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순조 3년
1803년 (계해)
1월
2월
윤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9책(탈초본 1870책) 순조 3년 8월 3일 을축
1803년 嘉慶(淸/仁宗) 8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30일
晴
行都承旨
金達淳
坐
。 左承旨
金宗善
坐直
。 右承旨
李海愚
坐
。 左副承旨
尹光顔
坐直
。 右副承旨
朴鍾淳
坐
。 同副承旨
韓致應
坐
。 注書
洪遇燮
仕
朴宗琦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趙廷和
未入來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朴鍾淳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憲府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朴鍾淳
啓曰, 合辭方張之時, 憲府無詣臺之員, 事甚未安, 除在外外, 未肅拜呈告人員,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曺錫鯤에 대해 改差할 것을 청하는 金宗善의 啓
○
金宗善
啓曰, 事變假注書
曺錫鯤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啓曰, 事變假注書
曺錫鯤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達淳
啓曰, 刑曹判書
金思穆
, 除拜後過三日不爲出肅, 依定式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金達淳
啓曰, 刑曹判書
金思穆
, 除拜後過三日不爲出肅, 依定式推考警責, 仍卽牌招察任, 何如? 傳曰, 允。
○ 備忘記,
順天
營將
李顯道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備忘記,
順天
營將
李顯道
下直, 長弓一張, 長箭一部, 片箭一部, 筒兒一箇賜給。
○ 傳于
朴鍾淳
曰, 進講入侍。
○ 傳于
朴鍾淳
曰, 進講入侍。
趙廷和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曺錫鯤
改差, 代以
趙廷和
爲事變假注書。
○
曺錫鯤
改差, 代以
趙廷和
爲事變假注書。
趙尙鎭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兵曹, 以
趙尙鎭
爲守宮大將。
○ 兵曹, 以
趙尙鎭
爲守宮大將。
○ 掌令
南涑
啓曰, 臣庸愚巽軟,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頃奉
湖邑
推覈之命, 復按道臣已決之獄, 膠滯之見, 不解闊狹, 只因詞證之相左, 未免首從之互換, 此豈臣樂爲者哉? 迺於復路之後, 物論不愜, 秋曹追陳問議大臣之請, 大臣亦有差遣按使之議, 以至有令道伯擧行之命矣。 噫, 莫嚴者君命也, 至重者獄體也。 苟使臣粗能奉職, 不至辱命, 則參差之論, 何自而起乎? 自顧慙惶, 措躬無地。 且況道査登啓之前, 卽臣蹙伏俟勘之日, 則際此言職, 在臣廉隅, 便一鐵限, 恩除之下, 宜卽據實自列, 而宿疾猝添, 今始隨牌來避, 論以臺體, 所失尤大。 臣以此情踪, 其何敢一刻蹲冒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 勿辭。 亦勿退待。
○ 掌令
南涑
啓曰, 臣庸愚巽軟,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頃奉
湖邑
推覈之命, 復按道臣已決之獄, 膠滯之見, 不解闊狹, 只因詞證之相左, 未免首從之互換, 此豈臣樂爲者哉? 迺於復路之後, 物論不愜, 秋曹追陳問議大臣之請, 大臣亦有差遣按使之議, 以至有令道伯擧行之命矣。 噫, 莫嚴者君命也, 至重者獄體也。 苟使臣粗能奉職, 不至辱命, 則參差之論, 何自而起乎? 自顧慙惶, 措躬無地。 且況道査登啓之前, 卽臣蹙伏俟勘之日, 則際此言職, 在臣廉隅, 便一鐵限, 恩除之下, 宜卽據實自列, 而宿疾猝添, 今始隨牌來避, 論以臺體, 所失尤大。 臣以此情踪, 其何敢一刻蹲冒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 答曰, 勿辭。 亦勿退待。
○
李海愚
啓曰, 掌令
南涑
, 避嫌承批之後, 不爲傳啓, 直爲出去,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李海愚
啓曰, 掌令
南涑
, 避嫌承批之後, 不爲傳啓, 直爲出去, 事甚未安, 推考, 何如? 傳曰, 允。
○ 以執義
尹羽烈
, 持平
林景鎭
·
沈普永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朴鍾淳
曰, 只推。
○ 以執義
尹羽烈
, 持平
林景鎭
·
沈普永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朴鍾淳
曰, 只推。
○
金宗善
啓曰, 明日
文廟
釋奠祭傳香, 禮房承旨當爲齋宿, 而左副承旨
尹光顔
, 纔已須資出去矣,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啓曰, 明日
文廟
釋奠祭傳香, 禮房承旨當爲齋宿, 而左副承旨
尹光顔
, 纔已須資出去矣,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傳曰, 允。
○ 傳于
尹光顔
曰, 召對爲之。
○ 傳于
尹光顔
曰, 召對爲之。
○
金達淳
, 以吏曹言啓曰, 卽接通禮院牒報, 則以爲今此
奉謨堂
展拜時, 左右通禮不可不備員, 而右通禮
