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승정원일기 128책(탈초본 2706책) 고종 3년 9월 19일 기해[을해]
1866년 同治(淸/穆宗) 5년
요목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都承旨
李載冕
齋宿
。左承旨
宋熙正
齋宿
。右承旨
宋謙洙
齋直
。左副承旨
鄭基會
齋宿
。右副承旨
趙性敎
齋宿
。同副承旨
鄭雲龜
齋直
。注書
李承洙
齋宿
李龍雨
病
。假注書
趙秉鎬
齋直
。事變假注書
方孝隣
仕
。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趙性敎
啓曰, 大司憲·執義·掌令二員, 持平二員未差,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趙性敎
啓曰, 大司憲·執義·掌令二員, 持平二員未差,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宋熙正
啓曰, 明日大駕詣
永禧殿
, 入齋室後,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問安, 何承旨進去乎? 敢稟。傳曰, 右副承旨進去。
○
宋熙正
啓曰, 明日大駕詣
永禧殿
, 入齋室後, 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大妃殿問安, 何承旨進去乎? 敢稟。傳曰, 右副承旨進去。
○ 傳于
宋謙洙
曰, 原任直提學
金輔鉉
, 馳詣
華寧殿
, 奉審摘奸, 仍詣
健陵
·
顯隆園
, 一體奉審以來。
○ 傳于
宋謙洙
曰, 原任直提學
金輔鉉
, 馳詣
華寧殿
, 奉審摘奸, 仍詣
健陵
·
顯隆園
, 一體奉審以來。
○ 傳于
宋謙洙
曰, 自明日進講, 停。
○ 傳于
宋謙洙
曰, 自明日進講, 停。
○
宋謙洙
啓曰, 藝文提學
申應朝
疏批已下,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宋謙洙
啓曰, 藝文提學
申應朝
疏批已下,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檢閱
洪萬植
·
權命菊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檢閱
洪萬植
·
權命菊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鄭雲龜
啓曰, 明日
南關王廟
親行奠酌禮時, 右邊捕盜大將
李邦鉉
, 以司僕內乘隨駕矣。所佩命召及大將牌·傳令牌, 何以爲之? 而捕將重任, 不可一刻暫曠。在前如此之時, 有他邊大將兼察之例, 今番則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仍佩往來, 他邊大將兼察。
○
鄭雲龜
啓曰, 明日
南關王廟
親行奠酌禮時, 右邊捕盜大將
李邦鉉
, 以司僕內乘隨駕矣。所佩命召及大將牌·傳令牌, 何以爲之? 而捕將重任, 不可一刻暫曠。在前如此之時, 有他邊大將兼察之例, 今番則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仍佩往來, 他邊大將兼察。
○ 又啓曰, 右邊捕盜大將, 他邊大將兼察事, 命下矣。兼察右邊捕盜大將
李東鉉
, 卽爲牌招聽傳敎,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右邊捕盜大將, 他邊大將兼察事, 命下矣。兼察右邊捕盜大將
李東鉉
, 卽爲牌招聽傳敎,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宋謙洙
曰, 頒敎文中, 赦句添入。
○ 傳于
宋謙洙
曰, 頒敎文中, 赦句添入。
○
宋謙洙
啓曰, 頒敎文中赦句添入事, 命下矣。某罪以下宥之乎? 敢稟。傳曰, 徒流以下竝宥。
○
宋謙洙
啓曰, 頒敎文中赦句添入事, 命下矣。某罪以下宥之乎? 敢稟。傳曰, 徒流以下竝宥。
○ 又啓曰, 頒敎文中赦句添入事, 命下矣。藝文提學
申應朝
, 旣在闕中, 使之添入,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頒敎文中赦句添入事, 命下矣。藝文提學
申應朝
, 旣在闕中, 使之添入,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鄭雲龜
曰, 明日出宮門路, 以
協陽門
爲之。
○ 傳于
鄭雲龜
曰, 明日出宮門路, 以
協陽門
爲之。
○
鄭雲龜
, 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卽見先鋒中軍
李容熙
今十八日申時成貼馳報, 則兼差哨官
韓聖根
, 率領執事
池弘寬
別破陣五十名, 防守
文殊山城
矣。當日巳時量, 文殊別將馳報內, 小洋船四隻, 乘潮直向山城南門, 故急發一哨軍, 使之赴救矣。未及中途,
池弘寬
·
韓聖根
, 以蓬頭短衣, 先後來到曰, 二船當前先泊之際,
韓聖根
, 挺身大呼, 先自放銃, 一發數丸, 則賊漢之應響仆船者, 爲幾名, 而五十銃手, 隨卽齊發, 二船賊漢, 太半僵仆者, 假量爲五六十名, 於焉之間, 後二船賊漢, 一時登陸者, 無慮爲百餘名, 而未遑粧藥, 遽中彼丸而死者, 爲三人, 中肩中臂者, 又爲二人, 衆寡不敵, 回身走還, 而行且顧眄, 則賊漢, 衝火山城南門, 旋卽還渡云, 賊旣入境, 未盡殲滅, 反致傷我軍燒我門者, 職在出征, 惶恐待罪, 被火形止, 行將詳探, 馳報計料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勿待罪, 斯速奏凱也。
○
鄭雲龜
, 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卽見先鋒中軍
李容熙
今十八日申時成貼馳報, 則兼差哨官
韓聖根
, 率領執事
池弘寬
別破陣五十名, 防守
文殊山城
矣。當日巳時量, 文殊別將馳報內, 小洋船四隻, 乘潮直向山城南門, 故急發一哨軍, 使之赴救矣。未及中途,
池弘寬
&m...
