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鑄錢者의 처벌 및 고발한 자의 포상문제, 罪人을 먹이는 곡식으로 인해 賑廳에 폐를 끼치는 일을 없애기 위해 滯獄을 신속하게 處決하는 일에 대하여 논의함
○ 南九萬所啓, 爲邦之道, 德刑不可偏廢, 德固當先, 刑亦不可忽也。古語曰, 日食修德, 月食修刑之道, 顧不重歟? 東晉時, 法不行於豪右, 而只行於小民, 史譏江左之衰靡不振, 實由於此, 而今則雖在小民, 法亦不行, 强盜之移刑曹, 旣多不服矣。且近來盜鑄錢者, 又不勝其多, 故自捕盜廳, 譏察捕得, 取服後移送刑曹, 則刑曹終無取服之勢, 而罪人供饋, 皆出賑廳, 其弊亦不些矣。按獄之道, 雖貴詳審, 無限滯獄, 亦豈爲好生之德乎? 向者嶺南殺人罪人, 移來京獄, 在囚者, 至於八九年, 故累有議大臣之事, 近來滯獄之弊, 多類此。刑曹判書閔鎭長入侍, 下敎申飭, 使之從速處決, 何如? 上曰, 刑杖之酷, 無如捕廳, 故多不待刑訊而就服, 至或有誣服者。刑曹刑杖, 本不嚴猛, 故罪囚之移刑曹者, 例多變辭, 賊人曾有百餘次受刑, 而卒不死, 定配濟州者, 刑曹之難於取服, 如此。杖法旣如許, 則刑官亦何可任意低昂之耶? 然而速決之意, 則申飭, 可也。九萬曰, 古所謂刑罰之審克而服矣者, 不過旬時而已。至於積年幽囚, 求生不得, 求死亦不得, 毋論冤與不冤, 寧無怨鬱之氣, 上于天心乎? 盜鑄錢比之結黨作賊, 殺越人命者, 雖似有間, 竊國利柄, 因以聚黨生奸, 其終爲危亂之端, 實與盜賊無異, 故捕告者與告盜同賞事, 旣已定奪, 而刑曹不能趁卽處決, 故勢將終至於解脫, 欲告之者, 知其無賞而結怨, 更不敢告云。法不勝奸, 其流之弊, 未知終至於何地, 可勝歎哉? 臣與閔鎭長, 數數相見, 故私相問及, 則答以爲, 本曹刑杖, 法外不可有逾越, 此則固所不論, 而刑訊例爲五日一次, 五日之內, 拘忌日居多, 其間官員等, 亦或有私故, 以此一朔之內, 刑訊或不過一次, 罪囚之不能速決, 職由於此。臣取考用刑拘忌日置簿, 則果不勝其多。曾在戊辰年間, 臣忝相職, 請減拘忌日, 而以今觀之, 所減無多, 亦多有當減者矣。上曰, 曾前亦有變通矣。九萬曰, 雖已變通之後, 若當齋戒日, 不得入啓公事, 則刑曹·禁府, 例皆不得用刑云, 亦無變通之實, 似當有更爲稟定之事矣。李世華曰, 前者雖已變通, 而一月之內, 猶患空日之無多, 故五日一次之例, 亦不能一一擧行, 而今若頻頻推覈, 則豈無速決之道, 而刑訊旣罕, 自爾遲滯, 故臣等外間所論如此矣。鎭長曰, 徐文重曾任刑曹判書時, 變通此事云, 而所減者無多矣。上曰, 事之變通, 果在其時矣。鎭長曰, 刑官就議廟堂, 更加變通後啓稟,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以上備局謄錄
○ 南九萬所啓, 爲邦之道, 德刑不可偏廢, 德固當先, 刑亦不可忽也。古語曰, 日食修德, 月食修刑之道, 顧不重歟? 東晉時, 法不行於豪右, 而只行於小民, 史譏江左之衰靡不振, 實由於此, 而今則雖在小民, 法亦不行, 强盜之移刑曹, 旣多不服矣。且近來盜鑄錢者, 又不勝其多, 故自捕盜廳, 譏察捕得, 取服後移送刑曹, 則刑曹終無取服之勢, 而罪人供饋, 皆出賑廳, 其弊亦不些矣。按獄之道, 雖貴詳審, 無限滯獄, 亦豈爲好生之德乎? 向者嶺南殺人罪人, 移來京獄, 在囚者, 至於八九年, 故累有議大臣之事, 近來滯獄之弊, 多類此。刑曹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