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8년
1808년 (무진)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03책(탈초본 1950책) 순조 8년 6월 30일 갑자
1808년 嘉慶(淸/仁宗) 13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金履永
藥院進
。 行左承旨
徐英輔
病
。 右承旨
金宗善
坐
。 左副承旨
李好敏
坐直
。 右副承旨
尹鼎烈
坐直
。 同副承旨
韓始裕
坐
。 注書
洪起燮
病
一員未差。 假注書
安光直
仕直
陳錫周
仕
。 事變假注書
李慶旭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藥房提調
金羲淳
, 副提調
金履永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殿宮氣候一樣, 卿等不必入侍矣。 王大妃殿·中宮殿·
惠慶宮
·
嘉順宮
, 藥房口傳問安。 答曰, 知道。
○ 藥房提調
金羲淳
, 副提調
金履永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爲宜。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 竝此仰稟。 答曰, 知道。 殿宮氣候一樣, 卿等不必入侍矣。 王大妃殿·中宮殿·
惠慶宮
&mid...
入直 軍士의 中日習射를 위해 標信을 청하는 都摠府의 啓
○
尹鼎烈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 請出標信。 傳曰, 知道。
○
尹鼎烈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中日習射, 請出標信。 傳曰, 知道。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李好敏의 啓
○
李好敏
啓曰, 行大司憲
李冕膺
, 執義
南惠寬
, 持平
姜世白
在外, 掌令
李尙愚
牌不進,
承膺祚
, 持平
朴時源
陳疏入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好敏
啓曰, 行大司憲
李冕膺
, 執義
南惠寬
, 持平
姜世白
在外, 掌令
李尙愚
牌不進,
承膺祚
, 持平
朴時源
陳疏入啓, 監察茶時之意...
○ 傳于
金宗善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金宗善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備忘記,
公州
營將
具毅和
,
平安
兵虞候
李元祥
,
魚游澗
僉使
洪允浩
,
柔遠
僉使
金德信
,
仇寧
萬戶
金鳳倜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公州
營將
具毅和
,
平安
兵虞候
李元祥
,
魚游澗
僉使
洪允浩
,
柔遠
僉使...
○ 傳于
尹鼎烈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尹鼎烈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以掌令
李尙愚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好敏
曰, 只推。
○ 以掌令
李尙愚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好敏
曰, 只推。
○ 傳于
韓始裕
曰, 同副承旨入侍。
○ 傳于
韓始裕
曰, 同副承旨入侍。
○ 傳于
李好敏
曰,
慶尙左道
御史入侍。
○ 傳于
李好敏
曰,
慶尙左道
御史入侍。
○ 傳于
尹鼎烈
曰, 右承旨·右副承旨入侍。
○ 傳于
尹鼎烈
曰, 右承旨·右副承旨入侍。
○
金宗善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校理
鄭萬始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校理
鄭萬始
, 旣有只推之命,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以校理
鄭萬始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宗善
曰, 只推。
○ 以校理
鄭萬始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宗善
曰, 只推。
○
金宗善
啓曰, 卽者吏曹郞廳來言,
光陽
縣監
金鎭五
, 兩司當爲署經, 而行大司憲
李冕膺
, 執義
南惠寬
, 持平
姜世白
·
朴時源
在外, 掌令
李尙愚
傳旨未下, 大司諫·司諫·獻納未差, 正言
趙經鎭
未署經,
金箕殷
在外, 不得署經云。 未差之代,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待下批, 與掌令
承膺祚
, 一體牌招, 以爲備員署經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大司憲外在外人, 竝許遞, 今日政差出。
○
金宗善
啓曰, 卽者吏曹郞廳來言,
光陽
縣監
金鎭五
, 兩司當爲署經, 而行大司憲
李冕膺
, 執義
南惠寬
, 持平
姜世白
·
朴時源
...
○
金宗善
啓曰, 吏曹參判
朴崙壽
, 參議
洪奭周
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參判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更爲牌招。
○
金宗善
啓曰, 吏曹參判
朴崙壽
, 參議
洪奭周
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參判更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參議只推, 更爲牌招。
○
金宗善
啓曰, 吏曹參判
朴崙壽
, 參議
洪奭周
再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連事違召, 不卽承膺, 誠極未安, 參判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三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參議只推, 與參判, 更爲牌招。
○
金宗善
啓曰, 吏曹參判
朴崙壽
, 參議
洪奭周
再牌不進推考傳旨及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開政命下之後, 連事違召, 不卽承膺, 誠極未安, 參判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三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參議只推, 與參判, 更爲牌招。
○
李好敏
啓曰, 掌令
李尙愚
, 旣有只推之命, 與今日政新除授臺諫, 待下批一體牌招, 以爲備員署經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好敏
啓曰, 掌令
李尙愚
, 旣有只推之命, 與今日政新除授臺諫, 待下批一體牌招, 以爲備員署經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吏批의 관원현황
○ 有政。 吏批, 判書未差, 參判
朴崙壽
進, 參議
洪奭周
進, 左副承旨
李好敏
進。 以
韓晩裕
爲吏曹判書。 吏批啓曰, 新判書命招, 同參政事, 何如? 傳曰, 允。 以
宋祥濂
爲大司諫,
李永老
爲執義,
金熙華
爲司諫,
林景鎭
爲獻納,
李周奭
·
金洛龍
爲持平,
尹致後
爲正言,
金相休
爲副校理,
洪儀泳
爲副修撰,
李勉兢
爲知經筵,
元在誠
爲軍器判官,
李象坤
爲造紙別提,
柳佺
爲
金井
察訪, 養賢主簿單
具康
, 奉常直長單
申慶會
, 祭酒單
李直輔
, 書題單
朴敏秀
, 軍器直長單
金道燁
, 奉事單
崔宗大
, 副奉事單
白達雲
, 司饔奉事
柳暕
, 典牲副奉事
朴鍾岳
相換,
韓用鐸
爲刑曹判書。
○ 有政。 吏批, 判書未差, 參判
朴崙壽
進, 參議
洪奭周
進, 左副承旨
李好敏
進。 以
韓晩裕
爲吏曹判書。 吏批啓曰, 新判書命招, 同參政事, 何如? 傳曰, 允。 以
宋祥濂
爲大司諫,
李永老
爲執義, ...
兵批의 관원현황
○ 兵批, 判書
金履翼
病, 參判
尹致性
病, 參議
南履翼
病, 參知
鄭景祚
入直進, 右副承旨
尹鼎烈
進。 僉知
張夢說
, 內乘單
李升權
,
北道
參軍單
李勉儒
,
京畿
中軍單
沈公燁
, 副護軍
閔致愼
·
金最行
, 副司直
南惠寬
·
金敎根
·
姜世白
·
朴時源
, 副司果
金箕殷
·
洪大浩
·
李象坤
·
白亨鎭
·
崔憲榏
·
李命逵
, 副司正
蔡大永
·
尹命儉
, 副司勇
張翰
, 竝單付。
○ 兵批, 判書
金履翼
病, 參判
尹致性
病, 參議
南履翼
病, 參知
鄭景祚
入直進, 右副承旨
尹鼎烈
進。 僉知
張夢說
, 內乘單
李升權
, <...
