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정조 17년
1793년 (계축)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1책(탈초본 1722책) 정조 17년 10월 17일 정축
1793년 乾隆(淸/高宗) 58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都承旨 未差。行左承旨
閔台爀
坐
。右承旨
李勉兢
坐直
。左副承旨
洪仁浩
坐直
。右副承旨
南公轍
坐
。同副承旨
兪漢寧
坐
。注書
徐有聞
仕直
一員未差。假注書
洪樂游
仕
。事變假注書
李弘達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洪仁浩의 啓
○
洪仁浩
啓曰, 大司憲
林蓍喆
, 執義
宋翼孝
, 掌令
鄭毅祚
, 持平
南涑
·
安廷善
呈辭, 掌令
姜鳳瑞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洪仁浩
啓曰, 大司憲
林蓍喆
, 執義
宋翼孝
, 掌令
鄭毅祚
, 持平
南涑
·
安廷善
呈辭, 掌令
姜鳳瑞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
21일의 朝參日次를 여쭙는 兪漢寧의 啓
○
兪漢寧
啓曰, 來二十一日, 朝參日次矣, 敢稟。傳曰, 停。
○
兪漢寧
啓曰, 來二十一日, 朝參日次矣, 敢稟。傳曰, 停。
21일에 輪對日次를 시행할 것인지를 여쭙는 兪漢寧의 啓
○
兪漢寧
啓曰, 來二十一日, 輪對日次矣, 敢稟。傳曰, 爲之。
○
兪漢寧
啓曰, 來二十一日, 輪對日次矣, 敢稟。傳曰, 爲之。
○ 傳于
閔台爀
曰, 都承旨入侍。
○ 傳于
閔台爀
曰, 都承旨入侍。
○ 傳于
洪仁浩
曰, 右副承旨入侍。
○ 傳于
洪仁浩
曰, 右副承旨入侍。
○ 傳于
洪仁浩
曰, 各司卯酉仕史官內摘奸時, 詞訟衙門諸堂, 皆不赴坐, 謂以食後出令回奏, 逐日赴坐之司, 雖難逐日早赴, 諸堂之無一人進去, 怠忽甚矣, 雖間於闕坐, 旣聞之後, 不可無警。刑曹·漢城府諸堂, 從重推考。
○ 傳于
洪仁浩
曰, 各司卯酉仕史官內摘奸時, 詞訟衙門諸堂, 皆不赴坐, 謂以食後出令回奏, 逐日赴坐之司, 雖難逐日早赴, 諸堂之無一人進去, 怠忽甚矣, 雖間於闕坐, 旣聞之後, 不可無警。刑曹·漢城府諸堂, 從重推考。
○
洪仁浩
啓曰, 臣與右承旨
李勉兢
伴直矣, 纔已禁推矣, 伴直無人, 同副承旨
兪漢寧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洪仁浩
啓曰, 臣與右承旨
李勉兢
伴直矣, 纔已禁推矣, 伴直無人, 同副承旨
兪漢寧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
李勉兢
囚單子, 傳于
洪仁浩
曰, 飭已施矣, 分揀放送仍任, 牌招入直。
○ 以
李勉兢
囚單子, 傳于
洪仁浩
曰, 飭已施矣, 分揀放送仍任, 牌招入直。
○ 以
洪明浩
囚單子, 傳于
洪仁浩
曰, 分揀。
○ 以
洪明浩
囚單子, 傳于
洪仁浩
曰, 分揀。
○
洪仁浩
, 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
任光白
議處公事判付內, 詳考可據之例, 照勘事, 命下矣, 取考謄錄, 則享官之前後被罪者, 其數甚多, 而至於齋祝則無失儀論勘之事。且考律文, 亦無可據襯當之例, 故不得已以大祀牲牢·玉帛·黍稷之屬一座全缺律, 旁照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議處判付, 有考例照律之命者, 雖未眞的思得, 故相
