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8년
1808년 (무진)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03책(탈초본 1952책) 순조 8년 7월 19일 계미
1808년 嘉慶(淸/仁宗) 13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或晴或雨
行都承旨
金履永
病
。 行左承旨
李光益
緣故出
。 右承旨
金宗善
坐直
。 左副承旨
李采
未肅拜
。 右副承旨
徐春輔
未肅拜
。 同副承旨
李審度
坐直
。 注書
洪起燮
病
趙庭和
仕
。 假注書
任鼎常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車翊修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을 정지하고 晝講만 행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 只晝講。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 只晝講。
○ 酉時,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六分。
○ 酉時,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六分。
내일 常參과 經筵의 시행에 대해 묻는 金宗善의 啓
○
金宗善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只夕講。
○
金宗善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只夕講。
○
李審度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審度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備忘記,
從浦
萬戶
安光贊
下直, 長弓一張·長箭一部·片箭一部·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從浦
萬戶
安光贊
下直, 長弓一張·長箭一部·片箭一部·筒兒一箇賜給。
○
金宗善
啓曰,
三皇
忌辰日, 親行望拜禮, 前期一日以稟事, 曾有受敎矣。 今二十一日,
神宗皇帝
忌辰日, 親行望拜禮,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謹當躬行矣。
○
金宗善
啓曰,
三皇
忌辰日, 親行望拜禮, 前期一日以稟事, 曾有受敎矣。 今二十一日,
神宗皇帝
忌辰日, 親行望拜禮,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謹當躬行矣。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李審度의 啓
○
李審度
啓曰, 行大司憲
李冕膺
, 掌令
金壽祖
在外, 執義
趙鎭順
陳疏, 掌令
承膺祚
, 持平
李周奭
牌不進,
金洛龍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審度
啓曰, 行大司憲
李冕膺
, 掌令
金壽祖
在外, 執義
趙鎭順
陳疏, 掌令
承膺祚
, 持平
李周奭
牌不進,
金洛龍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
○ 以大司諫
南履翼
, 獻納
林景鎭
, 掌令
承應祚
, 持平
李周奭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審度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南履翼
, 獻納
林景鎭
, 掌令
承應祚
, 持平
李周奭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審度
曰, 只推。
○ 以校理
金相休
, 副校理
李愚在
, 修撰
洪羲俊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宗善
曰, 只推。
○ 以校理
金相休
, 副校理
李愚在
, 修撰
洪羲俊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宗善
曰, 只推。
○
金宗善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校理
金相休
, 副校理
李愚在
, 修撰
洪羲俊
, 旣有只推之命, 副修撰
徐鼎輔
, 由限已過,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校理
金相休
, 副校理
李愚在
, 修撰
洪羲俊
, 旣有只推之命, 副修撰
徐鼎輔
, 由限已過,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李審度
啓曰, 右邊捕盜大將
徐英輔
, 以文臣朔試射試官, 明日
慕華館
出去矣。 所佩命召及大將牌·傳令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仍佩往來。
○
李審度
啓曰, 右邊捕盜大將
徐英輔
, 以文臣朔試射試官, 明日
慕華館
出去矣。 所佩命召及大將牌·傳令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仍佩往來。
○
金宗善
, 以吏曹言啓曰, 因
慶尙左道
暗行御史
李愚在
別單, 備邊司草記收用事, 令該曹稟處事, 批下矣。 取見其別單, 則
安東
進士
申光集
, 實地早本於經學, 餘事兼治於功令, 中年廢擧, 潛心讀書, 玩索之工, 老而彌篤, 純潔之姿, 恥合流俗, 隣里之矜式, 士友之推重, 歷數
嶺南
, 莫先此人, 別般錄用, 恐不可已爲辭。
禮安
幼學
李野淳
卽先正臣
李滉
之後孫也。 早廢擧業, 潛心於性理之學, 平生需用, 以
朱子
書爲準則, 知識該博, 行誼純篤, 州閭倚以爲矜式, 門族推之爲宗匠, 此等讀書飭躬之士, 若置收用之列, 則興勸之方, 亦有所益爲辭矣。
安東
進士
申光集
,
禮安
幼學
李野淳
, 俱以經學或行誼, 已登道剡, 今此繡啓, 又如是備陳, 則當此收攬人才之日, 宜有激勸之擧, 自臣曹, 另加收用,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吏曹言啓曰, 因
慶尙左道
暗行御史
李愚在
別單, 備邊司草記收用事, 令該曹稟處事, 批下矣。 取見其別單, 則
安東
進士
申光集
, 實地早本於經學, 餘事兼治於功令, 中年廢擧, 潛心讀書, 玩索之工, 老而彌篤, 純潔之姿, 恥合流俗, 隣里之矜式, 士友之推重, 歷數...
