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정조 22년
1798년 (무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5책(탈초본 1801책) 정조 22년 12월 13일 임인
1798년 嘉慶(淸/仁宗) 3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李晩秀
坐
。行左承旨
李益運
坐
。右承旨
蔡弘遠
坐直
。左副承旨 未差。右副承旨
李祉永
坐直
。同副承旨
鄭東觀
坐
。注書
柳台佐
仕
金啓溫
病
。假注書
李允謙
仕直
。事變假注書
任百禧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햇무리가 짐
○ 辰時, 日有兩珥。
○ 辰時, 日有兩珥。
內閣 등에서 大殿 등에게 안부를 물음
○ 大殿·王大妃殿·
惠慶宮
, 內閣·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口傳問安。答曰, 知道。
○ 大殿·王大妃殿·
惠慶宮
, 內閣·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口傳問安。答曰, 知道。
內閣 등에서 中宮殿에게 안부를 물음
○ 中宮殿, 內閣·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單子問安。答曰, 知道。
○ 中宮殿, 內閣·政院·玉堂·朝廷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單子問安。答曰, 知道。
○ 元子宮,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答曰, 知悉。
○ 元子宮,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答曰, 知悉。
○
李祉永
啓曰, 十月二十一日, 日次輪對官, 造紙別提
李永薰
, 內贍主簿
崔奎晶
, 西學訓導
金致龍
, 忠勳都事
權彝性
, 軍器主簿
朴顯億
, 十一月十一日日次, 工曹正郞
尹秀東
·
徐重修
, 佐郞
朴宗龜
·
韓弘裕
, 儀賓都事
李英遠
, 南學訓導
李學淵
, 二十一日日次, 中學訓導
黃萬齡
, 掌樂主簿
徐興輔
, 司宰僉正
朴壽亨
, 司饔僉正
李學彬
, 十二月初一日日次, 繕工監役
丁若衡
·
尹仁基
, 假監役
朴孝德
·
林炳遠
·
鄭烈
, 宗親府典簿
洪就榮
, 東學訓導
李源
, 宗簿主簿
柳鎭澤
, 漢城庶尹
鄭亮采
, 判官
尹光孚
, 主簿
柳秉均
·
金履度
, 十一日日次, 長興奉事
申滃
, 典牲副奉事
金世淵
, 敦寧主簿
李興百
, 軍資判官
李趾馨
, 二十一日日次, 禮曹正郞
南達孫
, 兵曹佐郞
夫宗仁
, 校書判校
安任權
, 戶曹正郞
金基豐
, 佐郞
金履顯
·
柳詢
, 內資直長
李是釬
來待矣, 敢啓。傳曰, 入侍。
○
李祉永
啓曰, 十月二十一日, 日次輪對官, 造紙別提
李永薰
, 內贍主簿
崔奎晶
, 西學訓導
金致龍
, 忠勳都事
權彝性
, 軍器主簿
朴顯億
, 十一月十一日日次, 工曹正郞...
○ 傳于
蔡弘遠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蔡弘遠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李晩秀
曰, 都承旨入侍。
○ 傳于
李晩秀
曰, 都承旨入侍。
○
李晩秀
啓曰, 吏曹郞廳來言, 承旨有闕, 政事, 取稟。傳曰, 前望單子入之。
○
李晩秀
