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정조 22년
1798년 (무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5책(탈초본 1802책) 정조 22년 12월 22일 신해
1798년 嘉慶(淸/仁宗) 3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韓晩裕
坐
。行左承旨
李益運
坐
。行右承旨
申耆
病
。左副承旨
李肇源
坐直
。右副承旨
李海愚
坐
。同副承旨
閔昌爀
坐直
。注書
柳台佐
在外
金啓溫
拿處
。假注書
李允謙
仕直
一員未差。事變假注書 未差。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御營廳의 軍兵이 日次私習한다는 李肇源의 啓
○
李肇源
啓曰, 御營廳將官來言, 今日本廳軍兵, 日次私習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肇源
啓曰, 御營廳將官來言, 今日本廳軍兵, 日次私習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韓晩裕
啓曰, 行右承旨
申耆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待開門牌招。
○
韓晩裕
啓曰, 行右承旨
申耆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待開門牌招。
○ 傳于
李肇源
曰, 左副承旨入侍。
○ 傳于
李肇源
曰, 左副承旨入侍。
○ 備忘記, 忠淸兵使
鄭忠達
, 宣川府使
柳師模
下直, 各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忠淸兵使
鄭忠達
, 宣川府使
柳師模
下直, 各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傳于
李肇源
曰, 在外獻納許遞,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李肇源
曰, 在外獻納許遞, 今日政差出。
○
李肇源
啓曰, 副應敎
尹序東
, 修撰
趙得永
, 牌不進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應敎
鄭萬始
, 校理
金羲淳
, 副校理
沈奎魯
, 副修撰
南履翼
·
朴鍾淳
, 牌不進罷職傳旨未下, 校理
金履載
, 修撰
高宅謙
在外, 副校理
柳河源
受由, 玉堂上下番俱空, 已至多日, 事甚未安, 副提學未差之代, 政官牌招開政差出, 待下批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竝許遞差代。
○
李肇源
啓曰, 副應敎
尹序東
, 修撰
趙得永
, 牌不進罷職傳旨, 今方捧入, 而應敎
鄭萬始
, 校理
金羲淳
, 副校理
沈奎魯
, 副修撰
南履翼
○ 以應敎
尹序東
, 修撰
趙得永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肇源
曰, 只推。
○ 以應敎
尹序東
, 修撰
趙得永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肇源
曰, 只推。
吏批의 관원현황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判未差, 參議
蔡弘遠
進, 行都承旨
韓晩裕
進。啓曰, 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判未差,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只出緊任。以
洪樂游
爲應敎,
金熙周
爲校理,
李升運
爲副校理,
李貞運
爲修撰,
張至冕
爲副修撰,
李錫夏
爲司成,
金熙華
爲奉常判官, 贈吏判
趙載遇
贈左贊成例兼, 贈吏參
趙哲命
贈吏判例兼, 以上判義禁
趙尙鎭
兩代。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判未差, 參議
蔡弘遠
進, 行都承旨
韓晩裕
進。啓曰, 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判未差,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只出緊任。以
洪樂游
爲應敎,
金熙周
爲校理, ...
兵批의 관원현황
○ 兵批, 判書
李時秀
呈辭, 參判
柳誼
病, 參議
任希存
病, 參知
兪漢寧
入直進, 右副承旨
李海愚
進。副護軍
金祖淳
·
鄭東觀
, 副司直
金羲淳
, 副司果
李晩亨
·
申絅
, 副司正
李亨謙
以上竝單付。
○ 兵批, 判書
李時秀
呈辭, 參判
柳誼
病, 參議
任希存
病, 參知
兪漢寧
入直進, 右副承旨
李海愚
進。副護軍
金祖淳
·
鄭東觀
,...
金履載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再政。以
金履載
爲獻納,
趙萬元
爲校理,
朴吉源
爲副校理,
朴宗甲
·
丁範祖
爲同經筵,
朴崙壽
爲右通禮。三政。以
尹寅基
爲掌令,
趙萬元
爲獻納,
尹序東
爲副應敎。
○ 再政。以
金履載
爲獻納,
趙萬元
爲校理,
朴吉源
爲副校理,
朴宗甲
·
丁範祖
爲同經筵,
朴崙壽
爲右通禮。三政。以
尹寅基
...
○
韓晩裕
