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정조 23년
1799년 (기미)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95책(탈초본 1803책) 정조 23년 1월 10일 기사
1799년 嘉慶(淸/仁宗) 4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陰
行都承旨
閔台爀
牌不進
。行左承旨
李書九
坐
。右承旨
宋銓
坐直
。左副承旨
鄭尙愚
坐直
。右副承旨
李翊模
坐
。同副承旨
沈象奎
坐
。注書
柳台佐
在外
一員未差。假注書
趙璜鎭
仕
李弘謙
仕直
。事變假注書
閔德基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停常參·經筵。
○ 藥房提調臣
金文淳
, 行左承旨臣
李書九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調攝,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 爲宜。王大妃殿調攝中氣候, 何如?
惠慶宮
調攝中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竝此仰稟。傳曰, 知道。慈殿·慈宮氣候差勝, 卿等不必入侍矣。王大妃殿·
惠慶宮
·中宮殿, 藥房口傳問安。傳曰, 知道。
○ 藥房提調臣
金文淳
, 行左承旨臣
李書九
啓曰, 伏未審日間, 聖體調攝,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臣等率諸御醫, 趁早入診, 詳察聖候, 爲宜。王大妃殿調攝中氣候, 何如?
惠慶宮
調攝中氣候, 何如? 臣等不任區區伏慮, 敢來問安。竝此仰稟。傳曰, 知道。慈殿·慈宮氣候差勝, 卿等不必入侍矣。王大妃殿·
惠慶宮
·中宮殿, 藥房口傳問安。傳曰, 知道。
○
李書九
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停朝市相値,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書九
啓曰, 備邊司郞廳來言, 今日賓廳日次, 而停朝市相値, 不得來會云矣, 敢啓。傳曰, 知道。
○ 傳于
沈象奎
曰, 禮房承旨入侍。
○ 傳于
沈象奎
曰, 禮房承旨入侍。
○ 傳于
李書九
曰, 左承旨入侍。
○ 傳于
李書九
曰, 左承旨入侍。
閔台爀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閔台爀
·
鄭尙愚
落點。
○ 承旨前望單子入之,
閔台爀
·
鄭尙愚
落點。
吏批의 관원현황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判
李益運
進, 參議未差, 右承旨
宋銓
進。啓曰, 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議未差,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仍爲之。以
金履翼
爲兵曹參判,
沈基泰
爲工曹參判,
金祖淳
爲刑曹參議,
李是釬
爲戶曹佐郞,
尹孝寬
爲禮曹佐郞,
朴彝源
爲監察,
趙學春
爲活人別提,
閔昌爀
爲驪州牧使,
尹致猷
爲歙谷縣令,
崔祥岳
爲康翎縣監, 廣州留守單
徐鼎修
,
洪聖淵
爲同敦寧,
吳泰賢
爲兵曹參議,
閔斗爀
爲社稷令,
崔熽
爲禁府都事,
宋啓幹
爲司饔直長,
洪晩榮
爲北部都事,
朴大圭
爲章陵參奉。
○ 有政。吏批, 行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判
李益運
進, 參議未差, 右承旨
宋銓
進。啓曰, 判書
金華鎭
受由, 參議未差, 小臣獨政未安,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仍爲之。以
金履翼
爲兵曹參判,
沈基泰
爲工曹參判, ...
兵批의 관원현황
○ 兵批, 判書
李時秀
病, 參判·參議未差, 參知
李祉永
入直進, 右副承旨
李翊模
進。以
洪檍
爲上護軍,
徐龍輔
·
金履翼
·
洪聖淵
爲護軍,
金載翼
爲副護軍,
李舒永
·
尹弘心
爲副司果, 兼南漢守禦使
徐鼎修
。
○ 兵批, 判書
李時秀
病, 參判·參議未差, 參知
李祉永
入直進, 右副承旨
李翊模
進。以
洪檍
爲上護軍,
徐龍輔
·
金履翼
·...
李祉永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吏曹口傳政事, 兵曹參議
李祉永
, 參知
吳泰賢
。
○ 吏曹口傳政事, 兵曹參議
李祉永
, 參知
吳泰賢
。
○ 傳于
宋銓
曰, 銓堂之苟簡, 莫如近日, 判堂勢難行公, 未肅拜判書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吏書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金載瓚
落點。
○ 傳于
宋銓
曰, 銓堂之苟簡, 莫如近日, 判堂勢難行公, 未肅拜判書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吏書判書前望單子入之,
金載瓚
落點。
○ 傳于
李翊模
曰, 未肅拜漢城府堂上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 待開門, 牌招察任, 各部官中, 如未行公之人, 令漢城府這卽草記, 變通差代, 以爲依筵敎各別盡心擧行之地, 部官中, 有實病或年老人, 亦爲草記, 他司口傳換差。
○ 傳于
李翊模
曰, 未肅拜漢城府堂上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 待開門, 牌招察任, 各部官中, 如未行公之人, 令漢城府這卽草記, 變通差代, 以爲依筵敎各別盡心擧行之地, 部官中, 有實病或年老人, 亦爲草記, 他司口傳換差。
○ 漢城府堂上前望單子入之,
申耆
落點。
○ 漢城府堂上前望單子入之,
申耆
落點。
○
李書九
, 以兵曹言啓曰, 昨日新除授五衛將·忠壯衛將, 或在外, 或犯染, 該廳番次, 分排無路, 五衛將
金得海
·
趙命鎭
·
洪聖禧
·
趙雲衢
·
李顯昌
, 忠壯衛將
張東源
·
柳載河
, 竝改差, 其代, 口傳差出, 以爲推移入直之地, 何如? 傳曰, 允。
○
李書九
, 以兵曹言啓曰, 昨日新除授五衛將·忠壯衛將, 或在外, 或犯染, 該廳番次, 分排無路, 五衛將
金得海
·
趙命鎭
·
洪聖禧
·
趙雲衢
·
李顯昌
, 忠壯衛將...
徐有鳳 등에게 관직을 제수함
○ 兵曹口傳政事, 以
徐有鳳
·
朴基爀
·
權煥
·
金漢健
·
邊鎬
爲五衛將,
閔修顯
·
李遇
爲忠壯將。
○ 兵曹口傳政事, 以
徐有鳳
·
朴基爀
·
權煥
·
金漢健
·
邊鎬
爲五衛將,
閔修顯
·...
