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헌종 4년
1838년 (무술)
1월
2월
3월
4월
윤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17책(탈초본 2351책) 헌종 4년 2월 11일 계축
1838년 道光(淸/宣宗) 18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趙秉龜
病
。 左承旨
李正耆
病
。 右承旨
金大根
緣故出
。 左副承旨
尹興圭
坐直
。 右副承旨
金洙根
坐直
。 同副承旨
徐憲淳
式暇
。 注書
金英根
在外未肅拜
一員未差。 假注書
南秉哲
仕直
沈宜冕
未入來
。 事變假注書
洪錫圭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尹興圭의 啓
○
尹興圭
啓曰, 行大司憲
宋穉圭
, 執義
鄭日泰
, 掌令
睦用錫
·
崔聖岳
, 持平
趙思健
·
姜必魯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尹興圭
啓曰, 行大司憲
宋穉圭
, 執義
鄭日泰
, 掌令
睦用錫
·
崔聖岳
, 持平
趙思健
·
姜必魯
在外, 監察茶...
○
金洙根
啓曰, 來十六日, 日次儒生殿講日次, 而
英陵
忌辰祭齋戒相値, 頉稟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洙根
啓曰, 來十六日, 日次儒生殿講日次, 而
英陵
忌辰祭齋戒相値, 頉稟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李㘾에 대해 改差할 것을 청하는 尹興圭의 啓
○
尹興圭
啓曰, 假注書
李㘾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尹興圭
啓曰, 假注書
李㘾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沈宜冕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李㘾
改差, 代以
沈宜冕
爲假注書。
○
李㘾
改差, 代以
沈宜冕
爲假注書。
○ 傳于
金洙根
曰, 御眞移摹告訖, 當以奉安日, 親行酌獻禮, 令該曹涓吉以入。
○ 傳于
金洙根
曰, 御眞移摹告訖, 當以奉安日, 親行酌獻禮, 令該曹涓吉以入。
○ 傳于
金洙根
曰, 影幀還奉時,
朴判府事
陪進, 都監堂郞, 依己巳年例, 置之。
○ 傳于
金洙根
曰, 影幀還奉時,
朴判府事
陪進, 都監堂郞, 依己巳年例, 置之。
○ 傳于
金洙根
曰,
濬源殿
御眞移摹還奉, 此實國家莫大之慶典, 而追惟我
太祖大王
, 眷顧
豐
·
沛
之盛念, 豈無此時識喜之擧?
北道
道科, 除初試, 以秋間擇日設行, 試官以道臣爲之事, 分付。
○ 傳于
金洙根
曰,
濬源殿
御眞移摹還奉, 此實國家莫大之慶典, 而追惟我
太祖大王
, 眷顧
豐
·
沛
之盛念, 豈無此時識喜之擧?
北道
道科, 除初試, 以秋間擇日設行, 試官以道臣爲之事, 分付。
○
尹興圭
啓曰, 摠戎使
柳相弼
, 以前任
楊州
牧使, 今方拿處矣, 將兵之任, 不可一刻無摠察之人, 何以爲之? 而兼帶左邊捕盜大將之任, 亦不可暫曠, 在前如此之時, 有他邊大將兼察之例, 今番則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摠戎使禁將兼察捕將他大將兼察。
○
尹興圭
啓曰, 摠戎使
柳相弼
, 以前任
楊州
牧使, 今方拿處矣, 將兵之任, 不可一刻無摠察之人, 何以爲之? 而兼帶左邊捕盜大將之任, 亦不可暫曠, 在前如此之時, 有他邊大將兼察之例, 今番則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摠戎使禁將兼察捕將他大將兼察。
○ 又啓曰, 摠戎使禁將兼察捕將, 他邊大將兼察事, 命下矣。 兼察摠戎使左邊捕盜大將
李完植
, 卽爲牌招聽傳敎,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摠戎使禁將兼察捕將, 他邊大將兼察事, 命下矣。 兼察摠戎使左邊捕盜大將
李完植
, 卽爲牌招聽傳敎, 何如? 傳曰, 允。
○
金洙根
, 以吏曹言啓曰, 今此
永寧殿
告由祭大祝, 前通禮
李垿
,
弘陵
忌辰祭典祀官兼大祝, 前通禮
金
, 俱爲塡差, 而時無職名, 竝令該曹口傳付軍職, 何如? 傳曰, 允。
○
金洙根
, 以吏曹言啓曰, 今此
永寧殿
告由祭大祝, 前通禮
李垿
,
弘陵
忌辰祭典祀官兼大祝, 前通禮
金
, ...
