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6년
1806년 (병인)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01책(탈초본 1917책) 순조 6년 9월 18일 임술
1806년 嘉慶(淸/仁宗) 11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金履永
譯科進
。 左承旨
李文會
坐
。 右承旨
朴宗正
牌招啓辭未下
。 左副承旨
沈奎魯
坐
。 右副承旨
申絢
坐直
。 同副承旨
任厚常
坐直
。 注書
趙鐘永
病
一員未差。 假注書
曺鳳振
仕
李晉淵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趙奎昇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비가 내려 측우기로 측정함
○ 夜自三更至十九日開東,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五分。
○ 夜自三更至十九日開東,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五分。
○
任厚常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疏批未下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任厚常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疏批未下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任厚常의 啓
○
任厚常
啓曰, 行大司憲
李集斗
, 執義
金孝眞
, 掌令
李渭達
·
金相休
牌不進, 持平
李東永
·
李魯新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任厚常
啓曰, 行大司憲
李集斗
, 執義
金孝眞
, 掌令
李渭達
·
金相休
牌不進, 持平
李東永
·
李魯新
未署經,...
○
任厚常
啓曰, 卽伏見
全羅右道
監試初試試取啓本, 則今初二日封發, 而已過一望之後, 今始到院, 事之稽緩, 莫此爲甚, 當該監司,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任厚常
啓曰, 卽伏見
全羅右道
監試初試試取啓本, 則今初二日封發, 而已過一望之後, 今始到院, 事之稽緩, 莫此爲甚, 當該監司,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申絢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申絢
曰, 召對爲之。
○ 以大司諫
尹羽烈
, 獻納
尹鼎烈
, 正言
李鎭嵩
, 執義
金孝眞
, 掌令
李渭達
·
金相休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任厚常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尹羽烈
, 獻納
尹鼎烈
, 正言
李鎭嵩
, 執義
金孝眞
, 掌令
李渭達
·
金相休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任厚常
曰, 只...
○ 以副應敎
金啓濂
, 校理
任天常
, 副校理
韓兢履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絢
曰, 只推。
○ 以副應敎
金啓濂
, 校理
任天常
, 副校理
韓兢履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絢
曰, 只推。
○
申絢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本館上番闕直, 事甚未安, 副應敎
金啓濂
, 校理
任天常
, 副校理
韓兢履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申絢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本館上番闕直, 事甚未安, 副應敎
金啓濂
, 校理
任天常
, 副校理
韓兢履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以副應敎
金啓濂
, 校理
任天常
, 副校理
韓兢履
再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絢
曰, 只推。
○ 以副應敎
金啓濂
, 校理
任天常
, 副校理
韓兢履
再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絢
曰, 只推。
○
申絢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本館上番闕直, 事甚未安, 修撰
金愚淳
, 副修撰
韓耆裕
