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철종 2년
1851년 (신해)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윤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22책(탈초본 2517책) 철종 2년 5월 7일 계사
1851년 咸豊(淸/文宗) 1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金鍏
緣故出
。 行左承旨
沈宜冕
坐
。 右承旨
申錫愚
坐
。 左副承旨
徐元淳
坐直
。 分承旨
沈膺泰
未肅拜
。 右副承旨
兪鎭五
坐直
。 同副承旨
洪翼燮
坐
。 分承旨
李寅夔
未肅拜
。 注書
李裕奭
韓鎭棨
。 假注書。 事變假注書。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오늘 仕進하지 않은 徐元淳에 대해 牌招를 청하는 金鍏의 啓
○
金鍏
啓曰, 左副承旨
徐元淳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金鍏
啓曰, 左副承旨
徐元淳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戶曹啓曰,
璿
殿
增建役事, 今已完畢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戶曹啓曰,
璿
殿
增建役事, 今已完畢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傳曰,
眞殿
增建時監董堂郞以下, 別單書入。
○ 傳曰,
眞殿
增建時監董堂郞以下, 別單書入。
○ 弘文館啓曰, 下番闕直, 事甚未安。 修撰
鄭健朝
內閣進, 副修撰
洪鍾雲
在外, 修撰
李承輔
, 副修撰
朴商壽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弘文館啓曰, 下番闕直, 事甚未安。 修撰
鄭健朝
內閣進, 副修撰
洪鍾雲
在外, 修撰
李承輔
, 副修撰
朴商壽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以修撰
朴商壽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以修撰
朴商壽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曰, 只推。
○ 訓鍊都監·禁衛營·御營廳啓曰, 四墓所石橋, 今日畢役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訓鍊都監·禁衛營·御營廳啓曰, 四墓所石橋, 今日畢役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李濟道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兵曹, 以
李濟道
爲
管城
將。
○ 兵曹, 以
李濟道
爲
管城
將。
○ 備邊司啓曰, 卽見
京畿
暗行御史
柳晏
別單, 則其一,
畿邑
守令, 勿許擅離受由, 巡營粘移, 吏曹催促命下之後, 與他道守令, 一體還官事也。
畿邑
守令之不由上京, 與他道有異者, 卽巡營在京故也。 一至營下, 則便淹其家, 故以致瘝曠, 害歸民邑, 其所說弊, 誠如繡論, 請由粘移, 難以創例而亦不可一任久曠, 另加察飭, 如有不卽還官者, 切勿饒貸, 啓聞論罪之意, 關飭道臣。 其一, 軍伍冤徵冒頉之弊, 査出充代事也。
湖左
繡單, 亦有稟覆矣。 査丁充伍, 殆乎課歲嚴飭, 而冤徵則依舊, 弊源則自在, 此乃保率稧房及冒稱投托之爲逋逃巨藪也。 爲守令者, 擧懷姑息, 不欲釐捄, 使軍弊漸至於無可奈何之境, 寧不寒心? 亟令道臣, 嚴飭各邑, 另加査正, 毋或如前因循。 其一,
金浦
大小民每結出米不均之弊, 亟行査正, 以均稅法事也。 結稅之多寡不同, 卽他邑所無之例, 此而不禁, 其可曰稅有常法乎? 曾於壬寅繡單, 令道臣從長施行, 而迄未釐正, 弊尙如前者, 誠極可駭。 關飭本道, 使之斯速釐正。 其一
陽川
等七邑陸運大同, 輸納于
平倉
, 而所謂倉主人名色, 專擅捧納之柄, 都管點退之權, 令該管永爲革罷, 使結民直納于倉庭, 而令道臣, 劃出附近守令, 趁開倉監捧, 作爲定式事也。 倉捧雖有所重, 結民亦宜軫念, 輸納時諸般弊端, 自本司捧甘, 該廳嚴飭禁斷。 其所謂倉主人, 則名色本甚無義, 弊習已至積痼, 各邑民之因此受害, 誠如繡論, 一番痛革, 可紓切骨, 而各邑事勢, 未詳便否, 第令道臣, 具意見論報本司, 以爲從長措處之道, 至於附近倅監捧, 豈可創無前之例? 置之。 其一, 還簿虛勘, 無邑不然, 所謂收逋之方, 免稅取剩儲添價·小詳定·小小詳定等名色甚多, 不可不一番更張, 排捧吏鄕, 不待年限而刑督, 懸錄官長, 必於本家而徵出, 逐邑打數,
實錄
時存, 年例反庫, 互定査官, 責以典守事也。 收逋之許多名色, 俱係國典之所禁, 而前後廟飭, 亦旣屢矣, 則惟在道臣之察飭, 守令之恪遵而已。 今不必別立科條, 至若逋吏鄕刑督官長處徵出, 繡單旣無指的, 嚴飭道臣, 隨現徵出, 年例反庫, 互定査官, 未免文具, 難責實效, 置之。 其一, 私屠現捉者, 勿許收贖, 斷以刑配事也。 私屠現捉之刑配與收贖, 俱是禁止之法意, 而贖輕於配, 故終無懲畏之效。 此後則在法應贖者外, 切勿闊狹之意關飭。 其一,
畿輔
六驛馬位土之私買耕食者, 一竝刷還, 推給各站事也。 驛位田之擅自賣買, 自有原律, 且於年前繡單, 已有所回啓者, 以窮査推還之意, 嚴飭道臣, 何如? 傳曰, 允。
○ 備邊司啓曰, 卽見
京畿
暗行御史
柳晏
別單, 則其一,
畿邑
守令, 勿許擅離受由, 巡營粘移, 吏曹催促命下之後, 與他道守令, 一體還官事也。
畿邑
守令之不由上京, 與他道有異者, 卽巡營在京故也。 一至營下, 則便淹其家, 故以致瘝曠, 害歸民邑, 其所說弊, 誠如繡論, 請由粘移, 難以創例而亦不可一任久曠, 另加察飭, 如有不卽還官者, 切勿饒貸, 啓聞論罪之意, 關飭道臣。 其一, 軍伍冤徵冒頉之弊, 査出充代事也。 ...