○ 傳于
鄭雲龜
曰, 昨日洋夷之突入
文殊山城
也,
韓聖根
之孤軍對敵, 冒危放丸,
池弘寬
之奮不顧身, 後先效力, 其忠勇敵愾, 深庸嘉尙, 而鼓動軍情, 驚破賊膽, 未始不權輿於此, 奏凱之日, 當有擢用之擧, 至於官軍三名之被死, 二名之被傷, 滿心慘惻, 何以爲心? 死者之給需厚埋, 其家屬之從優顧恤, 自該營卽爲擧行, 傷者之各別救療, 一體申飭事, 塘馬知委於先鋒中軍, 先以此意, 面面曉諭。
○ 傳于
鄭雲龜
曰, 昨日洋夷之突入
文殊山城
也,
韓聖根
之孤軍對敵, 冒危放丸,
池弘寬
之奮不顧身, 後先效力, 其忠勇敵愾, 深庸嘉尙, 而鼓動軍情, 驚破賊膽, 未始不權輿於此, 奏凱之日, 當有擢用之擧, 至於官軍三名之被死, 二名之被傷, 滿心慘惻, 何以爲心? 死者之給需厚埋, 其家屬之從優顧恤, 自該營卽爲擧行, 傷者之各別救療, 一體申飭事, 塘馬知委於先鋒中軍, 先以此意, 面面曉諭。
○ 以檢閱
洪萬植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宋謙洙
曰, 只推。
○ 以檢閱
洪萬植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宋謙洙
曰, 只推。
○
宋謙洙
啓曰, 今日齋宿, 承旨當爲備員, 都承旨
李載冕
, 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牌招。
○
宋謙洙
啓曰, 今日齋宿, 承旨當爲備員, 都承旨
李載冕
, 所當牌招, 而拘於廳規, 不得請牌,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牌招。
○
鄭雲龜
, 以宗親府言啓曰,
抱川
居璿派
李奎漢
, 以討殲洋夷事, 血檄募人, 來到臣府, 慷慨激烈, 其志可尙, 付之巡撫先鋒, 以爲奮發効力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鄭雲龜
, 以宗親府言啓曰,
抱川
居璿派
李奎漢
, 以討殲洋夷事, 血檄募人, 來到臣府, 慷慨激烈, 其志可尙, 付之巡撫先鋒, 以爲奮發効力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公忠監司
申檍
狀啓, 則備陳道內綿農慘歉之狀, 仍請各軍布以木上納者, 自今十月至明年九月, 兵曹及各營各衙門, 竝純錢, 訓局砲保, 一體純錢代納,
舒川
等七邑苧納軍布, 亦許限明秋以錢代納事, 竝令廟堂稟旨分付矣。本道綿農, 雖不善就, 京師經用, 到底艱絀, 而況今軍需, 尤係時急, 日前
嶺南
請代之啓, 旣已稟覆勿施矣。此狀辭, 亦爲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公忠監司
申檍
狀啓, 則備陳道內綿農慘歉之狀, 仍請各軍布以木上納者, 自今十月至明年九月, 兵曹及各營各衙門, 竝純錢, 訓局砲保, 一體純錢代納,
舒川
等七邑苧納軍布, 亦許限明秋以錢代納事, 竝令廟堂稟旨分付矣。本道綿農, 雖不善就, 京師經用, 到底艱絀, 而況今軍需, 尤係時急, 日前
嶺南
請代之啓, 旣已稟覆勿施矣。此狀辭, 亦爲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坡州牧使
趙羲豐
改差, 其代, 前僉使
柳晥
差下, 使之除朝辭給馬罔夜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坡州牧使
趙羲豐
改差, 其代, 前僉使
柳晥
差下, 使之除朝辭給馬罔夜下送,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東津
設鎭事, 向因箕伯啓聞, 有所稟覆者矣。此時海防, 一時爲急, 前郡守
李鍾元
, 該鎭僉使差下, 使之除朝辭罔夜赴任, 仍以邊地窠施行, 其區劃設始之方, 令道臣更爲從長登聞,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東津
設鎭事, 向因箕伯啓聞, 有所稟覆者矣。此時海防, 一時爲急, 前郡守
李鍾元
, 該鎭僉使差下, 使之除朝辭罔夜赴任, 仍以邊地窠施行, 其區劃設始之方, 令道臣更爲從長登聞,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大興中軍
具然泓
改差, 以長湍縣監
申橚