○
金宗善
, 以吏曹言啓曰, 成均館典籍
金學淳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挾感添劇, 萬無供職之望云。 身病旣如是, 則有難强令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吏曹言啓曰, 成均館典籍
金學淳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挾感添劇, 萬無供職之望云。 身病旣如是, 則有難强令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兵曹言啓曰, 新除授
溫
萬戶
高震聲
呈狀內, 老父今年七十六歲, 老母今年七十四歲, 無他兄弟, 有難遠離赴任云。 邊將之親年七十五歲者, 許遞其任, 載在法典, 依法典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兵曹言啓曰, 新除授
溫
萬戶
高震聲
呈狀內, 老父今年七十六歲, 老母今年七十四歲, 無他兄弟, 有難遠離赴任云。 邊將之親年七十五歲者, 許遞其任, 載在法典, 依法典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兵曹言啓曰, 各廳堂下武臣朔試射, 庚暑勿爲設行事, 曾有定式矣。 今六月朔試射, 依定式停止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尹鼎烈
, 以兵曹言啓曰, 各廳堂下武臣朔試射, 庚暑勿爲設行事, 曾有定式矣。 今六月朔試射, 依定式停止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尹鼎烈
, 以兵曹言啓曰, 卽接守門將廳牒報, 則守門將
尹聖烈
, 人旣駭妄, 性又嗜酒, 實難作僚, 而近益酗悖, 行身處事, 漸至駭怪, 至於齊聲以請啓汰, 該廳論報旣如此, 則不可仍置於守門將之任, 汰去,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兵曹言啓曰, 卽接守門將廳牒報, 則守門將
尹聖烈
, 人旣駭妄, 性又嗜酒, 實難作僚, 而近益酗悖, 行身處事, 漸至駭怪, 至於齊聲以請啓汰, 該廳論報旣如此, 則不可仍置於守門將之任, 汰去,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千摠
趙雲祥
, 騎士將
鄭煥宗
, 俱有身病, 勢難察任,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千摠
趙雲祥
, 騎士將
鄭煥宗
, 俱有身病, 勢難察任,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尹鼎烈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本局哨官
尹益淳
, 處事顚倒, 聽聞駭怪, 汰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尹鼎烈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本局哨官
尹益淳
, 處事顚倒, 聽聞駭怪, 汰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好敏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咸鏡
監司
曺允大
査啓據, 本府覆啓內,
利原
前縣監
朴旨鳳
拿問處之事, 判付內, 依允啓下矣。
朴旨鳳
自任所未及上來云, 依例發遣府羅將, 所到處拿來, 何如? 傳曰, 待待命拿囚。
○
李好敏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咸鏡
監司
曺允大
査啓據, 本府覆啓內,
利原
前縣監
朴旨鳳
拿問處之事, 判付內, 依允啓下矣。
朴旨鳳
自任所未及上來云, 依例發遣府羅將, 所到處拿來, 何如? 傳曰, 待待命拿囚。
○ 禁府啓目, 粘連。 觀此
咸鏡
監司
曺允大
査啓, 則
利原
縣衙軒放火事, 各人捧招皆以爲, 該縣監率妾所爲, 證左旣甚明白, 厥女亦已自服是白如乎, 該縣監
朴旨鳳
, 始旣不能先事嚴防, 使此無前駭惡之變, 出於衙屬, 終又致疑不干之人, 濫用法外之刑, 勒捧侤音, 張皇論報, 究其罪狀, 節節可駭, 拿問處之爲白遣, 其妾
金召史
罪狀, 係是常賤, 令該曹稟處,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禁府啓目, 粘連。 觀此
咸鏡
監司
曺允大
査啓, 則
利原
縣衙軒放火事, 各人捧招皆以爲, 該縣監率妾所爲, 證左旣甚明白, 厥女亦已自服是白如乎, 該縣監
朴旨鳳
, 始旣不能先事嚴防, 使此無前駭惡之變, 出於衙屬, 終又致疑不干之人, 濫用法外之刑, 勒捧侤音, 張皇論報, 究其罪狀, 節節可駭, 拿問處之爲白遣, 其妾
金召史
罪狀, 係是常賤, 令該曹稟處,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因
咸鏡
監司
曺允大
啓本曹啓目, 粘連。
金女
以幺麽賤物, 妬悍之性, 根於天性, 以除去房嬖之事, 火苴藏置於東軒窓牖之間, 萬萬巧惡是白乎矣, 原其情跡, 初非謀害官長, 而出於恐嚇, 謹按律文, 則至死罪, 所誣之人, 已決者, 反坐以死, 未決者, 杖一百流三千里,
金女
段, 依此律, 杖一百流三千里, 令道臣定配所押送, 何如? 啓依允。
○ 因
咸鏡
監司
曺允大
啓本曹啓目, 粘連。
金女
以幺麽賤物, 妬悍之性, 根於天性, 以除去房嬖之事, 火苴藏置於東軒窓牖之間, 萬萬巧惡是白乎矣, 原其情跡, 初非謀害官長, 而出於恐嚇, 謹按律文, 則至死罪, 所誣之人, 已決者, 反坐以死, 未決者, 杖一百流三千里,
金女
段, 依此律, 杖一百流三千里, 令道臣定配所押送, 何如? 啓依允。
○ 禁府啓目,
泰安
前郡守
崔命燮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石城
縣監
李基弘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舒川
前郡守
韓翼鎭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又啓目,
咸平
前縣監
李英埴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宣傳官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禁府啓目,
泰安
前郡守
崔命燮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石城
縣監
李基弘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舒川
前郡守
韓翼鎭
原情云云。 ...