○
金宗善
, 以吏曹言啓曰,
慶尙
都事
韓錫仁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當此換節之時, 一倍添劇, 旬月之內, 萬無供職之望云。 身病旣如是沈篤, 則有難强令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吏曹言啓曰,
慶尙
都事
韓錫仁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當此換節之時, 一倍添劇, 旬月之內, 萬無供職之望云。 身病旣如是沈篤, 則有難强令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永禧殿
官員所報, 則今朝又爲別奉審, 第二室舊影幀奉安黑長樻所覆紅綃袱上及龍榻下床卓前後, 有鼠㾗, 殿內終無空穴, 而南柱下小穴, 則日前防塞者, 更不出穴云, 修改恐不容小緩, 卽爲擇日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永禧殿
官員所報, 則今朝又爲別奉審, 第二室舊影幀奉安黑長樻所覆紅綃袱上及龍榻下床卓前後, 有鼠㾗, 殿內終無空穴, 而南柱下小穴, 則日前防塞者, 更不出穴云, 修改恐不容小緩, 卽爲擇日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禮曹言啓曰, 郊壇四孟朔, 遣禮郞看審有無頉, 自該曹草記事, 定式矣。 發遣郞廳,
南郊南壇
·
東郊先農壇
·
先蠶壇
·
南郊雩祀壇
·
漢江壇
·
北郊祈雨壇
·
東郊司寒壇
·
馬祖壇
·
北郊厲壇
, 次第摘奸, 則各壇壇上及四面紅箭門墻垣階砌, 俱爲無頉, 而
南壇
西南紅箭門柱根, 塗灰間間剝落, 卽速修改事, 分付該監, 此後看護等節, 另加申飭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宗善
, 以禮曹言啓曰, 郊壇四孟朔, 遣禮郞看審有無頉, 自該曹草記事, 定式矣。 發遣郞廳,
南郊南壇
·
東郊先農壇
·
先蠶壇
·
南郊雩祀壇
·
漢江壇
·...
○
李審度
, 以兵曹言啓曰,
北水閣水門下
磚石激退蹲縮, 鐵門低下處, 今已畢役矣。 把守軍兵, 本處還爲入直之意,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李審度
, 以兵曹言啓曰,
北水閣水門下
磚石激退蹲縮, 鐵門低下處, 今已畢役矣。 把守軍兵, 本處還爲入直之意,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李審度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因兵曹草記,
北水閣水門下
磚石蹲縮鐵門低下處, 今已修改, 把守軍兵, 還入直所, 將校解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審度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因兵曹草記,
北水閣水門下
磚石蹲縮鐵門低下處, 今已修改, 把守軍兵, 還入直所, 將校解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禁府啓目,
沃川
郡守
李羲淵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牙山
縣監
李義福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靑松
府使
李在璣
原情云云。 傳旨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 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又啓目, 向前
李龍柱
亦, 馬錢之不卽上下, 雖諉庫貯之不敷, 驛卒願納, 已係法外, 而所捧之錢, 區處不明, 雲寺瓦價, 亦不準給, 而至有稱冤, 旣登繡啓, 囚供之自明, 不可取信,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又啓目粘連, 向前
宋欽書
亦, 落斗之烙印成給, 結役之釐正節目, 雖曰因民人之自願, 奉營門之指揮而旣違常例, 至登繡啓, 則其不審擧行之罪, 在所難免,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又啓目,
懷仁
前縣監
金鋎
原情云云。 傳旨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粗連
[粘連]
,
安興
前僉使
曺命集
矣, 本府議啓內, 鎭還徵逋, 自有常法, 而吏卒倉色, 納錢貿米之際, 一任弄奸, 至登繡啓, 矇不覺察之罪, 在所難免, 以此照律罪, 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私罪, 奉敎依允。 又啓目, 兵曹前正郞
李昌心
矣, 本府議啓內, 私室用棍, 已係違法, 旣飭又犯, 以此照律罪, 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私罪, 奉敎依允。
○ 禁府啓目,
沃川
郡守
李羲淵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牙山
縣監
李義福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靑松
府使
李在璣
原情云云。 傳旨...