啓曰,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 新除授玉堂,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韓晩裕
啓曰, 玉堂上下番俱空, 事甚未安, 新除授玉堂, 竝卽牌招,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以司謁
金興大
手本, 別監
白景孫
被打於前捕校
洪時福
, 爲先除下, 其代擇差事, 傳于
李肇源
曰, 捕校敢打掖隷乎? 嚴刑一次取招, 草記事, 分付。
○ 以司謁
金興大
手本, 別監
白景孫
被打於前捕校
洪時福
, 爲先除下, 其代擇差事, 傳于
李肇源
曰, 捕校敢打掖隷乎? 嚴刑一次取招, 草記事, 分付。
○
韓晩裕
, 以承文院都提調意啓曰, 院製述官
李英章
, 以吏文學官陞付, 任滿出六, 代
李晩亨
差下付軍職, 冠帶常仕, 何如? 傳曰, 允。
○
韓晩裕
, 以承文院都提調意啓曰, 院製述官
李英章
, 以吏文學官陞付, 任滿出六, 代
李晩亨
差下付軍職, 冠帶常仕, 何如? 傳曰, 允。
○
李海愚
, 以賑恤廳言啓曰, 依下敎,
濟州
進上領來人四十二名處, 各米三斗式合米八石六斗分給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海愚
, 以賑恤廳言啓曰, 依下敎,
濟州
進上領來人四十二名處, 各米三斗式合米八石六斗分給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肇源
, 以兵曹言啓曰, 來正月初一日, 大駕詣
社稷
齋宿, 初二日祈穀大祭親行時, 何營軍兵隨駕, 何營軍兵留陣? 禁軍及馬步軍, 以幾番幾哨磨鍊? 餘軍留營, 何以爲之? 而禁衛鄕軍停番矣, 敢稟。傳曰, 適値新舊番日, 使之通用, 而步軍則各營內入直留三十名外, 入直留二十名除出, 與御營出番鄕軍三哨, 壯營上番鄕軍一哨, 訓將都領, 各營新舊番標下軍隨駕, 馬軍則亦以壯·訓·禁·御入直新舊番都領, 禁軍則新舊番一番隨駕, 其餘留營留陣, 置之, 皆令在家, 飽喫歲食, 而犒鎭則後三日初爲之事, 知悉, 可也。
○
李肇源
, 以兵曹言啓曰, 來正月初一日, 大駕詣
社稷
齋宿, 初二日祈穀大祭親行時, 何營軍兵隨駕, 何營軍兵留陣? 禁軍及馬步軍, 以幾番幾哨磨鍊? 餘軍留營, 何以爲之? 而禁衛鄕軍停番矣, 敢稟。傳曰, 適値新舊番日, 使之通用, 而步軍則各營內入直留三十名外, 入直留二十名除出, 與御營出番鄕軍三哨, 壯營上番鄕軍一哨, 訓將都領, 各營新舊番標下軍隨駕, 馬軍則亦以壯·訓·禁·御入直新舊番都領, 禁軍則新舊番一番隨駕, 其餘留營留陣, 置之, 皆令在家, 飽喫歲食, 而犒鎭則後三日初爲之事, 知悉, 可也。
○
李肇源
, 以備邊司言啓曰, 頃因慶州府尹
吳鼎源
上疏海弊事, 本司草記批旨內, 進上全鰒, 近果依前下飭敎擧行, 而民邑省弊與否, 使之報來後, 草記, 而左兵營封進生鰒, 下輩無於前之誅求, 爲少民難支之端, 裨卒逗遛海村, 一鰒之費, 恰爲一緍, 該兵使嚴處, 亦令時兵使査出, 近年行惡之類, 該裨海邊嚴棍, 回示充軍, 仍以永爲除弊之道, 詳究狀聞, 萬一不謹擧行, 又或不卽査出, 該帥臣當別樣重勘, 而外此海弊申禁, 今纔三年, 爲弊依舊云, 寧有如許紀綱? 亦令道臣摘發, 首先毁劃之該倅, 以其姓名報來, 仍令該府, 施以違制之律事, 命下矣。卽見慶尙監司
李義綱
所報, 則以爲本道海弊申禁, 辛丑則進上情費, 一倂釐正, 癸丑則邑屬例情, 從略存哉? 丙辰則江海船隻, 査頉改案, 右沿漁場, 還屬
統營
, 而首先毁劃守令,
興海
加斂, 始自甲辰,
南海
在於己酉,
長鬐
在於壬寅,
延日
在於癸卯, 現告成冊修正上送, 而無論山郡海邑, 進上情債之比前加徵者, 量宜酌定, 成出節目, 以爲永久遵行之地, 全鰒及他餘物種移貿之弊, 今方面議守宰, 待其停當, 追于牒報爲辭矣。取考現告成冊, 則興海當該郡守
成大中
, 南海當該縣令
金宗洙
, 長鬐當該縣監
張齊斗
, 迎日當該縣監
李長煜
矣。雖非近年所犯, 奉朝飭申嚴之後, 無難毁劃者, 萬萬可駭, 竝令該府拿問勘律, 何如? 傳曰, 年來申禁至嚴, 則今此現告, 雖曰首犯, 卽不過辛丑例飭以後現告也。謂之令前亦可, 年復年來, 海弊滋甚, 其所不法, 逾往逾甚, 此輩之獨漏, 太近於僥倖, 癸丑·丙辰以後首犯守令, 使之更捧, 尤無狀者現告, 以爲嚴處之地, 而此草記中諸人, 亦不可全然勿論, 爲先罷其職, 近以農政一事, 辛勤提飭, 而苟欲勸農, 宜從懲貪始, 今之貪墨, 異於古之貪婪, 所以懲處之方, 亦自有今文古文之殊, 而廟堂臺閣之間, 近於懲貪二字, 何嘗有議到說去者耶? 使按藩者竦息, 典邑者斂手之方, 爲先講究, 無使此敎, 又爲紙上之空言, 可也。仍傳曰, 臺諫之久任, 莫若近日, 正當言事之秋, 此批答一通, 頒示詣臺兩司, 俾各隨聞糾正。
○
李肇源
, 以備邊司言啓曰, 頃因慶州府尹
吳鼎源
上疏海弊事, 本司草記批旨內, 進上全鰒, 近果依前下飭敎擧行, 而民邑省弊與否, 使之報來後, 草記, 而左兵營封進生鰒, 下輩無於前之誅求, 爲少民難支之端, 裨卒逗遛海村, 一鰒之費, 恰爲一緍, 該兵使嚴處, 亦令時兵使査出, 近年行惡之類, 該裨海邊嚴棍, 回示充軍, 仍以永爲除弊之道, 詳究狀聞, 萬一不謹擧行, 又或不卽査出, 該帥臣當別樣重勘, 而外此海弊申禁, 今纔三年, 爲弊依舊云, 寧有如許紀綱? 亦令道臣摘發, 首先毁劃之該倅, 以其姓名報來, 仍令該府, 施以違制之律事, 命下矣。卽見慶尙監司
李義綱
所報, 則以爲本道海弊申禁, 辛丑則進上情費, ...