南九萬
定式之筵奏, 似載本署誌, 令政院分付署官, 考出以啓, 待考出議讞, 可也。
○
洪仁浩
, 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
任光白
議處公事判付內, 詳考可據之例, 照勘事, 命下矣, 取考謄錄, 則享官之前後被罪者, 其數甚多, 而至於齋祝則無失儀論勘之事。且考律文, 亦無可據襯當之例, 故不得已以大祀牲牢·玉帛·黍稷之屬一座全缺律, 旁照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議處判付, 有考例照律之命者, 雖未眞的思得, 故相
南九萬
定式之筵奏, 似載本署誌, 令政院分付署官, 考出以啓, 待考出議讞, 可也。
○
洪仁浩
啓曰, 因齋郞
任光白
照律草記批旨內, 議處判付, 有考例照律之命, 而雖未眞的思得, 故相
南九萬
定式之筵奏, 似載本署誌, 令政院分付署官, 考出以啓, 待考出議讞可也事, 命下矣。卽令署官, 取考本署誌以來, 則
肅廟
朝丁卯十一月初五日晝講入侍, 領議政
南九萬
所啓, 宗廟剪燭時覆爵事, 再昨榻前, 伏承下詢, 而臣不敏聽瑩, 不能詳對矣, 退出後得聞宗廟獻官啓辭, 始知上敎, 乃大王位獻爵後, 獻官詣王妃位, 而剪燭之人, 如覆大王位所奠之爵, 則何以爲之之意, 而臣之失對, 甚矣, 不勝惶恐。上曰, 頃日下詢之意, 果如此矣。
九萬
曰, 此乃不常有之事, 日後雖不必更有此事, 如或有之, 則亦不可不預有定式, 若大王位旣奠爵, 而王妃位奠爵時, 大王位所奠爵, 或致傾覆, 則獻官更詣尊所, 斟酒以獻。以此推之, 則雖第十室有傾覆事, 其獻官, 方在殿內, 亦可更詣斟獻, 但初獻官降復位, 亞獻官獻爵時, 或覆初獻官之爵, 亞獻官降復位, 終獻官獻爵時, 或覆初獻官·亞獻官之爵, 則初·亞獻官, 旣已禮畢降階矣, 似不可更陞進爵。臣之淺見, 雖如此, 此於禮文中無可考, 亦未知必當, 惟在自上裁量定式矣。上曰, 奠爵獻官, 方在殿內, 則所覆之爵, 更斟以獻宜當, 而初獻禮畢後, 亞獻·終獻, 或覆初獻之爵, 則更斟以獻, 誠爲未安, 以此定式, 宗廟·社稷兩署, 一體分付, 可也。先朝癸亥閏四月二十一日祈雨祭親行時。上曰, 俄者爵傾後, 事知守僕
朴震泰
, 能以古例稟達, 甚爲可嘉, 令該曹米·布題給, 可也。大祝
李天輔
讀祝訖, 還置故處, 袖觸爵傾, 酒濺御衣, 事出不意, 罔知所處, 自上下詢, 諸執事, 莫有仰對者, 震泰進達古例云云, 故有是命。署誌所載如此, 而至於覆爵, 該執事勘罪, 律文則取考本院日記, 丁卯年冬享大祭後, 獻官啓曰, 臣等受香詣
宗廟
, 行初獻禮時, 第一室大王位進爵之後, 王妃位奠獻之爵, 盡爲傾覆, 臣遵依前例還詣尊所, 更爲斟酒進獻矣, 雖是無情之致, 其爲未安, 莫此爲甚。請宗廟令
安宗悌
, 從重推考, 何如? 傳曰, 事甚驚駭, 先罷後推。癸亥年閏四月二十一日
宗廟
親行祈雨祭時, 因第五室大祝覆爵事, 有禁推之命矣, 署誌及本院日記, 俱有可據, 而若其勘罪律文, 則必當詳載於金吾謄錄, 分付該府, 使之考出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洪仁浩
啓曰, 因齋郞
任光白
照律草記批旨內, 議處判付, 有考例照律之命, 而雖未眞的思得, 故相
南九萬
定式之筵奏, 似載本署誌, 令政院分付署官, 考出以啓, 待考出議讞可也事, 命下矣。卽令署官, 取考本署誌以來, 則
肅廟
朝丁卯十一月初五日晝講入侍, 領議政
南九萬
所啓, 宗廟剪燭時覆爵事, 再昨榻前, 伏承下詢, 而臣不敏聽瑩, 不能詳對矣, 退出後得聞宗廟獻官啓辭, 始知...