○
李書九
, 以壯勇
〈營〉
言啓曰, 本營牙兵等, 私獵於
漢江
越邊矣。中虎一頭, 捉得封進, 而捉虎軍姓名,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書九
, 以壯勇
〈營〉
言啓曰, 本營牙兵等, 私獵於
漢江
越邊矣。中虎一頭, 捉得封進, 而捉虎軍姓名, 別單書入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書九
, 以御營廳言啓曰, 去夜初更量,
黃橋
近處, 武藝別監
李春燁
, 犯夜被捉於本廳巡邏將卒處, 而係是掖屬, 不敢擅便, 何以爲之? 敢啓。傳曰, 以近者民間貌樣, 有何景況, 醉酒犯夜乎? 可謂亂民, 掖隷爲先除名, 出給卿處, 區處, 可也。
○
李書九
, 以御營廳言啓曰, 去夜初更量,
黃橋
近處, 武藝別監
李春燁
, 犯夜被捉於本廳巡邏將卒處, 而係是掖屬, 不敢擅便, 何以爲之? 敢啓。傳曰, 以近者民間貌樣, 有何景況, 醉酒犯夜乎? 可謂亂民, 掖隷爲先除名, 出給卿處, 區處, 可也。
○
李書九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固城縣監
韓興裕
上疏批旨內, 爾疏近來諸疏中, 最精約, 條條有理, 皆非空言之無當者, 前期辛勤求言, 一例泛應而已, 則其爲欠誠, 不獨在於爾等之隨衆備例, 此疏, 令廟堂別爲看詳, 粘尾草記稟處, 以爲措之實用之地事, 命下矣。取見其疏本, 則其一, 本縣民戶, 摠爲九千七百五戶, 而轅門內五千七十餘戶, 統營主之, 轅門外四千六百餘戶, 本邑主之, 而五鎭堡三驛村, 千餘戶又爲不屬於本縣, 則本縣所管, 只是三千戶, 而除儒鄕吏校下戶, 實民不過爲二千戶內外, 正軍摠數, 則爲六千四百五十名, 其他良役實摠外役同軍伍者, 又屢百, 以二千戶之民, 充近七千軍丁, 安得無疊役黃白之冤乎?
彌勅山
烽燧監考, 爲弊甚大, 烽軍皆以山下居民塡額, 而獨監考六十名, 移定於轅門外, 戰船能櫓軍排定者, 見今本縣所在八十二名, 亦係約條之外, 監考則依烽軍例, 充定於彌勒之下, 櫓軍則一從營案付, 移屬於轅門之內, 本縣沿海二面, 處在
鎭海縣
, 統營屬倉浦之境, 而良丁之募入倉屬者, 今爲四十七名, 倉屬募軍, 已是法外, 越募
固城
, 尤無所據, 一切痛革事也。烽燧監考及戰船櫓軍之定於轅門之外者, 推以事理, 必是中間創行, 而營邑不欲相較, 流弊至今因循, 大抵本邑之於統營, 便同巡營之於地方官, 而兵民之政, 所管各異, 營邑之情, 親疎不同, 此所以巡營地方之邑, 民弊差輕, 統營地方之邑, 軍瘼反甚也。今此所陳, 該營則必以爲難便, 而此等處, 只當論事理之如何, 不必更問該營, 徒煩往復, 依所請施行之意, 分付, 至於沿海二面之爲
鎭海統倉
屬之越境募入, 尤係法外, 亦爲依施之意, 嚴飭統營。其一, 統親兵之散在
咸陽
等二十二邑者, 合爲十六哨, 遠道赴操, 所費不些, 較諸布軍, 不啻倍蓰, 況此軍設置, 將以朝令而夕發, 今若以上道之親兵, 專管於本縣, 本縣之布軍, 移送於上道, 亦不外於魚鱗作隊之法。且下納軍, 卽統營納防布軍, 而與上納軍保, 同一布役也。沿海之上納者, 換作營納, 則情費頓減, 近嶺之下納者, 移定京納, 則道里相當, 下詢廟堂及藩帥臣, 亟許變通事也。遠道親兵之換以本縣納布, 近嶺統納之換以沿海上納, 可謂彼此兩便, 而與山沿水陸軍互換之論, 同一其意也。宜無利病之可疑, 而水陸軍換定, 每多藩閫參差之論, 已自百年以前, 或暫試旋罷, 或寢而不行, 此亦難保其無一掣礙之端, 關問道帥臣, 各具意見, 狀聞後稟處。其一, 濟民倉漕稅錢, 月令載錄之數, 爲五千三百餘兩, 而只是流來虛簿, 如非鬼錄, 俱無指徵, 蓋此錢, 創自癸未, 歲徵十二兩船稅, 年年添利, 或移送萊府, 或取用船裝, 到今用遺在實數, 猶至此多, 若過今年, 則又將加千餘金矣,
泗川
之漕錢, 亦此類也。沿海諸邑之弊, 可推而知, 莫重公貨, 一向抛置, 殊非立法之意, 莫如停利而少紓, 限年而勿迫, 隨力隨捧, 歲以千金爲準, 移作還穀及有需用還作本色, 以了積逋, 以救宿弊事也。北漕船設置, 意非不美, 而近來
北關
之船, 漸熟於駕海, 南沿兵防之船, 亦可以運穀, 雖以年前北運已事言之, 他船居多, 所謂北漕船, 無甚得力, 漕錢之弊, 則疏中所論, 無一差爽, 而向因
泗川
事, 以限年收捧覆啓, 仍以他邑漕錢之一體擧行, 形止報來之意, 措辭行會, 待其報來, 作穀與以錢儲留間, 指一稟處。其一, 大同木步兵布, 色麤而升疎, 一疋之直難以售二兩, 故軍民之上納者, 願納本色, 邇來點退之弊出, 而升尺隨加, 情債日增, 民情不願納布, 惟願代錢, 砲保最云苦重, 所納一疋, 竝雜費恰過三兩五六錢, 而他衙門所納, 無非此類, 軍門所需, 有難全數代捧, 而至於土非産木之邑, 倂許以錢代布事也。大同木及各衙門上納木品, 自有法典之升尺, 無容他意, 而各邑說弊, 無不在此, 雖一倂純錢, 民必曰便, 況於土非産木之邑乎? 第念前後或許以錢, 或許以布之邑, 莫非出於量土宜寬民力之意, 今又次次加許以純錢, 令年許一邑, 明年許一邑, 互相援據, 作爲欛柄, 則以今頹惰之俗, 恐無紡績之民, 轉致無木而後已, 是則意本爲民而反爲民害者, 恐莫大於此, 亦豈不違於古人取布帛捨錢貨之議乎? 今姑置之。其一, 諸驛乘馹之法, 雖有路文草料者, 必以馬牌爲準而後, 始乃許乘, 今則不然。覓騎私行, 加數濫把, 只以草料, 輒令責立, 勢將絶站, 諸道各營之分置馬牌, 蓋出於重傳命嚴防限, 今若一遵古式, 必以馬牌施行, 則自無濫騎之患事也。