○ 又啓曰, 卽見
忠淸左道
暗行御史
徐堂輔
別單, 則其一, 本道量田, 陳廢已久, 令各邑, 就其陳多處考準量冊詳査踏驗事也。
右道
繡單, 已有回啓, 不必架疊。 其一, 軍政冒頉之弊, 令本道逐邑査正, 隨闕塡伍事也。 前此廟堂之筵稟申飭, 不啻屢矣。 軍政之弊, 亶出於點頉之寔繁, 而査刮之未盡, 豈乏閒丁之代簽, 有此虛伍之難充哉? 只緣各邑之因循不斷, 以致軍制之去益紊亂, 言念法紀, 寧不寒心? 今又繡論如此, 嚴飭道臣, 無或如前玩愒, 使之逐邑査丁, 隨闕塡充。 其一, 糶糴本爲便民之政, 沿朽而不能繼巡, 山積而未免疊受, 自本道, 計邑大小, 較戶量穀, 以爲折補裒益之道, 自今各衙門穀, 分屬於各其邑, 俾一邑穀簿, 無各名色竝錄相混之弊事也。 還穀之山沿不均, 其來久矣。 弊到極處, 宜有通變, 令本道, 就其尤甚邑, 量宜移轉, 俾無偏峙之患, 至於衙門穀之分屬各邑, 繡單說弊, 非曰不然, 自前廟堂之上, 亦以穀名之浩繁, 吏奸之滋興, 多有汰繁刋冗之議, 而竟不得釐正者, 掣礙之多端也。 今難遽議, 置之。 其一, 山邑火田, 一依時起, 從實執摠事也。 火田則陳起無常, 收稅則豐歉不計, 吏安得無奸, 民安得無冤? 況其定摠恒納, 尤係法外, 令道臣關飭各邑, 俾無濫雜之弊。 其一,
淸風
田稅, 依
丹陽
等邑例, 以純錢代納事也。 年前道啓與繡單, 非不勤請, 而皆以正供所重, 覆啓置之, 今無容更議。 其一,
牙山貢津倉
漕稅濫捧之弊, 亶由於差員之本邑永定, 自今領護差員, 依
可興倉
例, 以
牙山
及
淸州
等四屬邑官, 輪定擧行事也。 稅米之本色濫捧, 高價執錢, 是豈可專責吏奸? 身爲差員, 不畏法紀, 行此弊政, 使四邑生靈, 偏受切骨之害者, 誠不勝萬萬駭歎。 嚴飭道臣, 另加操束, 俾無如前之弊。 至於差員輪定, 非但實效之難期, 亦有事勢之窒礙, 置之。 其一,
統營
生熟鰒進上駄運,
嶺南
·
畿甸
, 皆以邑刷馬載運, 而自
黃磵
至
鎭川
, 獨以驛馬責把, 依
畿
·
嶺
例, 以各邑刷馬載運私卜添載, 嚴飭
統營
, 永爲禁斷事也。 進上駄運之驛馬責把, 自是他道所無之例, 且爲殘驛難支之端, 令道臣詳察事勢, 從長措處。 至於私卜添載, 嚴飭
統營
, 俾無如前之弊。 其一,
淸風
故士人
崔鴻顯妻朴氏
,
忠州
故士人
尹彦默妻金氏
烈行事也。 此則令該曹稟處,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見
忠淸左道
暗行御史
徐堂輔
別單, 則其一, 本道量田, 陳廢已久, 令各邑, 就其陳多處考準量冊詳査踏驗事也。
右道
繡單, 已有回啓, 不必架疊。 其一, 軍政冒頉之弊, 令本道逐邑査正, 隨闕塡伍事也。 前此廟堂之筵稟申飭, 不啻屢矣。 軍政之弊, 亶出於點頉之寔繁, 而査刮之未盡, 豈乏閒丁之代簽, 有此虛伍之難充哉? 只緣各邑之因循不斷, 以致軍制之去益紊亂, 言念法紀, 寧不寒心? 今又繡論如此, 嚴飭道臣, 無或如前玩愒, 使之逐邑査丁, 隨闕塡充。 其一, 糶糴本爲便民之政, 沿朽而不能繼巡, 山積而未免疊受, 自本道, 計邑大小, 較戶量穀, 以爲折補裒益之道, 自今各衙門穀, 分屬於各其邑, 俾一邑穀簿...
