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9년
1809년 (기사)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03책(탈초본 1964책) 순조 9년 3월 14일 갑술
1809년 嘉慶(淸/仁宗) 14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雨
行都承旨
沈象奎
緣故出
。 行左承旨
洪奭周
內閣直
。 行右承旨
李文會
坐
。 左副承旨
金宗善
坐
。 右副承旨
鄭萬始
坐直
。 同副承旨
金敎根
坐直
。 注書
李魯集
在外未肅拜
一員未差。 假注書
任文白
仕
閔秉勳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鄭弼漢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비가 내려 측우기로 측정함
○ 自辰時至人定,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三分。
○ 自辰時至人定,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三分。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金敎根의 啓
○
金敎根
啓曰, 行大司憲
李直輔
, 掌令
愼宜學
, 持平
宋啓榦
·
金直淳
在外, 執義
崔履亨
, 掌令
權烒
呈辭,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敎根
啓曰, 行大司憲
李直輔
, 掌令
愼宜學
, 持平
宋啓榦
·
金直淳
在外, 執義
崔履亨
, 掌令
權烒
呈辭, 監察茶時之意,...
○ 傳于
李文會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李文會
曰, 禮房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以檢閱
朴綺壽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文會
曰, 只推。
○ 以檢閱
朴綺壽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文會
曰, 只推。
○
李文會
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別兼春秋
鄭觀綏
, 檢閱
申在植
·
朴綺壽
,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文會
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別兼春秋
鄭觀綏
, 檢閱
申在植
·
朴綺壽
,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別兼春秋
鄭觀綏
, 檢閱
申在植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文會
曰, 只推。
○ 以別兼春秋
鄭觀綏
, 檢閱
申在植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文會
曰, 只推。
○ 以應敎
李永老
, 副應敎
趙鎭順
, 校理
朴孝成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文會
曰, 只推。
○ 以應敎
李永老
, 副應敎
趙鎭順
, 校理
朴孝成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文會
曰, 只推。
○
李文會
啓曰, 應敎
李永老
, 副應敎
趙鎭順
, 校理
朴孝成
牌不進,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副校理
洪冕燮
, 修撰
徐長輔
·
申緯
, 副修撰
鄭魯榮
·
洪羲俊