驛路之必以馬牌爲驗, 卽是法意, 而只緣營閫裨校之出使無節, 營上馬牌, 則有時分送於進上陪持及他道出使, 而或有自道內, 不得不出使之處, 則馬牌不足, 只用草料, 於是乎憑公爲私之弊, 夤緣而作, 而他道出使與道內出使, 若令盡用馬牌, 則勢又無奈, 令必不行, 假如營裨監賑之法, 或抽栍其不勤之邑, 或察形於垂畢之際, 以警飭之, 而近聞諸道, 幾乎逐巡而分遣, 裨之不足, 校以替行, 況可以一一帶牌乎? 觀於一隅, 可以反三, 道臣苟存心於愛護驛路, 宜從一裨一校之行, 而不敢放心於造次矣。大抵驛弊之加減, 專在道臣, 蓋各邑之所切惡者, 驛也, 各閫之所越視者, 驛也。其所依仰, 只一巡營而已, 巡營若不時時察飭, 事事軫念, 則驛何以爲驛乎? 驛弊一事, 專責道臣之外, 實無良法, 該倅所陳, 亦不過道臣約束禁止中一事也。以此嚴飭, 如有日後濫騎等雜弊之現發者, 當者抵罪之外, 論責道臣之意, 一體分付, 何如? 傳曰, 允。首件事, 嚴飭帥臣, 使之依疏請施行, 後勿違越, 第二件事, 切勿因循, 以好箇方便道理, 令道臣指一狀聞, 而邑名與數爻, 使之後錄, 第三件北漕船事, 船欲勿置, 況厥船之錢弊乎? 無船則自當不攻自破, 而先從稅錢釐正, 有何不可? 何時行會? 尙不報司, 爲先關飭, 第四件事, 近日諸疏, 輒言木綿升品之高重者, 守令之說, 必有的見熟知者, 任他民弊之難支, 守令亦難辭其責, 苟能躬檢, 莫容奸僞, 若有科外點退, 以去就爭之, 則民豈可如彼受困乎? 待諸疏畢到後, 卿等, 別般講究, 爲弊之由, 與抑弊之方, 論理草記, 於此若不救得一分弊端, 反不若初勿詢弊之爲省煩, 朝家夙夜一念, 未嘗暫置者, 此事也, 卿等亦豈忽於對揚乎? 第五件事, 營閫裨校濫乘之弊, 寧有如許紀綱? 此一款爲先添載於繡衣齎去事目, 而察訪直狀啓處, 申明舊典, 使之隨現狀聞, 萬一掩置而現發, 則該察訪與道帥臣, 竝施違制之律事, 拔例嚴飭已關飭外諸道, 一體嚴飭, 可也。
○
李書九
, 以備邊司言啓曰, 固城縣監
韓興裕
上疏批旨內, 爾疏近來諸疏中, 最精約, 條條有理, 皆非空言之無當者, 前期辛勤求言, 一例泛應而已, 則其爲欠誠, 不獨在於爾等之隨衆備例, 此疏, 令廟堂別爲看詳, 粘尾草記稟處, 以爲措之實用之地事, 命下矣。取見其疏本, 則其一, 本縣民戶, 摠爲九千七百五戶, 而轅門內五千七十餘戶, 統營主之, 轅門外四千六百餘戶, 本邑主之, 而五鎭堡三驛村, 千餘戶又爲不屬於本縣, 則本縣所管, 只是三千戶, 而除儒鄕吏校下戶, 實民不過爲二千戶內外, 正軍摠數, 則爲六千四百五十名, 其他良役實摠外役同軍伍者, 又屢百, 以二千戶之民, 充近七千軍丁, 安得無疊役黃白之冤乎?
彌勅山
○
李書九
, 以御營廳言啓曰, 武藝別監
李春燁
, 犯夜被捉草記批旨內, 以近者民間貌樣, 有何景況, 醉酒犯夜乎? 可謂亂民, 掖隷爲先除名, 出給卿處區處, 可也事, 命下矣。武藝別監
李春燁
, 爲先降定於左邊捕盜軍士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李書九
, 以御營廳言啓曰, 武藝別監
李春燁
, 犯夜被捉草記批旨內, 以近者民間貌樣, 有何景況, 醉酒犯夜乎? 可謂亂民, 掖隷爲先除名, 出給卿處區處, 可也事, 命下矣。武藝別監
李春燁
, 爲先降定於左邊捕盜軍士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 知敦寧
黃昇源
疏曰, 伏以, 臣伏奉敦府新命, 惝怳踧踖, 不知所措, 而適會歲朝起居之班, 他不暇顧, 章皇祗膺, 粗伸微悃也。第臣旣無敦寧, 則仍因蹲冒, 有礙法例, 玆敢略陳短章, 仰瀆宸嚴。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令選部照例遞改, 以存公格, 以安私分, 不勝幸甚。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疏辭, 下該曹稟處。
○ 知敦寧
黃昇源
疏曰, 伏以, 臣伏奉敦府新命, 惝怳踧踖, 不知所措, 而適會歲朝起居之班, 他不暇顧, 章皇祗膺, 粗伸微悃也。第臣旣無敦寧, 則仍因蹲冒, 有礙法例, 玆敢略陳短章, 仰瀆宸嚴。伏乞聖明, 俯垂鑑諒, 亟令選部照例遞改, 以存公格, 以安私分, 不勝幸甚。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疏辭, 下該曹稟處。
○ 沃川郡守
呂駿永
疏曰, 伏以, 臣才識則極其譾劣, 蹤跡則至爲疎逖, 晩竊科第, 乾沒祿仕, 榮塗進取, 意想不到, 迺蒙我聖上特達之簡, 沐之以陶鎔之澤, 置之於任使之列, 六持繡斧, 猥荷委寄, 四載騎省, 幸免譴罰, 向來準職之特除, 瀛館之新命, 有隕自天, 罔非踰分, 微末賤臣, 何以得此? 項踵毛髮, 偏被造化, 死生夷險, 惟期殫竭, 不意外邑特補之命, 又在天牌屢違之餘, 恩諭鄭重於筵席, 痼弊諮詢於民邑, 凡有覩聞, 皆許條陳以聞, 臣於是, 怵惕震凜, 莫省攸措。噫, 民依於國, 國本於民, 則匹夫匹婦之喜怒哀樂, 皆關於王政之得失, 故微服之游, 在於康衢, 採詩之法, 列於方岳, 今玆陳章之命, 蓋亦古先王察俗之遺意也。生民疾苦, 列邑膏肓, 其將無幽而不徹, 無微而不達, 擧入於熙皞之域, 而顧臣無似, 人微識淺, 且無經歷, 其何以對揚盛德之萬一乎? 臣庸是懼, 晝夜思度, 不遑寧處, 凡係弊瘼, 無論巨細, 悉心採訪, 而本郡素稱閑局, 別無痼弊, 量田則在於己卯而姑不至大段紊亂, 還穀則不滿萬包, 而亦幸無現發欠逋, 軍丁之闕額, 奴婢之徵族, 非敢曰無之, 而此惟在營邑之臣, 査案充額, 期於無冤而已, 何敢仰煩宸聽乎? 目下民憂, 惟在於荒政, 蓋峽農雖