,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姑陞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申絢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本館上番闕直, 事甚未安, 修撰
金愚淳
, 副修撰
韓耆裕
,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姑陞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以修撰
金愚淳
, 副修撰
韓耆裕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絢
曰, 只推。
○ 以修撰
金愚淳
, 副修撰
韓耆裕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申絢
曰, 只推。
○
李文會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李勉兢
災實分等狀啓, 則
平壤
等二十六邑, 置之稍實,
安州
等十六邑, 置之之次, 尤甚名色, 不爲擧論, 仍以爲, 年分比摠, 待列邑槪狀齊到, 更爲條例登聞計料, 後錄條件,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其一, 被災面民還, 許令代捧, 亦多已例, 毋論稍實·之次邑, 被災面里, 以相當穀, 準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本道年事, 若而邑被水處外, 槪無大段優劣, 分等依狀請施行, 代捧雖異常法, 被災面里之略加闊狹, 勢所難免, 與推奴徵債防塞事, 竝依狀請施行, 還穀代捧, 乃是朝家特恩, 無論昨年條·今年條, 待其還捧時, 一依本色準納事, 嚴飭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李文會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李勉兢
災實分等狀啓, 則
平壤
等二十六邑, 置之稍實,
安州
等十六邑, 置之之次, 尤甚名色, 不爲擧論, 仍以爲, 年分比摠, 待列邑槪狀齊到, 更爲條例登聞計料, 後錄條件,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其一, 被災面民還, 許令代捧, 亦多已例, 毋論稍實·之次邑, 被災面里, 以相當穀, 準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 戶曹判書
徐榮輔
疏曰, 伏以, 臣獲蒙恩暇, 往覲老母, 情私粗伸, 感祝冞深, 千萬匪意, 度支除命, 遽下於是時, 寵榮所曁, 瞻聆咸聳, 臣雖愚迷, 寧不知感, 而若臣之情, 則惟有惶汗之浹背, 私而懼涯分之踰溢, 公而歎聖朝官人之失當至此也。 臣本樗櫟散材, 百無所當, 久備任使, 未有可紀, 空疎闇劣之狀, 無所逃於淵鑑, 此人器之無可取也, 以蔑能之庸品, 被不世之洪造, 從前歷剔, 華顯太甚, 居常懍惕, 若臨淵谷, 屢致顚沛, 輒費陶甄, 惟有投閑處散, 杜門守分, 庶收桑楡之功, 以圖塵刹之報, 此分量之所自知也。 顧今所叨, 夫豈夢想所到? 司農, 重任也, 掌版籍而管財賦, 國計之贏詘, 係於其人之賢否, 周官之領以冢宰, 尙矣無論, 漢唐以來, 拜是官者, 具載於史, 以驗其時之得失, 其重如是, 豈宜人人而輕授? 伏況挽近以來, 經用日匱, 收不能當其支, 凜凜乎若不慮朝夕, 有識之寒心久矣, 必得良有司以鉤考, 然後方可以牽架補漏, 不至大窘, 如臣駑下, 豈容擬議? 臣性旣鈍拙, 理財之術, 尤所昧昧, 今若猝然遇之, 支計之端緖非一, 尾閭之滲洩不貲, 必將左右顧而不知涯涘, 不量而入, 雖悔何及? 過福之咎, 徒失素守, 臣固不足恤, 其於重務之僨誤, 何哉? 此臣所以惝怳恧蹙, 久益靡措, 今始還次, 不敢泯伏, 冒控衷懇, 仰瀆崇嚴。 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將臣職名, 亟賜鐫改, 廻授可堪之人, 公私幸甚,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卿其勿辭行公。
○ 戶曹判書
徐榮輔
疏曰, 伏以, 臣獲蒙恩暇, 往覲老母, 情私粗伸, 感祝冞深, 千萬匪意, 度支除命, 遽下於是時, 寵榮所曁, 瞻聆咸聳, 臣雖愚迷, 寧不知感, 而若臣之情, 則惟有惶汗之浹背, 私而懼涯分之踰溢, 公而歎聖朝官人之失當至此也。 臣本樗櫟散材, 百無所當, 久備任使, 未有可紀, 空疎闇劣之狀, 無所逃於淵鑑, 此人器之無可取也, 以蔑能之庸品, 被不世之洪造, 從前歷剔, 華顯太甚, 居常懍惕, 若臨淵谷, 屢致顚沛, 輒費陶甄, 惟有投閑處散, 杜門守分, 庶收桑楡之功, 以圖塵刹之報, 此分量之所自知也。 顧今所叨, 夫豈夢想所到? 司農, 重任也, 掌版籍而管財賦, 國計之贏詘, 係於其人之賢否, 周官之領以冢宰, 尙矣無論, 漢唐以來, 拜是官者, 具載於史, 以驗其時之得失, 其重如是, 豈宜人人而輕授? 伏況挽近以來, 經用日匱, 收不能當其支, 凜凜乎若不慮朝夕, 有識之寒心久矣, 必得良有司以鉤考, 然後方可以牽架補漏, ...