南惠寬
, 身病猝重, 不得進參, 卽爲變通, 以爲備員擧行之地云。 右通禮
南惠寬
, 今姑改差, 其代, 口傳備擬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金達淳
, 以吏曹言啓曰, 卽接通禮院牒報, 則以爲今此
奉謨堂
展拜時, 左右通禮不可不備員, 而右通禮
南惠寬
, 身病猝重, 不得進參, 卽爲變通, 以爲備員擧行之地云。 右通禮
南惠寬
, 今姑改差, 其代, 口傳備擬以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申龜朝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申龜朝
爲右通禮。
○ 吏曹口傳政事, 以
申龜朝
爲右通禮。
○
尹光顔
, 以藝文館言啓曰, 上番別兼春秋
金蓍根
, 以訓鍊都監從事官, 今日上下坐起時, 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尹光顔
, 以藝文館言啓曰, 上番別兼春秋
金蓍根
, 以訓鍊都監從事官, 今日上下坐起時, 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尹光顔
, 以成均館大司成意啓曰, 今初五日
文廟
釋奠祭時, 儒生·執事·掌議, 例爲分排差出, 而
東一房
掌議
李勉重
, 旣非在外, 又無實病, 而强稱情勢, 無意入來。 祭享執事之塡差, 事體莫重, 況明日當入淸齋, 再明日當受香肄儀, 而無端稱頉, 終不擧行, 誠極駭然。 臣之不能檢飭之罪, 恭俟重勘, 而當該
東一房
掌議, 爲先停擧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尹光顔
, 以成均館大司成意啓曰, 今初五日
文廟
釋奠祭時, 儒生·執事·掌議, 例爲分排差出, 而
東一房
掌議
李勉重
, 旣非在外, 又無實病, 而强稱情勢, 無意入來。 祭享執事之塡差, 事體莫重, 況明日當入淸齋, 再明日當受香肄儀, 而無端稱頉, 終不擧行, 誠極駭然。 臣之不能檢飭之罪, 恭俟重勘, 而當該
東一房
掌議, 爲先停擧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海愚
, 以宣惠廳言啓曰, 本廳郞廳前判官
金東善
, 今已啓下, 而方在罷散中, 權付軍職, 以爲冠帶常仕之意, 分付該曹, 何如? 傳曰, 允。
○
李海愚
, 以宣惠廳言啓曰, 本廳郞廳前判官
金東善
, 今已啓下, 而方在罷散中, 權付軍職, 以爲冠帶常仕之意, 分付該曹,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兵曹言啓曰, 羽林衛將
具縉
, 五衛將
鄭聖鵠
, 俱以病難供職, 呈狀乞遞。 宿衛領軍之將, 輪番之任, 不可久曠,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兵曹言啓曰, 羽林衛將
具縉
, 五衛將
鄭聖鵠
, 俱以病難供職, 呈狀乞遞。 宿衛領軍之將, 輪番之任, 不可久曠, 竝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兵曹言啓曰, 武臣賓廳講書及武經講書人員, 加抄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金宗善
, 以兵曹言啓曰, 武臣賓廳講書及武經講書人員, 加抄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金宗善
, 以兵曹言啓曰, 加設五衛將
吳成烈
, 除拜已過一朔, 依定式減下, 五衛將
崔守憲
, 除授在外, 過限未上來, 依法典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金宗善
, 以兵曹言啓曰, 加設五衛將
吳成烈
, 除拜已過一朔, 依定式減下, 五衛將
崔守憲
, 除授在外, 過限未上來, 依法典改差, 何如? 傳曰, 允。
○ 癸亥八月初三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進講入侍時, 參贊官
朴鍾淳
, 假注書
李墷
, 別兼春秋
金蓍根
·
趙雲翊
, 領事
金觀柱
, 侍讀官
任厚常
, 待敎
李敎信
, 以次進伏訖。
觀柱
曰, 今日日氣稍涼, 夜間聖體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觀柱
曰, 昨伏承有滯候, 而進御黃茶後, 果有差勝之節乎? 上曰, 稍勝矣。
觀柱
曰, 滯候猶有餘氣乎? 上曰, 快差矣。
觀柱
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而朝來有所進乎? 上曰, 進食如常矣。
觀柱
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觀柱
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觀柱
曰,
惠慶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觀柱
曰,
嘉順宮
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觀柱
曰, 雖伏承滯候差勝之敎, 而近日風氣頗涼, 明日展拜, 退行, 似好矣。 上曰, 一時滯氣, 不足爲慮, 而自前往往有如此之時矣。 仍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
觀柱
讀奏, 自衡門之下, 止東門之池三章。 上讀新受音一遍。
觀柱
解釋章句以奏。 上繼讀五遍訖。
觀柱
曰, 此二章下一章, 別無文義之可陳者, 而以上一章言之, 其時風俗, 徒尙遊蕩, 全無法度, 而彼隱居之人, 能於此時, 棲遲
泌水
之上, 獨善自樂, 而衡門雖陋, 隨遇而安, 至於食魚娶妻之際, 亦能不徇人慾, 泊然無求, 此非守分者, 必不能然也。 上曰, 此眞賢者乎?