兼差, 使之罔夜赴任, 防守備禦之節, 與守臣商議, 從便爲之,
沁都
赴援軍, 姑爲還付本陣事, 三懸鈴行會,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大興中軍
具然泓
改差, 以長湍縣監
申橚
兼差, 使之罔夜赴任, 防守備禦之節, 與守臣商議, 從便爲之,
沁都
赴援軍, 姑爲還付本陣事, 三懸鈴行會, 何如? 傳曰, 允。
○ 兵曹, 大興中軍單
申橚
, 東津僉使單
李鍾元
。
○ 兵曹, 大興中軍單
申橚
, 東津僉使單
李鍾元
。
○ 吏曹口傳政
〈事〉
, 坡州牧使單
柳晥
。
○ 吏曹口傳政
〈事〉
, 坡州牧使單
柳晥
。
○
宋謙洙
, 以迎接都監言啓曰, 卽接遠接使謄移, 則勅使到
順安館
, 上勅所製詩五律二首, 副勅所製詩七絶二首。請揭于館壁, 故原本下送該牧, 使之勅行回還前入刻懸板, 而詩本謄書上送矣。正書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宋謙洙
, 以迎接都監言啓曰, 卽接遠接使謄移, 則勅使到
順安館
, 上勅所製詩五律二首, 副勅所製詩七絶二首。請揭于館壁, 故原本下送該牧, 使之勅行回還前入刻懸板, 而詩本謄書上送矣。正書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司饔院監膳提調意啓曰, 今日監膳時, 日下生鮮, 腐傷體小, 屢次點退, 終不改備, 日勢漸晩, 不得已捧入, 而該貢人等所訴內, 日下生鮮, 産出於
京畿
沿海各邑矣。近因船路阻隔, 於捉於貿, 萬無繼供之望, 願以活鷄, 姑爲代封云矣。事勢雖然, 莫重日供, 自下不敢擅便, 惶恐, 敢啓。傳曰, 知道。代封。
○ 又以司饔院監膳提調意啓曰, 今日監膳時, 日下生鮮, 腐傷體小, 屢次點退, 終不改備, 日勢漸晩, 不得已捧入, 而該貢人等所訴內, 日下生鮮, 産出於
京畿
沿海各邑矣。近因船路阻隔, 於捉於貿, 萬無繼供之望, 願以活鷄, 姑爲代封云矣。事勢雖然, 莫重日供, 自下不敢擅便, 惶恐, 敢啓。傳曰, 知道。代封。
○ 又以迎接都監言啓曰, 卽接遠接使謄移, 則勅使, 到
安州
·
嘉山
, 所製詩七絶一首·五律一首, 副勅所製五言古詩一首出給。請揭于館壁, 故原本, 竝下送該郡, 使之勅行回還前入刻懸板, 而原本謄書上送矣。正書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迎接都監言啓曰, 卽接遠接使謄移, 則勅使, 到
安州
·
嘉山
, 所製詩七絶一首·五律一首, 副勅所製五言古詩一首出給。請揭于館壁, 故原本, 竝下送該郡, 使之勅行回還前入刻懸板, 而原本謄書上送矣。正書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守宮檢校副提學
趙龜夏
, 待明朝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弘文館言啓曰, 守宮檢校副提學
趙龜夏
, 待明朝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成均館大司成意啓曰, 迎勅
慕華館
及
仁政門
外儒生整齊等事, 該曹節目, 已爲啓下矣。自前迎勅時, 假儒生祗迎等事, 例以計士·律官·畫員·寫字官日官醫官譯官中限四十人, 分排擧行矣。今亦依例所屬各該司, 預爲申飭知委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成均館大司成意啓曰, 迎勅
慕華館
及
仁政門
外儒生整齊等事, 該曹節目, 已爲啓下矣。自前迎勅時, 假儒生祗迎等事, 例以計士·律官·畫員·寫字官日官醫官譯官中限四十人, 分排擧行矣。今亦依例所屬各該司, 預爲申飭知委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鄭雲龜
, 以兵曹言啓曰, 謹考
壬申謄錄
, 則正月二十日
宗廟
·
景慕宮
展謁時, 巡撫使, 只率前排禁衛, 前路通衢出來祗迎矣。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敢稟。傳曰, 依壬申年例爲之。
○
鄭雲龜
, 以兵曹言啓曰, 謹考
壬申謄錄
, 則正月二十日
宗廟
·
景慕宮
展謁時, 巡撫使, 只率前排禁衛, 前路通衢出來祗迎矣。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敢稟。傳曰, 依壬申年例爲之。