○ 戶曹參判
吳泰賢
疏曰, 伏以, 臣今將銜命出疆矣, 一往殊域, 經歲當還, 而臣之父母墳山, 在於
京畿龍仁地
, 行且遠離, 霜露增感, 玆敢冒陳短章, 仰瀆崇嚴。 伏乞聖慈, 特許往省, 俾伸至情,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卿其往省焉。
○ 戶曹參判
吳泰賢
疏曰, 伏以, 臣今將銜命出疆矣, 一往殊域, 經歲當還, 而臣之父母墳山, 在於
京畿龍仁地
, 行且遠離, 霜露增感, 玆敢冒陳短章, 仰瀆崇嚴。 伏乞聖慈, 特許往省, 俾伸至情,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卿其往省焉。
○ 正言
孟欽圭
疏曰, 伏以, 臣於鄕廬癃伏之中, 欽奉聖旨, 以臣爲司諫院正言者, 華誥旋下, 馹召繼降, 鄕隣動色, 蓬蓽生輝, 草莾賤臣, 何以得此於君父也? 臣聞命含恩, 感祝惶懍, 自不覺措躬之無地也。 仍伏念, 臣以孤根弱植, 恣性鹵下, 學識蔑裂, 平生精力, 只不過肄習功令之文, 滾汨科臼之中, 至白首猶不知止, 乃於已過致仕之年, 濫竊一第, 則其老不戒得, 壞損廉防, 宜不免爲識者之所嗤點矣。 今臣所叨之職, 卽淸朝耳目之任, 而果何等淸銜也, 果何等重畀也, 則是豈如臣老朽庸碌者之所可承膺而冒據者哉? 伏乞聖慈, 諒臣實狀, 亟賜鐫斥, 以重官方, 以安微分, 千萬幸甚。 臣旣不敢以右職自居, 而況是未署之冗銜, 則今於丏免之章, 何敢拖及於他語, 而乃者仁愛之天, 警告我殿下, 忽於收莊之節, 至示轟燁之災, 我殿下惕然而懼, 瞿然而省, 責躬求助之敎, 惻怛懇摯, 咸令大小之官, 畢陳消弭之責, 大哉王言, 此誠轉災爲祥, 迓續天休之一大機會也, 臣雖駑劣, 豈敢不粗效獻芹之愚忱, 仰塞採蕘之聖意哉? 臣竊伏惟念, 我殿下, 以天縱之聖, 懋日新之學, 發之爲政令注措者, 大公至正, 光明磊落, 或未嘗上違乎天心, 下咈乎民情, 庶可致虞朝之星雲告慶, 周天之風雨不淫, 而夫何近年以來, 星現白晝者有之, 虹貫太陽者有之, 其他水旱之告愆, 蟲雹之爲害, 種種非一, 殆不可殫記, 而至於今秋雷電之變而極矣。 天道玄遠, 臣不敢知, 而災不虛生, 必有所召, 則今日之警, 果是何咎而致之也? 臣謹按
易
噬嗑之象曰, 電雷噬嗑, 先王以明法明罰勑法, 夫電者赫然之象也, 雷者奮發之象也, 大
易
之義, 蓋以爲人君之御世出治也, 苟於罰之當施者, 則赫然勇斷, 如電之明, 法之當飭者, 奮發亟行, 如雷之猛, 古聖人垂戒之意, 可謂深且切矣。 今我殿下, 摠攬權綱, 修明舊章, 誅亟凶邪,
禹
鼎之魑魅莫逃, 申嚴禁防, 夏府之關和永遵, 何患乎罰之不能明, 法之不能飭, 而今天以燁然之光, 訇然之聲, 動威示警於收成之節者, 抑何故也? 臣不敢傅會湊合, 妄謂某事之致某災, 而天人一理, 應如影響, 則今玆之警, 豈曰無由而然哉? 嗚呼, 亂逆何代無之, 而夫豈有如近日諸賊之窮凶絶悖者哉? 天討雖已略行, 而王章猶未夬伸, 收孥之典, 尙未擧行, 神人之憤, 去而益切, 而殿下於三司之請, 一直持難, 每以不允二字, 以爲循例彌縫之計, 此雖出於大聖人欽恤之盛意, 而五刑五庸, 乃是聖王之奉行天命者, 則夫豈有逆如此賊, 凶如此賊, 而不用應坐之律者哉? 宜乎天心之不能悅豫, 而警告之申申也, 且其黨與之同惡者, 可誅者有之, 可鞫者有之, 夫當誅而不誅, 當鞫而不鞫, 均爲失刑之大者, 而輿情益激, 公議莫伸, 則安得無人心之壹鬱, 而天災荐疊也。 