,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文會
啓曰, 應敎
李永老
, 副應敎
趙鎭順
, 校理
朴孝成
牌不進,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副校理
洪冕燮
, 修撰
徐長輔
·
申緯
○
李文會
啓曰, 新除授注書
李魯集
時在
京畿驪州地
, 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何如? 傳曰, 允。
○
李文會
啓曰, 新除授注書
李魯集
時在
京畿驪州地
, 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金宗善
曰, 吏兵批歲抄點下者, 依例捧傳旨。
○ 傳于
金宗善
曰, 吏兵批歲抄點下者, 依例捧傳旨。
○ 以義禁府赦單子, 傳于
金敎根
曰,
宋欽書
·
徐有齡
·
朴祖壽
·
金箕殷
放。
○ 以義禁府赦單子, 傳于
金敎根
曰,
宋欽書
·
徐有齡
·
朴祖壽
·
金箕殷
放。
○ 以
公忠
監司
鄭晩錫
狀啓
天安縣
民家失火事, 傳于
洪奭周
曰, 當春失火, 聞甚矜惻, 原恤典外, 各別顧恤事, 廟堂措辭, 分付。
○ 以
公忠
監司
鄭晩錫
狀啓
天安縣
民家失火事, 傳于
洪奭周
曰, 當春失火, 聞甚矜惻, 原恤典外, 各別顧恤事, 廟堂措辭, 分付。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因
黃海道
暗行御史
金魯應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延安
故萬戶
李大春
褒贈事,
海州
故學生
張宗甲妻元氏
旌褒事, 竝令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考其原別單, 則
延安
故萬戶
李大春
, 往在壬辰島夷之難, 以本府武士, 爲西門守將時, 孤城被圍, 危如一髮, 而賊用雲梯攻之, 又取棺板冒之, 緣城而上,
大春
以鐵箭射之, 棺板脫落, 在下者皆壓死。 賊酋相謂曰, 破此三里之城, 易如拉朽, 而曠日持久, 是諸軍不爲力戰之致, 今日固決戰, 豎旗于北山之陽, 督戰益急, 城中之人, 無不驚惶失措, 夜深戰酣, 忽然喊聲大起, 賊又登城矣。
大春
抱火, 塞斷其路, 大聲呼諸軍, 或投火把, 或投藁草, 兩軍相搏, 聲振山岳, 時東風大作, 烟焰漲天, 燒斷長梯, 登城之賊, 碎爲肉泥, 我軍遂列立於雉堞之間, 以炬火亂投城下, 火烈風猛, 延熱於百步之外, 或以大石投之, 或以沸湯灌之, 賊皆縻爛, 屍積城下, 不可勝數。賊進不得入, 退無所掠, 乃解圍而去。
大春
等徒步追之, 超
大浦
, 奪其牛馬而來, 一邊射賊殺之, 一邊屠牛啖之, 賊壯而畏之, 不敢更戰。是以成
延安
之捷。及丙子之難, 年及九十, 壯心猶存, 帶矢候賊, 能殺一虜, 竟爲所害, 其英風毅節, 至今在
延
人之口, 百世之下, 懍懍有生氣, 況故忠臣
李廷馣文集
中, 昭載此事, 爲一部之信史。且其時力戰之功, 固已照爛, 而至於年及髦膂之後, 猶辦捐身殉國之忠, 比之故烈士, 尤有難焉。 第僻在海隅, 事又久遠, 迄今泯沒, 亦係朝家之闕典, 亟令有司, 特擧褒贈之典, 以爲激勸之地。
海州
故學生
張宗甲妻元氏
, 生於寒微之家, 曾不學彤管之書, 而至性出天, 善事舅姑, 傭身以養, 甘旨無闕, 輕煖以時, 舅姑有病, 則焚香禱天, 親煎其藥, 竭誠調護, 隣里咸歎異矣。 去丙寅七月, 其夫偶得痢病, 方在奄奄之中, 則不離侍湯, 自誓曰, 夫若不幸, 吾亦隨之, 以爲同穴云云。 其夫屬纊, 家人見其必死之狀, 挽止曰, 旣有遺腹之胎, 可繼夫姓, 不可隨死云爾, 則强加粥飮, 將至一年, 蓬髮被面, 及其胎月, 果生一男, 曰此男如過三霜, 則必飮食不死, 吾將下從。大朞之日, 飮藥以遂其志, 無愧於古烈婦之事。 臣於本道孝烈之中, 來呈請褒者, 非止一二, 傳聞有難驟信, 事實未易的據, 惟此烈行, 非但一州之人同然一辭, 且其死適在於臣之入境之時, 明白無疑, 請施旌褒之典爲辭矣。
李大春
事實, 頃因道儒上疏, 自廟堂行査, 已蒙褒贈之典, 置之。
張宗甲妻元氏
