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1년
1801년 (신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7책(탈초본 1832책) 순조 1년 1월 6일 계미
1801년 嘉慶(淸/仁宗) 6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李鼎揆
未肅拜
。 行左承旨
李翊模
坐直
。 行右承旨
申獻朝
坐
。 左副承旨
崔獻重
坐
。 右副承旨
嚴耆
坐直
。 同副承旨
朴鍾淳
未肅拜
。 注書
金啓溫
病
一員未差。 假注書
金邁淳
奉命進去
尹鼎烈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姜應一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備忘記,
彌串
僉使
金致祥
,
兎城
僉使
李亨元
下直, 各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彌串
僉使
金致祥
,
兎城
僉使
李亨元
下直, 各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傳于
嚴耆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傳于
嚴耆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
李翊模
啓曰, 向因領府事
李秉模
擧條, 文衡令政院過歲後, 稟旨擧行事, 啓下矣。 文衡當爲差出, 而未承會圈之命,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會圈。
○
李翊模
啓曰, 向因領府事
李秉模
擧條, 文衡令政院過歲後, 稟旨擧行事, 啓下矣。 文衡當爲差出, 而未承會圈之命,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會圈。
○
李翊模
啓曰, 文衡會圈事, 命下矣。 時原任大臣·前大提學·政府西壁·六卿·判尹, 卽爲牌招, 以爲擧行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啓曰, 文衡會圈事, 命下矣。 時原任大臣·前大提學·政府西壁·六卿·判尹, 卽爲牌招, 以爲擧行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啓曰, 前大提學
洪良浩
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文衡會圈事命下之後, 主薦之人,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更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啓曰, 前大提學
洪良浩
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文衡會圈事命下之後, 主薦之人, 如是違牌, 事甚未安, 更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啓曰, 前大提學
洪良浩
再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文衡會圈事, 命下之後, 連事違召, 不卽承膺, 事體所在, 誠甚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三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待明朝牌招。
○
李翊模
啓曰, 前大提學
洪良浩
再牌不進, 推考傳旨, 今方捧入, 而文衡會圈事, 命下之後, 連事違召, 不卽承膺, 事體所在, 誠甚未安, 所當更請牌招, 而係是一日三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待明朝牌招。
○
正宗大王
影殿殿號
華寧
, 敬依華成·華穆。
○
正宗大王
影殿殿號
華寧
, 敬依華成·華穆。
○
李翊模
, 以賓廳言啓曰, 臣等今方來會賓廳, 先大王影殿殿號, 議定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翊模
, 以賓廳言啓曰, 臣等今方來會賓廳, 先大王影殿殿號, 議定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翊模
啓曰, 影殿殿號望, 旣已啓下矣。 招致禮曹郞廳, 傳授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翊模
啓曰, 影殿殿號望, 旣已啓下矣。 招致禮曹郞廳, 傳授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吏曹, 判義禁
朴準源
單付。
○ 吏曹, 判義禁
朴準源
單付。
○ 傳于
李翊模
曰, 不爲仕進承旨許遞,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李翊模
曰, 不爲仕進承旨許遞,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嚴耆
曰, 臺諫有闕之代, 今日政差出。
○ 傳于
嚴耆
曰, 臺諫有闕之代, 今日政差出。
○
李翊模
, 以吏曹言啓曰, 宗親府典簿
洪就榮
, 平市署令
金基允
, 不可仍置,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 以吏曹言啓曰, 宗親府典簿
洪就榮
, 平市署令
金基允
, 不可仍置,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 以吏曹言啓曰, 本曹正郞
金驥燦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當此換節之時, 一倍添劇, 軍資監判官
具悌元
呈狀內, 矣身素患眼病沈苦, 毒感挾發,
崇陵
參奉
朴晩壽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當寒添劇, 時月之內, 俱不得供職之望云。 身病旣如是, 則不可强令察任,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今日政差出。
○
李翊模
, 以吏曹言啓曰, 本曹正郞
金驥燦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當此換節之時, 一倍添劇, 軍資監判官
具悌元
呈狀內, 矣身素患眼病沈苦, 毒感挾發,
崇陵
參奉
朴晩壽
呈狀內, 矣身素患痰癖之症, 當寒添劇, 時月之內, 俱不得供職之望云。 身病旣如是, 則不可强令察任,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今日政差出。
○
李翊模
, 以吏批言啓曰, 領府事
李秉模
, 以領經筵下批事, 命下矣。 領經筵事三員, 時任大臣, 俱已例兼, 加設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翊模
, 以吏批言啓曰, 領府事
李秉模
, 以領經筵下批事, 命下矣。 領經筵事三員, 時任大臣, 俱已例兼, 加設下批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嚴耆
, 以兵曹言啓曰, 五衛將
申
, 忠翊衛將
韓景禹
, 俱以身病, 勢難供職, 呈狀乞遞。 輪直之任, 不可待其差復, 竝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嚴耆
, 以兵曹言啓曰, 五衛將
申
, 忠翊衛將
韓景禹
, 俱以身病, 勢難供職, 呈狀乞遞。 輪直之任, 不可待其差復, 竝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吏批의 관원현황
○ 有政。 吏批, 判書
尹行恁
進, 參判
曺允大
進, 參議未差, 行左承旨
李翊模
進。 以
李鼎揆
·
朴鍾淳
爲承旨,
李直輔
爲大司憲,
李殷模
爲大司諫,
柳畊
爲執義,
宋稚圭
爲持平,
金孝秀
爲獻納,
南公轍
爲副提學,
沈基泰
爲同敦寧,
申鳳朝
爲敦寧都正,
李垿
爲兵曹正郞,
權文度
爲吏曹正郞,
李奎新
爲典簿,
玄重祚
爲奉常判官,
成時柱
爲軍資判官,
李命暹
爲平市令,
黃基敬
爲
崇陵
參奉,
安廷善
爲中學敎授,
李寅采
爲西學敎授, 領經筵
李秉模
單付, 司宰直長
徐鐸修
,
靖陵
直長
李憲愚
相換, 行護軍
徐有大
今加正憲, 年七十侍從臣父加資事承傳, 學生
沈楚賢
今超通政, 前正言
沈鎜
父加資事承傳, 故參判
金龜柱
贈吏判贈職事承傳。
○ 有政。 吏批, 判書
尹行恁
進, 參判
曺允大
進, 參議未差, 行左承旨
李翊模
進。 以
李鼎揆
·
朴鍾淳
爲承旨,
李直輔
爲大司憲, ...
兵批의 관원현황
○ 兵批, 行判書
李祖源
進, 參判
金羲淳
入直, 參議
金觀柱
病, 參知
朴吉源
病, 左副承旨
崔獻重
進, 以
徐英輔
爲副摠管,
邊鎬
爲五衛將,
南海源
爲忠翊將,
金宗爀
爲
慶熙
將,
田德顯
爲
楸坡
萬戶, 僉知
南有憲
單付, 護軍
閔台爀
·
韓用鐸
, 副護軍
林漢浩
·
高廷憲
。
○ 兵批, 行判書
李祖源
進, 參判
金羲淳
入直, 參議
金觀柱
病, 參知
朴吉源
病, 左副承旨
崔獻重
進, 以
徐英輔
爲副摠管,
邊鎬
爲五衛將,...