〈勝〉
於沿野, 畓穀無異於尤甚, 向無朝家代播之令, 則幾萬生靈, 將入於涸轍之中矣。何幸蠲稅之命, 勸農之擧, 先期預頒, 布諭坊曲, 故人人樂赴, 邨邨盡力, 無靑者變作黃雲, 愁難者擧皆歡喜, 他邑他道雖未盡知, 本邑所播, 乃至三百三十八結之多, 而秋熟而無稅, 人飢而獨飽, 野老邨婆, 莫不含哺而歌聖澤, 臣於此, 北望攢手, 不勝欣忭之至, 然而以各穀成實者論之, 則槪不免歉歲, 蓋山田瘠确, 所收孔廉, 比之常年, 十減二三, 水田元摠, 都不過九百七十二結零內, 早移者僅爲二百五十七結零, 而其餘則皆是未移晩移者耳。催科纔訖, 民情轉急, 方春賙賑, 今已擧行, 而取考災摠, 則每年白徵者, 爲三十八結零, 故屢加査實, 則壬子大水, 川邊田畓, 多被墊沒, 而翌年勘災時, 自巡營, 不問虛實, 直爲還起, 故吏爲口實, 民被實害者, 與
嶠南
所謂癸丑還起, 毫無異同, 臣於昨春奉命時, 迺以此事, 至請査陳, 則今於本邑, 明知實狀, 而反襲謬規, 實爲死罪, 故隱漏四十結, 親執詳査, 以充其數, 列邑災摠, 仍爲採問, 則舊初不一千六百九十三結零外, 壬子川浦沙之癸丑甲寅還起者, 爲五千八結零, 自壬子至今六七年之間, 眞箇還實者, 其數必多, 而初不區別, 混同責稅, 故幻弄白徵, 在處皆然,
嶺南
査陳, 今未知何以究竟, 而論以綜覈之政, 宜無彼此之別, 一番査陳, 在所不已, 臣旣以査陳事發端, 請以田軍糴三大政及漕弊·吏弊·邸弊·雇馬等弊悉陳之。噫, 田政之壞, 誠極矣。十年査陳, 二十年改量, 卽是金石之典, 而公然廢却者, 今至七八十年, 或百餘年之久, 故量案則擧皆刓缺, 田形則無不變置, 守令踏驗, 雖在事目, 東西莫辨, 新舊難知, 而且況移來移去, 加減乘除, 有非書生之所知, 則以莫重莫大之政, 不可不畀之於監色之輩, 而所謂監色, 類多奸猾, 父母妻子之所賴, 酒食紙筆之所費, 皆從民結中辦得, 而上營勘債, 京司情錢, 歲增月加, 則雖非奸猾者, 亦歸於一套, 落漏欺隱, 到處同然, 而反畓濫稅, 續田入陳, 無所不至, 蓋反畓云者, 卽元田之爲畓者也。庚子改量之後, 老農之巧於謀食者, 地形之便於引水者, 無不作畓, 大邑則或過千餘結, 小邑則亦至三四百結, 本邑改量, 纔過四十年而反畓猶近四五十結, 則他邑他道, 可以領略, 田畓之互換, 雖若無損於國家, 米太所捧, 不啻顯殊, 而此猶餘事, 六等出賦, 自是常典, 而中間濫捧, 率以高摠, 則民有偏苦之歎, 田不給災, 亦是常規, 而每於年分, 混入災減, 則國有兩失之弊, 此豈可因循而置之乎? 續田云者, 卽量後之降續者也。水旱極備之時, 元田·續田, 何間於被災, 而元田, 則不許入陳, 續田則猶爲懸頉, 故續陳二字, 便作幻弄之蹊逕, 符同營吏, 漫漶磨勘, 外似今災, 內實永頉, 今年如是, 明年如此, 則國結之減縮, 當爲幾許, 新起加報, 雖有定式, 以此補彼, 得失判異, 而祇益爲奸吏藉口之資耳, 凡此數者, 皆是顯著易知之事, 而守令不能摘發, 上司一任其奸僞者, 皆由於量案之不明, 若使量案明白, 而舊畓·反畓·元田·續田, 秩然懸錄, 無相混雜, 則奸猾何敢售計, 賦稅何至減縮乎? 大抵我國之制, 稅入至輕, 貢案至重, 一歲所入, 不能當一歲之費, 故自古名碩之論, 皆以爲貢案則先爲釐正, 田結則稍爲加斂, 然後民力不困, 國用有裕, 此雖切至之論, 以今人才, 固難輕議, 而今於田結之中, 僞冒雜頉, 若是繁多, 則經費安得以不匱, 經費旣匱, 則民生安得以不困乎? 爲今之計, 惟在於査陳改量, 而議者或曰, 査陳雖可, 改量實難, 蓋積年痼弊, 亟欲査正, 則民結收斂, 吏輩徵索之外, 彼此境界, 高下饒瘠, 有難詳度, 而畢竟無益於國, 有損於民, 則反不如不量之爲愈, 故朝家之難愼者, 政在於此, 而有弊無弊, 有益無益, 皆在道臣·守令申飭擧行之如何耳, 何可先事預憂, 沁洩度日, 使無限弊端, 了無出場之時乎? 然而此非朝令夕行之事, 今以待年豐改量之意, 預加飭諭於各道守令, 使於元帳所付舊量摠數之中, 雜頉幾何? 隱漏多小, 或爲摘奸, 或爲査出, 而浮費之措處, 擧行之條件, 先出意見, 論報營門, 察其能否, 漸次施行, 則人皆思礪, 事當就緖, 而邑奸之欺蔽者, 土豪之沮戲者, 先施重律, 斷不饒貸, 則可責其效, 惟聖明垂察焉。軍丁之弊, 亦極矣。額數之未充, 隣族之橫徵, 乃是列邑之通患, 則臣何敢歷陳紛紜之說, 自歸煩瀆之科哉? 第究弊源, 則都在於閑丁之不足, 則搜括極難, 則傭賃窮丏, 亦編行伍, 朝充而暮散, 十室而九空者, 勢所必至, 昔在
肅廟
朝, 收布元額, 僅爲三十餘萬, 而猶不勝其弊, 特命査正, 時則故相臣
南九萬
, 職在中權, 實主其事, 各道軍案, 列邑民摠, 收聚京司, 親執爬櫛, 校生有落講之罰, 忠義設査實之廳, 經年閱月, 嚴覈明括, 屢萬虛額, 僅得充數, 良丁之難, 自古如此, 矧今刊冊所在之數, 比之前日, 不啻倍蓰, 則其所査括, 尤宜自別, 而法綱則近益解弛, 民習則日就巧詐, 百計鑽穴, 圖免身役, 哀此殘民, 偏被其苦, 臣於年來, 屢奉恩命, 周行各道, 則
海西
之校生除講, 已極駭然, 而
關西
之納錢陞鄕, 有蔭閑游, 尤爲弊端, 故所在軍案, 便成虛錄, 夫陞鄕之類, 固宜罰定, 而尙不擧論者, 未知何故, 有蔭之特免身布, 蓋出於激勵武士之盛意, 而族屬之混入, 奸民之投屬者, 不一其端, 莫可査實, 雖稱有蔭, 手不操弓, 身不馳馬, 椎鄙頑蠢, 不及平民者, 亦不納布, 論以勸懲之道, 合有降定之規,