, 以遐鄕寒微之人, 克盡事夫之道, 當其夫之病, 不離侍湯, 竟至不起, 自誓下從於臨喪之時, 終焉解娩, 決意殉身於再朞之日, 擧措雍容, 成就卓異, 其在激勸之道, 施以復戶之典, 恐合樹風聲之政, 而係于恩典, 臣曹不敢擅便, 上裁, 何如? 傳曰, 依草記施行。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因
黃海道
暗行御史
金魯應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延安
故萬戶
李大春
褒贈事,
海州
故學生
張宗甲妻元氏
旌褒事, 竝令該曹稟處事,...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因
江原道
暗行御史
李尙愚
別單備邊司草記, 孝行褒美事, 節行旌褒事, 今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考其原別單, 則
杆城
良人
李國城
, 自幼至孝, 父母之前, 坐則必跪, 年至十八, 其老父積年沈痼之疾, 日就危篤,
國城
至誠救護, 夜不交睫, 及夫其父氣絶, 則叩顯呼天, 自斷左手中指一節, 注血于口中, 血旣盡, 又斷一節, 數時後, 其父漸漸回甦, 病遂平完, 鄕里莫不嗟異。 渠以遐土村氓之子, 又是弱冠之年, 而斷指救父, 誠孝所感, 旣絶而甦, 一斷尙難, 再斷爲尤難, 其所嘉尙, 有倍於讀書士夫之有此行也, 不可無褒美之典。
橫城
故士人
朴敦哲之妻元氏
, 自于歸之初, 至誠事姑, 隣里咸稱其孝矣, 年纔廿三, 遭其夫喪, 其姑恐有滅性之擧, 使家人相守, 則色辭之間, 少無幾微, 躬檢殯殮之具, 擧正雍容, 人皆弛慮矣。 纔經成服後九日, 分娩生男, 自其日水漿不入口, 泣謂其姑曰, 兒婦之苟延時日者, 以有腹中之兒也, 今幸得一男, 亡夫之嗣續, 始有託矣。 從此以後, 吾所以自處者, 只有一死而已, 但尊姑臨年, 此兒之生髮未燥, 今而死焉, 則固知不孝不慈, 而身爲介婦, 旣無奉祀之任, 供養尊姑, 亦有其人, 至於保護斯兒, 則自有伯叔諸母, 死無所憾。 仍噤口七日, 奄奄將絶, 而呼其姑曰, 今日卽兒婦命盡之日也。姑婦與子母, 從此永訣矣。左執姑手, 右撫兒頂而歿。 其家以其同年月日, 同穴而葬, 鄕里流涕, 行路咨嗟。 竊伏念, 眷愛穉子, 慈母之至情, 從容就義, 古人之所難, 而今此
元氏
, 棄其呱呱之兒, 成此烈烈之節, 比之尋常下從者, 不可同日而語, 其在激勸頹俗之道, 合施旌褒之典爲辭矣。
杆城
良人
李國城
, 以僻邑村氓, 能知事親之誠, 其父之病劇, 至誠救護, 斫指注血, 回甦已絶之命, 其在激勸之道, 施以食物之典,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橫城
故士人
朴敦哲妻元氏
烈行, 昨秋因道儒之上言, 關問本道, 已爲査啓, 而因前判書臣
李勉兢
筵奏, 分付道臣, 更爲詳探實行, 待式年抄啓事, 批下矣。本道自當採取登聞, 今姑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依草記施行。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因
江原道
暗行御史
李尙愚
別單備邊司草記, 孝行褒美事, 節行旌褒事, 今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考其原別單, 則
杆城
良人
李國城
, 自幼至孝, 父母之前, 坐則必跪, 年至十八, 其老父積年沈痼之疾, 日就危篤,
國城
至誠救護, 夜不交睫,...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 因
慶尙右道
暗行御史
呂東植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咸陽
鄭胤獻
等褒嘉之典事,
咸陽
士人
禹弼寅
等,
安義
金光大夫妻
褒異之典事,
居昌
奴
張文伊
褒嘉之典事, 令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考其原別單, 則
嶠南