啓曰, 吏曹郞廳來言, 承旨有闕, 政事, 取稟。傳曰, 前望單子入之。
○ 備忘記, 開城留守
趙宗鉉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賜給。
○ 備忘記, 開城留守
趙宗鉉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賜給。
朴壽亨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朴壽亨
爲泗川縣監。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朴壽亨
爲泗川縣監。
○ 忠義衛
裵宜
疏曰, 伏以, 我殿下, 德配天地, 明倂日月, 卽阼二十二年, 邦內太平, 庶民無事, 然而猶有自慊之心, 萬機之中, 未嘗不以民爲憂, 乃於今丑日, 渙發恩綸, 特以勸農爲敎, 至矣盛哉, 王政之急, 孰有先於此哉? 且使公卿以下, 至于士庶, 咸得以陳達, 將欲折衷而用之, 苟如是, 則臣雖至愚至微, 敢不效芻蕘之見, 以希涓埃之補乎? 蓋治國之道, 在於安民, 安民之策, 在於足食, 足食之術, 在於勤農, 民不安, 何以治國, 食不足, 何以安民, 農不勤, 何以足食哉? 是故, 自古昔聖治, 莫不以農爲先務,
神農氏
草創之,
后稷
遵行之,
周公
輔導之, 作豳風之詩,
漢文帝
慰恤之, 下大本之詔, 今殿下, 又頒此旨而勸勅之, 噫, 聖神之意, 古今一揆也。伏以, 臣本田夫, 久伏田間, 略知爲農之事, 凡耕之, 耨之, 播之, 植之, 糞滋之, 灌漑之, 耘耔之, 刈獲之, 其序也, 耒也, 耟也, 鋤也, 鍤也, 棘矜也, 役車也, 桔橰也, 襏襫也, 其具也, 而若言大要, 則聖旨中有云, 興水功, 相土宜, 利農器, 三者盡之矣。今夫民, 塞川爲堤, 築地爲坊, 決之於溝洫, 達之於畎畝, 則水功非不興也。濕地植禾, 燥地植牟, 燥濕相半之地植粳秔, 則土宜非相也。茅爲簑, 竹爲笠, 木以爲耒耟, 鐵以爲鋤鍤, 則農器非不利也。然而歲多不登者, 不在於他, 而在於天災, 天災非人力可救故, 雖以
堯
·
湯
之聖, 被水與旱也。我國之地,
西北
多山田,
三南
多水田, 山田黍粟是種, 水田稻粱是種, 黍粟生於燥, 而其性剛故, 雖旱不甚枯, 雖風不甚挫, 稻粱生於濕, 而其性柔故, 旱甚易枯, 風甚易挫, 以此, 比年風旱之災,
三南
徧被其害, 流散之民不小, 荒癈之田亦多也。夫年運之豐歉, 有關於民命之通塞, 豐亦民之命也, 歉亦民之命也, 假使
神農
不死,
后稷
更生, 使農歲歲得豐, 必無是理也。以臣愚見則第有有可裨於農者, 其事三也, 其一, 古今時異也, 何也? 古者以穀雨之際落種, 夏至之際移秧, 則爲早矣, 今則落種必以穀雨之前, 移秧必以夏至之前, 乃爲早, 不然則爲晩, 早者雖或被災, 猶有可食, 晩者或被災, 則全無可食, 以是知種之移之, 必以早爲務, 可也。其二, 麥稻兩得也, 何也? 雜穀之中, 惟麥最貴, 其實實, 其味厚, 其有補於人, 實不下於禾稻, 此不可不多種者, 而民惟知其種於田之爲好, 而不知其種於畓之亦爲好, 所謂失計也。夫畓自秋收之後, 至翌年夏種之前, 公然抛棄, 便作空地, 當其作空地之時, 決水作乾坪, 萬頃千畦, 悉以種麥, 則刈麥之後, 乃揷秧之始也, 麥旣得之, 稻何失焉, 設或稻秋未登, 足可以麥免飢也。其三, 貧富相資也, 何也? 民之窮者, 苟且偸活, 無所餘儲, 及當耕播之際, 雖欲耕之, 無牛隻, 雖欲播之, 無種子, 以之失農者多, 欲救此病, 則各郡各縣字牧之官, 各選其各面各里中之父老長者一人, 爲勸農官, 訪問其該面該里中富民幾戶, 錄其姓名於冊中, 當人時, 則使其富者出種子幾斗, 資糧幾石, 貸其貧者, 若其里中無富戶, 自官出貸之, 待秋還納之, 此法若行, 富者別無所損, 而貧者大有所益也。且牛禁之令, 今已行之久而不弛, 牛畜自賤, 亦必無無牛未耕之歎, 旣有種子, 兼有牛隻, 東作旣及其時, 西成亦獲其利, 一年二年, 漸就富給, 民莫不父子相聚, 夫婦相保, 則粒蒸之謠, 擊壤之歌, 不獨專美於