○
嚴耆
啓曰,
金虎門
仍留標信, 請出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嚴耆
啓曰,
金虎門
仍留標信, 請出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嚴耆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孝元殿
薛里內官
金相澤
,
全羅道任實縣
竄配, 而以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書吏,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允。
○
嚴耆
, 以義禁府言啓曰,
孝元殿
薛里內官
金相澤
,
全羅道任實縣
竄配, 而以承傳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書吏,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允。
○ 副護軍
金載翼
疏曰, 伏以玄宮永閟, 眞遊寢邈, 歲籥倐改, 萬事已陳。 伏惟我殿下, 皇皇如求之孝思, 撫時攀號, 益復如新。 惟是世室之褥禮載定, 鴻功懿烈, 永垂千億, 庶可以少慰臣民於戲之思, 臣於是益不勝悲幸之至。 仍伏念臣釋褐通籍, 獲事先大王, 且將二十年矣。 偏蒙剪拂之恩, 濫厠華顯之列, 曾不克自效寸能, 仰答洪造, 而惟將日長之願, 獲遂岡祝之忱矣。 忽然崩坼之變, 天地茫茫, 向來假銜邇列, 昵陪殯殿, 得以朝晡之哭, 略伸哀冤之私, 而日月不淹, 廞衛載啓, 哭辭江干, 歸伏私次, 廓然無憑依, 忽忽無生意, 如癡如狂, 假息苟延, 人理到此, 不如死之久矣。 區區犬馬之忱, 惟以事我先朝者, 追報殿下, 自矢于心。 目見凶賊鴟張, 國勢綴旈, 腔血如沸, 按住不得, 而特以身無執簡之責, 言有越俎之嫌, 荏苒時月, 不敢唐突, 終若諉之以出位, 不效沬飮之義, 是不但辜負國家, 亦所以自欺臣心, 玆敢齋沐具疏, 仰干崇嚴。 伏願聖明, 恕其僭而財察焉。 夫義理者, 有國之公物, 凶逆者, 惟天之所殛。 凡係義理分上, 則天下之人, 皆可同軌, 苟屬凶逆關頭, 則天下之人, 皆可共誅。 夫何近日, 凶徒之背馳義理, 譸張凶論, 悍然自恣, 恬不知變者, 抑何腸肚? 嗚呼, 惟我先大王, 二紀臨御, 苦心秉執, 可以貫金石而質鬼神者, 卽至精至嚴之義理也。 一自初元哀詔之下, 擧國含生, 孰不仰大聖人精義之光明正大, 而惟彼一種不逞之類, 鼓倡邪說, 矯誣聖德, 前後數十年間, 俗習日渝, 詿誤轉深。
金履載
之凶疏一出, 而渠輩平日覬覦之習, 手脚盡露, 肝肺莫掩矣。 迺以矯俗靖世之聖念, 誕宣五月筵敎, 昭揭大訓, 咸牖一世者, 炳烺若日星, 森嚴若鈇鉞, 庶幾使有罪者自首而革心, 迷惑者自明而遷善, 義理由此而益彰, 民志自此而壹定。 豈意憂世聖旨, 遽成憑几之末命, 人情哀遑, 穹壤無極, 而尙欲弁髦大義, 傳襲舊套, 則人心蔑矣, 臣分絶矣。 伏況慈聖殿下, 屢發徽旨, 嚴正懇惻, 至於臘月十八日筵敎, 指示生路之德之恩, 於渠何如, 而
金履翼
之以若干犯, 終始抵賴, 謂天可欺, 謂世可誣, 終自陷於大戮者, 天彝之斁喪, 人心之陷溺, 胡至此極? 噫, 善除蓁棘者, 必拔其根, 欲探虎狼者, 先擣其穴。 今若不祛其窩窟, 則是猶撲火而不徙其薪, 防川而不塞其源, 雖日誅凶逆輩千百人, 安能致世道之永靖哉? 噫嘻, 痛矣。 惟彼
樂任
, 天生妖孽, 賦性奸毒, 讎視善類, 角勝國是, 名登鞫案而罔念屈法之聖恩, 世濟凶論而益肆戕善之陰謀, 千岐鑽刺, 百計跳踉, 而乃父之某年干犯, 鐵案自在, 則渠亦自知其莫可化身, 乃以死中求生之計, 藉賣典禮之說, 翻覆義理, 煽動訛言。 內而脅持君父, 外以妖惑群聽, 出沒幽陰, 布列徒黨, 惟其背義樂禍之人, 暗地綢繆, 受其約束, 柔軟趨利之徒, 顧瞻他日, 苟然和應。 何幸大明中天, 螮蝀莫售, 則凶圖益急, 嘯聚益繁, 聲氣所及, 匪類雲合, 有若蛇蚓異質而糾結則均動, 豺虎殊形而狠毒則同性, 凡於誑惑一世之事, 胡越齊聲,
蔡濟恭
卽其中一耳。
濟恭
, 本以貪濁之鄙夫, 濟以濫猾之麤習, 平日脈絡, 貫通逆窩, 陰藉吹噓, 兜攬文任, 惟利所在, 離合無常, 終與之打成一片, 表裏和應。
濟恭
則以
樂任
把作奇貨,
樂任
則以
濟恭
倚爲外援, 關節暗通於
樂任
家客之聚會, 每在於
濟恭
血黨之家, 無事不議, 無言不副, 畢竟粧出壬子疏擧。 上而恐動天聽, 下而威脅一世, 機關陰密, 氣勢凌鑠。 僥倖其不可成之事, 以中
樂任
之欲。 幸賴先大王日月之明, 俯燭其情狀, 開諭以秉執, 極天義理, 獲免墜地, 而經營排布, 愈益陰慝,
徐有隣
之疏, 又從而出矣。 前茅方銳, 後殿愈緊, 其跡雖似楚越, 其心同一鬼蜮。 渠以憂服之身, 出位冒陳, 暗售投合之計, 同歸煽動之科, 腸肚相連, 心術可惡, 風旨所及, 和附益衆, 有若見擯淸議, 嫁禍士類之輩。 或身居貳銓, 而排却政格, 收用疏任, 或嗾出學疏, 而驅勒半世, 要報私讎。 人心之狡悖, 世道之淪溺, 至此而極矣。 凡此段落, 護法相襲, 均之爲義理之罪人, 朝廷之巨慝。 伏願聖明, 廓揮乾斷, 疏中所論諸凶之罪, 亟允三司之請, 俾洩輿憤,
蔡濟恭
亦爲嚴加處分, 以靖世道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已諭矣。
○ 副護軍
金載翼
疏曰, 伏以玄宮永閟, 眞遊寢邈, 歲籥倐改, 萬事已陳。 伏惟我殿下, 皇皇如求之孝思, 撫時攀號, 益復如新。 惟是世室之褥禮載定, 鴻功懿烈, 永垂千億, 庶可以少慰臣民於戲之思, 臣於是益不勝悲幸之至。 仍伏念臣釋褐通籍, 獲事先大王, 且將二十年矣。 偏蒙剪拂之恩, 濫厠華顯之列, 曾不克自效寸能, 仰答洪造, 而惟將日長之願, 獲遂岡祝之忱矣。 忽然崩坼之變, 天地茫茫, 向來假銜邇列, 昵陪殯殿, 得以朝晡之哭, 略伸哀冤之私, 而日月不淹, 廞衛載啓, 哭辭江干, 歸伏私次, 廓然無憑依, 忽忽無生意, 如癡如狂, 假息苟延, 人理到此, 不如死之久矣。 區區犬馬之忱, 惟以事我先朝者, 追報殿下, 自矢于心。 目見凶賊鴟張, 國勢綴旈, 腔血如沸, 按住不得, 而特以身無執簡之責, 言有越俎之嫌, 荏苒時月, 不敢唐突, 終若諉之以出位, 不效沬飮之義, 是不但辜負國家, 亦所以自欺臣心, 玆敢齋沐具疏, 仰干崇嚴。 伏願聖明, ...