○ 又以兵曹言啓曰, 今九月二十日, 文臣朔試射日次, 而動駕相値, 不
〈得〉
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兵曹言啓曰, 今九月二十日, 文臣朔試射日次, 而動駕相値, 不
〈得〉
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都摠府言啓曰, 都摠管
韓啓源
, 以議政府堂上, 本府坐起進參事, 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都摠府言啓曰, 都摠管
韓啓源
, 以議政府堂上, 本府坐起進參事, 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部將
李基爀
, 本營別軍官差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部將
李基爀
, 本營別軍官差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卽見先鋒中軍
李容熙
成貼馳報, 則大陣去夜無事經宿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卽見先鋒中軍
李容熙
成貼馳報, 則大陣去夜無事經宿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本營徵付善放砲手五十六名, 將校一人率領, 往赴先鋒陣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本營徵付善放砲手五十六名, 將校一人率領, 往赴先鋒陣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摠戎千摠
李基祚
, 本營別軍官差下, 使之往赴先鋒陣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摠戎千摠
李基祚
, 本營別軍官差下, 使之往赴先鋒陣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統長
李在澤
黃牛一隻,
崔虎大
黃牛一隻, 算學敎授
李海斗
黃牛一隻生·猪二口, 戶曹書吏
金學準
錢二百兩,
金完祖
錢二百兩,
金禹鼎
錢一百兩, 明禮宮掌務
劉在韶
白米五石, 宣惠廳庫直
金鎭漢
錢一百兩, 來納臣營, 願助軍需, 故捧上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畿輔都巡撫營言啓曰, 統長
李在澤
黃牛一隻,
崔虎大
黃牛一隻, 算學敎授
李海斗
黃牛一隻生·猪二口, 戶曹書吏
金學準
錢二百兩,
金完祖
錢二百兩,
金禹鼎
錢一百兩, 明禮宮掌務...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李玄鶴
·
成斗煥
, 受由下鄕, 過限不現, 依例汰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李玄鶴
·
成斗煥
, 受由下鄕, 過限不現, 依例汰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參軍
李鳳魯
, 受由過限, 還現無期, 汰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參軍
李鳳魯
, 受由過限, 還現無期, 汰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哨官
李秀馨
, 身病甚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本廳哨官
李秀馨
, 身病甚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卽見臣營中軍
權
馳報, 則
幸洲
[幸州]
項
防守將卒, 無頉經夜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御營廳言啓曰, 卽見臣營中軍
權
馳報, 則
幸洲
[幸州]
項