○ 又啓曰, 卽見
忠淸右道
暗行御史
金有淵
別單, 則其一, 田政紊亂, 奸竇不一, 關飭道臣, 待秋成講究査陳事也。 年前亦因繡單所論, 各道量田, 先從幾邑, 次次修擧之意, 屢有筵飭行會矣。 大抵有國之政, 莫先於經界, 而量田之設行, 今已爲一百三十餘年之久, 則其經界之紊亂, 不言可知。 兼竝之豪, 皆擁無稅之土, 貧殘之民, 擧抱加倍之結, 顧今爲生民切骨之瘼, 無有大於此者。 不得不一番改量, 然後田政可以釐正, 民命可以賴安, 而如欲諸路各邑, 一時改量, 則財力之難辦, 人器之難得, 實非容易可講之政, 而若於各道各邑, 擇其守令之可堪, 田政之最弊處, 先試幾邑, 次次修擧, 則隣績可以倣傚, 人才亦足取用, 不幾年之間, 庶見全道之改量, 而其效則與一時竝量, 何以異哉? 年前筵飭後, 或有若爾邑試可而見效者矣。 然而人情每安於因循, 朝飭稍久則放弛, 近年以來, 亦絶不聞有擧行者, 此專由於道臣之不能對揚, 邑倅之自甘狃安, 以至於越視其瘠, 而收拾不得, 可勝歎哉? 繡單査陳之請, 亦料其量田之必不行, 而爲此論也。 其實則量與査, 別無難易之相遠, 關飭各道道臣, 依前朝令, 使之次次擧行。 其一, 軍政紊亂, 已成痼瘼, 令道臣, 摘發其法外圖頉, 一一充疤事也。 纔有
左道
繡單回啓, 不必更論。 其一, 糴弊轉甚, 吏奸滋多, 自今逋滿千石者, 必施當律, 分名減石於逋案, 這這摘發事也。 諸道繡單, 無不以糴弊爲憂, 吏逋爲歎, 而矯救之方, 未見確論, 懲戢之道, 難責實效, 目下道理, 惟在於按法從事, 無少饒貸, 而甚有奸計濫習, 至於分名減石, 在法當律, 將無所施。 若使此輩, 售計而倖逭, 其可曰國有常憲乎? 關飭道臣, 隨現登聞, 施以當律。 其一, 稅穀之賃船上納, 爲弊多端, 自今更飭, 執籌船分排下送, 京倉吏隷之例外情費, 嚴飭禁斷事也。 稅穀載運之停閣賃船, 創用執籌, 蓋出於船之大小, 弊之多寡, 而近又賃船, 弊復甚焉, 繡單所陳, 非止數條而已, 商舶賈船, 終不如執籌之完固, 則短棹層溟, 難保利涉, 此爲諸弊中大可憂者, 令道臣往復舟橋司, 以爲從長施行, 至於情費之科外濫捧, 捧甘該倉, 另加嚴飭。 其一,
洪州南浦
, 距邑甚遠, 稅船過境之際, 該牧使不能躬行檢飭, 護送法意, 誠極疎忽, 而水虞候, 以稅穀搜驗, 出住
洪州
, 自今
南浦
護送一事, 移屬水虞候, 使之專管擧行事也。 稅船護送, 係是不輕, 而該倅則無以躬檢, 虞候則旣在搜驗, 使之兼管, 恐合事宜, 便否之間, 無以遙度, 關問該道道臣, 以爲具意見狀聞後稟處。 其一,
濟州
加時木上納, 依舊例運納于
龍山別營
後, 自各該營輸用事也。 運納
龍山
後, 自營輸去, 旣有舊例, 則雜費之貽殘鎭, 極涉無意, 自今以後, 依此施行之意, 捧甘各該營,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見
忠淸右道
暗行御史
金有淵
別單, 則其一, 田政紊亂, 奸竇不一, 關飭道臣, 待秋成講究査陳事也。 年前亦因繡單所論, 各道量田, 先從幾邑, 次次修擧之意, 屢有筵飭行會矣。 大抵有國之政, 莫先於經界, 而量田之設行, 今已爲一百三十餘年之久, 則其經界之紊亂, 不言可知。 兼竝之豪, 皆擁無稅之土, 貧殘之民, 擧抱加倍之結, 顧今爲生民切骨之瘼, 無有大於此者。 不得不一番改量, 然後田政可以釐正, 民命可以賴安, 而如欲諸路各邑, 一時改量, 則財力之難辦, 人器之難得, 實非容易可講之政, 而若於各道各邑, 擇其守令之可堪, 田政之最弊處, 先試幾邑, 次次修擧, 則隣績可以倣傚, 人才亦足取用, 不幾年之間, 庶見全道之改量, 而其效則與一時竝量, 何以異哉? 年前筵飭後, 或有若爾邑試可而見效者矣。 然而人情每安於因...
