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철종 즉위년
1849년 (기유)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1책(탈초본 2490책) 철종 즉위년 8월 12일 정축
1849년 道光(淸/宣宗) 29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金景善
廚院進
。 左承旨
鄭基世
坐
。 右承旨
李明迪
偕來進
。 左副承旨
李時愚
坐
。 右副承旨
李源達
坐直
。 同副承旨
金基纘
坐直
。 注書 二員來差。 假注書
趙翼東
仕
趙秉學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李杓
仕
。
昌德宮廬次에 머묾
○ 上在
昌德宮廬次
。
○ 上在
昌德宮廬次
。
承政院 등에서 大殿 등에게 안부를 물음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 答曰, 罔極。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 答曰, 罔極。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李源達의 啓
○
李源達
啓曰, 大司憲·掌令一員, 持平一員未差, 執義
韓升烈
, 掌令
李亮和
, 持平
蔡元默
呈辭,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源達
啓曰, 大司憲·掌令一員, 持平一員未差, 執義
韓升烈
, 掌令
李亮和
, 持平
蔡元默
呈辭,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傳于
李時愚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李時愚
曰, 召對爲之。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金基纘
曰, 日昨附奏, 一何邁邁之甚也? 心焉缺望, 難以形喩, 卿試思之, 古往今來, 豈有如此倉皇罔措之國事乎? 亦豈有如未亡人之遭値險釁若此者乎? 如欲言之, 心摧臆塞, 穹壤茫茫, 此何人斯, 此何人斯? 今日所以汲汲苦求於卿而不已者, 譬之則漏船之副手, 傾廈之支木, 然則卿之出處, 不待兩言而決矣。 卿其三思, 亟斷來章, 不日膺命, 以副如渴之思事, 遣承旨傳諭領議政。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金基纘
曰, 日昨附奏, 一何邁邁之甚也? 心焉缺望, 難以形喩, 卿試思之, 古往今來, 豈有如此倉皇罔措之國事乎? 亦豈有如未亡人之遭値險釁若此者乎? 如欲言之, 心摧臆塞, 穹壤茫茫, 此何人斯, 此何人斯? 今日所以汲汲苦求於卿而不已者, 譬之則漏船之副手, 傾廈之支木, 然則卿之出處, 不待兩言而決矣。 卿其三思, 亟斷來章, 不日膺命, 以副如渴之思事, 遣承旨傳諭領議政。
○ 大王大妃殿, 以承傳色口傳下敎曰, 傳諭承旨, 右承旨進去。
○ 大王大妃殿, 以承傳色口傳下敎曰, 傳諭承旨, 右承旨進去。
○ 傳于
金基纘
曰, 非猶予之批諭, 慈敎今又懇懇切摯, 卿必有不俟駕屨之義, 予方臨軒而待之。 仍傳曰, 此敦諭, 遣承旨傳諭于領議政, 仍與偕來。
○ 傳于
金基纘
曰, 非猶予之批諭, 慈敎今又懇懇切摯, 卿必有不俟駕屨之義, 予方臨軒而待之。 仍傳曰, 此敦諭, 遣承旨傳諭于領議政, 仍與偕來。
○ 傳于
鄭基世
曰, 偕來史官還入。
○ 傳于
鄭基世
曰, 偕來史官還入。
○ 傳于
李源達
曰, 別講爲之。
○ 傳于
李源達
曰, 別講爲之。
○ 右承旨
李明迪
書啓, 臣於本月十二日未時量, 敬奉聖諭, 又敬奉大王大妃殿諭敎, 馳往傳諭于
南部會賢坊契會賢洞
議政府領議政