唐堯
之世矣。然凡使民安樂, 都係於守宰, 儻守宰皆得其人, 則勸農自在其中也。伏乞聖明俯察焉, 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思聞裨益於農政之實事, 別下十行, 辛勤求助, 莫謂予言之近於迃遠而無當, 目下先務, 豈有過此? 令下多日, 公車未聞投匭, 爾以勳臣嫡長, 首先應旨, 所陳三條, 皆適實用, 其云種之移之, 必以早爲務也。其云秋收後, 夏種前空地, 悉以種麥, 則刈麥而揷秧, 稻或未秋, 麥足以免饑也, 其云富出種幾斗, 糧幾石, 秋卽還償, 牛禁久而不弛, 牛畜必賤, 兼有種子, 東作及時, 西成獲利, 而又於面里父老中一人, 爲勸農官也, 凡此云云。爾必有的見熟料而然者, 其在買馬骨之道, 先從先登聞人, 當施嘉奬之典, 或恐欲言者之嫌於如何, 反又却步, 姑不下敎, 爾其退待廟堂之招, 叩其實。
○ 忠義衛
裵宜
疏曰, 伏以, 我殿下, 德配天地, 明倂日月, 卽阼二十二年, 邦內太平, 庶民無事, 然而猶有自慊之心, 萬機之中, 未嘗不以民爲憂, 乃於今丑日, 渙發恩綸, 特以勸農爲敎, 至矣盛哉, 王政之急, 孰有先於此哉? 且使公卿以下, 至于士庶, 咸得以陳達, 將欲折衷而用之, 苟如是, 則臣雖至愚至微, 敢不效芻蕘之見, 以希涓埃之補乎? 蓋治國之道, 在於安民, 安民之策, 在於足食, 足食之術, 在於勤農, 民不安, 何以治國, 食不足, 何以安民, 農不勤, 何以足食哉? 是故, 自古昔聖治, 莫不以農爲先務,
神農氏
草創之,
后稷
遵行之, ...
○ 敎開城留守
趙宗鉉
書, 王若曰, 國家重兩京之寄, 固難其人, 廊廟輟上卿之班, 允合是選, 與我共理, 捨卿伊誰, 眷彼勝國遺基, 實是配京重鎭, 潮通
沁
界, 緩急係咽喉之形, 壤接海藩, 表裏作唇齒之勢, 舟車控四方之湊, 居然大都會繁華, 旗纛倣兩局之規, 宛是上將軍節制, 官廚之供億難繼, 地又孔途, 泉府之盈縮是關, 才須老練, 惟其保釐之責甚重, 是以掄選之方尤難, 惟卿, 儲望淸朝, 奕世華閥, 政事文學之有裕, 蔚然儕流間令譽, 恬約淸謹之自持, 允矣士夫家懿範, 莅
沁府
而按北臬, 歷試旣優, 典宗伯而掌西銓, 眷注冞篤, 顧今日無出右者, 而斯任當屬子乎? 玆授卿, 以開城府留守, 兼管理使, 卿其往愼乃司, 祗服寵命, 法漢吏循良之美, 正宜因俗而爲治, 追趙臣保障之功, 勿以無虞而忘備,
花潭
之舊閭必式, 風尙敦儒,
竹橋
之遺躅是尋, 政先培義, 於戲, 出自一品崇班, 亶爲老成之委任, 時登五日賓席, 莫歎禁闥之離違,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知製敎
趙萬元
製進
○ 敎開城留守
趙宗鉉
書, 王若曰, 國家重兩京之寄, 固難其人, 廊廟輟上卿之班, 允合是選, 與我共理, 捨卿伊誰, 眷彼勝國遺基, 實是配京重鎭, 潮通
沁
界, 緩急係咽喉之形, 壤接海藩, 表裏作唇齒之勢, 舟車控四方之湊, 居然大都會繁華, 旗纛倣兩局之規, 宛是上將軍節制, 官廚之供億難繼, 地又孔途, 泉府之盈縮是關, 才須老練, 惟其保釐之責甚重, 是以掄選之方尤難, 惟卿, 儲望淸朝, 奕世華閥, 政事文學之有裕, 蔚然儕流間令譽, 恬約淸謹之自持, 允矣士夫家懿範, 莅
沁府
而按北臬, 歷試旣優, 典宗伯而掌西銓, 眷注冞篤, 顧今日無出右者, 而斯任當屬子乎? 玆授卿, 以開城府留守, 兼管理使, 卿其往愼乃司, 祗...
