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정조 17년
1793년 (계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1책(탈초본 1717책) 정조 17년 5월 30일 신유
1793년 乾隆(淸/高宗) 58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陰
行都承旨
沈煥之
坐
。行左承旨
洪義榮
坐
。右承旨
李勉兢
坐直
。左副承旨
洪仁浩
坐直
。右副承旨
南公轍
坐
。同副承旨
金翰東
坐
。注書
徐有聞
病
一員未差。假注書
鄭文始
仕
金景煥
仕直
。事變假注書
李弘達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洪義榮
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在外未肅拜, 左議政·右議政, 身病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傳曰, 依例來會。
○
洪義榮
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領議政在外未肅拜, 左議政·右議政, 身病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傳曰, 依例來會。
○
沈煥之
啓曰, 禮曹參議
尹行元
, 除拜後, 過三日不爲出肅, 依定式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沈煥之
啓曰, 禮曹參議
尹行元
, 除拜後, 過三日不爲出肅, 依定式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洪義榮
曰, 左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洪義榮
曰, 左承旨馳詣
宗廟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備忘記, 京畿監司
鄭昌順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賜給。
○ 備忘記, 京畿監司
鄭昌順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賜給。
○ 記事官
洪樂游
書啓, 節祗受有旨內, 爾以左議政
金鍾秀
傳諭批旨, 姑爲仍留事, 馳啓矣, 昨諭, 非急於孰迫, 勒之以臣分也, 卿亦思之, 昨諭近於勒乎否乎? 大抵義之所在, 卽理之所寓, 予所提及者, 爲卿參前倚衡之當理合義底說話, 卿乃聞此而, 猶浼浼不改堅執者, 是果於義當而於理合乎? 當之對爲悖, 合之耦爲反, 大臣之事君, 異於小官之微諒, 則牽滯一隅, 殆若悻悻然, 爾征我邁者, 反恐有妨於卿所謂天下之大防矣。且況近日日熱頗劇, 膈煩轉甚, 此時酬應, 一倍艱辛, 觀於朝紙, 亦必聞知, 今也爲卿所困, 將攝不以時日, 以勉出一事, 爲勞惱之端, 卿可謂負予之人也, 慨咄慨咄。玆因附奏之啓, 申敍輪囷之萬一, 卿須熟究於出處之可否, 無至曠日事, 爾其更爲傳諭事, 回諭。爾之奉命, 在昨午, 則此狀本, 今日始修啓, 稽滯甚矣, 爾則推考事, 有旨敎是乎等以, 卽爲傳諭于議政府左議政
金鍾秀
所住處, 則以爲, 纔又冒死封章, 未及上徹, 而卽伏見書啓批旨, 辭敎至嚴, 有非臣子所敢承聞者, 不勝萬萬震慄, 今方走伏州獄門外, 以待處付云矣。臣旣承偕入之命, 仍爲隨往緣由馳啓爲白臥乎事是良爾, 詮次善啓云云。踏啓字。
○ 記事官
洪樂游
書啓, 節祗受有旨內, 爾以左議政
金鍾秀
傳諭批旨, 姑爲仍留事, 馳啓矣, 昨諭, 非急於孰迫, 勒之以臣分也, 卿亦思之, 昨諭近於勒乎否乎? 大抵義之所在, 卽理之所寓, 予所提及者, 爲卿參前倚衡之當理合義底說話, 卿乃聞此而, 猶浼浼不改堅執者, 是果於義當而於理合乎? 當之對爲悖, 合之耦爲反, 大臣之事君, 異於小官之微諒, 則牽滯一隅, 殆若悻悻然, 爾征我邁者, 反恐有妨於卿所謂天下之大防矣。且況近日日熱頗劇, 膈煩轉甚, 此時酬應, 一倍艱辛, 觀於朝紙, 亦必聞知, 今也爲卿所困, 將攝不以時日, 以勉出一事, 爲勞惱之端, 卿可謂負予之人也, 慨咄慨咄。玆因附奏之啓, 申敍輪囷之萬一, 卿須熟究於出處之可否, 無至曠日事, 爾其更爲傳諭事, 回諭。爾之奉命, 在昨午, 則此狀本, 今日始修啓, 稽滯甚矣,...