防守將卒, 無頉經夜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摠戎廳言啓曰, 去夜沿江防守將官·將校馬步軍兵, 無頉經夜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摠戎廳言啓曰, 去夜沿江防守將官·將校馬步軍兵, 無頉經夜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摠戎廳言啓曰, 前知事
玄鐸
, 錢文一百兩, 來納本陣, 願助軍需, 而
玄石里
居泮民良人
金麟性
, 黃肉三百斤·折餠二千四百箇·湯三瓮·淸酒三十盆,
麻浦
居泮民出身
李義祥
, 白鰕醢半瓮·石花醢三缸·石魚醢三束·醬肉二缸·淸酒十盆·熟肉十斤·南草十斤, 來納, 故自願軍二百名處, 排日犒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又以摠戎廳言啓曰, 前知事
玄鐸
, 錢文一百兩, 來納本陣, 願助軍需, 而
玄石里
居泮民良人
金麟性
, 黃肉三百斤·折餠二千四百箇·湯三瓮·淸酒三十盆,
麻浦
居泮民出身
李義祥
, 白鰕醢半瓮·石花醢三缸·石魚醢三束·醬肉二缸·淸酒十盆·熟肉十斤·南草十斤, 來納, 故自...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明日動駕時, 本府都事, 當爲全數進參, 而新除授都事
李熙藻
在外, 無以推移, 其代, 令該曹口傳相換, 以爲分排擧行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明日動駕時, 本府都事, 當爲全數進參, 而新除授都事
李熙藻
在外, 無以推移, 其代, 令該曹口傳相換, 以爲分排擧行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李熙藻
, 中部令
鄭完淳
, 以上相換。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李熙藻
, 中部令
鄭完淳
, 以上相換。
○ 同知
申應朝
疏曰, 伏以, 臣至愚極陋, 前後揚歷, 罔非踰濫, 循分匪稱, 每切兢惕, 千萬不自意, 除書有隕, 以臣爲藝文提學, 臣聞命惝怳, 莫省攸措。噫, 文學之任, 自古非輕, 而夫是職也, 潤色辭命, 則發揮睿藻, 黼黻王猷, 則鋪張盛美, 演綸播告, 動臧否, 苟非淹貫之識, 敏妙之思, 爲一時之所推詡, 則莫宜居之, 故遴選之嚴, 最稱難愼, 何嘗有如臣愚昧, 亦得以濫廁於其間哉? 臣素無文學, 才識闇劣, 述性硬澁, 路逕不開, 加之以疾病衰朽, 神思凋落, 或有撰綴文字, 塗改滿紙, 而竟不能以有成, 非徒臣自視羞赧, 人亦未嘗謂臣有觚墨之末技, 至於駢儷之文, 尤非素嫺, 藝苑之用, 惟此是需, 而短拙無當又如此, 臣雖欲冒昧膺命, 爲一身之榮觀, 其於貽累聖簡, 而爲士林所笑, 何哉? 況玆特除, 恩出格外, 有非賤分之所敢安, 而聖朝官人之政, 又不宜若是輕褻, 則臣竊爲聖明惜此擧也。人有長短, 皆不可强, 而惟文爲甚, 則是任之非臣所宜, 夫人皆知之, 而責臣以誕宣鴻猷, 賁飾晠化, 裨補聖朝聲明文物之盛, 事理之所必無, 而誤恩至此, 臣誠莫知其所以也。矧今
南殿
酌獻, 撰祝有命, 庚牌儼臨, 促臣出膺, 悸慓踧踖, 進退皆窮, 玆將疾聲之呼, 仰瀆崇嚴之下, 欲望聖慈, 念是職之不宜輕授, 察臣言之非出飾讓, 將臣新授職名, 亟許遞免, 以重名器, 以安私分, 不勝幸甚。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行公。
○ 同知
申應朝
疏曰, 伏以, 臣至愚極陋, 前後揚歷, 罔非踰濫, 循分匪稱, 每切兢惕, 千萬不自意, 除書有隕, 以臣爲藝文提學, 臣聞命惝怳, 莫省攸措。噫, 文學之任, 自古非輕, 而夫是職也, 潤色辭命, 則發揮睿藻, 黼黻王猷, 則鋪張盛美, 演綸播告, 動臧否, 苟非淹貫之識, 敏妙之思, 爲一時之所推詡, 則莫宜居之, 故遴選之嚴, 最稱難愼, 何嘗有如臣愚昧, 亦得以濫廁於其間哉? 臣素無文學, 才識闇劣, 述性硬澁, 路逕不開, 加之以疾病衰朽, 神思凋落, 或有撰綴文字, 塗改滿紙, 而竟不能以有成, 非徒臣自視羞赧, 人亦未嘗謂臣有觚墨之末技, 至於駢儷之文, 尤非素嫺, 藝苑之用, 惟此是需, 而短拙無當又如此, 臣雖欲冒昧膺命, 爲一身之榮觀, 其於貽累聖簡, 而爲士林所笑, 何哉? 況玆特除, 恩出格外, 有非賤分之所敢安, 而聖朝官人之政, 又不宜若是輕褻, 則臣竊爲聖明惜此擧也。人有長短, 皆不可强, 而惟文爲甚, 則是任之非臣所...