鄭元容
所住處, 則以爲, 陳籲疏, 則溫諭愈重, 控辭奏則寵命彌隆, 臣罪屢犯於傲抗, 主恩徒歸於褻濫, 臣戰慄汗渥, 靡所止屆, 今又喉舌之臣, 奉諭臨宣, 責之以俟駕之義, 申之以臨軒之敎, 稽首驚惶, 非所敢承, 且伏奉慈聖殿下諭敎, 擎讀未半, 五內如割, 叩地叫天, 不覺失聲而長號, 臣非木石之頑耳, 滄桑閱劫, 寸腸全銷, 宜死不死, 白首寄世, 忍承此哀痛之敎於我慈聖殿下, 忍有此不忍聞之敎於今日也, 慟乎冤矣, 爲之何哉? 今日國勢之岌嶪杭隉, 如漏船如傾廈, 誠如慈敎, 其備袽牽架, 補其漏而支其傾者, 非匠師梢工之良者, 而孰能任之乎? 此臣所以量才度力, 萬無以冒膺者也, 以臣受恩之踪, 圖報之誠, 夷險赴蹈, 矢所不避, 而獨於此時此任, 視以自劃者, 誠以國事之不忍致誤也, 王政之不忍貽累也, 豈以臣一身之私而然哉? 臣言至此, 庶蒙諒燭, 謹當荐陳披瀝之懇, 冀被譴罰之加矣云矣。 臣旣承偕來之命, 故姑爲仍留之意, 敢啓。 答曰, 知道。
○ 右承旨
李明迪
書啓, 臣於本月十二日未時量, 敬奉聖諭, 又敬奉大王大妃殿諭敎, 馳往傳諭于
南部會賢坊契會賢洞
議政府領議政
鄭元容
所住處, 則以爲, 陳籲疏, 則溫諭愈重, 控辭奏則寵命彌隆, 臣罪屢犯於傲抗, 主恩徒歸於褻濫, 臣戰慄汗渥, 靡所止屆, 今又喉舌之臣, 奉諭臨宣, 責之以俟駕之義, 申之以臨軒之敎, 稽首驚惶, 非所敢承, 且伏奉慈聖殿下諭敎, 擎讀未半, 五內如割, 叩地叫天, 不覺失聲而長號, 臣非木石之頑耳, 滄桑閱劫, 寸腸全銷, 宜死不死, 白首寄世, 忍承此哀痛之敎於我慈聖殿下, 忍有此不忍聞之敎於今日也, 慟乎冤矣, 爲之何哉? 今日國勢之岌嶪杭隉, 如漏船如傾廈, 誠如慈敎, 其備袽牽架, 補...
○
鄭基世
, 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新梓宮, 奉安於舊丁字閣, 王妃神御床卓, 移奉於假丁字閣事, 旣已草記蒙允矣。 移奉之節, 當爲擇吉擧行, 而不可無告由之擧, 竝令禮曹, 預先推擇, 何如? 傳曰, 允。
○
鄭基世
, 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新梓宮, 奉安於舊丁字閣, 王妃神御床卓, 移奉於假丁字閣事, 旣已草記蒙允矣。 移奉之節, 當爲擇吉擧行, 而不可無告由之擧, 竝令禮曹, 預先推擇,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碑閣謹依乙丑年例, 連建一間之意, 前已草記蒙允矣。 表石今旣合設, 則連建一款置之, 籠臺加簷, 可合於新表石制度, 仍舊入用, 而浮出之役, 亦爲停止,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碑閣謹依乙丑年例, 連建一間之意, 前已草記蒙允矣。 表石今旣合設, 則連建一款置之, 籠臺加簷, 可合於新表石制度, 仍舊入用, 而浮出之役, 亦爲停止,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景陵
忌辰, 大殿供上, 當以素膳封進, 以六時磨鍊之意,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景陵
忌辰, 大殿供上, 當以素膳封進, 以六時磨鍊之意, 知委, 何如? 傳曰, 允。
金養信의 改差를 청하는 御營廳의 啓
○
李時愚
, 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哨官
金養信
, 身病甚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李時愚
, 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哨官
金養信
, 身病甚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朴蓍會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兵曹, 以
