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1년
1801년 (신유)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7책(탈초본 1833책) 순조 1년 2월 14일 경신
1801년 嘉慶(淸/仁宗) 6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南公轍
內閣直
。 行左承旨
李翊模
齋宿
。 行右承旨
徐瀅修
齋直
。 左副承旨
金近淳
齋直
。 右副承旨
徐美修
推鞫進
。 同副承旨
嚴耆
齋宿
。 注書
金啓溫
病
一員未差。 假注書
李泳夏
齋宿
李允謙
齋直
。 事變假注書
鄭祖榮
推鞫進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御營廳의 軍兵이 日次私習한다는 徐瀅修의 啓
○
徐瀅修
啓曰, 御營廳將官來言, 今日本廳軍兵日次私習云矣, 敢啓。 傳曰, 知道。
○
徐瀅修
啓曰, 御營廳將官來言, 今日本廳軍兵日次私習云矣, 敢啓。 傳曰, 知道。
○
南公轍
啓曰, 左副承旨
金近淳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何爲如是屢違乎? 卽爲牌招。
○
南公轍
啓曰, 左副承旨
金近淳
,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傳曰, 何爲如是屢違乎? 卽爲牌招。
○ 傳于
南公轍
曰, 明日望祭當親行, 該房知悉。
○ 傳于
南公轍
曰, 明日望祭當親行, 該房知悉。
○ 傳于
徐瀅修
曰, 禮房承旨, 馳詣
宗廟
·
永寧殿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徐瀅修
曰, 禮房承旨, 馳詣
宗廟
·
永寧殿
·
景慕宮
, 奉審摘奸以來。
○ 傳于
徐瀅修
曰, 左承旨, 馳詣
弘陵
, 奉審摘奸, 局內諸陵, 一體奉審以來。
○ 傳于
徐瀅修
曰, 左承旨, 馳詣
弘陵
, 奉審摘奸, 局內諸陵, 一體奉審以來。
○ 傳于
金近淳
曰, 勸講入侍。
○ 傳于
金近淳
曰, 勸講入侍。
○
南公轍
啓曰, 明日望祭親行時, 承旨當爲備員齋宿, 未差之代,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待下批牌招, 何如? 傳曰, 在外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
南公轍
啓曰, 明日望祭親行時, 承旨當爲備員齋宿, 未差之代,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待下批牌招, 何如? 傳曰, 在外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李翊模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李翊模
·
嚴耆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李翊模
·
嚴耆
落點。
○
南公轍
啓曰, 新除授承旨
嚴耆
方在罷散中,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敍用。
○
南公轍
啓曰, 新除授承旨
嚴耆
方在罷散中,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敍用。
○
金近淳
啓曰, 明日望祭親行時, 別侍衛當爲備員, 而行兵曹判書
徐鼎修
推鞫進去, 不得備員,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令次堂爲之。
○
金近淳
啓曰, 明日望祭親行時, 別侍衛當爲備員, 而行兵曹判書
徐鼎修
推鞫進去, 不得備員,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令次堂爲之。
尹光普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兵曹口傳政事, 護軍
尹光普
。
○ 兵曹口傳政事, 護軍
尹光普
。
○
金近淳
啓曰, 卽伏見
京畿
監司
李益運
