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정조 22년
1798년 (무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5책(탈초본 1802책) 정조 22년 12월 24일 계축
1798년 嘉慶(淸/仁宗) 3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韓晩裕
坐
。行左承旨
李書九
坐
。右承旨
李肇源
坐
。左副承旨
李海愚
生直
。右副承旨
閔昌爀
坐直
。同副承旨
沈象奎
內閣直
。注書
柳台佐
在外
金啓溫
仕
。假注書
李允謙
仕直
。事變假注書
閔德基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沈象奎
啓曰, 明日親臨誓戒時,
北營
軍餉色,
廣智營
·
集春營
·
東營
入直軍除出, 標信請出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象奎
啓曰, 明日親臨誓戒時,
北營
軍餉色,
廣智營
·
集春營
·
東營
入直軍除出, 標信請出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韓晩裕
啓曰, 行左承旨
李書九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待留門牌招。
○
韓晩裕
啓曰, 行左承旨
李書九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待留門牌招。
○
李海愚
啓曰, 臣
海愚
以壯勇衛戒器點考進去, 下直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海愚
啓曰, 臣
海愚
以壯勇衛戒器點考進去, 下直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閔昌爀
啓曰, 春帖子, 延祥詩製述人, 旣已抄啓矣, 大提學
洪良浩
, 待明朝牌招, 以爲出韻科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閔昌爀
啓曰, 春帖子, 延祥詩製述人, 旣已抄啓矣, 大提學
洪良浩
, 待明朝牌招, 以爲出韻科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海愚
啓曰, 臣
海愚
依定式進詣
明政門月臺
, 壯勇衛戒器點考, 則皆無頉。仍以傳敎內辭意勞問, 則亦皆好在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海愚
啓曰, 臣
海愚
依定式進詣
明政門月臺
, 壯勇衛戒器點考, 則皆無頉。仍以傳敎內辭意勞問, 則亦皆好在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閔昌爀
啓曰, 今日親臨受誓戒時, 行公諸臺, 事當盡爲入參於班列, 而司諫
柳雲羽
, 謂有情勢, 不爲進參, 事體所在, 誠甚未安, 推考警責, 何如? 傳曰, 允。
○
閔昌爀
啓曰, 今日親臨受誓戒時, 行公諸臺, 事當盡爲入參於班列, 而司諫
柳雲羽
, 謂有情勢, 不爲進參, 事體所在, 誠甚未安, 推考警責,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沈象奎
曰, 侍衛軍兵毛具。
○ 傳于
沈象奎
曰, 侍衛軍兵毛具。
○ 傳于
沈象奎
曰, 同副承旨入侍。
○ 傳于
沈象奎
曰, 同副承旨入侍。
○ 傳于
沈象奎
曰, 不誠二字, 卽時弊中先摟拇指者, 日前見各房留院公事列錄書入者, 有京畿水使狀啓今月二十二日到任事云云之條件, 驟看以爲新帥到任, 更思此乃
永宗
屬於京畿水使管下, 而新除僉使
李周爀
到任狀啓也。嫌於直書, 有此拔去職姓名書入之擧, 而留院文書, 院吏例皆書入, 付之不足責, 不爲嚴治, 而朝廷之爲朝廷, 不過擧措是耳, 擧措云者, 所謂擧直錯枉也。旣嘉乃於承宣, 則向者拜箚玉堂所爲, 卽未勘律之院吏所犯也, 其可仍爲含垢乎? 初則急於煦嚅, 只以口敎, 使之付籤其名於弘文錄矣。士夫如此, 故吏胥亦效, 豈非凜然而寒心處乎? 名之曰堂箚, 章皇
[張皇]
聲討, 而屢回考索, 未見論列之人, 姓名三字, 若以涉禁而不敢言, 則但當先請收禁, 否則不若不言, 往古來今, 如許玉堂, 置之論思之列, 使之竝肩接武於無故之學士, 殊非設院立署之本意, 付籤五玉堂, 更勿擧論於法從三司之職, 亦勿以五人者姓名三字, 登徹於政望, 以替投荒之典事, 分付。
○ 傳于
沈象奎
曰, 不誠二字, 卽時弊中先摟拇指者, 日前見各房留院公事列錄書入者, 有京畿水使狀啓今月二十二日到任事云云之條件, 驟看以爲新帥到任, 更思此乃
永宗
屬於京畿水使管下, 而新除僉使
李周爀
到任狀啓也。嫌於直書, 有此拔去職姓名書入之擧, 而留院文書, 院吏例皆書入, 付之不足責, 不爲嚴治, 而朝廷之爲朝廷, 不過擧措是耳, 擧措云者, 所謂擧直錯枉也。旣嘉乃於承宣, 則向者拜箚玉堂所爲, 卽未勘律之院吏所犯也, 其可仍爲含垢乎? 初則急於煦嚅, 只以口敎, 使之付籤其名於弘文錄矣。士夫如此, 故吏胥亦效, 豈非凜然而寒心處乎? 名之曰堂箚, 章皇...