○ 兵曹判書
金履翼
疏曰, 伏以, 臣頃陳懇籲, 未蒙恩許, 自訟淺誠之未格, 只益鄙踪之罔措, 蓋若廟堂之警飭, 實爲朝家之美事, 則不得已辭本中添入, 寧或有毫分强引之計哉? 此專爲體禮上略伸, 以暴自咎之忱耳, 區區迷執, 斷斷無他, 及奉聖批, 大失顒企, 辭未達意, 雖增愧悚而靡容, 言則畢陳, 所貴悃幅之無隱, 臣雖萬萬無似, 亦忝濟濟有位, 惟彼廉隅所在, 難容暴棄無餘。 大抵君臣之交際, 實關禮義之大防, 上若稔悉其不可强, 而姑且充備, 則是馬維而牛縶而已, 下若自處以何足數, 而冒沒趨走, 則是猴冠而鸚言而已。 仰想殿下, 必不忍以此待賤臣, 而自念賤臣, 亦豈敢以此望殿下哉? 此實前疏之本意, 庶幾聖鑑之俯燭, 而至於老病之轉痼, 決難劇務之仍據, 則豈可自外於仁愛之覆, 不冀或擾於崇嚴之聽哉? 臣本半生郊農, 飽喫寒暑之苦, 近因六載島圍, 添得炎瘴之祟, 百病所侵, 危兆漸多, 一月以計, 寧日恒少, 幸賴曠絶之恩庇, 得保綿縷之殘喘, 臣固不自知何以得此, 人亦皆謂以曾所未料, 今雖朽殼猶存, 別無目下形顯之症, 其奈衰相日加, 實有意外顚蹶之慮, 顧玆所帶之銜, 卽是陳力之任, 以此自危之心, 寧有强蹲之望? 況且性質素鈍, 而事爲則多乖少合, 兼以神精暗鑠, 而言語則前忘後失, 誠何敢自愛菲薄之質, 而强爲此假飾禮讓之擧哉? 玆於六對之筵, 進身無路, 敢冒再瀆之誅, 瀝血以丏。 伏惟聖慈, 天地於臣, 父母於臣, 特軫愚鹵本情如此, 實病如此, 亟許鐫改本職, 俾得優游散秩, 公事萬幸, 私分粗安,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一時之所患, 無足爲慮, 本兵之任, 不可數遞, 勿辭行公。
○ 兵曹判書
金履翼
疏曰, 伏以, 臣頃陳懇籲, 未蒙恩許, 自訟淺誠之未格, 只益鄙踪之罔措, 蓋若廟堂之警飭, 實爲朝家之美事, 則不得已辭本中添入, 寧或有毫分强引之計哉? 此專爲體禮上略伸, 以暴自咎之忱耳, 區區迷執, 斷斷無他, 及奉聖批, 大失顒企, 辭未達意, 雖增愧悚而靡容, 言則畢陳, 所貴悃幅之無隱, 臣雖萬萬無似, 亦忝濟濟有位, 惟彼廉隅所在, 難容暴棄無餘。 大抵君臣之交際, 實關禮義之大防, 上若稔悉其不可强, 而姑且充備, 則是馬維而牛縶而已, 下若自處以何足數, 而冒沒趨走, 則是猴冠而鸚言而已。 仰想殿下, 必不忍以此待賤臣, 而自念賤臣, 亦豈敢以此望殿下哉? 此實前疏之本意, 庶幾聖鑑之俯燭, 而至於老病之轉痼, 決難劇務之仍據, 則豈可自外於仁愛之覆, 不冀或擾於崇嚴之聽哉? 臣本半生郊農, 飽喫寒暑之苦, 近因六載島圍, 添得炎瘴之祟, 百病所侵, 危兆漸多, 一月以計, 寧日恒少, 幸賴曠絶之恩庇, 得保綿縷之殘喘, 臣...
○ 掌令
承膺祚
疏曰, 伏以, 臣本遐土賤蹤, 猥蒙天恩, 濫竊科第, 歷職郞署, 久帶兼史, 出入香案者, 殆近數十年矣。 揆分度私, 百無所稱, 而千萬夢想之外, 又忝臺列, 闔門悚蹙, 罔知攸措, 黽勉退伏, 恭俟鈇鉞矣。 天牌屢降, 逃遁不得, 仰謝肅命而學識淺蔑, 全昧時務之仰陳者, 則如臣庸陋, 豈敢忝叨於淸朝耳目之任, 以貽一世之譏哉? 伏乞特察賤臣之情地, 亟遞臣職, 以便公事, 以安私分之地, 千萬幸甚。 臣於乞免之章, 不宜贅及他說, 而尾附一言, 以冀察納焉。 古者聖帝明王之學, 必將格物致知, 以極夫事物之變, 使事物之過乎前者, 義理所存, 纖微畢照, 瞭然乎心目之間, 不容毫髮之隱, 則自然意誠心正, 而所以應天下之務者, 若數一二辨黑白矣。 若夫學焉而不主乎此, 則雖有聰明睿智之姿, 孝友恭儉之德, 不足以明善窮理, 終亦無補乎國家之治矣。 蓋致知格物者,
堯
·
舜
所謂精一也, 正心誠意者,
堯
·
舜
所謂執中也。 自古聖人口授心傳, 而見於行事者, 惟此而巳。 至於
孔子
語其本末先後之次序, 以示後世之爲天下國家者, 尤詳且明矣。 惟我
太祖大王
, 至于先大王, 獨得乎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相傳之心法, 攘斥詖邪之說, 搜羅正直之士, 穆穆布列, 明明在朝, 日三接待, 講明道德, 萬機之暇, 親近方冊, 以應當世無窮之治, 此臣所以耳濡目覩者也。 夫以我殿下明聖之質, 繼述之德, 以效先大王之惟日孜孜也, 由是講學而紹明之, 則誠正之工, 格致之效, 不待日而國家之治, 安可以立至也, 然則聖王之學, 不可不精熟, 而事物之應, 亦在其中矣。 惟殿下留神省察, 則國家幸甚。 臣又聞之, 國家之急務, 莫大於恤民, 而恤民之實, 在於修軍政治還政矣。 夫軍政者, 大關詰戎之務, 而黃口之充丁, 白骨之徵布, 無邑無之。 此無他, 食粟之民, 符同各邑之將吏, 賂遺契防, 謀避軍丁之故也, 貧賤之民, 窮獨之氓, 身死之後, 刻期徵布, 故有釜鼎之奪去, 家舍之賣取者, 貧者益貧, 窮者益窮, 流離飄泊, 或至于餓莩之塡壑矣。 所謂充丁者, 莫非黃口, 多者四五歲, 少者二三歲矣。 故
八道