○
李審度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卽接月令醫員
玄應喆
手本, 則時囚罪人
宋欽書
, 多日處濕之餘, 伏暑重發, 上吐下瀉, 氣息奄奄, 目下症形, 十分危急云。 罪人病勢如此, 則一邊保放, 一邊草記, 曾有定式矣。
宋欽書
, 姑爲保放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審度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卽接月令醫員
玄應喆
手本, 則時囚罪人
宋欽書
, 多日處濕之餘, 伏暑重發, 上吐下瀉, 氣息奄奄, 目下症形, 十分危急云。 罪人病勢如此, 則一邊保放, 一邊草記, 曾有定式矣。
宋欽書
, 姑爲保放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執義
趙鎭順
疏曰, 伏以臣, 百無似之一賤品耳。 姿本庸下, 識又謏淺, 遭際聖明, 颺歷淸華, 曾無毫絲之報, 徒積尸素之辜, 每奉恩誥, 感愧交集。 顧今所叨之職, 卽古所稱中丞也, 亞於大憲, 地望自別, 苟非言議爲一世所服, 風采爲百僚所憚者, 則莫宜居之, 是豈疲軟如臣, 所可一日冒據者哉? 況於年前, 待罪臺職, 以違牌諸臺, 遭
尹亨烈
譴罷之請, 則臺端一步, 便成鐵限, 去就之節, 非所可論。 且臣九耋偏母, 老病日深, 今年不若去年, 此月不及前月, 奄奄如下山之日, 雖在小安之時, 每多寢夢之驚, 集木臨淵, 不足以喩臣心也。 幸聖恩之如天, 久優遊於閒地, 便意調養, 母子攢祝, 數昨以來, 新涼換節, 老母宿病, 挾感猝劇, 食飮全阻, 刀圭罔效, 宛轉叫楚, 氣息如縷, 凜然有難支之憂。 臣無他兄弟姊妹, 母子二人, 相依爲命, 藥餌惟臣, 扶將惟臣, 天牌儼臨, 無路進身, 玆敢疾聲呼籲於天地父母之前。 伏乞聖慈, 諒臣難冒之義, 憐臣至切之情, 亟賜鐫遞, 以便公私, 不勝幸甚,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爾其勿辭救護。
○ 執義
趙鎭順
疏曰, 伏以臣, 百無似之一賤品耳。 姿本庸下, 識又謏淺, 遭際聖明, 颺歷淸華, 曾無毫絲之報, 徒積尸素之辜, 每奉恩誥, 感愧交集。 顧今所叨之職, 卽古所稱中丞也, 亞於大憲, 地望自別, 苟非言議爲一世所服, 風采爲百僚所憚者, 則莫宜居之, 是豈疲軟如臣, 所可一日冒據者哉? 況於年前, 待罪臺職, 以違牌諸臺, 遭
尹亨烈
譴罷之請, 則臺端一步, 便成鐵限, 去就之節, 非所可論。 且臣九耋偏母, 老病日深, 今年不若去年, 此月不及前月, 奄奄如下山之日, 雖在小安之時, 每多寢夢之驚, 集木臨淵, 不足以喩臣心也。 幸聖恩之如天, 久優遊於閒地, 便意調養, 母子攢祝, 數昨以來, 新涼換節, 老母宿病, 挾感猝劇, 食飮全阻, 刀圭罔效, 宛轉叫楚, 氣息如縷, 凜然有難支之憂。 臣無他兄弟姊妹, 母子二人,...
○ 注書
洪起燮
疏曰, 伏以臣與新除授弘文館校理臣
金相休
, 有妻三寸應避之嫌, 臣之春秋兼銜, 自在當遞, 玆敢援例陳章, 仰瀆崇嚴。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命遞改臣職名, 以存公格, 仍治臣瀆擾之罪, 以肅朝綱,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疏辭下該曹稟處。
○ 注書
洪起燮
疏曰, 伏以臣與新除授弘文館校理臣
金相休
, 有妻三寸應避之嫌, 臣之春秋兼銜, 自在當遞, 玆敢援例陳章, 仰瀆崇嚴。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命遞改臣職名, 以存公格, 仍治臣瀆擾之罪, 以肅朝綱,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疏辭下該曹稟處。
○ 吏曹啓目粘連, 觀此承正院注書
洪起燮
上疏, 則以爲臣與弘文館校理臣
金相休
, 有妻三寸應避之嫌, 臣之所帶春秋兼銜, 自在當遞, 亟命遞改臣職, 以存公格亦爲白臥乎所, 相避之法, 在下當遞是白乎矣, 史官兼帶春秋, 例不得減下是自如乎, 校理
金相休
所帶春秋館記注官之任, 今姑減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吏曹啓目粘連, 觀此承正院注書