○ 辛酉正月初六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王大妃殿垂簾,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
嚴耆
, 假注書
尹鼎烈
, 事變假注書
姜應一
, 記注官
金景煥
, 記事官
李存秀
, 領議政
沈煥之
, 左議政
李時秀
, 右議政
徐龍輔
, 行兵曹判書
李祖源
, 行上護軍
金文淳
, 行刑曹判書
趙尙鎭
, 水原府留守
李晩秀
, 禮曹判書
韓用龜
, 行大護軍
徐邁修
·
趙鎭寬
·
李祖承
, 知訓鍊院事
徐有大
, 戶曹判書
李書九
, 吏曹判書
尹行恁
, 刑曹參判
申大顯
, 行護軍
申大謙
, 同知中樞府事
李漢豐
,
開城府
留守
金勉柱
, 戶曹參判
南公轍
, 掌令
李安默
, 副校理
李基憲
, 以次進伏訖。
煥之
曰, 歲後日氣, 連爲寒冷, 聖體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煥之
曰, 寢睡·水剌之節,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煥之
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煥之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煥之
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煥之
曰,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煥之
曰, 閭閻間有寒感痰滯之輪症, 玉體不瑕有損否? 上曰, 姑爲安過矣。 仍命次對爲之。
煥之
曰, 臣伏見領府事
李秉模
擧條批旨及臺臣疏啓批旨, 有詢于大臣處之之命矣。 臣與僚相, 已有所商, 敢此仰達矣。 故宰臣
金龜柱
, 向國丹忱, 一疏討逆, 實有衛宗社闡義理之功。 逮夫乙未冬, 當群凶沮戲代聽之際, 密贊聖母, 終成大策, 在先朝亦嘗有褒尙之敎矣。 日前賜祭, 已示奬節勵世之方, 仍施贈職之典, 允協公論矣。 上曰, 左右相之意, 何如? 左議政
李時秀
曰, 日前下詢時, 未及詳奏矣。 大抵干犯某年之逆, 秉義致討, 故宰臣
金龜柱
初樹立, 而乙未群凶之謀危國本也。 我慈聖殿下保佑聖躬, 奠安宗社之盛德洪功, 實啓我東方億萬年無疆之基。 伊時
金龜柱
之至誠協贊, 曾有承聆於先朝臨筵之聖敎。 當此義理漸晦, 人志靡定之時, 不可不益明彰癉之政, 以爲勸懲之道。 領府事所請褒贈之典, 實出爲世道深遠之慮, 臣無容他議矣。 右議政
徐龍輔
曰, 故宰臣之扶護士類, 嚴於懲討, 已陳於前日歷詢之時。 蓋其壬辰疏後, 逆魁之所以爲逆, 尤益彰著, 而至若乙未冬, 協贊大策, 奠安宗社之功, 卽是中外之所共知。 當此義理漸晦之日, 彰善卽所以癉惡, 領府事所奏, 深得救時之要, 臣於此無容更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向日領府事登筵時, 以
金峙默
事, 有所陳達者。 臣意與領府事所奏, 別無異同, 而
峙默
之頃年一疏, 卽凶疏也。 以渠地處, 有此悖疏, 公議至今拂鬱, 王法尙此未伸。 請依領府事所奏, 施律, 似好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先朝於此人事, 洞燭無餘, 予亦知其本末, 而生前旣無論斥, 則死後豈可追律乎?
煥之
曰, 慈敎之下, 豈敢更事煩達, 而方今彰善癉惡之日, 倘以此人地處之異於他人, 獨有所恕, 則人心易致詿誤, 王綱亦云解紐, 恐非闡明義理之意矣。
時秀
曰, 此人罪犯, 首相已爲陳達, 而大抵頃年一疏, 心跡莫掩, 三尺之律, 不可屈於此等罪犯矣。
龍輔
曰, 跡是戚畹, 而有此犯分之罪, 終難容貸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其罪豈曰無之, 而亦非關係於宗社之事, 且王大妃殿, 以是爲不安之端, 卿等不必如是矣。
煥之
曰, 慈敎如是懇惻, 臣等不勝欽仰悚懍之至, 而人言旣發之後, 不可比之以尋常罪犯也。 投入奸凶之藪, 做出陰祕之疏, 厥罪昭不可掩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予雖一婦人, 粗知義理與法綱, 有罪施法, 當然底事。 國有法, 然後可以支撑, 豈以此人地處之自別, 有所屈法容貸乎? 其時王大妃殿, 適有患候, 此人疏語, 亦非無根之言, 且與關係宗社, 稍有間焉。 萬有一得罪於宗社, 則豈可以地處之自別, 不施當施之律乎?
煥之
曰, 慈敎之下, 如是覼縷, 極涉屑越, 而王大妃殿至親, 凋零無餘, 亦豈無愛惜顧護之心乎? 然而此人此疏, 實是一國之所共憤, 今玆下敎, 有難奉承矣。
時秀
曰, 首相所奏, 誠然矣。 今當定人志扶世道之日, 若恕此等罪犯, 則有乖癉惡之政矣。
龍輔
曰, 事係王大妃殿, 則卽王大妃殿罪人, 何可不嚴正處分, 以明是非而振國綱乎? 大王大妃殿敎曰, 本事則關於王大妃殿, 而其人則王大妃殿尊屬也。 以此罪施以追律, 則王大妃殿之心, 當如何? 然而若是事關宗社之罪, 則豈可饒貸乎? 至於此事, 則與罪關宗社有異, 且其時王大妃殿, 不無患候, 其疏與指無謂有, 稍有輕重。 然而其人若尙在, 則固當施法, 而今則旣故矣, 不施以追律, 亦何不可乎?
煥之
曰, 公議旣發, 關係甚大, 不可仍而置之。 且雖下處分, 非其子孫者, 自當無礙, 惟望亟降處分焉。 上曰, 他事稟奏, 可也。
煥之
曰, 臺啓所論
金鍾健
, 則本以凶逆近屬, 傾破家貲, 交結逆家, 以爲譸張翻覆之計, 情狀叵測, 傳說狼藉。
李義用
, 則亦以逆家切姻, 出沒京鄕, 譸張誑惑, 使人心訛誤, 賊勢滋長, 物情之駭惋, 固已久矣。 今者臺言, 實出同憤之意, 依臺啓施行, 恐不可已矣。 上曰, 左右相之意, 何如?