一域, 最爲緩急所恃, 而忠臣義士, 磊落相望, 朝家所以崇奬之典, 非惟褒賞於已然, 卽爲激勸於將來。 昔當戊申
亮
賊之變, 人心波蕩, 莫可收拾, 而獨
咸陽
鄭頤運
·
胤獻
·
纘獻
·
承獻
·
紹獻
·
重獻
·
尙獻
·
師獻
·
鎭垕
等九人, 以先正臣
文獻公鄭汝昌
之後, 能守忠貞之家聲, 挺身奮義, 呈書本郡, 條陳討賊之方, 募聚村丁, 將發蹈刃之行, 幸因賊亂之旋平, 雖無功烈之著現, 考其心跡, 則無愧於死難之人, 觀其計策, 則不讓於奏捷之臣。當初倡義之時, 本倅題其狀曰, 諸君明目張膽, 齊聲抗義, 益勵丹心, 共濟國事云云。 故重臣
朴文秀
, 以繡衣行關本邑曰,
咸陽
鄭氏
, 獨保臣節, 倡率多士, 呈書討賊, 能超然拔出於列邑風靡之日, 萬代瞻仰, 正在斯矣云云。 及爲道伯, 又爲狀聞曰,
鄭頤運
等齊聲抗義, 獨保臣節, 此非但一道之欽歎, 亦足爲百世之矜式, 自朝家別加褒奬, 然後可以振頹綱勵臣節云云。 故相臣
李宗城
, 亦以繡衣啓聞曰,
鄭氏八家
, 以先正之後, 能繼先烈, 抗義呈書, 請討
亮
賊, 超然拔出之節義, 實爲後世之矜式。 其他道狀繡啓之連褒交奏者, 不翅屢度, 而惟
鄭頤運
一人, 以呈狀狀首, 再除寢郞, 又爲貤贈, 至於
鄭胤獻
, 以先正祀孫, 曾經縣監, 故以前銜朝官, 事之終始, 實爲主張, 而特以行卑之故, 不爲狀首, 其餘諸人, 亦皆同功一體, 而未蒙褒奬之恩。 玆以當初事狀, 前後啓語, 據實仰聞, 請令該曹, 另爲稟處。
咸陽
故生員
禹弼寅
,
弼寅之弟弼良
,
弼寅之子琬
,
琬之子洪傅
,
洪傅之子廷呂
,
廷呂之侄羲孫
·
敬孫
, 皆以孝行, 聞於鄕里, 人稱五世七孝。
弼寅兄弟
, 俱有至行, 事親之際, 溫淸甘旨之節, 靡不用極。其父有病, 日夜祝天, 請以身代, 迭相嘗糞, 及其病革,
弼寅
斷指回甦, 而三年後復有病,
弼良
又斷指回甦者又兩月, 及其廬墓之時, 拜伏之處, 草爲之不生。
琬
幼有至性, 九歲父病危劇, 嘗冀斷指, 仍得回甦, 其後其母, 又患痘疫, 吮腫嘗糞, 又爲斷指得甦, 人皆曰是父是子。
洪溥
幼而失怙, 養偏母至誠, 其母屢經重疾, 斷指獲甦者再, 先朝甲辰上言判付內, 三世四孝, 足云稀異爲敎, 特命給復。 其後
廷呂
再度斷指, 母病得甦,
羲孫
年纔十歲, 再度斷指,
敬孫
九歲, 父遘怪疾, 兩次割股以食之, 病遂得瘳, 前後實狀, 塗於一道耳目, 一門七孝, 古所罕聞。
安義
良人
金光大
及其妻
金召史
, 事母至孝, 本爲鄕里之所欽歎,
光大
得初男,
光大
之母, 抱持其孫, 坐於門前橋上而撫弄之, 忽俱墜橋下, 兒遂不保, 而母亦致傷,
金召史
急來按摩其姑, 而且寬譬之曰, 婦方年少, 將多生子女, 願姑勿以爲念云云, 絶不見嗟惜之色。
光大
來見, 而亦不問其兒, 惟以其母之致傷, 爲大驚慼, 隣人擧皆感歎。其母仍成癃廢, 便液恒汚枕席, 而
光大夫妻
, 日夜將護, 不離其側, 于今九年, 不少懈怠, 他人或說墮橋之事, 則輒目止之, 使不到於其母之耳, 一境之內, 相傳爲美談, 鄕曲匹庶, 有此懿行, 誠可歎異。 右項兩件, 合有別般褒異之典, 玆以仰陳, 乞令該曹稟處。
居昌
進士
李度
, 家甚貧困, 糟糠不繼, 其奴
張文伊
, 彈竭誠力, 以承奉之, 三十年如一日, 負笈則贍其糧饌, 赴擧則辦其試具, 鄕隣素皆欽歎。 其主年且八十而無所成, 欲廢擧業,
文伊
曰, 平生勤業, 一朝廢擧, 豈不冤乎? 力勸赴擧, 盤纏試具, 一一辦備, 場屋出入, 必背負其主, 終得小科而歸, 人皆曰,
文伊
之誠感所致。其主之壽具等物, 歲歲營辦, 今皆準備, 渠亦貲産素貧, 賣酒爲生, 而能使其主, 贍給若此者, 亶出於一段純誠, 且自幼少時, 善事父母, 爲人豪爽, 平生行事, 多尙意氣。 臣之入境也, 屢聞其名, 方欲招見之際, 多士之狀, 適會而至, 可見事實之非虛, 而物情之欽服也。 臣之今行, 以孝烈呈狀者, 不知其數, 而難以盡達, 故只擧其表表者, 略略仰陳。至於忠奴, 只此一人, 尤可稀貴, 故玆以詳陳, 亦令該曹另爲稟處, 以爲褒嘉之典爲辭矣。
鄭胤獻
等挺身奮義, 呈文本官, 條陳討賊之方, 而事之始終,
胤獻