洪起燮
上疏, 則以爲臣與弘文館校理臣
金相休
, 有妻三寸應避之嫌, 臣之所帶春秋兼銜, 自在當遞, 亟命遞改臣職, 以存公格亦爲白臥乎所, 相避之法, 在下當遞是白乎矣, 史官兼帶春秋, 例不得減下是自如乎, 校理
金相休
所帶春秋館記注官之任, 今姑減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戊辰七月十九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晝講入侍時, 知事
李勉兢
, 持
論語
第六卷, 特進官
李儒慶
, 持
論語
第六卷, 參贊官
李審度
, 持
論語
第六卷, 侍讀官
朴孝成
, 持
論語
第六卷, 檢討官
金熙華
, 持
論語
第六卷, 記事官
趙庭和
, 持
論語
第六卷, 記注官
崔鳳和
, 持
論語
第六卷, 記事官
申在植
, 持
論語
第六卷, 武臣
金益淳
,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訖, 上命讀新受音。
孝成
, 讀自
子貢
方人, 止稱其德也, 仍解釋章句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文義陳之。
孝成
曰, 今日自止, 別無可陳之文義, 而其中不億不詐, 先覺是賢等語, 最有關於君道治體, 億逆者, 揣度未然者也, 先覺者, 不待億逆而知者也。 辭意雖異, 其實一串貫來。 私意克祛, 使方寸之內, 鑑空衡平, 姸媸輕重, 莫逃於其間, 然後此爲極工。 億逆之害, 必疑人於不當疑之地, 然不先覺, 則分數不明, 必爲小人見欺。 故
唐太宗
, 明主也,
劉洎
以尙然諾, 至被單辭而殺之,
李世勣
, 謂足以任事, 至托六尺之孤,
德宗
則疑
陸贄
以朋比樹黨, 詡
盧杞
以忠淸耿介,
宋神宗
, 志欲有爲, 而不用
韓
·
富
, 反信
王安石
, 此皆億逆而無先覺之故也。 臣伏覩聖席天大, 納汚藏疾, 卓越百王, 滿廷臣僚, 一例禮待, 其於不億不詐, 可謂至矣盡矣, 而至於先覺之道, 猶有所憾, 近日諸臣, 以有才者陞, 無功者退, 縷縷陳奏, 而聖衷淵默不言, 恐不足於先覺之道。 伏願殿下猛省焉。 上曰, 所陳切實甚好, 當留念矣。 下番陳之。
熙華
曰, 此言驥不稱其力, 御馬之道, 取力不取德, 則必有僨轅犯駕之患, 而況人乎?
溫公
曰, 德勝才者, 謂之君子, 才勝德則謂之小人, 小人柄用而國不危亡者, 未之有也。 熙豐小人之誤國者, 以其有才無德而然也。 爲人君者, 德以臨下, 駕取得宜, 則有才者, 自可殫誠盡職, 皆爲治世之能臣矣。 大抵爲國之道, 無出於任賢使能, 使賢者置輔弼之位, 能者任有司之列, 各盡其職, 雖三代之治, 亦不難致矣。 伏願留念焉。 上曰, 所陳甚好, 當留念矣。 知事陳之。
勉兢
曰,
子貢
方人章註曰, 自貶而深抑之。
子貢
學者也, 以學者工夫言之, 方人固當深抑, 而聖人亦或有方人處, 至曰某也愚, 某也魯, 比方人物, 固不可歸之於全非矣。 至若帝王之學, 尤不可無方人之道, 用人之際, 必知其某有才可堪, 某有德可任, 然後可以各盡其職, 而以我國之制言之, 用人之道, 必從地處履歷, 故地處旣好, 履歷且優, 則銓衡錢穀甲兵文學, 皆有循序而爲之, 此法固是流來者久, 今不可猝變, 而於其中, 嘗以方人之道, 爲知人則哲之政, 則甚好矣。 上曰,
子貢
, 學者也, 故比方人物, 而
夫子
深抑之。 若以人君之道言之, 用人之際, 不可無方人, 若不方人, 則何以知賢愚長短是非, 而各盡其職乎? 方欲以此下詢, 而知事之言得之矣, 如是看得似好矣。 特進官陳之。
儒慶
曰, 方人二字, 經筵已詳陳之, 而此章本旨, 非專抑
子貢
而發, 其結辭賢乎哉, 我則不暇, 以此觀之, 若或專意於方人, 而恐有欠於進道工夫而然也。 至於在君上之位, 尤切喫緊。
顔子
曰, 予何人
舜
何人, 欲做唐虞之治, 捨方人而何處求索乎? 惟望深留聖意焉。 上曰, 所陳好矣。 參贊官陳之。
審度
曰, 諸臣皆已仰奏, 而方人與知人異, 以學者工夫言之, 則似有弊端, 故
夫子
深抑之矣。 上曰, 方字, 雖以知字看得, 其意亦好矣。
審度
曰, 聖敎誠然矣。 上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一章之意, 已屢見於
魯論
, 而何以則不患其不知而患其不能耶?