○
李肇源
, 以備邊司言啓曰,
洪州
幼學
申在亨
上疏批旨內, 戊己, 天干之土也, 丑未, 地支之土也。干支合而爲己未, 則已與未皆屬於土, 而土爲農之本農爲食之本, 食爲民之本, 民爲國之本, 爾所敷衍爲說者, 識解誠可取, 而其云自
箕聖
之始敎井田, 燥處軋付種, 濕處水付種, 我國所謂乾播水播者是也。移秧之法行, 而廢農者多, 自明年己未, 廢注秧爲付種, 其利博哉者, 卽近日廟堂講究之策也。然而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治民如烹鮮, 羹撓之則雖師古之美制, 未必有立效, 祛泰祛甚之道, 在方伯守令矣。其云近於山有堤, 堤所以貯水, 近於野有洑, 洑所以引水, 近於海有堰, 堰所以防水, 山野繡錯, 湖海碁布, 昔人所築, 無處無之, 而流沙塞堤, 轉石衝洑, 驅潮壞堰, 小者借民力, 大者致官力, 自春初始役修治, 考勤慢, 爲殿最之高下, 古未築而今可築者, 又出國穀完役, 或有出財蒙利之人, 特施賞典者, 亦可謂切實, 令廟堂指一草記, 以爲未墾前措處之地也。其云陳荒廢棄, 孰不欲起墾, 而今春纔起, 來秋執卜, 如此而責之曰, 土地闢人民衆乎? 勸起勸耕, 隨土定稅, 限以六七年或四五年, 使吾民之無衣無食者, 得以煖飽者, 此三年勸耕, 次等降續之意也。年前
嶺南
, 有所知委, 近果有效乎否? 與尾陳條件, 亦令廟堂稟處事, 命下矣。取見其疏本, 則其一, 堤洑堰三者, 所以興水功備旱災也。我國山野之郡, 如繡之錯, 湖海之縣, 如碁之布, 昔人所築, 無處無之, 而溪澗之所流沙, 堤爲之淤塞, 水流之所轉石, 洑爲之衝破, 海之所驅潮, 堰爲之壞圮, 自朝家申飭堤堰司, 自堤堰司申飭各道道伯, 自道伯申飭各邑守宰, 小者借民力, 大者致官力, 自春初始役, 使之貯水引水, 以待付種之時, 而苟或不勤道伯, 懲以殿最, 又若古人之未築, 而今可以築之者, 捐廩出力, 以娧其役, 出此國穀, 以完其役, 若有富戶雄民, 出財施力, 民被其利, 自朝家特施賞典事也。水利一事, 向下綸音, 已有所提敎者, 而今此所陳, 皆是可行之說也。第念先自有依據之地, 而着力然後志可專事易集, 而其所謂借民力致官力, 考勤慢爲最殿者, 卽策之上, 而行之不可緩者也。然於借民力致官力之中, 又自有多小層節, 如小小役處, 作者輩例必運力, 而年年修治, 其次借附近面里之力, 其尤大者, 或借一境之力, 或借鄰邑之力, 此則必資官力, 而始可竣事者也。若在年豐之時, 則雖借鄰邑之民力, 少無不可, 何況於用一境之力, 而適値荐歉, 當春民勢, 擧將有我躬不閱之歎, 雖曰利民之事, 有難督令齊力, 先就各邑堤堰洑之蒙利廣, 而壞塞甚者, 各定其幾庫, 而用民之當以千萬計者, 以所劃賑資中, 劃出幾石, 作爲糧資, 量其日字, 期於竣役, 則此實合於荒年興作之政, 而丁取雇食, 賑口必減, 穀散閭里, 亦有餘效, 然此非一張傳令可立辨者, 亦非多發校吏所可勒行者, 該守令奉朝令如金石, 自吾身親版鍤, 如是立得, 如是做去, 是可以奏效, 爲先以此分付三南道臣, 面議守令後, 以其可合修築之庫數, 卽令狀聞, 而必趁氷解之後農殷之前, 一齊訖役, 以其形止, 馳報本司, 自本司稟旨, 另擇識農務解水利者, 分行考察, 其有名而無實者, 先從道臣, 正其上瞞朝廷之罪, 夫如是, 則今年疏幾堤, 明年修幾堰? 以至年年將爲歲課, 規模旣立, 風俗可移, 是誠導民緣畝之一大關捩也。從玆以往, 內以廟堂之臣, 外以方岳之職, 惟以農政一事, 入告出布, 以爲念玆在玆之地, 至於古未築今可築者, 除非十分無疑, 不必一時發令, 以致煩擾之弊, 此則無論大小民人, 若有相形便, 而就功役者, 其爲可尙, 豈止捐財補賑之功乎? 道臣狀聞, 拔例論賞, 守令考績, 本不出於七事, 而農爲七事之首, 則以課農爲殿最, 卽是法意也。此後則先書農政優劣, 次及他政之意, 定式知委, 蓋此修築之政, 不但
三南
爲然, 諸路亦常一體擧行, 而
畿甸
東西北, 事情稍異, 就此覆啓中辭意, 節略行會, 其他陳田之退稅蠲稅, 鄰里之借牛借器等條件, 或已試可
嶺南
, 或已屢勤飭敎, 倂姑置之, 只以堤洑堰一條, 卽速行會, 無失其時, 何如? 傳曰, 允。
○
李肇源
, 以備邊司言啓曰,
洪州
幼學
申在亨
上疏批旨內, 戊己, 天干之土也, 丑未, 地支之土也。干支合而爲己未, 則已與未皆屬於土, 而土爲農之本農爲食之本, 食爲民之本, 民爲國之本, 爾所敷衍爲說者, 識解誠可取, 而其云自
箕聖
之始敎井田, 燥處軋付種, 濕處水付種, 我國所謂乾播水播者是也。移秧之法行, 而廢農者多, 自明年己未, 廢注秧爲付種, 其利博哉者, 卽近日廟堂講究之策也。然而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治民如烹鮮, 羹撓之則雖師古之美制, 未必有立效, 祛泰祛甚之道, 在方伯守令矣。...
○
李肇源
, 以武臣堂上祿試射試官意啓曰, 今日試射時, 崇祿
徐完碩
, 與差備官
河潤弼
符同, 十四矢, 以十五矢, 偸劃試記, 試體至嚴, 從中弄奸之狀, 萬萬駭然。旣已摘發, 則後弊所關, 不可置之,
徐完碩
, 令該府拿問處之, 當該差備官, 令攸司依律科罪, 何如? 傳曰, 近來試射不嚴者, 莫非兵判不能束濕之致, 兵判推考, 差備官付之兵判, 各別嚴治, 而
徐完碩
則本來名弓也。近所爲
李春馨
, 不啻風斯下矣。一矢之間, 如是用情, 必是老且饑寒, 窮不能聊賴之致, 年必近七十, 令兵判拿入嚴飭, 今之祿試射軍, 豈敢望
完碩
之一寸乎? 此後如非未滿四矢, 則付之試記尾局, 仍以因特敎, 付祿懸註, 可也。
○
李肇源
, 以武臣堂上祿試射試官意啓曰, 今日試射時, 崇祿
徐完碩
, 與差備官
河潤弼
符同, 十四矢, 以十五矢, 偸劃試記, 試體至嚴, 從中弄奸之狀, 萬萬駭然。旣已摘發, 則後弊所關, 不可置之,
徐完碩
, 令該府拿問處之, 當該差備官, 令攸司依律科罪, 何如? 傳曰, 近來試射不嚴者, 莫非兵判不能束濕之致, 兵判推考, 差備官付之兵判, 各別嚴治, 而
徐完碩
則本來名...