之民, 不願生男, 而願爲生女, 亦至于男負女戴, 流乞被於道路, 如是而軍政其可修乎? 臣愚以爲, 自十五以上, 稱其材武勇力者, 激勵士氣, 鍊習軍務, 其尤者奬拔擢用, 其不及者節次以進, 則軍政自可修明, 而亦係守令之賢否矣。 監司者, 守令之綱也, 守令者, 監司之目也, 監司得其人而後, 列郡之得失, 可得而知矣, 守令得其人而後, 軍政之修明, 可得而察矣。 重其任以責其成, 擧其善以懲其惡, 夫如是, 則黃口之充, 白骨之徵, 無所不除, 又何足以勞聖慮哉? 又嘗夫卽還政而言之, 還政有國重事, 而其設施則恤民之道也。 今則不爲恤民, 而反害其民, 其故何哉? 近來土地脊薄
[瘠薄]
, 水旱不調, 生物不暢, 固以爲貧民矣, 而其還政之弊, 非一郡一邑而已也。 富民則締結納財, 以爲謀避, 貧民則多者十餘石, 少者七八石, 且別作名色, 巧取於民, 納米收耗, 則自七斗八斗, 以至於一倍二倍而未止也, 預借官物, 則自一年二年, 以至於三年四年而未止也。 幸遇豐年, 則僅納還穀, 更無過冬之資, 一有水旱, 則扶老携幼, 流移四出, 如是之故, 人無固志, 生無定業, 不肯盡力農桑, 以爲子孫久遠之計, 若不大爲經理, 深加隱恤, 則
八道
憔悴, 貧窮之民, 無所歸告, 將有不可奈何者, 如此民情, 初自守令, 至於方伯, 察其休戚, 革去舊弊, 使奸鄕猾吏輩, 不得作奸於糶糴之際, 親自檢察, 則奸猾不得弄奸, 而還穀日以精矣, 民心亦可安矣。 今此數者, 今日之急務, 不可少緩者也。 惟我殿下, 深留聖意而亟圖之。 使聖學日以就將, 急務日以誠修, 而治效之不著者, 未之有也。 然則聖學, 急務中最急務者也。 招致山林宿德之士, 盡日三接, 日聞其所不聞, 學益篤而道益大, 德益明, 則何憂乎軍政之不修, 何患乎還政之不治也哉? 臣迂疎狂妄, 不識忌諱, 敢冒萬死, 刳瀝肝肺, 以效野人獻芹之忱, 惟殿下矜憐財赦, 而擇其中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以昔年兼史之臣, 有此今日陳勉之疏, 深庸嘉乃, 所陳當體念。 爾其勿辭察職。
○ 掌令
承膺祚
疏曰, 伏以, 臣本遐土賤蹤, 猥蒙天恩, 濫竊科第, 歷職郞署, 久帶兼史, 出入香案者, 殆近數十年矣。 揆分度私, 百無所稱, 而千萬夢想之外, 又忝臺列, 闔門悚蹙, 罔知攸措, 黽勉退伏, 恭俟鈇鉞矣。 天牌屢降, 逃遁不得, 仰謝肅命而學識淺蔑, 全昧時務之仰陳者, 則如臣庸陋, 豈敢忝叨於淸朝耳目之任, 以貽一世之譏哉? 伏乞特察賤臣之情地, 亟遞臣職, 以便公事, 以安私分之地, 千萬幸甚。 臣於乞免之章, 不宜贅及他說, 而尾附一言, 以冀察納焉。 古者聖帝明王之學, 必將格物致知, 以極夫事物之變, 使事物之過乎前者, 義理所存, 纖微畢照, 瞭然乎心目之間, 不容毫髮之隱, 則自然意誠心正, 而所以應天下之務者, 若數一二辨黑白矣。 若夫學焉而不主乎此, 則雖有聰明睿智之姿, 孝友恭儉之德, 不足以明善窮理, 終亦無補乎國家之治矣。 蓋致知格物者, ...
○ 持平
朴時源
疏曰, 伏以, 臣卽嶺外一賤品也, 以質則愚騃而止, 以學則蔑裂而止, 糟粕剽竊, 濫登科第, 樵牧涯分, 望絶榮塗, 而陶甄之力, 至及螻蟻, 發育之恩, 亦被樗櫟, 內省直宿, 恭俟寵譴, 東營佐貳, 叨謝恩命, 庶幾以山野樸陋之質, 荷天地生成之澤, 優游散地, 歌詠聖化, 而迺者柏府新命, 忽下於千萬夢想之外, 臣誠倘怳, 罔知攸措。 臣竊伏惟念, 今之持憲, 卽古之治書侍御史也, 言責之所萃, 風憲之所關, 故
朱夫子
嘗欲假藥臺端, 以治天下之膏肓, 而必許其有廉靖貞孤之操, 則其責任之重, 遴選之精, 固非若閑漫百執事之窠, 而夫豈庸懦如臣, 巽軟如臣, 百無肖似, 萬不稱塞者之所可冒沒而承當也哉? 此臣之所以踧踖震懍, 鎭日靡定, 連事違傲, 冞增罪戾, 而聖度天大, 曲加容貸, 飭敎荐降, 天牌儼臨, 署經有命, 逃遁無路, 義分是懼, 章皇出肅, 而乃若蹲冒爲榮, 趨走爲恭, 以玷聖簡, 以浼臺席, 則臣之罪益大矣。 且臣之情私, 尤有所萬萬憫迫者, 臣父今年六十有七歲矣, 素患痰癖, 轉成癃痼, 常時精力, 自多凜綴之憂, 而臣緣祿仕, 積月離違, 每有感於古人報日長短之語矣。 忽於日昨, 得接家信, 則臣父之病, 近以潦暑所傷, 調將失宜, 一倍添劇, 症形危篤, 專人來到, 催臣歸見, 臣身遠滯, 方寸如焚, 微私煎迫, 按住不得, 玆敢忙陳短章, 徑尋鄕路, 臣情到此, 尤切悚蹙。 伏乞聖慈, 俯垂鑑燭, 察臣不稱之實, 諒臣難冒之義, 亟命遞斥臣職, 俾便歸護, 仍治臣擅離瀆擾之罪, 以肅朝綱, 以安私分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 往護親病。
○ 持平
朴時源
疏曰, 伏以, 臣卽嶺外一賤品也, 以質則愚騃而止, 以學則蔑裂而止, 糟粕剽竊, 濫登科第, 樵牧涯分, 望絶榮塗, 而陶甄之力, 至及螻蟻, 發育之恩, 亦被樗櫟, 內省直宿, 恭俟寵譴, 東營佐貳, 叨謝恩命, 庶幾以山野樸陋之質, 荷天地生成之澤, 優游散地, 歌詠聖化, 而迺者柏府新命, 忽下於千萬夢想之外, 臣誠倘怳, 罔知攸措。 臣竊伏惟念, 今之持憲, 卽古之治書侍御史也, 言責之所萃, 風憲之所關, 故
朱夫子
嘗欲假藥臺端, 以治天下之膏肓, 而必許其有廉靖貞孤之操, 則其責任之重, 遴選之精, 固非若閑漫百執事之窠, 而夫豈庸懦如臣, 巽軟如臣, 百無肖似, 萬不稱塞者之所可冒沒而承當也哉? 此臣之所以踧踖震懍, 鎭日靡定, 連事違傲, 冞增罪戾, 而聖度天大, 曲加容貸, 飭敎荐降, 天牌儼臨, 署經有命, 逃...
