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3년
1803년 (계해)
1월
2월
윤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9책(탈초본 1866책) 순조 3년 4월 16일 경진
1803년 嘉慶(淸/仁宗) 8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林蓍喆
藥院進。 行左承旨
洪義浩
緣故出
。 右承旨
沈象奎
坐
。 左副承旨
任希存
坐
。 右副承旨
金履永
坐直
。 同副承旨
林漢浩
坐直
。 注書
洪遇燮
病
朴宗琦
病
。 假注書
洪在敏
仕
沈能栻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李宗心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햇무리가 짐
○ 未時日暈。
○ 未時日暈。
내일 常參과 經筵의 시행에 대해 묻는 任希存의 啓
○
任希存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任希存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金履永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金履永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金履永
曰, 進講入侍。
○ 傳于
金履永
曰, 進講入侍。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金履永의 啓
○
金履永
啓曰, 大司憲未差, 執義
閔師宣
, 掌令
具得魯
, 持平
韓翼鎭
牌不進, 掌令
金孝秀
在外, 持平
呂東植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履永
啓曰, 大司憲未差, 執義
閔師宣
, 掌令
具得魯
, 持平
韓翼鎭
牌不進, 掌令
金孝秀
在外, 持平
呂東植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以執義
閔師宣
, 掌令
具得魯
, 持平
韓翼鎭
, 司諫
鄭來百
, 正言
鄭最成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履永
曰, 只推。
○ 以執義
閔師宣
, 掌令
具得魯
, 持平
韓翼鎭
, 司諫
鄭來百
, 正言
鄭最成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履永
曰, 只推。
○ 傳于
金履永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金履永
曰, 召對爲之。
○
沈象奎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金文淳
狀啓, 則以爲, 別置穀五萬三千八十石, 分置外邑, 與營下盡分取耗, 以爲一年需用之地。今此燒燼穀四千八百四十餘石, 劃卽措處, 以充其數, 然後可以計給巡還, 排比支放。
東林鎭
折米三千石,
西林鎭
折米一千一百石,
當峩城
折米四百二十一石, 合四千五百餘石, 戊辰庚午丙子年間, 以營穀劃付三處者, 而耗上添耗, 目下民情, 皆以穀多爲憂, 還爲移錄於營簿, 俾作取耗放料之需, 其餘不足之數, 各邑有巡會外穀名色, 在前如此之時, 直爲取用, 多有已例, 今亦量宜充補, 各庫燒燼中別置木二百同, 以勅庫錢條, 代留於營庫, 而不可不及今充補, 年例別備錢及別餉軍官身役錢餘條中, 限明年次次充報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本道千餘戶回祿之災, 實是近古罕有之慘變, 公私蕩殘, 一路震驚, 上貽西顧之憂, 丙枕靡安, 旣遣史官, 備盡慰諭之方, 又給包米, 別施軫恤之澤, 庶幾燋爛之民, 賴而奠安, 而至如支放之需, 關係亦重, 燒燼穀物, 所宜趁速給代, 而無他拮据, 三山城見儲之穀, 旣是自本營劃付者, 則到今爲營用還錄, 未爲不可, 竝與會外穀取用, 依請施行。所謂別置木事, 當初儲畜本意, 非欲其以錢別貿也, 本道自有別餉庫歲入之木, 故就其中擇其稍優者, 使之別儲, 以待不時之需矣。本道不善擧行, 數年以來, 忽有勅錢換貿之說, 故年前劃給別餉木, 許令發賣充報矣。今此狀辭, 不論別餉木去處, 直請勅庫錢充報之方者, 殊涉訝惑, 此則關問該道, 詳細報來後, 更爲稟處,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金文淳
狀啓, 則以爲, 別置穀五萬三千八十石, 分置外邑, 與營下盡分取耗, 以爲一年需用之地。今此燒燼穀四千八百四十餘石, 劃卽措處, 以充其數, 然後可以計給巡還, 排比支放。
東林鎭
折米三千石,
西林鎭
折米一千一百石,
當峩城
折米四...