○ 禁府啓目, 交河前郡守
李聖龜
原情云云。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考律照勘以聞爲良如敎。又啓目, 淸州前牧使
李寅燮
原情云云。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西原
土性, 藉使信美且厚, 果宜於樹植松舟檜楫之需, 長得百年, 然後可議兺不喩, 髼鬆蓊蔚, 有非責效於交承新舊官之間者是隱, 則彈語之失實, 據此易辨, 且臺啓之松檜, 道啓改爲柴草, 足以反隅, 餘一件事, 而若非官怠於宦成, 豈至速謗於瑣節? 罷職放送爲良如敎。
○ 禁府啓目, 交河前郡守
李聖龜
原情云云。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考律照勘以聞爲良如敎。又啓目, 淸州前牧使
李寅燮
原情云云。問目內辭緣, 泛稱遲晩, 刑推得情, 何如? 判付啓,
西原
土性, 藉使信美且厚, 果宜於樹植松舟檜楫之需, 長得百年, 然後可議兺不喩, 髼鬆蓊蔚, 有非責效於交承新舊官之間者是隱, 則彈語之失實, 據此易辨, 且臺啓之松檜, 道啓改爲柴草, 足以反隅, 餘一件事, 而若非官怠於宦成, 豈至速謗於瑣節? 罷職放送爲良如敎。
○
李肇源
, 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
李聖龜
原情公事判付內, 考律照勘以聞事, 命下矣。
李聖龜
京畿監司
李在學
狀啓內, 此邑官庖之犯屠, 自來狼藉, 納稅於宮家, 行販於場市, 日以爲常, 全無顧畏, 如此而何以令行民間乎? 當此申禁之日, 各邑之常時犯科者, 難一一追究, 而至於最甚處, 不可不先爲論勘, 以勵他邑, 爲先罷黜, 其罪狀令攸司稟處, 罪取考律文, 則
大明律制書有違條
有曰, 凡奉制書, 有所施行, 而違者杖一百,
大典通編推斷條
有曰, 犯死罪, 杖一百決杖, 告身盡行追奪, 雜令條有曰, 王府決杖者, 代以金贖矣。
李聖龜
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放送, 何如? 傳曰, 允。如有功議, 各減一等, 可也。
○
李肇源
, 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
李聖龜
原情公事判付內, 考律照勘以聞事, 命下矣。
李聖龜
京畿監司
李在學
狀啓內, 此邑官庖之犯屠, 自來狼藉, 納稅於宮家, 行販於場市, 日以爲常, 全無顧畏, 如此而何以令行民間乎? 當此申禁之日, 各邑之常時犯科者, 難一一追究, 而至於最甚處, 不可不先爲論勘, 以勵他邑, 爲先罷黜, 其罪狀令攸司稟處, 罪取考律文, 則
大明律制書有違條
○ 兼吏曹判書
金華鎭
疏曰, 伏以, 臣一病六朔, 閉戶伏枕, 自分爲廢疾之人, 無復有生世之念, 千萬不自意, 東銓恩命, 有隕自天, 惝怳感激, 歷日靡措。噫, 臣之曠違軒陛, 倏焉爲二百有六日矣。譬如病兒之久離慈抱, 切至之戀, 恒在於顧復, 號呼之言, 輒發於昏囈, 而向來臣子之筵退, 奉傳憫恤之恩敎, 方寸之地, 怳復昵侍, 慈覆之天, 殆我獨有, 承聆未半, 感淚先零, 不知無狀賤臣, 何以得此? 苟使臣病, 暫獲少間, 一登前席, 仰瞻威顔, 則臣雖卽日退塡邱壑, 萬萬無餘恨矣。至若所叨之銜, 卽前蔑效之職, 而束帶趨朝, 初非可論, 備辭巽讓, 猶屬緩聲, 伏況壇享有命, 誓戒隔日, 此時此任, 尤不容暫曠, 玆敢不避猥越, 仰首衰號。伏乞聖慈, 俯垂矜諒, 亟賜鐫遞焉。顧今元朝不遠, 景祿維新, 起居之班, 百僚咸造, 臣獨宛轉床玆, 瞻天無路, 撫躬自悼, 生不如死, 乞被前後闕禮之罪, 以安私心,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向聞卿子承宣之言, 而詳知卿病勢矣。其間如可强, 有時赴政, 何難乎? 至於駿奔之節, 替行已多其例, 卿其勿辭, 俟小
[少]
間卽爲行公。
○ 兼吏曹判書
金華鎭
疏曰, 伏以, 臣一病六朔, 閉戶伏枕, 自分爲廢疾之人, 無復有生世之念, 千萬不自意, 東銓恩命, 有隕自天, 惝怳感激, 歷日靡措。噫, 臣之曠違軒陛, 倏焉爲二百有六日矣。譬如病兒之久離慈抱, 切至之戀, 恒在於顧復, 號呼之言, 輒發於昏囈, 而向來臣子之筵退, 奉傳憫恤之恩敎, 方寸之地, 怳復昵侍, 慈覆之天, 殆我獨有, 承聆未半, 感淚先零, 不知無狀賤臣, 何以得此? 苟使臣病, 暫獲少間, 一登前席, 仰瞻威顔, 則臣雖卽日退塡邱壑, 萬萬無餘恨矣。至若所叨之銜, 卽前蔑效之職, 而束帶趨朝, 初非可論, 備辭巽讓, 猶屬緩聲, 伏況壇享有命, 誓戒隔日, 此時此任, 尤不容暫曠, 玆敢不避猥越, 仰首衰號。伏乞聖慈, 俯垂矜諒, 亟賜鐫遞焉。顧今元朝不遠, 景祿維新, 起居之班, 百僚咸造, 臣獨宛轉床玆, 瞻天無路, 撫躬自悼, 生不如死, 乞被前後闕禮之罪, 以安私心,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向聞...