○ 戊辰六月三十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
尹鼎烈
, 假注書
安光直
, 事變假注書
李慶旭
, 記注官
盧
·
崔鳳和
, 左議政
金載瓚
, 右議政
金思穆
, 行刑曹判書
韓晩裕
, 行戶曹判書
徐榮輔
, 右參贊
李始源
, 大護軍
金羲淳
, 行護軍
李得濟
·
李仁秀
·
李堯憲
, 行都承旨
金履永
, 副校理
任百禧
, 以次進伏訖。
載瓚
等曰, 晩炎愈酷, 東風連吹, 朝晝異候,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載瓚
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
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載瓚
曰,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上曰, 次對爲之。
載瓚
曰, 朝廷以體貌爲重, 重體貌所以尊朝廷也。 古者大臣, 廷責九卿, 此則固尙矣, 而雖以近例言之, 若過大政, 有所差誤, 小則囚繫政吏, 大則請罪政官, 蓋無政不然, 近者雖未見此事, 而古規則然矣。 臣之日前草記, 不過以一二守令之不合守令, 只請改差而已, 初無捱逼政官之語, 而及見其對章, 嘲訕噴
, 不掩聲色, 有若遭彈反詈之爲, 臣雖量狹, 豈不能容受, 而惜乎此重臣之不念體貌, 乃如此也。 近以體貌不嚴, 將見朝廷之日卑, 由臣身致此, 臣固自反, 而亦不可以事關臣身, 置而不論, 吏曹判書
南公轍
, 罷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
曰, 前
熊川
縣監
李運植
事, 足可見法綱之末如何矣, 雖將臣, 不敢稱病懸頉於大小公故, 若有召命, 則初不得違牌, 自是朝體, 且有先朝飭敎, 曾見故將臣
李敬懋
將任之後, 拜閫帥時, 適病重未卽出肅, 上敎切嚴, 促令入謝,
敬懋
擔舁到闕, 扶擁入來, 須人行拜禮, 受符出去, 猶以稽謝, 至蒙重勘矣。
運植
之托病圖遞, 未知何故, 而臨殿在卽, 諸倅齊會, 政院·吏曹, 催促相望, 闕內闕外, 呼喏相聞, 半日之久, 終不得招致而止, 而問其官則卽一
熊川
縣監也。 然而威罰不加, 恩命反降, 目今朝綱, 雖曰掃地, 亦豈料此輩之無嚴, 至於此極乎? 關係至大, 有不可一日容置, 卽其地施以遠竄之典,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
曰, 前
安義
縣監
李永晉
, 以親年呈遞矣。 七十老大臣, 上有九耋老親, 謝事家居, 榮養爲急, 而今使其子, 無端落職, 有非聖朝優老之意, 以便近處許畀一邑, 實爲待大臣之德意,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所陳好矣, 分付該曹, 可也。
出擧條
載瓚
曰, 以
寶城
還穀事, 令道臣從長論啓, 而姑未及登聞矣。
寶城
還穀之麤劣, 自來最甚, 他道他邑, 雖未必盡如
寶城
, 而今以
寶城
推之, 則還穀大同之弊, 槪可知矣。 蓋民納精實, 而反食麤劣, 吏換麤劣, 而都占精實者, 卽切骨之冤, 難醫之弊, 而都在於守令不畏法不事事之罪也。 今以
寶城
一邑, 可反三隅, 自今年爲始, 還穀分給之時, 抽牲各邑, 分遣備郞, 摘奸其穀品精麤, 石子完欠後, 犯科守令, 自備局草記論罪, 備郞若或拘於顔私, 有所低仰, 現發於追後廉探, 則該備郞與守令同罪, 仍以此永爲定式, 每年分還時, 草記發送, 先以此意, 行會於
八道
及
四都
,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
曰, 頃以五衛將定式擇差之意, 筵奏允下, 而筵奏則只擧大綱, 猶有所未盡詳處, 令該曹成出一通節目, 別單啓下後, 作爲金石之典。
江界
十鎭邊將之居下者, 令兵使決棍, 仍爲充軍該鎭, 卽先朝受敎, 而但充軍後限幾朔放送之意, 則無文蹟之見載者, 故該道該曹, 無以憑考擧行云。 令該曹定朔數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
曰,
江界
把守, 法意何如, 而況在先朝, 別定把卒, 劃給把糧, 又擇差列鎭邊將, 先後飭敎, 極其申嚴, 而近年以來, 漸爲解弛, 逐歲蕩然, 至於丹黃入防之節, 初不入防, 每爲逗遛近地, 限滿出來, 以是之故, 蔘政邊政, 殆無可言云。 駭歎已極, 來憂難言, 自今年道帥臣嚴飭該邑, 修明古典, 無或有如前疎虞之弊, 而若不大加警惕, 操束將卒, 一或有名存實無之端, 則地方官罪關失律, 斷當重勘, 道帥臣亦難免不飭之罪, 以此嚴飭, 何如? 上曰, 以此意分付于該道道帥臣, 可也。
出擧條
載瓚
曰, 判尹
李勉兢
, 呈告今已多日, 政院雖不捧納, 府務必致瘝曠, 而日前筵奏申飭之後, 又復尋單, 誠甚未安, 從重推考, 嚴飭行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
曰, 日前御史入來之後, 取考朝紙所頒, 則未見有入侍之命, 大抵守令臧否, 民生苦樂之登聞于上者, 專靠於御史, 而況其銜命遠使, 備經原隰之艱難, 周行列郡, 博採閭里之物情, 固宜特賜引接, 從容親詢, 風俗之汚隆, 治績之得失, 曲加咨訪, 是誠盛世之美事。 向於守令下直之日, 特爲召接, 慰勉以送, 瞻聆所及, 莫不聳動。 至於御史, 則與守令, 尤有別焉, 且其復命之後, 雖有書啓之論列, 而文字之外, 亦多有面陳之事, 故曾在先朝, 每於御史入來之日, 卽與吏兵判同時入侍, 以爲恒式矣。 此後則御史入來之日, 特賜召接,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其時未及思量而然, 此後則當召見親詢矣。
思穆
曰, 臣旣不敢以大官自居也, 故初筵條奏, 乃是前輩已行之事, 而亦不敢掇拾依樣, 以重僭越之罪, 然而當今急先務, 無過勉聖學, 則人人皆可得以言之矣。 諸臣之以此陳達, 前後何限, 而尙未聞採用之實, 臣不勝區區憂歎之至。 近來法講之停輟, 雖因涼生間應頉, 召對之許久不行, 已切一寒十曝之歎。 至於近侍晉對, 亦且絶罕, 外此朝紳, 何由接見? 臣未敢知深宮燕閒之中, 工夫之作輟如何, 而尋常延接之節, 又如是間闊, 廷臣之日疎, 近習之日親, 理勢之所必然矣。 臣於昔年, 出入邇列, 獲覩我