○ 同副承旨
金翰東
書啓, 臣敬奉聖諭, 傳諭于
中部堅坪坊典醫監契
左議政
金鍾秀
所住處, 則以爲, 臣席藁金吾, 惟俟嚴誅之遄降, 乃蒙特遣承宣, 至命勿待命造朝, 又命與之偕入, 臣惶恐感泣, 罔知所措。以臣僇辱釁穢之蹤, 官職去就, 雖非可以擬議者, 旣伏承有面諭者之敎, 臣安敢不一登文陛, 躬奉恩言, 申暴肝血乎? 第臣狗馬賤疾, 昨今越添, 目下精力, 實無强策之望, 謹當馱還旅邸, 經夜調治, 如獲少間, 卽時承命, 乞卽召還近臣, 以安賤心。大臣旣欲經夜調治, 卽時承命, 今方還歸私次, 臣則先爲入來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同副承旨
金翰東
書啓, 臣敬奉聖諭, 傳諭于
中部堅坪坊典醫監契
左議政
金鍾秀
所住處, 則以爲, 臣席藁金吾, 惟俟嚴誅之遄降, 乃蒙特遣承宣, 至命勿待命造朝, 又命與之偕入, 臣惶恐感泣, 罔知所措。以臣僇辱釁穢之蹤, 官職去就, 雖非可以擬議者, 旣伏承有面諭者之敎, 臣安敢不一登文陛, 躬奉恩言, 申暴肝血乎? 第臣狗馬賤疾, 昨今越添, 目下精力, 實無强策之望, 謹當馱還旅邸, 經夜調治, 如獲少間, 卽時承命, 乞卽召還近臣, 以安賤心。大臣旣欲經夜調治, 卽時承命, 今方還歸私次, 臣則先爲入來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傳于
沈煥之
曰, 都承旨入侍。
○ 傳于
沈煥之
曰, 都承旨入侍。
○ 傳于
李勉兢
曰, 左議政入侍。
○ 傳于
李勉兢
曰, 左議政入侍。
○ 傳于
李勉兢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李勉兢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洪仁浩
曰, 京畿監司入侍。
○ 傳于
洪仁浩
曰, 京畿監司入侍。
○ 傳于
南公轍
曰, 右副承旨入侍。
○ 傳于
南公轍
曰, 右副承旨入侍。
○ 以入直守門將望單子, 傳于
洪義榮
曰,
朴英秀
之代, 前守門將
金世禎
加出, 使之
弘化門
入番, 待闕陞實。
○ 以入直守門將望單子, 傳于
洪義榮
曰,
朴英秀
之代, 前守門將
金世禎
加出, 使之
弘化門
入番, 待闕陞實。
○ 記注官
金良倜
狀啓, 臣於二十九日午時, 復路纔到
果川邑站
, 自院中書報筵敎, 使之更往傳諭, 故旋馬卽馳, 還到
水原府
內, 戌時量, 傳諭于議政府領議政
蔡濟恭
所住處, 則以爲, 朝承恩批, 略有附奏, 而惶慓悸恐之中, 語不盡意, 卽者史官, 中路回轡, 更以院中所報筵敎, 丁寧傳宣, 臣於是, 乃有怳然覺悟者矣, 聖度雖賜寬容, 臣罪終難自恕, 謹當泥首都門之外, 敢請金木之誅云, 故先爲修啓, 臣則今方更爲復路, 緣由馳啓爲白臥乎事云云。踏啓字。
○ 記注官
金良倜
狀啓, 臣於二十九日午時, 復路纔到
果川邑站
, 自院中書報筵敎, 使之更往傳諭, 故旋馬卽馳, 還到
水原府
內, 戌時量, 傳諭于議政府領議政
蔡濟恭
所住處, 則以爲, 朝承恩批, 略有附奏, 而惶慓悸恐之中, 語不盡意, 卽者史官, 中路回轡, 更以院中所報筵敎, 丁寧傳宣, 臣於是, 乃有怳然覺悟者矣, 聖度雖賜寬容, 臣罪終難自恕, 謹當泥首都門之外, 敢請金木之誅云, 故先爲修啓, 臣則今方更爲復路, 緣由馳啓爲白臥乎事云云。踏啓字。
○
沈煥之
啓曰, 卽者議政府祿事來言, 領議政
蔡濟恭
以爲, 臣於昨夜, 伏承還來史官曰傳筵敎, 怳然覺悟, 震慓罔措, 求死不得, 不敢息偃處外, 冒曉離發, 來伏
金吾門
外, 席藁泥首, 只願遄被金木之誅云。係是大臣去就, 敢啓。傳曰, 知道。勿待命事, 遣史官傳諭, 與之偕入。
○
沈煥之
啓曰, 卽者議政府祿事來言, 領議政
蔡濟恭
以爲, 臣於昨夜, 伏承還來史官曰傳筵敎, 怳然覺悟, 震慓罔措, 求死不得, 不敢息偃處外, 冒曉離發, 來伏
金吾門
外, 席藁泥首, 只願遄被金木之誅云。係是大臣去就, 敢啓。傳曰, 知道。勿待命事, 遣史官傳諭, 與之偕入。
○
洪仁浩
啓曰, 卽者義禁府都事來言, 領議政
蔡濟恭
, 今方待命於
金吾門
外云, 係是大臣去就, 敢啓。傳, 知道。
○
洪仁浩
啓曰, 卽者義禁府都事來言, 領議政
蔡濟恭
, 今方待命於
金吾門
外云, 係是大臣去就, 敢啓。傳, 知道。
○ 記注官
金良倜
書啓, 臣敬奉聖敎, 馳往傳諭于
中部堅平坊禁府內契
, 領議政
蔡濟恭
所住處, 則大臣今方造朝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記注官
金良倜
書啓, 臣敬奉聖敎, 馳往傳諭于
中部堅平坊禁府內契
, 領議政