○ 前持平
尹在陽
疏曰, 伏以, 臣釋褐者已三十年矣。通臺者亦十餘年矣。未嘗出一言論一事, 不以言官自處者, 以有老母故也, 今焉三霜已終, 萬事廓然? 所仰望者, 唯我殿下而已, 臣日昨入城之後, 伏聞我殿下, 詢問於列邑守臣, 又降綸音於八道坊曲, 臣適當此會, 豈可一向泯默, 孤負我殿下也哉? 略暴愚見條陳之, 伏願殿下, 垂察焉。當今之世, 所當變通之時急者有八焉。一曰均倂作, 二曰蠲白徵, 三曰禁南草, 四曰許民耕, 五曰充良役, 六曰矯糴法, 七曰減吏額, 八曰革科弊, 凡此八條, 實是古來之通用, 而今世之急務也。一曰均倂作者, 實爲無土者之有土也。自開阡陌廢井田以來, 間出有志之士, 而三代之制, 終莫之復者, 以亟奪富人之田爲難也。限民名田之議, 以貴戚近習不便也, 而遂寢不行, 爲今之計者, 一言而蔽之曰, 均倂作, 玆法若行, 悅者甚衆, 而無亟奪富人田之難, 亦無限名田之不便, 凡厥貧民, 本無片土, 雖欲倂作, 攀囑無路, 或賣傭而胞肚於一日, 或行乞而餬口於四方, 豐年幸免死亡, 荒歲終塡溝壑, 此皆無田土無恒産之故也。凡有略干田土者, 是爲恒産, 雖遇極無之災, 猶有貸債之路, 能免流散餓殍之患, 竊計八道各邑民戶摠數與田結摠數, 雖有地曠人稀, 地狹人多之不同, 然通而計之, 則有可以均俵者矣。大較天下之民, 如山上之草, 各有劑分, 天生一代人才, 足了一代事, 地闢一國土田, 足養一國民, 惟我東方之民, 皆食東土之粟者也, 而其中無土者多, 故貧富相懸, 而莫可救藥矣。
易
曰, 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今此下民之窮, 下民不得變通, 日夜所顒望者, 唯是制民産之明德仁政也。
孟子
之論王道, 必以制民之産爲本, 乃曰仁政必自經界始, 惟此均倂作之計策, 實是均井地之緖餘, 雖不及八家一井之均, 猶可使一民未有不獲者矣。若給二十卜田地, 其一半爲十卜, 而十卜乃其恒産, 若固有之者也。八七口爲大戶, 六五口爲中戶, 四三口爲小戶, 二一口爲殘戶, 其於大中小殘之戶, 各隨該邑結數, 分亦有差, 大戶一結, 中戶八十卜, 小戶六十卜, 殘戶四十卜, 此其大略也。若夫詢謨僉同, 必有廟堂之稟處, 而惟斷乃成, 亶係上裁, 至於考案較籍, 斟酌損益, 是在各道道臣, 列邑邑宰, 毋論各宮房折受田, 五軍門官屯田, 宰相名士家世傳田, 京鄕富豪家買得田, 諸般復戶田, 各驛馬位田, 校院劃給寺刹供佛田, 皆以倂作分給, 則本有土者, 仍舊貫而收其半, 曾無土者, 蒙新澤而得其半, 如此則戶戶竝受, 口口咸哺, 三代之馨治, 庶可以挽回於數千載之後矣。二曰, 蠲白徵者, 畓則有初不落種未移秧等災, 特許無稅, 獨於旱田, 能播牟麥菽粟處外, 雖有今陳舊陳, 樹木成林之地, 亦皆納稅, 不敢或漏矣。聖念垂憐, 頻降査陳之命, 而該面書員, 乘時操縱, 貧而不能辦情債者, 宜入陳而不得與焉。擧皆白地徵稅, 此豈朝家恤民之本意哉? 假令厥田可以還起, 則厥民必皆還起, 而竟不能還起, 無寧納陳稅者, 可想厥田之永廢無所用也? 目今民情, 皆願申命査陳, 俾無把束之白徵, 從今以後, 隨起納稅, 永爲定式, 則此爲一大善政也。三曰禁南草者, 人之所惑, 莫如南草也, 人之所害, 莫如南草也。毋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 有口皆吸, 吸無定時, 小而一室之內, 一日所費之價幾許, 大而一國之內, 一歲所費之財亦幾許, 一日一錢, 千日千錢, 以此價貿粟, 則何患乎啼飢於年豐, 以此錢製衣, 則何患乎呼寒於冬暖, 又況千山萬山, 盡是草田, 平原廣野, 太半草田, 則生穀之土漸縮, 民財之艱莫甚, 只有夕糧者, 朝無所吸, 則傾甁而貿之, 受去賑穀者, 道無所吸, 則傾橐而買之, 南草之害, 至此而極矣, 可不禁哉? 若欲禁之, 禁之非難, 不過一年, 永無種矣。四曰, 許民耕者, 無論五軍門各宮房忠勳府勢家田, 可耕處陳棄者多, 而居民將爲起耕, 則起耕之後, 本主還奪, 故哀我生民, 勞而無功, 永棄而不耕, 秋熟而無稅, 徒作空閑之地, 可不惜哉? 如此之地, 許與民耕食, 則民有生穀之利, 國有收稅之利矣。五曰, 充良役者, 良丁之無實, 莫此時若也。我殿下臨御以後, 每降綸音, 嚴飭黃口充丁, 白骨徵布, 而此弊猶存, 去而益甚, 生者猶可說也, 死者豈不冤乎? 訴于營門, 則營門推之於本官, 呈于本官, 則本官責之於本里, 本里則無他閑遊, 不得代定, 族徵之不足, 而至於里徵, 里徵之不足, 而至於面徵, 渠之身役, 猶且艱辛備納, 而況於隣里已死者之番乎? 又有無恒産而無恒心者, 適寓於此邑, 入役於此邑則亡之彼邑, 入役於彼邑則又顧之他, 番錢則自如, 貽害於彼此, 此等之弊, 不一而足, 有一言可革之道, 凡有除番軍官及除役村里者, 一竝革罷, 則可以充死者之番, 凡有移去移來者, 有公文然後以爲容接, 則可以禁生者之亡矣。六曰, 矯糴法者, 法意甚美, 而法久弊生, 以言乎給糴之時, 皮穀半糖, 米菽半土, 受十斗者, 簸之揀之, 則纔爲五六斗, 秋夏捧糴時, 則竝耗爲十一二斗, 是爲薄於散而厚於斂, 大傷設法之德意, 凡厥受糴者, 蓋皆貧民也。秋夏還納, 朱牌將差, 收捕枷囚鞭撻, 而令人悲隣族而寓其害。大抵還穀, 本爲凶年有土者救荒之資而設者也。