英宗大王
, 八耋倦勤之中, 頻命儒臣, 進講於臥內, 反復問難, 不以爲勞, 亦惟我先大王, 自在春宮, 勤敏好學, 一日三對, 未嘗或闕, 及御萬機, 一念靡遑, 嘗敎筵臣, 若曰予於平居, 未嘗與宦官宮妾接, 殿宮定省之暇, 惟對臣僚或討論書籍, 或酬接機務。 猗歟, 兩聖朝心法政謨, 實爲後嗣王監法之資矣。 今我聖上, 聰明有臨, 春秋鼎盛, 此正讀書窮理, 勵精爲治之會也。 比來雖或有開講之時, 卽不過一次展讀, 數處問難而已, 而穆然淵默, 遽命退出, 上下否隔, 情志莫孚, 如是而何益於身心, 何補於治道乎? 學以立志爲先, 果使聖心奮發, 居敬持志, 一如古昔聖王之精一執中, 則其所進德修業, 豈待臣等之加勉乎? 臣聞莊敬日疆, 伏願繼自今深留聖念, 毋拘日三之規, 頻頻召接, 從容講劘, 俾有涵泳不息之效, 仍於講學之暇, 或詢及民間疾苦與政事得失, 以副八域顒望之情焉。 上曰, 以勉學縷縷陳奏, 可不體念? 當益加自勉, 期有實效矣。
出擧條
思穆
曰, 近來章奏, 莫不以振勵奮發四箇字, 爲仰勉之第一義, 我殿下亦皆虛受而奬詡之矣。 第伏念, 振勵奮發云者, 未必專指勇邊而言, 則豈可事事而尙嚴, 日日而董威, 政令必其迅邁, 事功期於造次, 有若宋人揠苗之爲哉? 若論其要, 莫先於勤政二字。 蓋勤政, 乃千古帝王當然底道, 而非有高遠難行之事矣。 今我殿下, 凡於日用事爲之際, 宴閒幽獨之中, 惟以勤政二字, 着在於方寸之內, 恒以爲政若不勤, 則祖宗遺大投艱之基烈, 何以欽承, 小民祁寒暑雨之怨咨, 何以拯濟? 一念憧憧, 萬幾孜孜, 今日如是, 明日如是, 一日二日, 勉勉不已, 純然自底於我自樂此不爲疲之境, 而暬御自然日遠, 士夫自然日親, 於是乎無曠參對之制, 稍開進見之路, 接之以禮, 詢之以事, 上自卿宰, 下至百執事之末, 而以殿下則哲之明, 量材授任, 則庶績之咸熙, 自有不期然而然者, 而聖心之自强不息, 必當如芻豢之悅於口矣。 臣於昔年, 猥叨邇列, 獲覩我
英宗聖祖
曁我先大王勵精圖治, 一念靡遑, 盛德神功, 卓越百王, 苟究其本, 實基於一勤字, 今臣所陳, 非出於私自發慮, 以效一得之愚也, 卽我兩聖朝心法也成憲也, 故敢將親見之蹟, 要爲監法之資焉。 抑臣於向來一二事, 竊有所私喜于中者, 亢旱彌月, 三農愆期, 圭璧再擧, 甘霈隨至, 是殿下之誠意, 仰格於天心也。 恬嬉成習, 百隷解體, 而提飭一下, 臺啓無闕, 是殿下之辭敎, 警動於臣隣也。 此實已然之驗, 由是觀之, 紀綱風俗之振刷挽回, 亦一轉移間事, 而悠悠泛泛, 委靡姑息, 此正
孟子
所謂王之不王, 不爲也, 非不能者也。 繼自今惕然改圖, 奮發聖志以副群下之望, 是臣區區之至願也。 上曰, 以奮發振勵, 繼此陳奏, 深庸感歎, 當益加留念矣。
出擧條
思穆
曰, 爵祿刑賞, 卽人主御世之柄, 而其不可少忽也, 明矣。 近來群工怠慢, 朝綱日紊, 下昧率職之義, 上無飭勵之實, 乖損國體之事, 殆無日無之, 而無論事之大小, 我殿下一例寬假, 竝與遞罷薄勘, 而絶無而僅有, 包容之德, 雖不勝欽仰, 警俗之政, 恐不當若是, 此等處常加留神, 而且名器不重, 莫若近日, 如臣無似, 亦忝此席, 玷辱之恥, 臣實居首, 今方惶蹙之不暇, 而大抵前或二望啓擬之職, 今焉排比於數三望筒, 亦且恢恢有餘, 才彦林立, 固是淸朝之好消息, 而揆以儲望需用之意, 未知其果如何也。 是故當之者不以爲榮, 見之者不以爲貴, 滔滔俗習, 勸懲無路矣。 激揚之道, 雖在於有司, 愼惜之方, 自歸於造化, 伏願益加警飭, 俾重公器焉。 上曰, 所奏切當, 當體念矣。
出擧條
仍命大臣就座。 上曰, 諸宰有稟事乎?
榮輔
曰, 今番皇壇修改時, 臣等進詣, 奉審其有頉物件, 則初無欠潔, 而旣自禮曹擇日啓下之故, 雖已擧行, 當初守直官輩, 未能審愼, 徑先入稟, 以致移還安之擧, 揆以事體, 極爲褻越, 此後則如非雨漏頹圮等不時有頉, 不得不入稟者外, 枚報禮曹, 待戶·禮堂奉審後擧行, 而毋敢如前續續入稟之意, 嚴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始源
曰, 本署犧牲養飼之節, 所係至重, 國朝古法,
五部
收納糟糠一朔所收, 必滿百二十石之數, 然後僅喂恒留之牲, 而猶患不敷, 中間因部戶之耗縮, 再次蠲減, 太半未足, 故外受出後, 取剩太百餘石, 月貿糟糠五十餘石, 以充其未足之數矣。 今則外受罷, 而無剩太之入, 勢不可不從長變通, 而他無區劃之路, 見今部戶繁庶, 非比昔時, 酌量分排, 優可充數, 而收捧之際, 每患部屬之乾沒, 自今申飭部官, 依舊例準捧以納, 以爲莫重享牲着實喂養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玉堂有所懷乎?
百禧
曰, 無所懷矣。
鼎烈
曰, 今日賓對, 兩司諸臺應頉之外, 只有掌令
李尙愚
一人, 而違牌不參,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載瓚
進前曰, 頃以抄選事, 兩次敦諭于經筵官, 而以無所知附奏, 誠無所知, 故似如是矣。 上曰, 不必更詢耶?
載瓚
曰, 似然矣。 當初被薦二人, 非新聞名之人, 自在先朝, 特被寵奬, 且其篤行博識, 已爲擧世之所知, 二人之外, 臣雖欲更爲應選, 而林下儒賢之所未知者, 廟堂何由以知之乎? 擧爾所知, 果是經訓, 而臣則固陋, 實無所知矣。 今則銓長未差, 待銓長差出之後, 或直付經筵官, 或先付相當職, 次次陞擬, 俾卽擧行之地, 似好矣。 上曰, 待銓長差出, 卽爲付職, 可也。 上命大臣以下諸宰先退。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辰六月三十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
尹鼎烈
, 假注書
安光直
, 事變假注書
李慶旭
, 記注官...
○ 戊辰六月三十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慶尙左道
暗行御史入侍時, 左副承旨
李好敏
, 假注書
陳錫周
, 記注官
盧
·
崔鳳和
, 暗行御史
李愚在
, 以次進伏訖。 上曰, 今方入來乎?
愚在
曰, 然矣。 上曰, 宿何處而入來乎?
愚在
曰, 宿
典農
民家而來矣。 上曰,
典農
幽僻之處乎?