○ 戊午十二月十三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大臣·備局堂
〈上〉
引見入侍, 輪對官同爲入侍時, 右承旨
蔡弘遠
, 右副承旨
李祉永
, 同副承旨
鄭東觀
, 假注書
李允謙
, 事變假注書
任百禧
, 記注官
金景煥
, 編修官
洪樂游
, 左議政
李秉模
, 右議政
沈煥之
, 開城留守
趙宗鉉
, 行左參贊
鄭民始
, 行吏曹判書
金文淳
, 行大護軍
金持默
, 行禮曹判書
金載瓚
, 刑曹判書
具㢞
, 兵曹判書
李時秀
, 行大護軍
趙心泰
, 戶曹判書
趙鎭寬
, 漢城左尹
申大顯
, 右尹
李漢豐
, 行護軍
徐龍輔
, 禮曹參判
李書九
, 行左承旨
李益運
, 行大司諫
韓用龜
, 掌令
玄重祚
, 校理
洪秀晩
, 輪對官造紙別提
李永薰
, 內贍主簿
崔奎晶
, 西學訓導
金致龍
, 忠勳都事
權彝性
, 軍器主簿
朴顯億
, 工曹正郞
尹秀東
, 工曹正郞
徐重修
, 佐郞
朴宗龜
·
韓弘裕
, 儀賓都事
李英遠
, 南學訓導
李學淵
, 中學訓導
黃萬齡
, 掌樂主簿
徐興輔
, 司宰僉正
朴壽亨
, 司饔僉正
李學彬
, 監役
丁若衡
·
尹仁基
·
朴孝德
·
林炳遠
·
鄭烈
, 典簿
洪就榮
, 東學訓導
李
, 宗簿主簿
柳鎭澤
, 漢城庶尹
鄭亮采
, 判官
尹光孚
, 主簿
柳秉均
·
金履度
, 長興奉事
申滃
, 典牲副奉事
金世淵
, 敦寧主簿
李興白
, 軍資判官
李趾馨
, 禮曹正郞
南達孫
, 兵曹佐郞
夫宗仁
, 校書判校
安任權
, 兵曹正郞
金基豐
, 佐郞
金履顯
·
柳詢
, 內資直長
李是釬
, 以次進伏訖。
秉模
等曰, 昨日試射勞動, 今又侵早臨殿, 聖體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秉模
等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秉模
等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上曰, 次對爲之。
秉模
曰,
厚州
鎭節目事云云。上曰, 依爲之。
擧條未下
秉模
曰,
順興
貢蔘事云云。上曰, 依爲之。
擧條未下
秉模
曰,
靑松
小米換作事云云。上曰, 依爲之。
擧條未下
秉模
曰, 丹陽郡守
金㙆
上疏稟處事云云。上曰, 依爲之。
擧條未下
仍敎曰, 軍政之弊, 未有甚於近日, 古之定制, 則自十六歲至六十而納身布, 其中上番者勿徵, 否則徵布者, 與唐之調庸租法暗合, 我朝當初制法, 猗歟休哉? 而聖神相承, 隱恤之德音, 蘇救之飭敎, 昭載國乘, 又況先朝均役以後, 一夫之四兩錢二疋木, 當納者, 減之爲二兩一疋, 比諸調庸租, 其所減役, 不啻懸殊, 億萬生靈, 庶幾祛塗炭奠袵席, 而今則雖減至一疋, 民不堪其役, 此何故也?
