒爲虛設耳。 夫臺閣者, 國家之元氣, 人君之耳目也。 今之臺閣言論風采, 雖不及於古人, 其名則古今奚殊, 而目今臺門長鎖, 古紙生毛, 使言責之官, 不得盡其職。 由是而紀綱解弛, 由是而廉防壞損, 宜恢張聖聰, 開廣言路, 使直諒之士, 盡言不諱, 補過拾遺, 則君德無闕, 而政注無失矣, 伏願留念焉。 上曰, 甚好, 當留念矣。 上曰, 下番陳之。
冕燮
曰, 上番以朋友相資, 爲君臣相須之喩, 善乎爲譬矣。
和靖尹氏
曰,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未有不須友而成者, 君臣朋友, 皆是以義合者, 故陳善閉邪, 補闕拾遺, 有似乎忠告善道, 不得其職則去, 不得其言則去, 有似乎止無自辱。
唐
·
虞
三代之盛, 都兪吁咈, 嘉謨嘉猷。 迭陳於前, 何莫非相類乎朋友之輔仁資益者, 而最是
說命
三篇, 君臣相與, 勉戒求助之意, 藹然於章句之間, 而學之一字, 始見於此篇。 其曰惟學遜志務時敏, 厥修乃來, 唯斅學半, 念終始典于學, 豈非說之於
高宗
會文而講磨者乎? 其曰朝夕納誨, 以輔台德, 爾乃交修, 予罔予棄者, 豈非
高宗
之於
傅說
, 輔仁而資益者乎? 今以此章朋友之道, 譬之於君臣相資之義, 未始爲僭, 而若與
說命
三篇, 相表裏而玩頤焉, 則其於君德上薰陶成就之方, 不爲無助, 伏願特留睿念焉。 且以目今經筵言之, 上下討論之際, 實有忠告輔仁之義, 而臣等所叨之職, 卽古所謂啓沃之任也。 然而臣等不過章句間, 腐儒忠告善道之誠, 非不切矣, 而於經傳尋行數墨, 鑽故紙而已。 初無浸灌浹洽, 理會奧妙之工, 則實無一半分裨補於聖德者矣。 第念, 今日儒賢在旌招之列者, 皆久處林下, 留心經傳, 玩索有素, 必能玲瓏穿穴, 苟務積誠意, 期於招徠, 寘之賓師之位, 而出入經席之間, 責之以忠告善道, 爲輔仁之方, 則其於聖學, 必有所資益, 而豈可與如臣輩, 苟然充位, 應文備數者, 同日而語哉? 誠願更加留念焉。 上曰, 以朋友喩君臣相須之義, 而仍請務盡誠禮, 旌招儒賢, 語皆切實, 當留念矣。 上曰, 同知事陳之。
在昌
曰,
孔子
言擧直錯諸枉, 而
子夏
謂之富者, 蓋嘆其所包者廣, 不止於言知也。
皐陶
之陳謨曰, 在知人在安民, 知人卽知也, 安民卽仁也。 聖人之道, 仁知二者而已。 推致其知, 而辨別賢邪, 擴充其仁, 而撫綏黎元, 則雖有巧令姦壬之輩, 亦何畏之有? 君子進則小人必退, 小人親則君子必疎, 如氷炭薰蕕之不相合, 苟能進君子而退小人, 則又有能革心而從化者, 此所謂使枉者直也。 知人固不易, 然而有德者君子也, 有才而無德者小人也。 有德者進而用之, 有才而無德者斥而退之, 知人之要, 亶在於此。 苟知之明, 則擧錯得其宜, 俊乂在官, 庶績咸熙, 而化行俗美, 黎民於變, 知人安民, 實爲治國之要道, 伏願留念焉。 上曰, 以知人安民爲奏甚好, 當留念矣。 上曰, 特進官陳之。
象奎
曰, 上下番以朋友之忠告善道, 喩君臣之相資者甚好, 而又有說焉, 敢此仰奏矣。 夫君臣朋友, 以義合則果同矣, 而朋友相敵者也, 猶可以切偲相規, 臣之於君, 苟非導之使言, 則不能盡其愚, 朋友之間, 會以文輔以仁而已。 君之於臣, 則非但薰陶德性而已, 隨事納誨, 贊襄化理。 然則君臣之於朋友, 不可但以同言矣。 朋友之間, 忠告善道, 不可則止, 固不可待數疏, 而臣之於君, 不遇而去, 豈其所欲哉? 義旣致身, 則當盡心忠慮, 陳善閉邪, 而君若不能虛心翕受, 則益務積誠意, 納約自牖, 期於感回, 而君上果虛開聽受, 則臣主俱榮矣。 不然而終不入焉, 則義始可以去矣。 此人臣之道也, 而在人君, 則固當從諫如流, 言聽計從, 若以爲君雖不開納, 臣當盡其道云爾, 則非人君之道, 而訑訑聲音, 臣不可以不去矣。 此又少異於朋友之相施者也。 上番以