○ 傳于
韓晩裕
曰, 卿宰中罷削人敍用與未付軍職人, 令該曹口傳付軍職, 兩司及玉堂未差之代, 政官待開門牌招, 開政差出。
○ 傳于
韓晩裕
曰, 卿宰中罷削人敍用與未付軍職人, 令該曹口傳付軍職, 兩司及玉堂未差之代, 政官待開門牌招, 開政差出。
○ 傳于
韓晩裕
曰, 今聞情勢, 宜令一伸, 吏曹參判
李祖承
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 傳于
韓晩裕
曰, 今聞情勢, 宜令一伸, 吏曹參判
李祖承
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 以內醫院提調
鄭民始
許遞傳旨, 傳于
韓晩裕
曰, 前望單子入之。
○ 以內醫院提調
鄭民始
許遞傳旨, 傳于
韓晩裕
曰, 前望單子入之。
洪良浩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藥房提調前望單子入之,
洪良浩
落點。
○ 藥房提調前望單子入之,
洪良浩
落點。
○ 以寶劍望筒, 傳于
沈象奎
曰, 未肅拜摠管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 以寶劍望筒, 傳于
沈象奎
曰, 未肅拜摠管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李魯述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副摠管
李魯述
落點。
○ 摠管前望單子入之, 副摠管
李魯述
落點。
○ 尙州營將
李烷
, 公州營將
兪碩柱
相換, 僉知
黃運祚
·
崔弘毅
·
李魯祜
, 以上竝單付。
○ 尙州營將
李烷
, 公州營將
兪碩柱
相換, 僉知
黃運祚
·
崔弘毅
·
李魯祜
, 以上竝單付。
○ 傳于
李肇源
曰, 以今日決獄觀之, 營將之不得其人, 管下校卒, 虐害平民, 該營將雖命拿處, 而甲寅失捕之穿窬, 竟卽捕捉者, 亦可謂不可無營將, 則束濕與戢詰之竝行不悖, 又莫如擇人, 今政新除營將中當爲邊地之履歷, 而再經營將者, 令兵判爲先抄出草記, 來頭考績之時, 令帥臣別具治績, 後錄狀聞, 則仍用邊地履歷, 不能者, 依故失馬例降資, 其外營將等, 亦爲別具能否狀聞, 當有勸懲之擧, 來頭繡衣之行, 依守令例, 拔例按廉, 俾爲着念之意嚴飭, 此傳敎書籤付官案, 以爲常目之地, 亦令兵判知悉。
○ 傳于
李肇源
曰, 以今日決獄觀之, 營將之不得其人, 管下校卒, 虐害平民, 該營將雖命拿處, 而甲寅失捕之穿窬, 竟卽捕捉者, 亦可謂不可無營將, 則束濕與戢詰之竝行不悖, 又莫如擇人, 今政新除營將中當爲邊地之履歷, 而再經營將者, 令兵判爲先抄出草記, 來頭考績之時, 令帥臣別具治績, 後錄狀聞, 則仍用邊地履歷, 不能者, 依故失馬例降資, 其外營將等, 亦爲別具能否狀聞, 當有勸懲之擧, 來頭繡衣之行, 依守令例, 拔例按廉, 俾爲着念之意嚴飭, 此傳敎書籤付官案, 以爲常目之地, 亦令兵判知悉。
趙尙鎭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禮曹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趙尙鎭
落點。
○ 禮曹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趙尙鎭
落點。
○ 以監軍單子, 傳于
沈象奎
曰, 前正郞
李海淸
, 聞有情勢, 於臺職許遞, 軍色郞仍任。
○ 以監軍單子, 傳于
沈象奎
曰, 前正郞
李海淸
, 聞有情勢, 於臺職許遞, 軍色郞仍任。
李翊模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李翊模
爲兵曹參知。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李翊模
爲兵曹參知。
○ 傳于
韓晩裕
曰, 諸承旨批下, 牌招察任。
○ 傳于
韓晩裕
曰, 諸承旨批下, 牌招察任。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今二十五日親臨受誓戒時, 本曹堂上侍衛, 不可不備員, 參知未差之代, 令該曹以在京無故人口傳差出, 待下批牌招, 以爲備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今二十五日親臨受誓戒時, 本曹堂上侍衛, 不可不備員, 參知未差之代, 令該曹以在京無故人口傳差出, 待下批牌招, 以爲備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卽接尙衣院牒報, 則秋等弓矢, 當爲看品進上, 而知弓品堂上
申應周
, 以其身病, 時日之內, 萬無看品之路云, 改差, 以無故人差出, 以爲及時看品進上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卽接尙衣院牒報, 則秋等弓矢, 當爲看品進上, 而知弓品堂上
申應周
, 以其身病, 時日之內, 萬無看品之路云, 改差, 以無故人差出, 以爲及時看品進上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傳曰, 以今日決獄觀之, 營將之不得其人, 管下校卒, 虐害平民, 該營將雖命拿處, 而甲寅失捕之穿窬, 竟卽捕捉者, 亦可謂不可無營將, 則束濕與戢詰之竝行不悖, 又莫如擇人, 今政新除營將中當爲邊地之履歷, 而再經營將者, 令兵判爲先抄出草記, 來頭考績之時, 令帥臣別其治績, 後錄狀聞, 則仍用邊地履歷, 不能者, 依故失馬例降資, 其外營將等, 亦爲別具能否狀聞, 當有勸懲之擧, 來頭繡衣之行, 依守令例拔例按廉, 俾各着念之意嚴飭, 此傳敎書籤付官案, 以爲常目之地, 亦令兵判知悉事, 命下矣。今都政新除營將中尙州營將
李烷
, 公州營將
兪碩柱
, 曾經營將及禁軍將, 羅州營將
李鵬運
, 雖未經營將, 以平安兵虞候陞資, 已經禁軍將, 俱是當爲邊地履歷, 依下敎來頭考績時, 別具治績, 後錄狀聞, 其外營將及兼討捕使·中軍虞候等, 亦爲別具能否狀聞事, 分付各該道帥臣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象奎
, 以兵曹言啓曰, 傳曰, 以今日決獄觀之, 營將之不得其人, 管下校卒, 虐害平民, 該營將雖命拿處, 而甲寅失捕之穿窬, 竟卽捕捉者, 亦可謂不可無營將, 則束濕與戢詰之竝行不悖, 又莫如擇人, 今政新除營將中當爲邊地之履歷, 而再經營將者, 令兵判爲先抄出草記, 來頭考績之時, 令帥臣別其治績, 後錄狀聞, 則仍用邊地履歷, 不能者, 依故失馬例降資, 其外營將等, 亦爲別具能否狀聞, 當有勸懲之擧, 來頭繡衣之行, 依守令例拔例按廉, 俾各着念之意嚴飭, 此傳敎書籤付官案, 以爲常目之地, 亦令兵判知悉事, 命下矣。今都政新除營將中尙州營將
李烷
, 公州營將
兪碩柱
, 曾經營將及禁軍將, 羅州營將...
○
沈象奎
, 以壯勇營言啓曰, 本營
砥平
鄕武士下番試射放時優等人別單及入格人賞格別單, 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象奎
, 以壯勇營言啓曰, 本營
砥平
鄕武士下番試射放時優等人別單及入格人賞格別單, 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象奎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今十二月二十五日
明政門
階上親臨社稷祈穀大祭誓戒時, 因兵曹節目, 挾輦軍一百名, 把摠
李煥
, 哨官
成永喆
率領侍衛,
廣智營
軍六十名, 哨軍
韓守儉
, 軍餉色軍二十名,
北營
標下軍三十五名, 入直千摠
沈鑏
率領,
弘化門
外北路, 排立作門,
集春營
軍四十五名, 哨官
李亨馥
,
東營
軍四十五名, 哨官
崔華男
, 領付于御營廳入直堂上將官處,
弘化門
外南路, 排立作門, 雜人一竝嚴禁, 事畢後各還直所, 而竝待標信擧行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象奎
,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今十二月二十五日
明政門
階上親臨社稷祈穀大祭誓戒時, 因兵曹節目, 挾輦軍一百名, 把摠
李煥
, 哨官
成永喆
率領侍衛,
廣智營
軍六十名, 哨軍
韓守儉
, 軍餉色軍二十名, ...