狀啓, 所論獄情, 至凶至憯, 見之未半, 不覺驚心痛骨, 此等啓聞, 固當嚴祕, 而不以密啓封進, 循例登聞, 其所擧行, 萬萬疎忽, 原狀啓自本院封入, 而該道臣不可無警, 從重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金近淳
啓曰, 卽伏見
京畿
監司
李益運
狀啓, 所論獄情, 至凶至憯, 見之未半, 不覺驚心痛骨, 此等啓聞, 固當嚴祕, 而不以密啓封進, 循例登聞, 其所擧行, 萬萬疎忽, 原狀啓自本院封入, 而該道臣不可無警, 從重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 以義禁府言啓曰, 今此推鞫時, 本府都事當爲備員, 出使都事
尹之謙
, 令該曹口傳相換, 以爲備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翊模
, 以義禁府言啓曰, 今此推鞫時, 本府都事當爲備員, 出使都事
尹之謙
, 令該曹口傳相換, 以爲備員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尹之謙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尹之謙
, 都摠經歷
林亨馥
相換。
○ 吏曹口傳政事, 禁府都事
尹之謙
, 都摠經歷
林亨馥
相換。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嚴耆
曰, 見玉堂上疏京兆堂上事, 豈不駭憤乎? 邪學文書見捉, 則請對請鞫可也, 不然則見大臣, 當各別嚴祕, 講論處置之道, 而不此之爲, 經先移送捕廳, 其時捕將之玩愒, 予至今寒心, 大抵京兆與捕廳, 不爲審愼祕密, 致有罪人逃躱之弊, 安有如許紀綱? 其時京兆堂上及捕將, 捧現告一竝竄配。
○ 大王大妃殿, 傳于
嚴耆
曰, 見玉堂上疏京兆堂上事, 豈不駭憤乎? 邪學文書見捉, 則請對請鞫可也, 不然則見大臣, 當各別嚴祕, 講論處置之道, 而不此之爲, 經先移送捕廳, 其時捕將之玩愒, 予至今寒心, 大抵京兆與捕廳, 不爲審愼祕密, 致有罪人逃躱之弊, 安有如許紀綱? 其時京兆堂上及捕將, 捧現告一竝竄配。
○ 傳于
嚴耆
曰, 推鞫姑罷, 明日爲之。
○ 傳于
嚴耆
曰, 推鞫姑罷, 明日爲之。
○ 行都承旨臣
南公轍
, 行左承旨臣
李翊模
, 行右承旨臣
徐瀅修
, 左副承旨臣
金近淳
, 同副承旨臣
嚴耆
等啓曰, 明日
孝元殿
望祭, 有親行之命, 而近來日候, 連爲不調, 峭寒無異冬節, 更鼓已闌, 風勢猶緊, 此時侵夜勞動, 下情誠不勝焦迫之至, 顧今悠悠萬事, 莫如保嗇聖躬, 而聖人之孝, 當以仰體平日爲先, 至於儀文間事, 猶屬疎節, 倘殿下念及於此, 則必不待臣等之請, 而亟寢成命矣, 玆敢不避煩猥, 相率仰籲。 伏願特下攝儀之命, 上寬殿宮惟憂之念, 下副臣等顒望之忱焉, 惶恐敢啓。 答曰, 時刻已屆, 方坐齋殿, 勿煩。
○ 行都承旨臣
南公轍
, 行左承旨臣
李翊模
, 行右承旨臣
徐瀅修
, 左副承旨臣
金近淳
, 同副承旨臣
嚴耆
等啓曰, 明日
孝元殿
望祭, 有親行之命, 而近來日候, 連爲不調, 峭寒無異冬節, 更鼓已闌, 風勢猶緊, 此時侵夜勞動, 下情誠不勝焦迫之至, 顧今悠悠萬事, 莫如...
○
徐瀅修
, 以禮曹言啓曰, 先大王尊爲世室, 慶科庭試文武科吉日, 以四月旬後更爲擇入事, 命下矣。 令日官
池景泌
推擇, 則來四月十六日爲吉云, 以此日設行, 何如? 傳曰, 允。
○
徐瀅修
, 以禮曹言啓曰, 先大王尊爲世室, 慶科庭試文武科吉日, 以四月旬後更爲擇入事, 命下矣。 令日官
池景泌
推擇, 則來四月十六日爲吉云, 以此日設行, 何如? 傳曰, 允。
○
徐瀅修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本館上番副校理臣
李基憲
, 以推鞫問事郞廳, 今日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徐瀅修
, 以弘文館言啓曰, 本館上番副校理臣
李基憲
, 以推鞫問事郞廳, 今日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近淳
, 以兵曹言啓曰, 明日望祭親行時, 侍衛禁軍等別將, 當爲率領, 而別將
任嵂
, 左邊捕盜大將合坐進去矣, 一番內禁衛將
李邦城
, 使之兼別將擧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近淳
, 以兵曹言啓曰, 明日望祭親行時, 侍衛禁軍等別將, 當爲率領, 而別將