宣廟
朝五衛之制, 騎步兵, 卽輦下親兵也, 士夫與民人, 通上下, 皆納身布, 一自五衛之制罷而訓局出, 其許多砲保, 未知爲幾十萬, 又有禁營資保, 至於御營廳, 則古無而今有, 統而計之, 無慮近百萬, 雖最窮之民, 身布一疋則年例收納, 然而古則不過家出一丁故, 一戶之內, 雖有十名壯丁, 一夫身布之外, 更不備徵, 所以稱之曰戶, 而不以名稱, 近來則非但一戶之內, 口口人人之徵納, 唉彼黃白, 亦未免身後未長前之役, 多船弊端, 罔有紀極, 此豈成說乎? 予則以爲, 自良役實報, 大非古法, 其間形形色色, 生出許多弊竇, 向來以內局藥材草記言之, 瑣屑之說, 至於上徹, 寧不寒心? 予意則一分蘇救之道, 減額爲第一良方, 而如無減額, 則先從吏胥輩, 情費聊賴之物, 而一切防杜然後, 將見效益於民生, 古之士夫之自司直以下, 逐戶徵布, 而民間猶未解倒懸之勢, 況今大同騎步兵布, 與其外名色之難以毛擧者, 皆出於民, 民何以聊生乎? 言端旣出矣, 目今京司中弊局, 無過於兵曹也, 蓋布料·兵布云者, 戶曹則給料, 兵曹則給布, 是布也, 卽騎步兵布故, 麤布之不堪著者, 名之曰步兵, 步兵, 猶下於大同木也。今則弊源日滋, 各邑軍布之上納於兵曹者, 以木品尺數之不足, 或全退, 或半退, 如是而吏緣爲奸, 郞亦受囑, 顧其顔私, 則不足者順捧, 不然則屢度點退, 畢竟多費情債而後, 前日之退去者, 雖無一疋改備, 該吏曰好, 其間亦不無好品, 而此則曾未分給於雇立朔下, 只爲渠輩之換反, 所謂雇立朔下之布, 全然不堪着者, 然則六升四十尺木, 盡歸於何處乎? 此緣軍色郞之番番不擇而然, 郞吏而先繩, 以重律然後, 可無如此之弊, 自備局, 間或摘奸於朔下分給時, 隨現請勘, 可也。
民始
曰, 各邑木布上納者, 已有減其升尺之敎, 而此有不然者, 古則以布行用也故, 只論其尺數之多寡, 而不論其升數之好否, 所謂大同木, 步兵布之說出矣, 一自行錢以後, 木布爲賣買之資, 隨其木品之好否, 受價之多少係焉, 則雖定制, 減其升尺, 該曹該廳之捧納後, 未免無用之歸, 惠廳則不過出給貢價, 升尺之多少好否, 無甚關係, 而此亦貢人受價時, 若不願則勢難勒換, 至於兵曹則多岐所用, 木布居半, 今若稍下其升尺, 則各邑上納木之升尺, 猶不備於所減之數, 來頭之弊, 猶不若仍舊置之之爲愈矣。上曰, 昨與有司堂上, 已言之矣, 近來法禁與紀綱掃地, 以松禁言之, 山腰以上, 擧皆濯濯, 此已可駭, 而且因站船事聞之,
驪州淸心樓
以前, 水淺之故, 船運不得往來云, 古則丹陽郡守, 率
丹陽
以下船隻, 來待於船艙, 而此卽站船也, 若如是淺灘, 則何以運來乎? 此則居上流者, 足可疏導, 而亦在得人之如何矣。
民始
曰, 水運判官, 變以爲船運都差員, 沿江列邑, 輪回爲之, 而其間弊端, 亦不可勝言云矣。上曰, 都差員領運之擧, 創於何年, 問于輪對官中, 戶曹郞廳可也。戶曹正郞
金基豐
曰, 臣未知創自何年也。上曰, 元來站船弊端, 與水運差員等委折詳問, 作爲笏記, 從後稟達, 可也。
煥之
曰, 向日臺啓, 論淸州牧使
李寅燮
之貪墨也。以揭榜都門, 爲證其事, 夫匿名掛書之毋得上聞者, 卽我聖朝之令典, 而臺閣則許以風聞, 何人不可彈, 何事不可論乎? 然而所當遵者法制也。所當持者體例也, 何須以揭榜都門等語, 登諸笏書, 以證其事之虛實耶? 其所以損臺體而啓後弊者, 亦不輕, 當該臺臣, 不可無警, 施以推考之典,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敎曰, 今日賓對, 大司諫, 掌令外諸臺, 皆不入參, 未知何故也。
用龜
曰, 今日, 卽中宮殿誕日慶辰也, 臺啓例不得爲之, 而臣則忝居長官故, 入參於賓筵矣。上曰, 此何謂也? 以誕日, 初不詣臺則已, 爲臺諫者, 旣入闕門, 而不爲連啓, 則便是停啓也, 寧有如許格例乎? 且在前, 雖大殿誕日, 臺啓則依前爲之, 今何可諉諸慶辰而不爲乎?