挽近以來, 有土者不願受, 其願受者, 皆無土者, 而其所恃者, 只有兩足可以逃避, 不然則入訴官庭, 列錄其族之族隣之隣, 顧其心術, 實非良民也。其隣族者, 皆良民也。奈何使不良民受食, 而良民替納其不食之還穀乎? 各營門軍餉米之弊, 亦與糴一般, 不可不一體變通, 自今爲始, 糴穀與餉米, 皆折半留庫, 以從前折半分給之數, 春間作錢, 一依京司發賣例, 乃於時準價之內, 減價許賣, 而大中小殘戶成冊, 賣有差次, 毋相增減, 秋後從市直, 以其錢貿置新穀, 明春則以前春折半留庫者發賣, 逐年如是, 以爲定式, 假令秋市直爲斗米二十錢, 而春市直爲斗米二十五錢, 則以二十三錢折價發賣, 以爲舊時納耗之代及色落之費, 然市直不可預料, 通而計之, 可謂公無所損, 私有所益, 凡於春秋市直之間, 雖有貴賤懸殊者, 亦於減價之中, 每斗必取三錢之剩, 其餘所利, 不計多少, 盡歸之民, 則官無督捧之苦, 良民免族隣之徵, 且還穀名色多端, 吏緣爲奸, 若除去其名色, 通謂之還穀, 旣捧之後, 仍爲分排, 則雖奸吏, 不得幻弄矣。若夫永久遵行, 奉法罔違, 在京外有司之臣, 七曰, 減吏額者, 毋論大小邑, 吏額多而不得已輪次其任, 則其生契
[生計]
之艱難, 不言可想, 或當差任之時, 則不顧廉隅, 奸謀百出, 欺其官家, 害及生民倉色, 則幻弄國穀, 而加徵於村氓, 書員則多出虛卜, 而加捧於田夫, 如是之際, 生民之困窮, 爲如何哉? 無寧減其額數? 逐年差任, 則渠亦有一分嚴畏之心, 庶可無蠹國病民之患, 計其邑之大小, 稱其額之多寡宜矣。八曰, 革科弊者, 設科之制, 非不纖悉, 而近來科場淆雜, 一儒赴擧, 隨從什五, 入門餘萬, 呈券數千, 方其負卜爭先, 或至蹶仆躪藉, 輕者幸保性命, 而不免爲終身病人, 重者頭碎腹裂, 而奄忽於瞥眼之間, 亂足之下, 想其本意, 只爲得科, 豈料橫厄? 竟至喪軀, 所以然者, 科儒太多之故也。科儒太多, 防閑不嚴之致也, 防閑之不嚴, 而雜人亂入, 雜人之亂入, 而死傷相繼, 欲矯此弊, 實非難事, 謹按設科之初, 以代寫者代述者, 同論其罪, 則代寫已非法意, 而率入寫手, 遂成謬規, 或有一人與一人換手者, 或有一人製之, 數人寫之者, 寫手猶可說也, 隨從尤可悶也, 爲今之計者, 竝與寫手, 而勿許換手, 則隨從不禁, 而自然不得入矣。必使科儒, 窮日之限, 盡己之才, 自製自寫, 不拘早晩遲速, 但考生熟巧拙, 然後有司無遺珠之嘆, 宿儒無渡㶚之淚, 七步成章, 三年一句, 俱不害爲文章, 竝膾炙於詩家, 不亦休美乎哉? 京儒則四學敎授受五部擧案, 出各體科文之題, 試取其入格者, 不限厥數, 亦勿求備, 名一藝者必錄, 能圓篇者罔漏, 各以其榜, 呈于太學, 則大司成以四學榜中人試于前, 略加黜陟, 以其榜呈于禮曹, 鄕儒則各以本官, 受各面單子, 出各體科文之題, 試取其入格者, 一如四學之例, 各以其榜, 呈于巡營, 則觀察使以列邑榜中人試于前, 略加黜陟, 以其榜呈于禮曹, 凡於大小科設行時, 照瞼
[檢]
於禮曹所在京鄕榜許赴, 至於榜外, 若有一人之冒入而摘發者, 則三年徒配, 十年停擧, 如此則場屋恢恢, 出入閑閑, 永無一人之蹂傷, 亦無一人之幸占矣。雖或有幸占者, 猶勝於近來科榜之淆雜矣。人人知恥而自勵, 則月計不足, 歲計有餘, 必有成效, 一變至道矣。凡此八條, 實是切急於時務者也, 而顧以謏陋之見, 豈敢自許以識時務者, 而目今時務, 恐無急於此矣,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爾因農務, 而敷陳諸條, 殊可嘉也。倂作之均, 井田限田以外最好之規, 而綱擧然後目張, 雖以
朱夫子
通才達識, 亦於合行規制, 每致鄭重, 未嘗言其一朝卽改, 則此亦類是矣。白徵之蠲, 爾言固是, 容俟稍熟之年, 儗試査陳之擧矣。南草之禁, 禁之非難, 意或有窒礙處矣。許民耕食於官田·富民田陳棄處事, 此在於道伯矣。良役黃白之弊, 可勝言哉? 除番除役之革與不革, 亦非朝家更煩辭敎者, 但當以時考察列邑擧行之勤慢矣。糴弊之半留事, 卽近所講究者矣。大小邑吏減額事, 曾因他疏, 廟堂屢有覆奏矣。科弊釐革, 卽初元詢諮中一條, 而荏苒至今者, 非謂無可施之良法, 法不能徒行, 鄕擧里選與孝悌力田等項名目, 施之於今, 萬有一有其名而無其實, 則莫若初不輕施之爲合謀始之體也。近予所以百里則必試於三司中, 用人則必求諸牧民者, 欲使所用如所求也。然而歷詢然後可決也。
○ 前持平
尹在陽
疏曰, 伏以, 臣釋褐者已三十年矣。通臺者亦十餘年矣。未嘗出一言論一事, 不以言官自處者, 以有老母故也, 今焉三霜已終, 萬事廓然? 所仰望者, 唯我殿下而已, 臣日昨入城之後, 伏聞我殿下, 詢問於列邑守臣, 又降綸音於八道坊曲, 臣適當此會, 豈可一向泯默, 孤負我殿下也哉? 略暴愚見條陳之, 伏願殿下, 垂察焉。當今之世, 所當變通之時急者有八焉。一曰均倂作, 二曰蠲白徵, 三曰禁南草, 四曰許民耕, 五曰充良役, 六曰矯糴法, 七曰減吏額, 八曰革科弊, 凡此八條, 實是古來之通用, 而今世之急務也。一曰均倂作者, 實爲無土者之有土也。自開阡陌廢井田以來, 間出有志之士, 而三代之制, 終莫之復者, 以亟奪富人之田爲難也。限民名田之議, 以貴戚近習不便也, 而遂寢不行, 爲今之計者, 一言而蔽之曰, 均倂作, 玆法若行, 悅者甚衆, 而無亟奪富人田之難, 亦無限名田之不便, 凡厥貧民, 本無片土, 雖欲倂作, 攀囑無路, 或賣傭而胞肚於一...