且以法令論之, 百度之解弛, 莫今時若也, 而至於關防之譏詗, 標信之傳承, 卽有國之大政, 而安危之機, 係於呼吸之間者也, 向者漂泊之轉入內洋也, 沿邊守禦之臣, 無小無大, 懵不省覺, 及其問情而送歸也。 傍海諸堡, 占便逡巡, 只使校隷輩, 看當種種做錯, 而末抄薄勘, 只及於一二殘弁而止, 嗚呼, 此何等擧措也? 假使日後嶺海之間, 或有緩急之變, 而守邊之臣, 又若是伈伈泄泄, 則民國之憂, 果未知至於何境耶? 言念及此, 寧不凜然而寒心哉? 至於實錄陪扈之行, 何等重大, 而其時標信, 宣傳官淹滯中路, 不卽傳命, 以致帥臣之眩於調發, 臨急慌亂, 騷擾民間, 而乃至於衛從失待, 聽聞駭痛, 此實前古所未有之事也, 是雖專由於傳命之稽緩, 而帥臣之擧行顚錯, 亦安得無罪哉? 或只令汰斥, 或薄罷旋敍, 誠不足以當其律也, 此不嚴處, 其可曰國有法乎? 伏乞聖明, 念上天告警之仁, 體大
易
垂象之義, 亟下諸賊收孥之命, 竝其黨與, 或誅或鞫, 明正典刑, 以從臺請, 以答天譴, 次治沿海諸鎭之不能詗察, 宣傳帥臣之不善奉行之罪, 于以固邊圉而警偸惰, 千萬幸甚, 臣因又伏念, 自古聖帝明王之遇災修省也, 必先反躬而自咎,
堯
有九年之水, 則曰洚水儆予,
湯
有七年之旱, 則以六事自責, 此
堯
·
湯
所以則天爲大, 建中于民, 自底於嵬蕩熙雍之盛者也。 於休我殿下今日十行責躬之敎, 卽
堯
·
湯
之言也, 臣不勝欽仰贊歎, 而古人有言曰, 應天以實不以文, 然則雖有
堯
·
湯
之言, 而苟無
堯
·
湯
之心, 則其所以責躬求助者, 亦不免爲空言耳文具耳, 如必欲不以文具, 而應之以實, 則亦無別般道理也, 其要稟在於以
堯
·
湯
之言, 求
堯
·
湯
之心而已。
朱子
有言曰, 人主一心, 萬化之原, 又曰, 天下之事, 有本有末, 正其本者, 雖若迂緩, 而實易爲力, 其所謂本者, 卽人主之心也。
孟子
曰, 一正君而國定矣。 伏願殿下, 致力於誠意正心之學, 存心於戒懼謹獨之工, 緝熙敬止, 至誠無息, 則曾傳治平之效, 思經位育之功, 臣將拭目而俟之, 若夫轉災爲祥, 消沴導和, 則乃轉移間事耳。 伏願殿下, 懋哉懋哉, 至於時政之得失, 生民之休戚, 朝象之潰裂, 俗習之渝薄, 大僚之諫箚, 三司之上章, 深究弊源, 纎悉備具, 臣不欲蹈襲架疊, 以取遼豕之譏也。 惟殿下凡諸章奏之中, 擇其可行者, 而虛襟採納, 實心注措, 則救時之長策, 對証之良劑, 豈可外此而他求哉? 伏願聖明留心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所陳切實, 當留念, 沿海諸鎭事及宣傳帥臣事, 令兵曹稟處, 懲討事, 不允。 勿辭察職。
○ 正言
孟欽圭
疏曰, 伏以, 臣於鄕廬癃伏之中, 欽奉聖旨, 以臣爲司諫院正言者, 華誥旋下, 馹召繼降, 鄕隣動色, 蓬蓽生輝, 草莾賤臣, 何以得此於君父也? 臣聞命含恩, 感祝惶懍, 自不覺措躬之無地也。 仍伏念, 臣以孤根弱植, 恣性鹵下, 學識蔑裂, 平生精力, 只不過肄習功令之文, 滾汨科臼之中, 至白首猶不知止, 乃於已過致仕之年, 濫竊一第, 則其老不戒得, 壞損廉防, 宜不免爲識者之所嗤點矣。 今臣所叨之職, 卽淸朝耳目之任, 而果何等淸銜也, 果何等重畀也, 則是豈如臣老朽庸碌者之所可承膺而冒據者哉? 伏乞聖慈, 諒臣實狀, 亟賜鐫斥, 以重官方, 以安微分, 千萬幸甚。 臣旣不敢以右職自居, 而況是未署之冗銜, 則今於丏免之章, 何敢拖及於他語, 而乃者仁愛之天, 警告我殿下, 忽於收莊之節, 至示轟燁之災, 我殿下惕然而懼, 瞿然而省, 責躬求助之敎, 惻怛懇摯, 咸令大小之官, 畢陳消弭之責, 大哉王言, 此誠轉災爲祥, 迓續天休之一大機...
