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10년
1810년 (경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04책(탈초본 1982책) 순조 10년 4월 28일 신해
1810년 嘉慶(淸/仁宗) 15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雨
行都承旨
洪奭周
坐
。 行左承旨
李庚運
坐
。 行右承旨
韓致應
坐
。 左副承旨
元在明
坐直
。 右副承旨
吳翰源
坐
。 同副承旨
鄭觀綏
坐直
。 注書
李紀淵
仕直
一員未差。 假注書
南秉寬
仕
。 事變假注書
韓錫祉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午時未時,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四分。
○ 午時未時, 灑雨下雨, 測雨器水深四分。
내일 常參과 經筵의 시행에 대해 묻는 吳翰源의 啓
○
吳翰源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吳翰源
啓曰, 明日常參·經筵, 取稟。 傳曰, 停。
○
鄭觀綏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鄭觀綏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兩司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未署經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吳翰源
啓曰, 端午帖製述人, 旣已抄啓矣。 大提學
南公轍
, 待開門牌招, 以爲出韻科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吳翰源
啓曰, 端午帖製述人, 旣已抄啓矣。 大提學
南公轍
, 待開門牌招, 以爲出韻科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以司諫
金熙華
, 獻納
鄭元容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鄭觀綏
曰, 只推。
○ 以司諫
金熙華
, 獻納
鄭元容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鄭觀綏
曰, 只推。
○ 禮曹來五月十五日, 中宮殿誕日陳賀應行節目, 參考前例磨鍊爲白去乎, 依此擧行, 何如? 啓, 權停爲良如敎。
○ 禮曹來五月十五日, 中宮殿誕日陳賀應行節目, 參考前例磨鍊爲白去乎, 依此擧行, 何如? 啓, 權停爲良如敎。
○
吳翰源
, 以弘文館言啓曰, 副應敎
洪冕燮
, 修撰
李惟命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吳翰源
, 以弘文館言啓曰, 副應敎
洪冕燮
, 修撰
李惟命
,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禁府照目, 粘連
全羅
前前水使
尹芮圭
矣, 本府議啓內, 莫重公貨, 謂以補賑, 無難取用, 多年不報, 至有該營之論報, 籌司之請勘, 揆以法意, 萬萬駭然, 不可以零錢之無多, 有所參恕, 以此照律, 罪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私罪。 奉敎依允爲旀, 功減一等爲良如敎。 又啓目, 向前
趙儀逵
亦, 觀於道啓, 參以囚供, 該縣昨歲之歉荒, 至於設賑, 當年民還之未及準捧, 蓋緣事勢之使然, 雖與反弄而有異是白乎乃, 揆以糴政, 誠難免違法之罪,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禁府照目, 粘連
全羅
前前水使
尹芮圭
矣, 本府議啓內, 莫重公貨, 謂以補賑, 無難取用, 多年不報, 至有該營之論報, 籌司之請勘, 揆以法意, 萬萬駭然, 不可以零錢之無多, 有所參恕, 以此照律, 罪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私罪。 奉敎依允爲旀, 功減一等爲良如敎。 又啓目, 向前
趙儀逵
亦, 觀於道啓, 參以囚供, 該縣昨歲之歉荒, 至於設賑, 當年民還之未及準捧, 蓋緣事勢之使然, 雖與反弄而有異是白乎乃, 揆以糴政, 誠難免違法之罪, 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 庚午四月二十八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晝講入侍時, 同知事
趙弘鎭
, 持
詩傳
第二卷, 特進官
宋祥濂
, 持
詩傳
第二卷, 參贊官
元在明
, 持
詩傳
第二卷, 侍讀官