任嵂
, 左邊捕盜大將合坐進去矣, 一番內禁衛將
李邦城
, 使之兼別將擧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近淳
, 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郭道行
·
白得采
, 受由過限, 依例汰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金近淳
, 以禁衛營言啓曰, 本營哨官
郭道行
·
白得采
, 受由過限, 依例汰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大司諫
申鳳朝
疏曰, 伏以, 從古異端之害, 豈有如今邪學之甚者乎? 其所爲術, 滅天紀而賊人倫, 將至於擧一世盡入於夷狄禽獸之歸矣, 何幸天怒赫然, 奮發乾斷, 特允有司之請, 設嚴鞫而訊巨魁, 此正捄焚拯溺, 拔本塞源之一大機會也。 然而臣於參鞫之坐, 見
家煥
·
若鏞
·
承薰
輩, 俱是厲氣所鍾, 濟以魔祟成習, 視桁楊如草芥, 就刑戮如樂地, 其端緖之已露者, 忍杖而不服, 私札之現捉者, 抵死而不吐, 古今天下, 寧有如許至凶絶悖之類乎? 初不設鞫則已, 旣設鞫而若不窮治, 則非徒無以懲其習而折其奸, 抑恐有以增其氣而益其亂, 將來之憂, 容有旣哉? 臣聞渠徒黨中最著者, 卽
吳錫忠
·
兪理煥
·
李學奎
[李學逵]
·
洪獻榮
是已, 凡此諸賊, 俱爲三凶之傳法護神, 表裏和應, 腸肚相連, 締結凶孽, 聲勢相倚, 爲世指目, 厥攸久矣。 顧今三凶, 恃頑不服, 端緖根脈, 實無時日可覈之路, 則其徒黨之最著者, 不可不一番究問, 得其情節, 臣謂
吳錫忠
·
兪理煥
·
李學奎
·
洪獻榮
等, 亟令王府, 拿鞫嚴訊, 以爲究覈根因, 蕩掃窩窟宜矣,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疏辭, 下鞫廳處之。
○ 大司諫
申鳳朝
疏曰, 伏以, 從古異端之害, 豈有如今邪學之甚者乎? 其所爲術, 滅天紀而賊人倫, 將至於擧一世盡入於夷狄禽獸之歸矣, 何幸天怒赫然, 奮發乾斷, 特允有司之請, 設嚴鞫而訊巨魁, 此正捄焚拯溺, 拔本塞源之一大機會也。 然而臣於參鞫之坐, 見
家煥
·
若鏞
·
承薰
輩, 俱是厲氣所鍾, 濟以魔祟成習, 視桁楊如草芥, 就刑戮如樂地, 其端緖之已露者, 忍杖而不服, 私札之現捉者, 抵死而不吐, 古今天下, 寧有如許至凶絶悖之類乎? 初不設鞫則已, 旣設鞫而若不...
○ 副校理
李基憲
疏曰, 伏以, 春序已半,
孝元殿
享事隔宵, 伏惟我殿下孝思, 撫時愈新。 仍伏念, 臣以推鞫問郞, 連日赴座, 目見邪黨之至凶絶悖, 一直抵賴, 奸如蛇虺, 頑如木石, 爲日已多, 究竟無期, 臣不勝憤惋憂歎, 寢食靡甘, 況於日昨請對時, 伏奉慈聖殿下下敎, 必欲拔本塞源之意, 縷縷於簾帷之下, 臣誠感激欽誦, 而其奈凶窩之隱伏者, 尙未斯得, 邪魁之現露者, 亦失就捕, 非但獄體之疎虞, 可見國綱之解弛, 寧不凜然而寒心乎? 嗚呼, 人之爲人, 國之爲國, 實係於今番盤覈之嚴與不嚴耳, 此而或忽, 則中國變爲夷狄, 人類化爲禽獸, 是豈但尋常逆獄之比也哉? 臣於此, 竊有萬萬駭憤者, 大抵此獄之端緖, 專係文書之現捉, 則其在嚴祕之道, 固宜十分致愼, 而向來京兆之捉得邪書也, 諸堂徑先輪示諸郞, 而不爲關由廟堂, 擅自越送捕廳, 捕廳亦不嚴治, 以致獄情先洩, 逃躱相續, 至今窮覈之曠久, 職此之由也, 此不嚴懲, 其可曰國有法乎? 臣謂其時京兆諸堂, 竝施竄配, 當該捕將, 施以遠竄之典, 斷不可已也,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慈殿有處分矣。
○ 副校理
李基憲
疏曰, 伏以, 春序已半,
孝元殿
享事隔宵, 伏惟我殿下孝思, 撫時愈新。 仍伏念, 臣以推鞫問郞, 連日赴座, 目見邪黨之至凶絶悖, 一直抵賴, 奸如蛇虺, 頑如木石, 爲日已多, 究竟無期, 臣不勝憤惋憂歎, 寢食靡甘, 況於日昨請對時, 伏奉慈聖殿下下敎, 必欲拔本塞源之意, 縷縷於簾帷之下, 臣誠感激欽誦, 而其奈凶窩之隱伏者, 尙未斯得, 邪魁之現露者, 亦失就捕, 非但獄體之疎虞, 可見國綱之解弛, 寧不凜然而寒心乎? 嗚呼, 人之爲人, 國之爲國, 實係於今番盤覈之嚴與不嚴耳, 此而或忽, 則中國變爲夷狄, 人類化爲禽獸, 是豈但尋常逆獄之比也哉? 臣於此, 竊有萬萬駭憤者, 大抵此獄之端緖, 專係文書之現捉, 則其在嚴祕之道, 固宜十分致愼, 而向來京兆之捉得邪書也, 諸堂徑先輪示諸郞, 而不爲關由廟堂, 擅自越送捕...