○ 又啓曰, 卽見
全羅左道
暗行御史
李承益
別單, 則其一, 營邸吏進上替納時, 自下情費, 從約減定, 定例外所斂者, 一切禁斷, 若有別進上, 會減於儲置米事也。 營邸輩貽弊之端, 已於
右道
繡單, 令道臣釐正, 而至於進上之會減儲置, 原有定例, 而繡單所請, 未諳本實, 遽爲煩陳, 極涉未安, 當該御史, 從重推考。 其一, 結斂戶斂之弊, 爲民巨瘼, 自今非朝令所許, 毋得擅自加賦, 若有不得不自下方便者, 守令論報, 道臣啓聞而行, 亟著新式事也。 近來加斂之弊, 實有難言之憂, 於結於戶, 有事輒徵, 看作生財之長策, 殆曰應行之常例, 今若任其無節, 斂之不已, 則生民切骨之瘼, 孰甚於此? 令道臣另加察飭, 如有冒犯守令, 啓聞論罪之意, 著爲新式, 此非徒一省一邑之弊, 亦於諸道, 一體知委。 其一, 還穀減價移轉之弊, 實爲列邑苦瘼, 元詳定外, 切勿施行,
京營
兩邸吏貿米還名色之以一兩三四錢, 立本取剩, 亦爲痛禁, 如有以此添還守令, 考課於殿最事也。 減價充逋, 年前簾敎截嚴, 朝飭亦屢矣。 移貿所剩, 大臣筵奏嚴飭, 亦自屬耳, 則在營邑奉法之道, 固焉敢更有所犯, 減價移轉, 前或有數邑之例, 而皆是道臣狀請, 廟堂稟許者, 亦係一時不獲已之政, 則又焉敢自下擅行, 貽害於列邑之民乎? 昨年
昌平
還之釐正, 卽所以嚴糶法祛民瘼, 而繡單所論, 又復如此, 前後飭敎, 非止一再, 而尙未見令行禁止者, 寧有如此國綱乎? 此不可不痛革乃已, 第以令申之意, 更爲嚴飭道臣, 期於無一邑復襲前謬之弊, 至於兩邸吏貿米還, 尤係厲民之政, 已有年前申飭, 尙未釐革, 又登繡單者, 萬萬駭歎, 亦爲另加禁斷, 如有添還守令, 依繡論施行。 其一,
昌平
逋還, 移送他邑後, 詳定收捧見縮條四萬四千八百石, 元還未捧四萬八千九百餘石, 將爲準捧矣。 以若積瘁之邑, 萬無盡刷之道, 依
寶城
例施行事也。 此邑始逋, 職由於奸吏猾胥, 肥己舞弄之弊, 故昨冬因道臣所報, 以嚴督完簿之意, 覆啓蒙允, 已有關飭, 則繡單之依
寶城
例直請排蕩, 事體極爲未安, 置之。 其一,
金城
·
赤裳
·
蛟龍三山城
餉穀, 近因運輸之弊, 全數下捧, 僧俗無所聊賴, 擧皆渙散, 雖以下捧穀數言之, 逐年應用, 漸致割本, 就本道會錄穀中, 移劃幾千石, 以充元摠, 折半上捧, 折半下捧, 除其耗條, 以應例下, 又以幾百石, 另作修城之穀, 取耗作還, 隨毁隨築, 如
笠巖
·
威鳳
之例事也。 城餉下捧, 縱念運輸之弊, 不過隨時權宜, 則何爲全數邑捧, 使城民, 無聊賴之食而至於割本乎? 繡論中移劃幾千石之請, 道內穀簿, 近甚不敷, 有難遽議, 置之。 元餉之上捧與下捧, 使道臣量宜從長措處。 其一,
湖左
諸邑, 間多疑獄, 證招不實, 情僞莫究, 令道臣亟行審讞, 苟有情迹之疑, 特施次減之律事也。 審讞本有朝飭, 疑獄自當稟旨, 而今此繡單, 初不指的於某獄之爲可疑, 但言特施次減之律者, 極涉糢糊, 第行關該道, 依朝飭另行審理。 其一, 兵營城堞繕修之役, 經紀財力, 隨毁隨補事也。 城堞完築, 邊政急務, 依繡單關飭于道帥臣。 其一, 監牧官依郵官例, 考課於殿最, 往來亦必請由巡營, 毋得瘝曠事也。 牧官之巡營, 旣無句管, 有何黜陟於殿最乎? 然而空官貽害, 實爲可悶, 令該寺申飭, 毋得如前瘝曠。 其一
南原
故士人
尹容誼妻盧氏
烈行事也。 其一,
玉果
士人
鄭在濂
經行事也。 依已例, 令各該曹稟處,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見
全羅左道
暗行御史
李承益
別單, 則其一, 營邸吏進上替納時, 自下情費, 從約減定, 定例外所斂者, 一切禁斷, 若有別進上, 會減於儲置米事也。 營邸輩貽弊之端, 已於
右道
繡單, 令道臣釐正, 而至於進上之會減儲置, 原有定例, 而繡單所請, 未諳本實, 遽爲煩陳, 極涉未安, 當該御史, 從重推考。 其一, 結斂戶斂之弊, 爲民巨瘼, 自今非朝令所許, 毋得擅自加賦, 若有不得不自下方便者, 守令論報, 道臣啓聞而行, 亟著新式事也。 近來加斂之弊, 實有難言之憂, 於結於戶, 有事輒徵, 看作生財之長策, 殆曰應行之常例, 今若任其無節, 斂之不已, 則生民切骨之瘼, 孰甚於此? 令道臣另加察飭, 如有冒犯守令...