○ 行護軍
許傳
疏曰, 伏以, 臣早失父詔, 又違師訓, 學術空疎, 聞見謏寡, 妄自眩鬻於試藝之場, 濫竊科第, 以有老母, 庶冀祿養, 罪積不滅, 禍延天只, 自是以後, 念絶榮途, 玉署銀臺, 進難退易, 杜門屛伏, 自分窮餓以終, 遭値聖明之世, 不爲棄物, 分憂百里, 待罪三年, 效蔑涓埃, 恩重山海, 一被錫馬之寵, 再蒙賜衣之褒, 璽書隆摯, 迥出尋常, 多士與榮, 小民動色, 臣誠莫知其何以得此。感激之中, 惶凜居先, 遞歸未幾, 伏奉特旨, 以臣爲嘉善大夫者, 是乃亞卿之秩命德之爵也, 萬不近似於如臣愚下, 非但於臣身, 犯冥升之戒, 在朝家, 亦必貽濫授之譏, 臣於是益覺措躬之無所也。矧今外夷侵陵, 一國空虛, 宗社安危, 所係甚切, 此實任賢擇才之時, 臣何敢偃然冒當而已乎? 伏乞天地父母, 俯垂鑑諒, 亟收成命, 以重用人官人之大方焉。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行公。
○ 行護軍
許傳
疏曰, 伏以, 臣早失父詔, 又違師訓, 學術空疎, 聞見謏寡, 妄自眩鬻於試藝之場, 濫竊科第, 以有老母, 庶冀祿養, 罪積不滅, 禍延天只, 自是以後, 念絶榮途, 玉署銀臺, 進難退易, 杜門屛伏, 自分窮餓以終, 遭値聖明之世, 不爲棄物, 分憂百里, 待罪三年, 效蔑涓埃, 恩重山海, 一被錫馬之寵, 再蒙賜衣之褒, 璽書隆摯, 迥出尋常, 多士與榮, 小民動色, 臣誠莫知其何以得此。感激之中, 惶凜居先, 遞歸未幾, 伏奉特旨, 以臣爲嘉善大夫者, 是乃亞卿之秩命德之爵也, 萬不近似於如臣愚下, 非但於臣身, 犯冥升之戒, 在朝家, 亦必貽濫授之譏, 臣於是益覺措躬之無所也。矧今外夷侵陵, 一國空虛, 宗社安危, 所係甚切, 此實任賢擇才之時, 臣何敢偃然冒當而已乎? 伏乞天地父母, 俯垂鑑諒, 亟收成命, 以重用人官人之大方焉。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行公。
○ 工曹參判
李恒老
疏曰, 伏以, 臣日者伏蒙賜批, 悶臣老病, 以調理行公爲敎, 臣雙擎拜讀, 感淚交逬。此雖慈父之於愛子, 何以加焉? 自玆以往, 益不知死所矣。但因仍數日, 見職未蒙許遞之命, 而實病, 萬無可强之勢, 若以所帶之職, 溘然就木, 則傷廉害義, 受人笑罵, 臣死不可瞑目也。方將治疏, 重籲天閽, 而副摠管新命又至, 瀝血陳情, 反成虛套, 臣玩負乘之占, 懼福過之災, 尤欲循墻而走也。伏望更加矜察, 竝命遽改, 實天地父母始終生成之恩也。臣伏讀朝紙, 十行絲綸, 令人感泣, 足以仰見大聖人罪己責躬收拾人心之盛節也。第今中外物情, 下不信上, 痼疾已久, 徒言無實, 不足以濟事。
孟子
曰,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所謂仁聲者, 如亟罷土木之役, 悉禁斂民之政, 大開從諫之門, 深講用賢之方, 不留一毫私意, 不雜一毫文具, 不容一毫吝執, 使擧國, 曉然知聖意之所在, 而必信不疑, 然後乃所謂仁聲也。不然而斟酌其中, 稍減分數, 而無拔本塞源之實, 粗能收用, 而無貫始徹終之實, 則百姓, 至愚而神, 彼其怨咨離叛, 又非奉天一詔所能回也。惟聖明念哉。若夫信賞必罰之說, 則前疏, 亦旣微發其端矣。蓋天道有陰陽, 人事有淑慝, 故扶陽而抑陰, 命德而討罪, 勸善而懲惡, 如車之有兩輪, 鳥之有兩翼, 不可闕一者也。二帝三王, 參贊化育者在此,