朴蓍會
爲摠戎中軍。
○ 兵曹, 以
朴蓍會
爲摠戎中軍。
○ 己酉八月十二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李時愚
, 侍讀官
朴商壽
, 檢討官
李維謙
, 檢校待敎
金輔鉉
, 假注書
趙秉學
, 記事官
徐翼輔
·
南秉吉
, 各持
小學
第三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商壽
讀自
曲禮
曰毋側聽, 止暑毋褰裳。 上曰, 文義奏之。
商壽
曰, 聽宜主恭, 而側聽則非恭也, 聲宜和平, 而噭應則悖戾也, 視宜端正, 而邪視則非正也, 容止宜飭, 而怠荒則縱慢也, 步宜中節, 而倨則傲慢也, 立當齊整, 而跛則偏側也, 坐如箕, 寢而伏, 斂髮如髢, 免冠勞袒, 暑而褰裳, 皆是不敬而不正也, 蓋古人持身之法, 無一不敬謹, 視聽言動之際, 容貌辭氣之間, 雖微細之節, 幽獨之地, 必致敬愼, 毋或放過, 尊其瞻視, 攝其威儀, 動容周旋, 無不中禮, 而爲後人之矜式, 爲下民之儀則, 此卽
冠義
所云正容體齊顔色順辭令之意也, 聖人之敎人, 凡於日用常行之間, 不以細節而或忽, 一以敬謹慥慥者, 如是其詳且備矣。 伏願於此等文義, 亦加澄省焉。 上曰, 下番讀之。
維謙
讀自登城不指, 止不聞則不入。 上曰, 文義奏之。
維謙
曰, 城上高處也, 高處衆人之所共見聞也, 若擧手而指, 則見之者必惑矣。 大聲而呼, 則聞之者必駭矣。 此言儀容聲音之不欲駭人視聽也, 客之就館舍者, 雖不能無所求於主人, 若隨其所欲, 求之甚固, 則非但主人之繼之爲難, 亦非爲客之道也, 故曰求毋固, 客將上主人之堂, 而必先揚其聲, 使之聞之者, 欲令主人知客之來也, 戶外有二屨, 則是主人與客之屨也, 主人與客, 在於戶內, 而其言聞於外, 則是公言也, 故可以入矣。 若其言不聞於外, 則其謀密矣。 密謀是私議也, 凡兩人相對, 低聲而語, 與之規規於人所不聞之地者, 是恐其言之聞於外也, 此若非家人之私談, 必是不可參涉之祕謀也, 故其在別嫌之義, 非但謹身而回避, 雖在造次出入之間, 君子必以私爲戒, 故不入也, 夫公者天理也, 私者人欲也, 君子之道, 貴在循天理而遏人欲, 故
禮記
曰王者奉三無私, 三無私者, 天無私覆, 地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是也。 伏願殿下, 體天地日月之道, 建大公至正之極, 每是澄省焉。 上曰, 參贊官讀之。
時愚
讀自將入戶, 止必愼唯諾。 上曰, 文義奏之。
時愚
曰, 此兩章, 言入戶以後擧止曲折, 纖細詳悉, 先王敎人之法, 其嚴密如此, 蓋成德然後, 有可觀之威儀, 動合禮度, 此上九思, 必致思於內而以正其外者也, 此下九容, 必飭容於外而以安其內者也, 一以誠敬, 內外夾持, 積累習熟, 則更無些子滲漏矣。 伏願此等處, 深留聖念焉。 上曰, 閣臣讀之。
輔鉉
讀自
禮記
曰君子之容, 止色容莊。 上曰, 文義奏之。
輔鉉
曰, 君子之容, 雖平常無事之時, 舒而且遲, 舒遲閒安之貌也, 見所尊者, 則尤當齊遬, 齊遬者謹而不放之謂也, 齊夔夔齊慄之齊遬者, 加敬之謂也, 足容重, 不輕擧移也, 手容恭, 毋慢弛也, 目容端, 毋邪視也, 口容止, 不妄動也, 聲容靜, 不噦咳也, 頭容直, 不傾顧也, 氣容肅, 似不息也, 立容德, 中立不倚, 儼然有德之氣像, 色容莊, 矜持之貌也, 大抵以上諸句語, 無非敬謹, 君子之常以敬謹持身, 於此可見矣。 儒臣與參贊官, 俄已備盡仰奏, 原註解, 臣無容更陳矣。 上讀自
曲禮
曰毋側聽, 止色容莊一遍訖。 上曰, 求毋固, 何意也? 爲客而有求於主人, 非知禮者也?
時愚
曰, 以註說觀之, 爲客而不能無求於主人, 亦事勢然也, 但當求之外, 或過分數, 則旣非爲客之義必致主人之厭薄, 故戒之以毋固也。 上曰, 聲容而曰靜者, 何謂也?