宋太祖
之說爲奏, 而臣則以爲有語病, 人非聖人, 其孰無過? 有過而納諫, 如日月之更, 則尤有光於君德, 其所謂開心見誠, 容受直諫, 不如初無可諫之爲愈者, 似不然。
唐
·
虞
之世, 上有聖君, 下有賢輔, 至治雍熙, 而一堂之中, 尙有吁咈, 非謂有過失之可言, 而豈初無一事之可言者乎? 若謂初無政事之過失而遂廢言, 則實非聖世之事矣。
宋仁宗
嘗曰, 朕於政事, 若有過失, 而群臣有諫之者, 則採其言而觀其行, 審是懇懇忠誠, 則委任而用之, 若言而不用, 則罪誠在朕, 求言而不言, 咎將誰執?
仁宗
, 宋之賢君也, 故其言如此。 然而臣下之盡言, 亦在於君上。
魏徵
言於
唐太宗
曰, 陛下開導使言, 故臣得以盡其愚, 若陛下不能容受, 則臣何敢盡言乎? 忠誠如徵者, 亦非開導則不能自盡, 故臣下之忠告善導, 亦惟在於君上, 伏願聖明留意焉。 上曰, 所奏甚好, 當留意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基厚
曰, 上下番已盡奏, 臣則別無可達者矣。 上曰,
舜
有天下, 選於衆而擧
皐陶
, 其時名臣碩輔甚多, 就其中擧之乎? 以今言之, 似無如
皐陶
之賢者, 如
皐陶
者, 可得來何處而用之乎?
象奎
曰, 非敢謂今世眞有如
皐陶
者, 而若當今之
皐陶
, 則亦豈無其人乎? 蓋人君之道, 莫若知人, 知人則賢者進, 不肖者退, 聖帝明王所以做至治, 專在於知人, 苟欲知人, 亦莫如公, 公然後心明, 如鑑之照物, 姸媸莫逃, 而淑慝忠邪, 自無混淆之嘆矣。 今之世雖不如古, 不可誣一世矣。 豈可謂世無
皐
·
夔
之儔乎? 此惟在殿下求之之如何耳。 上曰,
樊遲
問仁知,
子
曰愛人知人,
遲
未達而出問
子夏
, 要以得其旨而後已, 若使不問則不能知矣。 註云學者之務實如此, 務實故不泛聽, 而詳問而知, 以此觀之, 務實之道甚好, 何以則爲務實耶?
象奎
曰, 今者諸臣所奏, 各陳一得之見, 聖明於此, 一一理會, 若不十分分曉, 則反復玩繹, 益加理會, 期於透徹經旨而後已, 務實之道, 卽在是矣。 不但於文義句讀之間, 如是用工, 凡於大小事爲, 亦莫不用是道, 以此存心則爲實心, 以此做事則爲實事, 以此爲政則爲實政矣。 學者之弊, 在於吾之所知膚淺, 而强爲鶻突捱將去, 略綽見得, 而自以爲明知, 此爲大病, 理會一義則眞知一義, 然後更去理會他義, 做一事則了得一事, 然後更去做得他事, 如此然後, 方可謂務實矣。 上命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丁卯十一月二十九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晝講入侍時, 同知事
金在昌
持
論語
第五卷, 特進官
沈象奎
持
論語
第五卷, 參贊官
金基厚
持
論語
第五卷, 侍讀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