時秀
曰, 兩人之爲世指目久矣。 臺啓旣發, 卽賜允從, 宜矣。
龍輔
曰, 臺啓實出共憤, 俄於賓廳, 與領左相相議如此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持平
李重蓮
疏中所論
朴宗岳
·
金憙
二人事, 有當詢大臣處之之敎,
朴宗岳
則壬子一疏, 可謂凶疏, 雖非顯言典禮一事, 而人心之誑惑, 實由於此。 臣之最所憤痛者, 其疏中言某年事處, 有曰自己卯以後尤加云者, 豈有如此凶言乎?
金憙
則背馳義理, 交結匪類, 人言藉藉, 宜施重律。 顧其職則大官也, 而今已身死, 死後追削, 卽生前一律也。 我朝待大臣之道自別, 臣等不敢遽然擬律, 姑待公議處之, 似好矣。
時秀
曰, 兩人之罪, 首相已詳奏矣。 罪雖如是, 而以其曾忝大官之故, 不敢輕請, 以追削之一律, 待公議處分, 甚好矣。
龍輔
曰, 臣等俄與首相, 已有所相議者矣。 一則罪著於疏章, 一則跡投於權奸, 臺疏之發, 可見公議, 而追律之難以遽請, 臣與兩大臣之意無異矣。 上曰, 然矣。 何必出擧條乎? 大王大妃殿下諺敎二度。
耆
讀奏曰, 新年卽我主上御極之元年, 春秋漸盛, 輔導聖學, 尤急於此時, 繼先王之志業, 增我宗社之福祿, 全在於聖學之輔導, 而其責在於大臣。 一日萬機, 君相交須, 卽三代之美典, 千古之盛事。 況今日大臣, 先朝之所期望, 豈不自別乎? 以師保之任, 兼骨肉之義, 自今日爲始, 時原任大臣, 逐日輪入禁中, 同入於勸講入侍, 一一與聞國事, 康濟時艱。 領府事以領經筵下批, 同參經筵, 山林宿德之士, 出入經筵, 然後薰陶德性, 扶持世敎, 今日急先務, 無出於此矣。 在外儒臣處, 以此意, 下諭, 而予未亡人, 爲國家必欲招致儒臣之意, 措辭遣史官, 傳諭, 期於偕來。 又讀奏曰, 以其地處, 晝夜保護, 至誠導迪, 卽是分內事。 至於秉執之堅確, 見識之明透, 雖求之外廷, 亦豈易哉? 其在倚重之道, 正合陞品, 判義禁許遞, 其代大護軍
朴準源
除授。
煥之
曰, 臣伏聞諺敎下者, 有儒賢上來, 輔導聖學之命, 億萬年無疆之休, 自今伊始, 臣等不勝欽, 仰攢頌之至, 而臣以無似, 冒忝具瞻之位, 雖逐日陪講, 有何補益之資乎? 又有
朴準源
陞資之命, 此人之識見秉執旣如此, 臣等所望, 實不淺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地處則主上之外祖也, 而秉執義理, 如是堅確, 誠有所期望矣。
煥之
曰, 俄伏承慈敎, 有時原任大臣輪回入侍講筵之命矣。 故例則大臣只入侍於朝講, 今則何以爲之乎? 大王大妃殿敎曰, 從便議定, 修節目以入, 可也。
煥之
曰, 今當我聖上初元新正, 臣等之所仰望, 惟在於勉聖學一事, 春晷漸舒, 開講在邇, 繼講冊子, 令弘文館趁卽稟定, 在外儒臣及經筵官諸人, 積誠招徠, 以爲出入前席, 啓沃資益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顧今悠悠萬事, 莫先於輔導聖學, 必須親簡策之時多, 躬簿書之時少, 然後方可以專精於緝熙之工, 而中外奏牘·啓牒等文書, 浩穰堆積, 日不暇給。 其中多有因襲舊例, 逐月登聞者, 初非緊務而一事疊啓者。 方當三晝晉接, 寸陰是惜之時, 不可無省略之方, 令有司諸臣相議, 錄出諸道文簿之可減可合者, 經稟後知委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頃因
咸鏡
監司狀啓, 大同不足之弊, 更爲別般商度, 從後登聞後稟處之意, 覆奏行會矣。 卽見該監司
李秉鼎
狀啓, 則以爲營賑穀見今都數爲二十七萬餘石, 而每年所用, 不過七百餘石, 年年加耗, 反添還多之弊, 故有所仰請者此也。 營賑穀折米二萬石, 自今年爲始, 移作大同穀, 勿爲作錢, 只取其耗, 依詳定例, 添補於列邑用下, 則在穀儲無少縮之患, 於大同有救急之效, 而矯捄之策, 更無他道, 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營賑大同穀之名色旣殊, 苟非不得已處, 則有難輕易換作, 而今此
北道
, 則營賑穀之每年添耗, 漸增還多之弊, 大同穀之換錄取耗, 庶補公費之資, 使之移作, 彼此矯捄, 不害爲通變之方, 依狀請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此
全羅
監司
金達淳
狀啓也。 枚擧
高敞
縣監
吳亨喆
牒呈, 以爲本縣量田, 在於二去己亥, 今已年久, 經界紊錯, 結役不均, 一境民情, 咸願改量, 先從小邑而經紀, 不害爲試可之道,
高敞縣
改量, 趁令擧行, 如有他邑鱗次請報處, 一邊馳啓, 一邊設行事, 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諸道田政之紊,
湖南
爲最, 改量之政, 實是不可已之事, 而事役旣巨, 利害難審, 先從小邑而試之, 以觀來效, 如有繼此他邑之請量者, 詳察事勢, 使之從便許施, 亦足爲正經界之政, 依所請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市井, 卽都下之民也。 魚物廛·亂廛事, 不可無一番區處之道矣。 當初國朝設施列肆通衢, 使民厚生, 而今玆魚物廛, 一自無亂廛之後, 市民失業, 各房堅鎻, 凋殘莫甚, 而國役則依舊爲之, 市民輩日日呼訴, 利害便否, 下詢諸宰, 使之商確仰奏, 好矣。
時秀
曰, 領相所奏, 實出爲民之意, 而本廛雖是主人, 許其通共, 已多年所, 竇市之民, 其數不啻倍多於本廛, 今若禁其亂廛, 則本廛之民, 雖曰蒙惠, 許多竇市之民, 其將一時失業, 有難輕議矣。
龍輔
曰, 此事之爲弊, 亦已久矣。 若以渠輩紛紜呼訴之故, 有所闊狹, 則於本廛雖爲大惠, 而亦不無反致搔
[騷]
擾之慮矣。
煥之
曰, 此非猝乍間可定, 爛漫相議後, 稟處, 似好矣。 上曰, 依此爲之也。
煥之
曰, 頃因
水原府
暗行御史
申絢
別單,
肆覲坪
以上至于
鷺梁
, 輦路修治時, 民畓犯入處折價以給便否, 令道守臣狀聞後稟處之意, 覆啓行會矣。 卽見
京畿
監司
徐鼎修
狀啓, 則枚擧
果川
縣監
金鋼
,
始興
縣令
李潢
牒呈, 以爲犯田作路, 事過還本民之應行計步給復, 亦多掣礙, 而旱田雖可依舊耕食, 水田本是低陷, 渟水處今若復墾, 則所費功力, 或過其本價, 或爲其本價, 故田主則願其還起, 畓主則願其受價, 而道路實有廣狹不齊之歎, 掃雪亦無契軍堪當之勞, 無論田畓, 一竝出給, 使之耕食爲宜云。