○ 丙寅九月十八日酉時, 上御
誠正閣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申絢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檢校直閣
洪奭周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檢討官
洪儀泳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假注書
李晉淵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記注官
鄭宗顯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記注官
金致龍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儀泳
讀自九月有雷異, 止飭勸農。 上曰, 參贊官讀之。
絢
讀自二月, 止以寵之。 上曰, 閣臣讀之。
奭周
讀自六月, 止甚多。 上曰, 注書讀之。 賤臣未及讀, 上曰, 注書誰也?
絢
曰,
李晉淵
矣。 上曰, 何年登科乎?
絢
曰, 昨冬增廣爲之云矣。 賤臣讀自上聞, 止錄用其奉祀孫。 上曰, 上番讀之。
宗顯
讀自
羅里鋪
, 止賜米帛有差。 上曰, 下番讀之。
致龍
讀自冬十二月, 止殖利之弊。 上曰, 文義陳之。
儀泳
曰, 惟我
英廟
, 聖學篤至, 五十年治化皆從學問上做治, 而好學之誠, 晩而愈篤,
大學
·
小學
, 恒日課誦, 至於百歲老人
李墣
之進見, 先誦
小學
, 又使
墣
繼講,
墣
之上京時, 臣亦與見其人矣。 奏未畢, 上曰, 何以得見?
儀泳
曰, 於上來時見之矣。 上曰, 其時爾爲何官乎?
儀泳
曰, 儒生矣, 蓋見其龍鍾傴僂, 殆不成樣, 誠以尊年之意, 賜饌可矣, 增秩可矣。 乃使講其所讀之
小學
, 則聖人爲學之造次不忘, 於斯可見, 伏以殿下自開講筵, 臣民顒若之望, 皆願逐日設講, 以期睿學之日將, 而數日以來, 因以停講, 臣伏未知有何機務之掣礙, 而尸位空館, 自不無抑鬱之下情也。
程子
曰, 人君親賢士大夫之時少, 親宦官宮妾之時多, 臣實蒙昧, 無足以賢士大夫稱, 而獨不逾於奄尹宮嬪之引接乎? 玆不勝其區區之忱, 敢此仰達矣。 上曰, 所陳甚好, 益當加勉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絢
曰,
英廟
朝, 亦有九月雷異, 至有減膳之命。 大抵天人一理, 相與無間, 是以人事纔有乖當, 天氣便致不和, 古人云, 人主一念之不純, 一動之失中, 皆足以干陰陽之和, 此言信然矣。 向來雷異, 臣未敢傅會某事之應, 而災不虛生, 必有所召, 衮職之有闕歟, 政事之有失歟? 臣伏見減膳求言之敎, 應旨諸疏之批, 聖心之恐懼修省, 藹然於言外, 其在瞻聆, 誠不勝欽仰萬萬, 而自古聖王之遇災也, 不但外以示恐懼之意, 內必有修省之實, 夫然後天怒可回, 災不爲災, 如
成湯
禱雨, 太戊祥桑是也, 故以實心行實政, 爲弭災之要道。 伏願殿下, 凡於燕涓蠖濩之中, 政令施措之間, 念念於誠實底道理, 期有應天以實, 轉災爲祥之效焉。 上曰, 所陳好矣, 當留意矣。 上曰, 閣臣陳之。
奭周
曰, 參贊官已以九月雷異一段, 有所仰陳矣, 九月之雷, 近俗或以爲尋常, 而日前求言減膳之敎, 對越警愓之意, 溢於言表, 同符