孝成
曰, 君子懋實之工, 惟盡在我之道而已。 人之知不知, 更何憂哉? 蘊於中則顯於外, 如鶴鳴九皐, 聲聞于天矣。 上曰,
微生畝
, 是前編所謂
微生高
耶?
朱子集註
曰, 蓋有齒德而隱者, 有德者何以不知聖人, 而有此言耶?
孝成
曰, 德有大德小德, 聖人則全體之德, 而此則只是一偏之德也。 此
夫子
所以斥之以固也。
審度
曰,
左邱明
姓名三字皆同, 而古人有同異之辨, 而
微生畝
, 則
畝
與
高
不同, 尤不可謂之一人矣。 上曰, 果是二人矣。 經書中已見於上編, 則不必疊言於下編, 而此稱微姓而
畝
名, 則可知其二人矣。
孝成
曰, 人雖異而若其固滯, 則無異矣。 上曰, 驥稱其德也, 與患其不能章旨意, 有相似者耶?
孝成
曰, 未知同矣, 而驥猶重德而況人乎?
熙華
曰, 驥比君子, 與歲寒松栢之意同焉, 若其懋實之意則同矣。
審度
曰, 兩大文旨趣各異, 不患不知章, 卽分明爲己爲人之學也, 驥不稱力章, 卽取人之譬也。 上曰,
沮
·
溺
荷簣,
楚狂接與
, 俱是
微生畝
之類耶?
孝成
曰, 然矣。 上曰, 旣是有齒德, 而隱者則知足以知聖人, 而見
夫子
轍環, 而乃曰何如是栖栖者, 此眞不識聖人之志趣而然耶?
孝成
曰, 彼視
夫子
之轍, 環而視若多事, 知不足以知聖人者也。 上曰, 侫字, 屢出於
論語
, 而
孔子
屢言之, 何也?
孝成
曰, 侫, 是聖人之所深斥也。 外面看過, 雖或敏捷, 其實無可取矣。 上曰, 雍也仁而不侫, 此侫字, 與此同意耶?
孝成
曰,
論語
曰, 焉用侫, 又曰惡夫侫者, 又曰不有
祝
·
鮀
之侫, 侫蓋務爲口給而悅人者也。 上曰, 當時
子貢
, 亦是口給者耶?
孝成
曰,
子貢
旣聞性與天道, 則固不可專以口給言之矣。 上曰, 以
孟子
觀之, 則陳說道德, 終能感悟於墨者
夷之
, 而
孔子
則何不陳說本意於
微生
耶?
孝成
曰,
夷之
猶有尊慕之心, 至有就問之擧, 則是有開發處, 而
微生
則異於
夷之
矣。 上曰, 名呼
夫子
, 自恃齒德而發耶?
審度
曰,
畝
非全不識
夫子
, 而言若詼諧矣。
勉兢
曰,
孟子
則重言復言, 至曰予豈好辯, 而
論語
則一編之內, 無長語, 以其有齒德, 故待之也厚, 而疾固二字, 卽深責之敎也。 取瑟而歌, 猶爲不屑之敎, 況於疾固二字, 尤豈可不覺得乎? 上敎
勉兢
曰, 參贊官所論, 何如?
勉兢
曰,
微生
, 以其年高, 故名呼
夫子
, 而亦非出於詼諧矣。 上曰, 俄已下詢而驥稱其德, 則力固不足稱耶?
孝成
曰, 馬之調良, 卽德也, 而若不調良, 則雖有其力, 不足稱驥矣。
審度
曰, 德也力也, 是爲稱驥, 力而亦無, 則駑駘也, 不足比數, 而譬諸人, 則馬之有力無德, 猶小人之有才無德, 小人無無才者矣。 上曰, 驥不稱德, 以用人之道, 參看於
韓文公
世無
伯樂
之說, 則何如?
孝成
曰, 文義如是活看, 然後必有長進之效矣。 上命掩卷, 知事以下先退,
勉兢
等退出。 上曰, 左承旨有何病情耶?
審度
曰, 夜患泄症, 今朝緣故出矣。 上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辰七月十九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晝講入侍時, 知事
李勉兢
, 持
論語
第六卷, 特進官
李儒慶
, 持
論語
第六卷, 參贊官
李審度
, 持
論語
第六卷, 侍讀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