廣州府
留守
金思穆
狀啓, 則枚擧本府判官
金履裕
牒呈, 以爲治道時路上之補築堅厚, 路下之掘垓深闊, 而深闊者塡實, 堅厚者剗削之際, 功費不些, 所入役糧, 每過元土之價, 而犯入田畓二十五負零, 今若還墾, 任其所爲, 則土腴而力贍者還起, 土薄而力綿者不墾, 墾處路狹, 不墾處路闊, 參差不齊, 有礙觀瞻, 趁此給價, 全其體勢, 可謂公私兩便之道, 竝請令廟堂稟處矣, 御路廣狹, 自有尺度, 許多田畓之犯入者, 不必以功力之稍費, 竝作陳棄,
畿
伯所論, 允合事宜。 無論田畓, 一竝出給, 使之隨力耕墾,
華城境內
, 亦爲依此施行事,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煥之
曰, 故領議政
文敬公臣鄭澔
, 卽先正臣
宋時烈
高弟, 而歷事三朝,
英廟
初元, 起自謫中, 首拜輔相, 以辨聖誣明義理爲己任, 國家倚以爲重, 淸議賴以不泯矣。 今其後承零替, 嫡曾孫
進煥
, 旣娶無子而夭, 次曾孫前都正
謙煥
, 以兄亡弟及之禮, 權奉故相之祀矣。
謙煥
又無嫡子, 方欲以郡守臣
復煥
之子
在純
, 繼
進煥
之後, 以奉其祀, 而
進煥
夫妻俱沒, 與受不得成券云。 此大臣奉祀之孫, 至今未定, 誠爲悶憐, 在朝家宜有軫念之道, 故玆敢仰達, 特命該曹, 以
在純
繼
進煥
之後, 俾奉故相之祀,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祖源
曰, 月前都政, 邊將望, 以
李勉植
·
任聖皐
擬入矣。
聖皐
旣以已經監察改差, 則
勉植
亦是曾經監察之人, 改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卿則推考, 可也。
出擧條
煥之
曰, 監察曾經之人, 更擬於邊將, 已違定式。 訓鍊副正, 乃是堂下淸選, 而今都政新通之
李得江
, 未協物情, 姑爲勿施, 兵曹判書
李祖源
, 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晩秀
曰, 營建及修改時, 自多擧行事, 而親軍衛別將
李健秀
, 以前任
厚州
僉使事, 方在被拿中。 在前如此之人, 亦有事過後勘罪之例, 而王府罪囚, 臣不敢直請疏放,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諸大臣之意, 何如?
煥之
曰,
李健秀
所坐, 旣非深重, 守臣所請如此, 事過後拿處, 似好矣。
時秀
曰, 修改營建, 俱係莫重, 其所坐且非重罪, 事過後拿勘, 似無不可矣。
龍輔
曰, 所坐旣非重罪, 而目下所幹, 俱有所重, 待事過拿勘, 恐無不可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晩秀
曰, 曾在先朝, 以園所祭品, 依
豐德
·
齊
·
厚陵
例設置, 分奉常寺, 自本府擧行事有下敎, 亦自太常措辭草記, 而未及承批旨矣。 今則山陵影殿, 皆奉於本府, 一年內各祭享祭品, 自京奉往, 則潦暑氷程, 多有欠敬難便之慮。 謹遵先朝下敎, 設分奉常寺於本府, 園寢山陵影殿祭品, 同爲進排, 祭品式例·貢價分屬, 往復該寺·該曹·該廳, 成節目遵行, 其在重享祀述遺志之道, 可以一擧兩得, 而事係祀典,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煥之
曰, 先朝旣有成命, 依守臣所請施行, 似好矣。
時秀
曰, 先朝成命, 雖未及頒下, 當此時固宜遵而行之矣。
龍輔
曰, 臣於年前, 待罪太常提擧, 以
華城
分奉常寺設置事, 奉承下敎, 往復于其時都提調論理草記, 未及承批矣。 今則旣奉山陵, 又奉影殿, 祭品馱數, 比前不啻加倍, 每當嚴冬氷沍之路, 長夏潦雨之節, 其所惶悶, 無時少弛。 依前草記, 設置分貢, 實合事宜矣。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晩秀
曰, 影殿營建待春擧行事, 昨年已有成命矣。 今已歲翻, 殿號先爲議定, 殿基亦卽相擇, 然後可以涓吉治材, 趁期營建。 分付該曹稟旨後, 應參諸臣, 進去相地, 始役日字, 亦爲擇入。 殿宇事體莫重, 設都監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自本府專管擧行, 可也。
出擧條
煥之
曰, 影殿營建事,
華城
留守旣已稟定矣。 相地及擇日, 該曹自當考例草記, 而殿號當先爲議定, 應參諸臣, 令政院牌招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晩秀
曰, 山陵有頉處, 昨年大臣奉審後, 以神門則先爲修改, 階砌則待開春修改之意, 已爲稟定矣。 當初守陵官狀啓中, 階砌有頉處外, 亦多有動退, 不可不改排者, 解凍後始可詳知。 此則有不敢續續登聞, 依庚戌園寢修改時例, 臨時從便擧行似好, 而預爲擇吉, 然後浮石等事, 可以及期。 此意分付禮曹, 修改時, 政府以下, 進去監董, 何如? 上曰, 此亦自本府擧行, 可也。
出擧條
晩秀
曰, 山陵案山
禿城山城下麓左右童濯處
, 不可不趁卽植木, 而周圍浩大, 只自本府擧行, 實有事力不贍之慮。 依園所大植木例, 元定十邑合力播植, 有不可已, 而稍遠之邑, 有名無實, 徒貽民弊。 附近四五邑中, 從便來赴事, 分付
畿營
, 園軍陵軍, 內營植木軍, 亦爲依近例擧行之意,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行恁
曰, 臣待罪文任, 有所仰達者。 先朝二十五年, 治成制定, 巍乎煥乎, 而就中嚴科場一事, 卽其大者也。 端士趨而杜倖門, 拔人才而扶世敎, 應擧之人, 無敢借述, 主試之官, 無敢循私, 鳶魚作成之化, 有光簡策, 顧今紹述修明之方, 莫先於此。 況大比當前, 尤宜飭勵借述, 循私之習, 預爲嚴束, 俾勿干犯, 一或有犯, 則廟堂·臺閣, 隨聞執奏, 施以科場用情之律, 斷不饒貸。 以此出擧條, 知委京外,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行恁
曰, 本營所管
海西鳳山郡