○ 領議政
洪樂性
箚曰, 伏以, 是月啓覆, 刑政之最重者也, 以殿下欽恤之盛德, 有日字推擇之命。臣當竭蹶趨簉, 仰副聖念, 而第臣衰病癃痼, 神精昏耗, 循例簿書, 不能按閱其首尾, 尋常事端, 不能領會其脈絡, 此不但通朝之所共知, 抑亦爲聖明之所俯燭也。如是而按驗至疑晦之文案, 議讞至難愼之法律, 則殆有甚於責聾瞽以辨音色也, 雖如雜犯輕囚·杖笞·竄配之類, 以臣衰聵, 尙難審覈其情狀, 與聞其決折, 況此啓覆事體, 人命所係, 一或失當, 厥罪難貰者哉? 且臣自來癃疾之外, 類疥之症, 三朔沈淹, 湯洗膏貼, 俱未收效, 咫尺筵席, 登對無路, 成命之下, 末由承膺, 惶隕罔措, 如添一病, 玆敢冒瀆崇嚴。伏乞聖慈, 俯垂憐察, 亟降威罰, 鐫免臣相職, 仍治臣逋慢瘝曠之罪, 千萬幸甚。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啓覆之必行於是月旬後, 卽法例然矣, 況再覆, 政府所管, 詳覈於再覆然後, 方可爲三覆, 而卿之所愼, 旣云類癬, 則難以强策, 刑獄雖重, 事勢如此, 啓覆擇日之命, 姑置之, 卿須安心愼攝。若於限內可强, 卽爲言送該房也。仍傳曰, 此批答, 遣史官傳諭。
○ 領議政
洪樂性
箚曰, 伏以, 是月啓覆, 刑政之最重者也, 以殿下欽恤之盛德, 有日字推擇之命。臣當竭蹶趨簉, 仰副聖念, 而第臣衰病癃痼, 神精昏耗, 循例簿書, 不能按閱其首尾, 尋常事端, 不能領會其脈絡, 此不但通朝之所共知, 抑亦爲聖明之所俯燭也。如是而按驗至疑晦之文案, 議讞至難愼之法律, 則殆有甚於責聾瞽以辨音色也, 雖如雜犯輕囚·杖笞·竄配之類, 以臣衰聵, 尙難審覈其情狀, 與聞其決折, 況此啓覆事體, 人命所係, 一或失當, 厥罪難貰者哉? 且臣自來癃疾之外, 類疥之症, 三朔沈淹, 湯洗膏貼, 俱未收效, 咫尺筵席, 登對無路, 成命之下, 末由承膺, 惶隕罔措, 如添一病, 玆敢冒瀆崇嚴。伏乞聖慈, 俯垂憐察, 亟降威罰, 鐫免臣相職, 仍治臣逋慢瘝曠之罪, 千萬幸甚。取進止。答曰, 省箚具悉卿懇。啓覆之必行於是月旬後, 卽法例然矣, 況再覆, 政府所管, 詳覈於再覆然後, 方可爲三覆, 而卿之所愼, 旣云類癬...