李垿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副司果單
李垿
·
金
。
○ 吏曹口傳政事, 副司果單
李垿
·
金
。
○ 吏曹, 接慰官單
李時在
。
○ 吏曹, 接慰官單
李時在
。
○
金洙根
, 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懷德
幼學
宋廷圭
所志, 則以爲, 族叔
煥命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姓十六寸兄
煥震第二子禹圭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
煥命夫妻
,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定式草記稟處事, 呈狀矣。 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受, 明有可據, 而不得登聞者, 許令該曹論理草記事, 曾有筵奏定式, 而門長
宋廷圭
所訴旣如此, 依定式
宋煥震第二子禹圭
, 立爲
宋煥命之後
, 何如? 傳曰, 允。
○
金洙根
, 以禮曹言啓曰, 卽接
懷德
幼學
宋廷圭
所志, 則以爲, 族叔
煥命
, 嫡妾俱無子, 以其同姓十六寸兄
煥震第二子禹圭
, 欲爲繼後, 兩家諸族, 相議完定, 而
煥命夫妻
, 俱爲作故, 拘於常規, 不得循例禮斜, 依定式草記稟處事, 呈狀矣。 凡係繼宗立後, 兩邊與...
○ 又以奉常寺都提調·提調言啓曰,
東籍親耕田
所種九穀, 先農祭後卽爲起墾付種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奉常寺都提調·提調言啓曰,
東籍親耕田
所種九穀, 先農祭後卽爲起墾付種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義禁府啓目,
蔚珍
前縣令
金景賢
原情云云。 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羅州
牧使
朴鎬壽
原情云云。 傳旨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宣傳官
申杓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宣傳官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飭已施矣, 分揀放送。
○ 義禁府啓目,
蔚珍
前縣令
金景賢
原情云云。 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羅州
牧使
朴鎬壽
原情云云。 傳旨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宣傳官
申杓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宣傳官勿爲請刑, 載在...
○
驪州
牧使
趙亨復
疏曰, 伏以, 臣本菲才, 早霑蔭祿, 歷試郡邑, 未有尺寸之效, 晩竊科第, 驟躋緋玉, 特蒙曠絶之恩, 臣恒懷兢恧, 若無所容, 不意前歲分符, 又及於無似之身, 聞命之初, 尤不任踧踖之至, 臣才疏識蔑, 上無以報答洪造, 邑弊民困, 下無以究宣惠澤, 則一日之責虧矣, 百里之職曠矣。 此臣所以憧憧惶懼, 無往非竢勘之日也。 第伏念,
驪
之爲邑, 於
畿
最巨, 其地拱護二陵, 其民介處
三道