秉模
曰, 今聞大司諫
韓用龜
奏對之語, 未諳格例之失, 不可無警,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敎
秉模
曰, 官人任人, 國之大政也, 前開城留守
徐邁修
, 人非不可堪, 而前以
海西
債錢事, 有所僨誤, 則罪固難恕, 豈可使之後任松營弊局乎? 其在任人之方, 不容如是故, 玆以遞去, 而重臣
趙宗鉉
則自
北關
按藩時, 人固詳明, 今此松留之特畀, 想必善爲之矣, 大抵官人之方, 隨其才猷邊, 文學邊, 各當其器用之無方, 此是朝廷用人之道, 而見今君子小人, 有難辨別, 先儒以爲, 元豐以前之小人易知, 元豐以後之小人難知云, 以予所見, 未知孰爲君子人耶, 予非爲誣一世, 而世道之憂, 容有旣乎? 敎
鎭寬
曰, 卿以八十侍下, 明年, 卽卿之回甲云, 甚矣, 同朝亦有如此人乎?
弘遠
曰,
蔡弘履
有老母, 年今八十四矣。上曰, 此莫非先朝壽耇之化也, 豈不貴乎?
秉模
曰, 臣於赴闕之路,
泗川
民人, 以漕錢退限事呼訴, 蓋此漕錢云者, 卽北漕船年例捧稅, 而以什二, 散給於民間者也, 歲久年深, 仍成臥債, 其數不啻屢千, 則以每年幾許爲限, 以爲拔本除害之道, 實爲不可已之政, 而若無當年內準捧, 則其勢末由, 民人之言, 雖不可信聽, 其所訴, 似有委折, 關飭道臣, 限年收殺, 一以安目下騷撓之民情, 一以杜來後臥債之苦瘼,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該邑邑倅, 若能得人, 豈有此弊? 當該縣監罷職, 此時
嶺邑
, 不可一刻曠官, 其代, 令該曹口傳差出, 待下批, 給馬下送, 可也。
出擧條
上曰, 今日次對, 卽一年十二月, 國事民事都會計之日也, 未明求衣, 早朝臨殿, 當其召接之時, 若將有爲, 而午鼓今已下矣, 有何所爲之事耶? 三百六十州民心之所望於朝廷者, 有何所副耶? 予心靦然之外, 卿等亦在輔相之列, 則古所稱相業云者, 業之字, 其義深重, 凡事, 幸須隨處彌綸, 可也。仍命大臣就座。命書榻敎曰, 開城留守當日辭朝。敎
㢞
曰, 牛禁, 本非自近年創始之事, 而不過修明舊制也, 蓋牛酒松三禁中, 牛禁最先, 故相筵奏後, 只示肯可, 姑無別下傳敎者, 內而有法司, 外而有方伯·守令, 則雖無朝家指揮, 當禁者禁之而已, 近來法綱, 擧措乖舛, 昨年以牛禁事, 一場騷撓, 畿伯之縱校防路, 固已可駭, 而各營將臣之定校把門, 尤豈成說乎? 重門擊柝, 以待暴客者, 豈謂是耶? 卿等旣爲有司之任, 則自有禁止之道, 何必防路門, 只增民心之騷繹乎? 以此筵敎, 傳于畿伯, 所謂
西路
防守等法外之擧, 一切撤罷, 而雖卿等, 萬一不善爲之, 則歲後大臣登對時, 當筵稟重勘, 着念擧行, 可也。
民始
曰, 今年災頉, 幾爲十萬結收租大縮, 經用不敷, 在前如此之時, 京貢價則限十分一,
三南
·
京畿
, 營官需, 限八分一, 各樣大同會減者, 限八分二, 減分上丁, 自是式例故, 先王朝甲申災結, 爲九萬三千三百餘結, 而乙酉依此例減分, 去甲寅災結, 爲十萬餘結, 而乙卯乃大慶之年故, 特命二十分一減分, 此是特例, 則有不可援用, 明年減分, 依乙酉年擧行,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秉模
曰, 年前二十分減一, 係是特恩, 今年災頉之數, 旣與先朝乙酉相等, 則依乙酉例施行恐宜矣。
煥之
曰, 今年諸道災結, 與先王朝甲申相等, 則減分等事, 援用此例, 臣亦無異議矣。上曰, 依爲之。雖與四昨年特例, 不可援用, 而目今民間生利, 不若古昔, 京貢減分, 則特以十五分之一, 可也。
出擧條
文淳
曰, 開城府留守
趙宗鉉
, 時帶判敦寧, 而資是正一品矣, 今於居留除拜之後, 似當仍帶本職, 而年前以正一品正卿, 及正二品以上監司, 若有判知敦寧窠, 則兼差事, 自臣曹筵稟, 依古例定式, 而留守則旣不擧論, 有不敢循例擧行, 仍帶與送
西
間,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秉模
曰, 以時帶判敦寧, 而兼六卿, 銓法卽然云, 居留之任, 似尤無礙矣。
煥之
曰, 年前臣待罪銓地, 以一品重臣之本職判敦寧, 兼帶畿伯, 因筵敎付政, 而留守與監司, 稍有間, 似當考例定式矣。上曰, 敦銜與居留, 雖曰同是內職, 冢宰重任, 豈比居留, 而輔國兼吏判, 猶仍帶敦銜, 此後依此爲之, 可也。
出擧條
載瓚
曰, 頃因大臣陳達, 以新印
春秋