○
任希存
, 以吏曹言啓曰, 備邊司草記, 當此課農之時, 守令不可曠官, 諸道受由上京守令, 竝令該曹催促, 不多日內下送事, 允下矣。自臣曹催促於受由上京守令處, 則
延安
府使
沈養之
,
淳昌
郡守
趙鎭順
,
平海
郡守
李濟遠
,
寶城
郡守
鄭來升
,
高城
郡守
任最遠
,
文川
郡守
趙秀民
,
沔川
郡守
兪漢宰
,
靈巖
郡守
南履範
,
海州
判官
李萬源
,
大丘
判官
朴壽亨
,
文化
縣令
沈允之
,
順安
縣令
朴性圭
,
三登
縣令
徐觀淳
,
全義
縣監
金基普
,
淸河
縣監
金命淵
,
安峽
縣監
池景喆
,
泰仁
縣監
徐有膺
,
軍威
縣監
朴宗珩
,
聞慶
縣監
嚴思勉
,
懷德
縣監
姜世靖
,
扶餘
縣監
李興運
, 俱爲下去,
淸道
郡守
宋欽書
, 方在
忠淸道懷德地
,
信川
郡守
徐有曾
, 方在
槐山地
云, 故卽爲還官之意, 發關於該道道臣處, 而
淮陽
府使
朴鍾淳
,
永川
郡守
趙鎭宣
, 俱以親病沈重, 萬無離捨還任之望云,
靈光
郡守
金基象
,
臨陂
縣令
金胄淵
,
南平
縣監
金世淵
, 俱以身病沈篤, 實無還官之望云, 雖未知其親病身病之如何, 而飭敎之下, 屢度催促, 終不下去者, 事體所在, 極爲未安, 所當重勘, 而本曹請推之外, 無他可施之罰,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有親病人改差, 身病人更爲嚴飭, 數日內下送後草記。
○
任希存
, 以吏曹言啓曰, 備邊司草記, 當此課農之時, 守令不可曠官, 諸道受由上京守令, 竝令該曹催促, 不多日內下送事, 允下矣。自臣曹催促於受由上京守令處, 則
延安
府使
沈養之
,
淳昌
郡守
趙鎭順
,
平海
郡守...
趙晉和에 대해 改差할 것을 청하는 兵曹의 啓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本曹佐郞
趙晉和
身病猝重, 屢度呈狀乞遞, 宿衛重地, 不可久曠,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本曹佐郞
趙晉和
身病猝重, 屢度呈狀乞遞, 宿衛重地, 不可久曠,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曹司五衛將
洪元燮
, 素患脚病, 近益添劇, 時月之內, 萬無供職, 呈辭乞遞, 實病旣如此, 則宿衛輪番之任, 不可久曠,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曹司五衛將
洪元燮
, 素患脚病, 近益添劇, 時月之內, 萬無供職, 呈辭乞遞, 實病旣如此, 則宿衛輪番之任, 不可久曠,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履永
, 以義禁府言啓曰, 保放罪人
田義顯
病勢向差云, 還囚議處以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履永
, 以義禁府言啓曰, 保放罪人
田義顯
病勢向差云, 還囚議處以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禁府啓目, 香室官員
韓浩運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前承旨
李勉兢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依允。 又啓目,
順陵
獻官
尹序東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依允。又照目粘連,
龍津
前萬戶
廉允範
矣本府議啓內, 兵符漂失, 雖緣遇風致敗, 蒼黃罔措之致是白乎乃, 初不帶身, 解置船中, 則不可以水火盜賊致失勿論之律論, 以此照律罪, 杖九十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徒三年半定配, 私罪奉敎依允。又照目粘連,
安州
兼任前虞侯
高厚鎭
矣本府議啓內, 今番支勅時, 爲慮民弊, 前後關飭, 不啻申巖, 而一任鄕將, 不能檢飭, 至有非法役民, 致傷人命, 事極可駭, 以此照律罪, 杖八十收贖, 奪告身三等, 私罪奉敎依允爲旀, 功減一等爲良如敎。又照目粘連, 大祝
尹久東
本府議啓內, 旣差大祝, 則固當恪勤, 而晩後進去, 未參誓戒, 事極可駭, 以此罪律