○
沈象奎
, 以御營廳言啓曰, 今十二月二十五日
明政門
親臨社稷祈穀大祭誓戒時, 依兵曹節目,
新營
入直軍三十一名內, 除營直五名, 實二十六名, 依例除標信除出,
東營
·
集春營
入直軍, 亦爲除營直除出,
新營
入直千摠
朴孝晉
, 哨官
金尙墩
率領,
弘化門
外南路, 排立作門, 事畢後竝待標信, 各還本處入直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沈象奎
, 以御營廳言啓曰, 今十二月二十五日
明政門
親臨社稷祈穀大祭誓戒時, 依兵曹節目,
新營
入直軍三十一名內, 除營直五名, 實二十六名, 依例除標信除出,
東營
·
集春營
入直軍, 亦爲除營直除出,
新營
入直千摠...
○ 吏曹啓目, 粘連觀此敦寧都正
黃運祚
上疏, 則以爲臣本無敦寧, 在法當遞, 亟令選曹照例鐫改亦爲白有臥乎所, 旣無敦寧, 則揆以公格, 不可仍置, 改差, 何如? 啓依允。加設都正中陞實爲旀, 特命付職之後, 豈可作散, 僉樞令該曹口傳作闕擬入爲良如敎。
○ 吏曹啓目, 粘連觀此敦寧都正
黃運祚
上疏, 則以爲臣本無敦寧, 在法當遞, 亟令選曹照例鐫改亦爲白有臥乎所, 旣無敦寧, 則揆以公格, 不可仍置, 改差, 何如? 啓依允。加設都正中陞實爲旀, 特命付職之後, 豈可作散, 僉樞令該曹口傳作闕擬入爲良如敎。
○ 禮曹判書
金載瓚
疏曰, 伏以,
社壇
祈穀, 吉辰已卜, 親臨誓戒, 期在今夕, 臣以禮儀使之任, 固當造班受誓, 先事處潔, 而忽自昨日, 猝患天行毒感, 症甚危重, 夜益添加, 神息則有時迷亂, 轉側則不能自力, 目下形狀實, 無以時日間回甦, 而今夜晉身, 尤無其路, 玆敢倩人構疏, 疾聲仰籲。伏乞俯賜鑑憐, 特遞臣見職, 俾蒙生成之澤, 因治臣瀆擾之罪, 以肅朝綱, 千萬幸甚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本職許遞。
○ 禮曹判書
金載瓚
疏曰, 伏以,
社壇
祈穀, 吉辰已卜, 親臨誓戒, 期在今夕, 臣以禮儀使之任, 固當造班受誓, 先事處潔, 而忽自昨日, 猝患天行毒感, 症甚危重, 夜益添加, 神息則有時迷亂, 轉側則不能自力, 目下形狀實, 無以時日間回甦, 而今夜晉身, 尤無其路, 玆敢倩人構疏, 疾聲仰籲。伏乞俯賜鑑憐, 特遞臣見職, 俾蒙生成之澤, 因治臣瀆擾之罪, 以肅朝綱, 千萬幸甚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本職許遞。
○ 行都承旨
韓晩裕
, 右承旨
李肇源
, 同副承旨
沈象奎
聯名疏曰, 伏以, 卽者右副承旨臣
閔昌爀
, 以諭書安寶事, 陳疏徑出矣。昨夜之一啓覆難, 固出於嚴隄防之意, 深得惟允之體矣。今雖迫於嚴命, 不得不擧行, 而臣等旣因特敎, 同爲廳坐, 則其所擧行, 一也。今於其自引而出, 臣等亦何可晏然於職次, 不與同其去就哉? 敢玆敢聯陳短章, 徑出禁扃。伏乞聖慈, 亟削臣等之職, 仍治擅移之罪, 以肅朝綱, 以靖私義, 千萬幸甚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等豈引義之事乎? 許多文書皆捧入有, 而亦自院中成送, 獨於安寶之諭書, 多日抛置, 互相推諉, 而無諭書而受符到任, 國體之外, 後弊如何, 目下義理, 豈容他說? 此亦矯時正俗之一道, 卿等勿辭行公。
○ 行都承旨
韓晩裕
, 右承旨
李肇源
, 同副承旨
沈象奎
聯名疏曰, 伏以, 卽者右副承旨臣
閔昌爀
, 以諭書安寶事, 陳疏徑出矣。昨夜之一啓覆難, 固出於嚴隄防之意, 深得惟允之體矣。今雖迫於嚴命, 不得不擧行, 而臣等旣因特敎, 同爲廳坐, 則其所擧行, 一也。今於其自引而出, 臣等亦何可晏然於職次, 不與同其去就哉? 敢玆敢聯陳短章, 徑出禁扃。伏乞聖慈, 亟削臣等之職, 仍治擅移之罪, 以肅朝綱, 以靖私義, 千萬幸甚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等豈引義之事乎? 許多文書皆捧入有, 而亦自院中成送, ...