孔
·
孟
·
程
·
朱
, 講明傳授者在此, 爲政而不達於此, 則雖無事之時, 不可以爲國, 況有難之時乎? 故左攻于左, 右攻右, 御以其馬之正者, 不可不賞于祖, 左不攻左, 右不攻右, 御非其馬之正者, 不可不戮于社, 此則帥臣之所當講也。尊君親上, 盡伏節死義之忠者, 不可無五服之章, 懷利忘義, 有偸生苟免之罪者, 不可無五刑之誅, 此則朝廷之所當講也。推此以求, 凡事皆然, 好惡不明, 功罪不章, 僨事之所由也。惟聖明察焉。抑又有一獻焉。洋夷之禍, 至於今日, 雖洪水·猛獸, 無以加焉。殿下, 宵旰憂悸, 內則使有司, 捕誅邪學之黨, 外則使將士, 出征入海之寇, 人獸之關, 存亡之機, 決於呼吸, 誠不可少緩也。然徒治其末而不拔其本, 徒止其流而不塞其源, 則臣又恐根本之萌蘖, 源泉之湧出, 雖善者, 亦無如之何矣。
朱子
曰, 正其本者, 雖若迂緩而實易爲力, 救其末者, 雖若切至而實難爲功, 故昔之善論事者, 必深明夫本末之所在, 而先正其本, 本正則末之不治, 非所憂矣。然則迅掃洋氛之本, 在殿下之一心, 今爲殿下計, 莫如澄治此心, 不爲外物所牽制搖奪, 所謂外物者, 事目甚多, 不可枚擧, 而洋物爲最甚。臣願殿下, 斷自睿衷, 凡服食器用, 逐日常接之際, 一有洋物, 介於其間, 悉行搜出, 聚之闕廷而燒之, 昭示好惡之有在, 則是克己正心之符驗, 而殿下之身正矣。以是警動於宮闈之內宗戚之家, 則宮闈宗戚, 莫不從志, 而殿下之家正矣。以是警動於朝廷, 則內自朝廷, 外至遐裔, 莫不從志, 而殿下之國正矣。身修家齊而國正, 則洋物, 無所用之, 而交易之事絶矣。交易之事絶, 則彼之奇技淫巧, 不得售矣。奇技淫巧不得售, 則彼必無所爲而不來矣。此與誅捕征伐, 本末相資, 表裏相因, 不可不加之意也。臣平生, 身不着洋織, 家不用洋物, 以成一家之政, 滿腔血心, 欲以行之於心者, 告之於君, 施之於家者, 推之於國, 願殿下, 行此一着, 快示中外, 使群臣百姓, 知大聖人之作爲, 如靑天白日焉, 安知不天降大任, 試之以敵國外患, 使聖明, 動心忍性, 憂戚玉成, 傾否濟屯, 以當一治之數也? 伏惟聖明, 財幸焉。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辭, 調理行公, 尾附事, 所陳切切正當, 當體念矣。
○ 工曹參判
李恒老
疏曰, 伏以, 臣日者伏蒙賜批, 悶臣老病, 以調理行公爲敎, 臣雙擎拜讀, 感淚交逬。此雖慈父之於愛子, 何以加焉? 自玆以往, 益不知死所矣。但因仍數日, 見職未蒙許遞之命, 而實病, 萬無可强之勢, 若以所帶之職, 溘然就木, 則傷廉害義, 受人笑罵, 臣死不可瞑目也。方將治疏, 重籲天閽, 而副摠管新命又至, 瀝血陳情, 反成虛套, 臣玩負乘之占, 懼福過之災, 尤欲循墻而走也。伏望更加矜察, 竝命遽改, 實天地父母始終生成之恩也。臣伏讀朝紙, 十行絲綸, 令人感泣, 足以仰見大聖人罪己責躬收拾人心之盛節也。第今中外物情, 下不信上, 痼疾已久, 徒言無實, 不足以濟事。
孟子
曰,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所謂仁聲者, 如亟罷土木之役, 悉禁斂民之政, 大開從諫之門, 深講用賢之方, 不留一毫私意, 不雜一毫文具, 不...