[照律]
, 罪笞五十收贖, 解見任別敍, 私罪奉敎依允爲旀, 功減一等爲良如敎。 又啓目粘連, 向前
尹濟弘
亦, 莫重科榜入格儒生之生父名字, 落漏不書, 揆以法意, 雖甚可駭, 而同罪他囚, 旣蒙分揀, 則恐不可罪同而罰異是白乎矣, 係是特恩, 臣府不敢擅便, 上裁, 何如? 判付啓依回啓施行爲良如敎。 又啓目粘連, 向前
李庚運
亦, 觀其所供, 參以道査, 則黃腸封進時, 雖無濫斫之事, 末端木之私自區處, 已是違例兺不喩, 築洑開畓, 助給糧丁, 卽爲民勸農之意, 則量載奴名, 處事乖當, 以致物議喧藉, 臺評峻發, 不可以畓庫之竟屬官屯, 禾穀之初無入已, 有所寬恕,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何啓依允。 又啓目粘連, 向前
李基慶
亦, 留門出入, 固宜審愼, 而不待政院之知委, 輕
[徑]
先出去, 事未前有, 極爲駭然,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依允。 又啓目粘連, 向前
田義顯
亦, 民家失火, 延及倉舍, 還穀之燒燼, 至於九百三十餘石之多, 其常時不能檢飭之罪, 在所難免,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依允。
○ 禁府啓目, 香室官員
韓浩運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除刑推議處爲良如敎。 又啓目, 前承旨
李勉兢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勿爲請刑, 載在
大典通編
, 議處, 何如? 判付啓依允。 又啓目,
順陵
獻官
尹序東
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勿爲請刑, 載在...
○ 嘉慶八年癸亥四月十六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進講入侍時, 參贊官
林漢浩
, 假注書
沈能栻
, 記注官
金致龍
, 別兼春秋
趙雲翊
, 知事
金祖淳
, 檢校直閣
沈象奎
, 侍讀官
任厚常
, 以次進伏訖。
祖淳
曰, 日氣漸熱, 聖體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祖淳
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祖淳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祖淳
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祖淳
曰,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祖淳
曰, 齊風只餘一章, 只講一章, 何如? 上可之, 上命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
祖淳
讀自猗昌兮, 止猗昌三章, 上讀新受音一遍。
祖淳
解釋章句以進, 上復讀五遍訖。
祖淳
曰, 此章文義, 別無可陳之辭矣。 上曰, 閣臣陳之。
象奎
曰, 此章文義, 別無可陳之辭矣。 上曰, 玉堂陳之。
厚常
曰, 三章之內, 別無可陳之文義矣。 上曰,
魯莊公
何以處之則好也?
祖淳
曰, 以子而制母則難矣, 而若其以禮防限, 使不得入於非禮, 卽子之道也。雖以
趙氏
之說觀之, 在
莊公
之道, 雖不得威制其母, 而誠敬以事之, 禮節以限之, 使之蒸蒸乂不格姦, 則自當不踰防限, 少無逼迫威制之嫌, 而不失上下母子之義, 此非制之也, 乃以禮而防之也。
莊公
不能爲此, 此
莊公
之所以爲
莊公
也。
趙
說誠得之矣。 上命掩卷, 上曰,
景慕宮
睿製, 自內當奉下于內閣, 今日入侍閣臣與
徐榮輔
, 看審校謄, 而領敦寧亦於似此因公之時, 同爲檢役好矣。
祖淳
曰, 當待睿製之內下, 自明日始之矣。 上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嘉慶八年癸亥四月十六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進講入侍時, 參贊官
林漢浩
, 假注書
沈能栻
, 記注官
金致龍
, 別兼春秋
趙雲翊
, 知事
金祖淳
, 檢校直閣...