嶺南
·
湖西
, 卽是士夫之鄕, 强班武斷, 官吏慴伏, 籬下之隱丁, 良民之冒賤者, 動至千百, 而校院濫募之外, 完文免役, 亦無其數, 春曹·勳府·宗簿·各司之不採根派行關頉役者, 項背相望, 此豈有限節數爻之可論者乎? 營屬·官屬之私募契房, 亦極夥然, 故臣於
大丘
出道時, 各廳募案, 試爲考見, 則厥數殆過數千, 列邑所在, 推此可知。噫, 閑丁有限, 冒頉無窮, 如此奸竇, 若不痛査, 則雖在三十萬收布之時, 尙不得充數, 況此倍蓰之時乎? 除番除講者, 宜先査定, 而隱丁冒賤, 完文冒頉者及私募契房之類, 竝行嚴査, 施以重法, 然後方有下手之地, 而良役實摠, 雖是不刊之典, 不緊名色之如各營鎭軍官牙兵之屬, 亦加商略, 稍減額數, 則庶有一分之益矣。六道所在選武軍官之弊, 又爲難救, 蓋當初定式, 以閑散中家計稍裕者二萬二千五百人, 抄擇充定, 以收其布, 此雖出於目前給代之策, 閑丁之所以爲難者, 政由此輩之游衣游食, 抵死圖避之致耳。雖其官長, 任怨力行, 日日而搜括, 朝朝而疤定, 猶患其百般謀頉, 況於事目明示區別, 則積穀十餘石以上者, 孰肯入於軍役哉? 不惟軍役之謀避而已, 歲月稍久之後, 竝與軍官, 羞稱其號, 假托先蔭, 冒稱幼學, 而不與其選, 則數萬身布, 自歸於至殘之民, 尤可痛惋者, 平居閑游, 自同班族, 及其都試, 借名冒擧, 以圖直赴者, 滔滔皆是, 而用情之律, 降定之法, 莫之加焉, 則何憚而不爲, 何苦而納布乎? 弊雖若此, 而給代元數, 旣難辦備, 則固不可遽罷, 亦不當抛置, 以作逋逃之窠窟, 於其節目, 更加申嚴, 本非士族而無所應役者及借名冒赴者, 竝爲抄定於都案, 而前所濫入者, 移定他役, 則屢萬軍額, 不勞可得, 惟聖明垂諒焉。糴政之弊, 其來已久, 千百其端, 有難殫擧, 則何敢以某邑某弊, 張皇進說, 而若論今日之巨瘼, 則元會常賑之耗縮, 軍門移劃之高峻, 爲切至之憂, 何以言之? 元會尙矣, 常賑設置, 法意亦重, 留爲水旱之備散公私之用儲置之不足, 詳定之會減, 皆以此添補, 則其爲關係, 何如, 而近益耗損, 殆不成樣, 本郡所在, 無足可論, 而以道內元數言之, 軍資穀之換名元會者, 六千六百五十餘石, 而每年加下三千餘石之尙未還報, 以致各邑之虛留者, 莫曉其故, 若除此數, 則所存者, 又減其半, 常賑穀則雖爲二十二萬三千二百石, 牟雜穀除之, 則租爲五萬八千餘石, 米爲一千八百石零內, 昨冬之停退代捧, 今春之詳定會減, 賑穀所下, 又爲計除, 則餘者無幾, 自今以往, 何以留庫, 何以設賑? 儲置會錄, 公私例下, 亦何以分排乎? 此蓋各衙門之穀數甚多, 而不論於停退中者, 乃至十餘名色, 故每年停退, 不在於他衙門之穀, 而惟在於元會常賑之穀, 荒歲停退, 此何等盛典, 而均是公穀, 分別彼此, 豈不有斑駁之歎乎? 留庫之數, 自此而日縮, 盡分之條, 由是而歲增, 官無儲置之美, 民有濫受之弊, 糶糴本意, 豈容如此? 自今伊始, 更爲定式, 勿論某穀, 竝許停退, 則事體利害, 俱爲便當, 而常賑米一千石, 又有間年上納之例矣。此是經費所關, 年例應行, 則雖不可闊狹, 米條都數, 旣如是些略, 則不得不以租準作, 而災年作米, 非但民弊之可念, 一例輸納, 無所撙節, 則不出數年, 必致罄竭, 以公以私, 宜思稱停, 以此上納, 移定他道, 而姑待稍裕, 則亦爲除弊之一端, 軍門移劃, 本非古制, 當其減布之時, 各營木邊, 擧多不足, 則米保折半, 換作木保, 米邊不足, 又難充數, 則以新結米及餘結米, 除出三萬三千八百七十餘石, 分定各道, 使之直納於三軍門, 而本道所納三千五百石, 自外面看之, 二疋則非曰不減, 米代則非曰不給, 若論其實, 則許多民瘼, 職由於此, 何者? 結米二斗價止五錢, 則本非精舂之穀, 餘結所出, 亦是大同, 則初非別件之物, 而移劃營門, 特令直納, 則品色極其精好, 斗斛別爲高厚, 蓋營門之威令, 本自嚴重, 而庫色之操切, 有倍他處, 稅穀數包, 不能當營納一包, 故沿邑窮民, 擧多逃避, 樂歲猶然, 荒年可推, 其爲切骨之痛, 奚止於二疋之役哉? 列邑民願, 皆以爲旣是給代, 則輸納均廳, 移送營門, 少無所妨云, 而各營將臣, 則必曰, 軍儲不可不自捧, 營屬不可無聊賴, 軍儲雖重, 豈重於正供? 營屬雖冤, 豈冤於窮民? 訓局料米, 出自度支, 而不使直納者, 蓋有深意, 今亦依此, 恐無不可, 臣於
雙樹山城
餉穀事, 亦有一得之愚, 夫本城所處, 雖在都會, 周廻僅止數里, 人家未滿百戶, 控搤別無關防之重, 而所在餉穀, 則米太合爲三萬四千餘包, 別設中營, 使之主管, 設始本意, 雖曰嚴重, 近來居是職者, 率多老病無用之人, 威重不足以束濕, 綜理不足以察奸, 數多軍餉, 一任下屬, 吏逋民反, 視若常例, 山城校卒之至貧無依者, 亦皆有數百石倉逋, 而以
公州
一境之民言之, 營還邑還之外, 又添餉穀, 一戶所受, 少不下十數石, 遠面民人, 苦於受納, 則行賂不受, 十之六七, 防納作契, 長利仍分, 無所不有, 百弊皆作, 若不及今釐正, 更無着手之處矣。且以事理論之, 一片孤城之內, 積置三萬餘石, 無關於不虞之備, 而徒作奸猾之藪, 以長剝割之習者, 事極無謂。今於元穀中, 分其折半, 城中則只留一萬五六千石, 而嚴其分守之法, 其餘則盡爲糶糴於沿邑穀少處, 存其餉名, 俾作民還, 則於國無所損, 於民爲實惠, 中軍, 以年少有踐歷者, 各別擇差, 或以營將兼管, 則近百年宿弊, 可以漸蘇, 惟聖明財擇焉。
牙山
漕倉, 亦爲七邑之痼弊, 何者?