○ 罪人
李承薰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第十度停刑, 罪人
金伯淳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第二十四度停刑, 罪人
李家煥
更招, 罪人
洪敎萬
原情, 罪人
丁若銓
原情, 罪人
吳錫忠
原情, 罪人
洪獻榮
原情。
○ 罪人
李承薰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第十度停刑, 罪人
金伯淳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第二十四度停刑, 罪人
李家煥
更招, 罪人
洪敎萬
原情, 罪人
丁若銓
原情, 罪人
吳錫忠
原情, 罪人...
○ 罪人
崔昌顯
原情, 罪人
崔必恭
原情, 罪人
權哲身
原情, 罪人
李家煥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十三度停刑, 罪人
李承薰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三十度, 罪人
丁若鏞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三十度, 罪人
崔昌顯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三十度, 罪人
權哲身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五度停刑。
○ 罪人
崔昌顯
原情, 罪人
崔必恭
原情, 罪人
權哲身
原情, 罪人
李家煥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十三度停刑, 罪人
李承薰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三十度, 罪人
丁若鏞
更招後, 刑問一次, 訊杖三十度, 罪人...
○ 辛酉二月十四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勸講入侍時, 左副承旨
金近淳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景煥
, 記事官
洪奭周
, 一直提學
尹行恁
, 二直提學
南公轍
, 以次進伏訖。
行恁
等曰, 夜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行恁
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行恁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行恁
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行恁
曰,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行恁
等問候訖。 上開卷, 讀
書傳第二卷大禹謨
前受音, 自第六章
禹
曰於帝念哉, 止第十二章惟乃之休一遍訖, 又讀新受音, 自第十三章帝曰來
禹
洚水儆予, 止第十八章若帝之初。
行恁
敷陳文義訖。
行恁
曰, 人君之所當體念者, 卽敬天畏民四字, 人君處崇高之位, 無若顧畏於民, 而后非民則罔與守邦, 若民心日離, 誰與爲邦, 天心眷佑, 可見於民, 有云天視自我民視,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者此也, 以是
堯
·
舜
之世, 其對越上帝, 勤恤小民, 靡不用極, 而至於漢唐以來, 時君不知畏民之義, 只行困民之政, 擾民之事, 衆心日離, 患難相繼, 可不監哉? 上曰, 然矣。 仍讀十遍, 又更覽集註諺解訖。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辛酉二月十四日午時, 上御
熙政堂
。 勸講入侍時, 左副承旨
金近淳
, 假注書
李允謙
, 記注官
金景煥
, 記事官
洪奭周
, 一直提學
尹行恁
, 二直提學...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