觀柱
曰, 此亦可謂賢者也。 凡人之有生, 自有其分, 人君有人君之分, 人臣有人臣之分, 小民有小民之分, 各於其本分內事, 苟有過不及之差, 則甚至於君不君臣不臣而人不得爲人矣。 聖人亦不過是能盡分者也。 雖未知此人之果能盡分, 而蓋是賢者, 則不能進用於當時, 而使之固窮守約於巖穴之間者, 豈不可惜乎? 大抵盡分之道, 不越循乎其當然之則而已。 若或一毫放過於當然之則, 則其弊也將不知至於何境。 閭巷匹庶猶然, 況爲人君者, 豈不思盡分之道乎? 臣固仰聖學高明, 而凡於一動一靜之間, 益勉盡分之道, 不失當然之則, 深有望於我殿下者也。 上曰, 玉堂爲之。
厚常
曰, 別無文義可以敷陳者, 而東門章, 不過男女會遇之詞, 則刪詩之際, 不必採入, 而其所採入者, 無論其詩之善惡, 皆可觀其風俗之汚隆, 而有足以懲創感發之效故也。 以此觀之, 爲人君者, 敎化爲重, 何嘗於二南盛時, 有如此遊蕩之詩乎? 然則化民成俗, 惟在在上者導率之如何耳。 上曰, 閣臣爲之。
敎信
曰, 二章文義, 別無君德上體驗者, 而以自樂無求見之, 循天理也, 故自樂不徇慾也, 故無求天理人欲之間, 聖·狂判焉。
堯
·
舜
之世, 不過爲茅宮土階, 而淫逸之弊, 甚至於瓊宮瑤臺, 而猶以爲不足, 人欲之蔽, 類如是矣。 凡於樂字上深究, 其所以樂焉, 則於聖學工夫, 必有見得切實之效矣。 上擧彼美淑姬一句, 而敎曰, 此淑姬, 屬賢者看, 未知何如。
觀柱
曰, 大抵陳風, 多以東門起興, 東門, 卽男女遊宴之處, 而此章亦稱東門, 則此淑姬, 必指女子而言, 恐未必屬賢者看也。 上掩卷。
觀柱
曰, 不審俄間, 更無滯意乎? 上曰, 昨朝已不大段, 自午後旋卽差勝, 而今無餘氣矣。
觀柱
曰, 滯候雖一時過去之症, 而陵幸當前, 見今涼意猝緊, 其在節宣之道, 明日展拜, 恐合退行矣。 上曰, 明日展拜, 不過暫時可行之事, 未必退行也。
觀柱
曰, 黃茶, 今日更爲煎入乎? 上曰, 不必更爲煎入也。
鍾淳
曰, 日前有正言
姜文會
上疏回啓考出以入之命矣。 溯考
己酉一年日記
, 無載錄者, 問諸吏曹·禮曹, 俱無可考文蹟, 無以考出,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姑爲退待, 可也。
鍾淳
曰, 陵幸時行公玉堂, 全數隨駕, 自是前例, 而自辛亥以後, 園幸則以上下番各一人隨駕定式, 而其後陵幸, 亦因下敎, 有各一員隨駕之時矣。 今此行幸時, 全數隨駕, 與上下番各一員隨駕, 不可不一經稟定, 故敢此仰達矣。 上曰, 依近例, 上下番隨駕, 可也。
出擧條
命書傳敎曰, 戶刑換房。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癸亥八月初三日辰時, 上御
熙政堂
。 進講入侍時, 參贊官
朴鍾淳
, 假注書
李墷
, 別兼春秋
金蓍根
·
趙雲翊
, 領事
金觀柱
, 侍讀官...