蔡濟恭
所住處, 則大臣今方造朝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傳于
洪仁浩
曰, 坐直承旨入侍。
○ 傳于
洪仁浩
曰, 坐直承旨入侍。
○
洪義榮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 而停朝市相値, 不得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洪義榮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 而停朝市相値, 不得爲之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洪仁浩
, 以吏曹言啓曰, 以全羅監司
權
畢賑狀啓, 草記回啓事, 命下矣。日前以繡啓中, 守令勤慢, 不爲擧論, 自臣曹稟請, 還下送, 使之改修正上來後, 覆奏矣, 觀此道啓, 則只謄前啓與回啓關辭, 而守令勤慢, 又不論列, 無以區別論奏, 道臣擧行, 極爲駭
〈然〉
, 爲先從重推考, 使之卽速改修登聞, 以爲稟處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洪仁浩
, 以吏曹言啓曰, 以全羅監司
權
畢賑狀啓, 草記回啓事, 命下矣。日前以繡啓中, 守令勤慢, 不爲擧論, 自臣曹稟請, 還下送, 使之改修正上來後, 覆奏矣, 觀此道啓, 則只謄前啓與回啓關辭, 而守令勤慢, 又不論列, 無以區別論奏, 道臣擧行, 極爲駭
〈然〉
, 爲先從重推考, 使之卽速改修登聞, 以爲稟處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洪義榮
, 以司僕寺一提調意啓曰, 因備局有司堂上
鄭民始
所啓,
平薪
牧馬虛錄, 至於四百餘匹之多, 上司則按例責殖, 牧場民人, 斂錢充錄, 擧懷離避之心, 繡啓旣已登聞, 民弊亦不可不念, 令該寺, 從長變通事, 批旨內, 依爲之。劃卽決給後, 使之草記事, 分付該寺, 可也事, 命下矣。設牧放馬, 國之重務, 而今此
平薪
牧馬四百餘匹見縮, 揆以法意, 萬萬驚駭, 設官任事之意, 果安在哉? 排置牧子, 劃給位土, 蠲免身役, 專責牧養, 則着意看護, 隨闕充立, 固是渠輩當然之事, 而稱以年年欠縮, 有此闕額之夥然, 究厥罪狀, 誠極痛惋, 其在嚴法懲後之道, 如數徵立, 斷不可已, 而況遺失馬, 準數追徵之法, 載在
大典通編
, 則設法之嚴, 亦可以知, 繡啓之只憑過去之聽聞, 未諳裏面之事實, 則至稱民怨, 條列登聞, 不是異事。今以多數馬匹, 一時責徵, 其爲呼冤, 誠如繡啓, 亦當限年分數, 參量事勢, 每年以百匹, 擔當責立, 則今此闕額之馬匹, 當於數三年內, 可以準數, 而若或因此而牧官急於徵償, 一有侵徵隣族之弊, 則當該牧官, 草記重勘之意, 今方別關嚴飭, 限年分數之後, 雖彼牧吏牧子, 亦可無呼冤之端, 朝家恤隱之政, 牧民紓力之方, 似爲得宜, 而馬政闕額, 終必有準償之日, 以此意, 發關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洪義榮
, 以司僕寺一提調意啓曰, 因備局有司堂上
鄭民始
所啓,
平薪
牧馬虛錄, 至於四百餘匹之多, 上司則按例責殖, 牧場民人, 斂錢充錄, 擧懷離避之心, 繡啓旣已登聞, 民弊亦不可不念, 令該寺, 從長變通事, 批旨內, 依爲之。劃卽決給後, 使之草記事, 分付該寺, 可也事, 命下矣。設牧放馬, 國之重務, 而今此
平薪
牧馬四百餘匹見縮, 揆以法意, 萬萬驚駭, 設官任事之意, 果安在哉? 排置牧子, 劃給位土, 蠲免身役, 專責牧養, 則着意看護, 隨闕充立, 固是渠輩當然之事, 而稱以年年欠縮, 有此...
○ 癸丑五月三十日卯時, 上御
熙政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行都承旨
沈煥之
, 行左承旨
洪義榮
, 右承旨
李勉兢
, 左副承旨
洪仁浩
, 假注書
鄭文始
·
金景煥
, 事變假注書
李弘達
, 記注官
安經心
·
承膺祚
, 左議政
金鍾秀
, 右參贊
鄭民始
, 行兵曹判書
金文淳
, 工曹判書
李𡊠
, 行副司直
趙心泰
, 京畿監司
鄭昌順
, 以次進伏訖。上命左相進前。
鍾秀
進伏曰, 久未承候, 聖體, 若何? 上曰一樣矣。
鍾秀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鍾秀
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上曰, 臺諫何不入來乎?