時愚
曰, 聲音和平, 則自然有安靜底氣像, 非靜而無聲之義也。
維謙
曰, 此大文, 卽九容之目也, 與上文九思, 相照應也, 足在人身爲下, 而於九容之目, 必首揭之者, 以足載一身, 足若不重, 則非但行步輕率, 一身之容, 皆不端正, 故先言足容重, 以示一擧足而不忘謹愼之義也。 上曰, 色容莊, 則此非事親之容色也。
時愚
曰, 孝子之容色, 只有愉惋, 切無儼恪, 而此莊字, 以矜莊釋之, 則便與收斂之義同, 然則愉惋之中, 亦當有收斂之容也。
時愚
曰, 聖人著書垂戒之意, 只要使人習熟淹貫, 透得義理, 然後又必力行, 以爲修身之法, 我國旣以科目取人, 故記誦詞章, 不無習俗之弊, 而又有能深究經傳奧旨, 着力於實地者, 況帝王之學, 旣與匹庶不同, 講討之效, 必須知行竝進, 若或留意於文華而讀之, 則實非聖人之本意也。 上曰, 然矣。 讀書所以修身也, 要當知之則行之也。
時愚
曰, 學問工夫, 必貴持守之悠久, 若欲火急做去, 又多不成, 只得心勿忘勿助長而已, 勤則不至於忘, 緩則不至於助長, 一日二日, 愼終如始, 則自可到得聖人地位, 自今以往, 嚴立課程, 設令召對別講, 日再爲度, 則雖酬接擾攘之中, 無或間斷停廢, 此亦勿忘勿助之一道也。 上曰, 然矣。 上掩卷。
時愚
起伏奏曰, 臣於日前侍講時, 下問便辟善柔便佞之義, 而召接已久, 午熱尙熾, 慮或過勞於玉體, 草草未盡而退, 今欲更爲詳達矣。 上開覽第二卷。
時愚
曰,
朱子
註曰, 便辟謂習於威儀而不直, 善柔謂工於媚悅而不諒, 便佞謂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 此皆聖人所深惡而垂戒者也, 友朋交際, 專務質實, 必欲過失相窺, 以受麗澤之助, 而試以損友論之, 題目甚多, 就中彼三者, 最善移人, 便習威儀則疑若禮數之嫺熟, 善於承順則疑若心法之吉祥, 言辭敏給則疑若條理之精密, 故
孔子
又言惡似而非者, 蓋色厲而內荏者, 便辟是也。 鄕愿亂德者, 善柔是也。 利口覆邦家者, 便佞是也。 旣已明辨之, 又復嚴斥之, 使小人情狀, 一無敢或逃矣。 又以上半段對擧竝較, 則直是便辟之反, 而切偲無隱, 諒是善柔之反, 而信實無僞, 多聞是便佞之反, 而考據甚礭, 然驟見皮膜之外, 則悃愊無華, 不似彼三者之容易取悅, 所以
孔
·
孟
·
朱子
, 皆屢言其貽禍流毒, 若是之詳, 夫尋常外交之地, 審擇之愼重如此, 況君上之於臣下, 等級懸截, 雖和顔以接之, 溫言以訪之, 常多謹畏之心, 莫殫蘊積之懷, 而進接之際, 禮節旣嚴, 奏對之時, 辭理易拙, 只以周旋宛轉, 無大差失, 爲事君之一副規模, 雖有可爭之事, 可辨之言, 竟未免含默而退, 然則便辟善柔便佞之習, 不啻萬萬於友朋之間, 其爲受損, 尤當如何? 伏願我殿下, 每於討論詢訪之席, 必以損益之義, 常加照察, 聞直諒之論, 則曰是將益我者, 親而近之, 見柔佞之態, 則
〈曰〉
是將損我者, 疎而遠之, 其在知人則哲之方, 大有補益, 從以啓沃弘多, 始見日贊之效, 懋哉懋哉。 上曰, 所奏甚好, 非獨朋友爲然, 亦可以推驗於君臣之間也。
時愚
曰, 臣敢以糟粕之說, 縷縷於前席, 移時而不知止者, 實殿下樂聞之誠, 有以啓之也, 夫興起振作之方, 他皆類此, 如昭儉德, 則一世尙儉, 勵廉節, 則百工尙廉, 恢張言路, 則朝廷之上, 蔚然有正直之風矣。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己酉八月十二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李時愚
, 侍讀官
朴商壽
, 檢討官
李維謙
, 檢校待敎
金輔鉉
, 假注書
趙秉學
, 記事官...