所在屯倉營, 建及水桶材木, 不可不覓給。 以該郡附近
文城鎭
所在材木, 量其所入許給之意, 分付該道監·兵使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大王大妃殿敎曰, 戶判進前。
書九
進伏。 大王大妃殿敎曰, 中批之非美事, 予亦豈不知之乎? 卿以中批爲餒, 而有向日之疏乎? 如此之時, 恐或有人才之遺漏, 故不得不有此擧矣。 此後則切勿爲此等怪疏, 須思圖報之道也。 仍命就座。
書九
就座。 大王大妃殿敎曰, 歲前處分, 爲宗國爲世道, 有此萬不獲已之擧, 而如欲罪其罪, 奚止於斯乎? 渠曹若革心革面, 咸歸於導率之化, 有一分之效, 於公於私, 可謂兩幸, 而如依舊綢繆, 則王府自有關和, 豈可顧惜哉? 宋之
宣仁
, 與
司馬光
諸賢, 君臣之間, 交相勉勵者, 不惟在於進君子退小人, 革弊救民之方, 亦未嘗不講明, 而若就畢竟成就而論之, 進賢退邪, 分數較多, 革弊救民, 功效較少, 且於保導哲宗之道, 未免疎略, 故終致小人之跳踉, 以貽後世之譏議。 以予否德, 豈敢望
宣仁
? 卿等之於
司馬光
, 亦何可跂及, 而其在監古之道, 安可不惕然奮勵, 一勉而一戒乎? 且主上盛德明哲, 出尋常萬萬, 然豈或恃此而不思輔導之方乎? 卿等着實勸學, 一動一靜, 各別盡心, 可也。
煥之
曰, 慈敎縷縷以勉聖學救民弊爲急先務, 臣等聽之未半, 不任欣抃攢頌, 而如臣衰耗之質, 又無智慮之可稱,
司馬光
事業功德, 何敢擬議其萬一乎? 尋常奔走之事, 惟恐不及, 至於開導聖學, 矯革民弊, 尤非如臣無似。 所可自期者, 和協朝著, 贊揚王休, 乃是太平之象, 而臣等不能董率, 以致近日之爻象, 此莫非臣等之罪矣。
時秀
曰, 臣等雖甚無狀, 爲國之心, 不下於古人, 而學識蔑如, 智思不逮, 慈敎之下, 不能對揚, 不勝愧悚之忱矣。
龍輔
曰, 古之
伊尹
, 恥其君不及
堯
·
舜
,
伊尹
本非
成湯
世祿之臣, 猶尙然矣。 況今日臣等, 皆以喬木世家, 當如此之時, 闡慈德尊聖學, 若不及
堯
·
舜
, 則羞恥之外, 孤負亦多, 而今番處分, 磊落光明, 追述先大王未卒之志, 鬼蜮之徒, 罔不破膽, 世道賴以得安, 人心可以底定。 若有不逞之類, 敢作螮蝀於今日朝廷, 則謹當明目張膽, 懲討之不暇, 而才識淺短, 恤民之聖意, 不能對揚, 不勝惶悚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在今日激濁揚淸之道, 專恃於卿等, 而救活民生, 卽目下急務也。 予以閨中一婦人, 何以知某事之爲弊乎? 須與諸宰中有識見者, 除百事講究, 逐條陳達, 可也。
煥之
曰, 慈敎如是諄諄, 臣雖愚鹵, 敢不思所以對揚萬一, 而自來才識之短淺, 加以年紀之衰老, 隨事隨處, 全無彌綸之效, 莫非臣罪。 今承慈敎, 謹當殫竭勉勵, 益加講究, 而惟恐不能堪當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領府事今不登筵, 以此下敎相通, 以爲共濟之地也。
時秀
曰, 臣伏承縷縷慈敎, 爲民之盛德至意, 誠不勝欽仰之至。 惟我先大王, 明見萬里, 恩及禽獸, 凡在牧民之任者, 莫不畏罪奉法, 兢兢致愼, 二紀之間, 治化普洽, 民受惠鮮之澤, 國享和泰之福。 不幸禍變以後, 八域含生, 擧切如喪之慟, 而我聖上繼述之孝, 我慈聖字惠之德, 懇懇勤勤, 逈越尋常。 前後絲綸之恤民軫弊, 德意何如, 而臣等不善對揚, 尙無一事矯捄警勵之效。 爲今日牧民之任者, 亦安保其畏罪奉法, 一如先王之時乎? 萬一因無狀官吏之侮法厲民, 使怨歸朝廷, 則豈不萬萬痛心乎? 出擧條申飭, 未必爲惕勵之道, 繼自今爲官吏而罪犯於貪汚與法綱者, 一以律繩之, 無論輕重, 毋或饒貸, 則庶爲懲畏之道, 伏望深留聖意焉。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大王大妃殿敎曰, 先王愛民恤民之至仁盛德, 曠越前古, 而主上沖年, 親灸未久, 猶有所未盡仰覩者, 繼述協贊之方, 專恃卿等矣。
煥之
曰, 伏承慈聖申申之下敎, 感泣無地。 臣等雖庸無識才不逮, 誠敢不退而相勉, 以圖一分補益之方乎?
安默
曰, 噫, 彼
金履載
之罪犯何如, 關係何如, 而前道臣
申耆
之揷入於稟秩, 抑何意也? 嗚呼, 我大行大王處分
履載
之敎, 炳如日星, 嚴於霜雪, 義理之痛辨, 好惡之明示, 雖婦孺愚迷, 可以知感知悟, 則今日廷臣, 固當精白一心, 忘私循公, 殫誠衛國, 共臻國家和平之福, 而彼
申耆
之若是挾雜嘗試者, 何其太無顧忌也? 且凡稟秩, 乃謂尋常罪謫之容有可放者, 不敢擅便而稟之, 則
耆
之肆然入於稟秩者, 抑見其罪之容有可放之跡, 而有此駭憤之擧耶?
履載
背馳於先朝導率之化, 而大行大王, 痛斥其嘗試,
申耆
跳踉於新化繼明之日, 而慈聖殿下, 明諭其無嚴, 臣竊欽誦不已, 而七月二十日慈聖殿下下敎中, 挾雜嘗試之習, 又當不知爲幾倍者, 聖人先見, 實仰出尋常萬萬矣。 當此鋤治黨與之日, 此等背公死黨之類, 不可薄竄於近沿而止。 請
泰安郡
投畀罪人
申耆
, 亟施絶島定配之典。 上曰, 亟停勿煩。
耆
曰, 臺啓之或文或語, 參互奏達, 自是格例, 而掌令
李安默
, 傳啓之際, 一直以文仰奏, 事體所在, 誠極未安,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安默
曰,
命吉諸子
散配之處分, 嚴正光明, 神人之憤冤, 庶可少洩, 而散配分揀之命, 遽下於未及發配之前,
命吉
旣已徑斃而未施孥戮之典, 則其諸子散配, 已失於從輕, 而今則竝與從輕之典, 而亦爲還寢, 其可曰國有三尺乎? 請
命吉諸子
, 散配依前擧行之意, 分付該府, 絶島遠配之啓, 亦竝允下。 上曰, 亟停勿煩。
安默
曰, 噫嘻, 逆
鏔
窮凶之罪, 已悉於前啓, 今不必更事臚列, 幸賴我慈聖殿下, 廓揮聖斷, 明正典刑, 庶可以少洩神人之憤, 而結案正法之後, 應行孥戮之典, 尙今不施, 擧國弸塞之冤憤, 愈久愈深。 請正法罪人
鏔
, 亟施孥戮之典。 上曰, 亟停勿煩。
安默
陳
樂任
新啓, 纔發端, 上曰, 旣有慈殿下敎, 此則不必發啓矣。
安默
繼奏, 上命
耆
書入侍臺諫遞差傳敎。
煥之
曰, 臺閣傳啓, 事體不輕, 今玆所陳, 又是凶逆窩窟之懲討, 擧國公共之大論, 而纔發其端, 有此遞差之命, 實非所以待臺閣之道, 豈不有累於我聖上初元之政乎?
