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헌종 1년
1835년 (을미)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윤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116책(탈초본 2320책) 헌종 1년 8월 2일 무오
1835년 道光(淸/宣宗) 15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徐憙淳
式暇
。 左承旨
李景在
內閣進
。 右承旨
金箕晩
坐
。 左副承旨
兪章煥
坐直
。 右副承旨
閔泰鏞
坐
。 同副承旨
沈啓錫
坐直
。 注書 二員未差。 假注書
李珽
仕直
曺錫亨
仕
。 事變假注書
方啓霙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沈錫의 啓
○
沈啓錫
啓曰, 行大司憲
徐耕輔
, 執義
李寅臯
, 掌令
金鍠
, 持平
鄭載慶
未肅拜, 掌令
盧時懋
, 持平
金奎瑞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沈啓錫
啓曰, 行大司憲
徐耕輔
, 執義
李寅臯
, 掌令
金鍠
, 持平
鄭載慶
未肅拜, 掌令
盧時懋
, 持平
金奎瑞
在外,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오늘 仕進하지 않은 兪章煥에 대해 牌招를 청하는 金箕晩의 啓
○
金箕晩
啓曰, 右副承旨
兪章煥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金箕晩
啓曰, 右副承旨
兪章煥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金箕晩
曰, 傳香承旨馳詣受香諸處,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金箕晩
曰, 傳香承旨馳詣受香諸處,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沈啓錫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沈啓錫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金箕晩
曰, 左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傳于
金箕晩
曰, 左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閔泰鏞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閔泰鏞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閔泰鏞
落點。
○
金箕晩
啓曰, 新除授右副承旨
閔泰鏞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金箕晩
啓曰, 新除授右副承旨
閔泰鏞
,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以別兼春秋
金大根
·
朴齊憲
·
徐憲淳
再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箕晩
曰, 只推。
○ 以別兼春秋
金大根
·
朴齊憲
·
徐憲淳
再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金箕晩
曰, 只推。
○
金箕晩
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別兼春秋
金大根
·
朴齊憲
·
徐憲淳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金箕晩
啓曰, 左右史不可不備, 別兼春秋
金大根
·
朴齊憲
·
徐憲淳
旣有只推之命, 竝卽牌招, 推移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金箕晩
曰, 翰圈爲之。
○ 傳于
金箕晩
曰, 翰圈爲之。
○
金箕晩
啓曰, 翰圈爲之事, 命下矣。 別兼春秋
金大根
·
朴齊憲
·
徐憲淳
, 竝卽牌招, 以爲會圈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金箕晩
啓曰, 翰圈爲之事, 命下矣。 別兼春秋
金大根
·
朴齊憲
·
徐憲淳
, 竝卽牌招, 以爲會圈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翰圈爲之事, 命下矣。 別兼春秋
李謙在
時在
平安道龍岡縣任所
,
洪說謨
時在
京畿加平地
, 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曺雲承
以北評事奉命在外,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外任與在外別兼下諭, 置之, 在京人牌招會圈。
○ 又啓曰, 翰圈爲之事, 命下矣。 別兼春秋
李謙在
時在
平安道龍岡縣任所
,
洪說謨
時在
京畿加平地
, 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曺雲承
以北評事奉命在外,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外任與在外別兼下諭, 置之, 在京人牌招會圈。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金箕晩
曰, 科試秉公, 何時不然, 而今番增廣, 卽我主上嗣服一初大比之慶科,
八方
多士, 咸聚京師, 有司之臣, 若思一毫循私, 有不公之歎, 此上負國家, 下忘祖先之事。 君臣上下, 共爲擯斥, 使不與於人類, 而以士子言之, 策名淸朝者, 將以尊君庇民, 異日爲公爲卿之人, 若得之不以其道, 則此先欺君而不顧行之事也, 何足謂榮? 近來士習蕩然, 異於昔者久, 實爲士字
[子]
羞恥不少矣。 若是洞諭之後, 不改舊習, 依舊奔競, 則朝廷豈無法乎? 予將俟而見之。 以科場言之, 入門時紛沓危懍之弊, 場內雜亂爭鬨之事, 皆由隨從誤入之故, 若有一分紀綱, 則爲其父兄者, 各訓其子弟, 不使犯法。 廟堂先以此意, 嚴飭京外, 當日多般廉察, 期於場內外嚴肅齊整, 而若如前亂雜, 則是責有所歸, 使之惕念擧行。 此傳敎, 以眞諺一通翻謄, 大小科場棘圍揭付也。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金箕晩
曰, 科試秉公, 何時不然, 而今番增廣, 卽我主上嗣服一初大比之慶科,
八方
多士, 咸聚京師, 有司之臣, 若思一毫循私, 有不公之歎, 此上負國家, 下忘祖先之事。 君臣上下, 共爲擯斥, 使不與於人類, 而以士子言之, 策名淸朝者, 將以尊君庇民, 異日爲公爲卿之人, 若得之不以其道, 則此先欺君而不顧行之事也, 何足謂榮? 近來士習蕩然, 異於昔者久, 實爲士字
[子]
羞恥不少矣。 若是洞諭之後, 不改舊習, 依舊奔競, 則朝廷豈無法乎? 予將俟而見之。 以科場言之, 入門時紛沓危懍之弊, 場內雜亂爭鬨之事, 皆由隨從誤入之故, 若有一分紀綱, 則爲其父兄者, 各訓其子弟, 不使犯法。 廟堂先以此意, 嚴飭京外, 當日多般...