○ 癸亥八月初三日酉時, 上御
誠正閣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尹光顔
, 侍讀官
任厚常
, 檢討官
申溆
, 待敎
李敎信
, 記事官
朴宗琦
, 別兼春秋
金蓍根
·
趙雲翊
, 以次進伏訖。 上命
光顔
書傳敎曰, 刑戶換房。 仍開卷, 命讀之。
厚常
讀, 自下司隷, 止求請。 上曰, 下番讀之。
溆
讀, 自於是, 止陵北。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光顔
讀, 自遣
敦煌
太守, 止失望。 上曰, 閣臣讀之。
敎信
讀, 自
河南
, 止
漁陽
, 上曰, 文義陳之。
厚常
曰, 三公劾奏
虞詡
, 至於下獄, 其時三公, 未知何人而極爲慨然矣。 夫國之興替, 係於用人, 而
詡
到官數日, 論劾貴近, 權奸側目, 則其風稜直節, 有足可尙矣。 在三公之職者, 固當奬用, 而反加構誣, 畢竟營救之言, 出於
孫程
之口。 所謂國之三公如此, 尙何望哉? 上曰,
孫程
以宦侍, 能救
虞翊
, 何也?
厚常
曰,
孫程
, 宦侍中翹楚也。 目見姦臣構捏, 朝廷傾危, 而營救之事, 特出於一段忠憤耳。 然忠直之士, 爲
程
所救, 則漢祚之衰替可知矣。 且遣
孫程
等十九侯就國, 而
朱倀
諫之,
程
雖有迎立之功, 而旣侈爵封, 則送而之國, 亦何傷耶? 語未畢, 上曰,
朱倀
何故救之,
周擧
使
倀
爲言, 則其失在
周擧
歟?
厚常
曰,
朱倀
之言, 特出報功之意, 而亦非爲
程
之事也。 當是時也, 朝廷促期發行, 易有中路夭折之患, 故念其功而惜之也。 然而以大體論之, 則
擧
之勸
倀
之諫, 非矣。
程
等功則功矣, 而朝廷之爵祿, 不可以或濫矣。 中常侍封侯, 自
鄭衆
始, 壞了漢家法制, 則一之爲甚, 況其再乎? 且
順帝
非以三公之援立, 如
周勃
之於
文帝
,
霍光
之於
昭帝
, 而只出於宦寺輩私自定策, 本旣不正矣。
程
等今雖獲罪, 而畢竟權柄, 安得不歸於此輩哉?
光顔
曰,
周擧
之言, 非營救
程
等也。 若中路夭折, 則易有殺功臣之譏, 亦有關於國家之刑政矣。 在此時也,
程
等爲朝廷驅逐, 則亦何有權柄之可論乎? 上曰, 下番陳之。
溆
曰,
朱倀
之言曰, 詔指方怒, 言必獲譴。 此言甚非矣。 爲人臣者, 當其可諫之會, 豈慮獲譴而不言乎? 若徒畏人君之威而含默爲事, 則是只顧其身而不念國事也, 此豈生死直前, 國耳公耳之義哉? 且人君恃雷霆之威, 或有群下之言, 不槪於心, 而過加催折, 則在下者畏懼囁嚅, 孰肯盡言哉? 故人君來諫之道, 自當優容假借, 導之使言, 然後忠言讜論, 可以畢陳於前矣。
孫程
事則上番已有所陳奏, 而
鄭衆
之封侯也, 先儒論之曰, 宦官之竊弄權柄, 自
衆
始。 至於
程
, 則固是宦侍中稍優者, 而援立之功亦大矣。 然而及其上殿爭功, 則臣分都虧, 其人可知矣。 免官就國, 不害爲遠侫之道, 則
周擧
之言, 未知其穩當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光顔
曰,
虞詡
之白璧, 不可爲容, 容多後福之言, 此自古及今之通患也。 今若直節之士, 盡言不諱, 是是非非, 出於己見, 則好之者小
[少]
, 惡之者多, 畢竟害及於身。 若一反是道, 而和光同塵, 取媚於世, 則必利於己。 夫人情大同, 孰不欲趨利而避害哉? 故
朱倀