嶺
·
湖
以南漕運之邑, 水路截遠, 險阨甚多, 分其左右, 屬之漕倉, 一齊捧上, 領運輸納, 事勢固然, 今此本道, 則水路便近, 險處無多, 而五十四邑之中, 作木者十四邑, 站運者六邑, 直納
江都
者一邑, 賃船上納者三十一邑, 則漕倉所屬, 不過七邑, 七邑之內, 大同之別爲賃船者, 爲數邑, 折半作木者爲三邑, 上納都數, 雖因豐歉, 有所增減, 都不出萬餘石內外, 皆令賃載, 或令作木, 別無損益, 而旣立漕倉, 則該色之操縱, 船直之濫捧, 遠民之稱冤, 擔却一邊, 朝家所費, 大略說去, 則漕船十二隻, 十年改造, 五年改槊, 而改造時, 則一隻會減, 米爲四十八石, 木爲五同, 改槊時, 則米爲十石, 木爲十五疋, 漕運時, 每船料米·犒米爲一百石零, 每隻漕軍四十八名, 各給復二結, 改造則加給一結, 騎船時, 又給衣資木各一疋, 統計十二隻冗費, 幾爲漕米十分之二, 況其改造改槊, 輪回擧行, 無歲無之, 島松許斫, 雖有定數, 締結山直, 納賂營屬, 冒禁濫斫, 作板賣買, 有駭聽聞, 而舟漕邑永定差員之後, 凡百弊瘼, 姑爲闊略, 因一無益之漕倉, 冗費則若此, 松禁則不嚴, 民冤則無窮, 而尙不變通者, 恐未得當, 臣於待罪
稷山
時, 詳知鄰邑之形便,
溫陽
·
天安
, 則皆近海邊,
木川
有
白石浦
, 與
貢津
爲相望之地, 則賃船輸納, 何所掣礙, 而必使移納於貢津者, 可知其歸重於漕倉, 而民弊多寡, 水路遠近, 未及詳察而然也。況今大同, 皆許私載, 而稅納則一定不易, 同一上納, 而或許或否者, 有何不便之端乎?
淸州
·
全義
·
燕岐
等三邑, 依山據野, 浦口甚遠, 當初之不以錢木磨鍊者, 莫詳其故, 大同設行時, 始以折半作木, 而稅穀則亦不擧論, 同一賦稅, 而或木或米者, 亦無苟艱之弊乎? 大同折半之定式, 雖出於山沿區別之意, 三邑形地, 皆近山野,
淸州
一邑二十八面內, 二十面則近峽, 故距浦爲數百餘里, 其他八面, 雖稱沿江, 距浦亦近一日程,
全義
·
燕岐
之出浦, 亦皆如此, 每當納稅之時, 毋論沿峽, 俱難輸穀, 故民人輩, 例皆齎錢貿米於浦所, 倉色之執錢, 浦民之防納, 遠民之浮費, 十倍他邑, 衆口號冤, 正供體重, 雖難撓改, 國家之所捧無別於木米, 民邑之省弊, 不啻於天淵, 乞以此意, 俯詢廟堂, 毋論稅大同,
溫陽
等三邑, 皆許賃船,
淸州
等三邑, 亦許純木, 而仍罷漕倉, 則公費可除, 民瘼可祛, 至於賃船各邑事, 亦有不可不釐正者, 公私斗斛, 本有定制, 而近來各邑, 任意造作, 官斗·場斗, 旣異其制, 還斛·稅斛, 又無定規, 種種奸弊, 不可殫記, 而稅大同捧上之時, 色吏·船漢, 互相符同, 於其大斛之中, 又爲闊狹者, 卽其伎倆, 近來
京江
船漢執籌之後, 其爲弊端, 視前尤甚, 蓋前日則船人之進退, 都在本邑, 故其所徵索, 猶可禁戢, 而執籌下來, 則此無進退之權, 彼有憑藉之弊, 科外之加斂, 斛上之優厚, 轉相慕傚, 必充意慾, 又於開倉前, 先或下來, 討食於色吏之家, 作拿於捧稅之際, 全沒忌憚, 惟事徵斂, 此等之習, 在痛戢, 而稅穀裝載, 雖有舟中之滲漏, 京司之濫用, 旣有加升, 又有雜費, 則此豈有不足之理, 而所以致此者, 斛子不均而然也。鍮斛旣難通用, 木斛易爲闊狹, 而爲守令者, 又不能詳察較正, 畢竟弊端, 都歸於民, 近聞
洪州牧
, 有舌合斛子之制, 大小高低, 雖未目覩, 上設蓋板, 以之開闔, 故其爲捧上, 視他稍歇, 民皆稱便, 推此一事, 亦可知其爲弊之大, 而不可不亟加釐正, 竝以此意, 詢問有司, 別定制度, 嚴立科條, 則生民實惠, 恐莫踰此, 臣之條陳者, 凡爲四弊, 而四弊之本, 官吏是也, 何者? 今之官吏, 古之椽屬, 少習刀筆, 諳練故事, 挾其斗筲之才, 從事錢穀之間, 爲善則難, 爲惡則易, 故朝家所以簡取其額, 定給復戶, 而元惡鄕吏, 別置其律者, 誠以閑雜之類, 不可以多聚, 亦不使放縱, 俾有作奸犯科之弊也。