時秀
曰, 臺啓未畢, 遽下遞差之命, 言路自此杜塞, 人情轉益拂鬱, 臺臣處分, 亟命還寢焉。
龍輔
曰, 臺言可用則用之, 不可用則不用而已, 未及陳啓, 乃有遞差之命, 實是過中之擧。 況今所陳, 卽擧國之公議, 豈可如是摧折乎? 臣等不勝抑鬱矣。
煥之
曰, 若如是, 則雖有奸凶, 懲討將無所施, 不但有欠於待臺閣之道, 竊恐義理由此而湮晦, 人心由此而訛惑。 所關誠非細故, 亟恢轉圜之量,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卿等之言, 誠然矣。 臺諫遞差傳敎, 置之。
安默
仍爲傳啓曰, 噫嘻, 痛矣。
樂任
之罪, 可勝誅哉? 渠以凶逆餘孽, 性本妖慝, 世濟凶論, 罪惡貫盈, 姓名屢出於鞫招, 干犯難逭於鐵案, 至今假息, 是誰之賜, 則罔念悛改之圖, 徒懷怨懟之心。 其家之自底凶逆, 而敢肆讎視, 渠身之久在廢棄, 而必欲掉脫, 偃處近郊, 出沒城闉, 譸張誑惑, 無非矯誣聖躬之凶言, 排布經營, 都是變亂典禮之㦧計。 締結匪類, 聲勢相連, 凡所以綢繆賊徒, 戕害善類, 背馳義理, 壞亂世道之陰謀祕計, 靡不用極, 人心詿誤, 擧世波盪, 不知何樣變怪, 伏於何地, 起於何時。 究厥所爲, 此非但殿下之罪人, 卽宗社之罪人, 非但宗社之罪人, 亦實爲慈宮之罪人也。 當此一初淸明, 定國是嚴處分之日,
隣
·
翼
等枝葉, 略施投竄, 而如此凶窩, 依舊自在, 大僚之劄, 至於封還, 三司之疏, 未蒙頒布, 王章尙屈, 輿憤愈激。 請
樂任
設鞫得情, 快正典刑。 上曰, 旣有慈敎, 勿煩。 大王大妃殿敎曰, 向日屢萬言諺敎, 卽所以闡明先大王志事也。 月前全恩之敎, 亦所以仰體先大王聖心也。 渠若頑不知悛, 更事跳踉, 則雖以先王曲保之心, 王法至重, 亦何可一向枉屈乎? 今則姑置之, 觀其動靜, 可也。
煥之
曰, 枝葉雖已略治, 窩窟自在, 則不知何時, 有何等變怪矣。 先王之時, 渠輩雖不知感化, 猶有畏憚之心, 不能肆惡售奸, 而顧今國勢綴旒, 人心波盪之時, 尤奚可容此凶魁於輦轂至近之地, 使無識之類駸駸然入於其中乎? 六月以後, 曾未幾何, 敢生如是跳踉之習, 臣等之區區憂慮, 實無所不到。 伏願亟下兪音焉。
時秀
曰, 今此臺啓, 實擧國之同憤, 因循荏苒, 義理斁塞, 禍機層生, 若不及今懲治, 則滋蔓之後, 雖悔莫及, 亟施允從焉。
龍輔
曰, 縷縷下敎, 至以先王之心爲心爲敎, 臣等豈不思仰體, 而第伏念, 如此逆魁, 置而勿問, 則來頭之憂, 不知至於何境。 杜奸萌銷, 禍本之道, 臺啓不可不從矣。
祖源
曰, 臣等伏聞臺啓更陳之敎, 大聖人轉圜之量, 實爲欽仰, 而逆孽之尙容於覆載之間者, 是豈所以述先志而闡義理之道哉?
文淳
曰, 故宰臣
金龜柱
貤贈之典, 今已施行, 彰善之政旣擧, 豈不思癉惡之方乎? 今若不降兪音, 則人心之波盪自如, 世道之底定無期。 若一日置之, 則有一日之憂, 一時置之, 則有一時之憂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予於此時, 當以先王之心爲心, 不得不屈法全恩, 而先朝之心, 非欲用法于窩窟也。 蓋欲咸與維新, 收以納之于導率之彀矣。
尙鎭
曰, 此而置之, 則禍本無可除之日。 伏願亟下允從之命焉。
晩秀
曰, 此非但臣等登筵者之言也。 輿儓下賤, 皆以是爲憂慮。 慈聖雖以全恩爲敎, 而臣等萬無奉承之望矣。
用龜
曰, 今若置而不問, 則鋤治恐無其日矣。 大王大妃殿敎曰, 予知先王之心, 比卿等尤親切, 向日傳敎, 蓋以先王之心爲心故也。 先王以窩窟在彼之故, 積費聖慮, 忍之又忍, 畢竟不得已而至有筵敎矣。
用龜
曰, 我先王至誠苦心, 木石豚魚, 亦可感動, 而渠乃頑然悍然, 迷不知變, 尤豈不可痛乎?
鎭寬
曰, 筵敎以後, 將有處分, 而竟爲未卒之志, 在今繼述之道, 豈可不闡明乎?
邁修
曰, 慈敎雖以姑置之, 以觀動靜爲諭, 而梟音之不悛, 已非一日, 更何可曲貸乎?