實爲主張, 特以行卑之故, 不爲狀首, 尙今泯沒, 無怪公議之抑鬱, 施以贈職之典,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其餘諸人, 一門之內, 竝施恩典, 在所難愼, 今姑置之。
禹弼寅
等五世七孝, 雖曰嘉尙,
弼寅
·
弼良
·
琬
及
洪傅
等, 前已蒙給復之典, 到今疊恩, 有所輕許, 竝置之。
洪傅之子廷呂
,
廷呂之侄羲孫
·
敬孫
, 俱襲家庭之訓, 五世純孝, 竝萃一門, 其在激勸之道, 竝施給復之典,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金光大
及其妻
金召史
, 以遐鄕無知之賤, 能知愛親之誠, 一境相傳, 有足徵信, 竝施食物之典。
李度
奴
文伊
, 以鄕曲寒微之私賤, 效忠於其主, 若是冞篤, 可見其誠意之出於天賦, 施以食物之典, 恐合樹風之政, 而係干恩典, 臣曹不敢擅便, 上裁, 何如? 傳曰, 依草記施行。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 因
慶尙右道
暗行御史
呂東植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咸陽
鄭胤獻
等褒嘉之典事,
咸陽
士人
禹弼寅
等, ...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 因
京畿
暗行御史
洪儀泳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誠寧大君夫人成氏
祔祀, 令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見其原別單, 則以爲,
高陽
幼學
李厚冕
文狀內,
誠寧大君昭頃公
, 卽
太宗大王第四子
而無子,
安平大君瑢
, 繼其後,
安平
罪死時,
誠寧夫人成氏
, 以連累, 安置
慶州
,
誠寧
後嗣, 以
孝寧大君第六子原川君
, 宜主其祀不祧, 而
成氏
雖蒙放還歸, 死於本第, 然
安平
事未伸, 故
成氏
不得祔于
誠寧大君
矣。
安平
伸冤之後, 亦未立主,
誠寧
祠版, 至今無配獨享, 而子孫貧替, 其間屢呈上言, 終未得徹,
安平
旣伸, 則
成氏
之不得祔祀, 未知緣何, 而其冤則極矣。請命禮部, 亟議立主祔祀爲辭矣。
安平大君
旣已伸雪,
誠寧夫人
之緣坐, 自在勿論, 則祔躋當否, 乃是子孫從便爲之之事, 非朝家所可指揮者, 上言內辭緣, 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 因
京畿
暗行御史
洪儀泳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誠寧大君夫人成氏
祔祀, 令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見其原別單, 則以爲,
高陽
幼學
李厚冕
文狀內, ...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因
京畿
暗行御史
洪儀泳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孝烈褒嘉事, 令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見其原別單, 則以爲,
廣州
士人
朴師仲
, 自在幼時, 已有母病祝天之感, 而年十六時, 卽
英廟
丁丑, 其父
弼潤
, 誣入於殺獄,
師仲
奔走囹圄, 亂頭跣足, 晝夜號泣, 嚙左五指, 欲血書冤狀, 指浮大, 血出不多, 放聲大哭曰, 吾聞親病斷指, 血多吉, 血少凶, 今暴父冤而咋指不出血, 是無誠孝也。 向天四拜而祝曰, 蒼天其哀憐之, 又咋右五指, 血淋漓逬出, 遂書曰, 吾父無罪, 彼蒼照臨, 聖上俯察, 生出獄門, 君恩莫大。 抱其書, 伏闕門者三朔, 終至上聞,
英廟
因緹縈事下敎, 減律定配, 而已蒙釋, 其父以天年終, 其便身先意之節, 不可殫記。
師仲
年今六十七生存, 臣於兒時, 亦聞
師仲
名遍於搢紳, 五十餘年後, 今見多士呈狀, 不得不陳。
利川
故通德郞
李榮
, 自孩提已良知愛親, 得一果一饌, 必懷而納諸父母之口。 五歲時, 畦有西苽四莖生, 時
榮