○ 嘉慶八年癸亥四月十六日申時, 上御
誠正閣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金履永
, 侍讀官
任厚常
, 檢討官
宋冕載
, 待敎
李敎信
, 假注書
沈能栻
, 記注官
金致龍
, 別兼春秋
趙雲翊
,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厚常
讀自冬十月至宛, 止蘭臺令史。上曰, 上番讀之。
冕載
讀自
魯國公僖
, 止復言者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履永
讀自
齊桓公
, 止爲親屈也。 上曰, 閣臣讀之。
敎信
讀自均兄, 止白衣尙書。上曰, 注書讀之。 賤臣讀自耕於定陶, 止假于祖禰。上曰, 上番讀之。
致龍
讀自秋七月詔定律, 止慰安之。上曰, 下番讀之。
雲翊
讀自詔百官, 止如常科。上曰, 文義爲之。
厚常
曰, 此章之旨誠好矣。
朱暉
行年八十, 能抗言直諫, 納吾君於無過之地, 其慷慨激切之意, 誠可尙矣。大抵人君秉生殺之權, 行黜陟之政, 其駕馭導率, 都在於人主一身, 爲人臣者, 若順旨雷同, 無所匡救, 則誠無以簡拔人才, 扶植世道矣。人主必於接臣僚之際, 任其忤志抗言, 常令志氣慷慨, 言論切直, 則何患乎不得可庸之人乎?
朱暉
能以死報之義, 不爲苟且迎順, 而抗言之
章帝
, 亦卽感悟, 不徒不賜譴責, 乃反問其起居, 視疾賜食, 其容人虛受之量, 誠可爲後世之模範矣。 上曰,
章帝
之不罪
孔僖
, 極寬容矣。
厚常
曰,
武帝
以英明之資, 有奮發之志, 初年之施政措置, 綽有可見, 而及夫中末以後, 窮兵黷武, 專事侈靡, 遂使漢家仁厚之德, 終受病根, 此爲可限也已,
孔僖
之言, 非誹謗先帝也, 特擧其實而言之耳。若以此罪之, 則是乃私也, 臣於向筵, 亦以人主祛私之意仰達者, 蓋以莫顯於隱, 莫顯於微故也。雖以九重深邃, 若無知者, 而行一善政, 人莫不知之, 行一不善政, 人莫不知之, 畢竟書諸史冊, 塗人耳目, 其機甚可畏也。伏願聖上, 於克己之工, 體念焉。 上曰, 下番陳之。
冕載
曰, 上番所奏誠好矣, 以
章帝
之前後詔書觀之, 其用人之道, 愛民之政, 容諫之量, 無不備盡於此, 後王之所以鑑法處多矣, 且以
孔僖
自訟書一編觀之, 其言切直懇到, 而亦可知
史氏
謹嚴之筆矣。蓋人君一言一動一政一令之際, 苟或有一二得失, 則其時史官, 莫不直書不諱, 傳垂百代, 其治亂善惡, 皎然難掩於百世之下, 雖欲掩之, 而其於後人之褒貶何哉? 大抵
孔僖
本以布衣之士, 乃能抗言直陳, 若出身在位, 則其犯顔諫諍, 從可知矣。
章帝
亦不罪, 而特除蘭臺之任, 包容之量, 可謂盛矣。伏願殿下, 於此等處, 深加體念焉。 上曰, 此事似優於
明帝
, 非但優於
明帝
,
光武
亦似不能及也。
厚常
曰,
章帝
乃漢之明主, 其容諫之量, 果優於
光武
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履永曰, 俄下聖敎
章帝
之優於
光武
·
明帝
之敎, 誠至當矣。
光武
豈不是豪傑中興之主,
明帝
豈不是守成明睿之君, 而
光武
過於英武,
明帝
過於嚴急, 而
章帝
則優容長厚, 善於納諫, 此則反似有過於光明, 至以
朱暉
事言之, 始曰, 樂聞駮議, 黃髮無愆, 終焉遂寢其事, 別加恩數, 此
章帝
之所以爲
章帝
也。
論語
曰, 法語之言, 能無從乎? 改之爲貴。大抵譬之拒諫, 從亦爲難, 若從而不改, 從無益也。
