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헌종 1년
1835년 (을미)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윤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16책(탈초본 2312책) 헌종 1년 1월 23일 계미
1835년 道光(淸/宣宗) 15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兼都承旨
權敦仁
病
。 左承旨
李祖榮
病
。 右承旨
柳致睦
坐直
。 左副承旨
李鼎在
坐
。 右副承旨
李寅弼
在外未肅拜
。 同副承旨
韓益相
坐直
。 注書 二員未差。 假注書
洪仁秀
仕直
李墩
仕
。 事變假注書
金大默
仕
。
慶熙宮廬次에 머묾.
○ 上在
慶熙宮廬次
。
○ 上在
慶熙宮廬次
。
內閣 등에서 大殿 등에게 안부를 물음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 答曰, 罔極。
○ 朝哭後, 大殿·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 內閣·政院·玉堂口傳問安。 答曰, 罔極。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李鼎在의 啓
○
李鼎在
啓曰, 行大司憲
金學淳
未肅拜, 執義
趙萬協
, 掌令
金鼎元
·
李應信
在外, 持平
趙準孝
傳旨未下, 持平
安允沆
未署經,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鼎在
啓曰, 行大司憲
金學淳
未肅拜, 執義
趙萬協
, 掌令
金鼎元
·
李應信
在外, 持平
趙準孝
傳旨未下, 持平
安允沆
未署...
○ 傳于
韓益相
曰, 勸講入侍。
○ 傳于
韓益相
曰, 勸講入侍。
○
柳致睦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應敎
吳取善
, 旣有只推之命, 與新
〈除〉
授副修撰
洪在喆
, 一體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柳致睦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應敎
吳取善
, 旣有只推之命, 與新
〈除〉
授副修撰
洪在喆
, 一體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李鼎在
曰, 呈告摠管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李鼎在
曰, 呈告摠管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沈英錫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沈英錫
添書落點。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沈英錫
添書落點。
○ 傳于
柳致睦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柳致睦
曰, 召對爲之。
○ 以大司諫
李禮延
, 獻納
白東奎
, 正言
李魯確
·
崔琠
, 持平
趙準孝
再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鼎在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李禮延
, 獻納
白東奎
, 正言
李魯確
·
崔琠
, 持平
趙準孝
再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鼎在
曰, 只推。
○
李鼎在
啓曰, 守令署經事, 命下矣。 大司諫
李禮延
, 獻納
白東奎
, 正言
李魯確
·
崔琠
, 持平
趙準孝
, 旣有只推之命, 與行大司憲
金學淳
, 一體牌招, 以爲署經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鼎在
啓曰, 守令署經事, 命下矣。 大司諫
李禮延
, 獻納
白東奎
, 正言
李魯確
·
崔琠
, 持平
趙準孝
, 旣有只推之命, 與行大司憲...
○ 以應敎
吳取善
, 副修撰
洪在喆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柳致睦
曰, 只推。
○ 以應敎
吳取善
, 副修撰
洪在喆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柳致睦
曰, 只推。
○
柳致睦
, 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山陵斬草破土, 在於今月二十五日, 臣二十四日, 依例除肅拜進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柳致睦
, 以山陵都監摠護使意啓曰, 山陵斬草破土, 在於今月二十五日, 臣二十四日, 依例除肅拜進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孝和殿
移奉後, 朔望及五享俗節祭禮, 當爲磨鍊, 而謹稽
丙申年謄錄
, 則
延福殿
移奉後, 因下敎依
徽寧殿
例, 五享祭進肉膳, 朔望俗節進素膳矣。 今亦依此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禮曹言啓曰,
孝和殿
移奉後, 朔望及五享俗節祭禮, 當爲磨鍊, 而謹稽
丙申年謄錄
, 則
延福殿
移奉後, 因下敎依
徽寧殿