○ 傳于
閔泰鏞
曰, 發遣吏郞, 諸執事淸齋與否, 摘奸以來。
○ 傳于
閔泰鏞
曰, 發遣吏郞, 諸執事淸齋與否, 摘奸以來。
○
沈啓錫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
毓祥宮
秋享祭齋戒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沈啓錫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
毓祥宮
秋享祭齋戒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箕晩
, 以戶曹言啓曰,
宗廟東西外墻頹圮處
改築吉日, 令日官
崔福基
推擇, 則今八月初四日辰時爲吉云, 以此日時擧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箕晩
, 以戶曹言啓曰,
宗廟東西外墻頹圮處
改築吉日, 令日官
崔福基
推擇, 則今八月初四日辰時爲吉云, 以此日時擧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
毓祥宮
差祭獻官意啓曰, 大祝
李鼎敍
, 不能趁及於陪香, 今始擔詣于享所, 而見其病狀危劇, 萬無駿奔之望。 差祭不審之當該銓官, 推考, 使之卽速改付標, 以爲進參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
毓祥宮
差祭獻官意啓曰, 大祝
李鼎敍
, 不能趁及於陪香, 今始擔詣于享所, 而見其病狀危劇, 萬無駿奔之望。 差祭不審之當該銓官, 推考, 使之卽速改付標, 以爲進參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內醫院都提調·提調意啓曰, 年例燕貿唐藥材, 依昨年例減半磨鍊,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內醫院都提調·提調意啓曰, 年例燕貿唐藥材, 依昨年例減半磨鍊,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乙未八月初二日申時, 上御
熙政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沈啓錫
, 檢校待敎
趙斗淳
, 侍講官
徐戴淳
, 檢討官
宋應龍
, 假注書
李珽
, 記注官
張鉉喆
·
李冀楨
, 各持
小學
第四卷,
史略
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
小學
, 讀自娣姒之比, 止所移者免夫, 十遍訖, 命陳文義。
戴淳
曰, 人家娣姒之和睦, 專係於家長, 家長治家之道, 一是以修身爲本, 則婦人皆化於善, 而
詩
所謂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是也, 寧有方底圓蓋之理乎? 伏願留念焉。 上曰, 下番陳之。
應龍
曰, 此章言娣姒之疎薄, 兄弟之親厚也。 使疎薄之人, 而節量親厚之恩, 必不合也, 節量者, 撙節量度之謂也。 臣請因此而言節用之道。 蓋帝王爲治之道非一, 而節用爲貴。
孔子
曰, 節用而愛人,
周禮
曰, 量入以爲出, 苟如是則國之財用, 常有餘而無不足之費矣。 伏願殿下念哉。 上曰, 閣臣陳之。
斗淳
曰, 儒臣上下番所陳, 俱爲切實, 臣無敷衍仰達者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啓錫
曰, 諸臣已有所陳, 臣無更達者矣。 上掩卷, 開
史略
, 命以次輪讀而奏文義。
戴淳
讀自
威烈王
崩, 止八百六十七年, 一遍訖, 奏曰, 周家歷年之八百六十七年, 不爲不久, 而繼世之君, 修德行政, 若如
文
·
武
·
成
·
康
, 則其效至於億萬年無疆之休, 此後人所以慨恨者也。 伏望勿泛看焉。
應龍
讀訖, 奏曰, 夏之歷年爲四百五十八年, 殷之歷年爲六百四十四年, 而周之歷年則爲八百六十七年。 三代之中, 周之歷年, 最爲長久, 此其故, 何也? 自
后稷
以來, 積德累仁, 至於
文
·
武
·
成
·
康
而重熙累洽, 仁政惠澤, 入人之深, 此其所以享國長久也。 伏願殿下懋哉。
斗淳
讀訖, 奏曰, 上章旣言吳僭稱王, 此章又言諸侯皆僭稱王者, 是譏無君也。 是時王室微弱, 諸侯强盛, 紀綱紊亂, 名分不正, 皆蓄無君之心, 漸肆僭越之習, 妄自尊大, 無不稱王, 是由爲君而不能盡御下之道也。 蓋人君修德, 則天下皆有北面之心, 恪修侯度, 各盡其道, 不修德, 則親離衆叛, 何況保其無諸侯僭亂之擧乎? 前監昭昭, 戒在方冊。 伏願留心存戒焉。
啓錫
讀訖, 奏曰, 此章特書周爲天子。 天子者, 人君之尊稱, 而以天子爲稱者, 以其法天行政, 而以父道事天也, 與天同大, 位育萬物而後, 事天之道, 於斯爲大, 而此等處亟加存省焉。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未八月初二日申時, 上御
熙政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沈啓錫
, 檢校待敎
趙斗淳
, 侍講官
徐戴淳
, 檢討官
宋應龍
, 假注書
李珽
, 記注官
張鉉喆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