仁浩
曰, 以停朝市, 故未及入來云矣。上曰, 備堂之追來人, 使之入來, 臺諫亦令入侍。
弘達
承命出傳, 行司直
李文源
, 行副司直
金持默
, 禮曹判書
閔鍾顯
, 刑曹判書
李得臣
, 行大司諫
沈晉賢
, 持平
趙恒鎭
, 副校理
魚用謙
, 修撰
高宅謙
, 與之偕入。
鍾秀
曰, 臣之情勢, 昨日待命啓辭, 只達其槪, 而今日登筵, 只爲畢露衷懇矣。上曰, 何待卿言? 予當先諭矣。昨年卿之所遭, 可謂前古罕有者矣, 以予敬大臣之心, 豈欲少忽於辭令之間, 而今番屢敎, 外面則雖似不甚敦迫, 而其實則必欲致之也, 故不得不爲此敦迫之擧矣。大抵大臣去就, 異於庶僚, 卿之所遭, 又非如臺評人言之比, 則豈忍使終冒一字之帽, 而不爲之昭晣乎? 今則旣佩命召, 旣登前席, 除非因事待命外, 念予勤意, 更勿辭巽, 可也。
鍾秀
曰, 臣之情勢, 聖明洞燭無餘, 不敢更事煩聒, 而此外悲苦之情, 亦不能詳陳於日前辭疏矣。旣失陟屺之後, 可謂天地間無依之人, 惟我聖明, 拯之活之, 臣何敢爲此任便之計乎? 病勢難强之狀, 昨日書啓, 略有仰達, 而旣已肅謝, 又行次對, 一出卽免, 古亦有例, 得蒙體諒, 是臣區區之望也。上曰, 卿等之故, 畿邑奔走, 畿伯亦被罪矣, 今則可謂無事矣。
鍾秀
曰, 昨日都承旨不敍之典, 寔爲臣難安之端矣, 承旨所報, 非不詳悉, 而緣臣愚迷, 至有進詣城外之奏, 致令承宣被罪, 臣心愧悚, 無以盡達矣。上曰, 予亦豈不知乎? 卿言如此, 何難從施乎? 上曰, 前承旨
徐邁修
敍用。
出榻敎
上曰, 昨使知申, 錄報筵敎, 固其大略, 而予於近日, 屢以酬應煩則膈氣升之意, 形於絲綸之間, 此豈予之所得已者哉? 實狀則然故也, 至於恢蕩之政, 予意亦有所存, 無分物我, 不爲區別, 雖若太過分數, 而予則以爲除却應坐者外, 固無輕重淺深之可言, 且況卿是義理主人, 此時相職, 非卿莫可, 卿豈不諒予心乎? 此非獨爲卿拯濟之意而已也。數日以來, 連夜酬應, 專爲卿等之事, 觀於朝紙, 亦可領會, 卿何可復以辭免之說, 縷縷於前席乎?
鍾秀
曰, 臣雖愚迷, 亦非木石, 豈不仰感曲庇之恩, 敢萌飾讓之計, 而以臣情踪, 依例叩謝, 依例登筵, 至於依例次對之境, 聖意蓋出於欲其復爲遭羅前所爲之事, 得廁生人之列也, 臣若有一分可强之勢, 而猶且祈免, 則實非臣分之所敢出也, 一番出脚, 臣分粗伸, 卽地許免, 俾安賤分, 是臣血稅也。上曰, 重卜於卿, 敦諭於卿者, 豈欲只行一番肅謝, 一番次對而已乎? 予言不再, 卿勿更辭。
鍾秀
曰, 臣之狗馬之疾, 未敢仰煩, 而日來添劇, 僅僅登筵, 不能罄達下懷, 而且伏念, 日前聖候欠安, 幸卽平復, 而酬應過時, 實切悶迫, 雖不敢長語更瀆, 而天日之明, 豈不俯燭於微諒乎? 上曰, 予之酬應之勞, 卿旣言之, 似指日昨領相處批旨而然也。其疏, 旣已封還, 予雖不言, 而一提學略聞之, 出而問之, 可也。
鍾秀
曰, 昨年五月二十二日, 口傳下敎時, 至以
師
·
翰
二字凶言爲敎, 伊時備堂之親承者, 今亦有登筵者, 而大臣聯箚, 搢紳聯疏, 尙今記得矣, 爲人臣子, 豈敢更發此言乎? 上曰, 近來朝廷事, 皆如此矣, 名以禁令, 則雖曰大臣之疏, 承旨無一辭捧入, 此豈成說乎?
鍾秀
曰, 雖小官, 不敢更事提起, 況大官乎? 聖人, 人倫之至, 故至重至大之義理, 旣已明示聖意, 爲人臣子, 戴天履地者, 焉敢更發此言於殿下之前乎?