, 定用於文臣及儒生日次殿講事, 擧條今已啓下, 自明年, 將以此擧行矣, 無論文臣儒生, 似當竝講經傳, 而講規旣是新定, 臣曹亦無已例故, 敢此, 仰達矣。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秉模
曰,
春秋
之有傳, 如三經之有傳註矣,
春秋
, 經文旣簡, 似當竝傳應講, 而傳文, 自當爲
左氏傳
矣。
煥之
曰, 講
春秋
之經, 而不講其傳, 則無以求聖人筆削之微旨, 須竝講然後, 始可爲專經之學矣。上曰, 依爲之。諸傳之中,
左氏傳
最優, 以其去古未遠, 記事頗詳, 且況分綱立目之義例, 則遵用聖祖遺意, 以今番新印
春秋
應講, 而傳用
左氏
, 亦以今番新定大文爲之, 可也。
載瓚
曰, 儒生殿講則自當依他經背講, 而文臣則雖明經出身之人,
春秋
, 與三經有異, 似不能一一有宿工, 面背講之間, 指一稟定然後, 可以擧行矣。上曰, 依爲之。文臣中明經出身之自願
春秋
者, 勢將與製述他文臣, 同爲臨講矣。
載瓚
曰, 文臣殿講則五經中自願一書, 輪回考講, 自是節目所在, 而近來絶無
春秋
自願者, 此蓋三經則雖或講習,
春秋
則初不誦讀, 每當殿講, 只從其所易講者自願故耳, 今後則無論明經·製述人, 另加留心着工, 自願應講之意申飭, 儒生日次殿講, 則三經冊名書入受點時,
春秋
一經, 添書以入事, 分付成均館,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載瓚
曰, 文臣及儒生, 竝以
春秋
應講事, 今將定式擧行, 而自明年何朔, 殿講爲始乎?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秉模
曰, 自明年四月爲始, 恐宜矣。上曰, 依爲之。
載瓚
曰, 殿講, 將以新刊
春秋
考講, 而新刊本, 姑未及廣布中外, 文臣儒生輩, 雖欲先期讀習, 而必難多得新本, 以致臨講窘礙之弊, 板本在於內閣, 雖新件, 許令來印, 以爲次第廣頒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竝出擧條
時秀
曰, 南行部將
鄭百興
, 當初除拜時, 以武窠, 權作擬差矣, 此後南行窠移付, 其代, 則以武臣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時秀
曰, 樂薪僉使
金就明
, 去八月再次箇滿而該鎭軍制, 姑未就緖, 問于壯勇大將差代事, 頃承筵敎矣, 今則軍制幾皆成制云, 今都目差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民始
曰, 昨聞兵曹判書所奏, 則樂薪僉使瓜滿之代, 將以久勤差送云,
樂薪
移屬外營之後, 竝管田民之政, 責任甚緊, 且墾闢招徠之方, 亦多未就, 有非久勤之類, 所能爲也, 自今屬之本營自辟窠, 以爲擇差責成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竝出擧條
鎭寬
曰,
海西
運穀之數, 今以往復本道, 以大米三千石停當矣, 朝家之前後所劃, 非不爲多, 而猶不給於明年之經費, 如欲更請區劃, 則無他變通之路故, 向日筵中, 已有所發端矣。禁營鄕軍之停番, 曾在甲寅乙卯, 比歲爲之, 今雖停番, 明年亦依已例, 更退一朞, 則資糧所餘, 庶充經用不足之代,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秉模
曰, 連歲停番, 非不重難, 而論以補經費之道, 則此最無弊矣。
煥之
曰, 臣素昧軍旅之事, 不敢强爲硬生之論矣。
秉模
曰, 僚相似以爲難, 實是守經之論, 而臣之愚見則已陳於前, 依戶判所奏施行, 恐便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鎭寬
曰, 時御所內各司雨漏處, 每於四季朔, 看審修改, 而時値隆冬, 待明春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鎭寬
曰, 今當藏氷之時, 適有所懷, 敢此, 仰達矣。氷丁之耐久, 全在積峙之固密, 而近年以來, 每事塗抹, 苟免目前之執頉, 凡於積氷之際, 張張立立, 散漫布置, 殆若充牣庫中, 而其實則個個受風, 未及盛夏, 輒皆消融, 而
東庫
之此弊尤甚, 此豈誠實做事之道乎? 今番若或復踵前習, 不爲高峙厚覆, 則當該藏氷官, 各別重勘之意, 嚴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臺諫進前。