○ 禮曹正郞
李福休
疏曰, 伏以臣, 卽一蟣蝨之微品耳, 生長海濱, 見聞謏淺, 畢命丘壑, 揆分是宜, 而千萬意外, 屢蒙特點之聖恩, 得廁具臣之末班, 方感激恩私, 不知圖報之所以。顧念臣, 材不足以通一藝之妙, 學不足以識天人之幾, 智不足以達事物之情, 言不足以動時世之聽, 語時務則矇然, 論經綸而蔑如, 雖欲效區區一得之愚, 敷陳於九重求聞之聖聰, 而人微言淺, 無異寸筳之撞鍾, 拳石之投河, 實無足以有槪於上心耳。雖然, 謀之臧否, 在乎言者之智愚, 而言之從否, 惟在聖心之採斥, 豈可自分其陳腐, 逆料其必不用, 而終始含默, 以負我殿下求助之盛念哉? 第伏念, 我殿下一自園寢禮遷之後, 凡於
水原
之事, 夙宵勞神, 居民安輯之方, 新邑保障之慮, 靡不用極, 工匠游手, 給以無息之官錢, 功令諸儒, 賜以月課之賞典, 其他蠲稅之章, 賜復之音, 前後相續, 一邑民生, 擧有安蘇之意, 無異嬰兒之得乳母。每一絲綸之下, 寒者無衣而若溫, 饑者不食而若飽, 病者無藥而若蘇, 大舞小蹈, 長悅幼樂, 而在聖心則猶以爲不足, 謀於朝廷, 詢於父老, 採聞於閭巷, 朝廷之論, 皆曰, 至矣無餘策, 父老之對, 亦曰, 盡美矣無他謀, 殿下雖欲聞眞箇謀策, 何從以得聞哉? 噫, 殿下信以爲新邑設施, 其果無一分罅漏處耶? 臣愚死罪, 竊以爲未也。夫新邑地形, 西北空虛, 乾戌風直射, 東南低下, 元身水直下, 烈風所吹, 廬舍有散析之慮, 庫水所破, 民財有不阜之患, 築城之議, 乃所以補空救急, 而無異道傍之作舍, 終無一定之經綸, 此有識者之所慨歎者也。如思可築之道, 則有財而後方可, 本邑田畓結數, 摠爲一萬一千餘結, 此數中, 劃出六分之一, 則爲二千結, 二千結所納稅米, 通爲四萬六千斗, 乘其春·秋之隙, 以四萬六千斗之米, 募民築幾雉之城, 城亦三分其址, 一年築一分, 二年築二分, 三年築三分, 則似可了當, 而此在任事者之得其人, 量度事功, 刻定期限之如何耳, 然此則通行之說也, 臣不必架疊, 而若其有識經遠之謀, 不但此一事也。臣嘗博採而周問, 則無不曰, 田結可以改量也, 軍丁可以精簡也, 鎭防可以鞏固也? 何以謂田結之改量也, 我國田制, 初以六等磨鍊, 而
京畿
土薄無上等, 故其所打量, 較
嶺南
五等之下, 而猶爲高重, 至於
楊
·
廣
兩邑, 以其陵寢奉安之地, 民役浩繁, 故歇定以六等之稅, 民之種子, 一斗之田, 不過二三升稅米, 故民蒙其惠, 國中買土者, 必以
楊
·
廣
之地, 爲願者是也。至於
水原
, 則土品較
楊
·
廣
尤下, 除非海堧斥鹵之地, 必是廣野高燥之土, 其所執卜, 較
楊
·
廣
尤重, 或定以四五等之中, 稅法又加於
楊
·
廣
, 一結加八二斗米, 是再重也, 一斗種之稅幾入八九升, 故農利全減, 公納私償之餘, 卒無終歲之資, 豐年而未免春窮, 歉歲而多致餓莩, 至於人稀地廣處, 荒廢倍多者也。今若依
楊
·
廣
例, 較其土品厚薄, 其最厚者, 繫以五等, 之次以下, 竝從六等之制, 則農利漸厚, 民居漸聚矣。何以謂軍丁之精簡也? 國初定制時,
三南
大路之衝,
公州
巡營以上, 無一重鎭, 故置獨鎭於
水原