例, 五享祭進肉膳, 朔望俗節進素膳矣。 今亦依此擧行, 何如? 傳曰, 允。
○ 乙未正月二十三日辰時, 上御
景賢堂
。 勸講入侍時, 原任直提學
朴綺壽
, 參贊官
韓益相
, 侍讀官
李㙽
, 假注書
洪仁秀
, 記事官
徐憲淳
·
洪說謨
, 各持
小學
第四卷, 以次進伏訖。 上誦前受音訖。
綺壽
讀自日記故事, 止若自然矣。 仍讀奏釋義。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命陳文義。
綺壽
曰,
楊文公
, 宋儒中一文章士, 而非篤於學問者也。 然其家訓, 如是爲說甚好, 豈不盛哉? 凡人於幼少時, 必以先入之言爲主, 故此章中
黃香
扇枕,
陸績
懷橘,
叔敖
陰德,
子路
負米等事, 皆古之孝子實行, 而且多在幼少時事也。 苟使日記之習熟之, 先入於心, 主張勿移, 則成就之道, 自然不難矣。 蓋孝者, 百行之源, 無論尊卑貴賤, 悉當行之, 亦當先入, 故
大學
曰, 上老老而民興孝, 孝於其親, 而不能忠於其君者, 未之有也。 此所謂求忠臣必先於孝子之門者也。 推此觀之, 爲人爲學之道, 莫先於孝矣, 伏願體念焉。 上曰, 玉堂陳之。
㙽
曰, 臣卽伏見新受音十遍之內, 每當只如俗說之句, 輒有停讀之時, 臣未知俗說之意, 果不經於心而然歟, 或有疑於中而然歟? 所謂俗說, 猶今古談也。
黃香
·
陸績
·
叔敖
·
子路
四件事, 皆是古談也。 古談之中, 其爲親切有味, 資益聽聞者, 豈有愈於是哉? 推是而言之,
小學
一部所載, 皆古聖賢常談, 便是今日親承面誨者也。 特以書之簡冊, 尊之丌上也, 故後之人, 看作別件物事, 殆若不可行者然。 遂於酬酢之際, 其悅耳而耽聽, 反不如稗官燕辟之說, 畢竟至於梏亡其良知良能而止耳。 可勝嘆哉? 伏願殿下, 深味俗說二字, 使古今格言, 日陳於前, 如恒茶飯事, 勿以卑近而忽之, 高遠而難之, 今日如是, 明日如是, 無一日之不如是, 則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益相
曰,
小學
之書, 所以敎小兒也。 一字一句, 無非親切, 而此章之義, 尤爲至切。 其要在於多識前人嘉言善行, 充養吾之德性,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皆從德性中出來矣。 朝聞一善言而記之, 夕聞一善事而記之, 今日如是, 明日如是, 體而行之於吾身, 久而至於自然之域, 則爲
堯
爲
舜
, 不難矣。 伏願殿下, 以
堯
·
舜
自期焉。 上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未正月二十三日辰時, 上御
景賢堂
。 勸講入侍時, 原任直提學
朴綺壽
, 參贊官
韓益相
, 侍讀官
李㙽
, 假注書
洪仁秀
, 記事官
徐憲淳
·...
○ 乙未正月二十三日申時, 上御
景賢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柳致睦
, 檢校直閣
李景在
, 侍讀官
李㙽
, 檢討官
尹滋畊
, 假注書
洪仁秀
, 記事官
徐憲淳
·
洪說謨
, 各持
小學
第四卷, 以次進伏訖。 上讀前受音十遍訖, 命陳文義。
㙽
曰, 日記故事, 非但
楊氏家訓
爲然, 就以我列聖朝已例言之, 往往有命儒臣書進故事一二條, 以資宸聰。 蓋大聖人好察邇言之至意, 雖於九重淸燕之暇, 尙不欲以無益之談, 廢光陰而分精力, 故有此格外之命矣。 在殿下今日, 則不必錄進他事, 卽於咫尺前席, 討論講確, 開廣聰聽, 且於前受音中, 使之發難問辨, 反覆說去, 則其爲悅耳耽聽之資, 又無過於是矣。 伏願深留念焉。 上曰, 下番陳之。
滋畊
曰, 自止中久久成熟四字, 尤極切實, 大抵聖人工夫, 不可斯須間斷矣。 先儒言
小學
一書, 畫出聖賢摸樣, 今日講學此書, 明日誦習此書, 以至於成熟, 則德性自當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另加軫念焉。 上曰, 閣臣陳之。
景在
曰, 經典所載非高遠難行, 學而習之, 皆可行於今日矣。 只於俗說云者, 正謂若耳聞目見而易知易行, 今此進講中嘉言善行, 視之如俗說, 則功效必速, 惟願留神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致睦
曰, 孝者百行之源, 故孝悌必先於忠信禮義廉恥等事, 若能推此一孝字, 施之邦國天下, 則邦國可治, 天下自平矣。
孟子
曰,
堯
·
舜
之道孝悌而已。
堯
·
舜
之道巍蕩無名, 而究其本, 則不出於孝悌之外。 伏願殿下, 體念
堯
·
舜
之道, 以
堯
·
舜
自期焉。
景在
曰, 文義更無可奏者, 而竊有他仰達者矣。 臣於開講後, 昨始入番, 獲參講筵, 今纔二日, 而伏覩講讀之時, 每欠專心, 亦多間斷, 誠甚悶鬱矣。 曾於胄筵, 屢次入對, 而其時着念在玆, 別無間斷於十遍之內, 不勝忻仰矣。 今則年齡益高, 體貌愈尊, 而進講之節, 似不如伊時, 還切抑鬱, 雖自明日, 懋加勤勵, 無少間斷而放心焉。 且殿下, 俯諒左右史之法意乎? 蓋史官分在左右, 記動記言, 傳于千秋, 若以今日之不勤講學, 傳之于後, 則豈不大可懼哉? 尤當惕念者也。 雖以參贊官言之, 卽
嶺南
人也, 還鄕之後, 鄕黨父老, 必先問殿下講學成就之如何矣。 相告以聖工孜孜, 日就光明之域, 則莫不欣然攢祝, 若不能如是, 則擧皆抑鬱失望, 此當復如何哉? 深加體念焉。 上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未正月二十三日申時, 上御
景賢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柳致睦
, 檢校直閣
李景在
, 侍讀官
李㙽
, 檢討官
尹滋畊
, 假注書
洪仁秀
, 記事官
徐憲淳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