○ 前察訪
康堯愼
疏曰, 伏以, 臣田野賤民, 濫竊科第, 側跡於執戟之班, 許身於馳馬之任, 其於食力之本, 墾土之方, 抛却幾二十有餘年矣。及其落仕以後, 復歸田庄, 春而耕秋而收, 仰而事父, 俯而育孥, 然後始知天下之本, 莫大於農, 生民之作業, 無過於力穡也。夫農者, 相土宜而播厥穀, 使斯民無阻飢也。所以斵耟於炎敎, 乘駟於稷播, 則仁人之利, 豈不博哉? 然而三代之世, 一人耕之, 十人食之而食有餘, 後代之世, 十人耕之, 一人食之而食不足, 至於我東, 則素稱衣食之國也。山澤之墾, 非不盡矣, 良耟之畟, 非不峙矣。然而
湖右
告豐, 則
海西
云歉,
嶺南
稍登, 則
關北
被荒, 此豈風土之相殊而然乎? 雨暘之不適而然哉? 請無罪歲, 著於
鄒書
, 土爰稼穡, 載於
箕疇
, 則宜乎聖世之不罪歲, 而務玆穡也。肆我聖上, 備知稼穡之艱難, 深軫民間之疾苦, 誕降十行之綸, 爰求三農之書, 頒示臣庶, 俾各陳見, 此蓋由我聖上保民行政之盛德至意也。讀今日至誠之敎, 而孰不思愚見之一陳乎? 臣雖不學請因聖問, 而略陳其方, 惟殿下試垂察焉。夫爲農不在多言, 其要有三, 一曰相土宜, 土之有高低, 天理之自然, 地勢之不齊也。是以古之民, 低而有水, 則爲水付種, 高而無水, 則爲乾付種, 高低得宜, 歉荒不至, 今之民不然, 用力欲小, 而所收欲多, 必於奉天無水之地, 竝爲注秧, 五六月之間, 天或不雨, 則若不晩移, 仍爲陳廢, 夫晩移與陳發, 無以異也。是以歲之不登, 已占於晩移之初, 則此豈相土宜, 而盡稼穡之道乎? 乾付種雖曰人力之多入, 而第以今年觀之, 則水付種乾付種, 皆有所收, 而獨於晩移, 則偏被其害, 甔石無貯, 王稅莫應, 不爲乾付種之害, 一至於此也。臣愚死罪, 竊以爲, 禁民於移秧無水根處, 然後冗農可無, 而生穀有道矣。其二曰, 翻耕, 夫翻耕者, 秋後空田之耕也。所以草根腐朽, 土品柔滑, 則勿論田與畓, 一番翻耕, 其利倍蓰, 故勤農之民, 必以秋耕爲重, 而懶農之民, 必而秋耕爲忽, 此所以用力不齊, 而生穀不同也。臣竊觀秋耕之田, 秋已耕也, 故春耕深, 春耕深也。故除草易, 除草易也。故立苗實, 立苗實也。故所收多, 此
孟子
所謂深耕易耨之義, 而若夫懶農, 則隣田盡耕, 耰鉏始借, 而又無秋耕之預翻, 故所以土品之不腴, 所耕不深, 除草爲難, 此所謂事半於人, 而功欲倍之也, 雖望有年, 胡可得乎? 臣愚死罪, 竊以爲, 勸民秋耕而後, 民力可一, 而生穀有道矣。其三曰, 趁時,
書
曰, 食哉? 惟時。
孟子
曰, 雖有鎡器, 不如待時。又曰, 不違農時, 大哉? 聖人之訓也, 民時, 豈可緩也? 播百在於春, 鋤禾在於夏, 納禾在於秋, 三農之節, 一日不閑也。是以唐民勤穡, 豳俗趨時, 而臣竊觀
畿甸
之民, 優遊度日, 惰慢成習, 其視唐民之勤穡, 豳俗之趨時, 誠蔑如矣。唯我聖上恤民之政, 念農之化, 逈出百王, 允邁千古, 斯民有可役之事, 而曰恐妨於農也, 不忍役斯民焉。斯民有應役之時, 而曰懼違於耕也, 不忍使斯民焉。諴小民依恒産有制, 則庶見齊民服勤, 魯野有秋, 而夙載之際, 多有愆期之民, 收穫之時, 多有不治之田, 此無他, 念民雖勤於上, 而爲農不勤於下也。臣請陳其所以民不勤之弊, 臣竊觀鄕谷之俗, 契會之頻, 爲弊莫甚, 夫契會之設, 其義則好, 而近日之契, 名以爲契, 實欲偸閑, 是以疊生層出, 愈多愈加, 無日不有, 無月不會, 雖於播種之方殷, 除草之方張, 而農務可廢, 而契日不曠, 掇耒投耟, 赴會忙忙, 而所謂都家, 則必以富民爲定, 一員不來, 衆員齊謗, 所謂契錢, 自都家而彌縫, 末乃以本邊計除, 此所以富者富益富, 貧者貧益貧也。故其畏契會之令, 不啻若官府之令, 其赴契會之期, 不啻重三農之期, 甚者飮酒雜技, 客談閑笑, 陶然而懈, 怡然而惰, 種彼南山, 當惜分陰, 而姑徐以明日, 數畝半荒, 蕪穢莫治, 而全付於女手, 凡此廢農之嘆, 失時之害, 皆由契會之頻也。爲害之端, 若是夥然, 而欲望時和而歲豐, 不亦難乎? 臣愚死罪, 竊以爲, 契會之弊先禁而後, 民力有舒, 而作農可勉矣。噫, 今之說者曰, 歲之飢穰, 天之流行也。民力雖勤, 而其於歲之不與, 無奈何矣, 此不知農務之甚者也。若土宜可審而審, 翻耕當爲而爲, 穡事可及而及, 遠近莫敢不一於農而食於力, 則雖有風雨之不調, 水旱之致災, 而其所付種, 宜其土也, 夫豈有不熟之慮乎? 耕田旣累而土品厚, 鋤役及時而人力至, 則雖有旱澇, 而豈有飢饉之慮乎? 