夫何近日蕩無舊制, 目不知書, 手不握籌者, 冒避身役, 皆入吏案, 大邑至數三百人, 小邑過八九十人, 左右干托, 圖占房任, 公貨之偸弄, 國穀之負逋, 惟意所欲, 看作能事, 此不刊汰, 則邑何以蘇弊, 民何以安業? 宜遵舊制, 毋得增減, 文筆計數, 可堪吏役者外, 竝爲汰定於軍役, 則非特爲懲勵之方, 亦必有畏愼之效矣。邸吏徵債及雇馬添載等事, 雖屬瑣屑, 亦係民邑痼弊, 夫外邑官屬之上京者, 酒食盤纏, 不得不藉賴於邸人, 則俱邊徵債, 孰謂不可, 而甲倍之不足, 至於三四倍, 三四倍之不足, 至於十倍·二十倍, 而分族侵鄰, 急於公債, 爲官長者, 雖欲禁止, 此皆京城脂滑之徒, 或訴備局, 或托營門, 飭關星馳, 號令風生, 此胡大事, 若是嚴督, 使無辜平民, 橫被其害乎? 利上生利之習, 固宜嚴禁, 而族徵·鄰徵之弊, 尤合痛懲, 沿路雇馬, 雖非朝家之所知, 收聚民力, 設廳備立者, 蓋以進上之所重自別, 邨民私馬, 倉卒難得, 故以其會減之價, 出給雇廳, 計息載運, 卽是通行之例, 而各道添載, 近益苦重, 列邑雇馬, 無不生弊, 去十一月令統營生大口進上二十一馱, 來到本郡, 故試爲稱量, 則每馱爲四百餘斤, 問其數爻, 則元進上六百七十尾外, 人情條七百尾, 饋問條近千尾及校吏之私卜錢貫, 同爲添載云, 而不得馬運, 乃用人夫, 則自本郡至
文義
六十里之間, 馱價不足, 至於四十餘兩, 其後靑魚進上時, 卜物添付, 亦如此例, 封饋問, 雖有其規, 何可進上添載, 以傷事體乎? 此猶中路, 而近聞
恩津
等大路所傳, 則進上時所入刷馬, 殆無定數, 甚至於領來校吏, 擦改草料, 增其馱數, 責出馬貰, 以備情債, 故各處進上, 一時齊到, 則勒奪牛馬, 載輸以去, 事之無嚴, 莫此爲甚。夫進上物種, 旣有定數, 刷價上下, 亦有其例, 而以其添卜之多, 各邑從其所入馱數, 以報營門, 轉報該廳, 則自該廳, 雖有冒減之法, 中間幻弄, 亦有其弊, 故沿邑刷價之一年會減者, 或至於數百石, 以此論之, 非止民邑之弊而已, 亦遵大同事目, 每一馱二百斤之外, 或添私物, 致入挾馬者, 這這摘發, 一一重勘, 則庶除積弊, 竝令廟堂稟處焉。殿下於賤臣, 天地也, 父母也, 苟有所懷, 何敢囁嚅, 而往旣庸陋, 且無知識, 草草所論, 或涉於陳腐, 或歸於細瑣, 瞻天望雲, 冞增罪戾, 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本邑每年白徵三十餘結之査充, 爾可謂擧職, 十年査陳, 二十年改量, 卽金石之典, 而抛置爲百年內外, 受困者小民, 寧不哀矜? 反畓濫稅, 續田入陳, 爾之說弊, 誠是矣。與軍政糴政之弊, 竝下廟堂, 粘啓稟處, 而各衙門穀之不入停退, 軍門移劃米之爲民痼瘼, 爾言尤是, 此兩條, 亦令拔例消詳稟處,
雙樹城
餉事, 聞之久矣。爾又言之, 問于道臣, 使之具意見狀啓, 中軍擇差事, 令兵判稟處
牙山
漕倉捧稅事, 其弊可勝言哉? 近於筵席, 屢有提及, 大抵五十四邑之中, 惟七邑偏受其害, 豈不無義之甚乎? 此一款, 與賃船各邑民弊事, 必以的確矯救之方, 籌坐時爛商, 與附陳諸條, 一一稟處。
○ 沃川郡守
呂駿永
疏曰, 伏以, 臣才識則極其譾劣, 蹤跡則至爲疎逖, 晩竊科第, 乾沒祿仕, 榮塗進取, 意想不到, 迺蒙我聖上特達之簡, 沐之以陶鎔之澤, 置之於任使之列, 六持繡斧, 猥荷委寄, 四載騎省, 幸免譴罰, 向來準職之特除, 瀛館之新命, 有隕自天, 罔非踰分, 微末賤臣, 何以得此? 項踵毛髮, 偏被造化, 死生夷險, 惟期殫竭, 不意外邑特補之命, 又在天牌屢違之餘, 恩諭鄭重於筵席, 痼弊諮詢於民邑, 凡有覩聞, 皆許條陳以聞, 臣於是, 怵惕震凜, 莫省攸措。噫, 民依於國, 國本於民, 則匹夫匹婦之喜怒哀樂, 皆關於王政之得失, 故微服之游, 在於康衢, 採詩之法, 列於方岳, 今玆陳章之命, 蓋亦古先王察俗之遺意也。生民疾苦, 列邑膏肓, 其將無幽而不徹, 無微而不達, 擧入於熙皞之域, 而顧臣無似, 人微識淺, 且無經歷, 其何以對揚盛德之萬一乎? 臣庸是懼, 晝夜思度, 不遑寧處, 凡係弊瘼, 無論巨細, 悉心採訪, 而本郡素稱閑...