○ 又啓曰, 卽見
全羅右道
暗行御史
趙雲卿
別單, 則其一,
肇慶廟
滲漏處, 令道臣奉審後啓聞修改事也。 修改之節, 不宜少緩, 關飭道臣, 卽速擧行。 其一,
全州
逋吏八名, 七八年滯囚, 指徵無處, 耗上加耗, 二千餘石所逋者四名, 千餘石所逋者四名, 而五百餘石所逋者一名, 已爲逃躱, 合各穀爲一萬七千餘石矣。 令道臣嚴査, 可以徵之者徵之, 無以徵之者, 施以一律, 元穀, 令廟堂稟處事也。 近來還逋, 雖曰無邑不有, 無吏不犯, 而一邑八吏, 各犯千餘, 卽諸道所未有所未聞者, 國有常憲, 豈容若是? 旣不以法從事, 又不如數徵捧, 徒使滯囚, 至於七八年之久者, 已不可知, 而今此持斧之論, 及於死囚, 則詳査顚末, 直請用律, 事體卽然, 而但以元穀所重, 泛請區劃者, 果何指的? 辭涉糢糊, 事極未安, 當該御史, 所當重推, 而卽蒙刋削之典, 置之。 諸囚所逋來歷, 滯囚委折, 令道臣詳査登聞後稟處。 其一,
全州
大同, 本自
東之山
出浦, 而移納
群山
, 轉輸勞苦, 米穀點退, 斗斛濫捧, 民莫支保, 依舊復倉於
東之山
事也。 其一,
長城
兩稅之移納
法聖
, 爲弊難言, 依
井邑
例, 還納于
興德沙浦
事也。 兩條繡論, 一是復舊也, 一是倣他也。 民無遠輸之苦, 穀無濫費之歎, 則固不可靳許, 但稅穀納倉, 各有式例, 年久遵行, 今若變改, 移納之際, 不無祛弊生弊之慮, 而民情所願, 不可仍置, 以其便否利害, 關問道臣後稟處。 至於斛子濫捧, 米穀點退, 惟在操飭之如何, 亦令道臣, 各別嚴飭, 俾無如前之弊。 其一,
羅州
陳結時起之虛錄四百結, 査覈蕩減事也。 陳而執摠, 則是虛錄也, 起而執摠, 則是査結也。 名色各異, 混稱虛錄者, 已極糢糊, 而至請蕩減, 太涉輕遽, 置之。 其一,
萬頃
·
金堤
·
扶安三邑
之間, 有一耕作之大坪, 而不知何許之類, 稱以
景陵
香炭, 掘浦於此, 三邑民所食之土, 竟爲湖衝之地, 嚴飭痛禁事也。 香炭之所重何如, 而掘浦於平地, 引水而導舟, 將爲收稅云者, 其在事面, 不可不査問其委折, 令道臣, 三邑守宰處詳査論報。 其一,
右水營
休番本錢, 各人負逋, 嚴飭收刷, 各年貸下條, 卽速還報事也。 軍需與他自別, 而無難負逋, 庫儲蕩然, 至有年前繡衣之節目, 本司之關飭, 而迄未充納者, 誠甚駭歎, 嚴飭帥臣, 犯逋營屬, 杖囚督捧。 至於漕倉貸下, 先從年久條責納, 俾充庫儲。 其一,
法聖鎭
水軍糧錢八百兩, 卽鎭卒給代, 而年久未拯米太, 限十年排納於均廳者, 以此糧錢, 全數移劃, 亦係不忍之政, 折半納于該廳, 折半給於鎭卒事也。 戊申繡單, 已有回啓, 不必更論, 置之。 其一, 各宮內司屯稅之高價執錢, 爲民切骨之冤, 嚴禁屯監名色, 自本邑收刷上納, 而洑水蒙利, 初不區別, 一般徵稅之弊, 亦令道臣, 關飭洑堰所在邑事也。 屯監革罷, 自邑上納之論, 其事已久, 則今亦宜無他議, 但於此, 雖或蠲弊, 在彼反復添瘼, 不無掣礙, 有難盡撤, 至若洑水蒙利之區別徵稅, 該道之營邑在焉, 何可煩屑爲請? 竝姑置之。 其一, 各邑營邸吏受價添增之弊, 釐正嚴防事也。
湖南營
邸之弊, 可謂難言, 於還於結, 無不貽害, 民於其間, 安得不困? 該營之前後矯革, 亦已屢矣, 而纔有遞易, 便歸束閣, 事之駭痛, 莫此爲甚。 如無別般變通, 難救積久痼瘼, 關飭道臣, 以爲親自句檢, 隨事釐正。 其一, 各邑吏定額外添額之弊, 令道臣各別論罪事也。 吏額釐減, 已有年前朝飭, 擧皆從實數各報其營, 而纔過幾年, 依舊添額, 紀綱至此, 寧不寒心? 爲營邑者, 苟能精白對揚, 實心擧行, 則如斗小邑, 豈至於濫額之六七十名, 而畢竟使無告殘民, 駸駸入於倒懸之境乎? 關飭道臣, 使之逐邑知委, 無敢添額於元定之數, 如有不遵守令, 各別論罪之意, 嚴飭,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見
全羅右道
暗行御史
趙雲卿
別單, 則其一,
肇慶廟
滲漏處, 令道臣奉審後啓聞修改事也。 修改之節, 不宜少緩, 關飭道臣, 卽速擧行。 其一,
全州
逋吏八名, 七八年滯囚, 指徵無處, 耗上加耗, 二千餘石所逋者四名, 千餘石所逋者四名, 而五百餘石所逋者一名, 已爲逃躱, 合各穀爲一萬七千餘石矣。 令道臣嚴査, 可以徵之者徵之, 無以徵之者, 施以一律, 元穀, 令廟堂稟處事也。 近來還逋, 雖曰無邑不有, 無吏不犯, 而一邑八吏, 各犯千餘, 卽諸道所未有所未聞者, 國有常憲, 豈容若是? 旣不以法...