○ 丙寅九月十九日巳時, 上御
誠正閣
。進講入侍時, 講官
金永爵
, 參贊官
宋謙洙
, 侍講官
洪萬燮
, 記事官
李承洙
, 記事官
白義行
, 記事官
金性均
, 各持
通鑑
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
(分)
左右。上開卷。仍讀前受音一遍訖。
永爵
, 自嘆曰公所居, 止諫曰今封此功, 仍釋義訖。上命授書算于
永爵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永爵
還納書算。上曰,
陳豨
得幸於
漢高
, 宜若不反, 然甘聽
韓信
之謀, 遂許俱反,
陳豨
之爲漢朝逆臣, 尤有甚於
淮陰侯
也。大抵
韓信
有反心, 出於怏怏不得也。若使
漢高
, 初不降封
淮陰
, 誠心待之, 則豈至此謀反之境乎?
永爵
曰, 聖敎切當。
韓信
·
陳豨
, 固漢之叛逆。
綱目
曰,
豨
常慕
信陵君
之養士, 賓客隨之者, 千餘乘,
高祖
, 令人覆案
豨
客諸不法事,
豨
恐遂反, 然則
豨
之叛, 未必專由於
淮陰
之說也。
淮陰
, 當初不聽
武涉
·
蒯徹
之言, 其無叛心可知, 及其失職怏怏, 乃有斯謀,
信
固不足言, 而
高祖
, 亦失駕馭之道矣。夫
淮陰
, 非純臣也。破齊自王, 攻楚不至, 豈有如許臣分乎? 伊時
高祖
, 已有不滿於
韓信
之心, 宜有夷族之禍矣。自古創業之主, 未能保全功臣, 惟
漢光武
·
宋太祖
, 保全功臣,
宋祖
之定天下, 召諸功臣, 盃酒談笑, 使之釋兵權歸第, 安享富貴, 此莫非仁厚之德。蓋臣以貞忠純篤, 終始不渝, 君以仁厚保全, 共享富貴爲心, 則君臣俱榮矣。伏願殿下澄省焉。
萬燮
曰,
韓信
, 漢之良將,
陳豨
, 趙之相國也。
信
與
豨
此時謀反, 是豈人臣之道理乎?
滎陽
之勝, 垓下之事, 大抵皆
信
之功也, 而若終始如一, 則勳可比於
周
·
召
·
太公
, 後世血食, 而不此之爲, 乃至叛逆, 豈非千古嗟嘆且惜乎?
謙洙
曰,
信
·
豨
, 皆以
高祖
之幸臣, 不思舊恩, 而負國叛逆, 此雖由失職怏怏, 爲人臣者, 豈容如是?
高祖
御下之專以權謀, 牢籠爲主, 非以心誠待之, 故下多畏忌其能, 少無忠君愛上之誠, 昔
孔子
曰, 君使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爲國之道, 不外乎是矣。
永爵
曰, 上自擊之一句, 無足敷衍旨義, 而
漢高
八年干戈, 固已厭兵, 且此時,
高祖
春秋亦老矣。及聞
豨
反, 乃自將擊之, 其剛確勇斷之氣, 尙今不衰, 可以想像。且天下精兵處一句中精字, 最有意, 兵貴精, 不貴多, 烏合之衆, 市井之徒, 雖千無所容, 若其組練之卒, 一可當百, 十可當千, 而趙代, 中原西北之境也, 西北之俗, 尙强悍善弓馬, 我國亦然臣曾出守西邑, 孰
[熟]
諳其俗, 而我國, 當以西北之兵, 爲最强, 當此擾攘之時, 此等字句, 默究而細察焉。臣所區區之望也。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命講官先退。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丙寅九月十九日巳時, 上御
誠正閣
。進講入侍時, 講官
金永爵
, 參贊官
宋謙洙
, 侍講官
洪萬燮
, 記事官
李承洙
, 記事官
白義行
, 記事官
金性均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