趙鐘永
持
詩傳
第二卷, 檢討官
趙琮鎭
, 持
詩傳
第二卷, 假注書
南秉寬
, 持
詩傳
第二卷, 記事官
李光文
, 持
詩傳
第二卷, 記事官
金陽淳
, 持
詩傳
第二卷, 武臣行副護軍
鄭潤弼
,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讀新受音。
鐘永
, 讀自雄雉于飛, 止實勞我心興也, 釋義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 命陳文義。
鐘永
曰, 此詩, 乃從役者之婦人所言也。
謝上蔡
·
呂東萊
諸註, 皆以軍旅爲說, 其所從役, 果是軍旅之事, 則死生之關係, 又非尋常行役, 可比也。 思戀憂念之際, 容或有怨恨之辭, 而其所引興, 卽說道雄雉之舒緩自得, 上下飛鳴如彼, 而人則煩勞急促, 不安其居, 故其意若曰,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者也, 其曰, 自詒伊阻, 實勞我心等語, 殊無一分怨上之情, 而惟是自言其懷而已, 故註說, 亦以不怨人爲稱焉。 蓋其詞氣之溫和平順, 得於性情之正, 而在變風之時, 尤驗先王之遺澤,
康叔
之餘烈, 猶有不泯者存, 詩可以觀, 在於此等處矣。 上曰, 下番陳之。
琮鎭
曰, 三百篇中, 行役者妻, 思其君子之詩, 凡八篇, 而惟此雄雉詩, 最爲懇至, 見雄雉之舒緩自得, 翻懷行役之煩勞也。 此是婦人之詩, 而齊有牧犢采薪者, 年老無妻, 見雉雌雄, 相隨和鳴, 援琴而歌之, 傳爲樂府, 而
李白
·
韓愈
, 俱著雉飛操深得風人之體矣。 顧今我國, 外無兵革之苦, 內無土木之勞, 沿邊防戍, 率是土兵, 亦非他邑民遠戍者也。 禁·御兩營上番軍, 亦近多捧布除番之時, 則未可謂從役者甚多, 而惟兵曹騎兵上番, 數雖不夥多, 列邑輪番抄上之時, 色吏輩, 先覘有牛隻有田區, 而有事故不得上番者, 編錄督行, 以要情債, 替執他民, 轉相操縱, 如是者, 不可勝數, 而往往有自願上番者, 則實貧窮無依之民, 而上京則受料糊口, 守門捆屨, 以故騎兵率多不實, 此極可悶可矜者, 而況昨年穡事大歉, 災邑之民, 流離入東峽
海西
等地, 稍實處者, 不知幾數, 而男負女戴, 流入輦轂之下者, 又不知幾千, 此與都民之流往有間, 王事之往役判異, 而其飢困行役之狀, 慘不忍言矣。 當初流散之時, 豈有寸銅斗糧乎? 只有數三間屋廬, 又不得斥賣, 空手離發, 丐食沿路之狀, 如在目中。 殿下爲民父母, 憫惻憂恤之念, 溢於絲綸之中, 屢降蠲減之命, 臣固常欽仰, 而今因文義中從役二字, 竝陳流民行役之苦。 伏願益軫哀矜惻怛之念, 俾今日生民各安其業, 無賦此雄雉詩者, 誠爲幸甚矣。 上曰, 同知事陳之。
弘鎭
曰, 此詩, 卽婦人之思其從役君子而作也。 思之則曰, 自貽伊阻, 念之則曰, 實勞我心, 其言溫柔不迫, 實出於性情之正, 此莫非先王敦敎化厚風俗之致也。 觀詩之道, 當觀如此處, 講到此等詩, 必於敎化風俗上, 留神焉。 上曰, 特進官陳之。
祥濂
曰,
程子
云風詩中, 以雄雉章當爲第一, 蓋謂其得性情之正也。 此婦人, 固是賢矣, 而苟非先王逸道使民之遺澤, 入人深者, 則其觀感之正, 安能至於斯乎? 竊願以逸道使民四字, 恒存於淵衷之中, 每當使民之地, 克加審愼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在明
曰, 此章自止內, 亦別無文義之仰奏者矣。 上曰, 君子從役, 則其婦人思念之詩, 有難哀而不傷, 怨而不怒, 而此詩之獨不然者, 先王德化, 使人得性情之正而然耶?
鐘永
曰, 喜怒哀樂, 發而得正, 皆敎化之功, 而益可見天理之賦於人者, 無古今之異矣。 上命掩卷, 經筵官以下先退,
弘鎭
等退出。 又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庚午四月二十八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晝講入侍時, 同知事
趙弘鎭
, 持
詩傳
第二卷, 特進官
宋祥濂
, 持
詩傳
第二卷, 參贊官
元在明
, 持
詩傳
第二卷, 侍讀...
○ 庚午四月二十八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夕講入侍時, 同知事
趙弘鎭
, 持
詩傳
第二卷, 特進官
宋祥濂
, 持
詩傳
第二卷, 參贊官
鄭觀綏
, 持
詩傳
第二卷, 侍讀官
趙鐘永
, 持
詩傳
第二卷, 檢討官
趙琮鎭
, 持
詩傳
第二卷, 記事官
李紀淵
, 持
詩傳
第二卷, 記事官
李光文
, 持
詩傳
第二卷, 記事官
金陽淳
, 持
詩傳
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奏新受音。
鐘永
讀自瞻彼日月, 止章四句, 仍解釋章句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 命陳文義。
鐘永