嶺
儒入侍筵說及口傳下敎, 皆出於萬不獲已, 殿下不忍聞, 臣等不忍言, 在外諸臣之聞此敎者, 猶然, 況其時時任之相乎? 以僚相, 攻僚相, 殆若諺所謂互相呑噬者, 臣亦當此境界, 而今番事, 以下僚, 攻首僚, 雖似如何, 大關義理, 忠逆之分, 何爲顧此細瑣之嫌耶? 上曰, 近來覬覦成習, 故日前領相之疏入, 卽賜批旨, 似出於老昏之致, 何必如是爲言也?
鍾秀
曰, 二月, 臣與之相逢於
得中亭
也, 臣問曰, 數年獨相, 何無一言, 昨冬神箚, 抑何故也? 彼之所答, 昨冬三司合啓中, 抺下一句, 實爲冤痛, 故不得不爲拔足之計云, 豈不萬萬寒心乎? 大抵
師
·
翰
之爲逆, 卽是二字凶言, 而其所藉重之說, 尤極兇悖, 今日北面於朝廷者, 復踵兇逆之跡者, 不可但以護逆, 亦逆論也, 其時聖敎, 孰不感泣, 而到今世變, 若是層生矣, 至於逆宗事,
嶺南
之萬有餘人, 皆曰吾輩, 於宗室事, 初無參涉云云, 究厥心腸, 直與
師
·
翰
逆節, 脈絡相串矣,
嶺
人此言, 聞之者, 傳之者, 蓋有其人, 大抵
壽賢
·
興祿
輩締結者, 皆此類也, 以其萬餘人, 當刻內嘯聚之權, 又有此變怪, 此豈不萬萬驚懍處乎? 上曰, 疏中句語, 予雖不能一一詳記, 而批答中, 略有示意者, 似或可以領會矣。酬應之難, 俄已言之, 卿何爲如此之言, 使予添一酬應乎? 姑待同登筵席而說去未晩也。
鍾秀
曰, 臣之冒沒登筵, 豈獨爲私懇乞解之計, 而聖敎先及於微臣去就, 故雖不敢不對, 然一自伏見昨日批敎於朝紙之後, 驚憤痛惋, 今日一出, 專爲嚴忠逆明義理之地, 而聖敎不賜肯可, 至使臣不復言, 今則惟有奉身而避一節而已, 堂堂相職, 何許地位, 旣與彼, 義不忍共戴, 寧有比肩作僚之理乎? 上曰, 下殿不失和氣, 此是美事, 卿言何如是乎?
鍾秀
曰, 此等處, 若不嚴明處分, 人心世道, 將何以底定乎? 原疏雖不頒布, 若以批答之出於朝紙者言之, 則疏中句語, 不聞可知, 臣於縣獄待命之中, 得見朝紙, 不覺心寒骨驚, 而今過數日, 朝廷之上, 寥寥無一言, 世道如此, 變怪安得不層生乎? 無難捧入之在院承旨, 固無可言, 而今日臣分, 誠可謂無如之何矣。上曰, 伊日在院承旨誰也?
仁浩
曰, 臣及同副承旨
金翰東
矣。上曰,
南公轍
亦在閣直矣。
仁浩
曰, 然矣。上曰,
洪仁浩
則, 似不無形跡之嫌, 而旣曰邦禁, 無一辭捧入, 豈成說乎? 承宣之姑不處分, 爲慮欲其入閉其門之嫌也。
鍾秀
曰, 臣與彼之間, 不特形跡之嫌, 而猶不暇顧, 則設有些少嫌端, 豈可因此而無一言捧納乎? 區區所懷, 懲討是急, 故承宣論罪, 姑屬餘事, 而無難捧疏, 誠爲駭然矣。
仁浩
曰, 大臣奏事之際, 臣雖不敢勦說, 而初見到院之疏, 與伴直承旨, 相顧駭惋, 未忍畢覽, 臣顧語
金翰東
曰, 古人云, 讀陳情表而不下淚者, 無人心者也, 昨年口傳下敎, 義理明正, 辭敎懇惻, 爲今日臣子者, 苟有一分人心, 豈敢容喙萌心於復提乎云爾, 則
翰東
亦云, 渠於昨年, 屢承筵敎, 自是之後, 認以不敢復提, 爲臣分之當然云云。至於捧入之時, 則只緣臣之迷昧昏錯, 不能措辭入啓, 此固臣之罪, 豈可以區區私懷, 有所計較而然乎? 今於大僚之奏, 惶恧無措, 臣何敢自明乎? 上曰, 畿伯進前, 昌順進伏。上曰, 日勢已晩, 卿則先退, 卿固老鍊, 必善爲之矣。上曰, 宣諭除之, 敎諭書, 卽爲安寶出給, 可也。上曰, 次對爲之。
鍾秀
曰, 臣自鄕上來, 未詳廟謨, 不敢仰達, 而旣登筵席, 只令諸宰稟事, 似好矣。上曰, 然矣。
文淳
曰, 新除授旌義縣監
高漢祿
, 以本島明月萬戶, 移拜見職, 方在本鎭, 本曹當請除朝辭赴任, 而此是未署經之人, 不得擧行,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除朝辭, 至於除署經, 則未嘗無端開路, 而此則海外之人, 拔例何妨? 特爲除署經, 可也。
出擧條
文淳
曰, 章陵令
宋繼相
, 以未經五品人, 陞品復職, 有違格例, 改差, 何如? 上曰, 特爲勿論, 可也。
出擧條
鍾秀
曰, 臣情病, 俱難行公, 謹當更入文字矣。上曰, 一番文字之入徹, 任卿之意, 豈可竝此而靳許乎?