○ 右副承旨
閔昌爀
疏曰, 伏以, 嗚呼, 凡爲罪關於宗社者, 縱不得手磔而口臠, 期以樹綱常於狂瀾旣頹之後, 而其奈下無激烈之腸, 上有喣濡之仁, 使之暇息至今於官方之次, 羸承躑躅之憂, 其將濫觴於此, 臣之長唏永慨, 隱若已任而不勝者, 已有年所矣。昨又以諭書安寶之命, 衷情倍激, 猥上一啓, 庸冀萬一回天之幸, 而末乃有璽寶還入之命, 臣愚以謂, 非常之敎, 庶幾反汗, 惶隕感祝, 益仰大聖人恢廓之度, 不以恩而掩義, 俄又有命, 使六承宣廳坐, 而諭之以事體, 責之以義分, 俾臣主張其事而成就之, 臣於是, 惶遞失守, 終歸於無辭奉承之科矣。顧念事與心乖, 形以跡殊, 有臣如此, 生不如死, 其何敢一時晏然於喉院近密之地, 上無裨於聖上淸明之治, 下有壞於微臣盡節之義乎? 玆敢略控短章, 徑出禁扃。伏乞聖明, 亟削臣職, 仍治臣瀆撓之罪, 以肅朝綱, 以安賤分,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爾之昨夜擧措, 今日擧行, 與夫徑出之擧, 昂莊詘伸, 各有所據, 不料近日朝廷, 有此盡職分知事面之人, 嘉乃不已, 辭於何有? 卽爲入來坐直。
○ 右副承旨
閔昌爀
疏曰, 伏以, 嗚呼, 凡爲罪關於宗社者, 縱不得手磔而口臠, 期以樹綱常於狂瀾旣頹之後, 而其奈下無激烈之腸, 上有喣濡之仁, 使之暇息至今於官方之次, 羸承躑躅之憂, 其將濫觴於此, 臣之長唏永慨, 隱若已任而不勝者, 已有年所矣。昨又以諭書安寶之命, 衷情倍激, 猥上一啓, 庸冀萬一回天之幸, 而末乃有璽寶還入之命, 臣愚以謂, 非常之敎, 庶幾反汗, 惶隕感祝, 益仰大聖人恢廓之度, 不以恩而掩義, 俄又有命, 使六承宣廳坐, 而諭之以事體, 責之以義分, 俾臣主張其事而成就之, 臣於是, 惶遞失守, 終歸於無辭奉承之科矣。顧念事與心乖, 形以跡殊, 有臣如此, 生不如死, 其何敢一時晏然於喉院近密之地, 上無裨於聖上淸明之治, 下有壞於微臣盡節之義乎? 玆敢略控短章, 徑出禁扃。伏乞聖明, 亟削臣職, 仍治臣瀆撓之罪, 以肅朝綱, 以安賤分,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爾之昨夜擧措, 今日擧行, 與夫徑出之擧, 昂莊詘伸...
○ 谷城縣監
金熙采
疏曰, 伏以, 臣性旣儱侗, 識又空疎, 隨事露拙, 觸處生疣, 而聖度包容, 格外恩補, 別是洪造, 由海而峽, 自東之南, 六朔三移, 匪罪伊榮, 區區寸忱, 惟在於策勵駑鈍, 殫竭心膂, 少效涓埃之報耳。臣本不閑吏事, 且乏經歷, 荒年弊局如麻, 庶務何以振刷? 夙宵一念, 憧憧耿耿, 惟恐辜負我殿下特補之至恩盛德, 際伏奉兩次下諭, 飭令
三南
文倅, 疏陳弊瘼, 憂災之念, 恤民之意, 丁寧懇惻, 洋溢辭表, 莊誦感激, 不知所以仰答萬一, 在臣無隱之義, 不敢以寡昧, 終始泯默, 猥陳一二, 惟聖明少垂察焉。惟此
谷城
之爲邑, 處在孔路, 至殘至薄, 公私凡百, 殆不成樣之中, 民斂無節, 實有所難支之勢, 迺者道臣, 方始釐正之擧, 外此多少弊瘼, 大而方伯, 有可以相議措置, 小而守宰, 亦足以自斷裁處, 則不必屑屑, 猥煩天聽, 至若事關上司, 必待朝家處分而後, 乃可矯革者, 則不得不仰瀆焉, 本縣民摠, 僅爲三千戶, 還上各穀, 殆近三萬石, 中米爲一萬九千包, 雖使折半分留, 尙有民少穀多之患, 況此三萬石, 半留者至少, 盡分者甚多, 當年留庫條, 只爲四千石內, 米不過千數, 糴糶之弊, 已無可論, 緩急之備, 尙何所恃? 其裒益均儲之政, 誠不可已, 第各營門耗穀作錢, 旣曰將士支放之需, 在所不可廢之事, 而在前則各邑還上畢捧狀磨勘後, 待春夏間逐邑分排, 從市直發賣, 窮節散穀, 民頗蒙其利焉。近年以來, 必於捧糴時執錢, 故邑倅倉吏, 夤緣加執, 取剩立本之弊, 於是乎出, 至如
統營
, 將距絶遠, 作錢區劃之際, 加數分排, 竝捧折價後, 高者作錢, 歇者還寢, 各邑穀物, 不但有偏積偏縮之患, 一。番區劃定價之後, 外邑安知畢竟取捨, 而有所等待乎? 依關文執錢, 而忽有晩後還寢之擧, 則往復之間, 封倉已臨迫矣, 穀價亦垂畢矣。旣捧之錢, 更無還給作穀之勢, 守令染指, 色吏偸食, 年年穀簿, 輒致虛留, 此其爲各邑逋欠之大張本也。以本縣言之, 流來反作, 至爲萬有餘包, 究其病源, 皆出作錢, 前倅之犯科抵罪, 亦由於此, 今年則許多虧欠, 僅已充捧, 而明年又明年, 安知無此弊復生乎? 且其作錢之時, 散送將校, 遍行折價後, 仍留督錢, 而來者去者, 旁午絡繹, 列邑廚傳之弊, 姑捨勿論, 各驛人馬, 盡三冬疲於迎送, 殆無一日休息之暇, 不但驛路貽弊之可悶, 將校之作錢折價也。恐被不善之過, 百般操縱, 勒定穀價, 每違市上本直, 還民濫徵之患, 亦復如何? 臣意則本道內穀簿, 毋論山沿邑, 較量民戶, 參酌分留, 或以本穀移轉, 或以名色互換, 京司穀之半留者, 各營穀之盡分者, 平均排置, 而其分其留, 毋或偏多偏少, 則於留穀, 自有緩急之恃, 於分穀, 可無病民之端。然則每年作錢之耗穀, 亦當隨其原穀, 自可執摠, 豈待該營分排, 而有所加減哉? 如是之後, 內而均役廳, 外而巡·
統營
之耗穀作錢, 依舊例每年封倉後, 一從各該邑所在穀數, 使之從市直發賣, 而惟其捧糴時發將校執錢一款, 永爲禁革, 則各營之失利固鮮矣。萬民之除弊則大矣。己亥年間, 故重臣
鄭一祥