此所謂土宜可相而後, 生穀有道, 秋耕預爲而後, 地利可闢, 契會可禁而後, 農時可及也, 雖然民之勤不勤, 亦係乎守令之勤慢, 春耕也, 付種也。以至除草之時, 爲吏者不憚勞苦, 遍行境內, 勅其早晩焉, 根耕也, 移秧也, 而又爲申勅, 諭之以不踰一時焉。至於秋後翻耕, 則尤用嚴勅, 以至親自摘奸, 則民將畏其令, 而感其政, 可無惰農之弊矣, 臣以武夫, 見識茫昧, 所陳三條, 無足取舍, 而第承聖敎懇惻, 求言如渴, 臣不勝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注秧之弊, 付種之便, 諸說已省之, 凡事不可一蹴到猝改, 今年祛其泰甚, 明年祛其泰甚, 退計數年, 必有其效矣。勸民秋耕之益於生穀, 爾言甚好, 守宰之見此批者, 與爾同志, 則不待勸之, 而日當勸民矣, 第三條趁時云云。爾言亦是矣。
○ 前察訪
康堯愼
疏曰, 伏以, 臣田野賤民, 濫竊科第, 側跡於執戟之班, 許身於馳馬之任, 其於食力之本, 墾土之方, 抛却幾二十有餘年矣。及其落仕以後, 復歸田庄, 春而耕秋而收, 仰而事父, 俯而育孥, 然後始知天下之本, 莫大於農, 生民之作業, 無過於力穡也。夫農者, 相土宜而播厥穀, 使斯民無阻飢也。所以斵耟於炎敎, 乘駟於稷播, 則仁人之利, 豈不博哉? 然而三代之世, 一人耕之, 十人食之而食有餘, 後代之世, 十人耕之, 一人食之而食不足, 至於我東, 則素稱衣食之國也。山澤之墾, 非不盡矣, 良耟之畟, 非不峙矣。然而
湖右
告豐, 則
海西
云歉, ...
○ 執義
柳畊
, 正言
尹涵
啓曰, 請遲晩後物故罪人
啓能
亟施孥籍之典,
趾
賊等凶種快施邦刑,
獻遂
設鞫得情。
措辭見上
請
夏
賊子女亟施跪斬之典,
斗恭
親屬應坐之類, 一依
适
·
雲
例擧行,
英材
·
斗恒
及
夏
賊親屬奴傔
連伊
夫妻, 竝嚴鞫得情, 快正典刑。
措辭見上
請
明謙
·
以謙
亟施孥戮, 逆
復
庶子
好石
亟施處絞, 荐棘罪人
時偉
設鞫得情, 快正王法, 遲晩罪人
宇鎭
捧根脚, 夬正王法。
措辭見上
請承款後物故罪人
九宗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答兩司曰, 不允。執義
柳畊
啓曰, 請
崔進吉
依律處斷。
措辭見上
請還寢
金甲島
定配罪人
成德雨
放送之命。
措辭見上
答府曰, 不允。
成德雨
, 亟停勿煩。正言
尹涵
啓曰, 請逆賊
尙魯
亟施孥籍之典。
措辭見上
請
濟州牧
定配罪人
姜彝天
,
黑山島
定配罪人
金履白
,
慶源府
定配罪人
金鑢
, 亟令王府拿來, 設鞫嚴問, 快正典刑, 其餘徒黨, 亦令嚴鞫處斷, 以折奸萌。
措辭見上
答院曰, 不允。
○ 執義
柳畊
, 正言
尹涵
啓曰, 請遲晩後物故罪人
啓能
亟施孥籍之典,
趾
賊等凶種快施邦刑,
獻遂
設鞫得情。
措辭見上
請
夏
賊子女亟施跪斬之典, ...
○ 戊午十二月二十二日午時, 上御便殿。左副承旨入侍時, 左副承旨
李肇源
, 記事官
金啓溫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以次進, 伏訖。
肇源
曰, 符單子之修正入啓, 何等嚴重, 而今日忠淸兵使
鄭忠達
, 宣川府使
柳師模
授符單子中, 已頒之第三十九符, 以完符混同書入, 第七符, 所當依筵敎懸註, 而亦不措辭而書入, 事未前有, 萬萬可駭, 當該注書, 所當重勘, 而本院請推之外, 無他可施之罰, 何以爲之乎? 上曰, 拿問嚴處, 而在鄕新進, 安知格例? 實注書不能檢飭院隷之致, 密符所重何如, 則犯此前所未聞之罪, 駭然甚矣。所當嚴勘, 歲時不遠, 當該實注書, 亦爲拿處, 杖徒奪告身, 以公罪收贖放送事, 分付, 可也。
出擧條
命書榻敎曰, 當該注書拿問嚴處。
肇源
曰, 院吏有從當處分之下敎, 而尙無發落,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分揀, 可也。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午十二月二十二日午時, 上御便殿。左副承旨入侍時, 左副承旨
李肇源
, 記事官
金啓溫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以次進, 伏訖。
肇源
曰, 符單子之修正入啓, 何等嚴重, 而今日忠淸兵使
鄭忠達
, 宣川府使...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