章帝
則旣從之, 又能改之, 眞可謂帝王之盛節, 後世之柯則, 而至於不罪
孔僖
爲尤難, 蓋
孔僖
之論貶
武帝
, 雖云私室酬酢, 律之以
昭公
知禮之義, 不可謂十分道理, 以此罪之, 若無不可, 而寬而勿問, 擢置蘭臺, 其所以崇奬不諱之風, 誠卓然矣。元來世級漸降, 忌諱漸密, 唐之
白居易
之賦長恨歌, 譏訕
玄宗
, 有違於爲親諱之道, 故後世亦有非之者, 而當時之禁網疎闊, 不避忌諱, 亦可尙也。蓋消磨士氣, 杜絶諫路, 莫如忌諱二字, 人主按太阿之柄, 操生殺之權以臨下, 而又以許多忌諱, 設爲網羅, 撓手移足, 動輒觸罹, 則以近世委靡之風習, 柔軟之腸肚, 安能揚眉吐氣, 犯顔直諫乎? 臨朝高亢, 惟予言莫之違, 則雖若爲一時之快事, 而政令言動, 書之史冊, 霜降水落, 公議乃行, 見政有不善, 而臣下不匡, 則必曰樂諂之世, 見言有可采, 而人主不聽, 則必曰拒諫之君, 雖孝子慈孫, 有不能掩其實, 其爲痛恨, 當如何哉? 故人臣之犯顔諫諍, 不避忌諱者, 乃所以愛其君也, 尊其君榮其君也, 惟聖上鑑乎前史, 廣開不諱之門, 嘉奬直言之士, 思所以臣主俱榮, 卓越百王, 是臣區區之至願也。 上曰, 言甚好矣。 上曰, 閣臣東之。
敎信
曰,
章帝
之詔戒俗吏矯飾者, 足爲後世之鑑法也, 其所謂以苛爲察, 以刻爲明, 以輕爲德, 以重爲威, 只言其當時俗吏之弊, 而若以漢家十餘世, 統而言之, 則
成帝
之儼嚴若神, 便是以重爲威也。
哀帝
之强立主威, 近於以輕爲德也。
光武
之時, 吏事刻深,
明帝
之治, 傷於褊急, 皆未免過於明察, 而流於苛刻, 惟
文帝
治法質實, 故其時俗習, 悃愊無華, 未見有矯飾之弊, 所以漢家致治之主, 獨推
文帝
耳。
文帝
以後, 惟
章帝
, 史稱寬厚長者, 治尙寬仁, 欲祛矯飾之風, 而惟其天性寬柔, 多有未能振刷之歎, 此則爲其氣稟所拘, 而無學問之功故也。若使
章帝
, 遜志懋學, 變化氣質, 則其於做治也, 可以挽回三古, 奚但祛俗吏矯飾之風而已哉? 然自漢以來, 世級益下, 篤厚之風日漓, 矯飾之弊日滋, 則人君以實心行實政, 然後可以斲雕爲樸, 變漓回淳, 而又其所謂實心實政, 先有學問之工, 善變其氣質, 然後可以立大本矣。人主一身, 爲萬民之標準, 則學問工夫, 不但以一己之變化氣質, 爲身心之自治, 而必也導一世於中正之域, 使人人得以善變其氣質, 如洪範六三德剛克柔克之道者, 始可以丕變風俗矣。伏願以此體念焉。 上曰,
第五倫
·
袁安
所論, 何者爲得, 而雇還南部所得生口者, 果何如也?
履永
曰, 綏遠之道, 昭信爲上, 而北凶奴旣已稱臣貢獻, 則
章帝
之包容庇覆, 不違其信, 誠爲處置得宜矣。 上曰, 柴告岱宗, 果是模倣
虞舜
者乎?
履永
曰, 觀于下文, 假于祖禰, 亦可見依倣虞禮矣。 上命掩卷後, 敎
履永
曰,
龍虎營
亦有中旬之前例, 使之設行, 可也。 又敎曰, 童蒙當於匪久召見, 分付童蒙敎官, 使之預爲整待, 無有臨時窘跲之歎, 可也。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嘉慶八年癸亥四月十六日申時, 上御
誠正閣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金履永
, 侍讀官
任厚常
, 檢討官
宋冕載
, 待敎
李敎信
, 假注書
沈能栻
, 記注官...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