仁浩
曰, 昨夜兼史, 附奏之啓, 踏啓封還, 聖意所在, 有以仰認, 其中字句, 雖不拈出, 而驚憤駭惋之忱, 有不容泯默而已矣。上曰, 史官狀啓, 承旨則見之乎?
仁浩
曰, 然矣。上曰, 臺諫進前。
晉賢
等進前奏曰,
鄭致達妻
事。上曰, 不允。
德相
事, 上曰, 不允。
尙喆
事, 上曰, 不允。䄄事, 無批答,
啓能
等事, 上曰, 不允。
夏
賊等事, 上曰, 不允。
國榮
事, 上曰, 不允。
明謙
等事, 上曰, 不允。
宇鎭
事, 上曰, 不允。
柳星漢
事, 上曰, 不允。
九宗
事, 上曰, 不允。上曰, 玉堂亦陳所懷, 可也。
用謙
曰, 臣極知惶恐, 而職忝論思, 忠憤倍激, 敢此仰達矣。殿下於莫重大義理之至難言至難處之事, 處之得中, 至精至切, 永有辭於天下後世者, 雖使
堯
·
舜
·
禹
·
湯
·
孔
·
孟
·
程
·
朱
, 竝生一世, 合席講確, 豈復毫髮差爽於其間乎? 然而世道不幸, 變怪層生, 方有生心爲撓奪此義理之計者, 其漸已見, 將使天經地維, 墜壞而後已, 此不可但以背義理悖聖人而言, 爲今日臣子, 敢萌此心者, 直是悖君父也, 其跡不啻至於履霜堅氷而已, 可不懼乎? 可不懼乎? 伏願聖上, 堅定聖志, 廓揮乾斷, 使亂言異論者知懼, 是臣區區之望也。上曰, 毋論如此如彼, 非提起之言也。
鍾秀
曰, 臣固耳聾, 不得詳聞, 想其大體, 則玉堂所奏, 果出忠憤, 而臣言之合於共公, 亦可驗矣。
仁浩
曰, 事變假注書
李弘達
, 傳命旣多, 做錯行步, 又極稽緩,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命退, 諸臣退出,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五月三十日卯時, 上御
熙政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行都承旨
沈煥之
, 行左承旨
洪義榮
, 右承旨
李勉兢
, 左副承旨
洪仁浩
, 假注書
鄭文始
·...
○ 癸丑五月三十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右副承旨入侍時, 右副承旨
南公轍
, 假注書
鄭文始
, 記注官
承膺祚
, 記事官
洪樂游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榻敎曰, 備局堂上
鄭民始
, 有司之任減下。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五月三十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右副承旨入侍時, 右副承旨
南公轍
, 假注書
鄭文始
, 記注官
承膺祚
, 記事官
洪樂游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榻敎曰, 備局堂上
鄭民始
, 有司之任減下。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五月三十日二更, 上御
誠正閣
。左副承旨入侍時, 左副承旨
洪仁浩
, 假注書
金景煥
, 記注官
承膺祚
, 記事官
洪樂游
, 以次進伏訖。命書傳敎曰, 領議政入侍。賤臣出傳, 與領議政
蔡濟恭
偕入, 止於庭下, 免冠俯伏, 不卽登筵。上曰, 大臣何不入來乎?