之大父母父母俱在,
榮
標其莖曰, 某莖祖父母苽, 某莖父母苽, 及齊結實, 摘而進之如其言。 十歲丁母憂, 號擗欲絶, 及葬, 朝夕上墓哭, 貧無以祭奠, 墓下有薄田,
榮
爲種稻自耘之, 一耘息上墓哭, 再耘息上墓哭, 憫苗乾, 手自掘泉, 有水湧出以漑之, 秋穫僅三斛, 父亦爲之不他費, 以供祭需。 事繼母如所出, 故母常以孝子稱, 母多病且革, 有獲藥之感, 事其父終始誠孝備至, 有足以感神明者, 如飛雉生魚蜂蜜松蕈之仍父病而致者, 不可盡記。 其父卒, 居喪之慼, 人無不悅。至於祭器之自出, 栢樹之結實, 墓儀之得石, 種種感異, 不止一再。又篤於孝友, 夫良知之能, 格感之異, 有一於是, 皆稱孝子, 若
李榮
者, 集衆孝而始終如一。
驪州
士人
具錫一
, 家世一門, 以孝著聞,
錫一
之高祖
舜相
, 父
時楷
, 皆以孝貤贈, 而
時楷
之篤孝行義, 立爲一家之法, 奉先養生, 皆有制節, 敎養六子, 皆能孝悌, 而
錫一
及其弟
錫儀
, 尤以孝稱。
錫儀
先死, 而其孝行, 已入於道臣之啓。
錫一
今年近八十, 其親墓在於里許, 日必冠帶, 上其墓周旋, 不忍遽返, 雖寒暑風雨不廢, 喪制之禮, 皆有講定, 而儀節詳備, 家又貧儉, 而其九世墓儀石役, 自其父時鳩財, 至
錫一
, 磨石刻字, 皆使諸子孫躬爲之, 兄弟諸子, 皆環堵同居, 家養蜂六十餘年, 每筩小小取蜜以供祭, 未嘗殺一蜂子, 其家之仁厚有節皆如此。蓋文學不足, 而質行有餘, 略有萬石君家法。
陽城
士人
權斗容妻李氏
, 幼而有女士之操, 酷好
小學
·
孝經
·
五倫行實
等書, 至忠臣烈婦伏節死義之處, 三復流涕, 凡於孝行節義之事, 手抄諺錄, 昕夕諷讀, 蓋其節義根於天性。 及歸于
斗容
, 初
斗容
以其年病, 翌年在
李氏
家而歿,
李氏
號擗之中, 念其母病且悲, 每自收拾, 而寬譬其母, 從夫喪, 歸其舅家, 如例奠哭, 而無過節, 一家內外, 怪其不甚哀慟, 疑其有自絶, 防護甚謹, 而
李氏
之澌鑠, 亦自日甚, 病奄奄不可支。然朝夕必起而視奠具, 晨昏之哭, 不一廢也。 以閏五月十三日於房中, 雉經而死, 卽其茵席間有遺書, 悲不可讀, 以爲不卽下從, 疑身有遺腹, 今知其病也, 更何待乎? 其裁制緩急, 雍容就死, 又在烈婦下從者, 罕有其比。
廣州
私婢
荐分
, 嫁爲束伍軍
李鳳伊之妻
, 年二十二, 其夫死, 隣里親戚, 有奪志之意, 誓不改適, 至於强迫, 則知其必不免, 緩辭解之曰, 吾雖賤人, 夫死未幾, 遽有他心乎? 愛育其夫前妻之子如己出。 及其小朞, 以其夫遺衣, 衣其子曰, 吾手所縫, 汝不可復着矣, 浣其衣裳而浴潔其身, 竭其資而備其祭, 祭之日, 留其親戚之會者, 改莎葺土於夫墓, 歸而閉門, 仰藥自裁。 蓋其判死於心, 而辭色微婉, 故人不覺焉。以一婢賤, 能知從一之義, 處置後事, 從容取義, 實古今烈婦之不易者。 右項三孝二烈, 皆是卓然著于鄕邑, 不可泯滅者也。若非有嘉褒之典, 無以勸人善而興敎化。 伏乞下其事于禮部, 議以當施之典爲辭矣。
廣州
士人
朴師仲
, 當其父之冤獄, 血書冤狀, 竟蒙宥典, 其苦心血誠, 令人欽歎, 至今生存, 施以給復之典, 恐非過濫, 伏惟上裁。
利川
故通德郞
李榮
, 愛親能知, 孩提之時, 祭奠必勤, 成人之後, 鄕里稱其孝友, 實蹟俱有可據, 施以旌閭之典, 而係干恩典, 伏惟上裁。
驪州
士人
具錫一
, 誠孝冞篤於八耋之年, 仁厚至及於蜂蜜之微, 日必上墓, 風而不廢, 愛親之誠, 老益尤切, 隣里稱道, 足可見公議之大同, 施以褒復之典,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陽城
故士人
權斗容妻李氏
, 其貞操之行, 已著於平日, 及夫之歿, 矢心下從, 雍容取死。
廣州
私婢
荐分
, 以鄕曲私賤, 素有貞操之行, 能知從一之義, 竟全其節, 仰藥自裁, 誠極嘉尙, 竝施旌閭之典, 不害爲樹風之政, 而係干恩典, 臣曹不敢擅便, 上裁, 何如? 傳曰, 依草記施行。
○
李文會
, 以禮曹言啓曰, 昨年因
京畿
暗行御史
洪儀泳
別單備邊司草記內, 孝烈褒嘉事, 令該曹稟處事, 允下矣。 取見其原別單, 則以爲,
廣州
士人
朴師仲
, 自在幼時, 已有母病祝天之感, 而年十六時, 卽
英廟
丁丑, 其父...