, 以防南至之患, 定以六千名束伍, 其後加定以九千餘名, 及兵曹軍一百十四名, 加以馬兵諸軍官守堞軍, 至過萬名, 挽至今日, 則加以壯勇一隊, 其數轉夥。以本邑五十五面之中, 責出逃故之代定, 充數極難, 如非襁褓幼穉之兒, 必是店幕傭雇之輩, 朝疤記而夕他鄕者也, 故虛額恒多, 當其歲抄, 責無生有, 無異龜背之括毛, 秉虛爲實有似畫餠之調飢, 在民戶, 徒增繹騷之怨, 在國家, 終無倉卒之恃, 如此而爲兵, 則雖日得萬兵, 將安用哉? 故相臣
南九萬
, 爲
〈伯〉
北時, 獻
北道
武揚之規而曰, 兵不在多, 在乎精, 多則必有疲弱庸怯者間之, 一怯夫聞鼓而走, 則衆勇士隨而沮氣者, 誠曉事之論也。今若依初定式, 例以六千名爲限, 其於萬餘名中, 精抄其驍健有實者, 入于額中, 其餘數則一倂沙汰之, 此
尹鐸
所以重保障而減戶數之制也, 苟如是則民弊自祛, 軍丁稍精矣。何以謂鎭防之鞏固也? 惟我國都, 西南爲海, 在勝國時, 倭寇連年侵掠於西海之邊, 卽今
仁
·
富
·
水
·
南
等邑, 是也。麗末楊廣道按廉使
鄭地
, 每禦倭於
仁
·
南
之間, 而
水原
之
雙阜
, 乃
南陽
之南, 而寔西海初入之路也,
水原
之
瓮浦
, 又是
雙阜
海之深入, 而距本府四十里之地也, 其西
花梁
也, 其南
大津
也。
花梁
·
大津
, 距本府稍遠, 而
花梁
置僉使,
大津
置牧官, 獨於
瓮浦
而無鎭官, 非所以應緩急之道也。夫
瓮浦
之要害, 非比
花梁
·
大津
, 而水路之形勢, 着船甚易, 故頃年騷說, 亦自瓮浦始, 一商船來泊, 一野夫風傳, 遽至四五邑喧騰, 以至上入天聰, 則其緊切之勢, 推可知也。今若置僉使於
瓮浦
, 西應
花梁
, 南連
大津
, 則其爲水路之關防, 緊且重矣, 今幸數百年來, 別無水路之虞, 故國家之設施於水路者甚疎, 然其在經遠之慮, 豈可以無虞而慢之哉? 旱舟水車, 乃是智者之具, 而重門擊柝, 不必有寇之時也。凡此三者, 非臣創爲之說也, 乃輿人之所共誦, 而自前之所願行者也, 當聖上拔例規畫之日, 若不能斷然行之, 則恐無以救一邑之宿弊, 而鞏一邑之形勢矣。臣自留營設置之後, 意謂必有以此說上聞者, 而側聽經歲, 終無一言, 誠不勝慨惋于中, 玆敢略陳愚見, 仰干崇聽。伏願我殿下, 亟加澄省, 博採衆議, 特賜處分, 一以爲壯關防之道, 一以爲救民弊之地, 千萬幸甚。臣無任。
○ 禮曹正郞
李福休
疏曰, 伏以臣, 卽一蟣蝨之微品耳, 生長海濱, 見聞謏淺, 畢命丘壑, 揆分是宜, 而千萬意外, 屢蒙特點之聖恩, 得廁具臣之末班, 方感激恩私, 不知圖報之所以。顧念臣, 材不足以通一藝之妙, 學不足以識天人之幾, 智不足以達事物之情, 言不足以動時世之聽, 語時務則矇然, 論經綸而蔑如, 雖欲效區區一得之愚, 敷陳於九重求聞之聖聰, 而人微言淺, 無異寸筳之撞鍾, 拳石之投河, 實無足以有槪於上心耳。雖然, 謀之臧否, 在乎言者之智愚, 而言之從否, 惟在聖心之採斥, 豈可自分其陳腐, 逆料其必不用, 而終始含默, 以負我殿下求助之盛念哉? 第伏念, 我殿下一自園寢禮遷之後, 凡於
水原
之事, 夙宵勞神, 居民安輯之方, 新邑保障之慮, 靡不用極, 工匠游手, 給以無息之官錢, 功令諸儒, 賜以月課之賞典, 其他蠲稅之章, 賜...