, 爲本道監司時, 營耗穀, 一付該邑, 依市直作錢, 至今南民, 稱頌不已, 未聞其時將士支放, 有因此而匱乏之患也。近年以來, 循襲謬例, 莫或矯改, 民邑受弊, 寧不哀痛, 特令廟堂嚴立科條, 另加申飭焉。本縣屬在山郡, 惠廳納大同, 例以錢本參半, 取考大同事目刊頒者, 則木不過五升三十五尺矣。粵自中年, 必以六七升責捧, 已非當初事目定式之意, 挽近以來, 京廳點退, 年年層加, 乃以八九升細木, 極擇以納, 所以外方色吏輩, 每當大同木收捧之時, 則升數尺度, 先自剡擇, 一疋木價, 至於四兩, 視事目詳定, 實倍之, 民間怨聲, 到處喧藉, 而以其上納之體重, 爲之官者亦不能禁焉。事目之定式如彼, 京廳之責捧如此, 此固民怨之年年不息者也。舊式雖難復行, 新弊在所當革, 自明年爲始, 各邑大同見樣木一疋, 以七升三十五尺者, 前期上送于該廳, 較正以來, 依此收捧以納, 則吏無售奸, 民自受惠, 飭令該廳, 參考事目, 酌定行會焉。本縣所在各司上納, 軍民幾皆納布之中, 訓鍊都監軍餉保三十六名, 禁衛營官納保八十四名, 合一百二十名, 惟獨納米, 而每名元納米六斗, 雜費米六升五合式稅穀一時出浦, 稅船添載上納, 遠浦輸納之間, 浮費不些, 較諸納布之軍, 每患倍徵, 以一般軍民, 寧無向隅之冤乎? 蓋外邑軍民之納布者, 莫非至殘之類也。一自均役減疋之後, 疲民咸蘇, 感戴國恩, 而惟此保米, 偏重如此, 此乃本縣軍民切苦之瘼也。曾或有說弊之邑牒, 而以其軍需之重, 莫之救焉。最所可矜, 第以沿海邑某樣納布之軍, 相換變通, 使彼近浦者納米, 俾此居峽者納布, 則實爲彼此民俱便之道矣, 令廟堂稟處焉。本縣稅穀, 在昔直捧於
順天
海倉, 募船上納矣。中間移屬於
法聖倉
, 今至六十年, 厥初移屬之時, 必曰漕船完固, 永無臭載之患云爾, 而六十年來漕船之致敗再徵, 不知其幾次, 程道之相去, 爲二百二十里, 三十里, 遠路輸載, 蹄踵俱罷, 欲運本色, 則浮費倍蓰, 故以穀輸納者少, 以錢往貿者多, 倉底穀價, 一時刁蹬, 每石加入, 爲二三兩, 倉在一隅, 旣僻且狹, 如非船路, 末由換貿, 或値商船遲到, 和貿間斷, 則坐待浦口, 動經多日, 十餘邑稅民爭先納倉之除, 更致二三日留滯, 自此抵彼, 路多險阨, 大川間之, 阻水沈穀, 往往不免, 以是之故, 糧費倍入, 又重之以漕倉斛子, 較諸直上納邑所捧, 大小懸殊, 洽過數斗, 每於出浦之際, 稅民怨苦, 庸有極哉? 非獨本縣如此, 山郡比隣之
玉果
·
同福
等邑, 莫不皆然, 而程途之遠, 本縣爲最, 古之私募船裝稅時, 京江無賴輩, 多有作奸故敗之習, 故不計遠近, 投屬漕倉, 漕倉之弊, 乃復如許, 今則舟橋船裝載之後, 上納凡節, 萬全無慮, 民情所在, 何可無變通之道乎?
樂安
·
求禮
稅穀, 俱以直上納, 各其境內, 設倉直捧, 無弊裝運, 而兩邑之於本縣, 遠近面相距, 俱不過百里內外, 則稅民之願輸近浦, 其來久矣, 而
求禮
則由江抵海, 裝載有弊,
樂安
則倉下直裝, 船路穩便, 曾自巡營, 屢有設漕倉之議, 今以本縣稅穀, 移捧於
樂安
海倉, 則男負女戴, 一宿往還, 本官監捧, 別弊自祛, 但有船價條之加磨鍊, 而以漕倉雜費之所得, 庶可相計其除弊, 便民孰有大於此者乎? 本縣穀數, 僅爲八百餘石, 劃得舟橋船一隻, 執籌下來, 竝他邑添載充數, 則似無掣礙之端, 令廟堂稟處焉。
南原蛟龍山城
, 處在
湖左
一隅, 其爲山也。一拳雙尖, 中野而突, 城之內外, 無所遮隔, 前面平坦, 車馬直驅, 謂之
南原府
華標則猶之, 可也。以爲之關防, 初無形便之可稱, 其緩急之恃, 視諸
金城
·
笠巖
等要害處, 固不可同日語, 當初設立, 殊未知古人之所據爲何, 而不置鎭將, 只使一營校守直者, 其無所重, 蓋可見矣。本山城軍餉穀, 自地方官
南原府
主管, 以
谷城
·
求禮
兩縣爲屬邑, 分授糶糴, 而本縣之卽今所掌, 米爲八百七十石也。三之一捧於城倉, 其一捧於邑倉, 兩縣與
南原府
, 壤地相接也, 而遠面之距山城程途, 俱爲百里外, 納糴則不勝其輸運之弊, 受糶則僅足於來往之費, 又當如此災歲, 則民病於城邑倉竝督, 愁怨之聲, 有不忍聞焉。
茂朱
之
赤裳山城
, 卽是
璿閣
·
史庫
奉安之地, 事體之有重, 何如, 而其軍餉糶糴, 獨自
茂朱
擔當, 更無屬邑分授, 而未聞有疎虞之慮矣。今此
蛟龍山城
軍餉穀, 依
赤裳
例, 專屬於地方官, 南原府使之糶糴於本境內兩縣分授之規, 永爲革罷, 而其三分一邑倉所捧者, 別作名色, 儲留本邑, 則其所變通, 不過彼此邑會案釐正而已。事體民情, 俱無所妨, 亦令廟堂稟處焉。仍伏念, 臣以下邑譴補之累蹤, 莫體中宸恤災之德意, 應旨陳章, 亦後於人, 稽緩不敏之罪, 實無所逃, 其在告君以實之道, 不宜輕遽疎率, 固當審愼周詳處, 故玆敢細探民情, 博採衆議, 而周知言輕辭拙, 不足有槪於荃衷, 竊自附古人知無不言之義, 猥以一得之愚, 庸徹九重之覽。伏乞聖明, 不以人廢言, 亟賜睿斷, 俾除一分民憂,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三千戶之於三萬石, 重之以許多弊端, 民何堪乎? 均·巡·統穀耗發賣之, 一依己亥道臣
鄭一祥
已施之例爲之事, 大同木品前期上送該廳, 較正後收捧事, 附陳餉保事, 竝令廟堂粘啓稟處, 本縣稅穀劃得舟橋船載運之請, 令舟橋司草記稟處,
蛟龍山城
餉穀, 依
赤裳
例事, 亦令廟堂稟處。
○ 谷城縣監
金熙采
疏曰, 伏以, 臣性旣儱侗, 識又空疎, 隨事露拙, 觸處生疣, 而聖度包容, 格外恩補, 別是洪造, 由海而峽, 自東之南, 六朔三移, 匪罪伊榮, 區區寸忱, 惟在於策勵駑鈍, 殫竭心膂, 少效涓埃之報耳。臣本不閑吏事, 且乏經歷, 荒年弊局如麻, 庶務何以振刷? 夙宵一念, 憧憧耿耿, 惟恐辜負我殿下特補之至恩盛德, 際伏奉兩次下諭, 飭令
三南
文倅, 疏陳弊瘼, 憂災之念, 恤民之意, 丁寧懇惻, 洋溢辭表, 莊誦感激, 不知所以仰答萬一, 在臣無隱之義, 不敢以寡昧, 終始泯默, 猥陳一二, 惟聖明少垂察焉。惟此
谷城
之爲邑, 處在孔路, 至殘至薄, 公私凡百, 殆不成樣之中, 民斂無節, 實有所難支之勢, ...