愚在
曰, 然矣。 上曰, 出去時受封書, 往向何處乎?
愚在
曰, 臣敬奉封書·事目冊及鍮尺·馬牌, 南渡
銅雀
, 暫留
升坊店舍
, 轉向臣鄕莊弊廬, 略具行裝, 擇得從人, 直踰
鳥嶺
, 先幹栍邑之事矣。 上曰, 行路服色, 何以爲之乎?
愚在
曰, 以弊笠麻鞋, 着中赤莫而行矣。 上曰, 從者幾人乎?
愚在
曰, 率解事善廉探者數人, 而加率臣之傔從一人矣。 上曰, 二人卽何如人耶?
愚在
曰, 一則
善山
京主人, 而一則
善山
下吏矣。 上曰, 何以率
善山
下吏乎?
愚在
曰,
善山
府使, 卽臣之家兄, 而老母方在衙中, 故種種有通奇之道矣。 適當此行, 曾聞此吏之勤幹, 故暗通
善府
而招來矣。 上曰, 歷路見爾老母乎?
愚在
曰, 臣旣戞過本境一息之地, 故潛入衙中, 一番省覲矣。 上曰, 未或見他御史乎?
愚在
曰, 臣於
固城
出道之時, 得聞他御史宿於村家矣。 上曰, 年事何如耶?
愚在
曰,
慶尙
一道, 以小臣所見言之, 則可謂豐兆, 而近雖小早, 大體則將占豐稔矣。 上曰, 乘馬行乎?
愚在
曰, 臣之筋力, 未能强健, 故或於無人處乘馬, 而入村落之時則徒步而行矣。 上曰, 暗行蹤跡, 或有綻露之時乎?
遇在
曰, 蚩氓則不知, 而因其問官長之治與不治各項弊瘼之時, 自然有黠者之想得矣。 上曰, 渡江後幾日而到
嶺南
耶?
愚在
曰, 臣於四月二十八日, 奉命渡江, 數日治行, 五月初六日, 踰
鳥嶺
矣。 上曰, 啓本紙, 從何得耶?
愚在
曰, 得於監營矣。 上曰, 然則見監司乎?
愚在
曰, 見矣。 上曰, 相見禮, 何以爲之乎?
愚在
曰, 以道伯之體重, 而相見時則必抗禮, 卽王人雖微, 序於諸侯上之義也。 上曰, 出道之邑, 果是何如處耶?
愚在
曰, 雖非封庫之邑, 或爲治奸鄕猾吏, 或爲閭里彰善癉惡之地, 而出道大體則亶爲警動民俗而然矣。 上曰, 御史獨行之時多乎?
愚在
曰, 然矣。 上曰, 如有不法之倅, 將欲出道, 則何以爲之乎?
愚在
曰, 如有此等邑, 勢將封庫, 則不拘晝夜, 隨時出道矣。 上曰, 然則有行處乎?
愚在
曰, 雖有出道諸邑, 而封庫則未矣。 上曰, 他御史或有出道者乎?
好敏
曰, 昨日得見
湖南
御史罷黜
光陽
縣監之狀啓, 此乃出道矣。 上曰, 出道時該驛下屬輩擧行, 何以爲之乎?
愚在
曰, 出道時驛卒輩, 專以尙嚴爲例矣。 上曰, 栍邑中見不法之吏耶?
愚在
曰, 守令治不治, 詳陳書啓中, 而大爲不法者, 前左水使
李用逵
,
梁山
郡守
李龜雲
矣。 上曰, 見
龜雲
乎?
愚在
曰, 見之則渠雖發明, 還穀加分, 實爲大不法矣。 上曰, 文書記錄, 盡有之乎?
愚在
曰, 然矣。 上曰, 周行幾里?
愚在
曰, 四千七百餘里矣。 上曰, 道路經歷, 或有苦狀處耶?
愚在
曰, 或投宿村家, 飯不趁時, 踰嶺入島, 俱係艱險, 似可謂之苦狀矣。 上曰, 或不逢水火盜賊之變耶?
愚在
曰, 無矣。 上曰, 他御史則不還納封書, 而爾則還納, 此是例乎?
愚在
曰, 還納似宜, 故臣則還納矣。 上曰, 入
東萊
時, 見倭館乎?
愚在
曰, 元來雜人不得往來, 故未之見也, 但見山城矣。 上曰, 然則見接慰官乎?
愚在
曰, 臣暗行時, 得聞接慰官下去消息, 而日字相違, 未之見也。 上曰, 山城幾里乎?
愚在
曰, 山城周圍數十餘里, 而形便則天作之險, 而軍額似甚不足, 故以達於書啓中矣。 上曰,
東萊
府使謹厚之稱, 何以言之?
愚在
曰, 大體以謹爲主, 而其於聽民訟之道, 犯罪者或有不忍嚴刑之事, 似欠剛果矣。 上曰, 沿路諸邑見之乎?
愚在
曰, 路由
京畿
·
公忠
, 故沿邑竝達於書啓中矣。 上曰,
慶尙
一道遍見乎?
愚在
曰, 往來栍邑之際, 物衆地大處, 幾皆見之, 而
統營
及
慶州
, 非栍邑而路左, 未之見矣。 上曰, 右道御史誰耶?
愚在
曰,
呂東植
云矣。 上曰, 何以知之乎?
愚在
曰, 雖曰暗行, 廉探之際, 自然有相聞之道矣。 上曰, 別單中孝烈, 御史聞見, 俱得其詳乎?
愚在
曰, 或有出道邑, 則士民輩呈單請褒, 積成卷軸不可彈
[殫]
記, 而至於
安東
權聖範
之孝行,
密陽
士人
李廷煥之妻梁氏
之烈行, 果得其詳, 不覺感歎, 抄入於別單中, 而
權聖範
則可謂純孝之行,
梁氏
則隨夫謫所, 不避夷險, 畢竟返葬, 數千里戴尸, 實係卓異之行, 而能爲男子所不能爲之事矣。 上曰, 以何罪名而被謫云乎?
愚在
曰, 此則未能詳聞也。 上曰, 孝烈文狀, 見得幾丈乎?
愚在
曰, 累百餘丈矣。 上曰, 何以至如此之多乎?
愚在
曰,
慶尙道
自是地廣人多而然矣。 上曰, 孝烈呈單, 擧稱多士公議, 則爲他人誠勤, 何若是夥多耶?
愚在
曰, 或有不當之事, 而亦有干恩之弊矣。
好敏
曰, 近來孝烈, 豈可無嘉尙之可言者, 而果或有虛實相蒙之弊, 鄕俗不古, 有風力者, 雖無的行之可奬, 多借人名, 一呈再呈, 年愈久而事愈實, 貧而無資者, 雖或有卓行之可褒者, 無人出力, 未能呈褒, 年代寢遠, 事實無傳, 終至泯沒之境矣。 上曰, 何其多得人士, 裹糧踄涉乎?