○ 全羅都事
金夏璉
疏曰, 伏以, 臣生長邊土, 世受國恩, 爲人無似, 不足備數於器使之末, 則以何知覺, 容喙於朝廷間, 便宜通變, 裨益三農之事, 而敬伏見前月三十日勸農綸音下者, 臣雙擎百拜, 不覺愚衷之自激, 專昧鈇鉞之誅, 敢以平日素欲言而未敢言者, 猥瀆於黈纊之下, 惟聖明垂察焉。伏惟
大易繫辭傳
曰, 斲木爲耟, 揉木爲耒, 耒耨之利, 以敎天下。又曰, 刳木爲舟, 剡木爲楫, 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 致遠以利天下, 蓋以
伏羲
劃卦之微意觀之, 耒耨之利, 使天下之蒼生, 勤於田畝, 務玆稼穡, 以濟其生之謂也。舟楫之利, 亦使天下之黎民, 乘木濟川, 懋遷有無, 以資農功之謂也, 竊伏念我東方數千里之地, 三面濱海, 膏腴生穀之地, 無非沿海之濱, 瘠薄難收之田, 盡是山峽之畝, 惟此山峽之豐歉, 雖有人力之備齊, 在於雨暘之時不時, 則別無預備之可論也。至若沿海之稔凶, 一遇旱災, 則有秋無望, 此豈不在於人謀之允臧耶? 臣請以預備旱之愚見言之, 蓋備旱之方, 莫若水車, 且臣伏聞中國之民, 務農之要, 則
冀
·
衮
·
靑
·
徐
·
荊
·
楊
·
豫
七州之民, 專以水車, 引水灌漑, 故雖或値旱災, 能免大無之患者, 專賴於水車引水之功云, 而我東則水車之制, 農家絶無知之者, 非但無知之者, 農民雖欲效則而制作之, 水車之材, 專以眞檀兩種之木, 造作之故, 沿海之民, 辦得無路, 不敢生意於水車之制用矣。以臣愚昧之淺見, 有一事之農功
[工]
相助兩利者, 何也? 今夫
慈城
·
虞芮
·
閭延
·
茂昌
四郡之幅員, 洽爲七百餘里, 累百年陳癈之地, 連抱之木, 可作車轍, 舟楫, 棟樑之美材, 彌滿山野。且其地形, 西北二面, 靠于
鴨綠
, 直注于
龍川
海門, 況且許民起耕者, 已至五年之久, 而如彼可用之美材, 一任抛棄, 同歸於樵㸑菑畬之焚者, 實爲可惜, 朝家凡於爲民生財裕食之方, 靡不用極, 而獨於此境內養成之美材, 置之等棄之地, 上不爲漕船之需, 下不爲水車之用者, 豈非遺策之大者乎? 臣愚死罪, 當此春耕不遠之時, 此四郡之材木, 自京司主管, 雖某地沿海之民, 自願往取水車舟楫之材者, 成給公文, 各從其所願, 或作水車, 或造船筏, 自
慈城
界順流而下, 則至
龍川
海口, 不過三四日之程, 自
龍川
海口, 以達于
京江
及
三南
, 亦不過一旬之間, 而且水車制作之法, 前察訪臣
李宇炯
一人外, 無人知之者云, 臣愚死罪, 自朝家, 特送
李宇炯
于
慈城
界, 新入民村, 以其許多棄置之材, 多作水車, 沿海邊每州, 各賜一乘, 使每邑之農民, 比而效之, 則未滿數年, 水車利農之法, 遍行國中而舟楫之相資於農民者, 必不少矣, 此豈非農工相資之道乎? 或者以爲船路通之, 則江禁不無疎虞之慮云, 此則有大不然者, 何也? 當初被我定其界限之時, 指分
鴨水
之一半, 江之北岸, 彼人之船筏, 無常往來, 則江之南岸, 我國之船路, 奚獨有不通之理耶? 且每年合氷之後, 例自
江界
, 以至
義州
, 許通江邊氷路, 以便人馬去來之路, 則獨於解氷之後, 一依我岸之船路, 豈有拘礙之道乎? 如或有未安之慮, 則方其水車船筏流下之時, 使江邊各鎭將, 互相遞送, 過其境內, 一如
三南
漕船護送之例, 則江禁, 夫豈有疎虞之慮也哉? 且古人云, 一年之計莫如種穀, 十年之計, 莫如種樹, 種穀之利, 在於當年之內, 種樹之利, 在於十年之外, 雖有其利之遲速, 其爲利於農家則一也。且種樹, 亦與
后稷
之播穀, 迭爲上下, 則種樹之利, 與種穀之利, 別無異同, 可知矣。今夫
畿沿
及
三南
·
兩西
沿海邊數千里, 大小峰巒, 幾盡童濯, 雖拱把之木, 絶難取用, 況水車舟楫之材乎? 臣愚死罪, 自明年爲始, 沿海之地, 廣長各百里爲限, 一依種樹之方, 淸明前十日, 立冬前十日內, 一齊種樹之意, 嚴飭沿海邊列邑之倅, 使之盛種, 則十年之前後, 數千里童濯之山形, 可以復舊, 而今此四郡之材木, 足可當七十年公私之需用矣。又自明年, 內
〈而〉
京各司, 外而營列邑, 凡有營作可通船路之處, 則竝於此經紀而用之, 切勿取用於長養之公私山, 禁其斧斤, 任其長養, 則七十年之間, 必有菀密不可勝用之效, 而箇箇皆合於水車舟楫之材, 則其爲沿海邊齊民之蒙利資生, 豈止於家賜而人益之惠也哉? 伏願聖明, 勿以人微而廢言焉。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疏辭, 竝令廟堂論理稟處, 俾益農政。
○ 全羅都事
金夏璉
疏曰, 伏以, 臣生長邊土, 世受國恩, 爲人無似, 不足備數於器使之末, 則以何知覺, 容喙於朝廷間, 便宜通變, 裨益三農之事, 而敬伏見前月三十日勸農綸音下者, 臣雙擎百拜, 不覺愚衷之自激, 專昧鈇鉞之誅, 敢以平日素欲言而未敢言者, 猥瀆於黈纊之下, 惟聖明垂察焉。伏惟
大易繫辭傳
曰, 斲木爲耟, 揉木爲耒, 耒耨之利, 以敎天下。又曰, 刳木爲舟, 剡木爲楫, 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 致遠以利天下, 蓋以
伏羲
劃卦之微意觀之, 耒耨之利, 使天下之蒼生, 勤於田畝, 務玆稼穡, 以濟其生之謂也。舟楫之利, 亦使天下之黎民, 乘木濟川, 懋遷有無, 以資農功之謂也, 竊伏念我東方數千里之地, 三面濱海,...
○ 己未正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便殿。左承旨入侍時, 行左承旨
李書九
, 假注書
趙璜鎭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曰, 今日差祭, 奉審諸承宣, 竝虔潔將事而還乎?
書九
曰, 將事無頉後, 已盡還矣。上曰, 牛禁事, 左相許已有相議者乎? 禁屠自是法典, 而近來閭閻, 輪症大熾, 宜念爲民救補之方, 不可無一時闊狹矣。
書九
曰, 聖敎誠好矣。禁屠之法, 固是金石之典, 而至於此時, 則亦不可一切膠守, 若姑收禁牌, 則民間貿肉之路, 自可稍廣, 而疾病之民, 庶可賴此蘇醒矣。上曰, 然則以牛禁闊狹事, 卽速通議于左相, 可也。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己未正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便殿。左承旨入侍時, 行左承旨
李書九
, 假注書
趙璜鎭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以次進伏訖。上曰, 今日差祭, 奉審諸承宣, 竝虔潔將事而還乎?
書九
曰, 將事無頉後, 已盡還矣。上曰, 牛禁事, 左相許已有相議者乎? 禁屠自是法典, 而近來閭閻, 輪症大熾, 宜念爲民救補之方, 不可無一時闊狹矣。...
○ 己未正月初十日午時, 上御便殿。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假注書
趙璜鎭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檢校提學
鄭民始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傳敎曰, 廣留篤老之外, 事勢亦難强使還營察任, 許遞, 前留守仍任。上曰, 政官牌招開政, 廣州留守下批。
出榻敎
又命書傳敎曰, 未下直守令, 當日辭朝。上曰, 都承旨·右承旨許遞, 前望單子入之, 待下批牌招察任。
出榻敎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己未正月初十日午時, 上御便殿。同副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沈象奎
, 假注書
趙璜鎭
, 記注官
金景煥
·
承膺祚
, 檢校提學
鄭民始
, 以次進伏訖。上命書傳敎曰, 廣留篤老之外, 事勢亦難强使還營察任, 許遞, 前留守仍任。上曰, 政官牌招開政, 廣州留守下批。
出榻敎
&nb...
[ PC버전 ]