○ 萬頃縣令
李德鉉
疏曰, 伏以, 臣蒙騃庸陋, 百不猶人, 而偏彼恩造, 與天無極, 屢忝法從, 旣乏絲毫之補, 三叨分憂, 又蔑牧之效, 矧今所叨之縣, 卽蕞爾至殘之邑, 自來積弊之局耳。加以連年大侵, 流徙相續, 十室幾空, 蓋藏俱竭, 公私赤立, 雖使古之善於治理者當之, 尙患其無措手之地, 臣愚迷, 其何能出謀發慮, 上體如傷之聖念, 下副望哺之民情哉? 目下施措, 旣無其策, 畢竟僨誤, 固所自知, 夙夜憂懼, 不知攸處, 何幸我殿下㦖恤元元? 逈出尋常, 十行絲綸, 懇摯惻怛, 蠲賦停布, 惠澤洋溢, 百里羸瘵, 庶有其蘇之望, 而猶慮夫邑弊民瘼之未盡導達, 至下文倅疏陳之敎, 察隱之盛德, 詢蕘之至意, 遠近瞻聆, 莫不激感而欽聳, 臣雖不肖, 顧其官守, 旣在可言之數, 其敢不悉心殫力, 思所以對揚萬一乎? 第其衆弊之膠固, 群瘼之叢萃, 有難編記, 而擧毛細故, 以溷聖聽, 亦所不敢, 故只取其最大而切急者, 仰備財察焉。竊惟本縣民勢, 四年之間, 三經大賑, 而昨年饑荒, 尤是挽古所罕, 急於救活, 他不暇恤, 田稅身布, 保錢奴貢等凡係出於民輸之官者, 皆就隣郡移粟中彌縫, 還穀之應捧者, 亦不敢爲徵督之計, 自歸於虛留, 藉使今年穡事登稔, 舊逋新捧, 亦難悉徵無遺, 況且今年之歉, 無異昨年, 而民力之竭, 又非昨年之比, 則如干甁甖之收, 豈能當積累之逋, 朝夕饑餓之類, 何以施催科之政乎? 夫今夏
三南
之旱, 何處不然, 而至於臣邑, 處在海濱, 旣乏水泉之灌漑, 一望平野, 絶無山阜之蔭潤, 以是從前被旱, 比他輒倍, 而今年則終夏亢暘, 全境赤壤, 積月渴望, 一霈旣後於初庚, 晩時移種, 烈日又曝於屢旬, 劣而不熟者, 都是亂莠, 優而稍稔者, 未免半實, 其全不掛鎌之外, 刈穫而不能食者, 又在在皆然, 幸於其中, 有間間乾播者, 較諸晩移, 顯有差勝, 而論以分數, 則不足爲十之二三也, 以此之故, 時起畓結, 爲一千三百四十結零內, 俵災之數, 至爲五百十九結, 而執實之中, 猶或有租稅之無路辦備者, 今若不分虛實, 一例催督, 則雖百般推剝, 終恐其辦納之無策, 而逃散之相繼也。一邊賑糶, 以講濟活之方, 一邊督納, 罔念仳離之勢, 則烏在其仰承朝家軫恤之德意哉? 哀彼鵠形鶉衣之類, 旣無龜背覓毛之術, 則預先矯救, 俾免流離, 乃是目前之急務也。第以今春言之, 幸因繡啓之陳達, 特許春稅之停退, 民到今感頌之不已, 而納稅之民, 得以安堵, 實賴於此耳。惟正之供, 事係莫重, 今春已例, 固不敢妄有希望, 而本邑儲置米庫在, 爲四百餘石, 若以此穀, 抄出難辦之民, 而當春分給, 俾納大同, 待秋還捧, 以備儲置, 則庶可以少紓其力矣。苟究儲置之法, 固不可輕議遷動, 而且念儲積旣久, 經歲經年, 則米粒便爲塵土, 斗斛每多欠縮, 反爲日後之民弊, 及今改色, 亦或爲方便之一端, 故此陳聞焉。至若邑瘼之最切者, 莫甚於還弊, 而生弊之源, 專在於民少穀多, 臣於赴任之初, 溯考流來倉簿, 較準分留穀數, 則還摠合爲一萬八千八百八十五石零, 除却各年停退·當年應捧, 爲一萬六千五百七十九石, 而計今見存之民戶, 不滿二千, 以此近二萬包還穀, 斂散於千餘戶疲氓, 濫受之弊, 勢固然矣。宿逋之多, 烏得免乎? 大抵各邑穀簿之比年增加, 專由於各衙門貿米之過多, 而以本縣言之, 戊寅以前, 則會付還米, 不過二千餘石, 自丙午至丁巳十餘年之間, 以貿米會錄者, 爲六千七百七十餘石, 而耗上生耗, 今至一萬二千餘石之多, 所謂貿米之還, 俱是京營邸吏輩從中立本, 虛錄取剩者也。有名無實, 徒擁簿籍, 一人之逋, 而徵及九族, 一室之逃, 而督遍四境, 常年固已騷擾, 歉歲尤何準捧, 如是也? 故本縣還上當捧元數中, 各年未捧之以已捧虛勘者, 米爲七千七百餘石, 竝租太合爲一萬一千七百餘石, 而三四年以來, 追究徵督之餘, 尙在未捧之科者, 苟非指徵無處, 卽是乞丐無依之類, 夫國穀事體至重, 臣豈敢不殫竭心力? 期於收捧, 而積欠之多旣如彼, 民勢之窮又如此, 非但當年內萬無可捧之望, 向後流亡益衆, 虛錄益增, 畢竟將至於無民無邑而後已。思之及此, 良可哀痛, 臣亦莫知所以矯救, 而惟本縣所在各衙門貿米條中, 限四五千石, 許以本價, 待年執錢, 或爲公家經用, 或令移送他邑, 則雖無目前之效, 其於久遠蘇救之政, 或不無一分之益矣。且本縣有所謂私備賑餘錢還名色, 在昔設賑之歲, 有民人之納錢補賑者, 而賑後所餘, 爲百餘金, 則其時邑宰, 以其所餘, 轉報巡營, 作爲錢還, 而會錄於備局句管, 未知其設始之在於何時, 而數十年傳謄古紙, 循例磨勘而已。元無本錢斂散之事, 故多年子母之利, 徒作紙上之虛文, 當初十緍之受, 至爲半千之殖, 到今一戶之逋, 已過數百之多, 按簿考之, 以錢載錄者, 三千八百七十三兩零, 而循名覈實, 則無所指徵, 徒擁陳簿, 日後有按査之擧, 則其勢自歸於戶徵而口斂, 此又還弊之大者也, 在公貨無實如此, 於小民爲憂不細, 假使號曰百萬, 何益之有哉? 雖以會內穀言之, 曠絶之恩, 已施於