○ 又啓曰, 卽見
江原道
暗行御史
李啓善
別單, 則其一,
平昌
·
麟蹄
等邑逋穀分徵之弊, 明覈實數, 條列啓聞, 以爲處分之地, 且道內小豆, 非救荒之物, 而大過峙積, 耳牟是希耕之種, 而反多斂散, 令本道執錢換作, 以救民瘼事也。 近來無邑不還弊, 無吏不逋藪, 可謂收拾不得矣。 今此兩邑之逋, 雖未詳其何爲至此, 而爲營邑者, 全不事事, 無意充完, 畢竟倖望, 惟在格外之典, 而甚至於持斧之臣, 登之別單, 源由則無所皂白, 說弊則若是申勤, 而末乃以條列啓聞, 特下處分, 爲救弊之辭, 未知其所仰請者何事, 事體極涉屑越, 當該御史, 從重推考。 豆牟兩穀之執錢換作, 關飭道臣, 俾爲從長釐救之道。 其一, 封山禁護, 申嚴法禁, 而京商濫斫, 爲弊甚多, 令地部, 木商公文, 一截勿許, 如有營建之役, 則知委本道, 差定差員, 眼同斫伐, 如有濫數, 一竝屬公事也。 封山禁護, 自有法禁, 京商濫斫, 已有筵飭, 而今此繡論, 又復如是, 更以嚴加禁戢之意, 申飭該曹該道, 差定差員, 太涉張大, 置之。 其一, 漁鹽船廢業處替納冤徵, 特蒙蠲稅事也。 海利有旺替, 船業有興廢, 而舊案不改, 公稅未頉, 則雖或有隣族之冤徵, 亦豈無案外之隱漏乎? 只緣營邑, 無所察檢, 任其奸僞而然, 繡單旣論其冤徵之弊, 則何不言隱漏之奸, 而遽以蠲稅爲請乎? 關飭該道, 査括其新加現, 以補冤徵之數, 報于該廳, 以爲改案之地。 其一,
江陵
·
嶺西
六面結稅, 更加十年停稅事也。 結納之多年停稅, 已出於格外之惠澤, 則當有招徠還集, 墾荒起陳, 而今於限滿之後, 又復倖望, 殆同無已之求, 實有難繼之歎, 置之。 其一,
平康高插面
糧餉屯稅布之以錢代納, 爲二百五十餘兩, 而土多永陳, 情費歲增, 從實踏驗, 陳處蠲稅, 墾處徵稅事也。 屯稅納布, 因年前繡單, 以錢代捧, 俾有紓力之道, 而陳土則無墾, 公納則自如, 又有此蠲稅之請, 京司減稅, 非不可悶, 窮民事勢, 亦所當念。 且屯土收稅, 與正供有異, 則其在軫恤之義, 合有參商之道, 分付該廳, 使之從實踏驗。 至於情費濫捧, 尤當嚴禁, 一體甘飭。 其一,
明溫公主
房
伊川東北五面
屯火稅, 陳土過半, 徵稅無處, 下送宮監, 從實踏驗, 減給虛結事也。 火稅之隨起與定摠, 本自不一, 而此則當初移屬時, 永定結數者也。 然而繡論中, 旣以民弊爲言, 自該宮下送宮監, 更爲踏驗定摠之意, 捧甘內司。 其一,
伊川防墻嶺
別將, 依他道將校久勤例, 都政時邊將中一窠, 擬望區處事也。 各邑關阨之將校把守, 不止爲
伊川之防墻嶺
, 則何可不施於他處, 而獨施於此乎? 置之。 其一, 貢蔘添價中出於不正者, 竝許蠲蕩, 元價之不足者, 從他變通, 以補京貢事也。 毋論添價與元價, 當初措劃, 皆因事勢之不得不然, 而且有壬寅回啓, 不必更論。 其一, 賣鄕陞儒之弊, 一切嚴禁事也。 賣鄕之弊, 誠如繡論, 勒徵也故, 饒戶有難支之歎, 免賤也故, 虛伍無塡代之道, 是豈字牧之地, 所可冒行哉? 事之駭惋, 莫此爲甚。 申飭道臣, 嚴加痛革。 其一, 詳定加下, 至爲一萬三千餘兩, 就甲午別會穀中三千石, 執錢報下事也。 詳定應下, 本有定式, 而初不條例之恪遵, 一任奸吏之舞弄, 無名加下, 積至千萬, 而畢竟請報, 徒仰公穀, 公穀雖曰有裕, 豈可使之尾閭於奸吏口腹乎? 年前自惠廳, 査其濫下, 還徵於幾年監色, 而猶踵前習, 弊復自如, 誠不勝駭歎。 繡論似未及詳察裏面, 置之。 其一,