○
金宗善
, 以備邊司言啓曰, 貢市人詢瘼所懷, 有令廟堂草記之命矣。 取見其所懷, 則立廛市民等以爲, 軍需縀屬, 自各營別付貿來, 乃是古例, 而近來專責於本廛, 國用進排, 因此窘遁, 自其營門, 如前別貿事也。 軍需所用, 事體旣重, 立廛執用, 爲例亦久, 而欲藉國用之進排, 得免營門之貿取者, 跡涉騙巧, 言亦猥屑, 置之。 內外魚物廛市民等以爲, 丁卯詢瘼時,
廣州
都賈人, 廟堂摘發嚴繩矣, 牟利之輩, 締結北商, 上京魚物, 互相增價, 積峙都賈, 依前嚴飭事也。
廣州
以近京之地, 都執魚物, 使本廛失利, 不但有違於朝禁, 自本司前已關飭嚴繩, 非止一再, 而少不知戢, 爲弊如舊, 民習極爲痛駭, 捧甘京兆, 發關該府, 使之嚴加禁斷。 生鮮廛市民等以爲, 內局封納生蟹, 每箇價爲二分五里, 而漁夫契廚院所納, 每箇價米爲三升, 一依漁夫契例上下事也。 當初定式, 自有斟量, 而必欲一遵漁夫契受價, 有此稱冤, 亦涉屑越。前已自本司草記, 置之, 今無可論。 懸房市民等以爲, 懸房難支之弊有二, 一則閭閻之私屠, 日益熾盛, 故束手失利, 不免渙散之境。一則各宮奴屬, 稱以貿易, 往來貽弊之端, 自廟堂草記禁斷矣, 行之未久, 無異前日, 竝嚴加禁斷。且
惠化門外安監川
等地居民, 不下萬數, 依
西湖
例設庖事也。 私屠之禁, 懸法至嚴, 而閭巷之間, 犯科相續, 至有廛民失利之境, 不但爲廛民地, 其在申朝禁之道, 不可不嚴加禁斷, 不飭之法司堂上, 爲先從重推考, 使之加意察飭, 隨現痛繩, 宮屬貿易之時, 貽弊懸房, 朝家申飭, 前後截嚴, 而不有飭禁, 弊復如前, 揆以法綱, 萬萬駭然。分付內司, 各別嚴禁, 如或不悛, 復有所入聞, 則當該不飭之中官, 斷當重勘之意, 一體申飭。 至於設庖一事, 懸房定數, 法意有在, 更欲添設, 極涉屑越, 置之。 司宰監貢人等以爲, 本貢中白蝦蘇魚, 以鹽代封, 名之曰蘇白代鹽, 而所用人情, 與元鹽主人折半擧行, 已至百餘年, 忽於丁卯詢瘼時, 改以元鹽則爲四分一, 蘇白鹽則爲四分三, 一從已例, 分半擧行事也。 蘇白之換鹽, 與元鹽貢名色各異, 故隨其進排之多少, 有此情費之參差者, 前此酌定, 必有意義, 而今則蘇白鹽用下與元鹽, 殆無異焉。故有此稱冤, 似或無怪, 令廚院量其進排, 減其情債, 俾無偏多之患。 內局麝香契人等以爲, 本院別貿麝香, 少不下二百餘部, 多或至四百餘部, 受價每部爲二兩, 而市價爲四五兩, 年年落本, 此後則每年別製所用麝香, 別卜定於所産各邑事也。 別貿受價之不能當市直, 事勢固然, 而各邑之創出新卜定, 必有貽弊民邑之患, 有難遽議, 置之。 地衣契貢人等以爲, 本貢難支之弊有四, 其一, 戶曹都下席子八千張內, 一千五百張, 辛丑無端見減, 只以六千五百張上下, 而以地衣磨鍊, 則不過七百二十餘浮, 豈能當一年數千浮進排? 其一, 內入地衣, 係是都下外, 庚戌特軫貢弊, 每月終隨所入成冊, 自排設房啓下戶曹, 別受價定式, 而近來成冊啓下, 廢而不行, 有進排無受價。 其一,
水原
幸行時,
龍驤鳳翥亭
, 本貢擧行, 其外諸站, 自其邑擧行矣, 近來本貢, 專當進排。 其一, 闕內外諸上司下隷輩, 奪去借去之弊, 飭敎禁斷, 廟堂嚴甘矣, 此弊復生, 見失無數, 竝依舊式釐正事也。 一年進排, 當爲數千浮, 而本曹都下, 不過爲七百餘浮, 則貢人稱冤, 無或爲怪, 旣聞其實狀如此, 則不可無矯革之道, 分付該曹, 另加矯救。 內入地衣, 成冊啓下, 使之受價, 旣有定式, 而成冊之廢而不行, 必是中間操縱之致, 嚴飭掖庭署, 一遵定式擧行。
水原