咸陽
一郡, 蕩減之典, 又及於
平
·
馬
兩鎭, 前後蠲恤之惠澤, 覃及八方, 臣愚以爲, 此邑此弊, 不幸不徹於睿聽, 未被其一視之澤也。且近來簽丁之難, 幾乎無邑不然, 而無有如本縣者矣。本縣民戶凡一千九百八十一戶, 而班戶幾居其半, 且除吏胥·奴校·浦漢輩應頉者, 則應役軍保之實數, 僅爲六百五十餘戶, 而軍保元額爲一千六百二十七名, 以其應役之戶數, 計此充額之軍保, 則一室之內, 雖有四五人, 無一或免, 而亦不能當軍額之數, 故疊役許多, 逃故相繼, 每有闕額, 輒患充代之無人, 如此而黃口之簽, 白骨之徵, 雖欲不爲, 其可得乎? 此是難矯之一大痼弊, 而軍額中他邑移來之數, 至於一百十四名之多, 每以某邑移來軍, 磨勘於都案, 當初移屬, 雖未知緣何委折, 而當此荐飢民散之時, 元定軍額, 尙難充代, 則他邑移屬, 得不偏苦, 本邑軍民, 以此冤之, 莫如一從都案所載, 各還本處之爲便, 伏願竝令廟堂稟處焉。大抵本縣爲弊之頭腦, 亶在於邑少而責應多, 民鮮而徭役重, 以至於補東而漏西, 拔下而撐上, 三政之俱紊, 百度之皆病, 職由此耳。蓋聞萬曆庚申, 以歲饑民散, 革罷邑治, 屬之
全州府
, 間又屬之
金堤郡
, 丁丑, 因巡撫使書啓, 還爲復邑, 其土瘠民凋, 乍廢乍復, 不成縣邑貌樣者, 從古已然, 故辛丑求言之時, 本邑儒生等, 以
金堤
地方
延陽
·
馬川
二面割與本縣事, 援引
沃川
·
河東
·
陰竹
三邑已行之例, 至有上疏陳請者, 而事下本道, 竟未施行, 但移孔道於
金堤
, 俾免使星供億之費, 本縣事勢, 若不至於難支, 則割地分民之請, 豈出於邑民之疏乎? 本縣民庫, 古以民戶斂米, 以支其用, 中歲以來, 地縮民散, 不能當其役, 則辛卯年間, 前縣令臣
崔光璧
, 鳩得三百五十餘石穀, 設庫斂散, 名之曰蠲役庫, 使之十年滋長, 存本需用, 故民戶斂米之規, 自庚子減却, 而宿瘼纔祛, 新弊復踵, 初不過三百餘石之穀, 今至屢千包, 而都爲殘民之逋負, 逃避相續, 責徵無望, 至於以錢代納, 而鹵薄之土, 收稅末由, 則該庫公用, 每以還穀, 借貸彌縫, 輒取該庫未收之物, 移作還上之逋欠, 年來倉簿虛錄之弊, 亦由於是, 故邑中諸議, 或以爲, 不如蕩此蠲役之債, 復行戶斂之爲便, 而揆以事勢, 此亦難行, 本縣地界, 三面濱海, 而海陸之間, 旣無高山之限, 潮汐之驅, 便同洚水之患, 比比有海溢, 而浪勢所觸, 漸至浦落, 鹹氣所侵, 因歸荒廢, 昔之田野, 今作魚蟹之窟, 古之民居, 半入蘆葦之場, 彊土之經界有限, 而海濤之衛壞無窮, 以至月削歲縮, 田總民戶, 比古未半, 而惟其例應事役, 依舊自如。故年年公下之出自民庫者, 殆近七百包, 以若田民, 倅加重斂, 則民必駭散, 寧爲虛錄於還穀? 決不可復行戶斂, 而今則竝與還穀而無之, 此是民庫難支之弊也。道內殘邑, 不獨本縣, 而蓋其分州之初, 所劃壃土, 雖甚褊少, 自初及今, 保有其地, 則不必以殘薄, 求益於他境, 而至於本縣, 彊土之縮, 如右所陳, 而以其煩重之徭役, 一向責之於民則決是行不得之事, 況自近年以來, 饑饉荐仍, 生業日就艱難, 邑里日漸蕭索, 殆無奠接支保之望, 旣不能捐此與彼, 竝于大邑, 便如昔年之爲, 則其所變通之道, 惟在於就隣近大邑, 另圖裒益折補之方, 隣邑之與本縣接界者, 卽
金堤
也。
金堤
之地方爲十八面, 而民戶與田結, 竝爲七千有餘, 則今雖以一二面割出, 不足有無於彼郡也。且其
延陽
·
馬川
二面, 距
金堤
爲稍間, 而距本縣爲逼近, 今若以此二面, 割與本縣, 則庶可以稍復邑樣, 儒疏所陳, 民情可見, 而伊時道啓之防塞割地, 只許移路者, 似緣彊界移屬, 在事面爲重難, 然移路之後, 別無民力之可紓, 而矯弊蘇殘之術, 終無出於此一款, 竝乞下詢廟堂而處之焉, 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千餘戶之於二萬邑, 何異於
谷城
之受弊乎? 儲置米推移事, 令該廳稟處, 各司貿米條, 限幾千石區處事, 補賑錢斂散虛錄, 用一郡兩鎭已施之惠事, 他邑移來軍丁還送事,
金堤
一二面劃屬事, 竝令廟堂粘啓稟處,
○ 萬頃縣令
李德鉉