英廟
盛事, 不勝欽仰萬萬, 而伏見伊日以後, 公車之章牘, 筵席之陳勉, 亦不爲不多矣, 自上視之, 雖似陳腐之例談, 而苟能實加採用, 則陳腐之談, 亦無非格言至論矣, 雖以此時政院之啓觀之, 實心應天四字, 便成遇災應旨之例套, 而苟求其實, 則修省消弭之方, 亦豈外於此四字乎? 然其心之實與不實, 唯觀其實事之著見而已, 今殿下責躬之敎, 非不切至, 群下之言, 非不嘉納, 而若觀於政令事爲之著見者, 則遇災以後, 猶夫遇災以前也。 臣愚死罪, 竊恐殿下之實心, 有所未至也, 如是則天心之底豫, 何可望乎? 且以此段所陳, 反求於目下時弊, 則泄泄時日四字, 最爲今日之痼疾, 竊伏覸近日以來, 內無聲色狗馬之娛, 外無土木兵革之費, 聚歛掊克之政, 未嘗行也, 而民生之凋瘁若彼, 皇天之警告如是, 殆無異於岌岌危亂之世者, 無他故焉, 唯曰泄泄而已, 朝廷之上, 大小上下, 恬嬉玩愒, 未嘗見有一事之奮發振刷者, 雖或有良法善政之施措者, 亦皆稽緩後時, 而無復及民之實效, 廊廟之上, 簿書亦滯, 朝著之間, 百務盡曠, 而殿下高拱於上, 略無警飭振肅底意, 雖以近日事言之, 遇災以後, 今幾日矣, 而何嘗見某政之有益於民, 而在所修擧, 某事之有害於治, 而在所矯革者乎? 留意之批, 非不日下, 而何嘗見某人某言之採納而施行者乎? 若是不已, 則雖忠言嘉猷, 日滿公車, 而何望有一分裨益之效乎? 此豈非泄泄之甚者乎? 古之聖人, 夜有所得, 則坐而待朝, 未明求衣, 而不遑暇食, 其振作勤勵, 唯恐不及之心, 如是而後, 可以對越上天, 可以懷保小民, 伏願深加警惕, 益懋實政, 先從泄泄二字之弊, 而亟思矯祛, 無使日前修省之敎, 徒歸於文具焉。 上曰, 所陳甚好矣。 仍敎曰, 此言愼辭令而懋公正, 何以則公正而無私耶?
儀泳
曰, 閣臣泄泄之奏誠好, 而泄泄之義, 不必他求。
孟子
曰, 上無道揆也, 下無法守也, 在上者苟不以道揆, 則在下者無可守之法, 此所謂泄泄也, 殿下緝熙之工, 臣不敢知, 而至發於政令之間者, 果能盡道揆之實耶? 若能隨事道揆, 則何患乎不公正乎? 伏願於道揆二字上勉勉焉。 上曰,
鄭苯
, 何如人也?
儀泳
曰, 卽
端廟
朝三大臣之一也。
奭周
曰,
皇甫仁
·
金宗瑞
·
鄭苯
,
端廟
朝三相, 而皆抱忠遇禍, 至
英廟
朝, 始加伸雪, 復官贈謚, 錄用其子孫矣。 上曰, 玉堂上番, 何以闕直?
儀泳
曰, 上番
申在明
, 以其有母病, 陳疏徑出矣。 上命掩卷。
儀泳
曰, 臣有區區之見, 敢此仰達矣。 臣職忝論思, 朝夕所顒望者, 惟在於挾經登筵, 而近多停講, 臣之尸素極矣, 謹考玉署前例, 則有停講日書進故事之規, 以此粗效一日之責, 是所望也。 上曰, 停講之日, 書進故事, 可也。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丙寅九月十八日酉時, 上御
誠正閣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申絢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檢校直閣
洪奭周
, 持
國朝寶鑑
第二十二卷, 檢討官
洪儀泳
, 持...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