幸行時, 外邑諸站之貢人擔當, 必是因事勢酌定者, 而有進排無受價, 爲渠輩稱冤之端, 令該曹從長區處。 各司下隷或奪或借之弊, 朝家飭禁, 前後何如, 而爲弊如前, 事甚駭然, 此不痛禁, 實爲貢人難支之端, 捧甘各司, 更加嚴飭。 樺皮廛·鞋廛·淸蜜廛·長木廛·綿子廛·眞絲廛·床廛·烟草廛·雉鷄廛·內外匙廛·隅廛·內貰器廛·衣廛·炬子廛市民等以爲, 通共之後, 將至渙散之境, 欲申亂廛之禁事也。 若禁通共, 則誠爲渠輩專利之道, 而都賈之法, 實非衆民共公之利, 當初酌定, 只許六矣廛之都賈, 餘皆通共, 朝家法意, 固有在矣, 行之已久, 不可變改, 今此廛人輩紛紜呼訴, 專出於希覬之濫想, 民習可駭, 竝置之,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備邊司言啓曰, 貢市人詢瘼所懷, 有令廟堂草記之命矣。 取見其所懷, 則立廛市民等以爲, 軍需縀屬, 自各營別付貿來, 乃是古例, 而近來專責於本廛, 國用進排, 因此窘遁, 自其營門, 如前別貿事也。 軍需所用, 事體旣重, 立廛執用, 爲例亦久, 而欲藉國用之進排, 得免營門之貿取者, 跡涉騙巧, 言亦猥屑, 置之。 內外魚物廛市民等以爲, 丁卯詢瘼時,
廣州
都賈人, 廟堂摘發嚴繩矣, 牟利之輩, 締結北商, 上京魚物, 互相增價, 積峙都賈, 依前嚴飭事也。
廣州
以近京之地, 都執魚物, 使本廛失利, 不但有違於朝禁, 自本司前已關飭嚴繩, 非止一再, 而少不知戢, 爲弊如舊, 民習極爲痛駭, 捧甘京兆, 發關...
○ 己巳三月十四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漢學文臣殿講入侍時, 行都承旨
沈象奎
, 行左承旨
洪奭周
, 左副承旨
金宗善
, 右副承旨
鄭萬始
, 同副承旨
金敎根
, 假注書
任文白
·
閔秉勳
, 記注官
劉㵙
·
許臻
, 檢校直閣
李存秀
, 以次進伏訖。 考官右議政
金思穆
, 行戶曹判書
李晩秀
, 行護軍
任希存
, 參考官行副護軍
鄭來百
, 成均館大司成
元在明
, 行副護軍
曺允遂
, 行副護軍
金魯敬
等, 率應講文臣, 行四拜禮,
思穆
等以次陞殿。 上曰, 應講文臣爲幾員乎?
象奎
曰, 十六員矣。
思穆
進曰, 近來日氣和暢,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思穆
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
曰, 中宮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
曰, 診候日近, 益切慶幸矣。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
曰,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思穆
曰, 昨日頒敎時, 以不善擧行, 承文院堂郞及承宣, 皆承嚴敎, 而臣於其時, 亦爲陪往, 不勝惶悚之至矣。 上曰, 該院堂郞之失, 所奏, 過矣。 上曰, 從前漢學殿講時, 譯官二人入參矣, 今番亦依此擧行。事變注書使之入來呼名。 仍命開講, 敎曰, 試官文義, 以我國言發問, 講員則以漢語奏對, 可也。 上曰, 侍衛雨具, 從便爲之。 上入小次, 旋出次。 行右承旨
李文會
追後入來, 進前奏曰, 臣奉命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 則俱爲無頉矣。
宗善
曰, 再昨日文臣製述收券書啓外, 加數爲三丈, 故査實則應試文臣中三員, 以昧例, 不爲擧案云, 此是不審之失, 何以爲之乎? 上曰, 今番則置之, 此後另加申飭, 可也。 命書傳敎曰, 漢學殿講居首人賞格, 依例捧傳旨。 又命書傳敎曰, 殿座罷後, 問安勿爲之。 禮畢, 上命試官先退。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己巳三月十四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漢學文臣殿講入侍時, 行都承旨
沈象奎
, 行左承旨
洪奭周
, 左副承旨
金宗善
, 右副承旨
鄭萬始
, 同副承旨
金敎根
, 假注書...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