, 物衆射貴, 易散難聚, 自經荐饑之後, 未得懷綏之方, 流離死亡, 閭里蕭條, 百家之役, 困于十家, 十人之逋, 萃于一人, 於是乎百瘼俱興, 三政尤弊, 蘇殘擧廢, 已矣無望, 牽架補漏, 亦沒其策, 此固非一朝一夕之故, 而譬如人病在將危, 蔘朮之劑, 猶欲可施也。 凡民之情, 豈不哀哉? 玆敢略擧其泰甚者而條陳之, 伏願聖明垂察焉。 還政爲本邑受病之源, 而結弊次之, 軍弊因之, 蓋由於戶損人亡而然也。 會付糴摠三萬二千七百石八升四合, 竝耗條三千二百七石八合四夕, 都合各穀折米一萬七千五百五十四石三斗七升八合五夕, 時存吏奴所逋折米四千六百十六石零, 在逃吏奴所逋折米三千一百二十二石零, 身死吏奴所逋折米五千一百五十石零, 流絶民戶未捧折米一千二百六十二石零, 合爲一萬四千一百五十石零, 而吏奴則一人所逋, 多至三四百石, 少不下百石, 時存而服役者, 猶有收捧之道。 若其身故與逃亡者, 罪雖難貰, 法無可施, 旣無現存之身, 又無移徵之處, 則所謂幾千萬石, 抵是紙上虛文, 若補於經用, 適足爲痼弊, 而流絶民戶則饑饉之餘, 未能奠居, 死亡之後, 猶載還案, 細究其情, 亦足矜惻, 時起結摠一千九百五結七十二卜二束, 壬癸以後, 川浦之未頉者, 冤徵居多, 陳荒而無人者, 虛實相錯, 吏易爲奸, 民不聊生, 而往在壬辰都結之後, 至于丙申, 凡五年之間, 大同未納爲二萬三千九十兩八錢二分, 而民戶未捧六千九百五十八兩八錢, 官屬所逋一萬六千一百三十二兩二分, 蓋都結之以錢代米, 雖出於一時救弊之政, 而終亦不能無弊, 隨捧乾沒, 錢甚於米, 吏手愈滑, 公納愈滯, 新舊相仍, 積爲邑逋, 可捧於民而民多流亡, 可督於吏而吏亦蕩殘。 今其勢實無以準數督納於一年二年之間, 則此有邑以來所未聞也。 載案軍摠三千三百二名, 納布者二千二百三十九名, 而物故者八百七名, 編伍者一千六十三名, 而物故者四百九十四名, 邇年以來, 一任抛置, 按簿徵番, 强半虛額, 以無伍之布, 責有限於納, 侵督於疏遠之族, 徵及於凋殘之戶, 死者已冤, 生者難支, 急之則反爲騷擾, 緩之則莫可收拾, 年年因循, 遂至於此, 八百七名物故之布, 計之各年, 未納爲三千六百六十兩四錢, 此所以京師各衙軍錢之愆滯者也。 臣自赴任以來, 雖欲隨事殫竭, 思所以矯釐之策, 而思慮未周, 荏苒經歲, 逋還無所完, 舊賦無所充, 虛伍無所補, 此皆臣溺職之罪。 噫, 法之爲用, 窮則變, 變則通, 損之益之者, 與時宜之, 然後可以有權宜之道。 救倒懸之勢, 若不少更張, 坐送時月, 則將見其邑日益弊而民日益瘁矣。 逋還排捧, 雖非經法, 與其因循而無捧, 未若限年而排納。 臣以爲, 時存吏奴與在逃吏奴逋還七千七百三十八石零, 除其歲入之耗, 分排當納之數, 從長區劃, 限十年排捧, 大同未納條二萬三千九十兩八錢二分, 事係正供, 固難遽議, 而若用逋還排年之例, 限五年排捧, 漸次充納, 則庶有究竟之道, 至若民戶流絶還一千二百六十二石零, 身死吏奴逋五千一百五十石零, 流亡軍布三千六百六十兩四錢, 以臣淺慮, 措劃昧方, 方此自訟大戾, 顧何敢仰首指陳, 自犯僭妄, 而民有將劉之勢, 旣不能爲之奠保, 又不免自阻於仁覆之天, 則此尤臣之罪也。 猥越之誅, 臣所甘心。 伏乞天地父母, 特垂鑑諒, 仰稟東朝, 下詢廟堂, 另究措處之方, 特施優恤之澤, 則此誠
驪
民大小老幼再造之日也, 臣不勝幸甚,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疏辭令廟堂稟處。
○
驪州
牧使
趙亨復
疏曰, 伏以, 臣本菲才, 早霑蔭祿, 歷試郡邑, 未有尺寸之效, 晩竊科第, 驟躋緋玉, 特蒙曠絶之恩, 臣恒懷兢恧, 若無所容, 不意前歲分符, 又及於無似之身, 聞命之初, 尤不任踧踖之至, 臣才疏識蔑, 上無以報答洪造, 邑弊民困, 下無以究宣惠澤, 則一日之責虧矣, 百里之職曠矣。 此臣所以憧憧惶懼, 無往非竢勘之日也。 第伏念,
驪
之爲邑, 於
畿
最巨, 其地拱護二陵, 其民介處...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