書九
曰, 挽近三十年來, 宗社之綴旒, 人心之詿誤, 由一
樂任
故耳。 先王在宥之時, 雖不快施刑章, 而抑制有道, 猶未敢盡逞凶圖。 今則國勢之孤危, 又非前日之比, 不知有何樣禍心, 做出何等凶謀。 其在時措之義, 尤不可不斷之以法矣。
祖承
曰, 窩窟若不打破, 則世道之憂, 有不可勝言矣, 亟降明命焉。
行恁
曰,
履翼
之窩主, 果是誰也? 因一
履翼
之故, 聖候添劇, 今日臣子之腐心痛骨者也。 此時處分, 有不容顧惜, 惟願廓揮乾斷焉。
有大
·
大顯
·
大謙
·
漢豐
等齊聲仰奏曰, 此眞所謂國人皆曰可殺者也。 伏望及今鋤治焉。
勉柱
曰, 此非但臣等之言, 實擧國共公之論也。 一向靳持, 群情不勝抑鬱矣。
公轍
曰, 今當追述先王志事, 闡明先王義理之日, 如許凶魁, 豈不鋤治乎? 大王大妃殿敎曰, 先王在宥之時, 非不洞知其罪犯, 而以全恩之故, 終始曲貸。 卿等之齊聲請討, 實出於伸公議重國法之意, 而予之靳持, 亦有以矣。 今日已晩, 酬接稍久, 主上尙未進御水剌, 卿等姑退, 可也。
安默
曰, 今日卽我聖上初元履宁之昌辰, 歲首賓對之初筵也。 凡今在廷之臣, 孰不欲殫誠趨走, 仰承初政訪落之盛意哉? 況今懲討方張, 根窩未破, 則其在三司之列者, 尤宜沐浴同憤, 不容少緩, 而賓對有命, 兩司諸臣, 無一人來會者, 致令合辭未成, 聲討不嚴, 其在紀綱分義, 誠極駭然。 此而置之, 則當此大論方張之日, 顧瞻規避之習, 將無所懲勵。 請今日賓對不參諸臺, 竝施譴削之典。 上曰, 依啓。
安默
曰, 新除授掌令
洪光一
, 時在
忠淸道永同地
, 司諫院司諫
李龜雲
, 時在
慶尙道禮安地
, 請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 上曰, 依啓。
安默
曰, 正言
嚴思彦
, 以臣之言論風裁,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目下大論方張, 懲討是急, 冒沒出肅矣。 只緣憲臺之不備, 莫效窩窟之鋤討, 以
金鍾健
,
李義容
事, 草草論啓, 而未能詳愼,
李義容
之容字, 乃用字而誤以容字書入。 臺啓事體, 何等重大, 而有此人名之誤書, 壞損臺體, 無復餘地。 以此情踪, 顧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引嫌而退, 誤書名字, 不過做錯, 豈可以此輕遞言官? 請正言
嚴思彦
出仕。 上曰, 依啓。
安默
曰, 臣姿性鹵莽, 言議巽軟,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自來情勢, 旣成鐵限, 則臺職去就, 初非可論。 且況昨冬, 猥叨見職, 丐免之章, 略論
有隣
之負犯矣。 寂寥數言, 未效一日之責, 鬼豕凶詆, 徒取反噬之辱, 醜誣狼藉, 汚衊無餘, 此乃設臺閣四百年未有之變怪也。 今其凶悖之說, 雖不足槪論, 而其爲壞蔑朝綱, 貽羞臺省, 實由於臣。 且臣於今日初登筵席, 臺體生疎, 至被承宣請推之擧, 以此以彼, 何可一刻抗顔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 上曰, 勿辭, 亦勿退待。
耆
曰, 影殿殿號議定應參諸臣, 令政院牌招事, 命下矣。 政府西壁館閣堂上, 六曹參判以上, 竝卽牌招, 以爲會議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基憲
曰, 今年卽殿下御極之初元也, 今日卽殿下初元之賓對也。 臣猥叨論思之任, 初登初元之筵, 雖甚庸陋, 敢效一得之見焉。
書
曰, 罔不在厥初生, 自貽哲命。 今年今日, 卽哲命之所由基, 而億萬年無疆之休, 其將自今伊始矣。 然而自貽哲命之道, 豈有他哉? 先儒之言曰, 欲法
堯
·
舜
, 當法祖宗。 伏惟我先大王所秉執之義理, 卽我
英廟
之所傳授, 而先大王受以不失, 以遺我殿下者也。 蓋其精一之心法, 直接於
堯
·
舜
之統, 而殿下今日之所當法者, 亦豈外於是哉? 於戲, 先大王臨御二十四年, 政令施措之間, 何莫非此箇義理, 而至若五月三十日筵敎, 洞諭心腹, 無復底蘊, 遂成憑几之末命矣。 惟我慈聖殿下, 以先王之心爲心, 惟我殿下, 以慈聖之心爲心, 歲前大處分, 特下於義理將晦之際, 於是乎朝著淸明, 世道底定, 乾斷廓揮乎雷霆, 義理昭揭乎日星, 彰善癉惡之政, 次第可行, 而先王未卒之志事, 庶幾無一不擧矣。 然而臣竊有區區過慮者,
詩
曰,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夫人情每患於始勤終怠, 而自古聖王賢辟, 名臣哲輔, 所以交相勉戒者, 亦惟曰愼終如始而已。 且按
易之恒卦
曰, 天地之道, 恒久而不已也。 又曰,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嗚呼, 今日之義理, 卽先朝之義理, 而建天地而不悖, 曁日月而同光, 與四時而齊信, 卽此一久字, 貫乎其間也。 苟或今日如此, 而明日如彼, 一日不違, 而一刻有間, 今日進君子之言, 而他日用小人之說, 則是豈愈久無疆, 乾健不息之道也哉? 且伏念陰陽之迭爲消長, 賢邪之互爲進退, 其機甚微, 只在一轉移之間耳。 顧今群奸逬退, 大義闡明, 一初新化, 四方拭目, 而履霜堅氷之漸, 羸豕躑躅之眹, 又安知不伏在於隱微之中耶? 五龍之夭矯, 而不能當一陰之方長, 十茅之斯拔, 而不能敵一邪之闖進, 則自古治日常少, 亂日常多者, 職此之由也。 俄伏聞慈聖殿下下敎, 有引
宋宣仁
任用
司馬光
故事, 勉諭大臣, 辭旨懇惻, 臣不勝莊誦感激, 而臣所謂區區過慮者, 實亦正在於是也。 粤昔
宣仁
之時, 老相登庸, 群賢繼進, 國是大定, 治敎休明, 而伊後
章
·
蔡
之黨, 乘間迭進, 變亂義理, 甚至於誣衊
宣仁
之聖德。 此蓋由時君不體恒久之義, 不能遵守義理, 而畢竟爲小人輩壞了, 可不愼歟? 嗚呼, 先大王所秉執之義理, 卄餘年如一日者, 卽此恒久之道, 而殿下之所當率而不忘, 守而勿失者, 顧不在是歟? 伏況殿下, 嗣服之初, 春秋未盛, 萬機之繁, 閱理未多, 而惟此義理二字, 蓋已浸灌於先王之訓, 溫繹於慈聖之敎矣。 此不待更有敷陳, 而繼自今所當勉勉者, 只在一久字而已。 伏願殿下, 恒留聖念, 而仍以
易之恒卦
爲常目之資焉。 上曰, 當留意矣。
出擧條
基憲
曰, 俄者臺臣發啓之際, 遽下遞差之命者, 誠爲初元之過擧也。 旋因大僚之陳說, 卽蒙反汗之溫音, 臣竊仰大聖人轉圜之量, 如日斯更, 甚盛德也。 臣於是竊有所仰勉者, 臺啓體重, 雖或不槪於聖心, 不宜過加誚責。 況此擧國同聲之請, 殿下豈可摧而折之, 使不敢開口耶? 此非但有違於聖朝待臺閣之意, 誅亂討賊之義, 將無以行於今日, 而臺閣之臣, 誰敢盡言而不諱乎? 伏願殿下, 繼自今隨事澄省, 到底加勉, 毋至更有過中之擧,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當留意矣。
出擧條
命書榻敎曰, 在外學敎授許遞。 又命書榻敎曰, 政官牌招開政。
耆
曰,
樂任
事, 實是擧國共公之論, 而今日始出臺啓矣。 傳啓之際, 遽下遞差之敎, 而旋因大僚之陳請, 卽下反汗之命, 轉圜之量, 臣固欽仰, 而第允兪之音, 終始靳持, 是豈群下所仰望者乎? 一日不治, 則有一日之憂, 二日不治, 則有二日之憂, 伏願亟從臺啓, 使國是一定, 輿憤快洩焉。 上曰, 退去。
耆
曰, 儒賢處, 當下敦諭矣。 經筵官處, 亦一體敦諭, 而自政院撰進乎? 上曰, 依此爲之也。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辛酉正月初六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大王大妃殿垂簾,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右副承旨
嚴耆
, 假注書
尹鼎烈
, 事變假注書
姜應一
, 記注官
金景煥
, 記事官
李存秀
, 領議政...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