用龜
等曰,
鄭致達妻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等曰,
德相
事云云。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等曰,
尙喆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等曰,
十一字刀割
用龜
曰,
啓能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夏
賊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國榮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明謙
等事。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九宗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重祚
曰,
崔進吉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重祚
曰,
成德雨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亟停勿煩。
出擧條
用龜
曰,
克觀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尙魯
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姜彝天
等事云云。
措辭見上
上曰, 不允。
出擧條
用龜
曰, 冒據臺省, 半年于玆, 而見識愚迷, 前後溺職之罪, 非止一二, 幸荷慈覆之恩, 尙逭威罰之加, 而居常懍蹙, 如無容措, 今日賓筵奏對之際, 又著昧例之失, 至有大僚請推之擧, 臺體壞損, 慙恧冞切, 以此情蹤, 其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勿辭, 亦勿退待。
出擧條
重祚
曰, 臣以愚魯之姿,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久叨見職, 隨行逐隊, 觸處生疣, 悚蹙冞切, 向以淸州牧使
李寅燮
, 居官貪墨之狀, 略有所論啓, 而其中揭榜之說, 雖憑狼藉傳播之語, 未能審愼於措辭之際, 至有大僚請推之擧, 臣滿心慙恧, 無地容措, 以此情蹤, 其何可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旣施問備, 勿辭亦勿退待。
出擧條
上曰, 輪對官進前。
永薰
等以次奏職姓名。敎曰,
李永薰
誰也?
民始
曰, 故相
李宗城
之庶族矣。敎
奎晶
曰, 汝爲九世同居者耶?
文淳
曰, 然矣。上曰, 今日差晩矣, 所懷外職遺在, 竝除之。上曰,
尹秀東
誰也?
民始
曰, 故參判
尹得雨
之姪也。敎
仁基
曰, 汝爲故儒臣之後孫耶?
仁基
曰, 然矣。上曰,
丁若衡
, 是
丁範祖
之子耶?
弘遠
曰, 然矣。上曰,
丁範祖
之至今不得爲文任, 甚可惜也。敎
履度
曰, 故相卒逝後, 汝始登筵, 尙有老成之典型矣。仍命次對。輪對官先退。命書公事判付訖。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午十二月十三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大臣·備局堂
〈上〉
引見入侍, 輪對官同爲入侍時, 右承旨
蔡弘遠
, 右副承旨
李祉永
, 同副承旨
鄭東觀
, 假注書
李允謙
, 事變假注書
任百禧
, 記注官
金景煥
, 編修...
○ 戊午十二月十三日未時, 上御
重熙堂
。都承旨入侍時, 行都承旨
李晩秀
, 記事官
柳台佐
, 記注官
金景煥
, 編修官
洪樂游
, 以次進伏訖。上命
晩秀
讀公事, 書判付。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午十二月十三日未時, 上御
重熙堂
。都承旨入侍時, 行都承旨
李晩秀
, 記事官
柳台佐
, 記注官
金景煥
, 編修官
洪樂游
, 以次進伏訖。上命
晩秀
讀公事, 書判付。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