○ 己酉八月十二日申時, 上御
熙政堂
。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
李源達
, 侍讀官
朴商壽
, 檢討官
李維謙
, 檢校待敎
金輔鉉
, 假注書
趙秉學
, 記事官
徐翼輔
·
南秉吉
, 各持
小學
第三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命上番讀之。
商壽
讀自
曲禮
曰坐如尸, 止毋測
[側]
未至。 上曰, 文義奏之。
商壽
曰, 凡人之常居, 坐必端如尸童之矜莊, 立必正如祭前之齊敬也, 窺人之隱密, 則非所以遠嫌, 稠坐而旁押, 則失儀而不敬也, 言故舊之非, 則失忠厚之道也, 有嬉戲之色, 則是侮慢之容也, 拔報皆疾也, 見事而疾來, 乍厭而疾往, 是進銳而退速也, 事神當敬而不可瀆慢,
書
之黷于祭祀, 時謂不欽, 卽此意也, 枉者過也, 有過而因循復襲, 則是文過而遂非也, 事未及至, 而逆料其將然, 則非誠信之意, 故戒其勿如是也。 今臣所讀自止內, 別無敷演仰奏者, 而蓋持身之法, 不以禮節檢束, 則易至怠荒, 無以居敬而成德, 故日用常行之間, 雖微文末節, 極其敬謹, 必以禮自治也, 此篇摠言敬身, 而先之以治心之要, 次之以威儀之則, 心在內而儀著外, 故使之內外交修, 無所不敬, 無微不謹, 至於身修而德成也, 伏願如是澄省焉。 上命下番讀之。
維謙
讀自毋訾衣服成器, 止傾則姦。 上曰, 文義奏之。
維謙
曰, 凡衣服與已成之器, 皆外物也, 衣服有則衣之而已, 不必貴其奢美也, 器用有則用之而已, 不必尙其華麗也, 若留心於外物, 訾毁其不善, 則此非君子之所爲也, 言語之可疑者, 人我皆同, 寧可闕之而已, 不可自執己見, 以身而質正之, 自取失誤也, 故上文曰疑事無質, 卽此義也, 車中者行路之時也, 行路之上, 若自內而回顧, 疾言而親指, 則必至失容而惑人, 故
孔子
不爲之, 此與上文登城不指, 城上不呼同義也, 視者君子儀容之則也, 心之所存, 必形於視, 故有驕傲之心者, 其視也仰, 必上於人之面, 有憂戚之心者, 其視也俯, 必下於人之帶, 有姦回之心者, 其視也必流睇而邪眄矣, 此其中之發於外者也, 視聽言動, 何莫非君子之所愼, 而目之於視, 其人之邪正, 有不可掩, 故此篇內, 以視之一字申戒者多焉, 有曰視思明, 有曰非禮勿視, 有曰毋淫視, 有曰視瞻毋回, 蓋以其心正則其視必正, 其心不正則其視不正故也,
孟子
曰, 胸中正則眸子瞭焉,
朱夫子
曰, 正其衣冠, 尊其瞻視, 此皆君子正心之道也, 伏願殿下, 於此等文義, 深加澄省焉。 上曰, 參贊官讀之。
源達
讀自
論語
曰
孔子
, 止誾誾如也。 上曰, 文義奏之。
源達
曰, 此上下三章, 皆出於
論語鄕黨篇
, 卽門人弟子, 記
夫子
之於鄕黨朝廷宗廟之間言語動作之節, 飮食起居之事, 一一撰述, 曲暢旁悉, 皆有意味, 能盡形容, 故古人至謂以
鄕黨一篇
, 畫出聖人, 蓋指其善於摸狀德行也, 凡讀書之法, 讀其書則必知其人者, 良以此也。 故曰
夫子
在座,
顔
·
曾
後先, 此眞善於讀書之法者也, 伏願殿下, 讀此篇, 如對畫中聖人, 欽敬愛慕, 是則是效, 而每讀聖賢之書, 開卷則如對其人, 雖飮食之末, 答問之際, 必以如在左右爲心, 則聖學益明矣。 上曰, 閣臣讀之。
輔鉉
讀自
孔子
食不語, 止言忠信。 上曰, 文義奏之。
輔鉉
曰, 食不語寢不言, 聖人每於事爲之際, 存心不他, 故當食而食, 當寢而寢, 言語非其時故也, 士相見禮六句語, 無非襯着之言, 而其中使臣事君二節, 最所翫味處矣。 人君之道, 使臣爲大, 大人之道, 事君爲大, 與君言, 當曰使臣以禮, 與大人言, 當曰事君以忠, 忠者事君之盡節, 禮者使臣大經, 君臣之間, 盡忠盡禮, 則上下交修, 緝熙光明之治, 可見於今日, 豈不休哉, 豈不盛哉? 上讀自
曲禮
曰坐如戶, 止言忠信一遍訖。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己酉八月十二日申時, 上御
熙政堂
。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
李源達
, 侍讀官
朴商壽
, 檢討官
李維謙
, 檢校待敎
金輔鉉
, 假注書
趙秉學
, 記事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