所以有詔指方怒, 言必獲譴之語也。 人主有雷霆之威, 挾萬斤之勢, 雖和顔以受之, 虛己以聽之, 在下者猶不能盡言, 況臨之以威, 惡聞其過哉? 古人以諫君, 比之逆鱗, 犯人主之怒則必死, 亦如批龍鱗而必死耳。 夫如是, 故能不顧一身之生死, 直言君德之闕失者, 蓋千百人中一二人耳。 然則人主欲求盡節直言之士, 而其可得乎? 近來此弊尤甚, 雖微細之事, 少有犯於時諱, 違於上意, 則父告其子, 兄戒其弟, 愼勿出口, 媕娜成風, 讜言不聞者, 莫今日若也。 在上者瞭然知其如此, 有言遜于予志, 必求諸非道, 有言不遜于予志, 必求諸道, 不顧其言之順逆, 而只究道理之當否。 有人能犯時諱, 拂君志, 則曰, 是愛我也, 是爲國也云爾, 則直節之士, 可以得用矣。 凡觀史之際, 如是推移, 則庶爲切己之工矣。 上曰, 所陳, 好矣。 仍敎曰, 閣臣陳之。
敎信
曰, 處士
樊英
, 雖無奇謀深策, 特安於不求知者, 亦不害爲淸高自修之士, 而至於待以師傅, 則亦過矣。 然雖下於
樊英
者, 待賢之禮, 出於誠心, 則此亦先從隗始之意, 賢者亦必于于而至矣。 獨奈
順帝
之求賢, 不過加之以虛禮, 徇世俗之耳目而已, 則不但
樊英
之進退無所據, 而爲世譏議也。
順帝
之初無誠心, 於是益著隱逸之士, 孰肯出而膺命哉? 所以人主之求賢, 只在盡吾之誠心, 風雲龍虎, 自有感應之理矣。 上曰,
張楷
之責望
樊英
, 似是矣, 而
司馬光
又非之, 何也?
光顔
曰, 過受恩禮, 濫叨爵祿, 非
英
之過也。
張楷
之論, 未必爲是矣。 上曰,
黃瓊
·
樊英
孰勝?
光顔
曰, 以事蹟觀之, 則
瓊
有需世之才, 而
英
則無所猷爲矣。 上曰,
黃瓊
有益於國耶?
光顔
曰, 當漢之末, 爲士流標準, 有足以扶持頹俗, 則不可謂無益於世矣。 至若
樊英
, 則亦有操守之士也。
程子
易傳
曰, 度德量力, 安於不求。
樊英
近之, 而人主之褒優安養, 以成其志, 亦可矣。 上曰,
司馬光
竝稱算士·
少正卯
, 而
太公
之誅
華士
, 不其過乎?
光顔
曰, 此出於諸子之說, 事之眞僞, 不可的信, 而雖或有之, 必是釣名之人。 此
孔子
所謂似是而非者也, 烏得免聖人之誅哉? 上曰,
許敬
, 何如人也?
厚常
曰,
敬
之事業, 雖無見處, 而就此論之, 則處
鄧
·
閻
之時, 獨守不屈, 則是鐵中錚錚者也。 上曰,
李固
賢士歟?
光顔
曰, 當世與
杜喬
齊名, 其賢可知矣。
厚常
曰, 晉代淸虛尙名之俗, 已兆於此矣。 溯以三代以上論之, 則雖有
堯
之巢許,
湯
之辨務, 而大凡士之幼學者, 將以壯行也, 隱居不仕, 何足爲高乎? 世級寢降, 人心虛僞, 畢竟晉代淸談之禍, 皆出於好名, 可勝歎哉?
光顔
曰, 士有好名, 故亦有所不爲, 此不可一槪論也。 上曰,
黃瓊
·
楊厚
, 同時就徵, 而
楊厚
則無事蹟, 果何如也? 上曰, 與
瓊
同就, 則可知其賢, 而以所言觀之, 則近於圖讖, 學問則似非純正者矣。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癸亥八月初三日酉時, 上御
誠正閣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尹光顔
, 侍讀官
任厚常
, 檢討官
申溆
, 待敎
李敎信
, 記事官
朴宗琦
, 別兼春秋
金蓍根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