膺祚
對曰, 免冠於庭下矣。上曰, 何爲如是乎? 卽爲登筵之意, 傳諭, 可也。
膺祚
出傳, 回奏曰, 臣有死罪, 只願被罪而已, 何敢冒登前席云矣。上曰, 過矣, 何如是乎? 使卽登筵之意, 更諭, 可也。
膺祚
承命出傳, 輒以只願被罪之意仰奏。如是者三四。上命書傳敎曰, 深夜之中, 旣入前陛, 免冠庭除, 屢諭不起, 過矣, 卿其安心登筵。
膺祚
出往傳諭,
濟恭
始爲進伏。移時, 上曰, 見卿以上相之任登筵, 固可謂宿心始遂, 而從前至今, 予之爲卿勞心者, 凡幾度矣, 所謂有何緣分而然也? 拯於坑坎之中, 置之廊廟之首, 積費心慮, 固非一端, 今予此言, 實非自贊於予, 責報於卿者, 而卿之所以自陷罪戾者, 至於今番疏事而極矣, 他事姑捨之, 卿之爲此疏者, 是何意也? 是何事也? 展疏未及數行, 已不覺心寒骨驚, 未忍仔細看閱, 以予爲卿之心, 猶且如是, 若使世人見之, 謂卿爲何如人也? 到此地頭, 從前拯拔之意, 不免歸虛, 目今方生之議, 莫可力遏, 衆口難防, 國論莫嚴, 雖欲爲卿曲護, 末如之何矣。縣道封疏, 旣無掩跡之勢, 若又稍久留中, 則又恐生出何許辭說, 於是乎不得不賜批, 而批旨辭意, 予則以爲十分商量, 只欲使卿自覺矣, 只此疏批, 已莫掩衆目之所覩, 今則反悔批旨之徑宣矣。至於書啓中句語, 此又何事也? 自內封下皮封踏啓之擧, 予意有在, 而伊日在院承旨, 旣有目擊於捧入之際, 則豈有終不播傳之理? 書啓句語, 若又騰說, 則卿之罪案, 將不知至於何境, 卿之遭此, 必死而已, 此何事也? 至於新除敦諭後, 書啓中,
壯南軒
等句語, 此固卿之自來文體, 縱有云云之人言, 而姑屬餘事, 前疏後啓, 惟恐獲罪之不重, 羅禍之不深, 莫非卿之自取而自作也。自有卿疏以後, 于今數日, 當食忘食, 當寢忘寢, 雖欲究解其意, 而終不可得矣。今日左相登筵, 開口第一義, 卽聲討卿一事, 而辭意嚴峻, 直以去就爭之, 予雖十分開諭, 使之待卿, 同登筵席, 明辨其心迹云, 而此非獨左相一人之言, 可見國人共公之論, 卿於此, 其何策而得免乎?
濟恭
曰, 小臣年老且病, 精神昏耗, 而纔從待命所, 倉皇入來, 卽登筵席, 仰聆聖諭, 心神抑塞, 語不成聲, 而聖敎縷縷至此, 臣非木石, 寧不知感? 臣之死罪, 臣自知之, 有死而已, 更何仰對乎? 仍飮泣而伏, 合手而奏曰, 臣卽天地間單身而已, 以大義言之, 則殿下卽臣之君也, 以私恩言之, 則殿下卽臣之父也, 君父之前, 豈敢一毫飾辭, 重自陷於死罪上死罪乎? 昨年口傳下敎之義理, 至精至微, 莫嚴莫重, 臣於伊時, 忝居時任, 至有陳章質言之事, 而第於伊日, 臣之筵奏有曰, 此義理, 使之無敢復提, 則旣伸之義理, 將恐復晦, 自上持守之道, 臣固欽承, 而在下之義理, 不當防塞云云, 伏想聖明, 亦必記有矣。迷錯之見, 本自如是, 故意外叨拜上相, 欲陳必辭之義, 倉卒構疏, 有此自陷罪戾之境矣。上曰, 昨年卿之筵奏, 果有此說乎? 然則必載伊日記注矣, 聯疏矢言, 何等明白, 而今忽爲此疏擧, 至使不忍聞不忍言之言, 復聞於予, 卿之自引爲死罪, 固當然矣, 何爲而自犯死罪?
濟恭
曰, 臣老昏之極, 天奪其魄, 不知之中, 自陷死地, 鈇鉞金木, 固所甘心, 何敢以一言半辭, 有若分疏者然乎? 上曰, 上相之任, 地位隆重, 卿之猝承除命, 必欲逡巡, 容或無怪, 苟欲辭免, 何患無辭, 而必也自犯邦禁, 自陷死罪乎?
濟恭
曰, 必欲免之, 聖敎實爲照燭臣心矣, 臣之昨年筵奏, 旣以爲義理之在下者, 不當防禁, 且念不犯禁則不成罪, 不成罪則無可免之道, 故急於祈免, 不知陷罪, 豈非臣老昏將死之致乎? 上曰, 旣知爲死罪, 而無難冒犯, 及夫聲罪之後, 輒曰天奪其魄, 又曰老昏將死, 則人孰肯信卿而恕卿乎?
濟恭
曰, 臣之自呈此疏, 殆若非出臣心, 故敢以天奪其魄之說仰達, 所謂天者, 非高高在上之天也, 卽在己之天也。上曰, 老昏二字, 卿嘗以此, 論罪
金致仁
矣, 今欲效尤於故相, 而自諉以老昏乎? 予之於卿, 爲之拯濟, 大費心力, 故恃予太過, 無難犯罪, 今則實無可以拯濟之望矣。
濟恭
曰, 臣是何人, 老而不死, 徒煩拯濟之勞, 旣生之, 又生之, 而今又自就死地, 到今臣身, 不死何爲? 仍以手扣胸, 言言而稱死。上曰, 上相初筵, 寧有如許光景? 過矣過矣。
濟恭
猶扣胸不已。
仁浩
曰, 咫尺前席, 此何體貌? 近日酬應, 殆至達夜, 獨不念聖躬之勞憊乎?