金剛山
凡屬公行, 一切防禁事也。 名山本爲遊覽之所, 公行豈無風流之勝? 一切設禁, 政恐行不得之政, 第爲關飭道臣, 俾無貽弊之地。 其一,
江陵月精寺
, 自經回祿之後, 尙未營建, 先從營邑, 區劃補助, 空名帖優數題給事也。 寺刹重修之時, 空帖成給, 或有已例, 況本寺則
史庫
守護, 與他有異乎? 然而鉅刹重建, 豈可以幾張空帖, 經紀其役哉? 關問道臣, 若知其重建始役, 則量宜成給, 亦似未晚, 以此申飭,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卽見
江原道
暗行御史
李啓善
別單, 則其一,
平昌
·
麟蹄
等邑逋穀分徵之弊, 明覈實數, 條列啓聞, 以爲處分之地, 且道內小豆, 非救荒之物, 而大過峙積, 耳牟是希耕之種, 而反多斂散, 令本道執錢換作, 以救民瘼事也。 近來無邑不還弊, 無吏不逋藪, 可謂收拾不得矣。 今此兩邑之逋, 雖未詳其何爲至此, 而爲營邑者, 全不事事, 無意充完, 畢竟倖望, 惟在格外之典, 而甚至於持斧之臣, 登之別單, 源由則無所皂白, 說弊則若是申勤, 而末乃以條列啓聞, 特下處分, 爲救弊之辭, 未知其所...
○ 辛亥五月初七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沈宜冕
, 侍讀官
尹堉
, 待敎
金炳國
, 假注書
李錫宙
, 記注官
朴賢楷
, 別兼春秋
徐翼輔
, 各持
通鑑
第四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曰,
蓋主
舍人, 以同室之人來告, 何也?
堉
曰, 雖其同室之人, 亦有不泯秉彝者, 豈必盡參其謀也? 謀逆者雖欲隱祕, 自然洩漏, 故乃被家人之奔告矣。 如此凶醜之類, 未有不現發者也, 上曰,
桀
之意, 宜亦與
安
無異也。
堉
曰, 聖敎切當矣。 子之設謀, 父豈不知? 特史體記實, 故
桀
之自立之意未露, 而
安
之立
桀
之謀莫掩, 故隨其實書之也。 推以事理, 則無怪
桀
之與知耳。 上曰, 以如是之臣, 有如是之事, 何以信人乎?
堉
曰,
霍光
·
上官桀
, 同受顧命, 而
光
則爲國忠臣矣。 人君不可以一人之故, 竝疑群臣矣。 臣當敷衍此義仰陳矣。 上曰, 然矣。
霍光
之權, 較多於
桀
, 而終爲忠臣矣。
堉
曰, 以
昭帝
之明爲君, 以
霍光
之忠爲臣, 雖有
桀
·
安
十輩, 何以闖其謀? 特自抵滅亡耳。 三代以來, 未有不失德而敗亡者, 亦未有逆天虐民而不敗者。 天位之保不保, 只在於我而已, 何懼乎亂臣? 然中主以下, 每見歷代如是之績, 槪未免猜疑群臣, 而上下不孚, 國不能治矣。
唐德宗
未嘗不明, 而猜疑太甚, 如
崔祐甫
·
姜公輔
之賢才, 乍用旋廢, 猝蹈奉天之禍,
宋太祖
洞
開城府
, 誠心推下, 其言曰,
柴世宗
盡殺方面大耳者, 而吾不與焉, 有天命者, 任自爲之, 是以賢才樂爲之用, 遂定太平之業, 兩君之成敗, 只爭猜疑與誠信。 然則御下之道, 不必先設忌克, 只宜明以莅之, 有罪勿赦, 當
上官桀
之因曲逕納后也, 已無人臣禮, 苟能定罪斥退, 則其謀無由至此。 惜乎
昭帝
之不能斷此耳。 此等處旣無可鑑可戒之實, 惟當傍通推類, 以益智思, 則可謂善讀史矣。 伏願深加澄省焉。 上曰, 於以養生, 何也?