曰, 此言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一句, 卽婦人戒其夫之辭, 而蓋軍旅之間, 尤以忮求爲戒, 故辭功讓能, 皆美事也。
孟之反
奔而殿, 策馬入門, 則
孔子
稱其不伐,
范宣子士匀
, 讓中軍於
荀偃
, 而
韓起
·
欒黶
, 亦皆辭之,
左氏
美其能謙, 凡若此類, 不可悉數, 而大抵不忮不求, 卽聖門所稱克己之術, 求仁之方也, 此非但以賢婦人所戒觀之也, 於學者事, 最爲着工處, 忮求二字, 雖是異名, 而原其所從出, 則求而已, 苟無爭名趨利之心, 則豈有妬賢疾能之事乎? 忮害由於偏私貪求, 專以勢力, 一藝一能, 罔不被猜, 半資寸祿, 徒知躐取, 旣無見賢思齊之美, 又無修身待用之實, 而捷徑枉路, 攀援成習, 君子之廉防, 日以壞損, 此非在上之人, 不以大公至正之心, 爲之御下而臨衆, 量才授職, 愼賞必罰, 以絶其忮克媒衒之路, 則莫可爲也, 故
新安胡氏
, 於雄雉末章, 許之以發乎情止乎禮義, 而不忮不求, 亦是禮義律身中出來者也。 雖以匏有苦葉章觀之, 其曰, 深則厲, 淺則揭者, 卽欲量度禮義之謂也, 非徒男女婚姻之際也。 凡士大夫之出處行藏也, 官職之去就也, 事謀之從違也, 贈給之辭受也, 無非所以量度禮義, 深厲淺揭處, 而其於在上出治之位, 則爲用也尤大, 如
中庸
之執其兩端而用其中,
大學
之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亦莫非較長絜短, 酬酢萬幾者也。 苟無禮義爲防皆有分定者, 則風俗趨尙, 亦不以廉恥爲重, 而徒以奔競爲事, 駸駸之弊, 自歸於有忮有求, 患得患失之境。 伏願聖念, 溯究弊源之所從來, 而必思養廉恥制禮義之道, 以做陶囿一世之治焉。 上曰, 下番陳之。
琮鎭
曰, 不忮不求四箇字, 發於衛女戒其夫之詞, 而實爲千古士君子自警之良箴也。 蓋不以貧富動其心, 榮辱嬰其欲, 然後始爲不忮不求之道, 故
孔子
見
子路
之不恥縕袍, 引此句而美之。 若分而言之, 則
秦誓
所云人之彦聖, 若己有之者, 與媢嫉者, 果是忮與不忮之別也。 至若求字, 有善惡邊兩義, 如求放心也, 求賢師也, 求良友也, 便是屬善邊也, 求爵祿也, 求名譽也, 求貨財也, 率皆屬惡邊也。 昔
程伊川
, 居講官不爲妻求封,
范純夫
問其故, 且問今日陳乞恩例, 義當然否? 先生曰, 今之士大夫, 道得箇乞字, 甚慣恬雅之操, 令人想像, 而世級日下, 奔競成習, 圖占榮利, 恬不知恥, 不幾近於東郭墦間, 可勝嘆哉? 人主, 若欲捄得此弊, 則當以禮義率下, 而下章量度禮義, 深厲淺揭之旨, 可推於士夫行藏進退之義, 而亦又包得廉恥二字,
管仲
所云禮義廉恥, 是爲四維之說, 亦足尙矣。 譬如立一間屋子, 合用四楹, 若缺一楹, 則屋便壞矣。 伏願聖明, 扶植四維, 以爲礪世囿化之道焉。 上曰, 同知事陳之。
弘鎭
曰, 雄雉章不忮不求之義論之, 則用可謂善形容, 而至於匏有苦葉之詩, 則嘆禮義之壞亂, 慨彝倫之歝敗, 取比而賦陳, 藹然於詞氣之間, 而兩章之旨義, 可推於學問上工夫。 蓋猜貪放肆, 最爲切忌, 監戒於是, 體察于是, 猛加着力, 純而不已,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特進官陳之。
祥濂
曰, 瞻彼日月, 悠悠我思, 道之云遠, 曷云能來四句語, 卽婦人思念君子之言, 而可以取喩於學者進學修業之工。 蓋行役之人, 日居月諸, 畢竟歸來, 而至於學者, 則終身孜孜, 常若不及, 故曰, 工夫易間斷, 歲月難推尋, 學問上用工勤篤, 若是之切矣。 且以
文王
之德, 惟有望道未見之誠, 克致純亦不已之域, 維我殿下, 春秋鼎盛, 睿姿卓越, 三晝晉接, 萬幾乾綱, 勤學勤政, 無容更勉, 而每以萬里初行爲心, 亦以一分滿假爲戒, 克立純不已之工, 庸致誕登岸之休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觀綏
曰, 臣別無可陳之辭矣。 上曰, 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之語,
孔子
取戒於
子路
, 而雖閭巷匹庶之言, 亦多推類而監戒處, 如綿蠻黃鳥, 止于丘隅等句, 亦引用語也。 若欲依此辭法, 就事物上引用
詩傳
句語, 則何如而可?
鐘永
曰, 看詩之法,
孟子
爲最, 蓋以意逆志也。 詩之本旨, 不必艱險, 故斷章取義, 無適不可, 如不顯維德, 借爲幽隱之義, 於緝熙敬止, 釋以止善之意, 聖人之引用處, 類如是矣。
弘鎭
曰, 詩之爲體, 泛應曲當, 斷章而取義, 無處不通暢矣。 上命掩卷, 因命經筵以下先退,
弘鎭
等退出。 又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庚午四月二十八日午時, 上御
誠正閣
, 夕講入侍時, 同知事
趙弘鎭
, 持
詩傳
第二卷, 特進官
宋祥濂
, 持
詩傳
第二卷, 參贊官
鄭觀綏
, 持
詩傳
第二卷, 侍讀...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