濟恭
曰, 以死自期, 何暇念及筵體乎? 上命司謁, 挽而止之。上曰, 陳疏犯禁, 則旣自服以天奪其魄及老昏等說, 而至於史官附奏之語, 又何爲而發也? 一見批旨辭意, 庶幾領會, 而猶復曰差殊, 曰異同云者, 人苟見之, 則卿雖欲得生, 其可得乎? 卿之本心, 予豈不知, 而親自書納之字句如此, 人若執爲罪案, 其將何辭而解之耶?
濟恭
曰, 知心之敎, 尤切感泣矣, 臣之本心, 豈欲爲此言, 犯此罪, 而信筆書之, 此莫非臣死期將迫之秋也, 更何仰達? 惟願速死而已。上曰, 朝筵左相之言以爲, 以其情勢, 冒沒出脚者, 急於懲討云, 許多臚列之辭, 不可殫記, 而今春左相與卿, 相對於水原也, 以昨冬搢紳疏事, 質問於卿, 則卿之所答曰, 昨冬合啓中一句抹下者, 實爲冤痛, 故袖箚之擧, 果出拔足之計云, 聞來不覺駭然。焉有以大官, 對大官, 輒爲此等之言乎? 以此酬酢於左相者, 抑何意思乎?
濟恭
手拍前席, 高聲而奏曰, 世上安有如許道理乎? 今春臣與左相, 初次相對於
得中亭
也, 移時酬酢之際, 語及如癢得搔之說, 而左相曰, 袖箚中,
湖海
·
山東
等句語, 以何意用之耶? 云, 故臣答曰,
湖海
云者, 昨冬
湖西
韓
·
尹
事也,
山東
則指
關東
事也, 別無他意云爾, 則彼亦無更答之語, 其翌園所臨別之時, 左相謂臣曰, 小生與大監, 情曲則固自如, 而今番酬酢, 播入洛下, 則必有藉藉之所聞, 必須十分勿洩云云, 臣曰, 當知戒矣。伊後入京,
李益運
來問
金判府
相對時說話何如云, 而臣則惟知與彼相約, 不可轉煩他人之聽聞, 故雖於
李益運
之問, 未嘗傳說矣, 豈料彼之旣背自己別時之約, 創做臣所不言之說, 至於陳聞筵席, 世上天下, 寧有如許道理乎? 合啓一句抹去之說, 臣則初不記得, 至於拔足云云, 乃常漢之口氣, 焉有兩班而爲此言者哉? 此一款, 願與彼面質矣。上曰, 卿言過矣。兩大臣之面質, 寧有如許之事? 但左相所奏, 在於賓筵稠會之中, 而今卿之驚訝如此, 此則從後相對說破, 亦未晩也。上曰, 左相筵奏又曰,
嶺南
人自謂以吾輩於宗室事, 自初無一犯手云者, 萬萬驚懍, 而卿之拔足之說, 由於昨冬所遭云矣, 大抵卿之昨冬事, 豈非卿之自取乎? 何愛於
尹永僖
而斷斷不已, 幾陷大戾乎?
濟恭
曰,
尹永僖
之脫與不脫, 固無關於臣身, 臣何必曲護
永僖
, 而臣之本習, 不欲隨人而自屈, 故人欲以
永僖
事驅臣, 臣果激憤而如此矣, 臣若隨人低仰, 屈意謀身, 則豈至屢陷禍網乎? 上曰, 謀身誠非矣, 而卿之全不謀身, 豈非病痛乎?
濟恭
曰, 上敎至當矣, 臣果不能謀身, 而至於拔足二字, 聞不勝駭愕, 不得覈辨, 則終難忍耐, 故至有面質之請矣。上曰, 聞卿入肅, 侵夜臨殿, 敷示予意, 不啻縷縷, 卿可以領會矣。卽今卿之所遭, 可謂國人之言難防, 而左相許, 已諭與卿偕入筵席之意, 數日內, 更待入來之敎, 而登筵, 可也。
濟恭
曰, 臣之冒死登筵, 只爲一瞻天顔, 退歸矢死之計, 豈有復登筵席之望乎? 上曰, 死之一字, 豈可遽發乎? 卿言過矣, 卿言過矣。
濟恭
曰, 區區衷情, 豈忍遽退筵席, 終歸便訣, 而更鼓已深, 不得不退, 下情悲咽, 不知所達, 待城門開, 卽當逬出竢罪矣。上曰, 不必遠出, 須在近城之地, 俾便引接, 可也。命
濟恭
先退。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五月三十日二更, 上御
誠正閣
。左副承旨入侍時, 左副承旨
洪仁浩
, 假注書
金景煥
, 記注官
承膺祚
, 記事官
洪樂游
, 以次進伏訖。命書傳敎曰, 領議政入侍。賤臣出傳, 與領議政
蔡濟恭
偕入, 止於庭下, 免冠俯伏, 不卽登筵。上曰, 大臣何不入來乎? ...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