堉
曰, 此語最當玩味。 大凡氣泰神安者, 恒多壽, 戚戚餒縮者, 恒傷生。 尙論三代曁於今古, 則自然心神和暢, 養生之道, 卽在此矣。 故古之聖人, 皆享上壽矣。 至若小人, 則閑居所爲, 常畏人知, 勞神傷生, 此理之必然。
詩
曰豈弟君子, 福祿攸降,
缺
炳國
讀自元平元年, 止襲尊號, 仍釋義訖, 奏曰, 人之語默動靜, 雖在閭巷之士, 稍欲自好, 則固不當造次輕忽, 而況居君上之位, 動作無節, 若是之甚乎? 一國之侯王, 猶不可然, 又況天子之尊, 爲民所法者乎? 惽不自悛, 畢竟顚敗而後已。 若使
昌邑王
, 進
王吉
之言, 改過遷善, 則太平之治, 亦可由是而進矣。
王吉
此言, 不獨爲當時藥石之言, 實爲萬世人主之所可體行者也。 上曰,
王吉
之言, 眞切當矣。 上曰,
方與
, 何謂也?
炳國
曰, 地名也。 上曰, 不曰卽位而曰尊號者, 何謂也?
炳國
曰, 是廢主之事, 故不直曰卽位, 而曰尊號也, 恐未敢質言也。 上曰,
哀王
, 何如人也?
炳國
曰, 此人不見經傳, 未敢的知, 而是必無善可稱者也。
○ 辛亥五月初七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沈宜冕
, 侍讀官
尹堉
, 待敎
金炳國
, 假注書
李錫宙
, 記注官
朴賢楷
, 別兼春秋
徐翼輔
○ 辛亥五月初七日申時, 上御
熙政堂
。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
兪鎭五
, 侍讀官
尹堉
, 檢討官
李承輔
, 待敎
金炳國
, 假注書
李敦禹
, 記注官
朴賢楷
, 別兼春秋
徐翼輔
, 各持
通鑑
第四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缺
承輔
曰, 所讀自止, 卽
昌邑王
荒淫無度之事, 雖無足敷陳, 而夫王者, 修德行惠, 代天爲功, 則陰陽調和, 風雨時若矣。 苟不修德, 則天必降災, 雨暘失宜, 故自古聖王出治之時, 天降膏露, 地出醴泉, 和氣致祥, 暗君御世之時, 氣數之應, 無非反是, 而乖氣致異矣。 天人感應之理, 若是其昭然, 人君體天爲治之際, 豈可不大加警省乎? 其久陰不雨之時,
霍光
與
安世
, 以不學之故, 昧於咎徵, 而
夏侯勝
, 則篤於學力, 能識天象之如何, 有此陳諫, 學問之效, 隨處發見, 若是其大矣。 伏願此等處, 亦可推類而澄省矣。
堉
曰, 臣所讀自止內, 是有國之大變, 千古一二有之事也。 無足敷衍仰陳, 而臣別有所懷, 敢此冒昧仰奏。 臣屢侍講筵, 伏覩天語溫諄, 道之使盡言, 臨文發難之際, 每以已講冊子中語, 錯擧互證, 時出於諸臣知慮之表, 臣於是, 仰認聖學之將就已多矣。 然下詢之文義則雖多, 而至於聖度中自得之旨, 未之或承, 伏況淸燕溫繹之際, 必有領會妙契於方冊之間者, 伏願勿靳敷示, 俾臣等依藉日月之光華, 千萬顒祝。 上曰, 未有所得, 此所以有問而已也。
堉
曰, 苟蒙垂示, 則儻有少差於本文旨意, 臣等亦可以附陳一得之見, 縱臣等知識, 無以仰補, 問難商確之際, 不無開悟於言語之外者矣。 上曰,
霍光
之不學, 於此可見。
伊尹
之事, 且不知之矣。
堉
曰, 此下節亦有不學之驗,
夏侯勝
問答是耳。 是以
霍光
, 每重經術之士矣。 上曰,
楊敝
之驚懼, 似是庸人也。
堉
曰, 是非庸鈍之致, 此事有非人臣所可擬議, 而
光
爲宗社, 計雖出此,
張
·
田
以外, 未得參聞。 當時丞相無權, 議定之後始告之, 而顧其位則在百僚之首, 安得不驚懼哉? 此實人臣當然之事,
夏侯勝
·
嚴延年
, 亦其時朝廷不可無之人也。 上曰,
昌邑邸
, 何謂也?
堉
曰, 諸侯皆定邸舍於都下, 今送至本邸也, 非至本國也。
缺
炳國
讀自初
衛太子
, 止敬憚之, 仍釋義。 上曰, 侍御史, 如今日之臺諫乎?
炳國
曰, 然矣。 上曰, 此事甚難矣。
炳國
曰, 無
伊尹
之心, 而行
伊尹
之事, 則是簒逆也, 而
霍光
有
伊尹
之心, 而行
伊尹
之事, 故不徒當時之無異議, 後世亦無敢非其事者, 又況漢家天下, 危乎殆哉, 而卽賴
霍光
之忠愼, 呼吸之間, 安如磐石,
武帝
付托之誠, 可謂得其人矣。 上曰,
嚴延年
, 亦可謂得其職之人也。
炳國
曰,
延年
之劾奏, 亦人臣當然之分義也。 上曰, 然矣。 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辛亥五月初七日申時, 上御
熙政堂
。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
兪鎭五
, 侍讀官
尹堉
, 檢討官
李承輔
, 待敎
金炳國
, 假注書
李敦禹
, 記注官
朴賢楷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