好敏
曰, 如有實蹟之可褒者, 多士齊籲, 實係公議, 豈惜其勞, 而至於無實蹟而干恩者, 或有收斂資糧, 自有沾漑之益, 故此是惟利是取之徒, 而至於御史所奏, 俱詳其卓行毅烈, 誠可尙矣。 上曰,
東萊
物衆地大乎?
愚在
曰,
東萊
之繁華, 無異於
全州
矣。 上曰,
慶尙道
土俗人物, 與
京畿
何如乎?
愚在
曰, 嶺外本是質樸, 不尙華飾, 故未與京等耳。 上曰, 書啓外, 又有民間疾苦之可聞者乎?
愚在
曰, 軍還之政, 百姓之怨咎, 何足盡信, 而其中以結錢之多捧, 每每呼冤, 然此則以結摠比諸各樣京上納, 則須無濫捧之弊, 而百姓愚迷不知, 或有此呼訴者矣。 上曰, 又有傷風敗俗之事乎?
愚在
曰, 然矣。 上曰, 詳言之, 可也。
愚在
曰,
晉州
居
朴哥
, 以分財之事, 不恭於其兄, 故臣有捉治之事,
陜川
居
丁玉三
, 兄死之日, 不爲奔哭, 亦不收葬云, 故治之矣。 上曰, 前聞有假稱御史者, 今或有之乎?
好敏
曰, 果或有之, 臣待罪
海藩
時, 披閱本道囚徒案, 則有以假稱御史, 恐嚇列邑, 捧賂下吏之罪目, 而似在數年前矣。 上曰,
慶尙
監營公廨軍制等凡百, 何如耶?
愚在
曰, 新葺公廨, 所見壯麗, 軍制則雄藩之故, 觀其道伯出入威儀, 則亦不草草矣。 上曰, 軍丁戶口之數, 黃白充定之弊, 爾皆知之乎?
愚在
曰, 略知之, 而大抵弊瘼, 專由於冒錄及下吏保屬頉免之端, 富實戶皆入於雜頉中, 盡驅疲癃黃口而充數, 故甚至有疊役之弊也。 上曰, 御史明行時, 營邑接待儀節, 何如耶?
愚在
曰, 奉命使星中, 御史尤爲體重, 外邑擧行, 與道伯巡察之行等耳。 上曰, 今番之行, 審理殺獄乎?
愚在
曰, 此則非猝次間擧論之事, 故臣未暇爲之矣。 上曰, 往來間幾日乎?
愚在
曰, 九十餘日矣。 上曰, 九十餘日, 何以遍覽乎?
愚在
曰, 王靈所曁, 臣幸不病, 排日作行矣。 上曰, 貪官不法之事, 別無所奏乎?
愚在
曰, 前監司
尹光顔
事, 已悉於書啓中論列, 而自按藩之後, 査括一道, 吹毛覓疵, 凡係倉吏之作奸者, 平民之犯科者, 竝爲照律, 多置發配, 餘皆許贖, 前後所受贖錢, 或云六七萬兩, 或云數萬兩, 而遞歸時贖錢文書, 盡數持去, 滅㾗彌縫, 六七萬之說, 未可準信, 而數萬兩之說, 除減京司應納, 猶爲此數云矣。 本營樓上, 卽古之廉白刺史營況捐置所, 而錢木紙物銅鐵器翫之屬, 充滿棟宇, 名之曰虎庫, 以寓警貪饕之意, 而不敢遷動, 其來已久, 丙寅年失火時, 樓上庫一隅被燒, 或有如干入火及閪失者, 而紙物數千餘束, 使衙奴輸送鄕舍, 餘則塗褙內外營舍, 木則發賣於北商, 臣到
昌原馬上浦
, 詳知其事, 而營役補用, 不無其實, 而餘剩則皆歸私用, 萬口皆言, 至於實惠之及民者, 山郡海沿, 往往有稱譽新建營舍, 果爲宏麗矣。 上曰, 道內弊瘼, 更爲詳言。
愚在
曰,
釜山鎭
軍民疊役事, 以達於別單中, 而依
開雲
·
豆毛
兩鎭例, 一體蠲減, 無後庶究朝家一視之澤, 而軍民輩亦可無難支之弊矣。
鳴旨島
公鹽革罷與否, 利害相錯, 島民之說, 各有甲乙, 而若不從長變通, 則一島數千生靈, 棲遑觀望, 將有失業渙散之慮, 請令廟堂減石數或添錢之間, 指一知委, 恐合矯捄之方耳。 上曰,
李用逵
濫殺事, 詳言之, 可也。
愚在
曰, 以封山失火事, 打殺
機張
吏房, 而探其苗脈, 則
用逵
爲
機張
吏, 請都書員於
機張
舊官, 舊官依其請特差矣。 新官到任之後, 諸吏以都書員之不合物論, 擧廳遞改,
用逵
含怒於此, 各邑吏房, 以封山事, 打七棍卽放, 而
機張
吏房, 則謂有別般罪目, 加打十五度, 馱歸三日, 竟爲致斃, 此非爲封山也, 遞改都書員, 專出於首吏之故也。 上曰, 其外又有濫刑者乎?
愚在
曰,
晉州
營將
金鎭恒
, 以官用下記之濫錄, 打殺官廳色
姜學譚
, 一邑稱冤矣。 上曰, 注書出去, 右承旨·右副承旨持公事入侍, 可也。 賤臣承命出傳, 還入伏, 右承旨
金宗善
, 右副承旨
尹鼎烈
, 持公事入來進伏。 上命御史先退。 仍命
鼎烈
讀奏
京畿
監司狀啓訖。 上曰, 政官申飭乎?
宗善
曰, 然矣。 上曰, 政官, 何爲違牌乎?
宗善
曰, 雖未詳知, 而以經大政後, 故似然矣。 上曰, 承旨出後, 以更勿違牌之意, 申飭, 可也。
宗善
曰, 前以待敎及檢閱, 來月初付職事有下敎, 故明日將單付以入, 而今有政命, 何以爲之乎? 上曰, 明日口傳擧行, 使之入直, 可也。
宗善
曰, 守令辭朝, 旣有成命,
光陽
縣監, 所當今日內辭朝, 而未署經, 故待今日政, 臺諫下批署經後辭朝云,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利原
縣監
朴旨鳳
及
金召史
事, 令義禁府·刑曹, 今日內回啓, 宜矣。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辰六月三十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慶尙左道
暗行御史入侍時, 左副承旨
李好敏
, 假注書
陳錫周
, 記注官
盧
○ 戊辰六月三十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韓始裕
, 假注書
陳錫周
, 記注官
盧
·
崔鳳和
, 以次進伏訖。
始裕
曰, 入侍傳敎, 以同副承旨入侍書出乎? 上曰, 以同副承旨入侍書出, 可也。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辰六月三十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韓始裕
, 假注書
陳錫周
, 記注官
盧
·...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