○ 省疏具悉。爾以
華城
之人, 爲
華城
關防, 備陳一得之見, 能效執藝之義, 言足聽也, 誠亦嘉乃, 新邑之之爲治, 西北闊, 東南低, 築城之論, 實爲重關防之大計。經始之初, 當先求可堪董工之人而任之, 前留相, 大官也, 時守臣, 耆堂也, 俱難以筋力責之, 此所以浮石煮灰而稍竢之者也。雖自來年, 當次次成就, 爾言中公賦劃六之一云云, 付之廟堂稟處, 外此田結改量事, 軍丁精揀事,
瓮浦
置僉使事, 亦付之廟堂, 指陳當否之策矣。
○ 省疏具悉。爾以
華城
之人, 爲
華城
關防, 備陳一得之見, 能效執藝之義, 言足聽也, 誠亦嘉乃, 新邑之之爲治, 西北闊, 東南低, 築城之論, 實爲重關防之大計。經始之初, 當先求可堪董工之人而任之, 前留相, 大官也, 時守臣, 耆堂也, 俱難以筋力責之, 此所以浮石煮灰而稍竢之者也。雖自來年, 當次次成就, 爾言中公賦劃六之一云云, 付之廟堂稟處, 外此田結改量事, 軍丁精揀事,
瓮浦
置僉使事, 亦付之廟堂, 指陳當否之策矣。
○ 癸丑十月十七日巳時, 上御
重熙堂
。都承旨入侍時, 行都承旨
洪明浩
, 假注書
洪樂游
, 記注官
金良倜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傳敎曰, 史官二員待命, 騎馬二匹立之。仍敎曰, 近來各司之卯酉仕, 稽忽莫甚, 實注書及廳注書, 分詣各司, 摘奸以來, 可也。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十月十七日巳時, 上御
重熙堂
。都承旨入侍時, 行都承旨
洪明浩
, 假注書
洪樂游
, 記注官
金良倜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傳敎曰, 史官二員待命, 騎馬二匹立之。仍敎曰, 近來各司之卯酉仕, 稽忽莫甚, 實注書及廳注書, 分詣各司, 摘奸以來, 可也。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十月十七日申時, 上御
重熙堂
。右副承旨入侍時, 右副承旨
南公轍
, 記事官
徐有聞
, 記注官
金良倜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曰,
鄭尙愚
上疏, 無救護之言, 而批答不爲, 依筵敎詳考後頒布, 以致疏與批相反之境云者, 是豈成說乎?
公轍
曰, 臣於伊日筵中, 承書批旨, 而有筵退後取見元疏, 詳考頒布之下敎, 故退而搜覓上疏, 而元疏無去處, 未及考見, 而驟聞明有救護之語云, 故果未審愼而徑先頒布, 惶悚之極, 不知所達矣。上命書傳敎曰, 批答誤頒, 當該承旨
南公轍
, 從重推考, 不卽往復之該玉堂
鄭尙愚
, 亦爲推考, 元批以不允改頒布。又命書傳敎曰, 院規雖不關於金石之國典, 其爲謹守不易, 則爲一院之長, 尤當致意, 名以廳注, 則雖十年, 無敢申退, 院規卽然, 而近日連以上注代直, 極爲駭然。況出去之廳注, 卽
洪樂游
乎? 當該都承旨禁推, 在院承旨, 一竝從重推考, 以存院規。雖以
鄭文始
言之, 應入番次, 不知去處, 又如是破壞院規, 節節駭妄, 文始亦令該府拿問處之。
公轍
曰, 守門將
李性林
, 以講不通, 能誦間入直, 而聞其親病危重, 來訴本院事, 當捧其呈辭, 而以其罰直之故, 前都承旨, 欲登筵提達而未果云矣。上命書傳敎曰, 今聞守門將
李性林
事, 該曹之不卽草記, 極爲駭然。渠官高下, 姑勿論, 大關風敎, 當該入直堂上遞差, 判堂越俸一等, 前知申欲爲提稟, 而未及登筵, 未果云, 則身爲該房, 尙無入稟, 該房承旨禁推。雖以入侍承旨言之, 何去而今始警咳乎? 亦爲從重推考,
性林
替直, 使之當日下送。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癸丑十月十七日申時, 上御
重熙堂
。右副承旨入侍時, 右副承旨
南公轍
, 記事官
徐有聞
, 記注官
金良倜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曰,
鄭尙愚
上疏, 無救護之言, 而批答不爲, 依筵敎詳考後頒布, 以致疏與批相反之境云者, 是豈成說乎? ...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