疏曰, 伏以, 臣蒙騃庸陋, 百不猶人, 而偏彼恩造, 與天無極, 屢忝法從, 旣乏絲毫之補, 三叨分憂, 又蔑牧之效, 矧今所叨之縣, 卽蕞爾至殘之邑, 自來積弊之局耳。加以連年大侵, 流徙相續, 十室幾空, 蓋藏俱竭, 公私赤立, 雖使古之善於治理者當之, 尙患其無措手之地, 臣愚迷, 其何能出謀發慮, 上體如傷之聖念, 下副望哺之民情哉? 目下施措, 旣無其策, 畢竟僨誤, 固所自知, 夙夜憂懼, 不知攸處, 何幸我殿下㦖恤元元? 逈出尋常, 十行絲綸, 懇摯惻怛, 蠲賦停布, 惠澤洋溢, 百里羸瘵, 庶有其蘇之望, 而猶慮夫邑弊民瘼之未盡導達, 至下文倅疏陳之敎, 察隱之盛德, 詢蕘之至意, 遠近瞻聆, 莫不激感而欽聳, 臣雖不肖, 顧其官守, 旣在可言之數, 其敢不悉心殫力, 思所以對揚萬一乎? 第其衆弊之膠固, 群瘼之叢萃, 有難編記, 而擧毛細故, 以溷聖聽, 亦所不敢, 故只取其最大而切急者, 仰備財察焉。竊惟本縣民勢, 四年之間...
○ 戊午十二月二十四日辰時, 上御便殿。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記事官
金啓溫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曰,
恩杯詩集
, 待其齊到, 必於歲前畢印之地, 可也。命書谷城縣監
金熙采
, 萬頃縣令
李德鉉
疏批訖。上曰, 前此守令疏回啓, 每令曹司有司堂上爲之, 不無獨賢之歎, 今番則兩守令疏跋尾, 令他有司堂上回啓, 可也。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戊午十二月二十四日辰時, 上御便殿。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記事官
金啓溫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曰,
恩杯詩集
, 待其齊到, 必於歲前畢印之地, 可也。命書谷城縣監
金熙采
, 萬頃縣令...
○ 戊午十二月二十四日申時, 上御便殿。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檢校提學
鄭民始
, 二直提學
李晩秀
, 原任直閣
南公轍
·
金祖淳
, 以次進伏訖。上曰, 原任直閣
李始源
, 卽爲入來事, 分付。賤臣承命出傳。回奏曰,
李始源
雖已來待於闕外, 而門鑰已下, 不得入來云矣。上曰, 何時下敎, 而今始入來云者, 何故也? 更爲知入。賤臣承命出傳。回奏曰,
李始源
以爲, 院隷來傳下敎, 故卽爲顚倒入來, 而猶未及於門鑰之前云矣。命出給
弘化門
開門標信。敎曰, 新除授禮曹判書卽令入來, 趁時入參於誓戒事, 分付。仍命書榻敎曰, 禮曹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晩秀
曰, 御製文字, 御定冊子, 凡有印役, 皆自鑄字所擧行, 事體之莫重, 非尋常印書之比, 而外閣工匠, 本來不足, 均字印出之際, 每患苟艱, 以致工役之不能及期, 方外私匠, 旣無料布, 亦難使役, 事極悚悶, 不可無變通之道, 各軍門有工匠牙兵名色, 均字印出匠, 限十餘名, 分屬壯勇營·三軍門, 付之元料, 以爲除本役隨時使用之地, 則在軍門所費不多, 在印役所關甚緊, 今因
太學恩杯詩集
印役, 適有言端。故敢此, 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戊午十二月二十四日申時, 上御便殿。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檢校提學
鄭民始
, 二直提學
李晩秀
, 原任直閣...
○ 戊午十二月二十四日三更, 上御
明政門
, 社稷祈穀大祭受誓戒入侍時, 行都承旨
韓晩裕
, 行左承旨
李書九
, 右承旨
李肇源
, 左副承旨
李海愚
, 右副承旨
閔昌爀
,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記事官
金啓溫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檢校提學
鄭民始
, 二直提學
李晩秀
, 原任直閣
南公轍
·
金祖淳
, 檢校待敎
李存秀
, 以次侍立。通禮跪啓外辦, 上具遠遊冠·絳紗袍, 乘輿出
交泰門
·
永淸門
, 至降輿所降輿, 出御
明政門
大次, 諸執事及文武百官以次就位, 引儀唱行禮,
民始
讀誓文訖, 引儀唱禮畢, 上入小次, 乘輿入
交泰門
·
永淸門
還內, 諸臣以次退出。
○ 戊午十二月二十四日三更, 上御
明政門
, 社稷祈穀大祭受誓戒入侍時, 行都承旨
韓晩裕
, 行左承旨
李書九
, 右承旨
李肇源
, 左副承旨
李海愚
, 右副承旨
閔昌爀
, 同副承旨...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